《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9-08 14:59:13

第1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我只能说,我不喜欢阿米尔那种懦弱,嫉妒,逃避,尽管你会说这就是大部分人的本性,一个人总会有不堪的过去,然而为自己的过去的行为感到痛苦与焦灼的人,就真的是很伟大的人了吗?在文中一直这么宣传,阿米尔是个很好的人,就算他有过那样的心思,人们也会用完美的借口来向你说明,阿米尔是个很好的`人,我更喜欢哈桑,他的聪明,勇敢,赤子之心,都让我觉得很舒服,他唯一的不幸,就是把阿米尔作为他一生中最亲密的人,如果他换一个人,是阿里,或者他的生父,结局都会比这个好,哈桑才是真正和他生父很像的人,哈桑是个灵魂高贵纯洁的人,在战乱中,加上种族的歧视,对错误的人付出真心,是最大的不幸,我认为这部小说真正的悲剧,触动我的灵魂的就是把哈桑最纯洁高贵的灵魂慢慢地毁灭。我深深地痛恨着战争,歧视。厌恶这些人类最卑劣的本性。

第2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昨夜半夜里睡不着,拿起电纸书来看这本书,看了一部分这本书的内容,看着心中就被触动了。是因为哈桑的忠诚么?还是阿米尔的软弱?看到哈桑在风筝比赛之后,追得蓝风筝被坏小孩折磨,阿米尔软弱得离开时,我中途停下来了。阿米尔和哈桑,主与仆,朋友么?兄弟么?两个不同秉性的人,遭受着不同的`命运。

我还是不忍心看痛苦与残忍的东西,期望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世上偏偏不是如此。

这是一本好书,如果你觉得没书可看,那么看看这本吧

第3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读这本书完全是因为排名太高了,而且评论都不错。在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挺枯燥,前面用了大量的篇幅在描写儿童时候的作者和哈桑在一起的`细节,为了未来故事的铺垫。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情节越来越吸引人,直到“我”重返阿富汗整个情节进入高潮阶段。峰回路转,内容动人。但有一些情节我觉得还是有些牵强,比如哈桑的儿子在得知“我”为了把他弄回美国而要暂时把他送到孤儿院的时候他竟然选择了自杀!我无法想象一个曾经历过集中营般炼狱生活的孩子在逃脱了魔爪之后会选择这条道路,即使是孤儿院也远比之前的处境要好得多。当然,也许这个孩子更看重的是“我”对他的承诺吧,每人角度不同,我无法感同身受。当然,或许我过于纠结细节。这本书讲的是勇气、责任、信任,还有爱情、友情、亲情,穿插在阿富汗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周期。值得一读。

第4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结局看完了,心中的震撼仍在萦绕。在一个陷入战乱的国家,两个从小一起长大,不曾分离的男孩,一个是厉害的追风筝的人,一个是天赋的说故事的人,奇妙的组合,演绎一段奇妙的友谊,有坚贞的忠心,有懦弱的背叛,曾经那个“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终于永远成为记忆中无法磨灭的影像,如今“我”也终于找到那个能为之千千万万遍的.托付。一切源于风筝,一切又都结束于风筝。

这部小说有一个特殊的背景——阿富汗,那里的人们很喜欢放风筝,那里有风筝比赛,“我”阿米尔有一个很好的爸爸,有一个很忠心的玩伴,有不同于爸爸的期望的爱好,有一位知心的拉辛汗的支持,很多很多原因,让我不知不觉就陷入故事中,小说里的我是平凡的,犯的错也是在情理之中,一切都那么自然,可文字的力量却深入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那个追风筝的人——哈桑,这绝对是一部值得看的书。

第5篇:《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因为人生经历的迥异,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都有不同的追求。不断的追寻是为了不致让人生留下遗憾,是对自我的救赎。 读毕《追风筝的人》,给予我的更多是一种震撼,无关乎社会,更多的是人性的锤炼。一份隐藏的阴霾,无法言喻的.心灵体验。追寻的人生财富,其实是我们曾经触手可及的,但是那时意识不到它的珍贵之处。因为心灵除了展现给世人看到的一面,还有自己也无法看清的角落,那里隐藏了人之初的本质。不断上演的人生情节,有的为之蒙上灰层,有的为之洗涤污垢。因为遗憾、确实的美丽,人生才有了纪念的价值。 一路成长的历程,一路追寻的困顿。

每个人都是准风筝的人。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然而追寻之物却发生了质变。我说不清楚这个度是在哪儿,只是有几丝惋惜。 只是希望我们将知道风筝所落之处,花费毕生而求得之物。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