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勇气》有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16 14:35:45

第1篇:读《勇气》有感

宿命是个奇妙的东西,你可以将它握在手心,但若是一开始就与规则背离,那么,纵然成功,也很辛苦,不如学会——放弃的勇气。

有一个孩子,他每天去玩都要带上五颜六色的气球,因为那些气球是他的贴心玩具。有一次,母亲带他去公园玩,他拿上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气球,他母亲从包里拿出口琴吹起一曲曲动听的.曲子,孩子很想要,却舍不得气球,在左右为难之际,他松开了手,选择了口琴,这天,他学会了吹口琴。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件事得到了一个启示:当人生需要做出选择时,该放弃的就要勇敢的放弃。后来,他考上了音乐学院,他渐渐发现自己对音乐不是那么钟爱时,他毅然选择放弃,去纽约大学商学院。1950年,他获得经济硕士学位,并得去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他把一切该放弃的放弃了,全部精力投入了经济学,一下子就变成经济方面的高手。1987年,他变成了美国联邦储各委员会主席,他就是艾伦.格林斯潘。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像小格林斯潘,手中抓满各种“气球”,比如金钱、权力,但为了不阻碍欠去追求更远大的斗志和勇气,必须勇敢地放弃一切该放弃的东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

其实,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和放弃的过程。放弃所有该放弃的东西,抓住自己需要的东西,只有这样,生命才有可能获得它的最大值。

第2篇:读《勇气》有感

小时候,常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总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头,说:“你啊,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我想,大概每个孩子都得到过这样的答案。

这个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西游记》,《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虽然由此改编的电视剧我也常常孜孜不倦,百看不厌。但一拿到这本经典小说,我就如同小鸡啄米似的看了起来。细细读来,小说里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地跃然纸上。虔诚执着的唐僧;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好吃好玩的猪八戒;忠厚老实的沙僧。

其中,我最喜欢孙悟空了。当孙悟空打败了妖魔鬼怪,我总会为他欢呼;当他受到了冤屈,我也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共鸣;当孙悟空被唐僧误会,被逼回花果山,继续当他的齐天大圣,但又当唐僧遇到危险,猪八戒赶到花果山向孙悟空求救,他也毅然去救唐僧时,我的眼中便充满泪水。这就是我喜欢的孙悟空。

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这就好像我们成长道路上布满的'荆棘。最终,他们战胜了难关,取得了胜利。“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而我们,只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也会取得最终的成功。人生有许多的困难,所以我们在此就要锻炼自己不怕困难,以及坚定的不后退的信心。

《西游记》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神话的幻想,它还给我善良,宽容,嫉恶如仇,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第3篇:读《勇气》有感

《地心游记》是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早期的作品,书中的奇思妙想令我大开眼界。

《地心游记》讲述了“我”的养父李登布洛克叔叔从冰岛借来的一本古老的书中发现了一卷羊皮纸,上面用密码的形式记述了冰岛16世纪的一个炼金术士阿尔纳·萨克努赛姆进入地心的方法和通往地心的通道。因此,叔叔在“我”的帮助下解开了密码信之后,雇佣了冰岛人汉斯为向导进入地心。在通往地心的途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如缺水、迷路、蛇颈龙和沧龙之间的争斗、暴风雨、球状闪电等。就在“我”们即将抵达地心时,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了“我”们的去路。由于他们对炸开石头的火药用量估计错误,导致“我”们被海水卷入了一个火山口,丢失了大多数测量仪器和食物,最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重新回到地面的故事。

在书中,叔叔用种种理论把“我”这个优柔寡断的毛头少年带去了地心,在地心经历了九死一生后,重新回到地面的“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坚决果断的'男子汉。

书中的叔叔是一个极为博学的教授,他能够为了探寻真理而深入危险重重的地心,这是一种怎样的勇气啊

第4篇:读《勇气》有感

主要叙述了作者在即将离开维也纳时意外发现了在四月的冷风冷雨中,大片大片的小花在草丛中生长开放,让作者感受到了花的勇气。

作者说得对,生命需要许多种美好的品质。像诚实,善良,礼貌……而勇气,则是其中缺一不可的因素。

就像前苏联的孩子小夜莺。小夜莺利用鸟叫声向游击队员传递敌军的消息。若不是他勇敢的面对凶残的.德国兵,那场战争能取得胜利吗?

还有小英雄雨来。雨来拼死保护李大叔,而且面对小日本时没有退缩,而且宁死不屈。当时若不是雨来勇敢的保护李大叔,李大叔还活着吗?

还有我。三个月前,医生诊断我是右桡骨青枝远端骨折。我当时没有气馁,而是勇敢的面对及接受这一事实。因为,我相信,凭借着医生高明的医术,一定能帮我治好。在骨折复位时,虽然很痛,但我没有哭。我告诉妈妈 :妈,我不怕。骨头断了,自然会长。但如果任由它歪着长,那样的痛 ,是会痛一生的。所以,长痛不如短痛,我一定要接受治疗。再说了,如果我不接受治疗,对我有什么好处?而且,人生如果不刮些风下些雨,那还是人生吗?

告诉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要勇敢的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所以,当我们面对挫折与困难时,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第5篇:读《勇气》有感

我曾经在仅有的几次授课经历中总结教学的经验,并且问自己,为什么选择课堂?为什么选择孩子?试图从最本源的地方来总结答案,但仅有的经历让自己很是迷茫。

阅读了《教学的勇气》,这是一种绝对不同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新思维,很快,她占据了我的头脑,我十分兴奋,甚至有些欣喜若狂,恨不得把她提到的一些内容拿去应用,但这样想也并不是十分正确的,一个好的理念和思维,如果能够应用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可能需要太久太久的时间。放眼当下的课堂,足以显得她的思维和想法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可能还仅仅停留在脑海的乌托邦。

无论乌托邦也好,由点到面也好,对一个新的思维和理念我们总应该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而《教学的勇气》也应当如此。

教学是两个角色的故事,教的角色便是授课者,学的角色便是听课者,好的教学无非就是正确处理好了教与学的角色关系,而在我看来《教学的勇气》恰恰是围绕如何处理这样的关系而提出来一系列的方法论,这些提出的方法可操作性也难易不一,下面我想就书中的一些观点谈谈我的看法。

书中有提到权力和威信的区别,倡议教师要认清自我,用自我魅力来感染学生,而非依靠外界权力来约束学生。我对这样的观点表示认同,师者的的确确应该通过自我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由心对师者产生一种“敬”,但如何去散发个人魅力呢?似乎成为了一个难题。在这里,抛却师者个人学识程度不讲,我自己认为,让学生对师者产生崇拜或者信服,第一堂课是重中之重。

如何去上好第一堂课呢?结和此书内容和我自己的`一点点体会,第一堂课应当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印象,多讲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并在这些话题上面稍做加深,让孩子们由心去产生敬佩。除此之外,要多和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们觉得你是一个老师的同时也是他的朋友即可。我想这样的第一堂课一定会对后期的课堂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再者,我想谈谈关于文中提到的几条理论,即这个空间应该既有界限又是开放的,这个空间应该既令人愉快又有紧张的气氛,这个空间应该既鼓励个人表达意见,也欢迎团体的意见,这个空间应该既尊重学生们琐碎的“小故事”,也重视传统与纪律的“大故事”,这个空间应该既支持独处又随时有群体的资源支持。针对这几点我认为作者阐述的相当详尽,所以我还是想从如何操作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

课堂之上如何真正实现如上的关系呢?我认为师者和老师各自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但又不能脱离老师设定的轨道这就要求老师做到课堂导演的角色,给孩子们可能大的空间去绽放自我,又要把控全局,既要不时融入孩子们当中,又要即使给孩子们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我想这样的效果一定需要前期的准备和丰富的经验。也只有这样,我们想给予孩子们想要的课堂才会不期而至。

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有太多太多,但终归不能统一而论,无论是书中涉及到的还是没有提及到的,我们是在探索的路上,我们可以坚信的那便是用心去爱,用心爱孩子们,让孩子们得到快乐和幸福,我想这就是我们如此用心爱的意义所在。

第6篇:读《勇气》有感

老实坦白到今天为止还没全部读完这本书,应该怪我最近一段时间心浮气燥沉不下心来读书写字。也并不是这本书特别难读,其实它带给我许多的感触和共鸣,也能让我不断地回到自我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我18岁从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教学中最让我恐惧的就是被人听课。无论来的是谁,哪怕只有一个人坐在班级后面,无论这节课备得怎样充分,都能让我心惊胆颤手忙脚乱。当我调入二小后更是如此,作为新老师,领导经常听课,恐惧过后是更加的努力付出更多的劳动。当我慢慢地适应了有人听课的状态,正得意随便谁什么时候什么人来听推门课随堂课都不再害怕时。新的恐惧又来了赛课……我想当我能勇敢地面对不再恐惧的时候,我才算真正成长起来了。

我喜爱帕克帕尔默对于恐惧的阐述:“对于正面交锋的恐惧,实际上是一系列始于对多元性的恐惧......假如我们接受多元性我们又将到达下一层恐惧的门阶:当不同的真相相遇时,对冲突的恐惧将随之而来......如果剥掉对直接冲突的恐惧,我们会发现第三层恐惧,既恐惧不断地失去自身认同......我们所冒的是失去自我意识的危险。”再来看看克里希那穆提是怎样来谈恐惧的:“成为的渴望引起恐惧;要成为,要达成因而要依赖,依赖造成了恐惧。不恐惧的状态不是否定恐惧,不是恐惧的对立面,也不是勇气,而是在了解恐惧的原因的过程中,恐惧就停止了,并不是要变得有勇气,因为,在一切的“成为”中,都存在着恐惧的.种子......自我就是一切恐惧的根。”所以接着想说的是要想消除恐惧,自我的认同与完整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工作的时候,,一直以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源于精深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巧。源于对怎样做一个优秀教师的认识,很有自信自己能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自己认真的钻研学科的专业知识,经常坐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认真学习他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并在自己的课堂上简单的模仿。读了帕克·帕尔默著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的心灵为之一震,才明白自己对教学、教师认识过于简单,过于肤浅。《教学勇气》使我对教学,优秀教学和优秀教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然而当我回忆我几年的教学工作时,我发现我有很多类似帕尔默所描述的状态:课堂中的“我”与真实生活中的“我”是分离的,缺少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完整,“我”独立于学生之外,独立于所教的学科之外。

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呢?帕尔默在这本书里已经告诉可我们,首先,从心灵导师身上去寻找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可以把心灵导师理解为引领我们进入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它可以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真实的教师,也可以是感动我们的事件,也可以是我们的理想和抱负,这些可以汇聚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也是我们优秀教学的源泉。其次,我们要明白为什么选择某个具体学科作为我们所从事的领域,这部分的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自我意识,在这之前,自我意识是处于潜伏状态。当我们寻找到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我们就不需要躲在讲台后面,利用我们手中的“权力”去控制学生,与学生造成分离;我们也不需要简单的模仿其他教师的教学法方,而是去寻找契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好的教学应该是源自教师的心灵。

在用心读过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之后,使我明白我们应该从学科,学生以及教师的自我知识三个层面来看待教学,优秀教学是源自于自己的心灵,优秀教师是不把自己的教学简单的降低在技术层面,而是在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基础上让自己的教学源自自己的心灵。因此,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起勇气,去开放我们的心灵。这本书真的让人在阅读时会引起许多的感受的共鸣,可是琐碎的感受写出来自己都觉得肤浅得不好意思呢.而且像我这般不善言辞的人而言表达也是一种恐惧呢.好在咱们生命化教育这个美好的学习共同体让我在大家不断的鼓励和关心下也有了表达的勇气呀!

第7篇:读《勇气》有感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我读了《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这些道德行为、道德言语,使我受益匪浅。课文讲述了:“我”和父亲在鲈鱼捕捞日的前一个夜晚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我”和父亲放好鱼饵,举起鱼竿,过了好长时间,有个大家伙上钩了。“我”花了好大力气才把这鱼拉上岸。这条鱼大极了,漂亮艳丽。但这条鱼是在距离捕捞时间两个小时前钓到的,就算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就算是花了好长时间,花了好大力气的,就算钓到的鱼再大,可父亲也坚决地让“我”把鱼放回湖里去。

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中,这只是个小小的举动,可就是这小小的.举动却让“我”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使“我”在人生旅途中不取获那些不归自己的利益。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教育,把“鲈鱼”放回“湖中”这样道德是多么不容易。如果换作是我,我也不想放回湖中。

说到这些,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我有一次,黑蒙蒙的夜晚,我坐着三轮车回家。谁知,他竟然多找我一元。我拿着钱,想着:哈哈,这多出来的一元,我可以去买包零食吃啦!可这是人家多找的,要不要还给它?还?不还?我的心纠结万分。“咔啦!”只听三轮车要骑走了。我一下子愣了一下,然后转身跑过去,把一元还给他。

道德,道德!

第8篇:读《勇气》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管家琪老师写的《勇气训练班》这本书。这本书内容丰富,情节精彩,读后令我受益匪浅。

看见她们的勇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以前跟哥哥一起去小树丛“探险”的事。我们走到一些旧房子前时,哥哥突然“消失”了。我惊恐万状地大喊“哥哥!哥哥!”但没有人回答我。只见那破旧的房子旁边的树林里枝枝杈杈,一片漆黑,好像张牙舞爪的幽灵……难道哥哥被幽灵抓走了?我越想越怕,最后竟然哭了起来。突然前方传来了一阵鬼哭声,我没有防备,差点被吓晕。“哈哈哈……”一阵笑声传来,原来是哥哥,他在房子背面,原来只是虚惊一场。

五年级:钟以恒

这本书讲述了《勇气训练班》和《勇敢的公主》这两个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勇气训练班》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四年级一班转来了一个叫萧丹祯的新同学,,他说他有一个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见的`隐形朋友——小威,他们准备在一个经常出现幽灵事件的桥墩下举行毛骨悚然的勇气训练班。很多同学听后都纷纷报名了,他们都说自己有勇气参加。当第一关刚开始,萧丹祯尖叫了一声,许多同学都跑走了,只剩下班长刘巧慧、林齐缤,萧丹祯和李乐淘。最终刘巧慧设法吓跑了萧丹祯,让他承认世界上根本没有鬼,我对她们的勇气感到深深的佩服。

《勇气训练班》这本书让我提升了勇气,使我变得更加勇敢,我从中明白了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妖魔鬼怪,很多所谓奇奇怪怪的事其实都是人云亦云,或是在传播过程中人们添油加醋的结果,我们没必要害怕,要做个勇敢之人。

第9篇:读《勇气》有感

暑假有幸拜读了《我的教学勇气》一书,真是受益匪浅,虽然当初怀着对音乐的热爱,对教育的向往才选择这个行业,工作九年来,已经被磨练的没有了当初的激情,读过此书,自重拾对教育的敬畏、再次点燃教学的激情。

书中关于倾听,更给我指明了教学中“听”的方向。倾听似乎算不上送给他人的一件礼物,但至少可看作改变的一个起点——事实上,又何止是起点。

自己的诉说有人倾听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有人倾听可以满足自己那种被期盼被人认可、理解、赏识、敬重的心愿。因此,倾听,专注的倾听,是引发个人变化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只要我们心甘情愿地去倾听,就能治愈人世间的许多创伤。想一想,倘若黑人和白人,亚裔美国人和拉丁美国人能谦恭地相互倾听,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想一想,男与女、老与幼、僧与俗、富于贫之间彼此能相互倾听,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场面。可是,我们中间有太多的人早已不去倾听,在他们度过的岁月中只顾张口提出自己的主张,而不愿侧耳倾听对方的意见。

我们害怕听到我们不想听到的话语,害怕听到促使我们反思自己,从而改变自己感情、思想、行为的话语,害怕听到促使我们反思自己自己,从而改变自己感情、思想、行为的话语。如果我们只说不听,就能给自己划定一处安于现状的小天地,也不必面对小天地之外那些众说纷纭的复杂问题。事无巨细都去倾听,最终的结果可能是问道于盲,令我们头脑糊涂,手足无措,因此我们宁愿与显而易见的谬误结伴,而不愿与难窥堂奥的真理为伍。

我们不必忙着编造冠冕堂皇的空洞口号,而应去认真探究错综复杂的`真实思想和真实生活。

只要我们对世界的纷乱不再心村畏惧,就能从倾听中知晓世界的真理。最要紧的是先从倾听自己开始。

我们之所以听不到世界试图告知我们的真理,是因为我们去不倾听居于自己心中的“教师”。内心某处其实明白什么是世界的真理,可我们却有意把真理严密地藏掖在心中的暗角,这样我们就可以佯装不知真理,从而也不必与真理打交道。

倘若我们更多的人都来凝神倾听自己心中明察秋毫的“教师”,那么就能分清何为错综复杂的真理,何为避难就易的谬误。

倾听自己或许有一定的风险,比如,可能造成难以释怀的内心冲突,甚至带来迫不得已的个性突变,但倾听内心是我们与世界现实重新建立联系的最可靠途径。只有当我们是从“心内”接听关于世界的新闻时,才更有可能相信从“心外”听到的消息。

学会倾听对我们个人而言颇为不易,因为免不了会听到使人为难的话语。但教师在教育改革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不仅要把自己看做服务青少年的工作者,还要看做服务学校和社会的领导者,我们要学会倾听!

第10篇:读《勇气》有感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在为做一个称职的、优秀的教师而不懈地努力着,自认为只要学生成绩提高了,班级管理好了就是称职的教师、优秀的教师。而拜读了《教学勇气》一书后,我的心灵被震撼了,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人看到了指路的明灯。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是一本充满智慧和理性的书,作者通过描述个人的.心理经历,直面那些为教学所恐惧、所纠缠的痛苦心灵的经历。帕尔默告诉我们,“认识自我”是核心问题,他说:“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的学科。”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教育是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心灵之旅的过程。

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帕尔默认为,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颗博大的爱心。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不管他的教学技巧怎样纯熟,我想,他也不会把学生教好。

冰心说:“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既要有“严父”般的严格要求,又要有“慈母心肠”的细心呵护。老师的爱能使自卑者自尊,使落后者上进,使悲观者看到希望,使冷漠者燃起激情。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的教师多给学生一点爱心,多一些鼓励,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那么他们一定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率就不言而喻了。

第11篇:读《勇气》有感

最近读了《教学勇气》一书,里面提到一个医学院的教学改革:将原来用尸体做标本,改为用真实的病人做标本。这样的改革使原本机械化程式化的学生变得人性化,感性化,他们能够感受到病人的痛苦,从而充满感情地对待病人,认真对待病号,尽可能地在救治的过程中减轻病人的痛苦。带着对病人的同情和怜悯去医治他们,这才是医学的初衷。

这使我想起了我们的教育,教育的初衷是什么?细细想来也不过是四个字:教书育人。所谓教书就是教给孩子们知识,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知识。所谓育人就是教育孩子好好做人,目的是让孩子做一个品德高尚,与国家、社会、他人有用的人。再来看看我们现在在做什么:上课,完成作业,能够应付考试,每次考试要考到前几名,毕业班升学率要高……孩子学会知识了么?会用学到的知识来指导实践么?孩子们是人格健全的人么?老师您了解了么?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要不,我们的大学生毕业了还找不着工作?我们的学生动辄自杀,动辄残害室友?所以,我们的教育早已违背了初衷,我们的老师也更多地是在追求现实的利益。

教育要改革,必须改革。

怎么改?我想不如借鉴一下医学教育改革,朔本逐原,回归到教育的初衷上去。我们教师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我们要用我们内心的'人性去面对学生的人性,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去处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用人对人的态度去处理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用人与人之间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去做好老师对学生知识的教育。用人与人之间人格魅力的感染去感染我们的孩子,让他做一个品格端正的人。

我今年仍然带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只有八九岁大,但是我知道我们也是有感情的。前几天我讲公开课,我把同学们教师节送给我的花当做奖品,在讲课的过程中把花送给表现好的同学,当我将第一束花送出去之后,课堂气氛空前热烈,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这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感到比较惭愧的是由于我的花不够,有很多表现很好的同学没有得到奖励,.于是下课后,我要买了一些棒棒糖分给孩子们,他们拿着我给的棒棒糖高兴极了。从那以后,同学们更听话了,上课纪律更好了,老师不在的时候自主管理的能力更强了,我由衷的开心,也用更多的语言去夸奖他们。我知道,我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正在一点一点地在他们心中播下种子。

我想,教育就该如此,返璞归真,回归初衷,踏踏实实地教给学生知识,认认真真得教他们做人。

第12篇:读《勇气》有感

时间在眼皮底下流过,只留下感动的心,在忙忙碌碌中,感受努力带来的收获,在盛夏时节感受生活带来的阳光。时间留给我太多的美好记忆,一年的工作告一段落,终于可以停下来调整一下思绪。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帕尔默是一位体现教师一词最真意义的导师,她的《教学勇气》极富灵感地表达了对教学的呼唤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热情洋溢,引人共鸣。正如在导言中所说:“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

我读着读着不禁被此书通透教师心灵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启迪所震撼,自己的心灵也不自觉地与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漫步。

帕尔默在书中敞开心灵,将一个真实的自己展现在世人面前:“那天,我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感激有一个教书的机会,因为教学滋养着我的心灵,在我所知任何工作中,教学对心灵最有益。但是那天下班回到家里,我却再一次确信自己永远干不好教书这一行,这个令人头疼的职业。上我的课时,一开始学生们就像修道士一样静默无声。任凭我使出浑身解数,他们就没有反应……我陷入了由来已久的恐惧中:我的课一定很沉闷……课上到后半段,他们就开始说话了……”多么真实的叙述,多么相似的经历。原来被人们誉为“权威教师”的帕尔默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尴尬,也曾有过这样的心灵冲击。但什么使得帕尔默能够走出恐惧,走向成功?读后心中的疑虑释然而解,原来是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当我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时,我就不能够教好他们。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的、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科。教师如果做不到认识自我就不可能更好地认识学科、认识学生。看了之后我也在反思,我认识自我了吗?我不能肯定,我还不知道帕尔默对认识自我的界定。但我知道我也是热爱教学,更热爱自己的学生,我同样也体会了因心灵的撞击而产生的欣喜以及为自己束手无策而尴尬。看了帕尔默的文章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的痛苦也是来自我对学生和教学的'热爱,这也是一种与幸福并存的痛苦。所以,教师要先自我认知,正确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善于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再去认知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运用专业的教育技巧帮助学生,开启学生的心灵。

《教学勇气》恰好是引领教师进行心灵之旅的导航图,阅读《教学勇气》就是一次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但由于自己的理解不够,认识比较肤浅,感受也比较琐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之余,还要认真阅读,认真实践,从中获得教学勇气,提高自身的素养,从而在教学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第13篇:读《勇气》有感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虽然是由被翻译成中文的,难免变得晦涩难懂了许多,或许从某种角度而言较低了可读性,但是仍然震撼心灵,毕竟是一本优秀的书籍。关于教与学,一直是大家探索的问题,帕克.帕尔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无论对于课堂教师和教育者还是其他岗位的人,这本书都代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这本书带领我进行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精神之旅。人们出于情感的原因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程。但是,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却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力教学。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

在本书中,帕尔默带领着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这本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

《教学勇气》震撼我的还有它对恐惧文化的诠释。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抗争、奋斗,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然成功的喜悦尚未遍及全身,便发现自己早已因此疲惫不堪,只不过成功之前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未觉着累而已;倘若拼搏、抗争、奋斗失败,那更懊恼不已,觉着自己没有功劳连苦劳也忽略不计了。于是忍不住感叹:人是多么渺小,以人个体之柔弱真的根本无法和那些看不见的、又无处不在的力量抗衡。感叹过后,很多人会选择再战,当然也有人会选择逃避,丧失斗志,从此消沉。

《教学勇气》这本书就像陈年酿酒,是越读越香醇。这也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书,能带领教育者们,对教学生涯进行永无止境的探索。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教师、和教师相关的人,以及任何关心教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第14篇:读《勇气》有感

“我的勇敢的卑微的伙伴,是烧不尽割不完的。在人们脚下,青青的点缀了全世界!”——他是多么勇敢;他是多么自信;他是多么……而我却跟他相反,他拥有的'勇敢和自信,我都没有。

上课时,我不敢举手发言,我害怕。害怕使我的心淹没了下去,心无法再次站起来。——我怕问题答错了,同学们嘲笑我,讥笑我,指指点点的说我,怕伤了我的自尊心,怕……其实,我心里很想举手,来发表我的意见,但我的手却怎么也举不起来,似乎扛了几千万吨的重物。当看见别人站起来发言的时候,我真羡慕,也嫉妒他。当老师问得问题,我心里知道答案,可又敢举手,当别人的答案跟我一样时,我后悔当初没有举手发言。

表演时,台上的笑容是冻僵的,台上的神情是尴尬的,台上的动作是不自然的,台上的整个人似乎是装样子的。当台下的观众看着我时,我感到很难为情。哎!勇气又没了。

做作业时,自信又溜走了。当我在思考题目时,知道了答案,可我却不敢肯定这答案对不对。三思……三思……再三思……答案还是这个,那我下不下笔呢?我的手在颤动,心在摇晃,脑子在思考,难道就这样空着吗?

如果我跟那位小朋友比起来,我是微不足道的。我现在就是缺乏四个字:

勇敢 自信

我脑子里出现了一行字:我的勇气何时来?

第15篇:读《勇气》有感

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惬意,透着丝丝慵懒。手捧墨香,细细品味;丹青妙笔,诉说着记忆深处的动人回忆;字字珠玉,仿若钢琴键上的88个琴键,于有限中变出无限华美乐章。狄斯尼用那简单干净的文字勾勒出回味的种种,令我冥思——

风过,书页翻飞,回眸间,又见属于那个世纪的战争。那年轻的伞兵落在敌方区域时的焦虑不安;那位善良的妇女和她的丈夫的善意包庇;行踪暴露,丈夫被杀时的不甘,德军的无情;妇女女的撕心裂肺,伞兵的愧疚不安,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眼前浮现。

当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伞兵再一次找到妇女的门前,“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哦,当然。快!”简单的对白,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埋怨,只有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谁也无法想象,这是由一个法国妇女与一个素昧平生的伞兵说出的,充满了对彼此的信任,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作赌约,这是一种怎样的勇气啊!

这放手一搏的勇气,这在丈夫逝世后能冷静藏匿陌生人的勇气,他们又为何用勇气做出了生命的赌约呢?这不是一个未解之谜,只是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信仰,是的,信仰。他们来自大洲的两岸,却有着同一个愿望。他们向往着自由,他们坚信着希望,他们更崇尚着和平!这个集聚着人类日自古以来不变的信仰啊——和平!曾经有人说过,“信仰是没有国土和语言界限的,凡是拥护真理的人就是兄弟和朋友”。正是因为有了信仰,有了追逐的目标与方向,有了信仰的那份执著,他们才能不顾一切的用命来赌。

他们不怕吗?怕。这是肯定的,可他们更怕自己为了苟活,而放弃这份信仰,放弃同样追求信仰的'人。这样的自己,令他们厌恶,他们宁愿死,也不愿就这样放弃,只因为一个信仰,一个凝聚千千万万人起义的信仰。为了实现这份信仰,多少的战士们前赴后继的上战场,他们怀揣着家人的担忧,可心头更为沉甸甸的是那民族的信仰,国家的信仰!他们誓与有着同样信仰的人们,提着敌人的头颅,踏着同胞的血泪,冲破如烟的战场,将敌人赶出国土。他们来不及埋葬战友的尸体,来不及沉痛惨死的亲人,他们为了信仰而战——和平!自由!希望!

美国人说,有信仰才有国家,法国人说,有信仰才有幸福,故事中这平凡的法国女人,有对自由的信仰,虽失去亲人,可她是个幸福的女人;这伟大的法国人民,有对自由的信仰,虽有无数泣血的黑夜,可终究有个光辉灿烂的黎明,一个自由的国土,一个和平的地方。

窗边风又起了,陡然回神,心湖荡漾,泛涟漪,一圈开来一圈开去,久久不平。不禁感慨现在的自由社会,和平世界,又是又有多少的无辜战士用生命换来的啊。人们痛恨战争,因为它夺取无数鲜活的生命,因为它让自己的国家不再安康吧!

人人心中都有着一份信仰,你又是否找到属于你的信仰?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