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5-11 17:48:13

第1篇:名人传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名人传》这本书,我觉得很受教育。《名人传》主要写了:一个音乐家贝多芬,一个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一个作家托尔斯泰。他们坚强的意志力、不屈的性格和善良的内心使他们在困难面前,从来都不放弃。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科隆附近的伯恩的一所破屋子的楼上。因为家境贫寒所以他很小就不上学了。他的一生都是在残疾的折磨下度过的,他很孤独也很寂寞而且他内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可他还是坚强地活了下去。当他离成功越来越近的时候,他的听力降低了很多,他肺炎的状况也越来越糟糕。

他再次受到了更加痛苦的折磨,但是,他不向命运低头一直都在和命运斗争,在耳朵聋后,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还创作出动听的不朽之作,他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米开朗基罗,1475年3月6日出生于卡波热斯。他的父亲是这个地方的一名法官。米开朗基罗看起来比贝多芬幸运点儿———他不贫穷也不残疾更没有疾病,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平。但他精神上承受着比贝多芬更大的折磨,因为他们的国家多灾多难,他的雕塑作品都在战争中毁灭了。所以他非常伤心难过,每天吃的很少,拼命的工作。他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里,还是不停地工作,他将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艺术。他这种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托尔斯泰是俄国最有名的作家,他出生于富贵家庭,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但他不贪图享乐,蔑视物质享受。托尔斯泰是一个天性善良的人,他了解穷人的疾苦,为穷人写作。他勇敢的站起来,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个善良有责任心的人。

我读完这本书,我懂的了一个道理: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在学习上也要刻苦努力,知难而进。

第2篇:名人传读后感

《名人传》讲述了三个不一样时代、不一样国度、不一样领域,但同样都是艺术家的三个伟人,他们思想深邃而超前、他们意志坚定而强劲,他们具有使不完的力气和勇气在为艺术而献身,他们也给世界带来了众多奇迹与创造。他们就是罗曼·罗兰笔下的德国的贝多芬、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

由于这学期开始要认真做学术了,所以没有太多充裕的时间来细细揣摩写公众号了。所以之后的资料也可能只是个人杂乱的感悟和想法,没有条理清晰的分类整理和布局了。那么下头就直接开始吧。

读《名人传》最大的感受就是里面的人物都好强,他们不一样常人的点在于他们已经发现了人生的真谛,体会到了人生的欢乐与疾苦。贝多芬的音乐听着能够让人流泪、米开朗琪罗的雕像能够让人看着怀疑、托尔斯泰的观点能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走向。他们把伟大的思想注入到他们的作品中,让世人能够感受和吸取力量。而他们的力量,就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会和思考,对人生的淬炼和解读,他们有着过人的意志力,也有着过人的思考力。

读到米开朗琪罗传时,有一个句子我异常喜欢。“艺术就是牺牲,仅有全部的牺牲才是真正的艺术”,具体精确的词语也记不清了,大概的意思表达是这样。我也不太相信欢乐的艺术,我想艺术肯定都是痛苦给予个人的对于生活和人生的理解,理解的越深,体会和精神性的东西才可能越有力量和解释力。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有多高,就看他经历了多少的苦难历练,仅有苦难才能锻炼和提升一个人,也仅有思想境界足够的高才能称得上艺术家。

第3篇:名人传读后感

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就对这三位大师非常感兴趣,一位音乐家、一位雕塑家、一位小说家,这三人都是英雄。

贝多芬失聪时依旧创作令我感动,托尔斯泰晚年时的痛苦让我感到痛心。但最让我敬佩的是裴冷翠城中那位为艺术献出一生的雕塑兼画家——米开朗基罗。

他是艺术天才。伴随着时代的变化,米开朗基罗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儿时在学校中优异的成绩连老师的嫉妒。可他自命不凡,企慕一种更英雄的艺术。也许凡人会安于现状,但他却没有。后来他成名,为无数帝王修建陵墓、教堂,画壁画等等。他的创造力、想象力、艺术力是无人能比的。

他是痛苦的。米开朗琪罗到了中年,疾病和精神压迫交加,使他十分痛苦。他的父亲曾多次劝说他去医院看病,可由于他的固执与古怪的脾气,坚持不看病。当时的他,被无数的作品任务重压着,身体和精神都在被不停地摧残着。可他依旧创作着,只因他内心中那份对艺术的钟爱。

他是无奈的,对于现实的不堪,他却不能做什么;他是感性的,好友维多利亚死后,他是那样痛苦;他是疯狂的,他拒绝过帝王的请求,他不顾身体的日夜创作;但我相信他也是快乐的,即便现实有再多不幸,他还是能在艺术中得到精神的享受......

我敬仰他,不但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更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我能感受到他的不慕名利,他的坚持奋斗,他的遇挫不屈等等美好的品质。

《名人传》中的三位艺术家,包括世界很多的大家,他们即使在再艰苦的环境中,也能做出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事。正是因为这些伟大的英雄们引领着我们,铸就着伟大的民族灵魂,而我们,需要传递他们的精神,向未来走去。

第4篇:名人传读后感

社会生活在无情地、缓缓地流逝。这个世界所追寻的,不是信仰和精神力量,而是营利和发财。英雄人物能变革日趋颓靡的世风吗?是的,罗曼罗兰笔下的名人,他们坚持正义和真理,以造福人类为己任,他们钢铁般的意志,也正是我们今日所需要的……

《名人传》里的第一个人物——贝多芬,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他是大师中的大师!他渴望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但却屡遭失败。之后,他不幸耳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者来说无非是心灵上的摧残,但他并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而是更顽强地投入音乐里。写出了震撼人心的乐章,并且保留着自我不屈不挠的高昂斗争精神。“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

就只说贝多芬吧,无论是身体上的痛苦或是成功的喜悦,都不能阻止他前进。我们也应当如此。我们应当为真理和正义坚持信念,什么困难都不要怕,哪怕是上天赐给了不完整的身躯给我们,我们也应当珍惜眼前的万物,努力学习,给未来创造一片属于正义和光明的世界,那样才配做一个堂堂正正,不怕困难的人!所以,从此刻开始,我们要学习贝多芬,学习米开朗琪罗,学习托尔斯泰。读完了《名人传》我真正的意识到了以前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尴尬,这三位名人就像明镜般照亮了这个社会的腐烂。《名人传》十分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名人传》这一部神奇的书,我真是对它赞叹不已。难怪傅雷说过:“你只要打开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生命的烈火就会扑面而来。

第5篇:名人传读后感

读完《名人传》后感觉这本书带给我的知识是伟大的,这里面的名人不是说有多伟大,只是在于他们生命里的强大,使他们勇敢的与困难战斗,坚持不懈。

贝多芬的一生可以说是坎坷的,他出身贫寒,在很小的时候就辍学了。他孤独地活着,身边没有任何朋友,连唯一的亲人都辜负了他,他的内心受到了很多打击,可还是坚持下来。它就像一只与世隔绝的孤鸟。虽然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直痛苦的活着去创造了不朽的传世之作,但是大部分都是他耳聋后创作的。他最后终于战胜命运,战胜疾病,战胜痛苦,战胜听众的平庸,战胜困难和障碍,攀上生命的巅峰。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不肯屈服于命运,他改变了命运,他的精神震惊全世界。

米开朗琪罗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他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底。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毁于战乱,他受到别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钱。他一生依附教皇,为教皇做事。教皇为自己树立碑立传,使米开朗琪罗达不到自己的理想。他一生遇到许多困难。他坚持,为了自己的理想,他活到了70多岁。

托尔斯泰出生于富贵家庭。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曾经获得成功,但他蔑视自己拥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虚度年华,他想要通过照福人类来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他弘扬真正的基督精神,对自由主义的蔑视。

我们要敢于与命运做战斗,不屈服于命运,只要我们不放弃,总有一天我们的命运将会改变,命运是我们自己掌握的。

第6篇:名人传读后感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这三位名人似乎没有共同点,但是他们都饱经磨难。作者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在这三个伟人中,我最佩服的就属贝多芬了。贝多芬的童年十分艰辛,缺少家庭温暖。他的音乐才能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但是他的父亲虚荣感十分强烈,当贝多芬四岁时,便把他关在房间里,逼他练习小提琴。幼小的贝多芬差点对音乐产生厌恶,是暴力强迫他继续学了下去。17岁时,他失去了母亲,父亲成了酗酒的酒鬼,他必须撑起整个家庭。不仅如此,他还得了比疾病更可怕的忧郁症。在这之后,他渐渐登上了事业的高峰,而他的听力却逐渐衰弱。而他的情人却与别人相爱了。贝多芬受到了极大的挫折,但是,他没有被困难折服,他在逆境之中相继创作出了《第四交响乐》、《第五交响乐》……

贝多芬的坚强可歌可泣。我也应该以他作为榜样学习。记得前几天,我身体感到不适。爸爸认为我有了痧气。于是,他立马为我刮痧。他盛满一碗水,在我的脖子上稍微洒了一些。接着,他钳子一般的手夹住我的皮肤,扭起来。如此反复几下,我便已经痛得钻心。我的身体不再受我的控制,用力摆脱老爸的手。老爸见了,本要放弃,然而在我的坚持下,他继续帮我刮痧。我咬紧牙关坚持着。十几分钟后,我的“酷刑”终于结束了。读了这部书后,我觉得十分惭愧。这样一点磨难算不了什么。

俗话说:“苦尽甘来。”我们应该学习贝多芬顽强不屈的精神,不向困难低头,做一个不怕磨难的人。

第7篇:名人传读后感

从《名人传》里知道了海伦.凯勒,她是盲聋的女孩,而她得到了世界上哈佛大学的一个博士的赞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作者是海伦.凯勒,介绍她的一生。

初期,她告诉我们有一个叫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的身边帮助她,后期海伦写的这一整本书,就想告诉我们,珍惜自己的五官。

海伦的童年有一场重病,使得她发烧,成为盲聋患者,虽然她成为盲聋患者,但她的烧退了,这就她的代价。海伦的父母请来了一个教育盲聋小孩的老师,就是莎莉文。莎莉文老师发现家里的人太宠爱海伦了,所以,莎莉文老师确定要让海伦不能老是呆在家人身边,所以她向海伦的父亲请求,给他几天时间和海伦,和自己在一个小房间里呆一会,教她点知识,从此过了几天,海伦被宠爱的感觉越来越少,使她和莎莉文老师闹起了矛盾,但是最后莎莉文老师还是赢了,海伦被莎莉文老师屈服了。

后期,她曾经在好莱坞拍戏,而那个戏就是她自己写的一本书,她发现那里的男演员、女演员扮演了她的一些朋友、父亲和母亲。在拍戏前,其实海伦她一直在美国四处演讲、写书,介绍盲聋人的生活,或者写一些报道和杂志,这时的她已经有一点小小的名气了。在海伦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莎莉文老师。如果没有莎莉文老师的话,海伦没办法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盲聋人说普通话的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最让印象深刻是,她给我们说到,“希望得到三天光明”。我希望见到她,帮助她,能像莎莉文老师一样帮助海伦。光明在我的心目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正义,一个是明亮,重返天地。正义,就是与坏势力对抗的;明亮,是与黑暗对抗的。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希望可以买很多很多乐高搭,买很多小狗小猫陪阿奇玩,然后我买一个很漂亮的别墅(带泳池)把它们放在外面,自由自在的奔跑。

第8篇:名人传读后感

古今中外,一位又一位名人影响,激励着我们,他们往往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才铸就了今日的辉煌。当我第一次翻开《名人传》之《贝多芬传》的时候,我被贝多芬忍痛负病坚持创作的精神感染了,我情不自禁地一页又一页地翻下去,随之而来的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更是令我心潮起伏。

人尽皆知,贝多芬的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那是他为后世留下的享用不尽的精神粮食。可贝多芬忍受病痛谱写乐章,不受世俗鄙夷,不向权贵低头的故事就少有人知了。读了《名人传》中贝多芬的故事,我牢牢记住了贝多芬的这句话:“几个苍蝇咬几口,决不能羁住一匹奔腾向前的骏马。”这不正是贝多芬坚贞不屈奋斗不止的心声吗?是的,当你全力前进时,勇士是决不会因为一些烦俗的小事而放慢或停止脚步的。我们的学习不也这样吗?在你努力向上时,别人突然说了几句伤害你的话或受到其它打击时,明事理的人定不会跟他斤斤计较,而是以平静态度对待,勇敢坚持努力,以至达到取得成功。

再看《名人传》中的米开朗基罗,一个不配的雕塑家,他用自己的血泪创作了一件件伟大的杰作。在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米开朗基罗英雄般的天才,有着艺术般的幻想,可是,从1520年到1527年间,生活的境遇让天才米开朗基罗疲惫不堪,艺术的幻想,不断地破灭,痛苦之后还是痛苦。”原来米开朗基罗没有儿子,只有一个侄子,所以他把爱都倾注在侄子身上,但侄子却不知思图报,一次又一次的伤害着米开朗基罗,他彻底失望了。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创作了许多辉煌的作品,勇敢坚持自己的想法。尽管他已不在人世,但他的作品仍激励着我们奋斗不息。

名人们勇于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们为创作表现人间真、善、美的世界而耗尽了毕生的心血,他们的一生,充满着艰辛与苦难,但他们没有放弃。我们要学习贝多芬的坚持不懈,学习米开朗基罗的勇敢抗争……牢记只有敢于坚持才能铸就天才。

第9篇:名人传读后感

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故事,他们履历了各种的磨难却没有向命运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挠的抗争着,最终成为了伟人。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和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最好锤炼。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但灾难还是无情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在18XX年,他意识到自己的听力障碍已经没法治愈,而且会很快恶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进行创作了这是多么大的打击但他却能顽强的和命运抗争,这也许是他后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读了贝多芬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一个同样有着坚强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样是很不幸的,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变成了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也没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命运的不公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体味一切,于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终成为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贝多芬和海伦凯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难,但他们却有着同样的精神——永不向命运屈服这不仅让我敬佩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作为21世纪的一名中学生,社会的竞争更加的激烈,我们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上的困难也随之增多,面对重重的困难与压力,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呢是在遇到难题时,在学习成绩下降时,让我们“借着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们的眼睛。”用坚定的信念去面对挫折,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

第10篇:名人传读后感

《名人传》是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创作于二十世纪初,同时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全文描写细腻,艺术家们的内心苦难引起了我的感慨。

文章最令我感动并潸然泪下的是贝多芬的故事。父亲的暴力、嗜酒,母亲的早逝……这些不幸是足以将一个孩子压垮的。它们造成了贝多芬的古怪脾气和没有朋友。可又有谁知道在他单独一人时,是怎么发出困兽一般的怒吼与难过?后来贝多芬单打独斗,成为一名著名音乐家。可命运没打算这样放过他:双耳失聪。犹如晴天霹雳,灵魂支柱崩塌。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可他依旧抑住了命运的咽喉。超于凡人的毅力与奋斗精神和自己的勇气使他获得成功。《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这些灵魂作品表达了贝多芬不同阶段的内心。

他们值得被称为“英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愈痛苦愈使我喜欢”、“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这些文字不断敲击着21世纪人们的内心。每天的碌碌无为、追名逐利,嘴上说着很累很累,但同这些伟人比起来,难道不自愧不如吗?他们值得被称赞的不只是不屈的精神,还有坚定自己梦想与信念的心。汗水与泪水交织,伟人们为自己奏响了一曲命运的不朽长歌。

当我们也遭遇不幸,是直面困难,还是怨天尤人?平凡人可能努力一辈子也达不到伟人的巅峰。但要知道,我们是活给自己看的,活给命运看的。只要坚定自己的梦想与信仰,敢于抑住命运的咽喉,你就是成功的,你值得像这些伟人一样,被人们称赞并发出由衷的敬佩。

第11篇:名人传读后感

从几千年前的古希腊神话开始,但凡被人们载入史册的英雄们都是战功显赫的战士、将领或受人敬仰的神祗,但罗曼·罗兰却告诉我们,英雄们真正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们英勇的事迹和高大的体魄,而在于他们的心灵与人格。贝多芬、托尔斯泰、米开朗基罗,三位不同时空,不同领域的巨匠的名字,生命和灵魂在闪耀,为经受的苦难考验而闪耀。

贝多芬的父亲是个酒徒,母亲是个女仆;十一岁被送进戏院,十七岁丧母;从1796年开始,他感受着耳蜗逐渐丧失了把美妙的乐音振动转化为令人迷醉的电信号的能力。他忌讳身体的残缺,从不敢在人前提起。

米开朗基罗受人嫉妒,1503年被受人挑唆的教皇强迫他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紧接着,他又被迫在美第奇家族的陵墓前雕刻;最后,他又被一令召回,在25年前的工作上劳动4年。他蔑视屈服与权贵者,却无法主宰自己为何工作。

家庭,精神的归宿。却成了托尔斯泰的牢笼。他的思想,他从事的人民教育事业。与他家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他不能离开他所爱的家人。他开始计划抛弃家庭,但当他再次看到即将逝去的一切时他的脚步无法继续。

但是,他们用第三交响曲《英雄》、《欢乐颂》,用《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用《战争与和平》、《复活》回应着苦难。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读《名人传》,是和大师的心灵对话。

第12篇:名人传读后感

《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合称。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一个是小说家,各三部传记都着重介绍伟大的天才,找人生的道路上,为创造真、善、美的杰作,现出毕生精力。

贝多芬创作乐曲,“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即使听觉不断衰退,他也没有放弃,纵使遇上失败的爱情打击,也没有使他消沉下去。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创作了《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等伟大的曲目。

米开朗基罗留给后世的不朽的作品,是他一生血泪的凝聚。他勇敢的面对了痛苦的童年,在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的同时,他自己却雕刻下世纪的杰作。

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也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在结婚之后,有写下了:《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巨著。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名人传》又被人们称为““英雄传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伟人都是在水深火热中历练出来的。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

当今的我们要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在阅读《名人传》的同时,寄托对伟人的哀思,更多的是从中学到伟人的精神,学习“英雄”的脚步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第13篇:名人传读后感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展开恢复20世纪文学崇高德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贝多芬从人生顶峰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悲惨的到老年时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从中,我体会到了贝多芬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斗争,尽管他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然而他内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坚强,是不了解他的人无法挖掘的。对于创作完美歌曲的热情,对于寻觅欢乐的执著,促使他的生命成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与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间的那种交战,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用苦痛换来欢乐”就足以浓缩了他的人生。米开朗琪罗也是这样“他有力量,他有幸生来就是为了奋斗,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胜利。

是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们享受着他们的天才创作出来的作品,同享受我们先辈的伟绩一样,不再去想听他们流出的鲜血,这无疑是使我们尴尬的事情,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不是的,他们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们将在那里获得更大的启示。

《名人传》就犹如向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三重奏”。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是: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害,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人格的伟大,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与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安静下来细心的进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完成好每一件事情。

第14篇:名人传读后感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终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境,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齐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齐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所以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可是贝多芬没有所以而沉沦,他把自我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我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理解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应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忙,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必须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应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我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能够打败。

最终,我期望全世界人都能够记住贝多芬,并像贝多芬那样活着。

第15篇:名人传读后感

近阶段,我迷上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书中给我们讲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奋斗史,当然,让我感触最深的还属钢琴大师—贝多芬。

贝多芬是一位经历了千万坎坷却创造了无数辉煌的音乐家。童年时期,贝多芬的父母期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名钢琴家,所以经常把他锁在屋子里,让他练琴,这一练就是一整天。长大后,家乡爆发了战争,贝多芬不得不逃亡到维也纳。渐渐地,他竟患得耳鸣,最终完全失去听力,那时他才26岁。好长一段时间,他迷茫了,崩溃了,绝望了……但是终于他从阴影中站起来了,以全新的面貌走上了舞台,走进了世人的心中……

读了这些文字,我深深地被贝多芬感动,他震撼了我幼小的心。

对于一位狂热的钢琴家来说,失去听力比夺去他的生命还残忍。可是贝多芬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虽然有段时间他自暴自弃过,但他还是挺了过来,更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了音乐之中,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灵魂在黑白键上再度创下了不朽的奇迹。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贝多芬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辉煌时,谁曾想过他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心酸?那何止是十年啊!每每想到贝多芬,我不禁愧疚。同是学钢琴,贝多芬都听不见声音了,却仍那么坚持!而我?一个健全人,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坚持不住了,就打退堂鼓了,前段时间竟还想着:“算了吧,又没想过要成名,放弃就放弃了!”可是,陪伴了自己这么长时间的琴声,难道就这样放弃了?真的能割舍得下吗?幸运的是,就在我举棋不定,想要退缩的时候,我认识了这样一位传奇般的人物——贝多芬。

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体会出这样一个道理,也是作为自己以后人生的座右铭吧——遇到挫折与坎坷,要看开些,其实困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面对困难。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