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9-08 07:50:37

第1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凡是做母亲的,都应该读一读龙应台的书,那是作者作为一个母亲的真实心声,真实地表达了她当时的心境,热切地传达出她对生命起步最质朴的爱,她不是传统的歌颂,而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也许正是这样的语言,更显得真实,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对于做妈妈的我来说,文中这段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

在这本书中作者偏重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顺其自然的不受伤害不被扭曲的成长,如:安安和弯腿的昂弟在抢一辆小卡车,昂弟抢赢了,把东西紧紧抱在怀里,死命抵抗敌人的攻击。妈妈看见安安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她正要安抚他,却见这两岁小娃儿端起两只小手臂,做出猎人射击的姿势,对准昂弟,口里发出“碰碰”的枪声,然后满意地说:“死了!”妈妈觉得惊心动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杀人”的灵感来自哪里。孩子爱听故事,妈妈给孩子讲过《小红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猎人的动作,有了“杀人”的动机。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看到某些童话里的残酷和暴力,她用心去为儿子选择,哪些书该让两岁的孩子读?哪些不能读?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盗》后,就自言自语起来:我怎么能跟两岁的孩子讲这种故事?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她很谨慎地把这些有残酷和暴力的书移到书架上最高一格,保证她的儿子即使搬来小椅子也够不到的地方,把对孩子有益的书放到下一格让孩子看。从她的言行中,我们能看到,母爱,让她理性思考。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看看我们的'孩子,周末、暑假有补不完的课、上不完的兴趣班,根本没有时间自己休闲,根本没有时间慢慢来。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以为给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实上呢?我们的孩子并不快乐,他们小小的年纪真的能接受这些额外的知识吗?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曾经我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园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学英语吗?在我看来根本没必要,有很多家长跟我交流过,孩子上了小学后经常把英语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实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很多事情,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作文

第2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龙应台女士是个聪明的妈妈,做她的孩子是幸运的,我也希望有这样的一个妈妈,在对付孩子的诸多问题上能选择理智的做法。

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有这样一句话:“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我也希望我的妈妈有耐心,虽然不一定有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但为了一点小事儿不要那么着急多好啊。我想,每一个孩子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阳光、诚实、肯努力、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有坚持自己的爱好,在音乐上有天赋等等,这个孩子不一定会会从容文雅,不一定待人处事,不一定在生活上完全自理,但请妈妈不要着急,所以希望有一个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耐心且有爱心。

其次还希望妈妈像龙应台女士一样很理性,能努力去思考如何尊重孩子。她的这本《孩子你慢慢来》一书适合所有已经或将会成为母亲的人看,适合所有教育工作者看。不过,这本书里面的文章,大概是龙应台所有文章中最特别的,它们完全是温情与理性交融、母爱的光泽与孩童的谐趣洋溢的生活散文。

就像封底所言:“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所以希望妈妈或者老师像龙应台一样懂得孩子,尊重孩子。

而且这本书则完完全全是从一个妈妈的视角写的,所以充满了温馨的感觉。如“天上的云,一团团一块块的,有时白、有时黑,云的背后是蓝色的天空,偶然飞机经过时有长长的尾巴,把天空分开,如此细腻的描写,眼前彷佛出现”龙应台女士如何跟儿子相处和教导的画面多让人羡慕啊。诸如送孩子上学时见到一景一物,严选孩子看的故事书,孩子犯错时循循善诱……这些平常的事,描写得细腻动人,像有一股暖流注入心中。所以这本书特别地温暖,希望大家一定要去看看哦!

第3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在去掉“在”一方面极其严格,要求认真做事,努力学习;另一方面讲究自由尊重和理性思考。这是龙应台的教子方法。龙应台的文字,让我发现了另一种母爱。在德国的开放与台湾的封建下,她将两个混血儿子培养成了“如小树般正直”“思想举止特别成熟”的人。

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一个母亲最愿意的做的,便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望着眼中只有纯真的孩子,让他从容的扎好一个蝴蝶结。每个孩子都是父母一生的杰作,他们总想让自己的孩子获得最好,最后却又在我们我们?他们?的身上学会了很多。我总是渴望母亲能够明白我内心的所求,总是觉得这个要求无法被实现。却是龙应台让我浅显这个词不恰当的了解,母爱是由琐碎组成的,你孩子的每一个变化都能让她母亲兴奋不已。

华安华安是谁,应该交待清楚第一次踏入世界是因为Bird,当妈妈听到几声急促的啵时,不住的亲吻着儿子――一个即将开启生命新旅程的孩子。这句话好像没有交待清楚,文章的读后感,应该让没读过文章的人能看懂而所有的母亲何尝不是如此,家里那几本厚厚的相册,详详细细的记录着我的每一个阶段:站立,迈步,翻书……不论多么得不起眼,作为母亲,总将这视为她最宝贵的财富,时不时的拿出来看看,看看便笑了,那是发自内心的笑,没有理由的爱。这几句话写得不错,写出了自己细致入微的母爱。

在中国式的压力下,每一位母亲总想让自己的孩子在繁重的压力下汲取精华。我家的车里,总是放着那些经典的`歌曲,没有技巧却又朴实的歌喉,简单而又深层次的歌词,妈妈说:“在不经意间,你就会慢慢地接受它,成为你自己的东西,让你的心智更加成熟。”而家里那满满几橱柜的书,妈妈一点点的引导我去阅读,去思考,去了解人物的言行举止,去感悟作者语言的特色和主题的深刻,《笑傲江湖》《妞妞》《我是人间惆怅客》……这两句互换位置这又何尝不是理性的教育。?而龙应台发现故事书的扭曲?故事书的扭曲是什么意思?故事思想的扭曲?会潜移默化改变孩子的思想,用通俗的语言为孩子讲述名著,用开放性的思维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龙应台的母爱也亦重复,“也是”或者只用任何一个如此。

渐渐地发现,我并不是发现了另一种母爱,而是因为《孩子你慢慢来》让我感受到了母亲身上本有的另一种母爱:对于文化的贯彻与孩子改变的从容不迫。

第4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一本封面朴素唯美的书抓住了我的眼球——封面上有一片梧桐树林,金黄的梧桐树叶铺满了地面,一个看似5岁多的卷发混血小男孩,他穿着厚厚的蓝色大衣和一条大红色的秋裤,只留下一张充满稚气的小脸露在外面。

小男孩边踢着树叶边一脸认真的慢慢走路,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照片下面写着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镜透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一位多么让人感到亲切和蔼的母亲啊!哦!这个作者叫做龙应台!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了书……

我用了近半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阅读完整本书又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龙应台阿姨一家人——龙阿姨是中国人,而她的丈夫是一个德国人,他们互相用英语交流。而华安从小就会说中文和德语,就像一个小小的翻译机。

在安安四岁时候有了飞飞这个小弟弟。这一对兄弟十分可爱:哥哥会因为认为妈妈偏爱弟弟而吃醋,把弟弟的衣服剪破;小时候安安和飞飞还没接触到生理学,没有这方面的认识,飞飞会把卫生巾说成尿不湿……

安安和飞飞童年时,对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事物因而产生的好奇心,经常会闹出笑话,使读者不禁笑出声来。可是也有些片段会让读者鼻子一酸,不禁想要流泪……

看着正过着童年生活的儿童们,他们的天真和好奇会使他们做出许多令人发笑的趣事和丑事,但是随着现在科技渐渐发达起来,孩子们总是会围着电脑、手机、PSP……电子玩具,让现在的孩子不会体会到更多童年的快乐。

这些电子产品也使现在孩子的心理上比较早熟。而且电子产品对视力不好,过多使用会导致视力下降,严重的还会让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走上歧途。但是,电脑网络也有好的一面,它可以使孩子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与同学朋友交流更方便……所以电脑网络也被称为“双刃剑”。我希望以后,中国的孩子能适当的使用网络和电子产品,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美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梦!

第5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母爱是一屡屡灿烂的阳光,丝丝屡屡照亮我的心房。母爱是一滴滴甘甜的雨露,点点滴滴滋润着我的心田。母爱是大山里涌出的一眼温泉,滴滴点点凝成我理想的珠串。母爱是一颗永不落的星星,指引我前进的路向!

《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所着。在这本书里龙应台是一位母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不仅仅是对传统母爱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能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篇章是《弟弟和哥哥》。在小儿子出生时,龙应台像着了迷似的喜爱自己的'小儿子,使大儿子醋意大发。后来,龙应台发现了近段时间大儿子很不开心。于是,龙应台试着和大儿子沟通,才了解到,原来大儿子是因为嫉妒妈妈喜欢小弟弟而不再喜欢自己了。

龙应台举出种种事例:小儿子穿的是大儿子的旧衣服、每周五晚上带大儿子去看戏、每天晚上给大儿子讲故事……这才使大儿子打开了心中的结。无论妈妈有多少个孩子,但是妈妈对每个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无私。

还记得,有一年春节前夕,妈妈对我说我要学会独立自主,于是今年就让我自己回外婆家过春节。听到这个消息后,我虽然有点担心自己能不能做到生活自理,晚上会不会想妈妈想哭,但还是欣然地接受了妈妈的建议。

于是,我就回自己的房间整理行李了。一切准备就绪,心想:嗯,这回我可以去外婆家放松放松了,可是妈妈却只能在家里无聊的待着。我知道,妈妈肯定也会很想我,舍不得和我分开。我去看看妈妈现在在干什么呢?

我蹑手蹑脚地来到妈妈的房间,小心翼翼地推开门,我震惊了!从门缝里看到,妈妈戴着耳机,横着小曲,正在一针一线地帮我织毛衣,她那专注的神情,自己都没的回家过年了还显得如此若无其事,我打心眼地感激、佩服妈妈。这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复恐迟迟归”呀!

妈妈给我织的这件毛衣凝聚着她对我的爱。母爱是最伟大的,因为她凝聚了情与爱最真挚的结晶。妈妈的爱,如同水滴凝聚成大海,看似平凡,但回想起,却如此博大。

让母爱传遍世界,让世界更美好!

第6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躺在沙发上看着书,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龙应台一贯以尖利敏捷的文风著称,但这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柔软,是一个母亲从心里流出来的潺潺溪流,两岸风景无有突兀,但美如画卷。故事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中以及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国女子,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自己“作为女人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低回温柔。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

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现在中国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白了其实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就让孩子早早地进入早教班。以至于现在的幼儿园提早变成了小学,孩子们要上认字课、美术、音乐、体育、算术,还有英文……过早学会识字的孩子便在入学后坐在教室里发呆,因为他们都已经学过了。而其他没学过的小伙伴们却叽叽喳喳兴奋地发现字的世界,“那种快乐,确实像一个盲人突然看见了世界,用张开的眼睛。”或许幼儿园里不教认字是对的,急什么呢?童年那么短,那么珍贵!

第7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这些年最流行的一句话,讲的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那怎么赢?才算是真正的赢在起点,又赢在终点呢?

一般孩子开始上学后,最大的改变之一,就是家庭作业,而这个作业的问题,在上海,或者国内其他发达城市,甚至是提前到了幼儿园的中班,大班。就我们这个年纪来看,孩子的作业可以用浮云来解释,可是,就孩子而言,作业简直就是恶魔,他们能花2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玩,却只能在写作业上坚持五分钟之久,五分钟后,无论作业有无完成,孩子肯定会做一些和作业无关的事,比如玩玩笔,折下飞机,看看窗外,发发呆,或者出来找找妈妈在干什么……

这种走神,对于孩子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不是吗?美国的孩子花1个多小时写作业,日本的孩子话3个多小时,中国的孩子呢?8个小时……即使我们有多大健忘症,忘记了很多童年往事,但是关于不愿意写作业这件事,或多或少多应该还有点印象的吧。自己当年有多么不愿意写作业,自己又是如何面对老师的质问的?

所以,孩子不一定非要赢在起点,或者以这种方式来赢,输一点点又如何呢?

早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因为政策,因为当时的大背景,父母总希望我们事事第一,或者至少比同伴们好,不论我们是不是做得到,那时,我们是父母的唯一,唯一的骄傲,唯一的谈资,唯一的希望……那么,才走过那段路的我们,是不是要看着孩子在走一遍自己都不愿意走的路呢?

其实,对于孩子而言,我们是父母,是权利和权威的象征,但是我们也和他们一样,都有第一次,第一次当父母,第一次直面孩子的教育问题,第一次看到他们得优,也第一次看到他们得不合格,我们需要的不是责怪,哪怕一个眼神都不要,这不是父母……

记得有一次,妈妈一定要安安把最后一行作业写好,因为安安已经很久没有拿到A了,可是安安不愿意,他哭着质问妈妈,为什么你总要我得到A?我也有权利得到C……

是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时刻,更何况孩子,最后妈妈让安安去玩了,安安在出门前,却又说了这样的话,其实,有时候,我也可以拿A的。看看,孩子们的心事明白的,他们是孩子,他们有玩心,但是他们一样知道他们有什么样的能力。

不用担心我们的下一代会输在起点,因为他们一定不会输在终点。

第8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龙应台的书一直是我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没有……可能是因为她的笔法,也可能是她的书真的很吸引人,或者很难说……

孩子,你慢慢来,是朋友推荐的,在此之前,我好想压根就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一样,周四在当当下订单,周五收到书,或许是因为“乐学会”,所以我花了3小时不到,就把这本书看完,当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散文或记事文?

可是,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书中那一幕幕的场景即刻呈现在我眼前,八个月大的华安,和父母一起旅游,爸爸第一次教华安用英语说bird,华安第一次认识各种各样的车车,华安第一次认识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种仿佛似跟你说话的语气,和一个个小故事,描述了一个叫华安的中外混血儿的成长记。

书,其实很薄,内容很简单,可是,当看到如此简单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时,我却感觉到了满满的爱,一种无处不在的淡,却又异常香厚的母爱。时间没有让这爱停留,反而使她越来越浓厚。

我想凡是有孩子的妈妈或者爸爸,都会感叹一个小生命的成长,从像热水瓶大小的它,慢慢的长大,高大到可以为他的父母遮阳挡雨;从第一次会爬会走,到最后稳健的搀扶着他年迈的父母走路;从第一次开口叫妈妈,到后来站在台上流利的用各国语言演讲;从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饭,到最后,站在妈妈曾经最爱的厨房里做饭……曾经的第一次,到后来的无数次,曾经的手把手,到后来他带着曾经那个年轻的你,走过一段又一段属于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确需要慢慢来,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为那个我们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看着他第一次慢慢的系鞋带,小小的手指慢慢的穿过那两根比他的`小手粗不了多少的带子,看着他那个小小的慢慢的动作,还真担心他会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种成就感,可能要远远的超于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们用一种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长,陪伴他所有的慢慢来……当时间一点点慢下来,我们静静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长大的那刻……

第9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作家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早在一年级(上)时,我就看过了一遍。

我很喜欢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一家。妈妈是台北人说汉语,爸爸是德国人说德语,爸爸妈妈相互交流用英语。因为爸爸工作的原因,他们一家现住在瑞士,华安就是在瑞士上的幼儿园。在不知不觉中,安安从学会听到学会说,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语言,汉语、德语、瑞士语、英语应用自如。真是太可爱、太搞笑了!

我羡慕安安有这样一位通情达理、理解我们、充满耐心的好妈妈。在《序》中,龙应台写下了这么一段美妙的文字: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慢慢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三个字呀!

而我可以说每天都是在“快一点”的催促声中度过的。早晨还在迷迷糊糊中,就听到妈妈“快一点起床,否则要来不及了”的叫声。我穿好衣服,正想顺便看一下桌上的书,妈妈又催我快一点刷牙、洗脸。接着就是催我快一点吃饭,在狼吞虎咽、食物还未完全到胃的时候,就一手拿着一片面包,一手拿着一盒牛奶,在“快一点,否则要迟到了”的催促声中走上了上学的路。一到学校,又是在老师“快一点坐好、快一点交作业、快一点排队……”的指挥下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放学了,奶奶来接我,回到家后奶奶的第一句话是“快一点洗手”,第二句“快一点吃点心”,接着是“快一点做作业”。直到晚上,在“快一点洗脚”、“快一点睡觉”的催促声中,才度过了急匆匆的一天。

我自认为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但是我不喜欢填鸭式、功利的学习方式,而是喜欢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的龙应台那样的教育方式。我做过一个梦,梦中龙应台一会儿变成我的妈妈,一会儿又是我的老师。

真的,“慢慢来”有时候并不是坏事。由于气候的原因,东北大米生长周期长于南方大米,所以其口感就要比南方大米好得多;饲养40天就可宰杀的速成鸡,它的鲜度和营养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农家养一年才食用的土鸡。

“慢慢来”,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慢慢来”让成长变得更加快乐!

第10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凡是做母亲的,都应该读一读龙应台的书,那是作者作为一个母亲的真实心声,真实地表达了她当时的心境,热切地传达出她对生命起步最质朴的爱,她不是传统的歌颂,而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也许正是这样的语言,更显得真实,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对于做妈妈的我来说,文中这段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

在这本书中作者偏重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顺其自然的不受伤害不被扭曲的成长,如:安安和弯腿的昂弟在抢一辆小卡车,昂弟抢赢了,把东西紧紧抱在怀里,死命抵抗敌人的攻击。妈妈看见安安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她正要安抚他,却见这两岁小娃儿端起两只小手臂,做出猎人射击的姿势,对准昂弟,口里发出“碰碰”的枪声,然后满意地说:“死了!”妈妈觉得惊心动魄,只有她知道安安“_ _”的灵感来自哪里。孩子爱听故事,妈妈给孩子讲过《小红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猎人的动作,有了“_ _”的动机。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看到某些童话里的残酷和暴力,她用心去为儿子选择,哪些书该让两岁的孩子读?哪些不能读?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盗》后,就自言自语起来:我怎么能跟两岁的孩子讲这种故事?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她很谨慎地把这些有残酷和暴力的书移到书架上一格,保证她的儿子即使搬来小椅子也够不到的地方,把对孩子有益的书放到下一格让孩子看。从她的言行中,我们能看到,母爱,让她理性思考。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看看我们的孩子,周末、暑假有补不完的课、上不完的兴趣班,根本没有时间自己休闲,根本没有时间慢慢来。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以为给孩子的'是的教育,但事实上呢?我们的孩子并不快乐,他们小小的年纪真的能接受这些额外的知识吗?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曾经我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园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学英语吗?在我看来根本没必要,有很多家长跟我交流过,孩子上了小学后经常把英语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实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很多事情,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第11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文章摘要:路上我还在回想这件稀奇的事!内蒙古的大草原太美了,将来我一要亲自去看看。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作文那里的苹果只有鸡蛋那么大。800字作文原来是妈妈呀,我伸出头,深深地吸一口气;我也失败了。淡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泉。突然,我觉得脖子上痒痒的,好象有什么东西在爬?”爸爸再一次问我。

这本书是龙应台写的,在我的脑海里,龙应台的文章有着万丈豪气的一笔。然而,在《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中,却令人惊叹!她的文章竟可以这样的款款深情,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书中,龙应台作为一位母亲,无时无刻泛滥着母爱,就像她在书里说得那样:“我着迷似的想吻他,帮他穿小衣服时、喂他吃麦片时、为他洗澡时、牵起他手学走路时,无时无刻不在吻着娃娃的头发、脸颊、脖子、肩膀、腿、脚趾头......”这些也都是我们曾拥有过的。

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妈妈把我和哥哥养这么大是多么不容易啊。在“开学第一课”里,撒老师说:“父母是教会我们扣第一颗纽扣的人。”的确,小时候,妈妈每天都要用双座婴儿车推我们出去玩,累了,瞌睡了,我们就要哭闹,妈妈就会哄我们,直到我们睡着了,然后自已就去打扫卫生,每天妈妈要给我们换尿布、洗衣服、晾衣服......。记忆中,我们的妈妈为了我们,没有停下来休息一会儿,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

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关于母爱的歌?比如妈妈的吻、鲁冰花、世上只有妈妈好等等,无不在赞美着母亲。因为是伟大的母亲,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没有母亲,也就没有我们。母爱的力量是强大的,当我们用啼哭来表达初到世界的那种欢喜雀跃时,我们的母亲正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疼痛!然而当妈妈第一眼看到我和哥哥时,完全忘记了身上的痛,“哦!我的孩子,你们是上帝带给妈妈的小天使!”是啊,哪个婴儿不是上帝送给母亲们最好的礼物呢!

如果要表达妈妈对我的爱,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每天清晨5点多,妈妈拖着困倦的身躯,早早地把全家人的早餐做好。也顾不上和刚刚从梦境中醒来的我们打招呼,急忙奔向阳台,将昨日换洗的衣服丢进洗衣机里。接着,又急急忙忙地把可口又丰盛的早餐盛起来。最后,才匆匆地去上班。

这就是爱,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爱!这更像是雨露对于小草一样,无时无刻地在滋润着我们。

第12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阳台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着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这是龙应台的文章,表达了细细柔柔的母爱,我反复地读,感动不已。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由心而生,没有要求回报的爱。这世上还有谁,会傻傻地爱着你,不求回报?确实,只有父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武汉的暴走妈妈是现实的母爱。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被发现时,身体已被压得变形,怀里的孩子却在熟睡;为了孩子有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迁。如果在现代,因为地段问题,那要付多少房款啊!

母爱是伟大的,父爱是深沉的。在一个娱乐节目中,父亲被主持人问到,如果地震了怎么办。父亲答:“快跑……”现场一片唏嘘。父亲继续答道:“孩子,快跑,快跑,不要回头。”现场一片寂静,随后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在最危险的时候,父亲还是第一时间想到孩子,我们在父母的眼里永远长不大。所以有了父母亲的唠叨,不要嫌烦,那全是爱你。

记得有天早上,父亲瞒着母亲和我一起吃泡面,然后“毁尸灭迹”。看着母亲一脸疑惑的样子,我们在旁哈哈大笑。这是父爱。而当我偷懒厌学时,他会挥起强有力的手打我,那种严肃的表情让我疑惑,这是爱我的父亲吗?多少年后我才明白,父母是永远爱我们的。在《我这样长大中》这篇文章里,龙应台仔细描写了孩子过马路的情形。它让我明白,哪怕是长大过程中一点点的'经历,父母也会记得,因为那是父母对我们最珍贵的爱。

慢慢地,我们长大一点。慢慢地,我们想要出去外面闯闯,不想在父母的保护下。《放手》中写道:“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的放手或许是必要的。但这很难,很难。”父亲头上有了白发,母亲也有点斑白的鬓角,他们嘴里仍然是十几年如一日地对我们的担心和唠叨。

我们想要长大,也不得不长大。当我们背起行囊,请不要忘记,身后还有双亲为我们的担心。无论你走多远,在外面受伤了,父母永远会是你最强大的后盾。

第13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以前对龙应台的作品看的不多,只知道她的文字犀利,总能从另一个角度将那些在我们眼里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变的那么不可理喻。据说无论她走到哪里都会在当地刮起龙台风。在我的印象里,她应该是个爱搅局的不安定分子。总是用手中的笔揭露人性中的丑恶。

但是看了《孩子你慢慢来》之后,完全反转对她的印象。《孩》用一种平实,优美,充满温情的文字写成,读者能直观的体验了为人父母的在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幸福,喜乐和艰难。尤其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感受最深的是对童话故事和中国名著《水浒传》的探讨角度真是另辟蹊径。我幼年也看了大量的童话、神话故事,却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些故事有这么凶残、血腥的一面。白雪公主的故事里面充满着因嫉妒而产生的谋杀。这些会给好似一张白纸的小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不禁让我想到格林兄弟都经历了些什么艰难?《水浒传》更是充满着血腥的杀戮,好汉象地痞,官府象恶棍??。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作品真是不寒而栗呀。曾经我喜欢的《一千零一夜》就是因为一个爱听故事的国王要把讲完故事的女人都杀了,所以才催生出一千零一夜的'漫长故事。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虽然这个世界可能是残酷的,但真的不急于让孩子们去了解它们吧。

另一个感受很深的方面是西方的性教育。我自认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给了很好的性教育,但比起作者笔下所写的真是不值得一提了。孩子大概四岁的时候就和妈妈一起去医院陪伴妈妈做胎儿的检查。妈妈大大方方的允许孩子进入检查室。母亲在好奇的孩子面前并不隐藏什么,敞开的让孩子去了解他们想知道的一切。孩子小小的时候就知道女人会来月经,是因为成熟的卵要排出来。妈妈也不避讳的告诉孩子,男人的不叫蛋,而是叫睾丸。能做到这些真是很了不起,让孩子在幼年已经对身体有了很多了解,不再有神秘感,使青春期也过的相对平稳些。相反中国的父母的做法是尽量不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致使孩子们很多的探索是在青春期开始——越神秘越有吸引力,在懵懵懂懂的情况下更容易受伤害。

可以说龙应台的文字引导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也渴望成为一个大奶牛样的母亲,温情的,向孩子传授来自上帝的对生活的知识和见地。

第14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这是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中的第一本《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记录了龙应台初为人母时的心境,与两个孩子的童年,思考生命的本质,书中有忍俊不禁的童真,不假思索的疼爱,也有母子之间的趣事。书一到手便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

合上书,闭上眼睛,书中那一幕幕的场景即刻呈现在眼前,八个月大的华安,和父母一起旅游,爸爸第一次教华安用英语说bird,华安第一次认识各种各样的车车,华安第一次认识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种仿佛跟你说话似的语气,和一个个的小故事,描述了一个叫华安的中外混血儿的成长记。

书,很薄,内容很简单。可是,当看到如此简单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时,我却感觉到了满满的爱,一种无处不在的淡,却又异常香厚的母爱。时间没有让这爱停留,反而使她越来越浓厚。

我想但凡是有孩子的妈妈或者爸爸,都会感叹一个小生命的成长,从小小的他,慢慢的'长大,高大到可以为他的父母遮风挡雨;从第一次会爬会走,读书笔记m到最后稳健的搀扶着他年迈的父母走路;从第一次开口叫妈妈,到后来站在台上流利演讲;从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饭,到厨房里给家人做饭......曾经的第一次,到后来的无数次,曾经的手把手,到后来他带着曾经那个年轻的你,走过一段又一段属于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确需要慢慢来,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为那个我们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看着他第一次慢慢的系鞋带,看着他那慢慢的动作,还真担心他会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种成就感,可能要远远的超于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们用一种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长,陪伴他的所有。当时间一点点慢下来,我们静静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长大的那刻。

如书中所言“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第15篇: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龙应台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这样一个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想起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看着自己渐已长大的儿子,我越来越觉得做母亲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远远难于做一位老师的角色!有时候很茫然,有时候很疑惑,有时候又沾沾自喜。看着学习上不优秀的儿子,缺忽略了他身上很多的闪光点:他阳光,他自信,他对未来充满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待人处事从容文雅,他生活上不用你操心,还会倒过来劝解你、安慰你,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在音乐上有天赋、肯努力……呵呵,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为什么仅仅因为他不适应应试教育而责备他?给自己一个信念: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只想对儿子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