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音乐家》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1-07-13 21:48:37

《盲音乐家》读后感(一)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错。其实眼睛确实是通往心灵的一扇窗户,但却并不是唯一的窗户。

《盲音乐家》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天生盲人彼得如何从因先天缺陷痛苦绝望而到最后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音乐家的故事。这本书里描写的不是催人泪下的勤学苦练——没有不眠不夜练习的辛酸的音乐家生活历程的描写。有的只是令人揪心的关于一个盲人的心理生活历程的故事。

得自幼失明,但是上帝为他关上了一扇窗必然会为他打开一扇门——他的世界是黑暗的,但是也是缤纷多彩的,是五光十色的。他拥有常人所不能及的灵敏的听觉——他能仅靠声音的辨别便把周围的人和环境区分开来,他可以通过某些意识区分白天和黑夜,他甚至可以依靠音乐区分颜色之间的区别……然而这些本领并不完全是上天赋予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听到的声音越来与纷繁多样,声音之间的跌宕起伏越来越明显,彼得开始感到惶恐和茫然,他感觉到不知所措——因为这些都是他所不了解的,不熟悉的。对于环境的茫然无措和内心对于某种未知的东西的不满足造成了他郁郁寡欢的怏怏不乐的甚至是痛苦的生活状态。他内心的渴望随着成长越加地被放大,他渴望了解生活——了解不同的声音,了解内心所向往的光明……然而渴望的越多他内心的痛苦就愈加深重,他痛恨自己的先天缺陷,他甚至觉得就连街边的盲人乞丐都比自己来得幸福——虽然他是地主的独生子。

读完这本书,我始终觉得使彼得真正痛苦的是他内心对于“光明”的追求与渴望——是他那永远不满足的追求使得他最终得以“复明”。如果没有这前半生的痛苦的追寻和对于光明的探索,那么他就永远都只能生活在黑暗中,只能永远成为一个性格乖张暴戾的像敲钟人一样的庸碌的人。同样是天生的失明,彼得最终成为了伟大的音乐家,而叶戈里却最终只能成为一个终日埋怨生活,沉溺于个人对于光明的幻想中的呆板的敲钟人。生活是千变万化的,即使起点是一样的人最终也会走向两个完全不同的极端。

我在设想:如果我也不幸成为了“那些不幸人”的一份子,那么我会怎么办呢?如果我能像彼得一样对于光明的追求永不止步,那么我或许会成功;但是如果我像叶戈里一样对生活只剩下埋怨和失望,那么我将永远失败!

引用《小猫杜威》中的一句话:“生活、爱和希望绝不是那么简单。幸福永远无法预测。你会在最幸福的时刻受到袭击,而且永远猜不透原因。”既然我们不能预测生活中的幸福和不幸,那么就让我们用对幸福充满期待的心灵去活好每一天,要用一种永不满足的追求去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就像彼得最终战胜黑暗迎来光明一样,我们最终也能取得属于自己的光明人生!

《盲音乐家》读后感(二)

《盲音乐家》是俄国着名作家柯罗连科写得一部中篇小说,它属于一篇儿童小说。这本书中,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写出了一个天生盲童成为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它是一首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克服心灵弱点的抒情诗。

小说在思想上深刻剖析了盲童彼得的整个心理历程,借书中各人物之口说出了具有哲理性的话语,让读者去思考,去想象自己灵魂中与彼得相通的心理。彼得生下来就是盲人,大自然虽然剥夺了他的视力,都赋予他特殊的音乐才能,对声音特别敏感,从小只能通过母亲的描述和对声音的感知去认识色彩,认识大自然,优裕的生活条件把他囿于自己狭小的庄园里,周围的人只是母亲、舅舅、女朋友。从生活的景况来说,他是幸福的,他拥有疼爱他的母亲,他拥有丰富的财产,他拥有一直爱着他的女友埃韦利娜。这些,本来都应该是一个普通人艰苦劳作换来的,但彼得却轻而易举地都拥有。但随着逐渐长大,人的自我意识膨胀之后,尤其双目失明给他带来的痛苦使他认为这是个无法弥补的不幸,他感到自己被生活所屏弃,因而自暴自弃。他羡慕教堂里冻得瑟瑟发抖地敲钟人,他羡慕街上乞讨的穷人,因为他们的精神注重于身体的痛苦和日常的物质需要,没有或忽略了双目失明的痛苦,当他与敲钟人交谈时,“面色阴晦地站着,好象罩上了一层乌云。”年轻时参加革命被致残的舅舅发现了这个倾向,()觉得有责任培养彼得。因此,他告诉彼得“个人的苦难比起人民的苦难来是微不足道的”,舅舅让他和盲战友一起流浪,让他接触了广阔的世界,了解了人民的苦难和希望。

在袅绕的音乐声中述说了一个盲童成长为着名音乐家的动人故事。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