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日记

句文网    发表于:2024-11-13 18:42:20

第1篇:读书的日记

“哈,这一本故事书真好看!”有一天,我正在堂哥家,突然听见堂哥大声叫道,我马上跑过去,咦,堂哥正坐在电脑旁,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显示屏,一只手握着鼠标另一只手在键盘上敲几下。这是怎么回事?

“新奇吧?”堂哥对我说,“我这是在网上超星数字图书馆看书。这个超星数字图书馆里,有几十万本书,你可以随意选择,想看哪本就看哪本,可方便了……”我听了堂哥的介绍,我想起,上个月买书也得到了一张“超星读书卡”,现在不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吗?想到这里,我立马回家,找到那张读书卡,打开电脑,开始了“找书行动”。

首先,我登陆了超星数字图书馆,按照网站的要求,下载了超星图书浏览器。等一段时间,完成了下载后,再打开读书浏览器,点击“注册”菜单中的“在线注册”,依次完成申请新用户注册图书卡等内容。接着,我就开始读书!于是我打了“十万个为什么”这几个字,然后再按确定,不到5秒找到了十多本《十万个为什么》,真快!我就选择了一本,将它下载便以后看。

以前,为了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看的'书,要一家一家书店找,现在,可以在网上读书,再也不用为一本书,跑来跑去。

第2篇:读书的日记

后来我顺利毕业,这两年学习的作用就一点点显现了出来。和别人一起去应征喜欢的工作时,hr只留下了我,因为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学历是什么”;申请工作签证的时候,很多朋友申请失败无奈回国,移民官却没有刁难我,因为我手里拿着货真价实的本地文凭;后来拥有自己的一份小生意,开始写发票申报税目,不必花钱去请会计,自己做起来也得心应手,那一刻就明白当年在大学毕业后再学点什么的坚持,并不是别人说的“无用功”。

我观察过身边三十岁左右的朋友们,生活大多过得忙碌充实,却很少有人坚持学习,一年也读不完一本书,上学时用的英文完全忘光,爱写字的习惯也不再坚持。这总是让我感慨,中国年轻人放弃自己太早了,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什么就不肯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更棒的人?

每当我听到有人说,哎,我都快三十了,结婚了也生孩子了,生活现在也挺好挺稳定的,还学什么习?”我都觉得特别惋惜,那么年轻那么有潜力的'一个人,怎么可以这样轻率地限定自己人生的拥有?怎么能确定自己以后不需要跳槽不需要加薪?怎么能确定以后不被公司派去接待外宾不出国旅行?而又怎么确定你的孩子,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扬起脸天真地问你,“妈妈,你怎么什么都不会?”

这两年搬家多次,见过很多国外的家庭主妇,我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她们除了做饭洗衣服照顾孩子,大多在生活里留下属于自己的一小段时间,用来提升自我。我认识的一个韩国主妇,孩子上小学后她报名读护士课程,每晚哄孩子入睡后,自己在客厅里啃课本写作业,今年毕业的时候,她顺利找到一份护士的工作,完成了从家庭主妇到高薪护士的人生转变;另外一个朋友,生了孩子后就在家做全职家庭主妇,不甘心生活里只有洗衣煮饭,于是跟着网上教程学习手作,虽然过程辛苦,常常要趁孩子睡觉的时候才能构思创作,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的网店,也开始有顾客的频频光顾。

第3篇:读书的日记

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

于是,1995年10月25日——11月16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1997年1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科委、广播影视部、新闻出版署、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个部委共同发出《关于在全国组织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

这是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文化系统工程。20xx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这是实施全国“知识工程”的重大项目。几年来,在全国各地都组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20xx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将每年的“全民读书月”活动交由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承办。

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为宗旨的"知识工程",进一步激发全民读书的热情,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准备于今年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大型活动,让全国公众都知道“世界读书日”。

第4篇:读书的日记

我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上朋友,我喜欢的书有漫话书、故事书、笑话书和脑筋急转弯。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海的.女儿》、《白雪公主》,我还喜欢讲笑话,有机会的话我可以给大家露一手。

现在我想让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小朋友你们能用一支蓝色的铅笔写出红字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啦!我还能写出赤、橙、黄、绿好多颜色呢。

第5篇:读书的日记

今天读的书是维克多?雨果的《笑面人》。

书中提到一项发明在欧洲会很快引起轰动,并且带来连锁性的反应,但是在中国却不会,还列举了火药、酒精等等事物的发明和发现在中国都仿佛没有引起什么大的变动,因此说中国就像一个保存胚胎的酒精瓶。

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就像李约瑟难题一样,中国其实在很多科学技术的发明方面并没有明显落后,但是却没有诞生出现代科学和现代社会理论的体系,反而让西方捷足先登,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就连《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作者柏杨在海外做演讲的时候,也有人提问,柏杨则认为这是一些非常微小的变动所导致的,至于其中的差别究竟在哪里?他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或许现代科技的产生也是一种蝴蝶效应的结果。

富龙还提到了一种制造侏儒方式,是一种人为制造机型的做法,就是把人放在坛子当中,形成一种坛子怪人,似乎在一些电影中也有所体现,但是文献中好像没有记载,或许作者当时写到中国这一种做法的时候,也是依据道听途说吧。

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本书尽管叙述上让人感觉过于冗长,但很多思想都是值得人去反思的。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每天阅读电子书,实在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这种时候眼睛会感觉到很疲倦,受到干眼症的困扰,因此而不能长时间阅读,还是应该多看一些纸质书。

第6篇:读书的日记

姐姐她对书是那样感兴趣,不信,你看:太阳暖暖的照着大地,我兴高采烈地奔向姨妈家。我喜滋滋的.想,今天是周末,又是中秋节,姐姐一定会陪我玩个痛快。“叮铃——”开门的是我姨妈。“姐姐呢?”“那个书呆子又在屋里看书”“什么?节日也不休息?”我直奔姐姐的房间,推开门一看,姐姐端坐在书桌前,捧着一本《昆虫记》,埋着头,津津有味地读着,他双眼盯着书,眨也不眨一下。“姐姐!姐姐!”我连喊了好几十声她才抬起头来,忘了我一眼,又低下头看了起来……20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姐姐似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我的存在……直到姨妈喊吃饭了,她才依依不舍的放下书……

第7篇:读书的日记

读书带给了我很多,带给了我智慧,带给了我正义,带给了我分辨善恶的能力……更给了我不少乐趣。

因为我爱读书,所以知识也较为丰富。也正是这些书中的知识使我快乐。在小学毕业考试之前的紧张的复习阶段,老师让同学们都要能概括一个课外的三国故事。这对我来说是易如反掌,可对我的同桌来说,那就~~~~~~~(他根本不知道三国故事)这下便是我大展身手的时候,我拉了一把正在冥思苦想的昊昊:“让我来告诉你三国故事吧!”“什么故事,你还知道两个以上的故事?”他有些怀疑。“我给你讲《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吧!在攻打城池的时候,关羽不幸坠马中箭,众将在焦急之时,华佗前来替关云长治疗……”之后昊昊立刻明白了,随即完成了作业。我为他的进步而快乐,是因为我帮助了他,但只有我爱读书,才有能力帮助他。因此,我说:“读书是快乐的,但不是因为书中搞笑的情节,不是因为它能使我得到享受,而是因为我能用书中所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别人。”

书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如果细细品味,或许会得到其他的乐趣。

正如巴甫连柯所说:“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既然如此,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从古至今,伟大的、对国家甚至世界有所贡献的人,我相信,他们一定也很爱看书,甚至如痴如醉。就连不少学生也是如此。记得在一本书上说一位学生很爱看书,连上厕所,吃饭的时间都不肯放过。一读起书就是几个小时。

书,你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让我们从中得到不少快乐。

第8篇:读书的日记

今天天气晴好,早晚清凉,白天有阳光,适宜出行。

一早和三同时拼车急匆匆地往丽景赶。丽景是一个新开发的地方,绿化布局都相当不错,只是从南区过去远了点,打的要半个多小时。回来的.时候还打不到车,要走20来分钟才能坐上巴士或打的。

跟我们学校比,丽景是一只骄傲的白天鹅。置身其中,仿佛回到大学时代。怀念那段快乐无忧的时光,忘不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想留住最美好的年华。

校长为了在教师中传播古典文化,特意请了杨先生和我们一起学习论语。

拿着这一叠论语资料我才发现: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认真读书了,仿佛心灵都已经蒙上了厚厚的尘土。自来中山,一直很忙碌,上网也不方便,博客也写不了。

杨先生并没有深入地讲解论语,只是作为一个领读者带我们过了一遍。说道论语,我不自禁地想起王先生。我还是喜欢王先生的论语课,幽默,见解独特。我竟想着什么时候还是回去听听王先生讲课为好,却不晓得自己身在中山。我以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晚上回到住处已经六点半了,书摊上买了两本书。以后的日子无论多忙,还是抽空读读书吧。

20xx年9月17日星期一晴

第9篇:读书的日记

尽管每次站在书架前自己就不断的恐慌,还是禁不住要去触摸那些书。有本书在手里,自会心里安定几分。昨天去图书馆,我钻进了两架关于中国诗的书的缝隙里,左右大概是不会有人来看了,这个地方比较生僻。

一本本的翻着那些或老旧、或泛黄的诗册,那时的印刷质量实在够差,可是书纸中间流露出的味道却一点也不比那些新书少,甚至更有种简洁和古朴。很是留恋了一番。

于是,发誓,要用一段时间来看完这里的大部分诗。左顾右盼,及至走出书架,才脑袋清醒,我这个誓言好像每次进一堆书里都被引导而出,然而,每次都没能见多大效果。我看科普的`时候是这样,看民国时期作家随笔的时候,这样。结果,都只是草草的看了几本,就转攻下一类了。

是在是不能不汗颜~

好在也没有过分厚此薄彼了,基本上,能够涉猎到的各种范围内的书,都捡来看。有时候,开心,觉得物有所值,有什么摇头,不过徒有其名罢了。当然,也免不了为自己花了钱买了本

不值当的书叹气。

尽管如此,趁我现在还算是清醒的时候,我还得对自己说:有个心理规划也是好事,至少是短时间内追求的,也是我走过之后,不断回头需要翻看的。

所以,和自己说:那两架诗就毋庸置疑了。因为把中国古代诗能大致的读遍,这梦做了很长时间了,也该有所行动。另外,鉴于目前,英语阅读能力的下滑厉害,每月一本英文原著,也是应该看的吧?是的,说出来了就看!

20xx年9月17日星期一晴

第10篇:读书的日记

周末下午在街上闲逛,见两三人蹲在一旧书摊前翻看,不禁勾起内心深处似曾相识的记忆。

上个世纪80年代,那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都尚未充裕的年代。我刚读初中。与现在相比,学习轻松许多;但可读之书,除了课本别无他物。饥渴的我们每天都在班上搜寻课外书,若某位师兄能拿出一本即使破旧的连环画或《故事会》之类,必定会被大家追逐,直到肩贴肩头碰头五六个人挤坐在一起开始阅读才停息。聚读之处,或是课桌旁,或是屋檐下,亦或是石阶上。中间那位当然是舒服地坐着,负责翻页,甚至朗读(因为靠得后一些的人看不到书的全貌,便要求读出来),俨然是阅读小组的头儿。其余“搭到看”过干瘾的(因为人多)或挨坐,或蹲,或站,或弓腰,表情雷同而姿态各异。待看到精彩的页面,挨得远的没能看得分明,中间那位却要翻过去了,因此,便时常有小纠纷、小吵闹,但迅即又归于平静,因为真的闹翻的话,书主人便会恼急地把书收将起来,道:“今天不看了,怎样?”害得大家心里如癞蛤蟆吃豇豆——悬吊吊的。

镇上文化站有千把册书,对外租借,一本每天两角钱,但是要收押金。对于十来岁的我来说,偶尔有两三张角票是可能的,但要有块票作押金却是几无可能的。有一年正月里,连续给好多家亲戚拜了年,我的口袋里居然积了五元之巨,当下喜不自禁,径自奔到镇上,选了一本向往已久的完全版的《三国演义》,一路上边走边看地回家。家里人却叫我去看鹅。我拿着书到得田边,瞄了一下,见鹅的只数正常,活动也正常,便站着继续看诸葛亮布空城计,不觉入神,又在不知不觉中蹲身而读,好久都没挪窝。忽一人大呼:“猪跑出来了!”不禁惊诧,应声:“诸葛亮没出来!”扭头循声望去,方感膝盖酸麻,一时支撑不住,“腾”地跌坐在泥地里。起身之后,抬望眼,鹅已不知去向,免不得要去找。那邻居犹且叫:“帮我赶一下猪哇!”我说:“我要去找我。”邻居既惊且怪:“你要去找你呀?!”

有一次逢场,在镇上逛,忽见一间店铺墙壁上挂满图书,店里摆着几条长凳,十余老少在里面看书,神态甚为享受。乃大喜,入内。方欲摘书观之,一老者近身道:“小朋友,两角钱!”原来这是一家“书吧”。我问:“可以看好久?”答:“可以看一天。”搜遍全身口袋,竟然找出两角。于是交钱看书,却苦于读者众而无凳可坐,只得行蹲读之法。

平时未能完整阅读的几本连环画,此时此地终于得偿所愿了。纵情饱览之中,也不知过了多久。忽一转眼,见店内空旷,长凳上无有老少读者,而店主人正端着饭盒扒饭,方知时已至午,而自己的肚子也咕咕叫着可以为证。欲舍书而去,却又舍不得还有半天的钱没有看完,于是强忍饥饿,扑向精神食粮。

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看了多少本,一直看到店里的读者来了又走了,多了又少了,眼见得店外光线昏暗,远处炊烟升起。店老板(那位老者)笑呵呵说:“别人两角钱都只看半天,你硬要看一天,我折惨了!”

自此之后,一有机会就去那儿看书,也不拘何书。大约一个月后的一天,仍旧去,发现老板换了一位年轻的,也没空去注意观察他。交上两毛钱,摘下书照例要坐在凳子上,却被年轻的.老板客气地挡住了:“坐位子要三毛。”啥?有这种事?这才察觉新老板的不同;但似乎又无理可讲,无法可想。然而,奈何?身上就是没有多余的一毛板凳钱!又担心与他理论耽误时间只会自己吃亏,只得将就站着看了,反正是练熟了此等姿势的。站了半小时左右,复摆蹲读之势,良久,脚踝酸痛,又立而读之,如此反复变换,居然坚持了四个小时的样子。经此一回,以后每看到别人上厕所就要拿书报,便会在脑中预先浮现其蹲着阅读的造型,且联想及己,哑然而笑。

弹指一挥间,二十余载过矣。在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都无比丰富的今天,书之多之美之豪华且不论,阅读时之装备更可谓大升级了:午后阳光、沙滩凉椅、再加一杯馥郁的茶。故此,读书时便失去了从前狼吞虎咽的快感,而获得的是细细品味的从容。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