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1-22 15:39:12

第1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2、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

3、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恰当选择面积单位,估计物体面积的大小。

2、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体验。

3、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1.面积的认识…………………………………………….1课时

2.面积的单位…………………………………………….2课时

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4.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公顷、平方千米…………….2课时

5.检测与讲评…………………………………………….2课时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难点: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大小建立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涂颜色”比赛。

教师在黑板上随手画出两个不规则的平面图形。

(1)要求学生把黑板上两个平面图形涂满颜色,看谁先涂完?

(2)讨论:为什么右边的这位同学先涂完?(生:因为右边的图形小,左边的图形大。)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课桌的表面要比数学书的表面大。

2、平面图形。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比较下面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提问:

(1)第2图与第4图相比,哪个面积大?(2)怎样比较图1与图3?(3)第5图与第6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迭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5、导入面积单位。上面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了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哪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多,哪个面积就大。可是方格有大有小,(出示下图)看,这个图形的形状与图

5的一样,它们所包含的方格数也相等,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这说明,单靠数方格还不准确。因此就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是说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73页。

6、认识面积单位。

提问:

(1)课本上介绍了哪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2)怎样的大小是1平方米?(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白纸)怎样的大小是1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怎样的大小是1平方厘米?(教师将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三张正方形纸摆成如下图形,让学生看到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3)要测量操场或房间地面的大小,你们认为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恰当?

(4)要测量课桌面的大小,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要求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看一看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数方格比面积大小。

2、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16平方厘米长方形

4、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略)

第2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十一册78—79页

教学目的: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体方块。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吧,这里面到底有哪些什么奥秘呢?也许上了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活动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创设“比赛”情景一

(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规则,无遮挡)

(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側面、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

(3)画一画(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项目一。

(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6)师:你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

(7)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或从側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创设“比赛”情景二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2)画一画(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3)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项目二

(4)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5)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

(6)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活动二: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1)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上面)(正面)

(2)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

(1)出示课本79页试一试第一题图,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各组展示搭好的作品)

(2)师:各组搭出的立体图形,形状都不一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能说一说为什么搭的不一样吗?

2、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

(1)出示试一试第二题图

(2)师: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独立做练一练第1、2小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第3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3、在尝试分类活动中,对动物和植物的主要类群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4、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分类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5、掌握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6、明确“种”是最基本单位,同时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7、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8、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展示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9、通过对本节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点及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及教师的介绍,培养学生爱护生灵、爱护地球的情感。

10、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并能举例说明。

1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等能力。

12、关注我国珍稀动植物,增进爱护生物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梳理所学的生物知识,学习生物分类方法。

2、引导学生在尝试分类的活动中,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

3、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4、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5、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6、组织学生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的阐述。

7、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2、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8、增进爱护生物的情感,培养多种能力。

课时安排:

参照学期计划

第4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柳宗元的《黔之驴》讲述了一个发人深思的寓言故事,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的畏惧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性。

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周敦颐的《爱莲说》表明了作者不同凡俗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林嗣环的《口技》描述了口技人的高超技艺。

陶渊明的《饮酒》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抒发了游子的乡愁。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绘早春景致,抒写热爱之情。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赞扬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单元教学要求

1.了解说、铭、寓言、笔记小说等古代散文的文体特点。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朗读、背诵古代诗文,并注意体味古诗文的音韵美,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提高文学素养。

4.注重课文涉及的古汉语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⑴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⑵体味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

⑶体会“铭文”的特色。

难点:

⑴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提高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⑵体会每篇课文的深意。

单元课时分配

内容课时

《黔之驴》1

《陋室铭》1

《爱莲说》1

《口技》2

《诗词五首》2

阅读世界名著提高文学素养6

写作2

单元教学建议

1.查找资料。

查找与文章作者和写作背景有关的资料,可以更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或要告诉大家的道理。

2.分析线索。

作为散文,大都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找到它,便于把握全文的思想、情感、内容。

3.比较阅读。

选取与课文相关性高的课外阅读材料,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第5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让学生了解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是培养民族魂、民族情的基础。

【学情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自我意识的增强,即将跨入九年级的学生视野逐步扩展,生活范围逐渐从家庭、学校、扩展到社会。了解各民族的文化风采,是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是做一个负责任公民的内在要求。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每个民族以不同的风格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感受民族风采,体会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2. 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 培养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悟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猜一猜、说一说、跳一跳、唱一唱、奏一奏等形式)、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制作学案和PPT

1、教师准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

2、准备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3、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搜集不同民族的风情如:服饰、饮食、歌曲、歌舞、乐器(音乐)、礼节、风俗习惯、世界文化遗产等。

【集体备课意见】

1、本框内容不属中考考试内容,但是民族团结、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还是要从感性上多感悟和体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师生搜集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巧妙设置情境,由情境话题展开课堂讨论,在师生、生生合作中明理导行。建议以活动为主,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有很大的参与度,同时在问题的设置上又注重思考和归纳,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参与得出结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各民族特色文化的了解和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感。

3、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我国民族**的国情,又要运用历史、辩证的观点去看待民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听歌曲,激发感情)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朵争奇斗艳的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领略。

活动一:【民族文化展示会】把每个小组的交流成果进行全班展示:

1、根据搜集不同民族的风情如:服饰、饮食、歌曲、歌舞、乐器(音乐)、礼节、风俗习惯、世界文化遗产等课前分成若干的学习小组,分别展示。

2、学生用多种方式在班上交流汇报。形式如:讲故事、表演、演讲、图片等

例:歌舞秀民族:学生唱出一句民族歌曲或展示一个民族舞蹈动作,猜猜是哪个民族?

思考:为什么根据服饰、歌曲、舞蹈就能分辨出是哪个民族?你还知道哪些分辨民族的标志?举例说明一下。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择机展示补充资料。(如幻灯片:黄帝陵、书法作品欣赏)

你还知道其它民族文化的资料吗?(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补充)

归纳:五十六个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画卷。

活动二:【魅力中国】东方文化的魅力(阅读教材92页辅助资料,展示“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周”活动的图片资料)

讨论分析:世界各地出现的“中国热”,反映了什么问题?

归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活动三:【民族特色游】

通过民族展示会我们知道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像一颗颗闪亮的明珠,镶嵌成中华民族五彩缤纷的文化宝库。我国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在建筑、雕刻、和园林设计等方面给世界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旅游吧!

多媒体展示:古城丽江古城、布达拉宫、苏州园林、故宫、孔庙孔府孔林等。

对话:1、以上这些景点你去过哪些地方?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你最想去哪个地方?理由是什么?

3、你的家乡有哪些文化名胜或旅游景点?向大家推荐一下。

在旅游中我们流连忘返,被这些名胜古迹的建筑文化所吸引,同时还品味了当地的饮食文化、感受了当地的历史服饰等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又都有不同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是不是每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是毫不相干的呢?不是。比如语言文字,出现融合现象,这是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结果。

归纳:在长期的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每个民族又以不同的风格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本框题小结:今天我们领略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抒发你的感受。

齐唱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结束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下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庭,感受它的团结和温暖吧!

第6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体会并认识测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能解决有关土地面积的简单问题。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土地面积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在解决面积单位换算和有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2、过程与方法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周围环境中与土地面积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体会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客观性,培养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环境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知道1公顷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土地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第64———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知道1公顷有多大。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简单换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有多大,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土地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你都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像这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都是公制面积单位,是计量面积时使用的。在计算土地面积时要使用土地面积单位(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常用的单位有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

二、新授。

1、认识1公顷。(1)将学生带到操场,画一个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2)教师指出: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的大小,叫做1公顷。为学生介绍学校操场、教室的占地面积。(3)把学生带回教室,思考讨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公顷=10000平方米)

2、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学生试算。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2)汇报展示,全班订正。250×120=30000(平方米)30000平方米=3公顷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米作长度单位来测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以后,再换算成公顷。

3、认识平方千米。(1)我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方公里也就是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土地面积单位。

(2)大家想一下,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1000000平方米也就是1平方千米。想象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3)谁能计算一下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继续演示课件“土地面积单位”】

三、巩固练习。

1、2公顷=()平方米50000平方米=()公顷2平方千米=()公顷4000公顷=()平方千米

2、

(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

3、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四、看书质疑

第7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让学生了解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是培养民族魂、民族情的基础。

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自我意识的增强,即将跨入九年级的学生视野逐步扩展,生活范围逐渐从家庭、学校、扩展到社会。了解各民族的文化风采,是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是做一个负责任公民的内在要求。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每个民族以不同的风格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感受民族风采,体会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2、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3、培养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悟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猜一猜、说一说、跳一跳、唱一唱、奏一奏等形式)、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制作学案和PPT。

1、教师准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

2、准备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3、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搜集不同民族的风情如:服饰、饮食、歌曲、歌舞、乐器(音乐)、礼节、风俗习惯、世界文化遗产等。

【集体备课意见】

1、本框内容不属中考考试内容,但是民族团结、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还是要从感性上多感悟和体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师生搜集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巧妙设置情境,由情境话题展开课堂讨论,在师生、生生合作中明理导行。建议以活动为主,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有很大的参与度,同时在问题的设置上又注重思考和归纳,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参与得出结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各民族特色文化的了解和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感。

3、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我国民族的国情,又要运用历史、辩证的观点去看待民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听歌曲,激发感情)。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朵争奇斗艳的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领略。

活动一:民族文化展示会。

把每个小组的交流成果进行全班展示:

1、根据搜集不同民族的风情如:服饰、饮食、歌曲、歌舞、乐器(音乐)、礼节、风俗习惯、世界文化遗产等课前分成若干的学习小组,分别展示。

2、学生用多种方式在班上交流汇报。形式如:讲故事、表演、演讲、图片等

例:歌舞秀民族:学生唱出一句民族歌曲或展示一个民族舞蹈动作,猜猜是哪个民族?

思考:为什么根据服饰、歌曲、舞蹈就能分辨出是哪个民族?你还知道哪些分辨民族的标志?举例说明一下。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择机展示补充资料。(如幻灯片:黄帝陵、书法作品欣赏)

你还知道其它民族文化的资料吗?(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补充)

归纳:五十六个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画卷。

活动二:魅力中国。

东方文化的魅力(阅读教材92页辅助资料,展示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周活动的图片资料)

讨论分析:世界各地出现的中国热,反映了什么问题?

归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活动三:民族特色游。

通过民族展示会我们知道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像一颗颗闪亮的明珠,镶嵌成中华民族五彩缤纷的文化宝库。我国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在建筑、雕刻、和园林设计等方面给世界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旅游吧!

多媒体展示:古城丽江古城、布达拉宫、苏州园林、故宫、孔庙孔府孔林等。

对话:

1、以上这些景点你去过哪些地方?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你最想去哪个地方?理由是什么?

3、你的家乡有哪些文化名胜或旅游景点?向大家推荐一下。

在旅游中我们流连忘返,被这些名胜古迹的建筑文化所吸引,同时还品味了当地的饮食文化、感受了当地的历史服饰等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又都有不同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是不是每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是毫不相干的呢?不是。比如语言文字,出现融合现象,这是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结果。

归纳:在长期的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每个民族又以不同的风格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本框题小结:今天我们领略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抒发你的感受。

齐唱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结束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下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庭,感受它的团结和温暖吧!

第8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整合的意识,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读写新词等,了解拟人手法的特点。

2.学会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丰富自己的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激发热爱和向往乡村田园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四、课时安排:

21.乡下人家 2课时

22.牧场之国1课时

23.古诗词三首 2课时

24.麦哨 1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合计 10课时

第9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古代诗文的阅读,所选课文,除最后一课以五首古代诗歌组元外,其余四课为古代游记或名胜记。《小石潭记》中,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僻地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岳阳楼记》也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小境界,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醉翁亭记》作者自己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乎以宽和仁爱之心,“乐民之乐”。而袁宏道纵情山水,陶醉于郊野春朝的美景,既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又有对官场的厌倦,是作者个性的张扬和抒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能将散文译成现代汉语。

3、掌握文言文中“记”的文体特点。

4、把握文章景与情的依存关系,体会课文构思的精妙,领悟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2、品味不同文章的语言特色,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并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多读文言诗文,开阔视野,更深地感受锦绣河山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加深对祖国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诵读古诗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学习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难点: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教学设想(教学措施)

文言诗文的教学,须先疏通文字,再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或侧重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或侧重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概况、时代背景和文言词语、句式等方面的知识,以达到能阅读浅易文言诗文的目的。

课时安排

《小石潭记》2 课时,《岳阳楼记》2 课时,《醉翁亭记》2 课时,

《满井游记》1 课时, 《诗五首》2 课时,综合性学习活动2课时

检测及讲评3课时,合计:14课时

第10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重点

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难点

1、数概念的形成。

2、6—10的加减

课时安排

约21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5、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第11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读书单元的延伸和拓展,首次安排文学单元,并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的文学单元一起构成系列单元。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引领学生读名家名篇,既读作品,又读作家,从而把学生领入文学的殿堂。

本单元采用了安徒生作品和安徒生生平经历穿插安排的方式。首先从了解安徒生的作品入手,了解安徒生作品中“同情与关爱”的主题,正是这种对和自己一样出生贫苦的弱小者深深的爱与同情,他的作品才可以穿越国界,穿越时代,影响和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而后透过安徒生的作品《丑小鸭》、安徒生的自传以及安徒生的故乡等了解安徒生的人生经历,了解这位享誉世界的童话大师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综合学习通过更加丰富、详实的资料介绍、读者感悟、实践活动逐渐使安徒生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本单元的学习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弹性处理。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教学环节达到本单元教学目的。

一、课内外阅读大量的安徒生作品。

二、搜集整理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三、就某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或作品,或作家;或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作者的人格魅力、艺术特色……呈现的结果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学习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四、交流展示研究成果。可以是独立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是合作研究的结晶;可以写、讲、说、演……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学生一段时间以来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在亲历学习过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条件一般的学校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提供的几篇文章,通过课内的几篇童话感受安徒生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感染力,通过其生平资料等了解安徒生的人格魅力。同时要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视野,将作品的学习和作家的了解融为一体,让学生了解作品,关注作家,为以后的课外阅读、学习研究作好精神储备。

第12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以具体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方法内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组织好学生的练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讲究练习的形式。

2、要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3、多进行口头练习。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五、解决重难点的策略:

(1)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六、单元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62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退位。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

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

1、例2联欢会场景

2、学生准备4捆小棒,每捆10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黑板或卡片)

20+4032+1040+4856+30

42+75+234+648+51

2、小结: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出示联欢会场景图)显示几个小朋友把纯净水搬来放在桌子上。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给每一位同学准备一瓶纯净水。如果我们班有33人,买回一箱只有24瓶,不够分,老师另外又买了9瓶,现在一共有多少瓶?够不够分给同学们?请大家列式。

学生出示算式:24+9

2、动手动脑,探求方法。

教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两人一小组用摆小棒的方法想一想24+9该怎样计算?[根据算式摆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后,请个别小组上来汇报操作过程和计算的结果。(投影)

(1)点数法。

生1:我们利用点数小棒的方法:24根,25根~~~33根。

生2:我们利用点数数字的方法:24、25、26、~~~33。

(2)凑整十法。

生1:把9根小棒分成6和3根,拿出6根与2捆4根凑成2捆10根小棒,可将10根捆成1捆,也就是3捆。再加上剩下的3根,一共是3捆3根,即33根。

生2:先算24+6=30,再算30+3=33。

学生汇报,教师同时板书:24+9=33

教师指名说说此种计算方法。

小结:先将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跟剩下的数相加。

(3)进位加法。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课件设计有把4根和9根合在一起,并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的动作。

学生汇报,教师同时板书:24+9=33

教师指名说说此种计算方法。

小结: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

4.尝试。(课件)

(1)出示“做一做”中的3道题。

教师:独立计算后,与你的同桌结队,用你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说出任一题的计算过程。

(2)交流:请学困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5.小结。

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儿歌:两位数加一位数,先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出示“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2、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如何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学生说计算方法。

第13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安排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组四篇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是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果园机器人》中机器人的特性则是随果园生产的需要一步步体现出来。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资料的搜集非常重要,拥有一定的相关资料不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另外,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课文的学习到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无不需要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创造的说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5、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6、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7、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8、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激发学生对网络和科技的兴趣。9、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2、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3、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体会网络的神奇。

5、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21、太阳2课时

22、月球之谜2课时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2课时

24、果园机器人2课时

语文园地六5课时

第14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课题: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读准多音字

“磨没”。

2.学会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能给指定的句子正确地加上冒号和引号。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和小马为难时的.心里想的儿句话的语气,能背诵并听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

4.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多动脑筋,亲自尝试、实践,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2)理解小马第1次为什么过不了河,而第2次就过去了;(3)用“既不像…..也不像….”写句子。

教学难点:(1)掌握生字“鼠”的字形、笔顺;(2)理解“挡住、拦住、当然”的意思;(3)理解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4)用词造句。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机、录音磁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教学课文第1、2自然段。

2.了解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和第1次来到河边过不了的河的经过。

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阅读思路。

(1)揭题后,指出阅读思路:小马为什么过河?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

(2)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读课文。要求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口。

2.朗读课文。

小马为什么过河?(谁能用

“为了……所以……”说有句话)

3.自学生字词。

(1)划出带生字的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2),了解“驮”的意思。

4.检查自学情况。

(1)“驮”是什么意思?什么结构?

(2)什么叫“挡住、拦住、磨坊”?

5.理清课文思路,练习说话.

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

过不了河

趟过了河

填空: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5.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朗读第1、2段课文后,说说“愿意”的意思。

(2)老马听了小马愿意帮助妈妈做事,老马“高兴地”说,这里能用“连蹦带跳”吗?为什么?

(3)小马为什么过河?从哪里看出来的?

(4)朗读1、2自然段。

6.复习带生字的词语及有关的熟字(词)。

7.书写指导。重点指导“鼠”。“鼠”,上下结构,形体上小下大,共13画。上面半个6画,笔顺是,第8、9、11、12画均为点。最后一画是斜钩。

8.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为了……所以……

第一次:过不了河

第二次:趟过了河

教学反思:

第15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22课至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标:

1、要求会认本单元63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诚心是一种美德,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4、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不能见利忘义。

5、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

6、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7、从笑话中体会汉字音同义不同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要求会认本单元63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4、正确区分同音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1、会写本单元37个生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共17课时。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