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供给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资料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所以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所以,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团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构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所以,教学时尽量为学生供给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资料,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进取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资料编排:
《心理健康》(1——5年级);《养成教育》(三年级);《开眼看世界》(一、二年级);《综合实践》(3——5年级)
2、校本课程的授课时间:
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
3、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处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情景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景。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资料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一样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简便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第2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能够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能够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本事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开发背景
我校创立迄今已近一个世纪,百年风雨洗礼,全面发展的品牌和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精神。学校现为福建省“示范小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团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礼貌学校”,福建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礼貌学校标兵”,近几年来,还获得省市级以上各种荣誉20多个,学校现有学生2300多人,教职工135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高级教师80人。
我校位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中区,辖区内有丰富的历史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如:有对于考证兴化名邦、荔城古城有必须价值的古礁楼,有中共地下党工作过的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规模大、商品权、设施设备好的大型商场、这些基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供给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资源。另外,辖区居民文化层次高,关心和重视教育,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提议和意见。
二、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经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提高、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所以,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资料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能够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资料上的开放能够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能够促进资料更趋科学、完整。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资料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资料,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贴合课程改革的宗旨。所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校本课程开发资料
校本教材的开发资料,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一样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景,先在语文学科中试编《古诗文诵读》、《名人警句集锦》等。
课程选择:选修课和活动课,教材以选择为主,选修课以学校开发的学校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门课程外,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是多样化的。
四、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
组长:xxx校长
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xxx、xx、xx、xx。
审议教师申请的《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资料,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其中教科室: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员:各教研组组长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小组,要组织一批有必须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本事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三)采用“三板块”形式,进行全员性通识培训。
(1)理论学习
购买有关课改的书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探索》。我们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我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经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市级的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供给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
以上计划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适时进行调整。
第3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供给了舞台。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经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职责感;经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本事和实践本事。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职责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本事,供给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本事。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本事、过程和方法、情感表现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资料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资料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进取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能够根据实际情景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4、个性化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资料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贴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开发学校教师资源。
2、谭坊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旅游-家乡文化-家乡特产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能够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景采用不一样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资料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本事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进取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景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7、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8、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善和推广。
第4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校的“校本课程”定为“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就是:加大阅读量,开拓阅读面,激发阅读情,提高阅读质。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不仅仅要“读进去”,还要“吐出来”,更要“说开去”。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多种信息,获得独特体验,在交流中张扬学生的阅读潜能、语言表达力。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本事。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资料诸方面都能有较大的突破。
2、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在语言得到丰富积累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思维水平,提高各学科的学习水平。
3、“作文”和“阅读”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彼此成为深化优化课改实验的最佳支撑和组合。
三、阅读速度及资料:
1、提倡朗读,每分钟不少于50至60字。
2、阅读浅近的文学语言类读物,如童话、儿歌、寓言、故事。
3、要阅读一些数学读物;自然、社会科学类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也能够选读一些适合学生的“有声读物”。
四、方法及措施:
1、提倡课内阅读为辅,课外阅读为主的方式。
2、组织阅读小组,小组内阅读层次互补。每个小组里要选定组长,负责领导监督管理本小组的阅读进程。
第5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暑假里,校领导针对我校学校实际,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了两套校本教材:《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国学经典阅读》。并将在本学期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本事和课程开发水平。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我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总体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从小积淀祖国语言文字,增强语文素养,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人格品质。
三、课程实施的提议: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突出该课程的特性:
1、突出课程的生活性
要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资料的主要来源;要紧扣儿童行为习惯培养要求,以正确的行为习惯观念引导儿童开展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活动。
2、突出课程的全面性
要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资料要让儿童感兴趣,并涉及到学习、生活、游戏各个方面,涵盖儿童的全部生活时空。要从学校扩展到家庭,从课堂扩展到社会,在学校、社会、家庭的配合和联结中交互构建,弹性延展。
3、突出课程的实践性
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行为习惯实践活动为课程呈现形态,重视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要经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实践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实践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而非单纯地讲教材;儿童更多地经过实践,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并在生活中主动加以体验、实践,养成良好的习惯。
4、突出课程的活动性
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养性,在活动中修身,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仅贴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律,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学校的“活动育人”特色。
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遵循习惯养成教育的原则:
1、从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开始
宁少勿多,宁易勿难;注重行为细节,循序渐进,反复训练。
3、先做后知,重在实践。
好习惯是养(天天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所以,能够不明白,但必须去做。
2、严格要求,坚持就是胜利
严格要求:养成贵在严格,没有严格就难养成,所以,身教为先,耐心细致;绝不姑息纵容,决不敷衍。坚持就是胜利:不断重复,养成好习惯的秘诀就是重复,好习惯不在难,能够从简单的开始,但要不断地重复。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好习惯在坚持中养成!
五、具体措施
(一)切实做好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我校将以讲座、自学、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切实抓好实验进程
我校校本课程,学生的参与面广、可开发空间大,课程研发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实验的管理与督导,不断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教师必须按照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按照学校对各科的课时要求之规定,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切实搞好教师大赛及评价
本学期将组织全体校本课程教师的教学展示课活动,经过大赛的评比,使每位教师更充分的利用和挖掘校本课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提升教师的研究本事的同时,更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修正校本课程。
教师考核评价
(1)定期查阅教案,听课评价,作出意见反馈,给予指导。
(2)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学生评教师活动,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改善教学。
(3)任课教师交流感受,互补互学,取长补短,及时反思、总结。
(四)切实组织好学生展示
依据不一样年级所学校本课程资料的不一样,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比活动,检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效果,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考核评价
(1)检测对良好行为习惯知识的掌握,以试卷答问形式进行。
(2)日常行为举止的观察检测,以此为重点,学校定期讲评,及时鼓励,加以强化。
(3)学生自我检测,互相交流收获感受。
(4)学生互相评价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掌握学习知识与培养行为密切结合,重在行为培养。
(5)综合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等级评定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评定。
总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使用和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供给更广阔的空间,以此促进我校新课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质教育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6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课程开发背景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他们能经过自学以及在必要的时候借助于工具书能自我学懂教材中的古诗,体会诗人蕴涵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证明他们已具备了相当的独立阅读本事和理解本事,他们的想象本事、思维本事、学习联系生活的本事都已比较强。经过了解,在他们的课内外学习中,我国灿烂的古典文化仅有“古诗”为他们所知、所学,而“宋词”,他们还从未曾听说过、接触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学生应具有充满活力、充满活力、充满健康向上的进取心态,又应温文尔雅、有必须的内涵和文学的涵养。“宋词的阅读与欣赏”能够使学生尽情感受我国厚实的古文化底蕴,能够加强学生的文化积累和修养,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能够打通学生认知世界和文学艺术的联系,并训练他们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感悟力、敏捷的思维和开阔的思路等,充实学生的心灵。
自唐代以来,社会上流行一种新的音乐——燕乐,它节奏明快,曲调优美,热烈活泼。配合流行音乐的歌词也相应地发展起来,这就是长短句形式的词。词的发展经中、晚唐文人的试作和五代词人的努力,使这种新的文学样式在艺术上渐渐走向成熟。而到宋代便进入了繁荣兴盛的时期,艺术成就臻于高峰,因而同唐诗和元曲一样被列为代表一个时期的“时代文学”永远被人们珍视热爱。时代文学每每是一个艺术创新的过程,产生了瑰丽的艺术世界,出现了缤纷的艺术风格。宋词有婉约词,也有豪放词,但这两大风格类型又远远不足以包容宋词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宋词的五光十色,辉煌璀璨,构成了词体文学的范式,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学遗产。
自宋代以来,每个时代的人们总是按照自我的审美观念去解读和欣赏宋词,去认识古典艺术世界之美,去发现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为那些善良、完美的情感而引起共鸣,为那些热情奔放的歌声而激发进取的精神。这些古典作品至今犹闪耀着艺术生命之光,令人惊叹和喜爱。因而,引领学生走近宋词,去感受宋词的无限魅力,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是一种美丽的学习。经过宋词的阅读与欣赏,学生必将体悟到一个不一样于以往的语文世界(文学世界),必将会被唤起空前的探求古文化的浓浓情趣,也必将收获以往的学习、生活经历所不曾带给他们的东西。
宋词的阅读与欣赏,能陪伴学生进入古典艺术美的境界,给人带来尽善尽美的期望,使人获得心灵的小憩,以新的活力与新的精神走向未来。
二、课程开发目标
1、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学的了解。
2、学生能够了解宋词的由来和发展概况以及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了解宋代的词人和作品大略情景,明白20个以上杰出的词人和他们的代表作。
3、使学生对宋词产生仰慕之情,激发学生探求我国古典文化的愿望和兴趣。
4、学生能够明白宋词基本的风格类型,了解宋词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
5、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需求和精神需求,增加文学积累,提高文学修养。
6、学生能背诵40首以上优秀的作品(无论长短,题材提议广泛,风格趋向多样)。
7、经过宋词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本事。
8、学生能够在必须的情境中或者必须的场景中联想到相应的名句,实现积累基础上的适当运用。
三、课程开发资料的选编和课时安排
1、教材资料的选编原则:从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景出发,选择思想资料健康的、情感蕴涵丰富的、能激发人进取向上的;艺术价值高,能给人以较高的艺术享受的;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优秀词作品。
2、编排的原则:
(1)以不一样词作者的作品为序;
(2)以不一样题材、不一样风格的作品为序;
(3)以时间为序。
3、课时的安排:
全部课程共10讲,一个学期完成,每周1讲(包含2课时)
第一讲:宋词的由来、宋词的创作以及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阅读和欣赏晏殊的《浣溪沙》、《蝶恋花》两首名词,了解词人的概况,品评这两首宋词。
第二讲:阅读和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了解苏轼在我国古典文学——诗、词、
文等方面的杰出造诣,了解苏轼的词的风格,并经过品评《念奴娇赤壁怀古》直观感受豪放派词的意韵。介绍苏轼的另一些词作:《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第三讲:阅读和欣赏李清照的名篇《声声慢》、《如梦令》,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了解她
的“易安体”的特点,感受李清照的词中蕴涵的独特真切的情感。介绍李清照的另一些词作,如《武陵春》等。
第四讲:阅读和欣赏辛弃疾的名作《摸鱼儿》、《魂奴儿》、《青玉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感受辛弃疾的词作的风格,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感知辛弃疾的另一些词作。
第五讲:阅读和欣赏欧阳修的《蝶恋花》、《生查子》两首词作,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以及其他的词作等。
第六讲:阅读和欣赏柳永的《蝶恋花》、《雨霖铃》、《八声甘州》三首代表性的词。
第七讲:阅读和欣赏范仲淹的《苏幕遮》、《渔家傲》,了解范仲淹的词风。
第八讲:阅读和欣赏秦观的《鹊桥仙》、《望海潮》两首名作,了解秦观的创作。
第九讲:阅读和欣赏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诉衷情》,了解陆游不仅仅在诗作上有杰出的创作,在词的创作上也为后人所敬仰。
第十讲:阅读和欣赏范成大的《眼儿媚》,了解范成大在宋词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第十一讲:阅读和欣赏文天祥的《酹lei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和岳飞的《满江红》,感受词中透出的浩大气势。
4、开发教师及对象
主讲教师:郎艳红
授课对象:9年级学生
四、课程开发实施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真正的主体,学生拥有自我的选择权,决定自我的学习过程,课程目标的实现是由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完成的。
五、课程开发实施的准备
挑选好课程资料,并印好教材。
创设良好的阅读、欣赏氛围。
做好第一节课前的前测工作,了解学生的基本情景,了解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知晓情景和兴趣情景,以利于课程的顺利实施。
班级组成:30人(每班送5人)
教学场地:东多媒体教室
六、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法
讲授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个别辅导
七、课程开发的评价标准
评价原则:注重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及目标的达成,注重学生的内在收获和体验。
评价标准:能背诵10首优秀的宋词,能说出10个著名的词作者和他们的作品;朗诵宋词准备充分,认真进取,朗诵过程中感情充沛,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受到内心的艺术熏陶和生活态度的进取影响。
第7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开好校本课程,利用校本课程抓好交通安全教育,帮忙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是关系到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的“造福工程”,也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一项长远之计。为了强化道路交通法规和道路交通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本事,所以制定校本课程的安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思,培养遵守交通安全以及素质高的下一代。
二、目的要求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经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大了安全的宣传力度,增强了九年级学生的安全观念,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强化了学校内部治安秩序.
三、具体措施
(一)完善机构,保证工作。
1、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校行政、工会、各班主任为成员的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负责日常安全工作。聘请交警大队教导员为校外辅导员对全校师生进行道路安全法规知识和技能教育;成立了“学生安全礼貌督导队”,“学生交通安全礼貌督导队”等交通安全督导机构。
2、健全完善各种制度,异常是交通安全工作月汇报制度,意外交通事故伤亡报告制度等。
4、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经常对各班级的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发现隐患,及时教育整改,确保交通的安全。
(二)召开会议,部署工作。
把交通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考核评估工作的主要资料。开展关于交通安全的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交通安全文件精神,并结合其他工作,落实职责,部署安全教育。交通安全工作做到年度有计划、期中有小结、年终有总结,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三)加强宣传,增强意识
1、学校开辟“交通安全”专栏校刊,使师生受到良好的启发教育。
2、利用每周星期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以课堂为主阵地,每周开设一至两节的交通安全专题教育课,其它课程有机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四)营造氛围,开展活动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要求,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校交通安全工作》、《少年儿童平安回家》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常识。
2、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交通安全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回家我第一”、“我是礼貌班中道路交通最安全”、“今日我当交警”等活动。此活动规范了学生们的交通行为。
3、以“安全教育日”主题,悬挂、张贴有关交通安全标语。
4、聘请交警大队领导到我校做有关交通安全的知识讲座。
5、规范学生的交通安全行为,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在上学、放学的交通高峰期,行政和值班教师每一天严格维护好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对学生进行疏散。
第8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课堂上他们大多是爱提问的孩子,孩子们对于教师介绍的这些家乡风情的知识十分感兴趣。校本课所涉及到的海洋知识拓宽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我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爱我家乡、具有保护海洋,从我做起的职责心
二、教材分析
根据我校学校、教师、学生、等实际情景,自主教学,教学资料以海洋生物环境为主题,引导低年级的学生了解海洋知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必须的卫生常识
2、培养学生热爱海洋的生活情趣,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海洋常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课件、录音机等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2、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忙,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六、教学进度
每两周一课时
第9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一种在纸上剪出来的画,人们将剪好的图案贴在门楣、窗面、灯笼等上头,以表达喜乐的感情及生活感受,所以,我们又称剪纸为“剪书”或“窗花”。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所以根据本学期学生年龄特点,我在选材方面作了调整选择了剪纸。
一、指导思想:
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我校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进取培养学生的剪纸兴趣,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本事,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忙学生构成正确的审美本事,陶冶情操,努力开拓我校校本课程的广阔空间与完美前景。
二、资料及目标:
1、认知:了解剪纸的发展、工具、步骤及表现手法、技法、种类
2、操作:能熟练使用剪刀,明确对称图形的特点和不一样的折纸方式,会用折-画-剪的方法剪双喜、树木叶子花鸟鱼昆虫动物图案、日常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及简单的人物、服装、建筑、灯笼、水果、蔬菜、食品等。
3、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本事;帮忙学生构成正确的审美本事,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中渗透剪纸的相关知识。
剪纸是手工制作中的一种,,本学期主要训练学生用剪刀、刀刻的本事。我根据不一样学年设定了不一样资料与要求。学期初剪刻简单的植物、剪刻简单的花鸟、剪刻人物,本学期分别上缴两份作品。
为了让家长看到,了解到孩子在校本课程中有哪些收获,在学生每做完一份作品时,我会将其缩封好后让学生带回家。让家长看看学生的作品,更进一步了解我校校本课程。
三、在为学生评价时,我从一下几点进行:
1、学习态度,上课的参与状况。
2、学习效果,作品的上缴情景。因为本科涉及到剪刀与刻刀的使用,所以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学生的安全,强调安全第一。
第10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新的国家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
(一)目的:
1.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且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更是把“人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大、易于理解外来事物的刺激,便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的最佳时期。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对他们加强艺术素养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07年成立民族打击乐团队伍不断壮大,坚持每周活动。目前已经初步构成以打击乐为核心的民乐艺术特色。孩子们不仅仅有了一技之长,并且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并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标准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制者,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认识课程、探索课程。研究学生,不仅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专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还要有融会贯通的综合本事。校本课程的研发权给予了一线的教师,那就为教师供给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舞台,令人欣慰同时也感到机遇与挑战是并有的。正如我们的教师所想的那样: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挑战、一种职责、一种渴望、一种成功。我们将和它一齐成长。
3.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望欣园小学建校以来,一向努力构建“全面+特色”办学模式,作为望京科技创业区“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这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也是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殷切期待。近几年来,望京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期望经过学校的艺术教育来提高子女的艺术素养、审美本事,民族自豪感,从而丰富内心世界,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说我校艺术校本课程,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开设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二)依据:
1、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朝阳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意见》的精神。
2、我校的办学理念:创办高质量的、有特色的新型学校。为培养德智双全、身心共健、才艺俱佳、健康欢乐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校资源条件:设施完善,专用教室齐备,多媒体设备先进。教师工作热情高,且进取肯干;多数教师有可开发的特长。学生质朴、乐学,兴趣广泛。绝大多数家长综合素质较高,且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工作。社区参与学校办学的愿望较高,且与学校建立了较好的协作关系,学校有必须的号召力。
4、社区资源、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以及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关于校本课程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经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本事,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本事,积累艺术文化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经过民族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3.经过民族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欢乐地生活。
4、经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四、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热情和本事,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开发工作。
2、充分利用本校和社区拥有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五、开发原则
1、互补性原则:开发校本课程,做到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和拓展。
2、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研究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努力使校本课程实用、可行。
3、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还重视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
4、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校内教师的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灵活性原则:教学资料、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景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本事、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资料形式上可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六、设置课程的合理结构
我校本着校本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既要研究校本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研究我校自身发展目标的定位,既要取国家课程为主之长,又要补国家课程不足之短,既要研究学生的合理负担,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对校本课程的框架做了如下设置:
a)根据对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的问卷调查,拟开设民族工艺、民族器乐、民族服饰、民族建筑等课程。
b)根据学生年龄的不一样,设置不一样的课程。
c)每班每学期校本课程课时数为16。
课程领域课程名称涉及年级课时开发时间选修必修
民族艺术民族工艺三年级16学期2008.11必修
民族器乐四年级16学期2008.11必修
民族服饰五年级16学期2008.11必修
民族建筑六年级16学期2008.11必修
七、课程实施与评价
校本课程的实施
1、加强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3、校本课程修改组的人员参与听、评课的指导,做好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景,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学校经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学习兴趣,二看学生实际理解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我们异常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资料。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袋”,允许孩子们把自我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书法作品、一盒录音带、一个小制作……)放到记录袋中,能够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我又长大了,或许这作品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八、保障措施——课程管理: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xxx(校长),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x。
㈡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资料。
2、经过对学生、家长、社区、教师的调查问卷确定校本课程所设置的资料。
3、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能否满足学生、家长的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资料:《校本课程学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等资料。培训方式:集中学习、交流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资料:
1、主讲教师姓名、课程类型、授课对象、授课时间(周课时、总课时)
2、课程简介
3.确定课程目标:(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
4、课程的资料:拟定课程的纲和目
5、设计学习方法:体现课程的特点、贴合活动主题的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6、提出课程实施的提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
7、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
㈤学校正式开题,修改教师自主选择。
学校向修改组成员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资料、目的、授课方式等,让教师自主选择进行修改。
九、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学校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到达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景。
十、课程的开发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二)问卷调查
1、设计三份调查问卷(学生、家长、教师)了解大家的需求。
2、对问卷进行分析,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初步理清开发思路,拟订开发纲要,确定开发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根据拟定项目、选定组长、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开发方案。
(二)各项目开发小组修改项目开发方案,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开发纲要的编制工作,并在全体教师会上讨论。
(三)修改纲要,开始撰写课程计划、文本,设计学生活动材料等。
(五)课程文本、计划和自查表报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经过后,由学校报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
(六)区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经过后即开始在校内实施。
第三阶段:拓展阶段
对教材资料的调整
在使用校本课程文本的时候,将根据教材使用的实际情景,从学习资料的选取、诵读资料的数量上不断对文本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11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在巩固校本课程已有成效的基础上,要把校本课程做得更加扎实并进一步推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努力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为了使我校的校本课程继续为学校凸现特色做贡献,还要更加丰富我校的校本课程资料应是我校发展的又一阶段,我们还要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向多学科辐射,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的特长,开发更多的活动资料。在实施中,要努力为学生搭建自主选择的平台,服务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育教学中还要努力争取家长的参与,尤其是民族采风的一些资料,应当让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努力使家长更多地了解我们的课程,了解我们的学校。
校本课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综合性和实践性是校本课的主要特征,本校的校本课程资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类的研究性学习性质的校本课程,在这一学期,我们要让学生更多的走出学校、走出课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必须重视与各课程间、各个部门间的相互贯通、相互配合。加强校本课程间、校本课程与其它各科课程间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加强课程的整体效应,还要注意学校各部门间人力、物力资源整合,相互配合。另外,我们的教学评价机制还有待完善,本学期不管是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评价还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主要工作:
1、民族体育项目真正做到民族体育项目进入体育课堂。在全镇普及的基础上加强训练,各完小都建立起一支能参加比赛的队伍,在春运会上,把绫球和推铁环作为比赛项目。
2、民族音乐与舞蹈项目要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展示与交流活动,为学生供给展示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表现欲望。请学校的其他教师及学生家长参与展示活动,了解民族音乐舞蹈进入课堂的成果,以便得到他们更大的支持。学期内,在校内普及的基础上,建立合唱、口风琴、舞蹈等课外小组。
3、民族采风项目在本学期中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成主题活动,借助校本课、品德课、综合实践课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线的一系列活动。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协助学生做好调查、采访、实践活动等,记录更多的采风资料。主题活动中努力调动学生活动的进取性,每个主题活动后要及时总结、及时鼓励、表扬,评选出最佳小组。
4、民族工艺项目每个主题活动中及时评价,活动后各班评出优秀作品在六一节展出。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学生在活动中的感想与收获及时收集,评出的优秀作品交少先队广播站广播。
三、工作安排:
二月:
1、布置本学期校本课教学任务及课程安排。
2、组织校本课教师的培训与研讨活动。
三月:
1、建立课外小组。
2、组织校本展示课活动。
四月:
1、组织第一届风筝比赛。
2、清明节祭奠民族英雄扫墓的实践活动。
3、民族体育项目绫球单项赛。
五月:
1、组织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2、组织学生校本日记评选活动。
3、筹备民族团结教育校本展示活动。
六月:
1、利用庆“六一”活动,进行校本展示。
2、总结反思本学期工作。
第12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色品牌,提高办学水平。
二、课程目标:
1.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引领全体学生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从而努力创立学校的教育特色。
2.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精神。针对我校实际,确立“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校本课程目标。
3.以学校为基地,与外部力量合作,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
三、课程资料:
主要有分学校篇、家乡篇、育人篇、安全篇、安全篇和环保篇。三年级主要学习学校篇和家乡篇。
四、主要措施
1.新教学理念做引领,指导具体活动实践
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用大教育观指导自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经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建立合理的激励评价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供给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同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采用恰当的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五、具体课程安排:略
第13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技术顾问定期来校上课。
二、三至五年级学生听课、学习。
三、专任教师分章节备课,上课。
四、校本课程每周一节课学习。
五、定期组织学生到田间、温棚实地学习。
谭坊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专业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供给了舞台。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经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职责感;经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本事和实践本事。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职责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本事,供给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本事。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本事、过程和方法、情感表现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资料和形式,根据本土实践,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课程资料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显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际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便于学习操作。
2、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
3、课程本身的开放性。
课程的开发实施富有活力。课程的开发吸收广大教师、学生参与,课程由教师去实施,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在进取互动中,共同发展、课程在开发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修正完善,师生能够根据实际情景予以补充、调整。
四、校本课程编制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量力而行原则;
4、个性化原则。
五、校本课程的资料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贴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开发学校教师资源。
2、谭坊镇校外教育资源丰富,根据本镇实际,以家乡地理-家乡历史-家乡经济-家乡人物-家乡旅游-家乡文化-家乡特产为体系,介绍家乡的地貌风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
六、校本课程开设计划
全校各年级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结合教师个人素质、学生年龄特点等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完善,总结经验。一般以班或年级为单位安排在兴趣活动课进行,具体教学时间一般是每周一节课,也能够进行集中安排(如春游、秋游、考察等)。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大型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景采用不一样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评价资料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个体主动化;评价方式质性化;评价行为日常化;评价结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本事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进取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校本课程实施情景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奖励。
7、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
8、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善和推广。
第14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以推动我校“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为目标,加强本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创立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氛围。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自我的家乡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并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从小立志把家乡建设得更加完美。
2、提高综合本事,发挥学生潜能。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识范围一般,知识面比较狭窄,在这方面加强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以便使学生能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上学期学生对名胜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家乡名胜由来、搜集歌颂家乡名胜的诗歌、并将自我游览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受到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的情感熏陶,提高了语文素养。
四、具体措施:
1、注意积累相关校本课程资料,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积累经验。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种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实验。
3、综合与开发有机结合。
五、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中认真思索,进取钻研培养学生本事的方法,不断反思,构成经验。
六、个人业务学习安排:
1、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并进取参与研讨。
2、进取参与相关的教研活动,努力学习电脑新技术,在实践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促进校本课程的教学。
3、研究教材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他山之石,能够攻玉,努力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我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以迅速提高。
4、利用休息时间,多多阅读教育教学期刊,搜集、筛选并积累有益相关信息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七、实践活动:
1、办一期介绍家乡的手抄报。
选择自我最喜欢的一处家乡景色,画下来或拍成照片,并在下方配上一首小诗。要求图文并茂。
2、搜集革命先烈的故事,开一次读书演讲会。
八、时间安排:
校本课程《可爱的家乡》与《国学启蒙》隔周上一课。
第15篇: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供给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资料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所以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所以,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团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构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所以,教学时尽量为学生供给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资料,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进取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资料编排:
《心理健康》(1——5年级);《养成教育》(三年级);《开眼看世界》(一、二年级);《综合实践》(3——5年级)
2、校本课程的授课时间:
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
3、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处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情景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景。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资料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一样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简便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