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2-22 08:43:46

第1篇:高一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年我们要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领会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了解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学习物理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化。认真学习新的物理教学大纲,明确必修物理课和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现行使用的教材做好调整。学习有关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理论和经验,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校、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育教学计划与目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

必修2是共同必修模块的第二部分,大部分内容是必修1模块的综合或运用,也是会考要求的教学内容之一。故对学生的基础要求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不宜太难,要以新课程的理念转换教学的难度与重点。

三、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上学期的期未成绩分析,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方法欠缺。故需在必修2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回顾。加强基础教学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开始有排斥感。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通过新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讲解时要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达到高考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具体教学做法

1、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本”指课本,“纲”指《考试说明》。在物理基础教学中必须分清主次,紧跟高考动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2、因材施教,“生动活泼”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导以耐心的辅导,作业进行面批,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使他们达到更高的水平。总之,要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各种能力,做到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的扎扎实实。

3、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强化了对象的针对性,眼睛要盯住全班学生,具体做法是:

(1)坚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2)每章要有单元测验,阅卷完后,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逐题分析,特别“究错”题。

(3)对学生要把每次讲评完后的答卷收上来重作分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4、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要求学生答题必须严谨、规范和完善,为此,我们在平时讲解习题时自身做到语言精炼,板书规范,表述完整,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试卷的评分,也从严要求,严格评分标准,注重答题的要点和文字叙述的规范,专业术语和字符的准确。

同时,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学会用示意图建立起思维的平台;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谨慎操作的习惯;告诫学生在考试时思维的执着程度要适度,即既不要“打水漂”,又不要“吊死在半路上”,解题做到“一快、二准、三规范”。每次考试后,将评分标准及答案张贴在班上,让学生们熟悉,以便提高学生高考答题的质量。

5、重视复习,温故知新

学习是一个循序而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每章后的物理复习更是如此。复习过的内容要多次见面,学生才记忆得牢固、理解得准确、运用得自如。

六、新课教学时间及授课按排:

1、(1套单元测试卷)了解学生,做好初高中的衔接2课时

2、第一章、力(共9课时)

第一节、绪论1课时

第二节、力,重力。1课时

第三节、弹力1课时

第四节、摩擦力1课时

第五节、力的合成1课时

第六节、力的分解1课时

第七节、补充受力分析1课时

章节综合讲解1课时

试卷讲评1课时

3、第四章、物体的平衡(共7课时)

第一节、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课时

第二节、平衡

条件的应用1课时

第三节、补充正交分解法的思想1课时

第四节、补充多个物体平衡的实例

(隔离法、整体法)2课时

章节综合讲解1课时

试卷讲评1课时

4、第二章、直线运动(共14课时)

第一节、机械运动、质点、时间、时刻、位移、路程1课时

第二节、匀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1课时

第三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1课时

第四节、加速度1课时

第五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公式1课时

第六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1课时

第七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及应用1课时

第八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二级结论的推导2课时

第九节、自由落体运动1课时

第十节、补充竖直上抛运动1课时

章节综合讲解2课时

试卷讲评1课时

期中考试

5、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共11课时)

第一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1课时

第二节、牛顿第二运动定律1课时

第三节、牛顿第三运动定律1课时

第四节、牛顿定律的应用2课时

第五节、超重与失重1课时

第六节、力学单位制、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课时

章节综合讲解(连接体问题)2课时

试卷讲评2课时

6、第五章、曲线运动(共11课时)

第一节、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课时

第二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课时

第三节、平抛运动及规律的应用2课时

第四节、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1课时

第五节、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计算2课时

章节综合讲解2课时

试卷讲评2课时

7、期末考试复习6课时。

第2篇:高一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上学期的期未成绩分析,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方法欠缺。故需在必修2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回顾。加强基础教学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开始有排斥感。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

必修2是共同必修模块的第二部分,大部分内容是必修1模块的综合或运用,也是会考要求的教学内容之一。故对学生的基础要求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不宜太难,要以新课程的理念转换教学的难度与重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年的教学重点为在巩固必修1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必修2的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并能在解题中有所运用。在平时的练习,注重以会考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

2.认真备课,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4.认真积极批发作业、试卷等,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

5.尽量多做实验,多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其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6.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1

5.1曲线运动;5.2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2

5.3抛体运动的规律;5.4实验控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3

习题课;5.5圆周运动;5.6向心加速度;

4

5.7向心力;5.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5

习题课;复习评估;单元测试;

6

6.1行星的运动;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6.3万有引力定律;

7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习题课;

8

6.5宇宙航行;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9

习题课;复习评估;单元测试;

10

期中测试;

11

7.1追寻守恒量;7.2功;7.3功率;

12

7.4重力势能;7.5探究重力势能的表达式;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13

习题课;7.7动能和动能定理;

14

7.8机械能守恒定律;7.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5

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16

习题课;复习评估;单元测试;

17-18

期未复习

第3篇:高一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一、教学计划的描述:

这学期继续用PEP《必修二》,共三章,分别是第一章《曲线运动》,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同时,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帮助学生继续学习基础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热情;了解物理学对科学进步和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和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了解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研究物体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思想和思路,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3)了解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能够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问题。

2、流程和方法:

(1)学习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3)通过物理规律和概念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4)质疑、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渴求,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具有坚持真理、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相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3)有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与他人交流自己意见的愿望,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有团队精神。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平抛运动》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单元第一节:描述物体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征。

第二节和第三节:讲述了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合成与分解,并利用这种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单元一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

分析了匀速圆周运动和离心现象的实例。

第一单元第七节: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知识;

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四、五节:学习天体运动中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六节:学习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二、三节:谈工作和权力;

第四、五、六、七节:讲动能和动能定理,引力势能;

第8、9、10节:谈机械能量守恒定律

首先,概念的介绍和解释一定要清晰。所以要反复强调重点内容,用更多的例子介绍理解重要概念,结合情境进行教学。其次,把握进度,不要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要符合学生实际。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高一的例子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应用。对于改善问题,因为主要面对的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所以可以以方法为主指导,而一般的习题一定要考虑大多数普通学生,结合起来。

2、及时反馈

课内课后都有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要及时进行反馈练习,主要是课后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同学要和他们沟通,了解问题,以便及时改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经常交流。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求之一就是让学生注意课本。练习:直接在课本上做笔记,课后对习题给出完整答案,作为好的学习材料补充课本。

4、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确保这些学生掌握了自己应该懂的基础知识,一发现问题就帮他们解决。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他们,消除心理上的预防措施,适当放慢速度,让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而螺旋上升。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我把每一节课教好;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对物理保持兴趣。我们应该真诚地关心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

6、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培养学生兴趣,从兴趣入手;

(2)指导他们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4篇:高一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备课组活动,落实好集体备课。

2、认真执行好“教学常规”中的相关制度,加强组内自查。

3、做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编写合适的导学案、学科作业及考试题目。

4、重视“培优补差”工作。

5、积极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加强对平时教学工作的交流、研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具体办法

1、每周一次的备课活动

时间:每周一下午

地点:一楼物理办公室

内容:(1)讲课、评课。

(2)当周的课时进度。

(3)上周存在的问题,下周注意的问题等。

(4)教学中的难点、疑点讨论等。

2、每周集体听课

时间:每周一(最好能够调课到下午第一节)。

主讲顺序:zzzzzzzzzzzzzz。

3、导学案和练案的编写

(1)分实验班和平行班两个层次,两套人马。zzzzzz一组负责平行班,负责人zzzzzzzzzz一组负责实验班,负责人zz。zz负责火箭班教研。

(2)导学案和练案以周为单位,必须在前一周的周四拿出来,由审核人审核后印制,在下周一能够与学生见面。注意格式,用16开的纸,页边距适当调整,在页眉处要标明使用的日期,每天一案。

(3)每周晚自习一测及周末作业的编写另行分工。

4、再次组织组内老师学习教学常规,对照相关规定,我们定期检查。比如教案、作业批改、上班考勤等等。

第5篇:高一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一、教材说明:

本学期继续使用人教版《必修二》,共三章,分别为第一章《曲线运动》、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同时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学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平抛运动》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

第一单元第七节: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四节、第五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六节:学习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二、三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四、五、六、七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八、九、十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了解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了解研究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3)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能应用有关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自然规律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3)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具有团队精神。

3.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3)通过物理规律和概念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4)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四、具体实施:基础+学法+培养兴趣

1.精讲

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晰。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其次,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例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对于提高题,由于主要面对的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以方法指导为主,而一般的习题必须考虑到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并且要结合精练。

2.及时的反馈

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要及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以课后习题为主。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3.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其中要求之一是让学生重视课本。做法:笔记直接做在课本上,课后习题都要在课本上有完整的解答,把课本补充成为一本好的学习资料。

4.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备,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要用真诚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6.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向备课组各位老师请教,尤其要多听老教师的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

7.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1)培养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

(2)指导他们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帮助他们举一反三。

五、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周计划安排表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

12.13—2.18曲线运动及习题课

22.20—2.25运动的合成及分解、平抛运动

32.27—3.03平抛运动及习题课

43.05—3.10圆周运动

53.12—3.17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63.19—3.24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及习题课

73.26—3.31圆周运动部分练习及单元测试

84.02—4.07行星的运动(清明节)

94.09—4.14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及万有引力定律

104.16—4.21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及习题课期中复习

114.23—4.28期中考试

124.30—5.05万有引力定律理论的成就及宇宙航行(劳动节和青年节)

135.07—5.12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和单元测试

145.14—5.19能量、功、功率

155.21—5.26功、功率及习题课

165.28—6.02重力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探究

176.04—6.09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与动能

186.11—6.16动能定理及动能定律习题课

196.18—6.23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实验探究

206.25—6.3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及习题课

217.02—7.07期末复习及期末考试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