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娘诗并序

句文网    发表于:2021-01-25 21:52:08

杜秋娘诗并序,此诗是一首五言长诗,主题是杜秋娘,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牧,下面是这首长诗的原文,以及一些字词的解释和赏析,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杜秋娘诗并序

作者:杜牧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

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

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

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

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

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

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

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

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

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

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

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

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

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

崭崭整冠珮,侍宴坐瑶池。

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

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

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

觚稜拂斗极,回首尚迟迟。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

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

却唤吴江渡,舟人哪得知?

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

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

寒衣一疋素,夜借邻人机。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

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

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

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

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

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

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

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

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

射钅句后呼父,钓翁王者师。

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

秦国逐客令,柄归丞相斯。

安知魏齐首,见断篑中尸?

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峩危。

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

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

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

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

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贻。

杜秋娘诗并序相关阅读: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錡妾。后錡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杜秋娘诗并序翻译:

1 金陵:唐代润州的别名,今江苏镇江。

2 李 :唐室宗亲,德宗贞元时因门荫而官至湖、杭二州刺史。

恃恩骄恣,在地方上横行不法,搜刮钱财结交朝臣。顺宗时为镇海军节度使。宪宗元和二年违抗诏命,起兵谋反。兵败后被押送京师腰斩。

3 籍:登记财产并予以没收。

4 景陵:指唐宪宗李纯(778~820)。宪宗死后葬于景陵,在今陕西境内。

5 穆宗:即李恒(795~824),即位后耽于宴游,亲信佞庸,疏远忠臣,削弱军力。朝中牛李党争日炽,朝外兵变继起。后服金丹致死。

6 傅姆:保姆,指抚育贵族子女的妇人。

7 漳王:即李凑,穆宗第六子,文宗弟。长庆元年(821)封漳王,太和五年(831)降为巢县公,八年(834)死,赠齐王。

8 郑注(?~835):绛州翼城(今山西翼城东)人,出身微贱。

元和十五年随宦官王守澄调任长安。不久,王守澄等宦官弑宪宗,立李恒为帝,即穆宗。郑注依靠王守澄的权势,交结朝臣,历任要职。

文宗即位后,太和五年(831)宰相宋申锡密谋剪除宦官,京兆尹王将密谋泄露给郑注,王守澄也因此获悉此谋,即令军吏豆卢著诬告宋申锡与漳王谋反,因此,宋申锡被贬,致使文宗计划破产。太和七年(833)文宗患了风疾,口不能言。郑注给文宗治病,得到宠幸,后来深受文宗倚重。文宗锐意革除时弊,极力谋除宦官,以恢复皇权。郑注与李训密谋剪灭宦官,太和九年(835)郑注去凤翔准备兵力,李训诱杀仇士良时伏兵暴露,遭到失败,只得逃出京师。仇士良率兵捕杀李训,郑注也在军中被宦官所杀,株连者达数千人,这就是“甘露之变”。文宗后被宦官软禁,朝廷大权完全落在宦官手中。

用事:执政,当权。

9 丞相:指宋申锡。

10 王:即漳王李凑。根:祸根。

11 废削:罢免,废除王位。

12 穷:生活困难。

13 京江:长江流经京口的一段江面。京口即镇江,为润州治所。

14 脂:动植物所含的油质。

15 朱粉:胭脂和香粉,泛指女子所用的化妆品。

16 老濞:指西汉吴王刘濞(公元前215~前154),刘邦侄子,封吴王。他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减轻赋役,以招纳其他郡国亡人和“任侠奸人”,扩张势力。后来景帝采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王国封地,他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等国叛乱,不久失败,逃东越,为东越人所杀。刘濞谋反时已六十三岁,故称“老濞”。这里代指李 ,因二人都是在吴地的皇室宗亲,又都谋反失败被杀。即山铸:吴地豫章郡有铜山,刘濞将逃亡的人收罗到一起,命他们开采铜矿;又让人熬海水制盐。因此钱多盐足,国家十分富足。

17 后庭:后宫。双眉:指美女。

18 玉 :玉制的酒器,圆口三足。

19 与唱《金缕衣》:给李 唱《金缕衣》。此句下诗人自注:“‘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 长唱此辞。”

20 白首叛:指李 像刘濞那样在晚年时发动叛乱。

21 红泪:女子的眼泪。用晋王嘉《拾遗记》典故,是说魏文帝选良家女子入宫,有个叫薛灵芸的美貌女子,因不舍双亲故土而哭泣不止,以致眼中血出。侍女以白玉壶承接眼泪,即近京城,玉壶已染成血红色。

22 吴江:京口与扬州之间的长江。

23 灞岸:指长安。灞,即灞水,在长安东二十里,流经长安县,西北流入渭河。

24 联裾:衣袖相连,比喻携手而行。裾,衣服的前襟。

25 盼:看。眄:斜着眼睛看。依依:恋恋不舍的样子。

26 椒壁:即椒房。用芳香的椒泥涂在墙壁上,使室内芳香。多指皇后的居室。

27 镜奁:古代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和盛放其他梳妆品的盒子。

蟠:盘曲地伏着。蛟螭:龙形的装饰花纹。蛟是有角之龙,螭是无角之龙。

28 鬟:古代女子梳的一种环形发髻。

29 窈袅:姿态美好的样子。融怡:欢快愉悦。

30 白璧门:用白玉装饰的宫殿的门。

31 桂影:即月影,月光。古人认为月亮中有桂树,故多以桂指月。

32 金阶:帝王宫殿的台阶。

33 闲捻紫箫吹:此句下诗人自注:“《晋书》:盗开凉州张骏冢,得紫玉箫。”捻,按,一种演奏乐器的手法。

34 莓苔:青苔。夹城路:指宫中的通道。唐玄宗时曾从长安的广花萼楼修建夹城至芙蓉园。

35 南苑:即御苑,又称芙蓉园,因与禁苑南北相对,故称。

36 红粉:指宫女。羽林:即羽林军,皇帝的禁卫军。仗:仪仗。

37 辟邪旗:绣有辟邪神兽的旗帜,是唐代仪卫旗仗的一种。

38 豹胎:豹子的胎盘,比喻极为珍贵的食物。

39 餍饫:吃得过饱。饴:吃得很甘甜。

40 咸池升日:指穆宗登基。咸池,是神话传说中位于东方的大泽,是太阳沐浴的地方;升日,比喻皇帝登基,如同日出一样。

41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所建,楼顶上铸有舒翼奋尾、势若飞动的巨大铜雀。曹操常在此台上宴饮宾客。分香:曹操临死时,嘱咐将香料分给众妾,宫女们则可去学做鞋子养活自己。后因以指死者临终前对妻妾的留恋。此处指宪宗死去。

42 雷音:比喻皇帝的车驾之声。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典。后车:随从皇帝的车子。

43 燕 :古代帝王在春天燕子飞来的时候,祭祀神灵,请求赐予子嗣。《礼记·月令》云:“仲春之月……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 ,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为什么要在此时祭祀求嗣呢?郑玄注曰:“玄鸟,燕也。燕以施生时来,巢人堂宇而孚乳。”《史记·殷本纪》载:简狄“有 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后世之王遂以玄鸟为 神。 ,主管嫁娶子嗣之神,也指求嗣的祭祀活动。皇子:指漳王李凑。

44 壮发:额前丛生突下之发。绿 :黑油油下垂的样子。

45 画堂:彩绘的殿堂,指皇子的居处。《汉书·成帝王纪》:“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为世嫡皇孙。”

46 天人:指具有非凡才能的皇子。用《三国志》注引《魏略》

邯郸淳称赞曹植为“天人”的典故。

47 虎睛珠:有老虎眼睛那么大的珠子。络:缠绕,缠裹。褓:襁褓,婴儿的包被。

48 金盘犀:连着金盘的犀角。镇帷:压住帷帐不使飘动。

49 长杨:即长杨宫,宫中有垂杨数亩,宫门叫射熊观,是秦汉宫廷的游猎场所。

50 武帐:放置武器的帷帐,为帝王专用。哑咿:孩童学说话的声音。

51 竹马剧:儿童游戏时骑着当马的竹竿。剧,游戏。

52 舞鸡:即斗鸡,唐代王室盛行斗鸡游戏。

53 崭崭:整齐的样子。

54 瑶池: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居处,在昆仑山顶上。这里指皇后宴饮的场所。

55 俨:像。

56 神秀:神奇灵秀的气质仪态。

57“一尺桐偶人”二句:用汉武帝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的典故,指漳王李凑被郑注诬陷。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3年),汉武帝梦见被一群小木人围着殴打,认为肯定有人以“巫蛊”之术诅咒他,于是派一个叫江充的绣衣使者来处理这件事。江充刑讯逼供,不择手段,最后被冤枉处死的达数万人。江充和太子刘据有矛盾,深恐武帝死后为太子所诛,因此蓄意扩大事态,陷害太子。他带着能“视鬼”的胡巫到太子宫中挖掘巫蛊,得到一尊桐木雕刻的人像。企图借此陷害太子。刘据迫于无奈,杀死江充,汉武帝得知江充被杀,又听信了谣言,认为刘据真的要造反,便下令调集军队包围了长安。刘据不能自辩,只得率军混战了五天,最后逃走,在围捕中无奈自尽。

58 幽:囚禁。茅土:指被封为王侯。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按其封地所在方向取社稷坛上的土,用茅草封好,给受封者在国内立社。

59 觚棱:宫殿屋角的瓦脊,为方角棱瓣状。班固《西都赋》有“设壁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之句。斗极:北斗星和北极星。

60 迟迟:行走缓慢。

61 四朝三十载:指杜秋娘从元和二年(807)入宫,至开成二年(837)诗人写此诗时,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共三十年。

62 潼关: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东北,是古代洛阳、长安间的重要关口。北濒黄河,南倚华山,既是出入关中平原的通道,又是长安东面的屏障,还控制着陕、晋之间最重要的黄河河段及风陵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63 茂苑:花木繁盛的园林,指李 在吴地的园林。菲菲:茂盛的样子。

64 清血:即清泪,悲伤的眼泪。李陵《答苏武书》有“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文选》注:“血即泪也,饮血谓饮泣也。”

65 素:白绢。

66 机:织机。

67 嘘唏:哽咽,抽噎。

68 一贯:有一种规律贯串于万事万物之中。

69 推:推算,推演。

70 “夏姬灭两国”两句:意思是夏姬灭了两国后,跟巫臣一起逃走。夏姬是郑国国君郑穆公的女儿,嫁给陈国的大夫夏御叔为妻。

不久丈夫病故,陈国的大夫孔宁和仪行父、国君陈灵公与夏姬私通。

夏姬有个儿子叫夏征舒,忍无可忍,射死陈灵公。次年,楚庄王以平乱的名义率领诸侯灭陈,夏征舒被杀。楚庄王要娶夏姬,大臣屈巫坚决反对,说这是见色忘义,并诅咒夏姬是不祥人也,谁娶她都将不得好死。楚庄王只好让夏姬嫁给一个年老丧妇的大夫襄老。不久襄老战死,夏姬回到娘家郑国。后来屈巫跑来到郑国向夏姬求婚,随后带着她投靠与楚为敌的晋国。屈巫舍弃了屈姓,改名为巫臣。

71 “西子下姑苏”两句:西施在吴国灭亡后离开苏州,跟范蠡一起归隐。越国大夫范蠡为助越王勾践复国,访得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王沉迷酒色,终致亡国。灭吴后范蠡带着西施泛舟归隐。范蠡来到齐国,改名“鸱夷子皮”。“鸱夷”是一种皮囊,“子皮”

乃折合之意。“鸱夷子皮”,也就是折合了的皮囊。吴王夫差打败勾践后,伍子胥力谏夫差诛杀勾践,但夫差听信谗言反令伍子胥自杀,并用“鸱夷”载着伍子胥遗体弃于钱塘江。范蠡自以为罪同子胥,故用“鸱夷子皮”自称。西子,指美女西施;姑苏,今江苏苏州;舸,船。

72 “织室魏豹俘”两句:薄姬本是魏豹的侍妾,后来魏豹被刘邦打败,她也被俘虏,成了纺织工。一次刘邦在织室中见薄姬貌美,就纳入后宫,后来她生下汉文帝刘恒,奠定了汉朝天下太平的基础。

73 “误置代籍中”两句:窦姬被错放在代国的名册中,却被两朝尊奉为母后。窦姬在汉惠帝时被选入宫侍奉皇太后。后来吕太后决定将部分宫人赏赐给诸侯王,窦姬也在其中。她请求负责这次派遣工作的宦官,将她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人员之中,因为她是赵国人。但那宦官却将窦姬的名字错放在去代国的名册中。她到代国后受到代王宠爱,生了一个儿子。后来代王登基,就是汉文帝,窦姬的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景帝。两朝,指文、景两朝;母仪,母亲的典范。

74 “光武绍高祖”两句:意思是汉光武帝刘秀继承汉高祖刘邦的帝业,但其先人却是婢女唐姬。唐姬原是景帝宠姬程姬身边的丫环。一日,景帝醉酒后误把她当作了程姬。后来唐姬生下了刘发,被封为长沙王。刘发就是刘秀的六世祖。绍,继承,继续。

75 “珊瑚破高齐”两句:意思是冯小怜使北齐破灭,自己也成了捣米的奴隶。高纬宠幸冯小怜,荒淫无度,终于亡国。高纬被掳至长安,仍不忘向周武帝乞求把冯小怜还给他。小怜后来被赐给代王宇文达,受到恩宠。几年后,隋文帝杨坚篡位,宇文达被杀,冯小怜被赐给宇文达正妃李氏的哥哥李询。李询先让小怜穿着破布衣裤舂米,不久李询的母亲逼令冯小怜自杀。珊瑚,北齐后主高纬的宠妃冯小怜的小名;高齐,北齐皇帝姓高,故名;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黄糜,黄米。

76 “萧后去扬州”两句:意思是萧后离开扬州后,到突厥成了突厥君主的妻子。萧后本是隋炀帝的皇后,隋炀帝被杀后她也被窦建德俘虏,后来辗转来到突厥。去,离开;阏氏,匈奴单于、诸王妻子的统称,也指其他少数民族君王的妻子。

77 士林:指文人士大夫阶层。

78 射钩后呼父:用齐桓公与管仲的典故。管仲与鲍叔牙分别做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齐襄公十二年(前686)齐国动乱,公孙无知杀死齐襄王,自立为君,一年后自己又被杀死,齐国一时无君。

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力争尽快赶回国内夺取君位。管仲为使纠当上国君,埋伏中途欲射杀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铜制衣带钩上。小白装死,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国,登上君位,就是齐桓公。桓公即位,设法杀死了公子纠,也要杀死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敌管仲。在鲍叔牙极力劝说下,桓公拜管仲为相,并称他为仲父。钩,衣带上的钩子。

79 钓翁:指姜太公。太公望,本姓姜,因其先人曾封于吕,故名吕尚,字子牙。他年老穷困,来到渭水之滨,终日以钓鱼为生。周文王打猎时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文王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太公望,即拜他为师。后吕尚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80 要:通“邀”,邀请。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他师承子思,但推崇孔子,周游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但由于当时各诸侯国忙于战争,几乎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

81 毁:诽谤。仲尼: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认为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为此遭到当时许多人的非难。

82 “秦因逐客令”两句:意思是秦国因为下达逐客令,却使李斯受到重用,成为丞相把握权柄。公元前237年,秦国宗室贵族借口韩国水工郑国在秦搞间谍活动事件,要求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在被逐离秦途中,写了《谏逐客书》,劝秦王收回成命。秦王看了《谏逐客书》深受感动,立即取消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不久又提升了他当廷尉。李斯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后,佐助秦王政吞并了六国,建立秦朝,被封为丞相。

83 “安知魏齐首”两句:意思是谁能知道魏齐的头颅,竟然断送在被竹席包裹着的尸体手中呢?战国时期,魏国人范雎在魏国大夫须贾手下当门客。一次须贾奉命出使齐国,范雎随从。齐襄王迟迟不接见须贾,却因仰慕范雎的辩才,叫人赏给范雎十斤黄金和酒,但范雎辞谢了。须贾却由此产生了疑心,回国后告诉了国相魏齐。魏齐下令把范雎传来,用竹板责打他,致使他肋断齿落。范雎装死,被人用席子卷起来,丢在厕所里。接着魏齐设宴喝酒,喝醉了大家轮流朝范雎身上小便。后来,范雎设法逃出魏国,改换姓名,辗转到了秦国,当了秦国的国相。后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叫须贾带口信给魏王,立即把魏齐的脑袋送来,否则将要屠大梁。魏齐遂逃到赵国平原君处。秦王假意邀请平原君以作人质,要挟赵国,魏齐走投无路,只得自杀。赵王就将魏齐的头送到了秦国。见,被;箦,竹席。

84“给丧蹶张辈”两句:意思是指出身低贱的人,却做了大官。

周勃年轻时以纺织为生,并充当丧事中吹箫的乐人。秦末从刘邦起义,以功为将军,封绛侯。申屠嘉担任材官蹶张,跟随高祖征伐项羽,被提升为队长。又随高祖征讨英布,被任命为都尉。孝文帝时为御史大夫,后任丞相。给丧,为别人办丧事;蹶张,脚踏强弓,使之张开;廊庙,本指宫殿四周的走廊和太庙,后用来借指朝廷;峨危,高耸的样子。

85 “珥貂七叶贵”两句:意思是连续七朝都能做高官的,又何妨是胡人的后裔呢?这里用金日 的典故。金日 字翁叔,原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休屠王与浑邪王相约降汉,后又反悔,浑邪王怒杀休屠王。金日 被带到长安,被安排养马。后因马养得好,受到汉武帝的赏识,因其父休屠王曾作金人祭天,故汉武帝赐其姓金氏。汉武帝对他十分宠爱,经常外出让他与自己同乘一辆车。金日 对汉武帝也是忠心耿耿,一次意外发现有人要谋杀汉武帝,及时抓住了凶手,立了大功。在汉武帝临终时成为托孤重臣,官至车骑将军。他的子孙也以忠孝显名,在武帝后的七朝任侍中、中常侍者十余人。珥貂,冠旁插貂鼠尾为饰,汉代凡侍中、常侍等官都戴貂(侍中插左,常侍插右);七叶,七朝,指武帝、昭、宣、元、成、哀、平七朝;戎虏支,少数民族的子孙后代。

86 苏武却生返:苏武,字子卿,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奉命持节出使匈奴。当时有投降匈奴的汉人打算劫单于母归汉,苏武的副使张胜卷入了这一阴谋。事发后单于欲尽杀汉使,被大臣阻止后传讯苏武。苏武以为这是侮辱,拔刀自尽未遂,单于敬其忠烈,遣医调治,诱逼其投降。苏武不屈,单于大怒,把他幽禁在地窖中,断绝饮食。苏武以旃毛和雪而咽,得以不死。单于又将他远徙至北海(今贝加尔湖)上牧养公羊,告以公羊生乳,方许放归。苏武在冰天雪地中,掘草根以充饥,牧羊时手持汉节,节旄尽脱仍不释手。

最后他被匈奴放还时,在匈奴已十九年了。

87 邓通终死饥:意思是邓通最后还是被饿死了。邓通是西汉文帝的宠臣,官居上大夫。有善相者说他当贫饿而死,于是文帝赐他严道铜山,准许他自行铸钱,于是邓氏钱遍布天下。文帝曾生疮,邓通常为文帝吸吮患处。太子前来问病,文帝要他吸吮,太子面有难色。后来听说邓通这样做过,十分惭愧。太子即位为景帝,不久,有人告发邓通出塞外铸钱,景帝就籍没他全部家产。邓通最后身无分文,寄食他家而死。

88 主张:主宰。

89 翻覆:指变化。

90 之:到,去。

91 捉:握。

92 驰:奔跑。

83 倾:倒。

94 聊:姑且。自贻:写此诗赠给自己。

杜秋娘诗并序赏析:

这首长篇五言古诗作于唐文宗(李昂)大和七年(833)春天 ,杜牧三十一岁。那时,作者正在宣州 (今安徽宣城)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幕中,奉沈之命至扬州公干,经过镇江(即序中所说的“金陵 ”,唐代 镇江为润州,又叫金陵 ),见到年老色衰而孤苦无助 的杜秋,倾听其诉说平生,“感其穷且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者以深切的同情,叙述了杜秋一生的坎坷不幸 ,刻画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抒发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叹,并曲折地透露出对当时政治的强烈不满。

全诗一百一十二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从开始到“夜借邻人机”为第一部分,写杜秋生平,这一部分以叙事为主,但叙事中又有抒慨。

首先,作者刻画出了一个美貌的少女形象。在山青水秀的镇江 ,有一位好天生丽质 ,她“施朱则太赤,傅粉则太白”(宋玉语),她就是杜秋。她在美女如云的镇海军节度使李錡(诗中以叛乱被杀的汉吴王刘濞喻指)的后庭中 ,深受宠爱,她手持玉杯劝酒,李錡欣然陶醉,然后又唱起《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她多么美丽风流!作者先从肤色描写外貌,然后又通过行动来侧面表现,虚实相生,互为补充。接着,李錡被杀,杜秋被籍入宫,受到宪宗(李纯)的宠爱,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雍容华贵,但又略带一丝忧郁的皇妃形象。作者采用烘托的手法,用“椒壁”、“金阶”、“夹城”、“南苑”、“羽林仗”、“辟邪旗”等皇宫特有的装饰和物件,来暗示人物的身份。在这新的环境中,她始则“盼眄独依依”,半是对旧主的依恋,半是对新君的畏惧,还有些羞怯,但在“低鬟认新宠”之后,终于“窈袅复融怡”了,恢复了青春的活泼和当日的丰采。然而,在“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金秋露新重”的清秋夜晚,她却“闲捻紫箫吹”,一个“闲”字,将心中的无聊和愁闷曲曲传出;“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不仅表现出宫中贵妇厌食甘肥的一般心理,其中也暗寓着个人身世的不愉快。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时手法富有变化,且十分精微。然而,好景不长,宪宗死后,杜秋却作了皇子李湊的“傅姆”,这是一次重大变化,出现在读者眼前的则是一位辛勤的保姆的形象。不过,作者却并没有正面描写保姆照料孩子的具体细节,而是通过写皇子的外貌(“壮绿緌緌 ”、“虎睛珠络褓”)、语 言(“武帐弄哑咿”)、游戏(“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和侍宴(“崭崭整冠珮,侍宴坐瑶池”)等情形,来侧面表现皇子的成长,保姆在十几年间的日夜照料、辛苦操劳,自然也默默包含在其中了。这位保姆眼看着自己辛勤抚育长大的皇子 ,“眉宇俨图画,神秀射 朝辉 ”,心中也流露出一丝欣慰。但是,皇子终于被 废弃 ,最后,杜秋被遣回故乡 ,沦落为一个无依无靠、穷困潦倒的孤苦老妪。这一形象,作者写得特别细致:杜秋出宫之时,“回首尚迟迟”,似梦非梦,一片凄楚;她已经老了,面对衰颜,连潼关旧吏和吴江舟人也认不出当年美丽的她;返回镇江住处,只见一片草莱,满目凄凉;冬天,她借邻居的织布机,才织出一疋白绢,为自己做御寒的衣服。那昔日少女的美丽风流和皇妃的雍容华贵,皆化为乌有,连做保姆也不可得,留下的只是无限悲楚和凄凉。读至此,我们不禁要为这一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洒下一掬同情之泪。

值得回味的是,这一形象中决不单单包含着杜秋一人的身世之叹,还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蕴。作者把杜秋放在从元和二年(807)略前到大和七年(833)

这“四朝三十载”的历史背景上,其中寓有深意。这三十年,正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之时。杜秋正当妙年,被李锜占有并被籍入宫,就是由于李锜这个藩镇作威作福和叛乱而直接造成的,从此在思想上给杜秋投下了阴影。她在入宫以后,几经变故:宪宗和敬宗先后被宦官害死,上台的穆宗和文宗也是被宦官拥护的;而皇子漳王李凑被废,也是由于宦官王守澄及其宾客郑注与宰相宋申锡争权,受到牵连而得罪的。此时,朝廷外有藩镇之乱,内有宦官之祸,国家经常动荡不安,人命危险,朝不虑夕。杜秋从一个美丽的少女,几经挫折,沦为一个穷愁的老妪,正是藩镇和宦官以及黑暗政治的牺牲品。她是这个时期千千万万善良人们的悲剧缩影。透过这个形象,我们看到了唐朝末期血淋淋的社会现实。作者对杜秋的同情,就是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深刻揭露,对藩镇和宦官的无情鞭挞,也隐含着作者慷慨悲愤的政治热情。

从“我昨金陵过”到末尾 ,是全诗的第二部分, 着重抒写作者由杜秋生平而生发出来的感叹,但在抒情中也有叙事。

这一部分 ,“变化安能推”一句是中心,作者从 杜秋生平,从剧烈动荡的政局中,感到变化无定、幻灭无常,于是产生了人生无常的感喟。作者围绕这一中心 ,采用推衍的手法 ,一层一层地将感叹慢慢扩大、加深。诗中先是由杜秋这个女子,引出了历史上的一群女子 ,她们是春秋时陈国的夏姬 、越国的西施,汉朝时的薄姬、窦姬、唐姬,北朝时北齐的冯小怜,隋朝的萧皇后,这些女子虽然身世各各有别,共同的一点却是都被卷进了血腥的政治斗争漩涡之中,身不由主 ,或升或降,或浮或沉,历尽磨难。接着, 作者由女子而联想到“士林”中的男子,他们不也是一样吗?例如周朝的吕望,春秋时的管仲,战国时的孔子、孟子、范雎,秦朝的李斯,汉朝的周勃、申屠嘉 、金日磾(音低)、苏武、邓通等等,他们在政治 舞台上也是冒险犯难,穷通难卜,只能听天由命,谁能事先预知自己的未来呢?然后,作者于伤感和迷惑之中,像屈原与《天问》那样,连珠炮般地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指何为而捉?

足何为而驰?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从天地到自己的一身,这些是无法解答的问题。“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连自己身上的某个部分都不明究竟, 身外之事 ,例如个人一生的荣辱进退 ,以及人间世道、政治斗争等等,又怎么能够考虑得明白无疑呢?

正因为如此 ,所以才写了这首《杜秋娘诗》,寄寓着 自己的感慨,愁来时独自长咏,聊以自叹自慰。在这里,作者流露出了浓厚的人生无常的思想,这正是当时黑暗专制政治下人们的心理常态,作者反复对此抒发感慨 ,也表示出对唐末黑暗腐败政治的强烈仇恨。 作者在这一部分中,由杜秋一人而推及历史上的许多人,最后又归结到自己一身,一方面点明了作诗的目的,同时也深深地寄托着个人的身世命运之叹,情感深沉荡气,结构也十分圆满、严谨。

乍一看来,前后两部分似乎有些游离,但其实它们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形象基础 ,后一部分是形象的引申和发挥 ,没有后一部分 ,前一部分的形象就不可能那样丰满和内涵深刻, 作者的沉痛心情也不会表达得那样强烈、充分。两部分相辅相成 ,不可或缺。这两部分中,作者在叙事、 抒慨时,又作了精心的剪裁,详略极为恰当。前一部分刻画杜秋,把笔墨主要是对她的各个不同时期的形象的富有特征的描写上,其间几次重大政治斗争的转折,都只是一笔带过。例如李锜败亡,杜秋入京,只说“濞既白首叛 ,秋亦红泪滋 。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宪宗死亡,杜秋作保姆,也只说了“铜雀 分香悲”、“画堂授傅姆”几句;至于漳王遭废、杜秋被放那样复杂的情事,作者也只说了四句 :“一尺桐 偶人,江充知自欺。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 。”这 样显得笔墨极为节省,显然是作者有意为之:把作为背景的政治斗争交待得比较含蓄,让读者自去体味深蕴其中的深意;同时也是在有限的篇幅中腾出更多的笔墨来刻画杜秋这个中心人物的形象。通过这样的精心安排,虚实相生,疏密有致,在细心而集中的刻画中,杜秋这个形象血肉饱满、呼之欲出,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故事人物 。后一部分作者抒发感叹, 也是详略得当。对于历史人物中的男男女女,作者通过使用典故,点到即止,而蕴含其中的丰富内容,却让读者自己玩而得之 。但在末尾写到自己的感慨时, 却比较详细,重笔浓墨,极意挥洒,特别是疑问句的排比连用,更体现出作者难于抑遏的哀愤。这些,都体现了作者驾驭长篇的能力和精妙构思的高度艺术技巧。

在遣词造句方面 ,精炼形象 。例如“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二句,不仅对仗精切,而且形象鲜明,含义丰富。杜秋乘船离开镇江时,落日的余辉照在吴江的渡口上,无限的依依分别之情见于言外;来到长安时,灞岸千万条柳丝正在春风中低垂荡漾,帝都的气派以及通过柳丝而暗喻的杜秋体态的袅娜,也全都如在目前。只有十个字,南北千里的变换,鲜明如画的景物 ,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都交待得一清二楚 ,在叙事、抒情长诗中 ,堪称洗练精致。其他如“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以及“觚稜拂斗极,回首尚迟迟”、“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等等,无不如此。这使得全诗在清丽中显得骨气刚劲,表现了杜牧诗独特的风格。

作者资料: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秋娘诗并序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

>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