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2-19 11:07:00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CAI课件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表示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一】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法突破重 点:

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②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诣的写作方法。

③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难 点:

①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

②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突破

课文全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对对比、拟人、客观数据的分析、体会、从而整体把握该篇文章内容。

【三】教具准备:自制CAI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配有九寨风光图片),听到这首非常熟悉的歌曲,想必大家早已神游于以高原湖泊众多、瀑布雄伟壮观、植物景观奇妙的人间仙境——九寨沟。其实,除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外,今天教师也准备带领大家去另一个人间天堂。

二、对比中震憾

1、说美景猜测风光无限是何方。 我这儿有几张他的倩照,请先欣赏,看后告诉大家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景象?

总结:刚才大家看到的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更是人间仙湖。

2、诉惨状联想。 我这儿还有几张更为美妙的独特的图片,也让你们开开眼。看后问:你们看到的又是什么景象?(播放CAI课件:今日罗布泊图片) 总结: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没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摄氏度。天空中没有一只鸟,没有任何飞鸟敢于穿越,它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恐怖的地方。

3、解包袱这是同一地方——罗布泊,书中寻找天堂与地狱的景象,富有感情的朗读。(讲析对比,列数学和生动的说明) 刚才我们看到的两组图片,一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组是大漠沙若浪,寂寞无人家。一边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边是戈壁滩,狂风卷,鸟不拉屎马不前。

你们可曾想,这天壤之别的两处景,竟是同一地方——那就是神秘的罗布泊。(板书:罗布泊) 请同学们翻开12课,分别从文中找出罗布泊青春亮丽和恐怖凄凉景象的句子。(学生自由勾画并朗读) 齐读文段(投影显示文段)过渡:美景不在,惨状不堪目睹,文中准确的数字同样震撼人心,请从文中找出体现今昔变化的数据,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我们爱你啊,中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利用班会时间,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时间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第五课时

一、趣味语文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第4篇: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三、掌握对联的写作。

[学习重点]

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

[学时]: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

中华第一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杨升庵是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受到相亲们的夸奖。

有一回,他在家乡始康县(今四川新都县)一个堰塘洗澡。始康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升庵并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板子,可是杨升庵拒不上岸。县令美办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服裤子挂在路边的古树上,说:“我出幅对子--‘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若是对得好,便还你衣裤。”杨升庵不等县令话音落,便在堰里信口对出了下联。县令一听,便让人从树上取下衣裤,还给杨升庵,并请他到县衙作客。

从此,杨升庵便有了“小神童”的称号,当地的农民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为“娃娃堰”。

1.试一试:为这个对联拟出下联。

千年古树为衣架

2.想一想:你所对的对联有什么特点?

三、牛刀小试

(一)评改对联

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改为:

2.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

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

3.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

下联: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上联改为:

(二)改改高考卷

1.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2.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联: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

3.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下联: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

4.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老舒心少舒心老少舒心

5.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联: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三)补充对联

(1) 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

(2)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欧阳修 。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3)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他停下脚步,皱了皱眉头,问身边的两个衙役是什么意思,衙役想了半天也回答不出来。请问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用一成语写出横批。

横联是 。

(4)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 ,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5)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你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四、对联试拟

1.蚕吐丝——

辞旧岁——

画饼充饥——

行千里路——

福如东海阔——

家中世界小——

冬去山清水秀——

阳光普照校园花开春来早——

千年修炼,难得一生牵手——

2.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

下联:

五、趣味对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

天下英雄豪杰,到此无不低头屈膝;

世间贞女节妇,进来纷纷解带宽裙。

六、课后作业

试为学校大门拟一副对联。

第5篇: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文是对生活的描述,生活是真实的才是真实的,才能写出真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对生活中的一切细心观察,慢慢口味,积累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感情真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1、准备片断

(1)“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

(2)《西湖诗情》

2、录音机

学生自读一些短文(教师推荐《一件小事》、《背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二单元我们学习过一古文《儿时记趣》我们都觉得这文章写得很真实,虽然我们没有“留蚊于素帐”但与之相似的童趣我们也曾有过,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年幼时做过哪些有趣的事呢?

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说真话的同学给予肯定。

三、引入知识讲解,写文章就是要说真话,抒真情(板书)。

四、学生自读知识,概括成两点:

1、写文章要讲真话,抒真情。

2、要多读优秀文学作品,积累情感。

五、理解举例。

1、欣赏《春》中关于淑英到上海后的一段描写。

教师讲解这段文字出现的背景,谈谈表达了怎样的情。

2、放录音《一件小事》

学生讨论这件小事的真体现在何处,它表达了什么样的真情。

六、学生自读一些自己认为“说真话,抒真情”的片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45分钟内完成习作。

2、条理清楚,有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题

1、题目:教材P67—68一、二中任选一题。

2、要求:说真话,抒真情,条理清楚。

3、学生习作

附:修改放在评讲中,选择本次习作中的一出现常见错误较多的,印发给学生,教师以投影仪展示习作和学生一起修改,并交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常见符号。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