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阳光》教学反思
广播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课外活动。做广播操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反映一个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也是当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是学生锻炼身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因此,既《雏鹰起飞》之后,我们又迎来了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我们体育教师应加强学校广播操的教学。
《七彩阳光》这套广播操在动作编排、协调性、反应能力方面的要求比《雏鹰起飞》难得多,所以在广播操的教学上,可以说是教的费力,学的痛苦,尽管多次教学生做广播操,也常常面对一张张无精打采的小脸觉得愧疚,这也让我意识到,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我再一味的让学生反复、枯燥的练习动作,只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使他们产生厌学态度,也就达不到学习的目的,这不是我要的教学。因此,我在体育课堂上,有意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为我知道只有让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才能强化他们智力的提高,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加快他们的个性发展。
在广播操《七彩阳光》的新授课上,由于这套操动作难度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大,在空间和方位上的变化多而快。很容易手脚跟不上,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分阶段来实施教学。第一阶段,完整的直观的跟学阶段,我在每教一个组合时都会先给学生做几次完整的示范动作,让学生跟着自己做,这个时候不用担心学生会枯燥,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一切都很新鲜,不会产生厌恶情绪!在教学中,教师不用强调动作,让学生自己模仿,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可以学到很多。比方说对整套操有个很深印象,这就为你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第二阶段就是动作的细化阶段了,对于操化动作有了初步印象后,学生对学习就会有了适当的信心,学起来就更容易。第三阶段,属于提高学生动作规格阶段,那就要求学生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要完整的交代动作的过程,同时要求学生做到该伸直就伸直,该弯曲就弯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操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取了“小老师竞争上岗制”,()让做的好的学生每人带两三个学生进行教操练习,在规定时间,规定能够节数限制下,比一比哪位“小老师”教出的学生做得好,做的对。个人与个人之间,组与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不甘认输的上进心和好胜心使每位“小老师”施尽浑身解数,专心指导每位学生。教的人要有真才实学,每个动作,每个细节了如指掌,才能应付自如;学的人在“小老师”的教导下为争第一练习起来丝毫不敢松懈。“小老师竞争上岗制”的推广不但提高了做操的质量,更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每位学生感受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只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就可以把广播操掌握的规范,在整个小学阶段起到真正的锻炼效果!
第2篇:《阳光》教学反思
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时,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全家福”,让他们互相说一说家里的趣事,学生就显得相当感兴趣,这种方式比较贴近生活的实际,所以学生说起来也相当热烈,争先恐后地向全班学生讲述,内容自然而然地也围绕着家里面谁最疼爱自己,怎样疼爱的。之后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他们来说一说在文中看到的人物,想一想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学生因为说过了自己的照片,所以说起课文的插图也就事半功倍了。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所不足的便是在问:读了他们的话后,你想说些什么的时候,我没有去引导学生,以致于学生的回答与我设计此环节所想象的有些出入。
《棉鞋里的阳光》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关爱老人、体贴老人的'课文。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奶奶老了,妈妈格外体贴,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贤淑的举动影响着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他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也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他们的孝心也随着阳光温暖着奶奶的心。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不好读。开始,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听到学生读不好,我就领读了三遍,然后我和学生进行接龙对读,我来读提示语,让学生读小峰、妈妈和奶奶的话,这样读了两遍,我看孩子们读的不错了,就让学生四个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活动的很好,读书的气氛比较浓。我听着他们朗朗的读书声,心里非常高兴。
我至少花了将近30多分钟的时间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并着力训练他们最感兴趣的分角色朗读,让他们初步体验读书的快乐。我也不时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激励他们:“你们读书的声音真好听。”“像说话那样去读书,别人听了会感觉很舒服。”“你的声音比以前更大了,能读好问句,真棒!”……在老师的鼓励,同伴的夸奖中,孩子们读书热情比较高,抢着当众表演朗读。我在学生们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讨论: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奶奶躺在妈妈晒的棉被里感觉怎么样?这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有一个学生说:“奶奶真幸福。”
我马上接过他的话,说:“是呀,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大家一听,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发言,有的说因为小峰和妈妈都那么关心奶奶,体贴奶奶;有的说小峰会帮奶奶晒棉鞋,他很爱奶奶。说到这儿,我队孩子们说:“你在家为奶奶干了些什么呢?”有的说我用小手给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说我帮奶奶倒洗脚水,奶奶挺高兴;还有的说,我扶奶奶上床等等。我认为,读和议这两大环节我做的比较好。
第3篇:《阳光》教学反思
学习广播操是一年小学生进入小学后的首要任务,对于这些小孩子来讲,存在很大的难度。在以前的学前教育中,孩子们多少也接触过基本体操、舞蹈等简单的动作。“七彩阳光”是一套具有教强时代气息的广播操,它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健身性、艺术性,这套操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和生理特点来创编的,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的自觉性、自律性差,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刚刚起步,对老师的依赖性强,自学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所以在一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难度。通过一个月的教学,孩子们收获了很多,对于新教师的我来说也学习到了很多,反思如下:
1、教师正确动作示范,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和模仿能力超强的特点,教师示范动作时尽量采用正面示范和镜面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完整动作。
2、教师发挥对学生引导激励作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激励,表扬可以提高小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正确掌握动作。
3、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组织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每节课可以让孩子们自我推荐做“领操员”,让每个学生去尝试体验做小老师;创设情境进行小组比赛,优秀小组设置各种小奖励等,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第4篇:《阳光》教学反思
《阳光皮肤》这篇课文以课堂对话为主线,通过“我”的一番话写出了南非黑人求平等、求生存的心声。
我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课前落实了语文知识,课上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采用质疑互助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文本和思考问题,课堂上关注所有学生,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质疑时,能根据学生思维深浅度设计问题,问题设计有思维含量。
教学过程的推进适应学生发展水平和求知需要,课堂呈发展趋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知识得到了积累,情感得到了净化。
第5篇:《阳光》教学反思
在自己班上完《棉鞋里的阳光》第二课时后,我的情绪是很沮丧的。在排除了各种客观因素外,我从自己身上、教学设计上进行了一下的反思:
首先是学生预设、准备上。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人在游戏时,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大脑又处于兴奋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才是真正好处上的学习,才还了学习以庐山真面目,这样的教育才更富有人性,才意味着人的解放。”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连续上了两节主课,身心都已经出现疲乏的状况,在这样的状况下,如果没有办法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那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而我最大的问题是在没有预想到学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所以在上课前进行课堂组织时,并没有给学生一种正面的肯定,在引入时采取了用字卡开火车复习词语的方式,但没有用上多媒体中复习生字的游戏,所以学生的兴趣并没有被激发出来。而学生只有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让身心放松,才会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地进行思考。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也跟我自己的准备不足、思考不周有关。总觉得在长上过一次后,又花了很多心机修改教案,学生方面自己也十分熟悉,不会有问题,所以忽略了对学生的预设,也没有重视换课室后多媒体的使用等方面的细节问题。
第二是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够用心,我的情绪也被感染了,变得焦急。虽然自己也尽力的调整,而且花了十分大的力气去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但只在课堂的下半段,学生才进入状态,可谓为时已晚。
教案的设计虽然已经修改过好几次,但在细节上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修改过程中,自己预设到的学生会分不清妈妈和小锋说的话是因为文章第一次出现了说话人在后这样的方式,但认为用不同线段明示给学生后就能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明确指示学生用什么样的线段画出谁的话,只是说不同线段,比如波浪线和直线等。所以学生也是不统一,导致分主角朗读过程中还有不少学生分不清那句是妈妈说的,那句是小锋说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必须要指令明确、统一。再就是自己的板书,很随意。自己在设计教案时,也设计过板书,只要求自己写字规范,资料简洁、突出,并没有思考过美观性。但在看了梁老师帮我设计的板书后,才明白低年级的板书除了要规范外,还要注重协调性与美观性。
最后,关于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也就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模式,自己感觉是要按照感情读文、语言表达和知识点的训练、写字这三个方面去设计,但总觉得很难把握。要体现学生为主,要体现以知识点为中心,自己在一年级第二课时怎样设计方面还是比较模糊的,期望能得到老师们的指点。
第6篇:《阳光》教学反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知幼。”每一个人都有年幼之时,也会有年迈之日。对于年迈体弱的老人而言,还有什么比得上情亲的可贵?奶奶的腿不好,不能出门。可爱的文文就用自己的裙子兜起一缕阳光送给奶奶。可当他跑到奶奶身边的时候,却发现阳光不见了,文文伤心地哭了。可是,此时奶奶的心中却充满了阳光,小孙女的一片孝心温暖着奶奶的心,奶奶感受到了小孙女的一片深情。课文通过对文文动作的、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到阳光应该怎样关心、体贴长辈。课文的内容通俗易懂。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质疑,再引导学生阅读、讨论。从而,在反复的读中,,体验人物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指导朗读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描写文文动作、语言和神态的句子。如描写文文动作的句子有:“文文赶紧兜起裙子,把阳光包在里面”;“文文高兴地喊叫着,跑到奶奶身边,轻轻地展开裙子”。在指导读这些句子时,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文文的一片孝心。
第7篇:《阳光》教学反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时,也有年老之日。奶奶老了,妈妈格外体贴,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贤淑的妈妈影响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也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这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识字教学
1、读中识字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先把生字在文章中圈出来,然后再把文章读通顺,这样,生字在学生找的时候有了一遍印象,在每次读的时候又可以有意识的注意生字。使生字能够经常再读中呈现,效果更好。
2、猜谜语识字
我先自己编了两个谜语给孩子们猜,如“一口咬掉牛角”,“家中人一口”。学生马上猜到是“午”和“合”。之后,我让学生自己给生字编谜语给同学猜,评选出编谜语能手。同学们兴趣一下子来了,有的编“棉:一条白毛巾,挂在木头上”;有的编“照: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下四滴血”;有的编 “晒:太阳西边照”等等。通过编谜语,学生不仅对字形加深了印象,而且也提高了识字兴趣,从识字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阅读教学
1、从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情感。
为了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上我安排了较多读的时间。有学生自由读,学生分小节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女生读等。在读中,适时抛砖引玉,比如:“小峰看到妈妈给奶奶晒棉被,奶奶盖着暖和的被子睡着了,他会怎么想呢?”“小峰为什么帮奶奶晒棉鞋呢?”等等。从文中的一些细节来体现小峰爱奶奶,孝敬奶奶的心。
2、联系实际,从自己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中使情感升华。
都说孩子是最真实的读者,也是最可爱的人。在今天这堂课上,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里人是如何互相关心的。有的说我用小手给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说我帮奶奶倒洗脚水,奶奶挺高兴……我们班同学的回答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其他同学。在说话训练的同时,不知不觉渗透了体贴长辈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更深地懂得了如何尊敬长辈,发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8篇:《阳光》教学反思
本文充满童真童趣,并赋予爱的教育。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副描绘出佳子在草坪上享受阳光的情景。
第二幅描绘出佳子把包在裙子里的阳光带回家送给奶奶的情景。教学时,可以根据两幅情景图,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相应的课文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课文,体会亲情之爱。
回顾整堂课,觉得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比较准确。生字教学的目标完成较好。学生对认读生字和会写生字都能把握到位。
而且能在在识字的基础上读文,体现了学以致用。但是在教法上,缺少情趣,不足以吸引学生,需要改进。
第9篇:《阳光》教学反思
《阳光皮肤》全文表现了人们对平等、和平的渴望。我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力图最终完成由《阳光皮肤》的文本内容到达“阳光真情”的情感飞跃,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真情。
根据课文内容,我也参与到对话中来,师生共同走进文本,共同解读文本,提升对内容的深层理解。新课程不是忽略了读,而是通过对话,更加强了读。在教学中,我强调学生:在读中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并在书上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受;在谈中,品文本中生活的智慧;在读中,师生共同收获,提升语文素养。
文本重点是南非孩子表达渴望平等、渴望和平的心声,这时我展示带镣铐黑奴的照片、面对饥饿的儿童和妇女、干枯贫瘠的土地、血腥的战争场面,课堂被一种情感笼罩着,“莱斯小姐”语气自豪地说:“这些都是南非的过去,请看今天的南非。”(图片)硕大的钻石,经典的建筑,安逸的生活,著名的人物“曼德拉”,一下子课堂变得轻松了,同学们的沉重情绪放松了,课堂上响起了南非学生的声音:“我们虽然是黑皮肤,可它是阳光下的皮肤。”将内容迁移了过来,阳光皮肤在同学的心里扎下了根,真切地体会到了阳光下的皮肤都是一样的美丽,人们都有一颗热爱和平和真诚友善的心,这就是阳光真情。
这节课,我课前落实了语文知识,课上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中完成了教学。
第10篇:《阳光》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的语言象诗一样美,要想让学生能真正沉醉其中,与文本对话,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我采取了以下几个创设情境的手段:
1、在导入环节利用音乐和生动的描述,把学生带入到清晨大地被阳光笼罩的情境中,为后面进一步体会阳光的美丽做好伏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阳光下的大自然中,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句子,为有感情朗读课文打下基础。
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句子,我让学生扮演的禾苗和小树,表演在阳光下生长得更快的情景,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了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和植物们对阳光的感谢之情,使朗读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进行朗读训练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朗读是语文阅读课中最重要的训练内容,要避免枯燥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句子的感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了这个教学重点:
1、在初读
课文时共设计了三次读书活动,第一次是听老师范读,让学生指着拼音听,在心理跟着读, 既可以帮助那些拼音比较吃力的学生正确读准音节,又可以为学生后面的朗读起到示范作用。第二次是让学生自己看着拼音读,目的是让学生更准确的读住字音,同时巩固汉语拼音。第三次是看汉字读课文,这遍是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练习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三次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训练内容,逐层深入提高要求。
2、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把学生的个性读充分展现出来。
(三)拓展延伸,促进学生语言发展
在读“阳光像金子”这句话时进行拓展,让学生也说说打比方的句子,先是给了“弯弯的月儿像”作为扶手,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说“像”,逐步提高难度,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训练,他们说的都很精彩。在学习“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这句时,让学生再想想其它的植物和动物,说一说“花朵因为有了阳光更 了”“因为有了阳光更了。”
这些内容上的拓展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而且对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很好的训练。感觉在教学中,以上的三个设计意图都得到了落实,基本上按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解决了重难点。但还有以下几方面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一、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时又犯了拖拉的毛病,用的时间过长,使后面的时间有点紧张了,本来还设计了一个问题“河面闪着阳光,还象什么?”就没有问。最后本来计划时间充足的话再让学生一起配乐读一遍全文,也没有读。前面的教学应该再利落些。
二、在学生读课文和发言时,有急躁情绪,有打断学生的情况出现,干扰了学生的思路。
三、教师的语言还要再简洁些,避免说重复的话。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上几个问题,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成熟。
听《阳光》教学有感
评课人:王爱新
听了朱锐老师一年级语文《阳光》一课的教学,感觉耳目一新。课堂上闪现出令人鼓舞的亮点;把握目标,设计精到;童言童话,精彩纷呈,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孩子们活泼灵动的童真!
具体表述为如下几点:
(一)
准确把握阅读教学课堂目标。
朱老师能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依据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利用文本,采用“读读、说说、背背”和“认认、记记、写写”的基本教学策略,落实语言文字的学习,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
(二)
生动展现教学改革下的阅读教学研究成果。在课堂上,老师们把传统的生字卡片运用得淋漓尽致,有老师精心制作的各种孩子们感兴趣的外形的卡片,也有学生预习时制作的略显粗糙的卡片,还有用卡片“开火车”,做游戏真可谓是卡片小,功能大。识记生字新词的方式还有:找朋友、拼音小帽找小主人、猜字谜、摘苹果、一字开花、拍字游戏、识字魔方、与课文内容有机联系的“飘浮着的云朵”等等,不胜枚举。教学中,老师提供了五种识字游戏供学生小组学习时选用。
第11篇:《阳光》教学反思
点拨引导,营造对话互动的深刻性
师:大家读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读)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师: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
生:阳光是金色的,所以说阳光像金子。
生:阳光很宝贵,金子也很宝贵。所以说阳光像金子。
师:那为什么说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生:金子有钱可以买得到,阳光有钱都买不到。所以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教室里一片寂静,无人发言。)
师:你能不能联系课文,联系平时的感受,说说阳光为什么比金子更宝贵。
生:有了阳光,田里的禾苗长得更绿了。
生:阳光照在小树上,小树就更高了。照在鲜花上,鲜花更漂亮了。
生:阳光照射在河面上,小河就闪闪发光像长长的锦锻,很美丽。
生:所有动物、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所以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生:冬天的时候,我奶奶一看到出了太阳,就搬一把椅子坐在太阳底下晒太阳,她说这样很暖和。
生:有的时候一连下好几天的雨,妈妈洗的衣服一直都干不了,她就很烦。太阳一出来,妈妈就特别高兴,把湿衣服晒在太阳下,还把全家的脏衣服都洗干净了。
【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扮演主持人、引导者的角色,善于点拨引导,做思维的向导。有些老师在教学中注意了对话互动,但考虑完成教案要紧,只要学生答对了,就满足了,马上予以肯定,继续照教案执教。在本案例中,学生在回答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时,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浅思辄止,没有深入地去看问题,这时,教师把学生的思维方向调整到联系课本、联系自己的感受来谈,这一灵活地点拨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个性的亮点在动态中自然生成。
第12篇:《阳光》教学反思
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
那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一册中的《阳光》一。在教学“阳光是大家的,谁也捉不住阳光”这一段时,我感慨万千地说:“是啊,阳光是公正无私的,它给予每一个人都一样多,谁也无法捉住它占为己有。”没想到,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有人嘀咕了一句:“我可以捉住阳光。”
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曾经说过,在程的实施过程中,预设的教学计划同堂的真实情境间经常性地存在着某种偏差,其实这种“偏”正是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等“儿童化”的外显,正是学生对本教材碰撞的自我解读,其中应该不乏有价值的成分。由此想,堂中那个嘀咕的声音不正是这种“儿童化”的外显吗?其他学生的真实思想中是不是也存在着这样的想法呢?
我再一次对教材进行了认真钻研,于是在第二时中就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轻轻地)上节谁说可以捉住阳光?
生:老师,周筱说她可以捉住阳光。
师:周筱同学真棒,有自己的看法。周筱,说说你怎样捉住阳光,好吗?
生:(大声)我家有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它,我可以捉住阳光,
教室里爆发出—阵笑声。这—下,其他学生的思路也被打开了,有的说:“我家有太阳灶,利用它可以捉住阳光烧饭。”有的说:“我家有太阳能蓄电池,利用它我可以捉住阳光,想什么时候用电就什么时候用。”……
“大家都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修改一下,让它更科学,好吗?”这一下,学生的兴致更高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都是科学家发明的,改为‘科学家能捉住阳光,阳光是科学家的’。”“聪明的人可以捉住阳光,阳光是属于聪明人的。”“妈妈晒东西时捉住了阳光,阳光是妈妈的。”……当有人说出“我们捉住了阳光,阳光是我们的”时,学生完全在愉悦、自豪中领会了阳光的宝贵,人类的伟大。我也被学生的灵动所感染,所折服。
后,兴奋之余,我也有了更加深刻的反思。
长期以,我们总认为“端上桌子的都是好菜”,习惯了分析作品中的成功之处,缺乏批判的眼光,我们在呼唤师生民主平等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平等,教师“跪”着教书,学生便习惯了“跪”着学习。
堂上发现亮点后,教师及时予以关注和引导,并进行放大,让所有学生都关注,推敲中的语言,改变句子的说法。学生的智慧得以催生,情感得以撞击,视界得以敞亮,也更好地理解了。我想,这是比任何设定的所谓知识目标更为可贵的资。
教师若能时时“为学习而设计教学”,通过富有智慧的教学策略重构教学,学生就会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智成长的愉悦。
第13篇:《阳光》教学反思
《阳光》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斓的图象,它让孩子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阳光的功劳,让孩子充分感受到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今天,陈老师听了我上的《阳光》一课,针对课堂教学,她进行了点评,使我受益匪浅。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制作课件等化了好几天的时间,原本以为教材钻研的挺透彻的,设想也挺周全的,成功地上下来应该没有问题。可是到了真正进入课堂,我才发现自己的估计是错的,我把这节课的要求拔高了,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问题的提出使学生难以接受(脱离学生的实际: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接受能力不强等)。具体到教学环节中,主要问题在于重点段的处理。
教学时,我为了让学生读懂理解这段话,我采用了朗读比较、实物展示的教学手段。理解“更”,进行朗读比较。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绿了。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
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高了。
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我想通过句子的朗读比较出两个句子的不同,从而理解“更”的意思,结果大部分学生很茫然,体会不了,也读不出味道。课后听了孔老师的点评,我觉得很有道理。
她说,可以把教学坡度降低点,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化一些。比如,采用画简笔画的方法。没有阳光的禾苗是什么样的,有了阳光的禾苗又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说,老师画,通过形象的简笔画,学生可以很轻松的理解“更”的含义。再如,理解“锦缎”,可以让学生看观察图片,有阳光照射的小河是怎么样的,学生会观察出来,波光粼粼,金光闪烁等,锦缎也是这样的,所以说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
陈老师的点评生动形象,连我们都爱听,更何况小朋友们呢?其实,陈老师的话也非常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喜欢听,乐意学。由于我对教学目标设定较高,教材处理不适中,过难了,学生消化不了,往往造成“夹生饭”,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兴味索然,
在这节课中,我为了能使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没有追求抑扬顿挫的整齐朗读的效果,而是引领学生看画面,谈体会,充分地进行了语言实践与体验。同时,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不同体验,用心去尊重、去呵护、去鼓励、去赞赏,此时学生情绪愈益高涨,一个接一个地从心底里迸发出对阳光的喜爱和佩服的情感。随后,安排让学生进行多次朗读便水到渠成,他们都自然而然地将情感释放于朗读之中,使个性得到了更好的展现,使课堂成了他们体验成功的乐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上述案例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点,巧妙地通过课件、音乐、板画、煽动性的语言创设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变师生的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使阅读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第14篇:《阳光》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阳光》一课时,遵循新课程理念,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用谜语导入“一个球, 热烘烘, 落在西, 出在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娱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带动作、带表情去读,以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二、感受美
《阳光》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怎样让学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呢?我设计的是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想象、比较、作做动作等方式,去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理解,体会阳光的真正美好与宝贵。文中的句子:“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理解这句话,首先理解:金子是怎样的?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假如没有阳光,世界会怎么样的?顺势利导学生明白了“因为阳光很重要,而且用再多的钱也买不到阳光。”
三、模仿说说美
文中的句子很美:有了阳光,禾苗更绿了;有了阳光,小树更高了;有了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变得更美了。我让孩子们联系所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来说一说阳光的宝贵,模仿例子练习说话,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森林的树木。因为有了阳光,长得更茂盛了。”“小河里的鱼儿,因为有了阳光,游得更开心了。”“花坛里的花儿,因为有了阳光,开得更鲜艳了。”“操场上的的小朋友,因为有了阳光,生活得更快乐了。”学生们的说话训练得到了提高。
这节课下来,整体来说效果很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指导写字过程中时间有些紧张。
第15篇:《阳光》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讲述田鼠尼克收藏阳光、颜色和单词,在寒冬到来时,给同学们带来温暖与快乐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仅需要物质的储备,还需要精神的力量。
本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联系生活感悟,发现生活中的各种需求。重点是从简单的小故事中,明白生活的大道理。教学的难点就在于领会课文的寓意,这些句子含义深刻又不容易理解,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到故事内容的解读。
我先让学生弄清故事中的“阳光、颜色、单词”具体指的是什么,它们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益处,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二部分,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而感悟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文本的自我感悟,达到了良好地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