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消息》教学反思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23 08:59:32

第1篇:《春的消息》教学反思

《春的消息》是一首意蕴优美的诗歌。读着这首诗,仿佛陶醉于一种初春的意境中:你看,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她用那纤纤细手触摸着树的枝头、雏菊的绿苞,触摸着小鸟的羽毛、潺潺的溪流,触摸着我们粉红的面颊、跳跃的脉搏??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流畅的音韵将“景”与“情”紧密结合,让我们读着课文,仿佛真的来春天的田野,心灵与自然便融为一体了。

又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我想在布置学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把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作为重点。并根据对诗歌的.感悟,欣赏春的美景图片,再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眼中的春天。本以为是一节流畅的、充满朝气和美感的课堂,可是事与愿违!下面就本节课不如人意处做一细细反思:

1、别太高估学生。

本来以为,就课文里那几个生字,学生完全可以凭着预习掌握牢固,我只要以检查预习的方式让他们读几遍,少数不会的孩子自然也就跟上了。谁知,生字的掌握错误百出,单是这一块,就占去了课堂的十五分钟!这就给我敲响了警钟:孩子们的预习做的不到位,或者说孩子们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以后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课上我安排了勾画出生字新词,自读三遍,>同桌相互考读一遍的环节。但在指名读时还有个别学生有很多词读不正确,甚至不会读。这说明在前面的准备中他并没有认真去读,课上也没有认真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于是我马上提示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对同桌负责。由于个别学生读词有问题,我并没有像以前一样草草了事,让他自己课下补上,而是给他了一个课上学习的机会,并提示他注意听别的同学怎么读。之所以需要我提醒他,是因为不提醒他认真去听,他是没有意识去听的。其他几个同学读完后,我又叫起他,他基本上能读出来,我及时给了他表扬。我想这样虽然耗费了一些时间,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他>收获的不仅仅是会读这几个词这样简单。我还会在以后的课上继续关注这样的学生,并给他们一个课上学习的机会。

2、自己的课堂机智不够。

对于自己的课堂环节,心中不是没数,而是在教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按照我想象的那样顺理成章的走下来,我就乱了,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无论学生跑到哪里,我们都应该能及时正确的引导,最终回到我们的重点上来。但是,我缺少的是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也跟自己没有充分的备好课,备好学生有很大关系。

通过这次讲课,我深切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之中,我会像那采百家粉的蜜蜂,博采众长,也会回到自己的“蜂窝”里酿造属于自己独特个性的蜂蜜!

第2篇:《春的消息》教学反思

春的消息是一首儿童诗,用活泼朴实的语言描绘出了一群天真的孩子走向田野拥抱春天、寻找春天的画面。教完这首诗歌,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关于教师语言及教学环节的“干净”。

在整理自己的课堂实录时,我需要将56分钟的一堂课剪辑成40分钟。这16分钟从哪里来,除了剪掉学生练读的几分钟,余下的都是我一分一秒抠掉的。抠掉的这些时间主要来源于:同一问题,可以少问一个的时候多问了一两次;无效的问题与此问题牵引出的无效的答案;与课堂气氛不协调的组织教学;失败的学生展示。

一点一滴抠时间的过程引发我的思考:这些被抠掉的环节,有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如学生的失败的尝试及对问题的探讨求证,它是需要时间的需要争鸣的,老师不能吝啬。真正行云流水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师生功底及配合都已炉火纯青,所有的`探讨都是“呼之欲出”的状态,第二种可能就是“做”出来的课。我从来不欣赏“做”,我喜欢鲜活的学生鲜活的课堂,哪怕课堂不如理想中的高潮迭出,沉静中有思考,死水里有微澜。

以上不能省的时间,我们不能强求。但有些时间我们是能省的,课堂上那些啰嗦的表述、对学生发言的重复、同一问题意义不大的反复点名作答、无明确目的的齐读等。这些能省的时间坚决要省出来,教师在省时间的锤炼中锻造自己语言的简练,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效率,这对老师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老师成长了,学生才可能成长。

二、关于教师课堂用语的艺术。

虽然平时我非常注意自己的教学评价,坚持正向的、有鼓励性的、过程性的及学习品质方面的评价,但意识有了不等于有了艺术。在整理实录时发现,我的教学评价语还是过于单调,“真棒”“很好”“谢谢”这类评价语很常见,有的引导语也显得有些干涩无鼓舞性启发性。如“这一段还有谁觉得可能比他读得更好一些”这样的表述,如果换成“谁想尝试一下?”“谁想挑战一下?”——不说比前一个更好,这样学生就没有压力,比他差也没关系。万一比他好,就更自信了。还有这样的表述:“下面我再教大家一种形式”,这是明显的“灌”给学生,换一种方式说也许更易让学生知道——“还有一种有趣的读法,你想知道吗?”学生回答“想知道”就是一种主动的探寻了。当然,这些说话的习惯已根植于我们的内心,像呼吸一样自然不可察觉,要想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干净、有吸引力,需要经常的训练,不断的记录自己的课堂语言去进行反思性发现。

三、不断提升教师自身朗读水平,在专业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朗读起步。

在尝试着教《春的消息》这首诗歌的朗读时,其实我内心也是惶惶然的,因为自己比学生的起点高不了多少,对朗读朗诵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也太少。由此而深有感触,要给孩子一碗水,你一桶水都已经不够了,你最好是海洋。如果教师师资培训有这方面的专业指导,将是老师和学生的大幸。

在本堂录像课上,我借用了两个班的学生,一个是自己班的,一个是别班的。原因有两个:完全是别班的学生,不熟悉,毕竟是录像,风险小一点儿好;但如果全是自己班的学生,因为在自己班试教过(虽然教学设计有很大变动),担心学生缺少新鲜感,课堂会缺少火花。但就是这两个班的学生放在一起,让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读书的语调有明显的差异,我们班的学生在处理句尾字时,基本按照字本来的音去读。而另一个班的学生,句尾字有明显的变调。最常见的是把第四声的字变成接近于第一声,如“你看,春天已经来到”,会处理成“你刊、来刀”这样的效果。为什么?原因来自于这个班的一个学生,朗读较好,她的这种娃娃腔很重,就影响了一个班。

还有,在整节课的诗朗读中,学生的语速普遍偏快,这是因为在读文章时养成了习惯难以改掉,也因为齐读这种方式强调整齐划一,因而束缚了学生的自我发挥。

鉴于以上种种,给自己及所有教低段语文的老师一个目标:首先做一个有较高朗读能力的人,字正腔圆、感情表达到位。然后在低年级指导学生时也要做到给学生一个目标:字正腔圆、不多字不减字不回读、落实标点符号表达的停顿、边读边想。

第3篇:《春的消息》教学反思

《春的消息》是一首意蕴优美的诗歌。读着这首诗,仿佛陶醉于一种初春的意境中:你看,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她用那纤纤细手触摸着树的枝头、雏菊的绿苞,触摸着小鸟的羽毛、潺潺的溪流,触摸着我们粉红的面颊、跳跃的脉搏……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流畅的音韵将“景”与“情”紧密结合,让我们读着课文,仿佛真的来到了春天的田野,心灵与自然便融为一体了。

又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我想在布置学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把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作为重点。并根据对诗歌的感悟,欣赏春的美景图片,再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眼中的春天。本以为是一节流畅的、充满朝气和美感的课堂,可是事与愿违!下面就本节课不如人意处做一细细反思:

1、别太高估学生。

本来以为,就课文里那几个生字,学生完全可以凭着预习掌握牢固,我只要以检查预习的方式让他们读几遍,少数不会的孩子自然也就跟上了。谁知,生字的掌握错误百出,单是这一块,就占去了课堂的十五分钟!这就给我敲响了警钟:孩子们的预习做的不到位,或者说孩子们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以后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2、自己的课堂机智不够。

对于自己的课堂环节,心中不是没数,而是在教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按照我想象的那样顺理成章的走下来,我就乱了,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无论学生跑到哪里,我们都应该能及时正确的引导,最终回到我们的重点上来。但是,我缺少的`是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也跟自己没有充分的备好课,备好学生有很大关系。

3、学别人但别丢了自己。

在我讲课之前,已经听了四节同课头的课。感觉别人的方法都有可借鉴之处,因此,想想这里,嗯,需要学习;看看那里,也需要学习。结果自己的课倒不知道该怎么讲了!自己想想,我不就正是象那个“邯郸学步”的人么?!人家的课讲得再好,毕竟不是自己的,学生也不是自己的学生。盲目地把别人的东西拿来用,结果是适得其反的!

通过这次讲课,我深切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之中,我会像那采百家粉的蜜蜂,博采众长,也会回到自己的“蜂窝”里酿造属于自己独特个性的蜂蜜!

第4篇:《春的消息》教学反思

“社会生活的文化、知识、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处可见的广告语、宣传语,乘公交车时看到‘爱心座位’这样的新鲜词语,烧时见到的沸腾,打扫卫生时见到的一尘不染……社会生活中,不管是显性的知识还是隐性的知识,都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读着文章,望着外的细雨,我的思绪又飞回到了那天语文课上发生的一件事:

那是410,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语文课。我正津津有味地组织学生阅读《的消息》这首充满的诗歌。“风,摇了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学生们正读得起劲,突然,不知从哪个角落里传来了一声轻轻的,但十分清晰的叫声:“快要下雨了!”

这声音好似一根指挥棒——顿时,学生的目光都齐刷刷地移向窗外,读书声也逐渐变轻变小。

这时,我才注意到外面已经天昏地暗,狂风大作。不错,一场暴雨即在眼前。由于这天气变化来得太快,气势又来得这么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即将来临的暴所吸引(更确切地说有的是受惊吓),有更多的学生已经在窃窃私语。刚才读诗的兴致已经荡然无存。看来,要让他们再安心学习《春的消息》已经有些困难了。

“怎么办呢?”我走过去边关窗户边快速思考。

或许是我的举动更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这时,已经有个别靠里边的同学从座位上站起来,伸着脖子朝窗外望。

“遇到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要巧妙处理。”我脑子里不停地闪现着这句话。可也许是自己的教育机智太缺乏了,等我把窗户关好了,也琢磨不出一个巧妙的办法来。眼看着教室里的声音越来越响,我只能心一横:“放弃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尽情迎接暴风雨的来临吧!”

于是,我大声说:“同学们,春的消息不仅可以从动植物身上感受到,还可以从天气变化上感觉到。这不,春天的天气就如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你看,一场暴风雨上来临,就让我们一起来迎接她吧!”学生们听说可以看下雨,可来劲了,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忽啦啦一下子都涌到了窗前。哎!看来课文再美,也抵挡不住真实的世界的诱惑。

暴风雨在学生们的欢呼声和尖叫声中很快来到了。呼,呼,呼,风儿吹斜了雨丝,飘起了阵阵水雾;哗,哗,哗,地上冒起了个个水泡,汇成了条条小溪;啪,啪,啪,雨点儿打在窗玻璃上,溅起了朵朵水。这可真是一场大雨!学生们兴奋得不得了:有的边指边在说雨下得如何大,有的用在窗玻璃上划……

“总不能让学生这样白白地在语文课上看雨吧!看雨之后总该有点收获吧!”我并没有放弃语文课堂效率观,努力地在搜寻下雨与语文学习的结合点。忽然,我的目光停在了上一周刚学习的.课文《》上,这篇课文描述的是雷雨前后的景象。“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地声也不叫。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虽然缺少了雷声、闪电,也没见到蝉和蜘蛛,但“天昏地暗”、“狂风大作”的情景不正是文中描写的雷雨前的再现吗?我心中一喜:这正是加深课文印象、指导学生观察的难得好时机。前几天还不正为学生没能很好地完成《雷雨》的课后作业——“观察天气变化写一段话”而烦恼吗?

“静一静!”我大声说道,“老师有个小要求,就是要认认真真地观察,等会儿要请你来说说下雨的情景。”学生们似听非听,继续饶有兴致地在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我走到学生中间,想抓住有利时机尽力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

“看那雨丝,像什么?”

“被风吹斜了,像一层雾飘起来了。”马上有学生应和道。

“我们把它叫做水雾。”

“快看!快看!屋顶上也有水雾。”有学生像了新大陆,马上学以致用,指着屋顶大叫道。

“再看那地面,怎么样了?”

“有水花溅起来了!”眼尖的学生马上叫道。

“也飘起了一层雾。”又有学生补充说。

“都成小溪了!”一向不善言辞的李芳同学忽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你们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场雨很大?”我一个劲儿地提问。

……

学生的回答让我洋洋得意,因为他们说的话都正是要他们说的,许多话也正是《雷雨》中学到的。“如果我让他们把观察到的情景写下来,准能写得很精彩。”我心中又冒出了一个念头。

好像是老天有意安排,大雨才下了七八分钟,就开始渐渐变小,天也迅速亮起来了。学生们也马上发现了这一变化,有的指着远处的景物说:“你看,刚才还模糊的景物又看得清了。”啊,真是天助我也,这情景简直就跟《雷雨》中描写的一模一样,只是缺少了“蜘蛛又坐在网上了”和“一道挂在天上”。这更坚定了我想让学生把刚才情景写下来的。

“回座位!”我一声令下,学生只好极不情愿地回原位。“能不能把刚才看到的下雨过程写下来?”

“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应该按什么顺序写呢?”我有意引导学生回忆《雷雨》的写作顺序。“下雨前、下雨时、下的顺序。”学生的回答让我十分满意。为了让学生写得更精彩,我又在黑板上写上了“压下来、天昏地暗、大雨倾盆、斜斜的雨丝、水雾……”等词语供学生选用。

沙,沙,沙,伴随着窗外的小雨声,学生们开始动笔了。当然,这期间也不乏有几个咬笔杆的,我走过去一一作了点拨。

课后,我怀着憧憬的心情阅读了学生们写的话。“今天正上着课,忽然,天昏地暗,天上的乌云好像要压下来似的,大地变得像黑一样。不一会儿,下起了倾盆大雨。”“雨越下越大,远处的山呀,房子呀,都变得模模糊糊了。”“雨水顺着流下来,变成了一条条小瀑布。”“渐渐地,渐渐地,雨变小了,天也亮起来了。”“打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小树小好像洗了个澡,笔直地站着,变得更精神了”……一句句真实而充满童趣的话语跃于纸上。更有的学生把《雷雨》当样板,全文照仿,甚至连“雨后,天空中还挂起了一条彩虹”、“蜘蛛又坐在网上了”这些今天没出现的现象也写上了。当然,也有十来个学生把提供的词语张冠李戴,出现了许多不通顺的句子和错别字。据统计,43个学生都能够按照“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顺序来写,平均字数达150.3,字数远远超过了平时日记的字数。

望着二年级学生稚嫩的语言,经历了语文课的“雨闻”过程,我不禁扪心自问:“自己这样处理偶发事件机智吗?这样的即兴观察对学习语文有帮助吗?为什么许多学生说得很好,但写得并不精彩?应该如何对待学生不真实的描述?……”

第5篇:《春的消息》教学反思

《春的消息》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儿童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本堂课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分“读通课文,读出感受,记诵诗句”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要求、明确的目标,螺旋上升,步步提升。学生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乃至于读出感情,实实在在地经历了整个读书过程。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充分地触摸语言,感悟文本,表达情感。

其次,采用写一写的方式,通过运用语言,将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结尾处,我让学生结合平时对生活的观察,说说春天里还有哪些特有的景物并谈谈发现春天已经来临时的心情,最后用儿歌的形式写一写自己喜爱的春天,目的就在于:希望学生通过用眼看,用嘴说,用手写,使听说读写能力均得到提高。让学生通过课后当当小诗人,小画家,小歌手,小收藏员……让课堂无限延伸,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快乐的寻找春天。

第6篇:《春的消息》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天,我认真读起来——《春的消息》……

这是我从教17年没有遇到的新课文。读起来,我感觉被春天的气息感染了。多寐的阿春天啊:风、柳枝、小河或者池塘的水、鸭子……多美的意境啊,融入与字里行间,短短的四行蚊子,把春天的特点展现在眼前。

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

第一,通过读文,让学生充分感受春的美丽!不仅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朗读、说话训练上去体会美丽的'春天;再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从视觉上也能走进春天,从而试着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如诗如画的春天。

第二,让学生大胆展现自己的朗读,通过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读、敢读、乐读,读出自己感受到的春天,让诗歌的课堂在学生的琅琅读书声中,想象春天更加绚丽多彩。

第三,学生寻春的脚步不会因为下课铃声的响起而停止,让学生通过课后当当小诗人,小画家,小歌手,小收藏员……让课堂无限延伸,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快乐的寻找春天。

第7篇:《春的消息》教学反思

一、非常感谢百忙之余来华景小学听课并给与指导的老师们,同时,我也要感谢我们科组老师,说实话,能上这次公开课,她们给了 我很大的帮助,平常我们利用学校教研时间集体备课帮我修改教案的不足,做为新老师虽然有压力但是感觉还是很幸福,真的很感谢她们。

二、就这节课而言,我和科组老师还是认真的去准备,起初是为前一段时间参加白板课比赛做的准备,所以课件就用白板软件进行的,比赛结束后,我们又针对公开课相应做了一些调整。比如:在上白板课时,为了突出白板的功能性,我们在黑板上几乎是不写板书,一切操作在白板上进行。向今天的公开课,还是像平常一样一定要在黑板上板书,起强调作用(当然,今天为了节省时间,我是提前准备了标题和板书)。通过板书,学生会对要点知识印象更加深刻一些。

三、我今天上的课是选自岭南版美术课本第6册的第5单元第一课《春天的消息》,本单元属“艺术与自然科学”取向的课程,今天上的这课是以“春天”为主题。对于本课我定的教学三维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1感受春天的色彩和季节特点。2了解明信片的四要素:邮政编码、邮票、画面、写文字的位置。 3设计一张以“春天”为主题的明信片。

2、教学过程和方法:①在“唱春天”、“读春天”、“画春天”的活动中,感受春天的季节特点②在欣赏活动中,了解明信片的设计要素,

体会明信片的装饰感。③在设计与变化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春天般的亲情、友情和信息文化意趣,通过明信片的方式增强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体验“设计与生活”的联系。

1、重点:设计一张与“春天”有关的明信片

2、难点:结合明信片特点进行设计

作业要求:一般要求:根据明信片的设计要素,手绘设计一张画面简单的'明信片

较高要求:设计的明信片能突出“春天”的主题,色彩装饰美观

四、为了让本课上得比较有效果,我设计了一些环节来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比如:

一激趣导入环节用学生刚学过没多久的“春天在哪里?”和“咏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在 “唱春天”、“读春天”的活动中,感受春天的美。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这一环节用来解决教学过程和方法目标①在“唱春天”、“读春天”、“画春天”的活动中,感受春天的季节特点。

二、互动学习环节,与学生互动这一环节用来解决知识与技能目标1感受春天的色彩、季节特点。

三创设情境,探究学习是本课的亮点。使学生在情境中联想。

四、自主发现,学习新知这一环节用来解决知识与技能目标 2了解的明信片四要素:邮政编码、邮票、画面、写文字的位置 。同时 在

欣赏活动中,用来解决教学过程和方法目标的②了解明信片的设计要素,体会明信片的装饰感。③在设计与变化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五学生实践创作设计本环节用来解决知识与技能目标3设计一张以“春天”为主题的明信片。

六展示评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展延伸,强化新知拓宽知识面。并向学生介绍课后探究实践的一些途径,拓宽学生的思维,强化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一环节解决情感态度价值关目标:感受春天般的亲情、友情和信息文化意趣,通过明信片的方式增强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体验“设计与生活”的联系。

五、其中本课的亮点:三、创设情境,探究学习“小明与北方表哥”的故事引导学生探讨传递消息的方式。结合前面几个环节来共同解决本科的重点:设计一张与“春天”有关的明信片

难点:结合明信片特点进行设计

六、上完课来听课的专家和其它学校的前辈们给了我许多鼓励,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

1、设置讨论的环节再给学生多一点时间,不要过于形式化。

2、课程环节可以再简洁些,突出重点。

3、在介绍春天的情境时可以让学生来说,老师少说些,学生多说些。

4、也可以尝试另外一个学习领域的表现:造型表现。突出春天的感受。

5、明信片的四要素可以让学生自己贴出来,过份强调四要素,限制了一些学生对画面的表现。

6、导入“唱春天”、“画春天”可以二选一,尝试把唱春天作为实践环节的背景音乐。

7、纸张可以再大些、道具多些、方式多些。

8、多写粉笔板书、可以在黑板上做示范,多学习不断提高基本功。

9、多听其它科目的课,多听老教师的课,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

我觉得老师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非常感谢他们。当然通过这节课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时间把握不到位,板书不够漂亮,说话语速较快等等,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注意,加以改正。争取不断改善进步。

第8篇:《春的消息》教学反思

《春的消息》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儿童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多美的春天啊!风、柳枝、小河、池塘的水、鸭子……多美的意境啊,短短的几行文字,把春天的特点展现在眼前。这样的诗歌,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本堂课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分“读通课文,读出感受,记诵诗句”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要求、明确的目标,螺旋上升,步步提升。学生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乃至于读出感情,实实在在地经历了整个读书过程。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充分地触摸语言,感悟文本,表达情感。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每一次读都提出不同的要求、明确的'目标,螺旋上升,步步提高。让学生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最后读出感情。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充分地感悟文本,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9篇:《春的消息》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描写了情趣盎然的春天。诗人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给大自然的景色赋予了纯真的生命:让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富有了灵动的色彩,让所有的小生物都成了孩子们亲密的.小伙伴。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浓浓爱意。

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

第一,通过读文,让学生充分感受春的美丽!不仅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朗读、说话训练上去体会美丽的春天;再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从视觉上也能走进春天,从而试着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如诗如画的春天。

第二,让学生大胆展现自己的朗读,通过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读、敢读、乐读,读出自己感受到的春天,让诗歌的课堂在学生的琅琅读书声中,更加绚丽多彩。

第三,学生寻春的脚步不会因为下课铃声的响起而停止,让学生通过课后当当小诗人,小画家,小歌手,小收藏员……让课堂无限延伸,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快乐的寻找春天。

在本节课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联系自身的知识经验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第10篇:《春的消息》教学反思

教学概述:

《春的消息》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儿童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多美的春天啊!风、柳枝、小河、池塘的水、鸭子……多美的意境啊,短短的几行文字,把春天的特点展现在眼前。这样的诗歌,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每一次读都提出不同的要求、明确的目标,螺旋上升,步步提高。如:初读,“同学们大声朗读,看诗歌中都讲了些什么?”再读,“同桌之间互读,比比谁读的流利。”品读,“品味着,有感情的朗读,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回读,“理解完课文以后,带着自己的向往,带着自己对春的赞美,回读课文。”

理解课文线索,找一找每一小节中春的消息是什么?

板书:

第一节—春风、春水、树枝、水鸭

第二节—春装、小鸟

第三节—蝴蝶飞舞

第四节—雏菊开放

第五节—吐出绿苞、溪水唱歌

第六节—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的面颊

课堂生成:

开学第一课,学生刚刚从假期的懒散、无序中回到课堂,虽然个个精力充沛,但是心气浮躁,不能静下心来投入的'感知课文内容。所以按照预设的教学设计教学,课堂散而且缺少学生的思考,学生没有理解,完全在老师的牵扯中学文,作为教师自身也感觉课上的很吃力。

针对这一问题,我想开学第一课的安排与教学还要讲求艺术,不能把惯用的备课思路清盘套用。正所谓收心课,既要考虑到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把学生的心收到课堂中来。怎样达到这样的效果呢?这时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了。如果能找到一些关于春天的视频,和学生一起收看,在逐步引入课文,我想课堂效果一定比直接给学生呈现文字要更具吸引力。

在以后教学中,我一定要吸取本次教训,给孩子们一个“春”的开始。

第11篇:《春的消息》教学反思

《春的消息》是一首文质兼美的儿童诗,诗人金波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口吻描绘世界。字句随意似闲庭信步随意拈来,又彰显一种工整,孩子们读起来顺口易懂,也是容易模仿。今年与孩子们一起欣赏这首诗,纯属是再度牵手。在征得孩子们的同意之后,我又给孩子们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像诗人一样将大自然变成诗行。他们欢呼雀跃,于是,有了写诗的机会!

作业交上来了,带给我的是感动。虽然语言是稚嫩的,句子也不那么工整,甚至体现不出押韵,但竟然有诗的味道,有诗的感受。这不就行了吗!我将孩子们的诗装订成一册,他们便有了第一本诗集,题目就叫《春的消息》。

感动的同时我在感慨: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莫说给点阳光就灿烂,只要能灿烂,给点阳光又何妨!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机会,他们会创造惊喜!

第12篇:《春的消息》教学反思

根据题目来看,这课的关键词有两个——“春”、“消息”,孩子们对于“春”很熟悉了,不必解释,“消息”一词让孩子们来说的,是“信号、信息”的意思,于是让孩子们分小组自主学习,解决生字词以及每个小节都告诉人们什么消息。

小组学习讨论后,全班进行交流时发现有的小组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把诗中的词语都理解了,我想在以后的课文教学中还要想办法强调这一点,或者是老师出示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再小组解决。

关于“漂”这个字的读音,进行纠正后,有的同学把它理解为“染”,我想是不对的,于是就又让他们查字典,两种解释:用化学药品使其变色;用水冲洗。很明显,应该选择第二种解释。于是我强调查字典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不要忽略掉,不要只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关于生字,我采取小组内解决的办法,先是自主学习生字,然后听写,小组长负责检查,错字再练,再听写,效果还是很好的。

这一课的亮点:

1、我在让学生找到每一小节的“春的消息”关键词后,带着欣喜的感情去朗读,我说看到有的同学面部表情不够丰富,那就说明你不是很喜欢春天,于是孩子们嘴角上翘,眼睛放光,美美地读了起来。可是我又想,为什么有的孩子表情不到位呢?因为想象力不够,没有根据诗中的语言文字想象出那美好的画面。于是我又让孩子们联系实际,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样子,微风,小河里的水,小鸟的叫声,翩翩起舞的蝴蝶,田野里开放的野花,刚钻出头的小草,明亮的和煦的阳光……有了生活的经验的回忆,再读起诗歌来就投入多了。

2、诗歌是浓缩的语言,我又和学生讲到我们平时的写作,如果能写成散文就好了。于是我用一二小节为例,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到了三四小节,连起来说,蝴蝶、雏菊,可以编成一个故事了,又以“春天来了”为每一段的开头,写下这篇散文,效果还可以,少部分学生写的很优美,水平很高,可以把我们课上想象到的全落到了书面上,可是还有少部分孩子语言很少,几乎就是把诗歌变换了几个词语又抄写了一遍,参差不齐。

3、我的感情很投入,情绪比较高涨,学生的情绪也被感染了,课堂气氛很好,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回答问题踊跃,教师的情绪感染、引导非常关键。

第13篇:《春的消息》教学反思

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如何去激活它,更好地让它体现出来呢?在课堂上我们及时地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他们的思维就会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在教《春的消息》一文时,书中有一段:当第一只蝴蝶飞过时,我捕捉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了。学生在理解了“爱怜”一词后,并知道作者捕捉住它,为什么又爱怜地放了。这一段话正好适合让学生去想象,于是我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思考:当我看到这只蝴蝶时,心情怎样,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去捕捉它,捕捉后心情怎样,又是怎样想的,如何放掉的?根据这个内容去想象一个画面。我先让学生说了说,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我对学生说:“老师这儿也有一个画面,你们想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春天来了,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到处姹紫嫣红。哇,一只蝴蝶!你看它,这儿嗅嗅,那儿闻闻,突然在一朵花上停住不动了。‘呀,好美的'蝴蝶啊!我要抓住它。’于是我悄悄地、悄悄地*近它,近了近了,我举起手,正要捉住它时,蝴蝶飞走了。我生气极了,跟着蝴蝶追逐着,终于看它停稳了,我又一次走上前去,趁其不备,抓住了它。‘啊,终于抓住了!’我禁不住欢呼雀跃。可才一会工夫,那种高兴感就没有了,我想:蝴蝶不就是春天的使者,给人们带来春的信息吗?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于是,我依依不舍地放走了这只蝴蝶,看着它渐渐飞远的身影。心中默默念道:‘还有更多的人等着你的消息呢,快去吧!’”学生完全沉浸在了老师的画面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致盎然,纷纷效仿老师描绘出自己的画面,内容更加精彩了。看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发现也生活很多美的境界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老师是引路人,真正精彩是前奏曲的后面。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