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游戏导入,上课前,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让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问: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在学生回答后,我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是什万?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看一看课文,朗读的点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在仔细品读后,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的心情。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重点。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变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趁机和学生交流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几个绳,踢几个毽子,能写几个字,能做几道题。这时,我又告诉学生,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使十几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很多张报纸……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课堂的结尾,送给学生。
1、时间就是金钱。
2、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
3、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
4、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重点是要求学生会认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熟练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元元多睡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心中很懊悔,从而让学生知道一分钟的重要性,学会更加珍惜时间。
在导课时,学生提到一分钟很重要,我应该举几个简单的事例说明一下,这样会显得恰当些,课堂上随时挖掘有意义的信息是很重要。
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我认为本课的着重点是识字,应该在课堂上突出识字的教学重点。识字本来是比较枯燥的,学生接受比较被动,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生字,培养识字兴趣这方面做得不够,我先分组拼读我会认的生字,紧接着默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再分组读,这时学生读得有点乱,草草的进入到写这个环节,如果添加看谁能再给生字组别的词这一环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谁再能用词说一句话,就给一部分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很积极的去思考、发言。
在描红写字之前,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其次在边看边说用手在空中写我会写的字的笔顺和结构,最后再动笔描红书写。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讨论识字方法,比我预想的要精彩许多,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孩子们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很活泼。如果这时让学生四人以小组交流一下方法,那课堂效果会更高。在让学生动笔写字之前,如果再设计一个观察田字格生字的环节,就是让孩子们先不要动笔去写,而是先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占格位置,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经过观察交流,学生在动笔去写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沉稳,写得就有效果。
在朗读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本文中一分钟具体指什么?”这个提问应变换方式,应该这样说,在本文中元元干什么事情用了一分钟,这样学生一口就能回答出,效果要好一点。给学生的问题很关键,一定多思考符合学生的思维。
学习了本课,让学生知道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一分钟时间可以干很多事情,
同学们干任何事情都不能因小失大。
第2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一分钟》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质疑课题,游戏导入
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质疑课题,提出问题后,出示课件钟表,看着钟表走一分钟,试着写认识的词语,体会一下,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学生的感悟深浅,多数来源于自身的实践体验。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
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难点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第二天的元元??闹钟响了??”。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我趁机和学生交流汇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孩子们只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几个绳,能踢个几毽子,能写几个字,能算几道口算,能读多少字的文章等。这时,我又告诉孩子们,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写下了许多诗句谚语来警示人们,
把你们收集的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在课堂的结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几条名言,送给学生。
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活动促体验,活动促感悟”,这就是我在本课教学中得到的初浅体会。
我认为在以后教学中我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认为对于低段学生很重要。
2、在备课中要反复分析教材,抓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和自己更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
3、在教学碰到难点,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把更多的说话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这次公开教学,在同事们的指点帮助下,我自己觉得受益匪浅,今后,我将认真备好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3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游戏导入。
上课铃响起,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坐端正,不能发出丁点声音,接着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
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
“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自由说话,你想对元元说什么?我扮演成元元,让学生想想,你想说什么?怎么说?当然,我是可以替元元直接和学生对话的!下面是我和学生的对话:
学生:“元元!你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
我:“因为我想多睡一分钟!”
学生:“那你知道吗?就因为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啊!你后悔吗?你要学会珍惜时间啊!”
我:“当然了!我决定以后不贪睡了!谢谢你的提醒!”学生:“不用客气!”
......
这样我和学生反复扮演角色,学生在教“我”珍惜时间的同时,自己在无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时间
第4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关于预设:结合当下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即通过游戏的环节,让幼儿体验1分钟的长短,了解1分钟长短的相对性,达成预设目标。
关于生成:根据幼儿活动中情况,临时变动了两个环节。
1.引导幼儿体验1分钟长短的两个游戏:“金鸡独立”和“拼图”,在试上活动中幼儿一开始都觉得1分钟是长的,所以原先预设的是拼图在前,让他们先在游戏中体验一下短的的感觉。但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幼儿,感觉就不一样,展示课中又有大部分幼儿觉得1分钟是短的了,所以我临时将“金鸡独立”游戏调到前面了,让幼儿先在游戏中体验一下与自己想象当中不同的感觉。
2.幼儿讨论环节“金鸡独立游戏中觉得1分钟很长,拼图游戏中又觉得1分钟很短,这是怎么回事呢?”,有幼儿觉得这是时钟的指针走得有快慢,这是我预料之外的,因为我觉得大班孩子应该知道1分钟有长短是自己的感觉而已,而且在试上活动中孩子们的反应也是如此。但既然有幼儿提出了这一点,我就临时增加了一个环节——跟着秒针数数,这样做让幼儿切身体会到1分钟60秒的长短,也解决了个别幼儿心中的疑惑。
关于不足:1.活动中用PPT的形式展示了1分钟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用视频的形式展示,效果肯定会更好的。
2.预设本次活动时,一直在纠结此活动到底是数学领域还是社会领域这个问题,也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最后根据活动重点(时间的相对性)确定为数学活动。但是在最后评课中,还是有老师觉得这是节社会活动,甚至觉得可以定位为综合,或许从整个过程来看,社会成分过多了点才会有这种感觉,因此本次活动还有待修改和完善,突出数学领域的内容,弱化社会性的东西,放在延伸活动中也可。
点滴体会:我觉得活动中尊重幼儿、鼓励幼儿自主性的发挥非常重要,所以在游戏环节,我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在讨论环节,我也是鼓励幼儿畅谈自己的想法,满足每一位想表达的幼儿的表达欲望,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并给予正面、肯定的回应,激发幼儿继续思考、深入了解的欲望。
第5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上课前,在与同学们问候以后,让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二、抓住“两次叹气”朗读感悟,体会元元的心理
教学中,我以“元元一共说了几句话?”让学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两次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要读好这两次叹气,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和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同时,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词,体会感悟。如“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想一想,演一演,学生体会到了元元当时的心情,再进行朗读,自然就能读出其中滋味。
三、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
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享受阅读生活,增强阅读能力。《一分钟》课文后的“读一读”提出的要求是“朗读课文”。这个提示点明了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间的重要,体会时间的宝贵。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生疑,在读中释疑,不断提高阅读效果。
四、教学中的不足点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因为学生的基础差,有些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对老师提出的“一分钟能做什么”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进来,特别是那些差点的学生根本没参与进来。
今后的教学中既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应该大胆放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第6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学生的感悟深浅,多数来源于自身的实践体验。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第三册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一分钟》,讲述小朋友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借由这篇课文,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家测试一分钟能干些什么,同时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第二天进行交流。学生回家做的测试题五花八门,如“一分钟内洗了六个碗”、“一分钟内做了21个仰卧起坐”、“一分钟内算出了46道数学口算题|”“一分钟内读了一个寓言故事|”……在学生的交流中,一分钟内学生做了许多的事,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再一次感悟到一分钟不仅短暂,还很有用,从而认识到一分钟是宝贵的。接着,我将自己收集的“一分钟能做的事”的资料与学生共享:一分钟,车子就可以开很长一段路,;铅笔厂可生产铅笔1600支;核潜艇水下航行可达1200米;银行的点钞机可以数1500张人民币;计算机计算量等于60个人不停地计算一年;一个印刷工人能印一千多张报纸。最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学生的发言异常热烈:“一分钟等于60秒,我要珍惜”;“老师,一分钟好重要呀,我做事再也不拖拖拉拉了。”;“老师,我现在明白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这句话的意思了。”……从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在自然而然中不断得以深华,真像课标中说的那样:“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促体验,活动促感悟”,这就是我在本课教学中得到的初浅体会。
《一分钟》这篇课文以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课文内容较为通俗,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现实中体验。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首先,创设生动地教学情境,把孩子们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先设计“看一分钟动画”,学生觉得“快”,又设计了“静坐一分钟”学生感觉一分钟过得很慢。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二、抓住“两次叹气”朗读感悟,体会元元的心理
教学中,我以“元元一共说了几句话?”让学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两次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要读好这两次叹气,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融,进而读出感情,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分秒必争”。
另外,创设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在活动中逐步感受“一分钟”的长度。本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
1、读书,一分钟大约阅读多少个字;
2、写字,一分钟大约书写多少个汉字;
3、口算,一分钟大约能算几道。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同时让学生知道了时间的可贵,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第7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继续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接受上节上节课的教训,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香港回归交接仪式视频,并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预习要求:认真读课文,查找关于“虎门硝烟”以及《南京条约》的签定等历史知识,去过香港的同学找当时的图片。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感受:
1、课前准备充分,课堂轻松驾驭。有了历史资料和写作背景的铺垫,学生课上学习兴趣浓厚,对诗歌中理解感悟轻松又有激情。特别去过香港的同学,对香港的感情似乎更深厚,从他们充满感情的朗读中能感受到。
2、以读为主,让生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感知每一段落时,读完一个小节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获得知识,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3、采用多种手段,令学生情感升华。通过交接仪式视频、中英谈判图片及历史资料,让学生感受祖国飞速发展以及民族强大的自豪,提升学生感情。
在情感升华的基础上,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划,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最后让学生熟读成诵,鼓励他们背下来。
第8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在学习课文《一分钟》时,为了让孩子们真正体验一分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一分钟又能做多少事情,我在课前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孩子们都静静地坐着,看着墙上的钟静静地坐一分钟,告诉孩子们:这就是一分钟。问孩子们:一分钟长吗?孩子们有的说长有的说不长。于是我再问孩子们:一分钟你能完成什么事情?孩子们想了想,有的说:“能写两、三行生字。”有的说:“我能跳绳一百多下。”学生明白了,一分钟也能做很多事情。
接着我采用了先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出示了问题:元元多睡一分钟时,他是怎么想的?上学路上元元几次叹气时会想些什么?当元元迟到了20分钟时,他的心中又会想什么?他一路上心情怎样。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文中的语句,进行朗读训练。特别突出元元两次叹气的句子。学生十分投入。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再通过小组讨论,让大家领悟到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最后在读文章,孩子们的感情得到升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珍惜时间。
《一分钟》这篇课文以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耽误了半节课。课文内容较为通俗,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现实中体验。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首先,创设生动地教学情境,把孩子们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先设计“看一分钟动画”,学生觉得“快”,又设计了“静坐一分钟”学生感觉一分钟过得很慢。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二、抓住“两次叹气”朗读感悟,体会元元的心理
教学中,我以“元元一共说了几句话?”让学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两次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要读好这两次叹气,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融,进而读出感情,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分秒必争”。
另外,创设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在活动中逐步感受“一分钟”的长度。本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
1、读书,一分钟大约阅读多少个字;
2、写字,一分钟大约书写多少个汉字;
3、口算,一分钟大约能算几道。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同时让学生知道了时间的可贵,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第9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一分钟》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事。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珍惜时间,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的教育。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我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作为朗读的重点,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为帮元元找回失去的20分钟作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交车站的等待,步行到学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像元元当时的心情,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字。“他向停在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
在追赶公共汽车的那一幕中,先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像,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晴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和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水到渠成。
第10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这个故事通过描述一个叫元元的小朋友因为早上没有及时起床,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的事,意在教育学生要从小懂得珍惜时间,学会安排好自己的事。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时间的宝贵,从而自觉地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是课文的难点。光是单纯分析与朗读读并不一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对课文进行了琢磨。觉得贯穿这篇课文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元元的行动,是一条明线,另一条则是时隐时现的线——关于元元心理活动变化的那条线。所以在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这两条线来展开教学,并依托这两条线的展开顺序进行教学,创设情境,引生入境。指导学生顺着文脉一路进行想象,在想象说话的基础上在进行朗读指导,读一程,想象一程,想象一程,读一程,在教学环节逐渐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意、情、理糅合在一起,文中的理逐渐在学生的心中明了起来,不待老师言,学生能够感悟到。这样的教学过程,看似平淡无奇,但很实用,我们师生都喜欢,大家学得不亦乐乎。
缺点:本课中,在教学课文时分析课文语言时零乱,所以对于课文学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改进措施:教师以后多多钻研教材,学习教育理论,掌握好语文课中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分析点与分析程度。
第11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一分钟》这篇课文介绍了小主人元元因为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
这篇文章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学生读着课文,感觉写的就是自己或者自己熟悉的伙伴,很自然就入情入境了。在揭示课题时,我在黑板上写一道算式1=20,引起学生的疑问——“1”怎么会等于“20”呢?从而导入课文的学习。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问:“1”指的是什么?“20”指的又是什么?学生很快就会打出来。为了训练孩子的概括能力,我请学生用上“谁因为---结果---”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聪明的孩子很快说出正确答案。学到这儿,学生已经读懂课文,教学任务似乎已经完成。可是就到这吗?
忽然,我想到《新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有听故事,能复述大意的要求。何不以此为例,练习孩子的复述能力?于是我提出:谁能用一句话来讲讲今天所学的课文?说着,用手指了指板书。聪明的孩子立刻明白,高高的举起手来。
“元元晚起一分钟,结果迟到了20分钟。”
“元元晚起一分钟,结果迟到了20分钟有两个原因,分别在2、3、4自然段中,再读读,分别用一句话来说说。”
2分钟后,大部分孩子举起了手。
“元元碰到红灯,晚了一分钟。”
“元元没赶上汽车,走着到了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
“连成一句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试着说说?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组长代表小组发言。”
“元元晚起一分钟,结果碰上红灯,又没赶上汽车,只好步行到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
故事讲完了,我想:如果到这里就让孩子说说学了课文后的感受,就算有会说的,也可能是泛泛而谈,不够深入。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个环节:讲讲你的一分钟故事。像这样的经历人人都有:一分钟没用心听课,结果花费很长时间去写作业;早读迟到一分钟,没能背会要学的古诗;上课说话一分钟,结果罚站10分钟------这样的经历一说,孩子们明白了时间的宝贵,也用心做好一件事,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学到此,我虽没有让孩子说学文后的感受,但是,孩子的眼神已经告诉我,真心时间的种子已经播下!
第12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一分钟教学反思1《一分钟》是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有如下反思:
一、导入部分:我以一道算式导入“1=20”让学生看了以后产生疑问而进入课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识字教学是:我在上新课以前都要求学生自己回家做字卡,在做字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一个识字的过程。到第二天上课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字卡互相检测。我再去检查、纠正就比较容易。而有些词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表演,理解如“叹气,哈欠”。又如“丁零零,哈欠”要读轻声,特别出示词语,范读,为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
三、阅读教学:通过字词的教学,学生把字宝宝放入课文进行朗读,让学生能根据板书“1=20”讲出课文的大概内容,并适时板书。我认为这一环节设计得比较好,但我在教学中由于紧张,自己没有指出一位学生回答问题中所犯的一个语法错误。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元元认为这一分钟重要吗?”这里学生之间产生了分歧,有的说重要,有的说不重要。我怕学生纠缠在这里浪费时间直接自己说出了答案,后来经过老师们的指点,我认为是应该让学生说明理由。相对于睡懒觉,元元觉得这一分钟重要,而对上学迟一分去,又觉得这一分钟不重要。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独特理解,让学生去分析、辩解,反复朗读,不能遇到意外生成一带而过。这也是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应该明确,指向性强。四、写字教学: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第一自然段所要写得6个生字,让学生观摩每个生字。然后说一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写,并进行了范写指导。但这一环节中我疏忽了对学生所写的字进行展示点评,以致于学生对自己所写的字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我认为在以后教学中我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认为对于低段学生很重要。
2、在备课中要反复分析教材,抓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和自己更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
3、在教学碰到难点,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把更多的说话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分钟教学反思2《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上课伊始,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又以“为什么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教学中,引导的不太到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受一定的限制,朗读的能力及激情都不够,有待训练和进一步的提高。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续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第二天早上,丁零零,闹钟又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想想看,今天元元还会迟到吗?他会怎么做呢?请你接着往下写)由于前面学生已经阅读理解得比较到位,所以在续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在续编课文的同时,学生也懂得了如何去珍惜时间。我趁机和学生交流汇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这时,我告诉孩子们,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在教学当中,还存在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因为学生的基础差,有些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到底该如何去引导学生的朗读呢?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还是……?我想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探索的。
第13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元元的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因为他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徒步去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这篇课文讲的事情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
今天我执教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识字教学。这一课时要求要会认“钟、零、闹、哈、欠、迟、叹、决、悔”九个生字,要求会写“欠、元、包、钟、叹、哈、迟、闹”八个生字,其中重点是要会认“钟”等九个生字。
在这堂课里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握住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任务。首先为大家谈谈几点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
第一、充分分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班上同学能够通过这一节课,有序有趣有效地认会“钟”等9个生字,会写“欠”等8个生字。第二、学生前置性作业完成到位。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课前读准生字的字音,并且制作字卡,思考识字方法。第三、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时,识字方法丰富多样。学生可以从换一换、加一加、猜谜语、说一句话、从生活中记字等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第四、学生与学生之间注重了相互地评价。回答得精彩的同学能够赢得在台上交流的同学的表扬,同样的在座的同学也可以从站姿、声音大小等方面来评价台上交流的同学。第五、时间把握恰当。这几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我的计划之中,时间分配得恰到好处。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学生倾听不仔细。交流识字方法的时候有两个同学起来交流的方法和前面学生说的一样,说明这两个学生没能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第二、个别环节过渡语生硬。两个小组的学生在交流完识字方法以后,我马上就引导学生进入了游戏巩固生字的环节,没有给学生评价以及过渡语言。第三、备课时考虑不够细致。在生字书写的环节中,有位学生提醒到“欠、元、包”是独体字,我没有及时纠正。第四、在教师范写中,我自己的书写还不够美观、规范。第五、作业布置环节没有落实。学生书写完以后,作业布置的幻灯片忘记出示。课后作业是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本次教学实践让我明白了生本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这一节以生为本的课堂得到了老师们的赞同,也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孩子们在愉快地学习与交流中识记了生字。我还认识到平时对孩子们的语言培养也很重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完整表述每一句话。
针对这次课的不足之处,我反思到几点改进措施:第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培养。第二、备课时考虑应该更加周全,吃透教材,分析每一个生字。第三、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基本功练习,做到板书工整。
以上是我对本次授课的反思,还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便于我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
第14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一分钟》讲述的是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的故事。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学生丰富的课内课外生活,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调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来展开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识字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准确认读课文中的9个生字组成的新词,通过演一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了解“丁零零、叹气、哈欠”等词语的意思。努力使检查字词这个环节上得饱满。在生字指导环节,我主要是想通过给生字拉拉手做朋友的方法,向学生渗透识字的方法:同偏旁的,相同结构的都能成为好朋友,引导学生归类识字,从而加深对生字的识记。
对于句子的朗读指导,在学生了解到元元后悔的心情时,我就把课文中元元后悔的句子出示,指导学生初步感受,在朗读中指导一个“又”的用法。在指导朗读第一段时,我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换位,联系生活经验来感受元元心里的想法。我们说朗读要立足于文本,从文本出发。()当学生感受到元元不想起来,想多睡一分钟的时候,我就直接可以引导学生:那么心里想的句子该怎么读呀?随机进行句子的朗读训练。在整体感知课文环节中,对整体感知课文的概念的理解有所偏差。我是想通过学生自由发言,了解课文大概意思。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教学设计几乎没什么效果,学生都是一些很零碎的回答,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及时地帮着学生梳理教材的脉络,怎么梳理呢?我似乎也无从下手。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并不要求他们会概括课文,所以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说一说元元怎么了?或者让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感受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也是一种方法。信教学反思心声教学反思哦十分钟教学反思
第15篇:《一分钟》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2、了解时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要珍惜每一分钟。
活动准备:
1、幻灯片:完整的钟面,嘀嗒声,秒针走一分钟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花生、碗、筷子;珠子、线;小组记录表、笔等。
3、定时器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想想说说,唤醒已有经验。
1、通过集体、小组或个别交流的方式与幼儿说说以下话题:
(1)你在哪里看见过钟?
(2)钟面上有什么?
(3)钟有什么作用呢?
(4)除了钟,还有哪些生活用品也能告诉我们时间?
2、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进行表达。
3、教师用幻灯展示钟面,结合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引导语:我们在家里、教室里等许多地方都能看见钟。钟面上有数字1-12,它们有规律地排列着。钟面上还有时针、分针和秒针,它们指向什么数字,就表示现在是什么时间。手表和钟的功能是一样的,我们统称为钟表。有了钟表,我们才能知道准确的时间。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二、数数听听,感知一秒钟有多长。
1、提问:秒针走一格就表示一秒钟,你们觉得一秒钟是长还是短?
2、鼓励幼儿用声势自由地表达。
3、播放一秒钟的"嘀嗒"声,引导幼儿感知和进一步表达。
4、小结:一秒钟是很短暂的,"嘀嗒"一声就过去了。
三、比比做做,感知一分钟有多长。
1、比较一分钟和一秒钟。
(1)交流:一分钟时间长?还是一秒钟时间长?一分钟里有多少个一秒钟?
(2)教师用幻灯演示秒针从数字12开始走一圈,同时引导幼儿数数,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2、提问:你觉得一分钟时间大概能做些什么事?
3、分组操作
(1)介绍材料和活动规则。
引导语:老师给大家提供了花生,珠子,小组记录表和笔等操作材料,大家可以随便选择,或是用筷子把花生夹到另一个碗里,或是把珠子串进线里,给大家的操作时间是一分钟,一分钟到了就要停下来,再把刚才的操作结果记录到小组记录表里。
(2)幼儿分组操作(播放计时器定时一分钟的课件,幼儿可边操作边看时间)
(3)交流操作结果
引导语:请各组的小朋友都来报报你们一分钟的操作成果是多少,先请第一组,再请第二组,第三组……
(4)讨论:一分钟时间是长还是短?为什么同样一分钟的时间,有的小朋友做的多,有的小朋友却做的少呢?
(5)小结:因为做的事情不一样,有的难有的简单,所以结果就会不一样。而做同一件事情,如果动作有的快有的慢,它们的结果也会不一样,所以只有抓紧时间,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6)再次操作,加快速度。
引导语:老师再给大家一次机会做同样的事情,请你们加快速度,看看这次在一分钟时间里的操作能不能比上次有进步。
(7)分享第二次操作成果并小结:很多小朋友第二次的操作结果比第一次好的多,这说明只要我们抓紧时间,加快速度,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四、提升总结,学会珍惜时间。
1.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引导语:时间是宝贵的,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平时的一分一秒呢?
2.小结:一秒钟、一分钟虽然都很短。但是时间就是由一秒一秒钟,一分一分钟组成的。我们要学会珍惜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秒每一分钟。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环节安排合理、层层递进。目标定位和教玩具材料的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能力水平。教师能仔细、用心观察,发现孩子们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借助生活中的小故事和游戏情节,并以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幼儿亲身去体验、感受。从发现问题、猜想到动静结合的验证、交流与讨论,让幼儿思维从具体形像自然向抽象过度,逐步获得数学感性经验。从而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一步步感受了时间与动作节奏的关系,玩得十分开心。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2、活动过程中教师能较好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为幼儿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引导幼儿参与尝试,支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幼儿在活动中形成一种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氛围,真正做到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