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1-14 14:10:14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教具准备:

录音机、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

三、齐读词语,体会特征

1、读词串,说一说每一组词串与春天的什么有关?

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

教学后记: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提了两个问题,谁还记得?

生:“这个蚂蚁为什么到书本里面去了”和“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板书两个问题]

师:还记得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吗?

生:被小姑娘夹到书本里了。

师:那么我们带着第二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3--12自然段。

师:小蚂蚁进入书本后到底发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呢,我都等不急去看一看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觉得的新奇有趣的事所在的相关句子划下来,并在用笔在旁边写一写你感想。[师巡视]

师:都划完了吗?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

师:你认为哪件事情很有趣?

A生:我觉得书本里的字还会讲话很有趣。[板书:字会说话]

师:从课文哪里到哪里是小蚂蚁和字的对话?

生:第3--6自然段。

师:大家都没有遇到过会说话的字,想和他说说话吗?

生:想。

师:从第3--6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谁想读小蚂蚁说的话?……小姑娘呢?……还需要一个旁白。

师: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字是用细碎的声音说话,后面是不好意思地回答。

师:那你能把字说的话读一读吗?

师:读得不错,谁能像他这样读?

师:我想再请3名同学来分角色读。[请两组]

师:那么听了小蚂蚁和字的对话,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问的吗?

a生:我觉得小蚂蚁是一只快乐的小蚂蚁,因为他很乐意做一个字。

b生:我不知道为什么字会认为小蚂蚁也是一个字?

师;谁能帮他解答?

生:蚂蚁压扁了以后外型相似,而且蚂蚁很小,字也很小。

师:看来你很会读书。

师:这是他认为的一件新奇有趣的事,你还觉得其他的事情有趣吗?

B生:我觉得小蚂蚁变成了字以后还跳跳舞,串串门,每天跑到不同的页数,很有趣。[板书:会走路的字]

师:如果你是那些字,看到了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你会怎样?

a生:我会很羡慕。

师:的确,谁都会羡慕。

b生:我会学着小蚂蚁也在书本里到处走一走。

师:看来你和书本里的字想得一样,你找到课文里相应的句子了吗,能把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吗?

生:我们真是太傻了……那有多快乐呀!

师:为什么字要说这样的一句话呢?

生:因为这些字从没想过动动手脚,走一走跳一跳。

师:既然这样,字对自己说的那一句话应该怎么读,谁想来试试?

师:这一句读得不错了,这一段呢?男生读前三句,女生读后三句。

C生:我觉得小姑娘能和小蚂蚁对话很有趣。

师:谁想读一读小姑娘和小蚂蚁的'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

生:第11、12自然段。

师:现在由我读第8自然段,1、2、3、4组分别读第9、10、11、12自然段。

师:旧书里的字都开始串门了,今天我和你做邻居,明天我和他跳跳舞。那么旧书会变得怎样?

A生: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师:它是怎么不安静呢?

B生:每天都有新的故事。[板书:新故事]

师:你从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生:第九自然段和第十自然段。

师: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

师:因为字在串门,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们没有这样一本书,不知道故事会变成哪些新故事,不过我们试着改一改这两句话,如果让字和标点符号来串串门,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意思?[出示:(1)明明被军军叫走了。(2)他赞成我也赞成你怎么样]

(1)

生:军军被明明叫走了。

(2) 生:他赞成我,也赞成你,怎么样?

生:他赞成,我也赞成,你怎么样?

生:他赞成,我也赞成你,怎么样?

生:怎么样?他赞成我,也赞成你。

生:怎么样?他赞成你,也赞成我。

师:一句话中,如果前后词语换了位置和添加改变标点就有这么大的变化

难怪小姑娘发现这本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呢!请两名同学分别读第9、10自然段,

生:一本书的字和标点符号换位置那意思就更不同了。

生:汉字真是奇妙,只要稍微变化一下意思就有很多变化。

师:说得好!所以这本书总有新的故事,全班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文字的魅力]

四:总结拓展

师:学完了这一课,能把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先同座位之间互讲。

[师巡视]

师:谁想讲给大家听?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小姑娘真好,有。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积累运用文中形容表情的词语复述、续编故事。

3、知道生活中,光会笑是远远不够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内心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木偶的资料,了解什么是木偶,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模拟表演,导入新课

1、今天我请大家当一回演员,看看谁能表演出这些词语表示的表情。课件出示:

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

2、你怎么看待这些表情?你最喜欢哪种表情?

3、小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木偶是什么?

2、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⑴、出示词语,指名读。

⑵、开火车读课文。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把字词方面的“拦路虎”扫除了,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研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课件出示相应图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读了课文以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只会笑(画笑脸)、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不信)。

3、重点指导:课文最后一句“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你体会到了什么?(自由说,并从文中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研读重点,想象心理

1.从哪里看出“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

重点句: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尖叫。

2.引导学生从三个“我的”“尖叫”中,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木偶内心的愤怒。指导感情朗读。

“小木偶委屈极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3.读这句话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小木偶的委屈、无奈、愤怒,还有可能身上已经伤痕累累)再次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

“嘻。装得一点都不像!……”

“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

4.分角色朗读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小木偶内心的痛苦、伤心。)

小组分角色读读11--30节

小结:

因只会笑,小木偶受尽委屈,漂亮的红背包被抢走,熊警察却不信;小木偶头疼得厉害,小兔子和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唉!好可怜的小木偶呀!

5.如果你是小木偶,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木偶的痛苦、伤心被小女巫用鼻子闻出了。请听听他们的对话。

分角色读。(同桌对读 、师生合作演)

6.表演过程中,教师故意问“小木偶”:啊,可怜的小木偶,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在演到小女巫送表情部分时,教师说:是呀,只有一种表情哪成啊。小木偶啊,我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你!并一边在空中点几下,一边说:“给你,这是着急!给你,这是愤怒!给你,这是生气!口头完成练习:

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是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地尖叫。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是一副()的表情。

“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地说。

五、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遇见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老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由小木偶的遭遇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笑很重要,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板书)让我们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2、齐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4、在蓝鼻子小女巫的帮助下,小木偶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小木偶拥有了所有的表情,他向警察局走去……

六、课外作业

推荐你阅读《木偶奇遇记》

板书设计:

小木偶的故事

笑很重要,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预设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到雪小朋友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身变成了云朵的品质。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方式的学习,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三、课前准备:雪与云相互变化的录像带或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前4幅图片,要求:仔细看图,想想,说说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指名说说

3、小白兔睡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同学自由想象

4、带着问题,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

5、你能给这个故事加个题目吗?再看看编书的叔叔阿姨给这个故事取了个什么名字。

6、板书"雪小朋友",学习"孩"字,

(二)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看着图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身不认识的字。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注意读准生字词尤其是:让、往、烧、知

(2)会读:"累、息、柴、救、却"以和多音字"着(zhao)"

(四)读读议议

1、雪小朋友救出了小白兔,自身到哪里去了呢?

(1)指名读读文中的句子

(2)指导朗读第八段(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3)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雪小朋友是怎样飞到天上的?(利用课件让同学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后形成云这一常识。适当扩展:衣服晒后干了,地面上水不见了都是水分蒸发的`结果。)

3、读读课文想一想:雪小朋友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干回来?(继续看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五)朗读指导:

1、你喜欢雪小朋友吗?你想对雪小朋友说什么?

2、把你的这种感情用朗读表示出来

(六)续编故事:想象小白兔与雪小朋友再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七)字词练习

1、认记生字:把所有的生字词写到卡片上分发给同学。教师读一个词语,同学从卡片中找到该词语读一读。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1)填写课后的词语(2)你能说几个这样形式的词语吗?

(八)指导写字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和16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朗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读句子练习,初步感知怎样才能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准确,知道有些句子换上意思相近的词,句子的意思不变,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生字教学是重点。“拿、喜”的字形和“拿、送、音、亲”的读音是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熊猫妈妈与三个孩子通电话的课件。

2.熊猫妈妈、欢欢、玲玲、贝贝的头饰。

3、字卡、词卡,分角色朗读的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熊猫妈妈听电话。

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

2.再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拼拼读读,把课文读通。

3.从课文中找出要学会的生字和要求会认的字,分别做上记号,对照拼音读准字音,然后再读一遍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1)同桌互读互听,互相订正。

(2)指名认读。(面向全体学生)

(3)用字卡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要读准“拿、送、亲、音”几个字。

5.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独立识记字形。(你是怎么记的?)

立—日—音宀—女—安

“走之旁”—关—送阝—可—阿

吹—欢新—亲

2.指导“喜”的笔顺。

3.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4.描一描,写一写。(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5.交流、评比、纠正,要求把字写好。

第二课时

一、指导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熊猫妈妈听了几次电话,是谁打来的?

2.根据思考题再读课文:

(1)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做上记号。

(3)同桌互说,全班交流,对学生进行有层次的口语训练。

当学生分别说出:熊猫妈妈听了玲玲的电话:欢欢给妈妈打了电话:贝贝给妈妈打了电话之后,还要求学生再读全文,组织好语言,再边惯地说一说,如:熊猫妈妈一共听了三次电话,第一次是欢欢从日本打来的;第二次是玲玲从美国打来的;第三次是贝贝由墨西哥打来的。

(4)在说、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①一、二自然段讲熊猫妈妈听欢欢的电话;

②三、四自然段讲熊猫妈妈听玲玲的'电话;

③五、六自然段讲熊猫妈妈听贝贝的电话。

3.反复自由练读,把课文读流利。

4.齐读。

二、逐段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第一、二自然段:熊猫妈妈听欢欢从日本打来的电话。

(1)以读代讲第一自然段。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欢欢跟妈妈说了什么?熊猫妈妈又说了什么?做上记号后分别读一读。

(3)看课件:熊猫妈妈给妈妈打电话。

(4)师生合读:师读叙述语,一组读欢欢说的话,一组读熊猫妈妈说的话。

(5)同桌反复练习分角色朗读。

(6)指名分角色朗读一、二自然段。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相机引导理解生字新词,告诉学生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7)演一演: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熊猫欢欢给妈妈打电话。

2.第三、四自然段:熊猫妈妈听玲玲从美国打来的电话。

(1)自由读第三、四段,说一说,谁从什么地方给熊猫妈妈打来了电话?

(2)以读代讲第三自然段。

(3)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分别找出玲玲和熊猫妈妈各说了什么。(相同理解生字新词)

(4)看课件:熊猫妈妈打电话。

(5)师生合读:师读叙述语,一组读玲玲的话,一组读熊猫妈妈的话。

(6)同桌反复分角色朗读。

(7)指名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

(8)演一演:请两位同学表演熊猫玲玲给妈妈打电话。

3.第五、六自然段:熊猫妈妈听贝贝从墨西哥打来的电话。

用学习前四段的方法和步骤指导学习这两段。

4.齐读第七自然段,相机处理生字新词。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1.听分角色朗读的录音带。

2.分组练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3。

2.表演打电话。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简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运用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资料、抓住关键词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及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参赛课时)

一、展示图片,引出闰土

1.出示鲁迅照片,师生交流鲁迅资料。引出感叹词“啊”。

2.展示“看瓜刺猹”图,了解鲁迅笔下的闰土。

二、整体感知,初识闰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闰土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笔做上记号。

2.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并梳理出课文结构,其间注意生字的读音和长、难句的指导。

3.归纳出对闰土的总体印象,回扣“啊”字。

三、顺学而导,了解闰土

1.找出文中带有“啊”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2.以闰土语言为突破口体会人物特点:

(1)指名轮读闰土的话,让学生明白闰土的话中包含着“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四件事。

(2)自读闰土的话,边读边想象画面。问:你最感兴趣的是闰土的哪些话?生读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采用“情境渲染、联系实际、引入背景资料、对应比照”等多种方法理解感悟、入情入境朗读。

3.用上“啊”说说对闰土的感受。

4.出示课文插图体会两人对话时的神情、动作,问:闰土和“我”的对话中,“我”的语言很少,只有一些感受,你能根据“我”的想法想像出“我”当时说了什么吗?写在“我”的感受旁。

5.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读。

四、多元解析,记住闰土

1.师小结引说,比照“我”与闰土的不同。

(1)你从这个“啊”中读出了什么,如果用语言表示“我”的感叹,你会怎么说?让生带着各自体会有感情读句。

(2)借助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图片对比、联系生活等)体会“四角的天空”的'深刻内涵。

2.引导生回扣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五、拓展延伸,再识闰土

1.启发学生想象说话:“我”和闰土分别近三十年后,再一次相见了,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让生快速阅读《故乡》原文片段: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找出闰土和“我”的语言,用上“啊”表示自己的心情。

2.布置学生读小说《故乡》,自主探究原因。

六、小结全课,升华认识

师以“啊”作小结。(主要从鲁迅、闰土、学生表现及展望未来等方面去说。)

第二课时(简案)

一、简要复习全文,听写部分新词,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寻找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部分,深入探究其妙处,小练笔实践:请学生或老师做模特,生口述后写片段,师生共同评议。

三、结合《故乡》进一步让学生认识作品内涵、了解鲁迅。

四、简介鲁迅部分代表作中的典型人物,如;阿Q、祥林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其作品,观看其影视作品。

五、摘录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可以尝试背一背。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想盼羡

(叹)

(啊!)

第7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1.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描述鸟的天堂那美丽而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众鸟活动的奇妙景象。

2.组织全班交流,拟订主要问题

(1)解说词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2)鸟的天堂的具体地址在哪儿

(4)鸟的天堂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5)鸟的天堂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6)鸟的天堂里有哪些种类的鸟

(7)人们是怎样保护鸟儿的……

1.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3.设疑

面对这个任务,大家有哪些困难呢?对鸟的天堂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大家主要想通过网络搜集哪些方面信息呢?

(1).因以前曾作过一些网络阅读的简单尝试,学生们对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捷特点已有初步体验。在学文后提出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时,学生们纷纷建议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学习者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帮助学生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展开网络学习,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组织指导

1.学生按共同的阅读兴趣自愿组合,以二至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学习共同体。

2.小组讨论,确定小组活动具体目标。

3.小组组内分工、组织协作

(1).明确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目标搜集资料,将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初步地整理加工。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鸟的天堂的解说词。

(2).指导使用网络课件

熟悉课件界面,提示本地资源的索引位置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指导利用BBS论坛共享信息资源及组际、师生间交流。

(3).明确网络阅读的具体目标,是排除无关干扰、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关键。

(4).网络中的信息是海量的,不管是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信息的评判、加工,都要求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本课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来组织的`:(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引导组内分工协作。(二)组织组际合作,利用BBS讨论区和作品展示区,在小组间创设一个研讨交流的和谐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自主探究

1.各小组根据本组目标,展开自主探究性网络阅读

根据本地资源索引,阅读校园网资源库中的资料

利用网络课件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访问国际互联网,查找所需资料

进入BBS论坛,将搜集的资料粘贴于BBS与他人共享,或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

在BBS中进行组际交流或师生交流,质疑、交流想法、组织协作

2.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在充分分析评判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信息。

3.各小组根据资料尝试撰写解说词。

(1).利用局域网监控系统及时了解各小组学习情况,适时调控。

(2).进入BBS,释疑,并为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

(3).在BBS中组织和指导各学习共同体内部及组际间的分工协作。对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各小组展开卓有成效的合作

1.处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探究欲特别强烈,主体潜能得到较充分地发挥。

2.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阅读的交互性,各学习个体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探究途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这也是网络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动力之一。

3.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充分利用网络

的共享,这也是提高网络阅读效率的重要因素。

4.从网络阅读的流程看,网络阅读能力可分为迅速检索信息、准确筛选信息、批判性评价信息、有效加工及创造性运用信息等诸能力要素,其中准确筛选及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们所最缺乏的,教师应着重指导。

总结点评:

1.完成解说词的写作,将其修改后发表于作业展示区。

2.阅读和评价作业展示区中的作品。各小组对本次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

3.在老师的组织帮助下整理好本次活动材料,制作网页并上传。

1.对作业展示区的作品发表评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2.对本次活动总结评价,组织学生将本次活动成果及有关材料、记录制作成网页上传至学校网站,进行网络展示。

3.帮助学生归纳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尝试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1.给学生们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其得到自主探究活动的价值体验,是激发其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利用网络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的重要环节。

2.让学生们对网络阅读中积累的经验相互交流,对存在问题的自我反思,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的基本方法,有利于网络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8篇:小学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一块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3.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 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让我们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②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②请8位同学读课文,正音。

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做上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①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做上记号。

②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③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是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让大家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④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⑤有表情地朗读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课文,深入感悟

①配上课件,朗读课文1—6自然段。

②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③联系实际,同学们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④自己试着背背第7自然段。

⑤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⑥有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①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合作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自己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自己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③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①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②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①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②抄写生字词。

第9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比较形近韵母,熟练的拼读音节,语文教案小学上册教案。

2、 正确、熟练的认读词语,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

3、 正确朗读儿歌,动手拼各种图案,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 激发学习拼音的兴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复韵母卡片及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1、 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动物。

2、 他们举着的牌子上写的是什么?

3、 学生自读、互读、指名读。ie—ei、ui—iu、er—ei

4、 开火车进行ie、ei、ui、iu、er的四声练习。

5、 拼读音节练习。

6、 比较复习:ɑi—ɑo、ou—iu、ou—ɑo

7、 字形歌:ɑ、ɑ、ɑ,ɑ和i组成ɑi i、i、i,i和u组成iu

ɑ、ɑ、ɑ,ɑ和o组成ɑo i、i、i,i和e组成ie

e、e、e,e和i组成ei u、u、u,u和i组成ui

e、e、e,e和r组成er ü、ü、ü,ü和e组成üe

二、[我会连]

1、 看图说出动物的名称:乌龟、袋鼠、鸵鸟、柳树、梅花、小河

2、 小组合作学习拼读音节。

3、 把音节和对应的图连起来。

4、 全班齐读音节。

三、[我会认]

1、 小组里自由认读字词。

2、 游戏:读卡片,找门牌。

3、 齐读,指名读。

四、[拼拼读读]

1、 看看书,放声读读儿歌,不会读的音节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 检查交流: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3、 用铁圆圈、直线练习拼图。

4、 展示学生成果,再读儿歌。

五、扩展练习:

wǒ ài dònɡ nǎo

wǒ ài pin tú

wǒ de xiǎo shǒu zuì qiǎo

小结:

第12课 ɑn en in un ün

教学目标:

1、 学会前鼻韵母ɑn、en、in、un、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ɑn、yin、yun,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准确拼读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

3、 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子和儿歌。

4、 能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画面,认识事物,乐于表达。

教学重难点:

1、 鼻韵母的读音、整体认读音节的识记是教学的重点。

2、 三拼音节的发音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鼻韵母卡片、整体认读音节及相关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ɑi、ei、ui、ɑo、ou、iu、ie、üe、er复韵母卡片,请同学跟它们打招呼。

二、学习前鼻韵母ɑn、en的读音

1、 出示卡片,问:谁认识它们?你是怎么认识的.?

2、 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谁知道天安门?给大家说说。

3、 师范读,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型,模仿发音。

4、 四人小组互读。

5、 学习ɑn、en的四声。(先按顺序读,再打乱顺序读。)

三、识记ɑn、en的字形,指导书写。

四、学习拼音

1、 谈话:我们认识了前鼻韵母ɑn、en,它俩能跟哪些声母交朋友组成音节呢?

2、 学习声母d、t、n、zh、ch、sh与en拼成的音节。

3、 学习声母g、k、h与u-ɑn,j、q、x与ü-ɑn拼成的三拼音节。

4、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ɑn。

(1)借助圆圈图,引导学生发准yuɑn的音。

(2)联系生活用语,练读yuɑn的四声。

五、做游戏,复习巩固

1、 开火车,认读卡片ɑn、en、yuɑn及其四声。

2、 过桥游戏,认读三拼音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谈话激趣,指名找音节。

二、学习前韵母in、un、ün的读音。

1、 出示图片,学生自由选择图当“解说员”,介绍图上的事物,教案《语文教案小学上册教案》。

2、 指导读in、un、ün及其四声。

3、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三、拼读练习。

1、 指导看书,练习拼读音节。

2、 进行拼读音节擂台赛。

3、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yun及其四声。

四、看图读拼音。

1、 活动激趣:老师今天学当营业员,(出示文具图片)你们看,我负责卖的是什么商品?

2、 说说图上有哪些文具。

3、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拼读音节词。

4、 游戏:给文具贴商标。

五、复习巩固

1、 互动:听音举卡片。

2、 “猜谜”游戏。

六、扩展训练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谈话激趣

2、 开火车读前鼻韵母ɑn、en、n、un、ün。

3、 出示带调音节,指名读。

二、看图认识事物,学习词语,练习朗读句子。

1、 出示图片,说说图上的景物。

2、 看图贴词语。

3、 练习词语搭配。

4、 学习朗读短句。

三、朗读儿歌。

1、 出示图画,谈话激趣:这里的风景真迷人,不仅吸引了我们,还吸引了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2、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韵文,圈出学过的音节。

3、 师领读;齐读;表演读。

四、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自由取图片带读。

2、 摘果子游戏,巩固生字。

五、复习巩固。

六、扩展练习。

小结:

第13课ɑng eng ing ong

教学目标:

1、 学会后鼻韵母ɑ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学习声母与ɑ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 认识9个生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4、 体会学好拼音的作用,激发借助拼音识字学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后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的重点。

2、 eng、ing的发音和三拼音的拼读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声母、韵母卡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认读前鼻韵母ɑn、en、in、un、ün。

二、学习新课

1、 看图认识事物,进行说话练习。

出示四幅图,问:谁能说出图上的内容?

2、 出示音节yɑng、deng、ying、zhong,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要借助这些图和音节来学习四个新的韵母。

3、 学习ɑng:(1)范读,指导发音;领读,指名读,齐读。

(2)教学ɑng的四声;学生自由练读。

4、 学习eng及其四声。

5、 学习ing、ong:(1)指导、练习发音;检查自练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2)小组赛读ing、ong的四声。

6、 巩固练习:“送信”游戏

7、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g及其四声。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ɑng、eng、ing、ong。提醒学生书写后鼻韵母时,将三个字母挨近一些。

2、指导书写ying及四声,注意写紧凑,注意调号的位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游戏“小兔采蘑菇”,复习后鼻韵母ɑng、eng、ing、ong。

二、学习二拼音节

1、 学习拼读zh、sh与ɑng组成的音节beng、meng、geng、heng。

(1)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拼读,齐读。

2、 学习拼读b、m、g、h与eng组成的音节。

(1)四人小组互练。

(2)开展四人小组开火车拼读音节擂台赛。

3、 学习拼读j、x、m、t与ing,ch、c与ong组成的音节。

(1)出示音节:jing、xing、ming、ting、cong、chong。

(2)学生自己练习拼读,看谁拼得又快又准。

(3)学生挑选自己会拼的,当小老师教大家。

4、 巩固练习。

游戏:听音节猜韵母

三、学习儿歌《彩虹》

1、 出示情境图,问:小朋友们,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为什么?

2、 学习朗读儿歌。

(1)学生找出认识的字母和音节,自己读一读。

(2)学生看图听老师范读儿歌。

(3)领读,齐读,表演读。

(4)识记生字:雨、天、桥。

四、扩展练习:拼读音节。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游戏:摘星星,复习带调音节。

2、 开火车读:雨、天、桥。

3、 表演读儿歌《彩虹》。

二、学习三拼音节

1、 出示音节,复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2、 生练习拼读,指名读,齐读。

3、 联系日常生活用语巩固读音。

三、学习音节词

1、 学习音节词tài yáng

练习拼读,指导书写。

2、 拓展练习:拼读音节词,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 指名当小老师,选择自己会读的音节词带读。

四、学习短文

1、 谈话激趣。

2、 学习朗读短文。

3、 识记生字。

第10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规范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法布尔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昆虫的迷恋。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法布尔热爱大自然,迷恋昆虫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课件。

学生:了解中外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你们的衣服口袋曾经装满过什么东西?

2 19世纪,法国有个小男孩和你们一样大,他的衣服口袋常常装满了昆虫。后来,这个小男孩渐渐长大,他对昆虫的喜爱却一点没有减少,凭着对昆虫的迷恋,他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写出了闻名世界的著作《昆虫记》。他就是法布尔。

3?你们想了解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吗?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的就是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请齐读课文题目。

二、自主识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课文,勾画生字,同桌互读。

2这些汉字娃娃,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先抽读,再齐读。)

三、合作学文

1孩子们,课文就写了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请大家自读课文,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分别是写的什么事。(学生回答后,老师要小结:课文写了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个小故事,一个故事是写法布尔捉纺织娘,一个故事是写法布尔捉小甲虫。)

2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知道了法布尔对小虫子感兴趣。下面我们齐读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3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

4课文用两个小故事详细地描述了法布尔对小虫子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你对哪个故事感兴趣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故事读一读,把你读懂了的地方说给小伙伴们听一听,碰到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小伙伴们讨论讨论。

5学生开始自读自学自悟。

6同学都讨论得很热烈嘛!哪些同学选择了法布尔捉纺织娘的故事?谁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请刚才学了第2自然段的同学,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懂了什么。以下是重点解决的'知识点

(1)出示句子:“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法布尔在花园里等了三天,抓到这只虫子,多么兴奋呀!来,我们一起带着高兴的情绪读这句话。)

(2)出示蟋蟀图片。这是一只触角细长、全身翠绿的虫子,真漂亮!它还会唱歌呢!来,让我们听听!播放蟋蟀的叫声。好听吗?如果你是法布尔,我是妈妈,此时此刻,你会怎么对我说?(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7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法布尔对小虫子的兴趣怎样?(小结:法布尔对小虫子有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

8法布尔对纺织娘这样的小虫子有如此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对其他的小昆虫有兴趣吗?你从哪里知道的?你能把相关的语句读给我们听听吗?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抽读第3、4自然段。)刚才有的同学已经学了这两个自然段,请你们说说知道了什么,懂了什么。以下是需要重点解决的知识点

(1)出示插图,图文结合理解词语:一动不动,静静地观察

(2)读法布尔捉小甲虫的句子,借助动作理解词语“小心翼翼”。

(3)读爸爸说的话,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怒气冲冲”。分角色读爸爸说的话,体会爸爸的严厉和对儿子深深的爱。

(4)读法布尔丢小甲虫时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恋恋不舍”。你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事物“恋恋不舍”过?你能回忆当时的心情吗?

(5)读法布尔对小甲虫说的话,展开想象,琢磨法布尔内心的不舍和无奈。读好法布尔说的话。

9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法布尔对小虫子的感情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小结:法布尔对小虫子有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

10这两个小故事真是太精彩了,你们想知道后来发生的事吗?自己读一读第5自然段,就会知道。(板书:昆虫学家)

说话练习:因为,所以法布尔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四、延伸

法布尔正是凭着对昆虫的强烈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最后成为了昆虫学家。今天,你学习了法布尔小时候迷恋昆虫的故事,那么你们对什么有兴趣呢?今后,你会怎么做呢?

五、指导书写

1看一看,观察生字的字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要提醒同学吗?

2记一记,自己在桌上写写画画,记住生字的字形。

3写一写,老师范写,学生描红。

4比一比,评一评,展示学生作业,全班评价,再找出自己写得不够好的字和喜欢的字练习。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口袋

浓厚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

昆虫学家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