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9-24 21:33:10

第1篇:幼儿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茉莉花》在我国历史悠久,这首民歌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护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积极健康,又储蓄柔美。

对于大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并通过身体动作进行表现,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

二、说目标:

1.感受音乐优美抒情的情绪,尝试用柔美、舒展的动作和造型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在结伴造型和舞蹈中进行感情交流,体验合作表演游戏的乐趣。

三、说重点难点:

从活动目标可以看出,本节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倾听、感受音乐,尝试用柔美、舒展的动作和造型表现出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根据音乐结伴创编身体动作。

四、说教学准备:

乐曲CD、茉莉花图片、扇子等。

五、施教过程中的体会和发现:

如何让幼儿将《茉莉花》是这首江苏民歌,旋律音调清丽、婉转、柔美、细腻的风格用肢体语言体现出来呢?因此,在第一次的活动,我采用了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的方式,请幼儿品茗茉莉花茶着手引出茉莉花从而激发幼儿欣赏与理解乐曲的兴趣。但活动下来,发现品茶这一举动反而吸引着幼儿对茉莉花茶的制作兴趣,很难将幼儿的兴趣往乐曲上转移,活动自然无法顺利进行。

接着,第二次活动时采用故事导入方式,发现故事不够动听幼儿不感兴趣,显得有些无聊,直到音乐出现了,幼儿才提起神来。幼儿对这首音乐都还是比较熟悉的,第一遍欣赏时大部分幼儿都会轻轻地跟着唱,大部分幼儿都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所以我就直接提问:如果你是茉莉花,听了这音乐,你会是一朵怎么样的茉莉花?幼儿马上用双手做鲜花状,发现一名幼儿是双手未开的鲜花状说:我这是茉莉花花蕾,还没开呢!接着又有幼儿将手指微缩,说她是一朵害羞的茉莉花。幼儿在不需要教师过多语言的提示就赋予了茉莉花生命和情感,这让我很惊喜。

接下来就让幼儿再次倾听音乐用身体自由表现音乐。这时让我困惑的事又发生了:在表现过程中,幼儿动作单调,看到一位幼儿的动作稍微有些变化,教师引导他们及时观察或者通过教师进行模仿时,就成了大家的示范动作,幼儿没有进一步去创新动作。教师这一举动反而局限了孩子的思维,如何才能把握好示范和模仿提示这个度,这让我很困扰。由于前面故事导入环节占用时间过长,想这个基础上总结幼儿的动作表现再进一步发展结伴造型时,幼儿显得有些不耐烦。但幼儿还是根据音乐利用合作的方式做出花束层次、高低的变化的造型。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个别幼儿会来回走动变化组别,一时这个幼儿组成一个造型,一时又跑另外一个幼儿身后做出另外一个造型。为了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就是生长在花盆里的茉莉花,我借用了呼啦圈这教具来充当茉莉花的花盆,让孩子在表演过程中有意识地表现茉莉花的静态形式。又一个问题冒出来了:音乐没有起伏很明显的旋律,幼儿的动作表现方面还是显得单调。

于是又进行了第三次执教。在这次活动中,我抛开了故事环节,在活动开始部分,直接出示图片让幼儿认识茉莉花,告诉幼儿在四百多年前就有人用音乐来赞美茉莉花,到我们现代的时候音乐家就给这首乐曲配上了优美的词句。这个环节用了3分钟。

第二部分就请大家一起欣赏歌曲《茉莉花》,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跟着歌曲轻轻哼唱。接着就请幼儿谈谈这乐曲带给你什么样的心情?如果你是一朵茉莉花,听着音乐,你会是一朵怎么样的茉莉花。幼儿各抒己见:我听了这音乐后很舒服,我会是一朵开心的茉莉花。我听了这音乐后心情很愉快,我会是一朵正在慢慢开放的茉莉花。我听了这歌曲后想睡上一觉,我会是一个小茉莉花蕾……!这个环节用了5分钟。

第三部分:请幼儿用身体表现音乐。“好,那就请你们听着歌曲把开心的茉莉花、慢慢开放的茉莉花、在睡梦中的小花蕾用你们的身体表现出来吧!孩子们在歌曲中尽情的抒发着歌曲给他们带来的感觉。

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在这个环节结束以后。我又请幼儿回忆,图片上的茉莉花每个枝头上是不是只有一朵茉莉花?孩子们的观察还是比较仔细,马上回答说:“不是,有些一个枝头上有三四朵的,有的是五朵花,有的是两三多开了的茉莉花还挨着几个没开的小花蕾……”——那这样的茉莉花型用我们的身体又怎么去表现呢?教师开始引导幼儿结伴造型。幼儿开始发表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互相帮忙,我们几个人的花凑在一起不就是了吗?——那枝头上除了花还有什么呀?幼儿很快就想到分配角色,有些幼儿摊开手掌扮演叶子。——嗯,这个主意不错,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看吧!请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自由组合造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用语言提示幼儿要注意花束的层次、方位、高低变化的过程:有的枝头上一下子开了三朵茉莉花;有的枝头上开了两朵茉莉花,那两朵茉莉花旁边还躲着两个小花蕾;有的枝头上只开了一朵茉莉花,白白的花下衬着几片嫩绿的叶子好看极了!风吹来,一片、两片花瓣掉了下来,风继续吹,更多的花瓣落了下来。花开花谢,你看,枝头上又有新的小花蕾,又开出了又香又白的茉莉花。这里用了10分钟。

为了使幼儿的动作表现能更丰富,在第四部分里,我采用了扇子,引导孩子运用扇子来进一步创编舞蹈动作。在这个环节我主要从三方面考虑:扇子容易准备、容易携带收纳、扇子的张合正好可以让幼儿更贴切的感受茉莉花开放过程。首先请幼儿拿着扇子跟着音乐的节奏一张一合或者慢慢打开来表现音乐的4/4拍子。接着请幼儿自己想想,扇子在手上还可以怎么表现?教师拿着扇子示范表演一段。——你们能不能也用扇子和你们的身体一起来表演茉莉花呢?幼儿很聪明:扇子打开可以当花瓣,我们的身体是树枝!——茉莉花有几片花瓣啊?幼儿马上又应道:我知道了,我们几个人一起打开扇子接起来就变成一朵茉莉花了!紧接着老师有提示幼儿茉莉花有大有小呢。幼儿马上又邀请更多的小朋友打开扇子围接成一个大圆成了一朵大大的茉莉花。——哇,好大的一朵茉莉花呀,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试试吧!

请幼儿拿着扇子随歌曲的意境进行合作表演。有的幼儿合着扇子听着音乐慢慢地从脚下升起,举过头顶时,慢慢打开扇子,一朵茉莉花开放了。有的是几个小朋友围成一圈慢慢地打开扇子一把一把的接起来变成一朵大茉莉花。最后,在教师的提示下,所有的小朋友围成了一个大圆,一起把扇子合起来一起把扇子打开,变成了一朵大大的茉莉花。这也是活动的最高潮!这里用了10分钟

孩子们表演得很开心,在活动的结束部分,告诉孩子们《茉莉花》是我国名曲,因为这曲子实在太美,很多音乐家们对这首曲子进行了改编,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用不同的舞蹈去表演。接下来,请孩子们欣赏一段芭蕾舞《茉莉花》选段结束活动。欣赏舞蹈用4分钟。

六、感悟与反思:

通过多次的修改,我以欣赏、谈话的交流平台,引导幼儿感知、认识、表现。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采用多渠道调动幼儿多个感官通道参与活动,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内容创编身体动作,充分激发幼儿的对音乐动作的兴趣和表现欲。但在合作表演部分,孩子的合作意识比较欠缺,结伴造型上表现不够理想。教师应在这个环节部分的引导还要更深入地思考。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教学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活动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第2篇:幼儿园说课稿

大家都知道,秋天是各种水果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水果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不仅有不同的名称,还有形状的不同,颜色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等。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的认识是具体的,只能根据外部的特征来区别事物,水果中的不同最直观的是外形,幼儿对此已有了一定的经验认识,但水果中除了外部的不同,它的内部也藏有许多的教育契机。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养成爱动手动脑的习惯。

2、能运用多种感观感知苹果、桔子的特征。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观察苹果、桔子。

第二环节:游戏“摸水果”。(巩固对苹果、桔子的认识。)

第三环节:品尝苹果、桔子。

第一环节,“观察苹果、桔子”。小班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在整节课的开始部分,我就充分利用孩子的这段有意注意时间,让幼儿观察苹果与桔子有那些方面的不同,这是整个活动的重要环节。我要鼓励幼儿去观察,去发现这两样水果的不同,并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开始时,教师与幼儿围坐在大桌子旁,告诉幼儿:秋天到了,水果丰收了。这里都有哪些水果呢?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找一找苹果与桔子的不同,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找到的?苹果是圆形的,桔子也是圆圆的;苹果是红色的,桔子是黄色的。

小班小朋友他们最初表达的一定是他们直观看到情形,多数以单词的表达形式出现,如圆圆的,红红的,等等。这是老师的作用除了帮助孩子表达清楚,还可以通过顺口溜的形式,把形状与孩子生活中某些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如:“苹果苹果红红的,桔子桔子黄黄的”等等。同时,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观察苹果与桔子的不同,可以用刀子将苹果和桔子切开后进行比较。

第二环节为游戏“摸水果”。小班的孩子们好动、好玩,对学习的认识很大的程度依赖于行动。“摸水果”的游戏,就能满足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学习的快乐。此环节,我将水果装于一只布袋中,让幼儿蒙住眼睛后伸进一只手进行摸索,并回答摸到了什么水果,然后拿出来进行验证,看回答得是否正确。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强调营造一个愉快、欢乐、无拘无束的游戏气氛,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让孩子们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第三环节为“品尝苹果、桔子”。经过以上一段时间对苹果与桔子进行比较,幼儿的神情应得到一定的放松,这时让幼儿品尝苹果与桔子,比较一下它们的味道有什么不同,如“苹果是甜甜的,还有点酸酸的;桔子不仅甜甜的,而且水份还多多的。”

整个活动是围绕着水果展开的,以充分展现孩子们自主的表达,并在愉快、轻松的游戏中学习、感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幼儿喜爱吃水果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幼儿是主体。我会关注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的情况,并帮助胆小的孩子能大胆地去游戏,去表现;也要保护敢说敢做的孩子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给予肯定;还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得到发展,其次,活动结束时还要鼓励幼儿们多吃水果,这样才能使我们孩子们的身体长得棒棒的。

第3篇:幼儿园说课稿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说教材

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即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说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后联系并说出教者是如何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的。

二、说教法

主要是说明“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道理。在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后,恰当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解释教者是用的什么方法落实“双基”、渗透德育、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还要说出教者在教学中是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的,在精华要害的知识上进行点拨,在能力生长点上强化训练,以及如何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的关系;同时说该课时如何使用教具、学具或电教手段。

三、说学法

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者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还要讲出教者是怎样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

四、说课堂教学秩序

主要说明教学设计的具体思路,课堂教学的结构安排和优化过程,以及教学层衔接与教学环节转换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4篇:幼儿园说课稿

“垃圾”作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选择“垃圾回家’’作为教材,使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让幼儿在丢弃垃圾时就能做到分类投放,真正做到让垃圾“回家”,萌发幼儿爱护生存环境的情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1.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本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动重点:帮助幼儿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3.活动难点:是为环保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分析垃圾的种类繁多,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有些不可以回收,有些对人类有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它定位为活动重点。让幼儿将环保行为在自律的基础上用各种有效方法去监督、宣传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将它定为本次活动难点。

为解决这些,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录像、科教短片、情境等活动,又为幼儿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讨论环境,活动延伸有利于幼儿将环保活动持续进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本次活动目标及重难点幼儿可以接受。

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2.知识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说活动流程

环节一:了解垃圾的来源。

采用方式: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讨论。

提问设计:“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解决的问题: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岁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环节二: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采用方式: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提问设计:“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解决的问题: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环节三:送垃圾“回家”

采用方式: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

提问设计:“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为什么它们有不同的颜色?”“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解决的问题: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环节四:设计“环保标志”。

采用方式: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

提问设计:“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解决的问题: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说活动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通过垃圾引出环保,从生活中小事体现环保这件大事,以小见大,激起幼儿关注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并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获得了无穷乐趣,也懂得环保从身边点滴做起这个道理。

2.先进的视听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传输信息的方式是全方位的,并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范围宽广的特征,在这个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比较形象地了解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并很快获取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加深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加快了获取知识的速度。

3.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其他教育活动的引子。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更多地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生存的环境,这是本次教育的潜在效应。活动的延伸在于激励幼儿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做一个环保宣传员,如何做好这些留给幼儿非常大的创造空间,从而也生成了许多其他环保教育活动,体现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大班语言说课稿<<顽皮的小雨滴>>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顽皮的小雨滴。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有各种形状?”《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顽皮的小雨滴”这个活动。

大班阶段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的阶段,幼儿的个性和交往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根据本班幼儿口语发展特点以及大班语言发展目标,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能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2、发挥想象,深入理解画面内容,大胆地用语言表述画面的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理解雨水与环境以及人类的关系。3、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雨滴,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为了更好的实现活动目标,在课前准备中,我让幼儿在户外近距离真实的观看雨景(或淋雨),使之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又在现场观看录像,让幼儿在整个雨景中观察的更清楚、仔细。在设计中有两个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小雨滴形象贯穿始终,老师扮演的小雨滴形象非常自然的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交流、观察、讨论。及时的进行启发、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大纲要求。二是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课件,在这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直观的物象,满足了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同时又让孩子们能在观察比较中轻松地找到自己的进步。为后面的谈话做了铺垫。在活动中,我采用教学情景化的方法,用事先录制好的下雨时的音乐把幼儿带入预设的环境中。由幼儿自由交谈,在这个环节中,我贯彻了《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几分钟后,老师扮演的小雨滴及时出现,引起孩子们的欢呼,及时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了过来,围绕主题展开谈话。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播放制作的并消除了散文声音的课件,为幼儿的表述提供了直观的依据。老师以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小雨滴的顽皮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如:根据课件中的小雨滴离开妈妈怀抱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的伞当作滑滑梯,骨碌碌滚下来。把清清的池塘当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链猗。躲在路边的土坑里,在柔柔的沙滩上捉迷藏。再通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切换,使幼儿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为了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来我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的话,你想落到哪去?并请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同时,我深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交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并对他们进行知道帮助,建立一种积极主动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活动延伸部分我让幼儿用各种画笔来画自己想象当中的小雨滴,进而突出谈话的主题。如:小雨滴又落到哪去了?又做了哪些顽皮的事?在这一环节中,让先画好的幼儿说自己画的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最后,通过多每一个把幼儿刚才的创作过程在视频上展示出来,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欣赏、共同提高,也是教师对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理解和想象的鼓励,幼儿看到自己作品的画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达到了在快乐中学习的目的。在此,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感受美、表现美,并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互相渗透。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具有形象性、开放性、宽容性、自主性、愉悦化的活动内容和过程。所有环节都是围绕“小雨滴”来进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鉴于生活,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让幼儿真正体验到了在活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第5篇:幼儿园说课稿

情况记录:

主题活动《绿色植物》之大蒜、葱、韭菜的第一环节是请幼儿看课件,说说常见的蔬菜,孩子们一边认真地观看着,一边高兴地议论着:

金桓谊:姜不能单独吃,要先在油锅里放油,油烧好了,然后放姜进去炒一炒,再将其它的菜放到锅里去烧。

丁文杰:冬瓜可以和西红柿一起烧汤吃。

丁洁:黄瓜洗干经了,切成片,然后拌一下就可以吃了。

潘歆璐:葱洗干经了可以烧肉、烧鱼吃。

张禹:藕切开后,中间有许多洞洞。

路朝阳:土豆去掉皮,切成块或者片以后,可以烧汤吃。

李雯:西红柿洗干净剥掉皮就可以吃了,也可以做西红柿蛋汤。

万小青:辣椒有尖的和圆的,尖辣椒很辣的。

苗翔:萝卜有很多种,有的圆、有的长;有的红、有的白。小兔子很爱吃萝卜。

……

教师反思:

今天的活动取源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所以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比较投入,对活动内容的安排也很感兴趣,在他们的观察交流中,反映出来的在也是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经验,所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很高。

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活动的第一个环节看课件在安排上还可以紧凑一些,因为重点部分是第二个环节。

2、拣菜时,菜的量可以减少一些,尤其是韭菜的量,因为孩子们在拣菜时,出现的问题不是很多,他们很容易将不同种类的菜分开来。

3、小结不同菜的特征时,还可以让孩子们多看多说些时间,这样他们的记忆可以更加深刻些。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