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9-11 18:13:11

第1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陈涉世家》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21篇课文,该单元以“借注释学文言文”为主题展开。《陈涉世家》是一篇文言文,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位农民革命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3。能够借助工具书翻译并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与意义;

1。整体理解文意,概括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提炼出课文中人物语言所体现的人物性格,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重点段落;

2。能正确看待文章中出现有关迷信活动的内容,正确认识陈胜这位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由于本文是九年级学生首次接触的文言文,篇幅比较长,但生晦的文言词语不是很多,又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语言的含义。

二、说学情

本课所教授的对象大多数为少数民族的学生,处于17到19岁之间,心理机制已趋于成熟。然而,这些学生存在以下的三个明显的特征:

1、在基础知识水平上受学前教育及小学教育的影响,普遍比较薄弱,理解分析问题能力极差,重要知识掌握不牢固,如拼音基础过差,不懂基本文言用语的意义及用法等。

2、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缺乏系统而高效而又适合本人的方法,听课、练习以及复习巩固的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无从下手。

3、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也是造成以上两点的最根本原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够按时按质按量自主完成,对本身的要求不严格,没有正视学习的重要性;正确的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不能给这阶段的人生做正确的定位;遇到问题时候普遍会产生“惧难”心理,不能迎难而上,缺乏学习的自傲心。

因此,这些学生就更需要教师的积极正确的引导。

三、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预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

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预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入是一段关于大泽乡起义的视频,这个导入以学生倍感兴趣的影片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列指导,例如阳夏(jiǎ)、嗟(jiē)乎、闾(lǘ)左、度(du?)已失期、数(shu?)谏(ji鄋)、丛祠(c?)、忿(f鑞)恚(hu?)尉、六七百乘(sh鑞g)、会(hu?)计事等。(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学生听范读,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本人不明白的地方,等读完后一起讨论明确。解释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现象、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现象等。

结果,教师和学生一起主要用借助课文注释的方式翻译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研读赏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列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以多媒体出示每段课文内容中所相应的问题,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再分组讨论。问题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拓展延伸你如何理解文中出现的关于迷信现象的内容?好处:没有固定的答案,让学生自主探究,树立对迷信现象的正确认识。

第2篇: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学习篮球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感受个体在集体中的价值,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教学气氛,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打下基础。

二、分析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篮球》中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该技术是一项攻击性很强、运用广泛的组合技术,但是技术学习难度较大,给初学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初中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学习的激情高,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第一课时中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重点是正确理解三步步法(一大、二小、三跳起),对技术动作有个粗略的印象,基本能做出跨步拿同伴手中球连贯三步单手肩上投篮,男生要求有一定的命中率。同时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习的热情。

三、分析学情:

初中学生正处于技术的形成期,有篮球运、传、投的基本功,善于学习和思考,但是学习稳定能力一般,很容易反复出现错误动作,所以应该多做些强化练习,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可根据男、女生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对技术、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也不同,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给所有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把全班分成男生组、女生组,再各细分成两组,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动作评价、分析和比较,提高认识动作的能力(分辨动作的对和错、美和差),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对动作有问题的学生先自己找到问题,在帮他们解决问题,或者让技术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在班内养成互帮互学的风气,使不同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90%的学生明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步法,70%能说出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

技能目标:90%的学生会持球三步单手肩上投篮,80%学生能够跨步拿同伴手中的球连贯三步单手肩上投篮,且有一定的命中率,(男2/10、女1/10)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提高手臂力量等身体综合素质;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与他人积极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相互观察与评价,积极参与不断进步。

学习重点: 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及三步上篮一大、二小、三跳的步法的动作和节奏掌握。

学习难点:三步上篮的第一步跨步接球及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协调、连贯。

五、教学方法、学法:

目前的体育教学基本上是依据教材的内容由前往后教,即“顺向”教学方法,我感到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某些内容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对初学者来说,既费时,学生又不易掌握技术动作。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以及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等因素,对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做了新的尝试,即总体上采用“逆向”教学方法,先教学生持球三步高手投篮,然后教学生跨步拿同伴手中球三步高手投篮,再教行进间运球三步高手投篮。在教学模式上,由示范、讲解、实践、引导、探索合作练习、互相纠错的步骤来进行的。1、在细节动作要领讲解上,把动作要点编成口诀,讲解给学生听,更好帮助理解动作要领,体会动作方法。2、细节教学上采用集中讲解、示范,学生分四组练习,进行对比、合作练习,提高对动作认识能力(对和错、优和差、好与不好)。3、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展示,学生接受教师的引导,在指导中学会评价和对比学习,并纠正自己错误的动作、掌握正确技术动作,巩固技术正确形成。4、通过多元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学习的方法,知道学习什么和怎么样学,为学生终生学习创基础。

六、教学流程:

(一)、课堂常规:(1、四横排;2、了解班级情况;3、宣布课目标;4安排见习生)

(二)、热身练习:

1、慢速运球跑、(方法讲解示范:1、两个篮球场边线慢运球过障碍;2、口头提示单脚跳起跨过,3、练习行进间单脚跳起的协调性。解决双脚起跳的问题)

2、球性练习:(双手拨球、俯背运动、腰部饶环、跨下“八”字饶环、抛接球、)教师示范、领做、口令提示动作要领,学生跟做,广播操队形。

3、拉伸练习:(体前曲拉伸、弓步拉伸、)教师示范、领做学生跟做,广播操队形。

(三)、直线快速运球接力

1、教师讲解示范接力方法,并讲解规则,学生观看示范并理解规则,按老师组织要求接力赛。学生积极练习,互相鼓励。

2、每人三次、最后三组罚做收腹跳20个,整体练习做两次。

(四)、三步单手肩上投篮

1、设疑导入,语言启发:同学们,在电视、各类现场比赛、身边或自己实践中你看到三步投篮是什么样子的?生答:高手投篮、低手投篮、勾手投篮、跑投。

2、学生发挥现象,罗列各种三步投篮方法,引导模拟,相互评价,(各种特点/那种适合我们学习/喜欢的投篮方式)

3、结合实际情况,引出教学内容,三步单手肩上投篮

4、教师完美示范(2次),给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动作方法讲解:球举起在右肩上,跨右脚为第一步接第二步跳起最高点投篮。)

5、根据学生实际,设置不同层次目标的练习:①持球三步投篮练习;②跨步拿同伴手中的球三步单手肩上投篮;③运一下球接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④运球跑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练习。①、②时集中讲解再分开练习,③、④作为拓展,对女生不要求,男生技术好的可展示,激起学生学习气氛。

6、学生分组分场地练习,老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在组内进行展示评价,学生利用同伴的展示、互评、教师的讲解,提高认识,纠正动作。(易犯错误:初学者跨步拿球容易跨错脚,纠正方法:增加徒手分解脚步练习,逐渐加快速度。)

7、教师引导,男生两组之间、女生两组之间进行展示比较学习效果,展示学生自我魅力,组织评价与分析,并纠正自己错误的动作、掌握正确技术动作,巩固技术正确形成。

8、分组强化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相互评价,享受快乐 1、小组交流,评出最佳。2、师生交流,自我评价,相互评价。3、欢庆成果,自编踢踏舞蹈放松,集体跟教师一起跳,可以随意发挥,尽情放松。4、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回收器材,师生再见。

七、学生身心状况预计:

1、心理状况预计: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启发、点拨下,能积极探索,自主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融洽,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心理体验。

2、学生都会持球原地三步单手肩上投篮,80%会跨步拿同伴手中的球连贯三步单手肩上投篮,且有一定的命中率。

3、生理状况预计:练习密度:55%—65% 强度指数:中等 平均心率:128—140次∕分

八、运动器材:

篮球场两块、篮球每人一个、标杆4个、小垫子8个

第3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点》,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四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它描写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状态,体现了雨点在不同处所不同状态下的不同情调。洋溢着童贞、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本单元为春光篇,它们描述了无限美好的祖国春光。《雨点》位于四篇课文中的第二课,上承《春笋》,下接《小池塘》《春到梅花山》,是一篇从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新课例。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一、二年纪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又把“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朗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生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本着这种理念、对教材的钻研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的特征,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作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雨点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重在读,从读中悟情明理。我把感情朗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雨点的快乐心情作为教学难点。

三、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用不着老师引导学生去逐句讲解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选用了“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我以一个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表演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上课伊始,我猜谜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生活的认识发表各自的看法,这时,我展示雨点的美景,把孩子们带到绿意盎然的荷塘边,唤起她们对春天,对雨点的热爱之情。这种独特的美的享受,带给他们的是非同一般的成功与喜悦,这之后,我又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检查识字,在交流中把识字教学落在实处。

2、精读课文——自主读

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以后,我安排学生欣赏动画,自主朗读。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我再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或好朋友听,并且将自己当作一滴滴小雨点,融入课文的各个角色,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也为下文想像说话打好伏笔。

新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最后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需要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配以音乐,增强语感,领悟情境。所以,我组织学生合作阅读,展开讨论:你觉得小雨点的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的心情很快乐?在学生熟读课文,领悟到雨点可爱、春天乐趣后,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如果学生还读不到位,充分发挥媒体的示范作用:请同学们用心去听录音是怎样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的。

3、积累语言 理解内容——合作读

这篇课文篇幅简短,容易朗读。我又为学生创设一种竞赛气氛,看哪一组学生读得好,配合得好,小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齐读、分角色读、课本剧表演读,比赛完后,进行评议,及时表扬鼓励,这样的形式使学生朗读水平不断提高,并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学生在多读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又增强了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精神。

4、拓展课文 培养想象——练习说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面理解后,我及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启发学生想象:雨点还会落到哪里,会有什么变化?比一比,说一说,画一画,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课我形象直观地抓住重点词语,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同学理清了思路。

整堂课教学,我始终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悦耳动听的音乐中,愉悦身心;在姿态优美的动画中欣赏雨点的美丽;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妙。辅以“思、议、评、演”等手段,培养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这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又是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同时海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将表演融入背诵之中,让学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

第4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弱势群体,它包括三课内容。而第九课“共享阳光”则是实践阶段,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对主题内容的深化和展开。因此,第九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和落脚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以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力量为背景,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培养,激励学生主动关心、帮助弱者,从而为实现社会公平作出自己的努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学会同情社会弱势群体,力所能及的帮助弱势群体,引导学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能够主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知道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的责任。了解我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为帮助、扶持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正而做出的努力;了解帮助弱势群体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具体办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责任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

面对弱势群体,学生们在思想上可能认识不到“关爱和帮助”的重要性,他们对政府和社会帮助弱势群体的举措可能有所了解,但却不深刻;在生活中,有些学生可能存在不愿意帮助弱势群体的情况,甚至有歧视弱势群体的现象;也可能有些学生能够给予弱势群体以实际的帮助,但却忽略了“尊重”的重要性。因些,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行为引导。

学法分析:

根据本课内容和初三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用“合作讨论,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主张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因此本课我主要采取了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情景模拟、体验感悟等方法。

教法分析:

采用 “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

问题情境

体验、感悟

总结反思、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 师生搜集政府、社会和个人帮助弱势群体的图片或事例,准备课堂展示交流。

2 . 指导学生搜集“春蕾计划”、“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国难民署”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会徽或标志及其相关资料,准备课堂活动。

3 .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评价分析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

1 . 使学生对弱势群体的认识从最初的直观感受逐渐上升到理性思考。

2 . 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3 . 侧重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重点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弱势群体的能力。

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理论和生本观为基础,以活动课的形式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体验”式的学习,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在学习中理解,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我通过设计开放式课堂,在课前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在课后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社会融入课堂,将课堂引向社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分析

课题导入、探求新知、归纳小结、课外实践、感悟升华

第5篇:说课稿

1、 教材

《小黄帽》是《品德与社会》(试用本)(上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祝你平安》中的第二篇课文。教材先后呈现常见的交通设施,有关车辆等的照片、过马路的正确方法、交通行为的辨析以及交通标志的认识和设计五部分内容,让学生们了解一些交通安全知识,能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

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三课“乘坐公交车”与本课教材内容相关。

2、学情

大部分学生上学放学都要过马路,全部由家长带领着通过,多数家长能即时教学生一些安全知识,但知识零零碎碎,学生也只是听过而已。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有系统、全面的掌握,在实际生活中更有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如怕上学迟到而乱穿马路,为图方便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等,因此对于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其实学生也从电视,报纸,家长的日常谈话中学生们都能感受到如今意外交通事故每年日趋上升,让学生了解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并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尽量自觉做到遵守交通法规,更要能做个小小宣传员,大胆提醒周围的人们也来遵守。

3、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参考教参中的目标,拟定的教学目标分别落实到两个课时中。

第一课时目标:

(1)知道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各有规定的行进路线,各行其道才能保证安全。

第二课时目标:

(2)认识交通信号灯以及一些交通安全设施,会按照交通法规安全过马路。

4、教法

(1) 媒体教学法:媒体教学能使教学更具体化,形象化和信息化,不但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为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打好基础。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将生动形象的媒体贯穿始终。如让学生观看平时常见的违规行为,正确过马路的方法以及一些交通标志等,并配以有趣的故事,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场所,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并激发新的兴趣,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 创意教学法:在教学中,老师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打好基础,为此在教学中创设了情境,当学生们了解到一些常见的违规行为,让他们大胆思维,想想你有什么方法加以改进?同时让学生试着设计校园、小区的交通标志。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肯定会提升学生的认知,让学生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5、学法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地参与性,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能顺利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学中让学生制作各种在校园、小区交通小标志,动动脑,动动手,使学生不断认识到交通安全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来纠正常见的违规行为,让学生主动参与,互相教育,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

6、实施

本篇课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出示实物小黄帽,引出课题,了解小黄帽的作用,同时出示“七色光”的媒体,让学生观看一些交通设施,以及了解一些交通设施作用。接着让学生进行交通设施知识小竞赛。(比一比:谁知道的交通设施知识多)将交通设施的正确名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连线。

在这之后,让学生收集相关交通事故资料,课上交流,从而认识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再看看录像,认识交警指挥的基本手势,模拟正确过马路。

本教学过程以媒体演示为主,通过媒体,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去实践,操作。 教师利用媒体,进行交通行为辨析,(媒体中的人物可移动),请学生当场纠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认识交通标志,同时让学生设计校园、小区交通小标志,这样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各有规定的行进路线,各行其道才能保证安全。

(2)认识交通信号灯以及一些交通安全设施,会按照交通法规安全过马路。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交通信号灯以及一些交通安全设施,会按照交通法规安全过马路。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有关交通设施、交通违规行为等媒体

2、 学生:收集相关交通事故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出示课题,引出课题

1、 出示“小黄帽”,了解小黄帽的作用,指导我们为什么要带小黄帽。

2、 城市的交通越来越繁忙,同学们过马路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知道的交通安全设施多,熟悉常见的交通设施。

3、 学生反馈

(二) 活动开展

活动一:交通知识小竞赛

比一比:谁知道的交通设施知识多

将交通知识的正确名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连线

活动二:交流事故案例

学生实现收集相关资料,课上交流

活动三:看录像,说说你认识交警指挥的基本手势吗?

模拟正确过马路。

第二课时:

(一)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各有规定的行进路线,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才能保证安全。下面来看看媒体(交流会中选取的几组场景)。

对媒体中的情况进行讨论,辨析,并当场纠正)

讨论聪明豆的问题:你看到过这种情况吗?是怎样发生的? 如何才能避免?

(二)认识交通标志

教师模拟情景,让学生在相应地点指出放上合适的交通标志

(三)交通小超市

(1) 每个小组发一张十字路口图,讨论这个十字路口需要哪些标志、设施

(2) 每组指派两人到超市内选购所需物品

(3) 共同努力,把交通标志和设施的小图标贴在相应的位置

(4) 说说为什么这么贴,教师当场点评

(四)设计交通标志

模仿交通标志,请每个同学设计简单的交通小标志,并放置在校园的相应的场合。

第6篇: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劝学》。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几方面来展开我本次说课。

一、教学理念(首先是我的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帮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强调师生间的协作与对话。(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始终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材分析

《劝学》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是“求学之道”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求学之道和获得教养的途径,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劝学》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荀子的散文,本文文质兼美,通过比兴、比喻论证的方法,系统地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三、学情分析(分析完教材,我再来分析下学情)

首先,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文言词汇,但深层次的词汇、文法以及阅读能力都还有待提高。

其次,《劝学》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有利于学生确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与学情,我指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文言文法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问题探究,掌握本文比兴和比喻论证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如下两方面确定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一是掌握本文比兴和比喻论证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二是确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信心。

六、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将我的教学方法确定为:朗读法、点拨法、提问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圈点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2课时

七、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1、导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然后我再介绍荀子的生平、思想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因为《劝学》的“劝”字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所以,我会先让同学们回答“劝”是什么意思,由于同学们手头都有工具书,所以同学们不难回答出“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就是“勉励人们学习”的意思。

2、接下来我将运用“一读课文,落实词句。二读课文,疏通大意。三读课文,咀嚼鉴赏”的三读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

(三读教学法的第一步是)

(一)一读课文,落实词句

学生自读:圈出生字、生词,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自我解决。

(二)二读课文,疏通大意。

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圈画疑难词句,并质疑。在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后,我再进行适当点拨,集体解疑。最后请学生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三读课文,咀嚼鉴赏。

学生在上述过程中已经完成对文章主体的把握,下面我将结合学法指导,紧扣问题展开,逐段进行探讨,安排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这一课时我将引导学生对第一段进行解读。

首先,请同学们仔细朗读第一段,回答以下问题:

1、在第一段中,出现了多个通假字,请同学们找出来?

“輮”通“揉”“有”通“又”“暴”通“曝”“知”通“智”

2、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议论文,既然是议论文总有论点,请同学们找出这一段的论点?

(这一问题不难,学生能够很容易就找出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3、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了很多的比喻来说明他的观点,请同学们找出来?

同学们不难找出文中共用了5个比喻:在前两个比喻中我们看到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过程会发生变化,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也就是说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

第三个比喻说明物质通过加工提高和发展以后,就不会回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一个人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

后两个比喻强调“受绳”和“就砺”这两个加工的过程,再一次说明通过学习可以超越自己。这五个比喻从三个层面说明了学习的意义。

最后,作者提出了他的观点:君子通过“博学”和“日参省乎己”,就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而这一句有何文章的第一句“学不可以已”相对应,做到了首尾对应。

布置作业:背诵第一段,并预习其余段落。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如有不足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

第7篇:说课稿

教育学指出:一定的情景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表达的环境条件的动力源。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不仅有益于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儿童的情感参与,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办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合作意识。采用想象、表演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培植自信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在设计《云房子》时,针对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于童趣的特点,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去体验、去感悟。

一、说教材

《云房子》是国标本苏教版第三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它用清新、活泼、生动的文字描写了雨后天空云彩的多姿多态和小鸟的活泼可爱的生动场面。全文采用

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逗人喜爱;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另外,天空还有小鸟的欢快飞动。这些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以小鸟的目光观察天空的景象,符合儿童心态,体现了童话特点。

二、说学情

三亚市的学生身处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蓝天、白云、太阳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而且,每年夏季雷阵雨也是比较常见的。因而,有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学习本课时,多创设情景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活动体验,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的目的。

三、说教法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雨后的天空变化和小鸟活动的情况,感受天空的美丽和小鸟的活泼,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

四、说学法

在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充分启发学生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表达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和群体合作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新课程理念指出:“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走向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思考与协作主动获得知识。”因此,我根据低年级特点和教材特点,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趣

师导入:小朋友,在夏天的午后,一场雷阵雨过后,太阳公公又露出了笑脸,把许多云收了回去,可有一些仍留在天上。瞧,这儿一朵,那儿一朵,真漂亮!(贴出蓝天白云的底图)让我们插上翅膀,变成一只只美丽的小鸟,飞上蓝天,飞到白云身边吧!(让学生戴上各自的小鸟头饰)小鸟们,此时,你们想说什么呢?出示句子: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小鸟们心情这么兴奋,你们能带着这种兴奋的感觉告诉其他小鸟吗?多请几位学生朗读,进行比较、体味。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利用图片展现情景,让学生扮演小鸟在天空中遨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情设景,充分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分为三个互动。

互动1、 引导读懂第二自然段

我进一步引导:小鸟造了那些云房子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请学生回答后,我便分别贴上“大冬瓜”云房子、“花儿”云房子、“大楼房”、“大礼堂”云房子、小云房子及相关语句。顺势引导:这么美的云房子,多有意思啊!你们最喜欢哪幢云房子?请你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吧!学生都兴致盎然,他们一边朗读,一边做动作,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取新知。这时,我又适当过渡:看到这么美丽、可爱的云房子,小鸟们,你们想不想动手造一间呀!学生在〈〈粉刷匠〉〉音乐声中小组内合作,用课前发放的白云纸片在蓝色硬纸上“造出”各种形状的“云房子”。随后,他们把造好的云房子贴到黑板上。我紧接着说:你们造得可真漂亮,能给小鸟们介绍一下吗?引导他们用句式:“我们的云房子真漂亮啊!他们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话。

〈让学生在读文感悟的同时,通过动手参与,既感受到天空云朵的美丽和小鸟的活泼与欢快的心情,更体验了学习的快乐,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互动2、 读悟第三、四自然段

小鸟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云房子开心极了!请学生读第三、四自然段,看看小鸟们都在干什么呀?学生回答后,我又引导:小鸟们叽叽喳喳,可热闹了,他们在说什么呀?之后,让学生设计的情景演一演。最后,带着愉快的心情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一步点燃思维的火花,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谐。〉

互动3、读悟第五、六自然段

小鸟们正玩得开心呢!忽然,呼啦啦吹来一阵风,云房子发生了变化,快读读第五、六自然段,看你有什么问题提吗?读懂了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有的学生提出了问题,有的学生解决了问题。(取下各种云房子图片,留下太阳和蓝天的底图)云房子被风吹走了,不过,天上还是很美的。指名读“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小鸟没了云房子,但看到了“笑眯眯的太阳”和“水汪汪”的蓝天,相信也不会生气吧!最后,让学生美美的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自读、自问、自己读懂课文,让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知识。

(三)学以致用,融入生活

天空多么美,大自然多么美,这些美丽的景色需要我们去发现,需要我们去维护,让我们从小做大自然的“维护者”吧!

第8篇: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我的班会课说课内容是构建和谐班集体.以下就是该班会课的策划过程:

一、班会主题

《构建和谐班集体》

二、主题内涵

构建和谐班集体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为培养出新一代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有着显著地影响。和谐班级是文明、向上、创新的班集体,是宽松、协调、包容的班集体。创建和谐班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的一种体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技校学生的学习和认识特点,通过班级群体性的活动,使他们逐步了解和谐班级构建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来促进他们的交流和活动,从而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四、教学对象

五一班全体学生

五、教学准备

1、寻找班级和谐相关的素材

2、排练群口相声,做好班级集体活动准备

3、收集学生在生活中和谐互助的照片

六、教学形式

整个班会课的活动由班主任进行策划和指导,同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主要由学生进行参与和主持,让学生针对班会课的主持人以及活动的安排进行合理积极的排练,让此次活动的主体对象参与融入此次活动。

七、教学过程

(一)观看学生表演,班级参与活动,活跃气氛,促进交流 首先观看“群口相声——一个都不能少”的学生表演,让学生体会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接下来让学生参与鼓掌听声的活动中去,使学生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用这两个活动拉开班会课的序幕,即活跃了班级的气氛,也参透了此次班会课构建和谐班级的内容。

(二)提出问题,参与思考,理解友情与和谐 班会课的群体活动结束后,有两位主持人上台,对这次班会活动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和谐班级体构建的看法和建议。

(三)观看班级生活及学习照片,体会点滴校园生活 以“朋友”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观看大家在校期间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欢乐的照片,引起学生点点滴滴的的回忆,让彼此相互珍惜,相互关爱,把这种情感融入和谐班集体的构建中。

(四)总结概括,送出祝福,提出希望 最后班主任进行总结,送出对班级未来成长的祝福,提出对班级前进的展望,让学生一起为构建和谐班级而努力。

八、预期效果

通过此次主题班会,让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与交流,使学生能够懂得珍惜现在、团结互助、和谐相处,从而在未来的学校生活中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成为真正的和谐班级体。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