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9-10 07:49:07

第1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画垂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节课,教学内容在教科书的第66页。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正确掌握画垂线的方法;

(2)、通过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三角尺画垂线,会验证两条直线是否相互垂直;

(3)、认识垂线的性质;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图能力和应用意识。

3、教学重点: 掌握垂线的画法

4、教学难点: 垂线性质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二、说教法

整堂课渗透的主要是“学生动笔画——学生说画法,讨论画法——教师引导,总结画法”这样一个学习模式。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来自主探究知识,并及时组织学生分组展开交流,讨论,同时教师及时地点拔,启发,从而使课堂进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三、说学法

在“动笔画”活动中,主要是体现开放性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空间把可能出现的情况全面的展现出来,为准确地提取和掌握知识点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说教学过程

1、整堂课可以分为五个环节:练习巩固、导入新知;动手操作、探究画法;

教师点拨、归结要点;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畅谈收获与感受。

2、在练习巩固、导入新知部分。从复习有关“直线位置关系”的知识入手,通过练习帮助巩固“相互垂直”的相关知识,为新知的探索学习做了较好的衔接准备。

3、在动手操作、探究画法 ;教师点拨、归结要点部分。针对三种不同的要求“给直线画垂线”、“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分别采取:

(1)学生自己探究

(2)学生黑板上展示画法

(3)请学生说画法,讨论画法

(4)比较画法

(5)教师引导,归结画法”的方式进行教学,目的便是为了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调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4、在联系生活、学以致用部分,主要是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要从幸福镇修一条通往公路的水泥路,你觉得怎样设计更好?”,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对于“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对于新授知识的巩固与强化,此外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加深对数学的兴趣。

5、最后是畅谈收获与感受。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今天这节课上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起到概括要点,归结全课的作用,也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

五、说反思

1、在语言方面,还是老毛病,自己讲的话太多,给学生的机会太少,缺乏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此外,在说画法时,自己也有一个地方疏忽了,“重合”与“对齐”有乱混淆,虽然后面改了,但还是暴露了自己备课还不够到位这一缺点。

2、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还不够合理,整节课内容量太多,可以适当把画长方形这一环节舍去放在下节课,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点到 直线的距离”的认识上,使学生掌握得更透彻。而且在有些环节上也重复了,浪费了时间。

3、在自己设计的练习上,由于时间的匆忙了只是大致地点了一下,效果不是很好。

4、总之,在各方面还需更加努力,要多听课多钻研,多向师傅和其他老师学习,当然更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教学。

第2篇:说课稿

一、设计思路

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飞舞,像鹅毛,像纸片,像棉花……纷纷扬扬,一下子,马路边,屋顶上,树上全挂满了雪花,顷刻间,这个五彩的世界穿上了银装,变成了雪白的一片。面对这一切,孩子们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惊讶。正是借助于孩子们这样一个心境,设计了《下雪天》这一课。

本课在设计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是我国所有公民在中小学阶段必须接受的,而不是一部分人,要使这种全体性成为可能,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活动、欣赏、交流、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达到这一目的。同时,探究性学习也是美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所以,在教师示范完后安排了这一环节:请学生欣赏思考这些雪花各有什么不同?该怎么剪?并试着剪一朵。让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最后掌握不同雪花的剪法。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冬天,感受雪,体会雪给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习表现雪景的方法,创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并通过集体合作表现、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冬天。

本课内容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名画欣赏,关维晓的《雪野》和莫奈的《鹊鸟》,引导学生观察下雪时及雪停了时各种事物的变化。第二部分为欣赏不同雪花的造型,感受六角形的雪花。第三部分为剪纸步骤,示范折三折的雪花如何制作。第四部分是一幅小朋友在创作雪景图的照片,为学习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因为主要是表现下雪时的情景,所以第一部分内容只是选取了关维晓的《雪野》作为欣赏的对象。第二部分内容基本保持不变。第三部分改成教师实际操作示范,这样学生观察得更清楚一些。第四部分则去掉了。在教学顺序上,也作了部分调整,即第二部分内容与第三部分内容调换了一下,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作了一些适当的增加,目的在于便于教学,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第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网

三、学情分析

大部分的学生都看到过下雪,都感受过下雪的景象,能表现雪景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剪团花的技法掌握。由于学生还没有"角"的概念,因此在折纸时会遇到困难,折完后,在画的时候,要注意绘制的角度与大小,剪时也要细心,不要剪断,否则前功尽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欣赏、交流体验、探究学习、集体合作、游戏活动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观察雪花和下雪的样子,初步学习剪团花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2、学习折、剪、贴、添画或拼贴的方法,通过集体合作的形式表现雪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下雪天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雪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五、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学习用剪团花表现手法创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通过集体合作,用剪、折、贴、添画或拼贴的方法表现下雪天的情景。

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表现有生活情趣的雪景,剪团花时折、画、剪三步的处理与掌握。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在设计时尽可能地运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谜语、游戏、音乐等,通过多媒体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学习目的。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白纸、剪刀、胶水、各色彩纸、绘画工具

2、教师:课件、范作、白纸、剪刀、背景纸

3、环境设计与布置:运用蓝白色调,营造冬天洁白与宁静的氛围,并在教室周围适当张贴与"冰天雪地"有关的图片。

4、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准备一些备用的白纸、彩纸、蓝色的背景纸以及相关的课件。

八、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谜语,请学生猜一猜。

师:小朋友,上课之前呢,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这个谜语是:"一片两片三五片,掉到水里看不见。"第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网

(指名学生回答,谜底:雪花。)

2、回忆想象下雪天的情景。

师:猜对了,那你们看见过下雪时的情景吗?

(学生回答,有也有可能没有。)

师:有同学说有,有同学说没有,这都没关系,接下来,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跟着老师,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飞向小雪花的世界。

(教师配乐朗诵有关雪花的诗歌,学生闭目回忆想象下雪天的情景:下雪天,真好看,房子变成胖老汉。小树好像大白伞,地上铺了白地毯。我也变成小神仙,嘴巴鼻子冒白烟。

小朋友来堆雪人,小朋友来打雪仗,下雪天,真好玩。)

3、 欣赏《雪野》,感受下雪天的情景。

师:好,请小朋友睁开小眼睛,看,多美妙的景色啊!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白色的树、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望无边的大地……)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你看到的景色吧!

(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回答:"漂亮极了!""多么美丽的景色啊!""我真喜欢下雪天!"……)

4、揭题:《下雪天》。

师:那好,这节课,我们就来集体合作创作一幅有关下雪天的画。

(出示课题。)

〔点评:用猜谜来安定学生情绪,又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回忆想象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激发兴趣,欣赏感受丰富学生的下雪天的情景储备,自然地揭示课题。〕

(二)、交流欣赏,加强体验

1、交流下雪天最想说的一句话和最想干的一件事。

师:小朋友,如果你刚好碰到这一天下雪了,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而最想干的一件事又是什么呢?

(学生相互间交流,再指名说说。)

2、欣赏雪花造型。

师:刚才我听到有的小朋友说想打雪仗,有的小朋友说想堆雪人,那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一朵雪花,它究竟是长什么样子?

(老师出示一些雪花的图片,学生欣赏造型。)

师:其实雪花形状多样,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些,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造型。

〔点评:交流下雪天最想说的一句话和最想干的一件事,进一步激发兴趣,欣赏雪花造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也为下面环节剪雪花作铺垫。〕

(三)、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1、教师示范剪折三折的雪花。

师:看了那么多不同造型的雪花,接下来,就请小朋友看老师怎样用一张白纸,把它表现出来。

(教师示范剪折三折的雪花,一边示范,一边解释每一步骤的要点,并重点强调难点的解决方法,学生仔细观察,并记住步骤及要点:一折,二画,三剪。)

2、出示不同造型的雪花作品,欣赏讨论。

师:那,我们再看,这些雪花各有什么不同?该怎么剪呢?

(学生欣赏并思考剪法。)

3、学生尝试剪折雪花。

师:其实呢,方法差不多,只是画的花纹不一样,你能不能也来试着剪一朵跟老师不同造型的雪花?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折、剪,教师适时提醒每一步的要点,如折时注意"角"的问题,画的图案不要过分细小,剪时要细心,注意力度等。)

〔点评: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有"法"可依,能迅速掌握剪折方法,范例欣赏,拓展学生思维,尝试动手,让学生剪折出不同造型的雪花,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集体合作,创作表现

1、提出创作要求。

师:如果,我们只在这张纸上贴上刚才剪出来的雪花,老师总觉得这幅下雪天的画不够美,好像缺了什么。小朋友,请想想看,还可以加上点什么景物?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后,小结:这节课,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幅雪景图,先是将剪下来的雪花贴在背景纸上,注意在底部留出适当的空白,在空白的地方添画或拼贴一些简单的景物,如雪人、树、房子等,同时,请把你的心情也表现出来。)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学生以大组形式完成一幅作品,教师分发背景纸,播放背景音乐,并作一些指导,如下雪时景物的变化,用恰当的方法和工具材料进行合理地表现。)

〔点评:利用小组合作,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教师的适时指导,帮助学生创作出更加优美的画面。〕

(五)、作品展示,综合活动

1、交流展示作品。

师:差不多,我们已经完成了这幅雪景图,请各组组长将作品拿上来。看了这些画,你有什么话想说的?

(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同时师生共同评评作品。)

2、唱唱有关下雪天的歌。

师:是啊,那么美的画啊!下雪了,冬天到了,新年也迈着脚步向我们走来了,就让我们在《新年好》的歌声中,一起迎接20xx年,一起迎接我们的北京奥运吧!会唱的一起来唱一唱吧!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听听,并跟着唱一唱。)

〔点评:赏析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游戏中,让学生的兴趣达到极点。〕

(六)、小结拓展,课后研究

1、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折、画、剪、贴等形式创作出了美丽的雪景图,小朋友们个个都表现不错。

2、课后延伸。

师:下课以后,小朋友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些跟雪有关的知识,如天上为什么会下雪?雪是怎么形成的?雪的种类有哪些?等等。

〔点评:鼓励学生,激发持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

九、作业设计

通过访问、查资料等形式了解跟雪有关的知识,如:天上为什么会下雪?雪是怎么形成的?雪的种类有哪些?等等。

第3篇: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轼的一首咏月词--《水调歌头》,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水调歌头》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中的一首词。 这首词可谓脍炙人口,前人评论说:自东坡咏月词一出,余词尽废。同样给予这首词很高的评价,

《水调歌头》是苏轼政治失意。怀念弟弟苏辙之作,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对于引导学生树立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2、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和这首词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疏通词的大意,体味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其中我将第1、2点确立为教学重点,第3点确立为教学难点。依据是诵读品味体悟是新课标关于诗词教学的要求,其次,初一学生人生经历和感知特点使得他们对于人生态度的理解相对困难。

二、 说教法

古语有云:教学相长也,可见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因此我采用引读法和点拨法作为本课的教法指导。

三、 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本课我采用诵读体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读说结合法作为本课的学法指导。

1、 诵读体悟法

这首词语言优美。感情真挚,需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细细品味。

2、自主合作探究法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志性的学习方式,这样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认识更加深刻全面。

3、 读说结合法

这样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渗透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 说教学设想

考虑到这首词的特点和学生的领悟能力,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一课时,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 说教学程序

(一) 课前准备

为了更好的辅助与促进教学,我在课前布置让学生搜集查询有关苏轼的生平资料及其名篇代表作。

(二) 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为:

同学们,请大家认真听老师读一段文字:有这样一个人,

他,才华盖世,贡献卓著。散文与韩、柳、比肩;诗与黄庭坚相齐;词与辛弃疾并举;书法、绘画也属开山之尊,在他所涉及的领域里,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他,勤政爱民,造福苍生。历仕四朝,屡任地方官。所到之处兴修水利,赈济灾民。百姓拥戴,有口皆碑。并多次向朝庭进言,革故鼎新。显示了封建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雄才大略。

他,乐观豪迈,睿智旷达。政治上的失意令许多封建官僚深陷泥淖而无力自拔,发出英雄末路之叹,而苏轼则失意不失志,一曲"大江东去",千古绝唱唱到今,显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情感魅力。

同学们说,他是谁,(苏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板书标题作者)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第111页:

这里导语设置语言精练优美,富有人文气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作者简介

首先让同学们自由说出自己搜集到关于苏轼的一些情况,而后教师以课件的形式作补充和明确。具体如下:

明确: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故事典故;被贬黄州,躬耕于村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韩柳、王安石、曾巩、欧阳修)眉州眉山人,作品有词集《东坡乐府》等。

生平简介:苏轼,22岁便中进士,入世做官后,因新旧党之争,先后被贬到杭州、密州、徐州、潮州做地方官,45岁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后来又相继被贬到惠州、琼州、儋州。所以苏轼在自题画像中说过: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另外,苏轼可谓是一位艺术天才,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造诣极高。

(四) 背景简介

对苏轼写作这首词的背景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被贬在密州做地方官,政治失意,而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经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苏轼把酒望月,有所思,有所想,写下了这首词。

在介绍完写作背景之后,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分为:读词、说词、品词、拓展迁移和总结全文五个部分。

(五) 读词

可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气氛

分为学生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几个环节,读的过程中教师强调朗读要求:正

确、流利有感情。教师范读时,力求读出感情以感染学生,范读如下: 《水调歌头》--苏轼

(六) 说词

(1) 首先,讲解小序

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说明写作时间和写作目的(板书)

(2) 说词大意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之后分句说说这首词的大意,教师给出示范:

如说首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先读出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说大意是: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并以课件的形式对这首词的大意进行展示明确:

(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 我欲乘风归去,)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 (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3) 概括大意

疏通大意后,让学生思考这首词的上下阙分别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上阕:月下饮酒

下阕:对月怀人

(七) 品词

(1)具体设置问题为:通过诵读学习这首词,你从苏轼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概括:手足情深、乐观旷达

(2)苏轼的乐观旷达可谓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前面学习他的《浣溪沙》时,也感受到他的热爱生活,乐观旷达,大家记不记得《浣溪沙》中下阕的名句? 明确: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之后,教师稍作总结:古代诗论家关于这样说诗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又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可见,诗词中总是蕴含着作者的情感,需要我们去细细体味。

在这一环节中,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以温故而知新。并贯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

以渔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触类旁通。

(八) 拓展迁移

穿越历史

假设你穿越历史,回到宋代,看到了此时正在月下饮酒,思念弟弟的苏轼,你们之间会产生怎么样的对话呢?(要求对话内容积极向上,不偏离词的主题。)

(九) 音乐欣赏

播放王菲歌曲《但愿人长久》,让学生在优美音乐中聆听感受这首词,最后,让学生齐背这首词。

(十) 作业布置

苏轼面对一轮明月吟诵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祝愿,前面学习《十五夜望月》中王建发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感叹,可见月亮成为古代文人墨客情感的一种寄托,课后请大家搜集整理写月的诗词名句,每人至少五句,多多益善。

(十一) 总结全文

结余设置为: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在诵读中体味到了苏轼虽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是啊,客观事物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去改变对生活的态度,老师衷心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挫败,都不要气馁不要退缩,时刻保持着一种乐观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最后,呈现我的板书设计,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小序:交x写作时间与写作目的

上阕:月下饮酒 手足情深

下阕:对月怀人 乐观旷达

第4篇: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读准"蒙蒙亮"、"蔓儿"、"冲"等难读的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

3.体会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挚感情,能主动关心身边的朋友。

教学重、难点: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关心身边的朋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直接出示课题:小鸟和牵牛花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叫《小鸟和牵牛花》

二、 初读课文,识字通文

1、"小鸟和牵牛花"之间啊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小朋友赶快把书翻开,自己去读读!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 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旁边的拼音帮忙,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并标上段落序号。

2、出示词语:鸟窝 喇叭 榆树 凤仙花

缠在陪你 终于 发愁 嗒嘀嗒

玩儿蔓儿 冲着 蒙蒙亮

3、看,小鸟要来考考大家了。自己先读读!

4、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当当小老师领读?(适时指导儿化音"玩儿 蔓儿":出示榆树和牵牛花的图片,告之什么是"蔓儿"——看,这就是牵牛花的"蔓儿",它一圈儿又一圈儿地缠在榆树上,向上爬呀爬!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

5、谁想读给大家听听?这样,一人读两个吧!(适时指导多音字"冲着 蒙蒙亮")。

6、接下来小鸟还加大难度:去掉了拼音帽子并打乱了它们的顺序。我们来开列小火车!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植物。

1、生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分自然段读一读课文,然后想一想上面的填空!

出示: 小鸟( )了,它请( )和( )来陪它,可是它们都无能为力。最后,( )自告奋勇地爬上了榆树和小鸟做伴。小鸟的病马上好了。

2、生个别说,齐说。

3、小朋友仔细看看,小鸟有哪些植物伙伴呢? 生说:小草、凤仙花、牵牛花、榆树。

四、研读课文

1、小鸟和它的这些植物伙伴一起住在同一个院子里,每天一起生活、一起玩耍,过着快乐的日子。下面就请小朋友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

2、研读第二小节 朗读指导

(1)师:可是有一天,小鸟生病了,它病得很严重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

①出示第一句:有一天,小鸟病了,躺在窝里,一动也不能动。

那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个读

还有一句也是说小鸟病得很严重,你能找到吗?

②随机出示第三句:可是他病了,一点儿力气也没有,怎么能飞下树来呢?个读——(师:是呀,小鸟病得一点儿力气也没有,我们来把他病重的样子读一读吧)齐读

(2)师:此时此刻的小鸟是多么想念他的朋友们啊!他想:——生接

随机出示第二句:他想,要是能跟小花一起唱个歌,跟小草一起跳个舞,该有多好啊!(把它心中强烈的愿望读出来。) 个别读——齐读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读整段话,读出生了重病的小鸟心中的强烈愿望。齐读

3、朗读对话指导3、4小节

(1)小草都想到了谁呢?请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找出答案。

(2)小鸟费了好大的`劲,从窝里伸出头来,对榆树下面的凤仙花说——生接:凤仙花姐姐,我病了,请你上来,跟我玩一会儿,好吗?

(3)凤仙花答应了小鸟的请求吗?为什么呀?(因为,所以)(你真会读书,用课文里的知识来回答老师的问题。)那就请你来当当凤仙花读读吧!

(4)"真对不起", 多有礼貌啊!让我们读出凤仙花的无奈吧!

(5)哦,听得出凤仙花是想帮也帮不上忙啊!所以,凤仙花红着脸,说——

(6)老师现在就是那只得了重病的小鸟,你们来当我的好朋友凤仙花姐姐好吗?(师直接说,叫全班学生接)

(7)凤仙花想帮却帮不上忙,她的心里可难过了!但是,善良的小鸟并没有责怪她,小鸟想起了平日里和自己最要好的小草,他们又在说些什么呢?请同桌一起合作,一个当小鸟,一个当小草。注意它们说话的语气。

1)、同桌分角色合作练习读对话。

2)同桌朗读反馈(你想怎样读小鸟的话,你想怎样读小草的话。)

4、学习5——8自然段

(1)没人能来陪小鸟,此时的小鸟真寂寞。如果你是小鸟的好朋友,你想去陪它吗? 你想什么办法去陪它,帮它呀?(你真是一个有爱心,助人为乐的人。)

(2)到底是谁陪的小鸟呢?自由读5——8自然段。

(3)演示"缠".

(4)牵牛花为什么能陪小鸟呢?用书中的语句读一读。(你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5)出示牵牛花爬的过程,老师讲解。

(6)小鸟说,你爬的又苦又累,别爬了。牵牛花会怎么说?

(7)就这样牵牛花坚持着爬呀爬呀,终于—— 牵牛花高不高兴?指名读第6自然段。老师希望你读的高兴一些。谁再读一遍?老师感受到了快乐,也想读一遍,行吗?谁想像老师这样再读一遍?

(8)你现在想对牵牛花说些什么?(板书:助人为乐)

(9)小鸟一高兴病就好了,牵牛花一看,小喇叭吹得更带劲了,嗒嘀嗒,嗒嘀嗒。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结语:希望同学们能经常把爱心送给别人,让身边的人都因为有你的帮助而感到快乐,好吗?下课!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