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6-23 07:46:42

第1篇: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243页的《平均数》,设计本课我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说教材: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使学生能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 难点: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说学情:

由于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容易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平均数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尽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法,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在学法指导上,我重视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和讨论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获取新知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课件1:有3排小球,个数分别为6、7、2,由此提问: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样多?

(设计意图:移动小球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并渗透移多补少法 。让学生明白把多的分给少的,这样的方法叫移多补少。)

追问什么是平均数?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平常生活中自己见到或听到的平均数(设计意图: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2篇: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是在二年级简单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渗透的一节实践活动课。这个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训练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列算式等活动,体验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2、使学生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三、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搭配方法,渗透有序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原则,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学法:通过观察、操作、展示、交流、总结方法等过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摆一摆、连一连提升为更简便列算式的过程。

教法: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白板操作软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规划,共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 感知搭配

2、借助活动 体验搭配

3、运用知识 拓展搭配

4、反思总结 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 感知搭配: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让三年级的同学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我创设了两个情境。

情景一:通过想跟全班每个孩子击掌,来提出思考:老师如何击掌能够看出跟哪些同学击过,哪些同学没击过?原来可以一行一行击掌,或者一列一列的击,这样击的好处是有顺序、不会重复也不会漏下谁。(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情景二:数学城堡有一把密码锁,一共有四个数,要求组成所有不重复两位数。采用的方法是让全班同学在算术本上书写。找一名同学上前进行拖拽。(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排列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进行铺垫。)

2、借助活动 体验搭配:

(1)活动:

城堡里主人是小女孩,她要带我们去游乐园看一看。去之前希望咱们帮她搭配一件漂亮的衣服。出示2件上衣,3件下装。注意的是,在操作搭配前一定要问问学生“我们穿衣搭配讲究的是什么:1件上衣搭配1一件下装。”

(2)动手操作:

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件上衣,3件下衣的图片,让学生搭配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操作空间,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除了操作实物摆一摆,也可以在图片上进行连线。

(3)交流展示:

学生上前操作,(可以选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会发现他搭配的有重复而且还有遗漏,让学生去纠正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同时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摆能够避免出现错误呢?原来可以选择先固定1件上衣,再去搭配下装,这样就会避免出现重复和遗漏的情况。最后总结出搭配的两个特点:不重复、不遗漏(板书特点)

讨论:2件上衣、3件下装能够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穿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仔细观察,通过数一数,数出6种搭配穿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1件上衣可以有三种搭配,而我们有2件上衣,所以可以通过列算式:加法:3+3=6;乘法:3×2=6。

原来,搭配不仅可以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还可以通过列算式。

3、运用知识 拓展搭配:

练习是数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桥梁,也是考察目标达成度的手段,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

练习1:从正门出发经过猴山到达游乐场有几种线路可以选?(指名回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搭配方法。)

练习2:有男运动员5名,女运动员8名,要选一名男运动员搭配一名女运动员参加乒乓球混双比赛,恭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抢答方式回答,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速度。鼓励学生选取列算式的方法。)

练习3:想走出城堡,最多试几次能够打开大门?(同座讨论,与之前导入题目相比,问题的问话形式和难度上都有所提高。)

练习4:午餐搭配:2种饮料、3种主食、3种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小组交流,课下沟通,属于提升题。)

3、反思总结 拓展延伸:

今天玩得真高兴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的收获吧!(指名回答),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六、板书设计:

搭配的学问

特点:不重复、不遗漏

摆一摆

连一连

列算式:3+3=6

3×2=6

第3篇: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教材。这局部教材是在同学认识了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同学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同学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同学探索的欲望,引导同学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同学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培养同学观察、推理、分析、综合、笼统、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同学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规范,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同学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点:让同学在自身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四、教学方法:

依据同学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1、从同学爱听的故事动身,为同学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改变同学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同学的协作能力;

4、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同学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研讨新知、引导同学总结、点拨同学迷惑等教学方法。

五、同学的学法:

“同学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同学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动身,让同学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考虑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身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同学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第4篇: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四、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1、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五、学生的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 )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设计思路: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

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结果。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

宽+长+宽+长=周长 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

(长+宽)2=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设计思路: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2、小龟的路程。

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 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设计思路: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

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设计思路:前后照应,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课件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课件出示)

5、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

(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周长的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这几个习题的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

七、规律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规律,说出规律。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 周 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