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11 07:06:43

第1篇: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八单元共有3篇课文。《鲁本的秘密》是该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新编的阅读课文,展示了人间至高无上的亲情,属于亲情教育系列文章之一。在此之前,教材已经编排了《麻雀》、《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等歌颂伟大亲情的文章;在此之后的六年级教材中又安排了《荔枝》、《小抄写员》等文章,使亲情教育成为一条完整的体系。此文安排在这里,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教材内容

《鲁本的秘密》一文讲述了一个12岁的小男孩鲁本在一家商店橱窗前看到一枚标价5美元的漂亮胸针,便萌生了一种心愿:他要筹足5美元,买一颗胸针,母亲节时送给妈妈,这个愿望就是鲁本的秘密。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艰辛努力,鲁本终于靠捡破麻袋秘密攒够了钱为母亲买了胸针,实现了自己美好的心愿。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

3、从故事中受到关爱他人,疼爱父母的教育。

《鲁本的秘密》一文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鲁本对母亲的关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

实践以上目标需要一课时的教学时间。

三、学情分析

“给,永远比拿快乐”,这是高尔基富有哲理的名言。可是现在的学生由于物质生活条件较好,加之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倍受父母宠爱,他们得到的颇多,奉献的甚少,因而很难体会这句至理名言。这篇文章无论是从语言文字还是故事情节上,都浸透着儿子对母亲浓浓的情、深深的爱。相信通过学习,通过朗读和感悟,通过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学生心中那沉睡的亲情一定会被唤醒,一定会与主人公鲁本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四、说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运用广告启迪学生的亲情,指导感情朗读感悟亲情,播放录相体验亲情,联系生活实际激起亲情。具体做法是:

1、教师以“导、启”为主,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读”为主要方式悟情,学习“秘密攒钱”这一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鲁本可以用哪些方法筹足5美元”、“你想对鲁本或者他的妈妈说点什么”等问题设计,以“思、说、议”为次要方式动情,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媒体:以媒体为辅助方式激情,配乐朗读,渲染课堂气氛;播放学生生活录相,使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把家长请进课堂,学生与家长对话,加剧心与心的交流,,力求把课堂情感推向高潮。

五、教学过程

(一)广告引入,创设情景。

1、教学开始,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大家熟知的关爱父母的公益广告,引入课题。

2、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

质疑是对学生“阅读期待”的利用,凸现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地位。

(二)整体感知,进入情景。

“鲁本的秘密是什么?”学生带着这一问题朗读既整体感知了课文,又能顺利解决该问题:攒钱为妈妈买胸针就是鲁本的秘密。(教师随机出示课件“胸针”图)

(三)自主合作,感悟情景。

1、赏读“心愿实现”部分。

“鲁本为妈妈送胸针”是本课最感人的情景。我的教学采用打破课文描写顺序的方式,直奔故事的高潮。一段教师导语之后,多媒体出示

“送胸针”的图像,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30-35自然段,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全班学生再带着激动、兴奋的感情齐读,体验鲁本实现心愿的快乐和幸福。

2、精读“秘密攒钱”部分。

(1、)“给,永远比拿快乐,”快乐的获得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鲁本利用捡麻袋的方式秘密攒钱,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这一部分:勾画使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全班交流,多媒体出示重点句,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分角色朗读

“鲁本卖最后四个麻袋”的情节。学生通过朗读,自主感悟鲁本捡麻袋的艰辛和对妈妈深切的爱。

(四)拓展延伸,体验情景。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当学生深切体验了主人公鲁本的辛苦付出获得了成功,换来了幸福的时刻时,学生的心中一定涌动着千言万语。我设计了一道拓展思考题:“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想对鲁本或他的妈妈说点儿什么吗?”学生即兴发言后,我动情讲述《我的妈妈》的故事。

新教育理验告诉我们:“学生不做教材的奴隶”。我们应将教材的树干根植于土壤——学生的生活之中。“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都在哪一天吗?你都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今后打算怎么做?”在学生动情诉说之后,接着播放一段《我为妈妈献爱心》的实况录相,让学生充分体验“给,永远比拿快乐”的道理。

最后,教师总结板书,结束教学活动。

板书设计:

鲁本的秘密

买胸针 捡麻袋

第2篇: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左公柳》记叙了作者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全篇按照“总起引入一具体分述一总结抒情”的思路行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题目一语双关。“左公柳”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建设新疆,作出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2、以“柳”贯穿整篇文章各部分,咏柳喻人。

3、课文夹叙夹议,既有对柳树的细致描写,也有对柳树的赞美;,既有左宗堂誓死抗敌的经过,也有对左宗堂英勇无畏精神的颂扬。

4、记叙有详有略。课文详细记叙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的经过,略写了建设新疆的过程。

基于课文的这些显著特点,我把本科的教学目标定为: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领悟课文的几种表达方法,体会左宗棠的爱国之情。教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摸索的主体意识,教师作为主导者,要科学地组织双边活动.本课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左中棠这个人物个性鲜明,感情强烈诚挚,根据这篇课文的特色,教学时宜采用读悟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读读——悟悟,读读——写写"的方式,在读中领会,在读中质疑,在读中升华感情。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新课标中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剖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动积极的思维和情绪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绪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珍视学生奇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以上两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主要运用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一是自读自悟,交换讨论,合作学习.

二是抓重点词句,悟文章写法,品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流程:

“疑学导练”四步导学是我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被实践证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我按照这一模式设计了本课的教学。

第一步:疑:创设情景,质疑激趣。

上课一开始,我以课件辅助介绍左宗棠:他曾豪言: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是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名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民族英雄,再出示左公柳的图片:这是一株普通的柳树,然尔它却承载着一种精神,承载着一段永恒的历史,它改变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沙漠荒凉,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让学生对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事物进行联想,并把这个问题带入到下面的自学中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学法指导,自主感悟。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不是教师问出来、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的,在学生求知欲望得到膨胀之时,我及时出示本课的自学提示:①画出描写左公柳的句子,想一想它与左宗棠之间有什么关联。②画一画,读一读课文中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段落,并做好批注。

此环节,学生带着自学思考的内容,自主学习,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来与文本对话。

第三步,导:以读定教,以导促读。

在学生充分自学之后,我要及时和学生一道归纳出作者对柳树的描写、赞美和对左宗棠爱国壮举的记叙。尤其是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三件典型事例: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植树造林。让学生交流对划出的重点词句的理解,指导学生把小标题和对句子的理解写在课本,让学生初步掌握眉批和旁批的方法,最后点拨课文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让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通过咏柳来喻“左公”的。真正达到语文教学以读促写的工具性目的。

第四步,练:内化能力,练习巩固。

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新课程规定的语文教学的本质。左公柳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很鲜明,以物喻人、抓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的品质,为此在本篇课文的末尾,我安排了小练笔,写一个小片断: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征。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训练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环节之中。

五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施教的“蓝图”,是教学思路的体现,是一篇课文的缩影。为此根据学生学习的思路,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既勾勒出课文的脉络,突出教学重点,又加深对课堂所讲知识的理解。

22、 左公柳

借物 喻人

左宗棠

抓典型事例

第3篇: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说教材

《窃读记》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林海音。这篇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本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主题,训练重点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本文在单元中起着以篇带篇的作用。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目标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体会窃读的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个板块——说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我采用了“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

在学法上,本课拟引导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议议、想想,合作探究来读懂课文,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自己探究感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三个板块:说教学程序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一堂新授课,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嘛。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的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师生的心会更接近。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谈谈课外阅读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和享受,之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作者在课外阅读时的感受与众不同,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这个看似很简单很随意的聊天,其实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揭示课题。

二、疏通字句,整体感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引入新课后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并且标出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读最吸引自己的那部分内容,随机指导生字读音及书写,重点是“窃、腋”等几个,理解“窃读”等词语。

第三步:默读全文,引导学生交流“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本环节安排了“三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一次有一次的目的。在读中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在读中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后续的研读、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谓一箭多雕。

三、潜心赏读,品文悟情

抓住重点,体会是关键,在学生交流“‘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

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和恐惧”展开讨论。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尊重学生的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好的语文教学,就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交流情况应抓住课文的重点句: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同时要体会作者贪狼一词的“贬词褒用”的精妙。

2)“我有时还要装着皱着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的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的内心对比描写,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3)“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就咽了一口唾沫这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和智慧。

我们要从这些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最后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作者的心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读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能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同时又能加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对读书的渴望,对知识的热爱。

四、回归整体,拓宽延伸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通过总结,可以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储存信息,巩固记忆。

在学生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明白并受到启发,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多看书,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的结尾把学习的触角向课外拓展延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上就是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说课稿全部内容,此分享对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非常有帮助,小编祝教师朋友们工作顺利!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