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08 13:43:46

第1篇: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课以《四季歌》为题,意在通过观察、欣赏一年四季的典型美景,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知道有关色彩的象征意义; 学习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诗画融合创作的能力。教材提供了春天的樱花、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和冬天梅花的图片,目的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观察比较四季的特点,体会四季色彩象征意义。为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诗画融合的名家大作或同龄作品,教材还提供画家笳咏的《春江水暖》、徐英槐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潘天寿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及一些学生作品,并以此激发创作欲望。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加强生活感悟。

因此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一年四季的知识,能运用花、树等自然界中的各种景物来表现四季的不同特征。(认识各个季节代表的植物,加深对四季的认识,并且学会运用四季的特点来画画)

2.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工具、材料来表现四季,能用色彩表现四季的象征景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力和综合创造能力。(通过学习四季的特点来进行创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四季的兴趣。(让孩子从小就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培养孩子审美能力,与情感态度,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四季之美,画出四季的特点。(本课着重要解决的部分,只有认识到了四季的特点,才能发现不同季节的不同美感)

难点:画出四季的象征景色,能够在创作时表达自己的情感。(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将各个季节植物与色彩等融入到情景中去,才能更好的创作,更好的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欣赏图片(让学生们主观的发表自己对四季的认识

与见解)

师:大家都知道,一年中有四的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 那么同学们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生:大家各自答出自己对四季的认识与相应发生的故事。

二、看看图片,猜猜季节(通过代表性的花卉了解四季,教师一旁的板书更是清晰明了的记录着四季的变化,并可以与下面的环节相联系,清晰明了的突出了各个季节的特征)

师:出示四季花朵的图片,请学生来说一说一些鲜花的名字和开放的季节.

请学生来说一说这些鲜花的名字和开放的季节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师:板书相应的季节,将代表花朵以简笔画形式的贴出来。

三、欣赏四季景色,认识四季(四季的景色在变化不明显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四季的知识来了解的,学生们不一定一眼能看出来,但是只要分析一下,连接教学上一个环节,就能发现图片相应的季节,并且能够发现四季中更多的特征与美感)

出示四季的图片,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图片来介绍。

师:学生根据图片的内容来说一说四季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小结,突出四季的特征。

四、四季的色彩特征(认识色彩的情感与冷暖,相对应出四季的冷暖与情感)

PPT:出示四张色彩小稿

师:猜一猜,每个色彩小稿是相对应那个季节?

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教师小结

教师根据前面的学习说一说四季的象征色彩。

五、学生欣赏范作。(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绘画创作,可以借鉴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说一说他画的是什么季节,表现的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四季的特征、色彩、以及学生的想象与情感全部融入画面中去,能体现本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画一幅与四季有关的想象画

要求:画面中要明确体现出季节的特征。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七、作业讲评(以鼓励为主,围绕季节色彩及所选的季节性事物特点)

学生展示、介绍作品,集体评价作品。

教师小结。

课外作业:收集一些与季节有关的诗歌,并联想一下诗歌中的画面。(可增进学生们的认识并为下一课时做好铺垫)

第2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大雁归来》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这一单元是以人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中的“关爱自然”单元,这单元是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而这篇文章则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算短。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象一首抒情诗,有人把这篇文章读成了说明文,我觉得思想度不够,应该读成散文比较好一些,因为作者作为一个爱鸟者,他抒发的是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与一般的动物写作者是不同的,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鸣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和作者一起去“观察”(大雁的飞翔、声音)到“思考”(大雁世界给予我们人类的启示、作者的思想观念),由浅入深、由文字到思想、由感性到理性,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到作者看待自然万物时的多角度和大视野,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界美好和谐的画面,且能给予一种思想上的“碰撞”,改变一贯以自然的“主宰者”身份居高临下审视“自然”的视角,学得一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我以为,这才算读透教材。

结合以上想法我设计本课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会运用。②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训练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②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而非讲授大雁的知识。

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疑难句子。

学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①结合学校课改要求,实践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配合多媒体演示文稿与黑板的应用。整个教学借鉴“三读法”突出层次与板块、梯度与效度。

②以四人小组、同桌研读交流探究法为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能力,大胆冲破心理束缚,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

三、说教学过程:

㈠、出示课题、大雁图及导入语:

每当萧枫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一般,行动划一。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大雁的记忆。(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猎奇之心)

㈡、介绍作者:(理由:国外、特殊的环保情怀)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他是一位热心的观察家,敏锐的思想家,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此书文笔优美,思想深刻,被誉为“绿色圣经”。《大雁归来》是该书中的一篇观察笔记,文章内容具体详实,描写生动细腻,情感真切动人,又包含有作者理性的思考。(出示作者画像与《沙乡年鉴》一书的封面,给学生直观感)

㈢:出示学习目标:①初读课文,感知生字词;②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大雁的特点;③重点语句读,感知文中的优美语言与作者的情感。

㈣:1、一读指导:快速阅读全文,注意时间,一气完成,标记出陌生的生字词。

2、一读检验:

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 雾霭、窥探 缄默 狩猎 凋零 滑翔顾忌

②解释下列词语。凋零: 迁徙:缄默: 窥探:雾霭狩猎:顾忌: 目空一切:

提问与点拨:①迁徙(xǐ) 雾霭(ǎi) 窥(kuī)探 缄(jiān)默 狩(shòu)猎 凋(diāo)零滑翔(xiáng) 顾忌(jì)

②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狩猎:打猎。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㈤:二读课文指导: 同学们要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要点,把握文意。完成思考题:①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②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不准翻阅资料书,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先自主思考,依据要求再小组或同桌交流)

提问归纳:

1 、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明确:①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③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④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⑤爱寻食玉米粒。⑥常六只列队飞。 ⑦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闹。

2、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明确:课文中说明大雁知道威斯康星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

㈥三读指导,品读赏析文中语言与作者的情感。有人说这篇文章是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两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有难度,可适时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明确:(1)品味形象性:明确: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的辩论,深沉的总结,稀疏的谈论,形象的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2)感受抒情性: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3、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4、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5、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交流提问明确:

1、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2、古来的大雁让香蒲乃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3、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到愤恨。

4、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遥不可及,表现了作者对大雁赞扬、钦佩、崇敬之情。

5、春风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方,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她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1、作者对被人类猎杀了亲人和伙伴的孤雁而伤感,这表明了作者对猎杀者怎样的态度呢?又说明作者希望人们怎样做呢?

2、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保护野生动物有什么意义呢?

明确:

1、 ①对猎杀者的不满、谴责和愤恨! ②希望人们保护大雁,保护野生动物!

2、 ①可以保持地球上的平衡生态。 ②可以使大自然保持丰富性和多样美。③可以为我们人类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欢乐和情趣。

㈧布置课外拓展积累:古人也有“鸿雁传书”的说法,在古诗词当中也经常出现,你能否说出几句?

提示: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㈨课堂小结

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作者写这篇文章也正是呼吁人类保护大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它们,珍爱它们,与它们平等和谐相处,才是我们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希望同学们进一步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小卫士,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为建立一个和谐美丽的大自然而共同努力!

四:说板书设计:(略)

第3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商不变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本第87页,例8的第三个问题。

一、说教材

《商不变的规律》是一种函数思想,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除法和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运算的根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的依据。

二、说目标

四年级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随着年龄增长,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能力都有所提高,为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感悟、体验、观察、验证、应用等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学会应用商不变规律进行一些简算。

2、通过观察“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并渗透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

根据对教材的反复咀嚼和深入品味,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发现商不变的规律,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商不变规律”中的“同时” “相同的数”、“0除外”以及灵活应用这条规律的能力。

三、优选教法,注重学法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在他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此,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进行合作与交流,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说教学流程

一堂好课,目标是根,主线是枝,细节是叶。下面我就从目标、主线、细节三方面为教学纽带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1、激情设疑,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总结规律;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归纳总结,师生互评。

第一个环节:激趣设疑,提出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两个步聚,分别是激情设疑和提出问题,弗鲁登塔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我通过课件出示学生们喜欢的悟空戏八戒故事导入新课,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故事的内容是:孙悟空说:“我给你14块饼,平均分2天吃完。”八戒说:“太少了。”接着孙悟空又说:“我给你140块饼,平均分20天吃完。”八戒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好了,这回每天我可以多吃些。”八戒急了说:“不行,不行,太少了。”你认为小猪说得有道理吗?学生大胆猜测,激发学生想像,注重猜想能力的培养,接着引出五道除法算式,让学生快速地算出答案,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变了。

第二个环节: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先给学生几道口算题,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然后举例验证规律,最后深化理解规律。当今社会是以合作求生存的机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根据课件出示问题口算出得数展开讨论,先得出从上往下看的规律,再得出从下往上看的规律。你发现了什么?对于把这两条规律合并成一句话,学生可能只会说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没有说到“0除外”。当然,根据不完全归纳提出的猜想不完全可靠,而对小学生来讲,对提出的假设只能另举例子来检验。于是,我通过让学生写例子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

最后,我针对学生易错、易漏之处通过课件出示判一判,深入理解和完善这个规律。尤其是最后一小题重点强调“商不变规律”中“0除外”,通过做判断题强化“同时”、“相同”、“0除外”这三个词语来完善概念,从而提示课题,这样能进一步深刻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又体现了数学概念的逻辑性、严密性,培养良好的学风和习惯。

这环节,我还设计了一个层次的内容。

解决课刚开始小猪说的话。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每个人的思想和理解能力也大不相同,所以本环节设计了两个层次的题目。

①应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学习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如270÷30,大部分学生都按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计算,对于简便算法要加从点拨。。

②课件出示数学诊所,应用商不变的规律来教学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中余数的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注重了练习环节的巧用、妙用、创造性的用,通过练习,让学生成为捕捉信息的人,探究生活奥秘的人,应用数学知识的人。

第五个环节:归纳总结,师生互评

通过询问:“这节课,你怎么样,同学表现怎么样?”师生互评。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力求做到在情境中导入,在探究中求知,在关键中操作,在练习中提升,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成为一个灵动的课堂。

第4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美丽的田园》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二)第13页—14页的内容。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家知识的含义,主动构筑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为此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

(一)情感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二)能力目标:

1.综合复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

2.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发现、思考、提出问题,并正确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数学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二、说教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同桌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美丽的田园》时,引导学生先观察数据(如: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2只小鸟)。再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独立试着解决,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同桌交流的机会。然后结合学生的信息反馈,教会学生用合并或者是比较的方法,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如

①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1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

②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1只小鸟,树上的比空中的少几只?

③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11只小鸟,空中的比树上的多几只?

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根据第一个问题提出

④一共有16只小鸟,天上有11只,树上有几只小鸟?

⑤一共有16只小鸟,

树上有5只小鸟,天上有几只小鸟?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同桌互说出其它物体的这类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掌握了学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复习旧知

以开小火车的形式复习旧知,然后通过音频资料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然后设一个悬念,你想不想看一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1.观察“美丽的田园”,说一说田园里都有什么,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2.再次观察“美丽的田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通过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并列式计算。学生提什么问题都可以,只要合情合理即可。教师小结,教会学生按顺序来观察图片,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三)练一练

1.完成书上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2.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美丽的田园》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也利用这一载体,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使学生的计算能达到正确与熟练地要求。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何况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一起,因而在教学中我把小动物做成了卡片,插入游戏、声音等环节,使课堂富有童趣,上课效果也会好一点。

第5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前来应聘的05号考生,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多吃蔬菜身体棒》,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是说教材:

《多吃蔬菜身体棒》是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的内容。大班的幼儿正处于身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营养的摄取至关重要。蔬菜里含有粗纤维、维生素、水和胡萝卜素等都是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通过学习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蔬菜对人体的重要性以及食用方法,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根据新纲要的要求,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制定以下目标:

1、认识多种蔬菜,能说出蔬菜的名称及食用方法。

2、了解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

3、培养不挑食的良好习惯。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了解多吃蔬菜的益处。本次的难点是养成合理膳食的好习惯。

其次是说学情:

大班的幼儿好学好问,求知欲强,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对常见蔬菜能够准确辨认并说出名称。本节课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真实有意义的活动,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第三是说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观察法、启发提问法、电教法、游戏法等来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进行启发性提问,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和经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第四是说活动准备:

世界幼教之母蒙台梭利认为:"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因此我做了如下准备:

1、物质准备:蔬菜图片模型若干、帽子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能够认识并准确说出常见蔬菜的名称。

第五是说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首先以麦兜吃饭挑食的故事导入课题,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说麦兜他做的对么?为什么呢?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挑食不吃蔬菜是不好的习惯。

2、展开部分:

(1)展示蔬菜卡通图片和模型,并请小朋友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蔬菜并带回。

(2)请小朋友们谈一谈为什么选择手中的蔬菜?教师进行总结点评,给予鼓励,充分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将小朋友分成四人一组,并将小组以蔬菜的名字命名,请各小组讨论本组所代表的的蔬菜都有哪些做法,请小组派代表回答,充分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的意识。

(4)组织小朋友玩游戏--蔬菜蹲。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蔬菜帽子,发给每一个小朋友,讲述游戏规则,进行演示,之后正式开始,出现错误的小朋友,将为大家表演节目。通过游戏的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3、小结:教授儿歌《营养搭配的小行家》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营养搭配的小行家

蔬菜、肉类都能少

不挑食、不浪费

身体才能长得好

妈妈夸我是个好宝宝

通过儿歌的方式,再次巩固知识重点内容,引导幼儿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做个好宝贝。

最后是活动延伸

安排区域活动:模拟蔬菜超市,自主选择,进行营养搭配。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增强学习的兴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考官的聆听。

第6篇:说课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的例4~例6,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提问: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及化聚方法。

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千米=( )米=( )厘米

2.什么叫做比?

3.化简下面各比。 12 :8 10厘米:100厘米

2米:140厘米 3米:15千米 16厘米:90千米

二、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1.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教学例4.

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让学生读题。指名回答: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

"要我们做什么?"(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知道吗?实际距离也知道吗?各是多少?"继续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10厘米 : 10米

"10厘米和10米的单位相同吗?能直接化简吗?"

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是把厘米化作米,还是把米化作厘米?为什么?"(因为把米化作厘米后实际距离仍是整数,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所以要把米化作厘米。)

"10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把10米改写成1000厘米。

"现在单位统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样化简?"教师边说边擦掉10和1000后面的单位"厘米",并加上" :",板书成如下形式: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10 : 1000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化简这个比,别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做。集体订正后,教师写出这道题的"答:…".

然后说明: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似写成分数形式。(板书:或

图上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

教师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图和本地、本校的平面图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最后教师指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 1O厘米:1O米,要把后项的米化成厘米后再算出比例尺。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比如,例4中的比例尺通常写成:1:100=

(2)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第6页的"做一做".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求出的比例尺的前项是不是" l".

2.教学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师: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

(1)教学例5.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新 课标 第一 网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告诉了比例尺,又告诉了南京到北京的图上距离,求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教师启发: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

"这道题的图上距离是多少?"板书:15

"实际距离不知道,怎么办?"(用x表示。)在15的下面板书出x,并在它们中间画上分数线。

"因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相同,所设的x应用什么单位?"(应用厘米。)板书:解: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比例尺是多少?写成什么形式?"(写成分数形式。)最后板书成下面的形式:

15= 1x 6000000 之后,再回忆一下解答过程。

然后让学生求x的值,并说出求解过程,教师板书出来。

"这道题做完了吗?还要求宽的图上距离。宽的图上距离不知道,应用什么未知数来表示呢?因为前面求长的图上距离时,已经用了x,这里就不能再用它来表示宽的图上距离了,要用其它的字母来表示。我们就用y来表示、"板书:设宽应画y厘米。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完。最后教师写出这道题的答。

三、练习

1、比例尺=( ) 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 )

2.2.5米=( )厘米 0.00006千米=( )厘米 0.032米=( )厘米 350000厘米=( )千米 3.5千米=( )厘米

1、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题,并订正。

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3题。

第3题,让学生先想想比例尺子 表示的意思。1厘米的图上距离相当于100厘米的实际距离。)然后再量出图中所示的宽和高,并计算出实际的宽和高各是多少。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说说计算出的实际的宽和高的单位是什么。

第7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属于职高《信息与计算机应用》第四章文字处理中第五节《表格制作与处理》,学习表格制作与处理不仅可以巩固前面已经学过的文字编排知识,同时为学习其他图表处理软件打下基础。根据新课程内容标准,学生必须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表格制作与处理恰好是人们直观化、形象化地传递信息表达意图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的重要途径。

2、教材处理

本节内容信息量较大,涉及到操作点多,例如表格创建、编辑、修饰、计算和排序等操作,如果在一节课中教师拘泥于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表格制作和处理的所有操作点,就无法贯彻新课标精神,所以我把本节课分为两课时,两节课都以案例教学法逐步解决表格编辑、修饰和计算的问题,两节课安排的技能侧重点不一样,前节课侧重学生表格基本编辑能力,后节课侧重表格修饰、计算和排序问题。

如此处理教材的目的,避免误入只重专业技能而轻实用这样一种技能脱离实际的怪圈,可以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二、说学生

职高生的共性是一般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高一的学生刚接触应用软件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学生来源不同,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 于是,我们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实用性,要考虑到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本节课是一次校外公开课,面向的对象是自己不熟悉的其他学校高一学生,而对学生个性事先不大了解,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又要考虑到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整体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有可能因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和教材情况分析,根据新课程思想,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表格创建、编辑和修饰的意义;

能力目标:

(1)掌握表格的创建和编辑的方法。

(2)培养学生信息加工能力。

(3)培养学生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德育目标: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由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表格设计与制作。

四、说教法、手段和模式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

1、 教学方法

(1)文化熏陶法:为学习表格制作与处理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环保意识;

(3)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有关水体污染的背景材料,指出面临的困境,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于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4)任务驱动法:在案例中包含一个表格制作与处理的任务,学生以完成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通过任务驱动法可以使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

2、教学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和演示。利用职高信息与计算机应用教学支持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采用教学支持网的优点有五:

A、对教师和学生来说,资源可以共享,内容可以不断增加,可以逐步完善,不象其他一次性筷子一样的课件;

B、开放的资源,开放的学习氛围,开放的教学理念,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C、交互的网络教育,无论是群体化的协作还是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都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D、网络技术的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定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进行自主学习,这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E、这不仅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也会促进教师备课方式和批改作业方式的全新变革,同时,也很好地提高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3、教学模式:任务—>协作型

五、说学法:

信息技术学法指导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更新快、分之繁杂,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就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信息技术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即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合作式地、研究性的学习。因此,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学支持网站上的电子教材内容和操作演示或教材内容;

2、自主探究法。通过自学表格制作与处理的方法后,尝试运用于案例中表格制作的任务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再进行自学或摸索。

3、知识迁移法。在许多软件中,操作都是大同小异,学习表格编辑方法上要学会举一反三。

4、分工合作法。为了高效和扬长避短,组内既分工又合作,比如,一个组两位学生,分别承担把表格手工设计、数据填写、作业提交、表格制作和文字编排;

六、说教学设计 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课前组织

1、组织学生预习、分组并推选组长;组织学生学习教学媒体(网页和教学软件)的操作。

2、认真预习教材、异质分组,推选组长。

3、熟悉教学媒体的操作;预习为自主探索准备,分组为组内高效地分工协作做准备。

激发主体利用一组风景图片和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同屏播放,示意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指出我们面临的困境。学生课前观看演示情景激发创作欲。以此情景唤醒学生环保意识,酝酿制作报表的热情。课间引发主体引导学生设想为一位环保志愿者,并导出课题: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源采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写出一份以图表为主体的水体污染简报。开始只置身于环保志愿者行列,明确任务:进行以表格为主的简报制作。出于主体式教育要求,作为主体的学生,应明确本堂课要做什么。1分钟启发主体展示温州市20xx年度的有关水体污染的环保简报范例。观摩演示的简报范例。价值引导意味着教育是有方向有目标的,以范例为蓝本,投射教师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什么样简报才是完整而美观?4分钟

第8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新伙伴》是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本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是学习人物画的基础课,主要通过观察新伙伴的形态特征、习惯姿势和各种动作、初步了解人体比例、结构和运动规律、重心变化的表现方法等,并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学生初中三年美术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学习用速写的方法来记录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动手绘画能力。

3、教学目标:

①、知识能力目标:掌握表现人物速写的基本技法。

②、过程方法目标:能大胆表现,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师生之间的情感,相互关心,关爱互助。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材的重点:人物动态速写的表现手法。

教材的难点:以线条表现人物动态结构,比例准确,线条流畅。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12—13岁的年龄正处于绘画的“转型期”,对所描绘的对象追求“像”为最高标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像”与艺术的“像”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三、教学方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上课前,教师出示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照片,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2、问题探秘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

3、尝试练习法: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对各种人物动态进行描绘动态线和找重心的练习。

4、比较欣赏法:老师拿出一些速写作品,让学生结合课本上名家作品进行比较欣赏。

(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提出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团队精神与策划意识的培养,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情感,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1、情景导入

教师把课前搜集好的学生生活相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全班学生分为六组,共同观察相片上同学的各种姿态和表情特征。

教师拓展引导: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我们班中的学习伙伴,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是不是很有趣呢?你又想不想把它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究一下如何描画人物对象。

2、问题探秘

教师再每组发给一个人体模型,让学生共同探讨以下两个问题,填写好下面两个表格:

①、以下人体各部份的长度,相当于多少个该人体人头的长度呢?

部位

状态

手臂

大腿

上半身

全身

直立

盘地

②你能说说人体各部位像一个什么形状吗?

部位

名称

上身

手臂

手掌

脚掌

第9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推荐一本好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口语交际训练。这篇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希望同学们在阅读过的书中,把你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及课外阅读的习惯。

2、训练要求:

①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②从最近读过的书里,挑选你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

③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同看法可以提出来。

④评一评,看谁说得好。

3、训练重点:

训练学生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二、 说教法

把你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会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特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法”和“自我表演法”来教这口语训练,为什么要采用这两种方法呢?因为本交际课主要是训练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应变能力,孩子们根据自己读过的书用思维记忆整理后通过口头复述的形式介绍给同学。因此,我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并配以相应的名人名言及插图,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互相交流以及感悟书中人物高尚的品格和优美的语言及内容,将这种情感融入于口头表达及语言交流中,真正体现了有效学习的特点。

三、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四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是很活跃,且有一定的理解力,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概括知识的理解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浓,能否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想表演、爱表演是学生发挥创造口头交际的关键。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掌握情况。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表演中来,拥有充分的活动空间,积极倡导小组合作贯穿于课堂,鼓励学生组内合作,组外竞争,促使学生在互帮互学的基础上促进自身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的训练目标与重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思路如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孩子们爱看的画片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谁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读书,把你最近读过的一本好书介绍给同学们,好吗?从学生的爱好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训练要求。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的形式,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展示和表现的机会。

3、重点指导介绍书本时讲清楚是内容好、还是语言优美或是两者都好,也可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4、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新课标提出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知、感受、感悟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表演才干。为学生创设了情景,通过讲、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以学定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课堂中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方位的课堂结构。

5、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件的使用上,配以相应的名人名言及插图,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读好书能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及语言积累得以发展。使学生切实明白到读一切好书等于与许多高尚的人交朋友的道理。

第10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风中的菊花》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一篇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孩在车站乞讨买花送给已死去的母亲,表达了小男孩对母亲深深地思念与爱,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人间最可贵的母子深情。

二、说教学目标:

课文感人至深,其中耐人寻味的语句也较多,为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认知: 理解词语:端详、瞥见

能力: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情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爱,认同多尔先生内心的强烈感受。

三、说教法、学法:

课文的内容不是很难理解,但若要学生真正能够体会、感受到乞丐存钱给母亲买生日礼物的艰辛、对母亲深深的爱与思念就不是那么的容易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阅读为抓手,以情感为线索、以自学为手段,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情感和学力的培养。

1、以阅读为抓手,重视语言的学习。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但是,目前的语文课存在着教学时间少和教学内容多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在这堂课上,我始终让学生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去研读课文,吸收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2、以情感为线索,重视感悟和体验。

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通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从而增加文化积淀,提高人文素养。

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加上画面的视觉认识,能真正地感悟到小乞丐生活的艰辛和对母亲的无限挚爱,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达到情感的升华。

3、以自学为手段,重视学力的培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改所提出的人的培养目标,所以整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静心地倾听,仔细地研读,认真地思考、大胆地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员,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力求形成教学互动的局面。

四、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抓住重点,以读悟情。

(四)理解重点,以情激写。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