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08 11:45:38

第1篇: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分四部分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情。第一部分写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品行。作者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2、目标设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研读课文深入感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二、说教法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孔子为什么拜老子为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学无止境”的意思。再以“孔子拜老子为师的经过如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品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想象画面、结合生活实际都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和体会句子的意思。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方法。朗读赋予了作品生命,使形象“活”在眼前、“活”在心中。孔子与老子的对话,这部分通过分角色朗读中感悟让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有礼和老子的谦和有礼以及对晚辈的爱护。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个热身运动,一起来分享一下孔子的名言吧。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并试着背下来。

2、(课件出示)指名读: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二、激趣导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7课 《孔子拜师》。齐读课题:“拜”是什么意思?

①请一生说后,我们来看看“拜”的象形字,学生猜测字意,教师总结: (左边表示手在作揖,作揖的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左手放在右手外侧。) (右边是磕头的样子),在古代,作揖、磕头,表示最高崇敬。

②你能带着动作读课题吗?评价:我听出来了, 孔子对 老师特别尊敬。

③让我们一起来像孔子一样拜拜老师吧!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已经读过课文,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课文写了孔子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如 何向 老师学习的。

三、课文研读

㈠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学生: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你是在哪一段里找到答案的?你能读读这一段吗?

●出示: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 闻名的 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提问:“渊博”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儿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的?

比较: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2、孔子的知识真得不够渊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远近闻名”

3、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还要去拜师求学,了解了这些,你想对孔子说点什么?如此有学问的人还在不断学习,让我们用朗朗的读书声来表达对这位圣人的敬意吧!齐读第一段。

㈡过渡:曲阜到洛阳远吗?多远?

教师解说:一个在山东,一个在河南。在四通八达的今天,从曲阜到洛阳坐火车最快也要八九个小时,孔子单凭一双脚出发了!

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自己用心读读这句话,看哪些词给你印象很深,用小圆点画下来。)

1、哪个词打动了你?生: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学生一起读词

2、能说说你的理解吗?你是怎么知道它的意思的?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个词语吧。

3、同学们,想穿越时空,去看看求学路上的孔子吗?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表达:我仿佛看见----------

是啊,我也看见了,我看见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孔子穿着磨破的鞋,踩着滚烫的石头,气喘吁吁地赶路;

在狂风暴雨的日子里,孔子?(雨水湿透了他的衣服,裤子上已是泥迹斑斑,可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路)。

白天饿了,孔子?(掏出随身携带的干粮,或采些野果填填肚子);

渴了?(捧起溪水润润已发白的嘴唇。)

晚上累了,孔子?(或躺在大树下,或睡在破庙里)。

5、想着画面,带着体会,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过渡:风尘仆仆的孔子来到洛阳城外,他见到了一心要拜访的大思想家老子。

1、初次见面,两个人说了些什么呢?和你的同桌分角色直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试着读出他们的语气。

2、请一组合作读

3、大家能发挥想象带着动作读一读吗?练读

4、上台表演:从他们的表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孔子的谦逊有礼

5、请问老子,您都70多岁了,为什么不在马车上等候而要“迎候”孔子呢?

细细品味 “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是的,一个鼎鼎大名的思想家,对一个来向自己讨教的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说“迎候”,这是多么的谦逊、大度、有礼。

6、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他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孔子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就到头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小结:俗话说“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㈣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读到这里,你想对孔子或老子说点什么呢?

㈤是啊,难怪: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看来,知识渊博固然让人看重,品行高尚更受人尊敬!(齐读最后一句话)

四、课堂总结

对古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 老子授徒毫无保留”

五、说作业设计

对联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请大家走进生活,去收集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

六、说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上联 孔子拜师学无止境

下联 老子授徒毫无保留

横批名垂千古

本课时从“子曰”切入,引入“拜”的象形字,最后以对联结束,为课堂涂上一抹中华古文化色彩。

第2篇: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设计意图:

《少年王勃》是国标本第六册的一篇人物故事。课文报告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课文的第三、四天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表现了王勃的文思迅速与才气横溢。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让我们的每一堂课更真实、更踏实、更有用是我们当前语文课所最求的目的,因此我在计划本堂课的教学时,从教学目的的有用性、教学要领的有用性和教学布局的有用性三方面来确保讲堂教学的有用性,在教学中我计划了以下关键: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美”

在复习检查词语后,我直奔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这一段写了江上迷人的秋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教学更为扎实、更为有效,在学习这段时,我没有做过多的分析与指导,我尽量创设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机会,我们都知道,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加深感悟,升华情感,深入体验,积累内化。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反复朗读感悟,如:抓住“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壮美,在朗读时还与旧知作比较,读读第2课中的有关句子,能够通过与前知的呼应加深形象;抓住“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感悟秋之宁静、秋之深远,在我和学生共同创设的这种情感氛围中,学生会用心地去读,自然而然达到了吟背的境界。其实,读好这段话,也为下文学诗句作好铺垫。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

在熟读成诵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我适时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学生把这一诗句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对照读,自己体会读懂了什么?由于对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对诗句的理解没作过多的分析,学生能自己读懂了,在读懂的同时,体会到了诗句的凝练。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好诗句,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扣词扣句,体会王勃的“奇”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这一自然段中最能突出王勃“奇”的词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等,我抓住这些词一遍遍地朗读、一次次地体会,学生通过与文本、作者、教师的对话,解读出文本的意义,即王勃的奇。同时与第二自然段其他客人的表现进行对比,从侧面更加感悟出王勃的奇。在学生读第四自然最后一句时,我抓住都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以及说的话进行演读,在演读中感悟出王勃的奇!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王勃才华横溢,我设计了一个练说题:假如你是都督邀请的其中的一位客人,你会怎么做?怎么说?为了让学生说得充分,我不但提供了句式,还提供了一些表现王勃“奇”的成语,这些成语很多是练习3中的,通过想象练说,学生不但会运用这些成语,提高了说话能力,而且被王勃的“奇”深深地折服,使王勃的“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四、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在竣事新课时,我保举学生读一读王勃写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目标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感悟王勃确实是个奇才!诗写得那么好。二是让学生用本日所学的要领积聚运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后,部署了两项作业题,第一题是课文后训练1的内容,使课后作业真正落到实处,第二题保举读少年奇才的故事,为学生读课外书指明偏向,造就他们的阅读兴趣。

最后我想说的是:计划的有用,讲堂实行的有用,课后牢固的有用才是我们语文教学有用性的保障。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还需要老师们因材施教。

第3篇: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是三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主题。爱是什么?该怎样去表达?则是我在这一单元学习中引领孩子思考的问题。

《好汉查理》是这一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课通过讲述一个自称好汉的调皮男孩查理在帮助一个小女孩杰西的同时,也得到杰西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互相友好的帮助中,查理也改正了自身缺点,下决心做一个真正好汉的故事。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尊重这种关爱的重要性。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从事件的发展中发现查理的变化。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要让大家明白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消除戴“有色眼镜”看人、给人定位的不好现象,互相关爱。

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突破

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和杰西各自的思想感情。

2、理解查理发生变化的原因。

难点

理解查理在与杰西的交往中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突破

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己多读多讨论,理解好汉查理从众人眼中的调皮孩子到小女孩杰西眼中的好伙伴的变化,从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明白查理决心做一个真正好汉的原因。

二、教法解析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老师的问题在和同学的讨论中读懂课文。

2、教师帮助学生理出事情的发展顺序,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体会查理的变化及原因。

教师准备

1、仔细研读教材,整理课文内容,精心准备相关课文问题。

2、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学情解析

我班现在共有学生51人,基础都比较薄弱。尤其是阅读方面,由于平时所涉猎的范围比较狭窄,加之以前训练较少,阅读理解能力偏弱。

三年级的学生,需要锻炼默读能力了。为了下学期更好的教学,需要在本学期最后的时间里加紧朗读、默读能力的培养提高。本课的教学中应以学生多读多想多思为主,教师应摆正心态,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时间。

学生准备

预习文中加拼音的字词。

第4篇: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二、独立阅读课文。

想不想对机器人有更深入地了解?这里就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板书:果园机器人。

独立阅读课文,明确要求。

交流学习成果。

小结:科学家发明机器人是不是为了好玩呀?板书“服务于人!”

三、设计心中的机器人。

果园机器人教后反思

一、 喜看成功处:

1、做人教育渗透于无形中。如:学生讲到机器人做事情很细心,不会出错时,引导:机器人都能如此,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又如:从科学家的研究——发明——再研究——再发明,这些都江是针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需要而改进的,因此,引出机器人——服务于人。

2、公开课结束了,但课的内容还未结束,第二堂虽不是公开课,学生也学得很精彩。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自己心中的机器人。根据别人发言的要点,对他的说话及想象的合理性、奇特性,说话的清楚明白这几方面进行评价,口语交际也是本学期自己认为最理想的。

3、学法的渗透上。开头导入处对于资料的收集与处理上,引用老师的汇报与学生的进行对比,发现,原来我们还可以这样来收集资料,而不是一大叠一大叠的打印出来。对学生一些语文学习的能力上进行了比较到位的指导。

4、关于语文的拓展方面。在口语交际课中学生畅想机器人的之后,指导学生写、画下自己心中的机器人,做成展板,进行交流,让全班同学结合他展板中的书写、绘画及作文水平进行打星,也请家长参于其中。机器人之星评比活动也有声有色。

二、细思不足处:

关于这类说明性质的文章,除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之外,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公开课如果能像平时一样不拘谨,风趣幽默会更好。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