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8-05 22:30:42

第1篇:数学说课稿

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1)应用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4、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一个悬念“只要猜出大脚印下的数学秘密,就能通向一个美丽的数学城堡。”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调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六、反思

1、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在练习看算式画圈中,虽然我演示了一个学生得本子,如果在这里再拿几本学生的本子上来演示,让学生自己来作一个评价,这样的话会更好。

3、在上完新课后,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得例子。

第2篇:数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抽象分数概念,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三年级这个学段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的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以上的基本理念及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表象,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三张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彩笔、一根50厘米长的绳子

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为学生制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目标:

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3、会读写几分之一。

4、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 部分。

在学生读完这些学习目标之后,帮助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围绕这四个目标进行学习。

二、教法学法:

1、教的方法:

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的作用,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感性认识。

2、学的方法:

"由教材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教学策略告诉我们,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新的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转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学生通过折一折、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等手段及媒体辅助,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达到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的。教材中呈现的是猴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但我觉得这个情境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所以,教学一开始,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春天到了,亮亮和聪聪要去春游,妈妈给他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接着我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两瓶饮料,提问学生把4个苹果和两瓶饮料分别平均分给他们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让学生回忆平均分的含义,明确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接着课件出示一张披萨,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学生会说一半,我接着追问:一半可以用我们之前学过的整数表示吗?这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讨论。一半该怎样表示呢?当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时,就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半,自然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数字王国的一位新朋友,请它来帮助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后面的动手操作,发现新知作铺垫,同时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注意到以情激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第二个环节:"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 运用电脑演示,初步认识概念

我们可以把一张披萨看成一个圆形, 电脑演示平均分一个圆形的过程。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图中几份数和一份数的含义。明确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圆形的一半,也就是二分之一,通过对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学生很快明白了二分之一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比如半个苹果,半块月饼等等,加深对二分之一这个分数的理解,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在这里我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让学生把手中的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学生汇报不同的折法之后,教学二分之一的读法和写法,并且告诉学生像1/2这样的数就叫分数,揭示分数的概念,了解在1/2这个分数中2和1以及整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1/2的意义,突破重难点。最后教师小结,看来我们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

(设计意图: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生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落实了新理念。)

活动二:在学生认识了二分之一之后, 问问学生你能不能用手中的长方形纸表示出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呢?要求明确后,学生动手操作,任选一个分数折一折,涂一涂,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可能在折三分之一时不够准确,这时我会提醒学生借助手中的直尺通过测量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3份。折好后与同桌交流,交流的目的在于互相认识不同的'分数,以及相同分数的不同折法。汇报展示时,要让学生说清自己是怎么折的,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教师重点教学每个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部分活动先确定操作要求,然后让学生自主操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

活动三、教学了1/2 1/3 1/4的意义和读写法之后,我问学生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学生会说出很多分数,然后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纸任意折出一个几分之一来,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我鼓励学生做出更多的分法,并读写出相应的分数。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含义,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我课件出示1/2 1/3 1/4的折法追问学生 ,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涂色部分都分别能用1/2 1/3 1/4来表示呢 ,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

活动四:折绳比赛。

我让学生用准备好的绳子分别折出1/2 1/3 1/4,让学生说出这几个分数中的2、3、4各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平均分的份数与每份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刚才已有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得出了结论。然后我让学生把这条绳子反复对折得到不同的分数,总结得出结论: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为以后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

第三个环节:"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本节课我设计了几个变式练习,读一读、写一写、想一想、说一说,既有基础练习,又有变式练习,手、脑、口结合。既保证了全体的达标,又促进了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真正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第四个环节是:"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回顾学习目标,衡量自己是否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对情感态度、学习方式等进行自我评价,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评价

评价是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对学习结果的检验,也是对学习过程的考查,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数学学习评价,恰当地运用评价的内容和结果,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取学生动手操作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培养了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过程中,我尽可能地以小组为评价对象,一方面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一方面促进小组间的竞争,尤其对于能够准确规范操作,语言表达流畅,并得出相关结论的同学给予高度赞扬,同时对于学困生,也及时给予肯定,鼓励,给他自信,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会有许多课堂生成的问题,我会在课堂中及时调整预案,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3篇: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骤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联系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其中含带分数的乘、除法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练习,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程序进行教学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 出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说说运算顺序。强调积、商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2、 计算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与准备题比较有何不同,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所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以旧知唤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深化理解,形成一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对例1的教学,我大胆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多缺乏趣味性,想让学生激情洋溢地投入到学习中,需要学生自身感兴趣。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以见兴趣的重要性。六年级的学生喜欢挑战,喜欢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解决例题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做完后反馈交流,指名一学生口答运算过程(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看、想、算、查四个步骤进行练习。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二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计算更合理简洁;三算,书写格式正确,认真计算;四查,一步一回头,算一步查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在试一试练习中除要求学生按以上四步骤解题外还鼓励学生互相检查。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有时又错综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计算中做到细心检查是至关重要的。按这四个步骤解题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学生互相检查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高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练习反馈、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正确计算,所以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肥城教育网社区 y1P

1、 基本练习 通过做书本中一些同例题相仿的试题,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会正确解题。通过互评互说,发展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提高性练习 例如四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应用题等,加大难度,从不同程度练习提高。

四、总结质疑、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质疑,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布置课后作业)

在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图贯穿着教育的两到思想,即主体性与活动性,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条件让学生思考、解题、交流互评。学生即有外显的交流活动,又有内隐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第4篇: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他们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迁移来突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一年级小朋友聪明、活泼,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数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只要设计好有趣的开放的活动,就一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3、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4、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5、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6、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

三、说教法、学法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把书中主题图进行了创编,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顺势复习旧知,为学生能顺利的进行知识迁移做好铺垫。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评价中提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教学中注重从各个角度评价学生,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用爱心使课堂评价焕发出艺术的魅力。

四、说教学流(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我首先谈话激趣:爸爸妈妈领你们去逛商场时,你们最感兴趣的地方一定是玩具柜台对吧?老师就领你们到玩具柜台前看看。(出示课件)孩子们这时会情趣盎然,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我就顺势引导学生:你想买些什么?怎么买?学生会依据自己的兴趣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当学生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加整十数的算式时,我追问学生计算方法,这样顺势复习了旧知,为迁移做好了铺垫。如果学生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我会建议学生把它存到问题银行,今后解决;如果有学生会做,我会表扬并鼓励他,到时当小老师教大家。

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创设实现迁移的条件和情境,渗透加减法的内在联系,为探索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动手操作,掌握算法

在学生意犹未尽时,我出示第一个问题:淘气来到柜台前想买玩具,可他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助他吗?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会很浓,积极思考,列出算式。我首先会试问学生:35-2得多少?如果有学生说出结果,我会鼓励并追问他,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不太可能说得清算理,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就请你用学具小棒,亲自动手摆一摆,边摆边和同桌说一说。在学生汇报算法时,我将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我的示范作用,当学生表达算理有困难时,我示范、归纳算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算理。

小结时我鼓励学生:同学们真有爱心,也非常的聪明,帮助淘气解决了问题,自己还学会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笑笑也来到了咱们的柜台前,她也遇到了难题,你们还愿意帮助她吗?学生会表现得更有信心,更有热情。(课件出示第二个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已经有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理基础,所以,我大胆放手,还全让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拓展思维,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我只起扶的作用。小结时,我问学生:你们在帮笑笑的同时,又学会了什么?学生会回答两位数减整十数计算方法。(三)加强对比,理解算法

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35-2和35-20算法对比。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异同,再找出算法上的异同,我将及时出示摆小棒的过程,(课件显示)。帮助理解区分,最后总结出:相同点是被减数都是35,减数里都有2。不同点:虽然都有2,但减数中2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减2,表示减去两个一,是个位与个位在减;减20,表示减去两个十,是十位与十位减。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直观、透彻地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的原理。

“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通过交流、补充、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计算方法上的异同,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开阔学生的思维,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四)、巩固深化,正确计算

先是用算珠拨一拨再写出得数,旨在通过用学具操作加深学生对相同数位相减原理的印象。然后采用开火车、摘苹果、男女生比赛等游戏形式进行口算练习,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提高计算准确率。最后是应用练习,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的这种层层递进的练习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而且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会再次得到训练。

(五)分享收获,感受快乐

让学生参与堂课总结,既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纵观全课,我的设计意图是力求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使课堂做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效果预测

由于本节课我设计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加上课件的辅助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明确算理,再加上有梯度的游戏练习,学生在理解掌握并且运用新知上,一定会轻松自如。所以,我预测本节课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第5篇:数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买电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这一算理的理解。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问题解决的过程,正是学生们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说学法

为了达到“教是为了最终不教”的目的。因此,本课时主要进行指导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例如学习200+500,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过渡到在小组内讨论:500+800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说出计算方法:

①可以先想5加8等于13,500加800等于1300。

②可以这样想把500分成300和200,200加800等于1000,1000加300就等于1300。

③把800分成500和300,500加500等于1000,1000加300等于1300等多种方法。当学生说出这些方法时,我及时地给予评价,之后引导学生概括出500+800的口算方法。接下来便引导学生自主解决“买一台洗衣机比一台电视机少花多少元钱?一台电风扇比一台电冰箱便宜多少元钱?”这两个问题,这样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整百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并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应用,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一共设计了:

(1)创设情景,活跃气氛。

(2)引导参与,探究算法。

(3)分层练习,在玩中学。

(4)课堂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活跃气氛

一开始,我启发学生说出自己家中的电器,接着我便使用教材中的主题图“买电器”引入。(电脑课件出示主题图)当学生从图中搜集到信息后,再鼓励学生根据信息提问一些数学问题。这样的情境引入,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导参与,探究算法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选择一个比较容易的问题加以解决,即:500+200的口算,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过渡到在小组内讨论:500+800口算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说出计算方法。同时还应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有些学生可以不利用学具,直接想出结果,也应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

(三)分层练习,在玩中学

低年级的学生只有在新奇生动的刺激下,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而长时间的集中学习会让他们感到疲劳。在这一环节当中,采用多种形式变化练习,调动学生枯燥的练习兴趣。所以我设计了先设计了“玩碰碰车”的游戏,后又设计了“小虎捉迷藏”和“钓鱼”的数学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快乐学习。最后进行了课堂总结。

(四)课堂总结

反思整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许多不足:

1、小组合作学习作用发挥不够,流于形式。

2、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

3、计数器的做用发挥不好。

4、课后总结不够精炼,没有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6篇:数学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一般说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⑴说课标

说课标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

说课标,要重点说明有关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操作等在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到用力的依据。

说课标,可以结合到说教材中去进行。

⑵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说课的首要环节。

说教材的要求有:

①说清楚本节教材在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或知识结构体系。

②说明如何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任务。课时目标是课时备课时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分析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③说明如何精选教材内容,并合理地扩展或加深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加工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搞清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④说明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⑤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⑶说学法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实施课程标准后,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基于这一转变,说课者就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说课活动中虽然没有学生,看不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但从教师的说课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课改精神——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启发者。具体要说清两大问题:

①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的,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②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倒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⑷说教法

说教法,应说出“怎么教”的办法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根据,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

②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而定的。要注意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③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

④要重点说说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

⑸说教程

教程即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教程要求做到:

①说出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即起始——过程——收束的内容安排。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

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②重点说明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过渡衔接及时间安排。

③说明如何针对课型特点及教学法要求,在不同教学阶段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是怎样协调统一的。

④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

以上五个方面,只是为说课内容提供一个大致的范围,并不意味着具体说课时都要面面俱到,逐项说来,应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便在有限是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陈述,该展开的内容充分地展开,该说透的道理尽量去说透,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对说课的要求

要说好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突出“说”字

说课不等于备课,不能照教案读;说课不等于讲课,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说课不等于背课,不能按教案只字不漏地背;说课不等于读课,不能拿事先写好的说课稿去读。说课时,要抓住一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内容、说学生,紧紧围绕一个“说”字,突出说课特点,完成说课进程。

②把握“说”的方法

说课的方法很多,应该因人制宜,因教材施说:可以说物、说理、说实验、说演变、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但一定要沿着教学法思路这一主线说,以防跑野马。

③语气得体、简练准确

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听课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受到说课者对说好课的自信和能力,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听者的共鸣。

说课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同行.语言表达应十分简练干脆,避免拘谨,力求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整体要连贯紧凑,过渡要流畅自然。

④说出特点、说出风格

说课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同行。所以说课时不宜把每个过程说得过于详细,应重点说出如何实施教学过程、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方法,说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说课要重理性,讲课注重感性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内容不容易,必须做到详略得当、简繁适宜、准确把握说度。说得太详太繁,时间不允许,也没必要;说得过略过简,说不出基本内容,听众无法接受。

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灵活选取择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其次是发挥个人的特长,说出个人的风格,这就把握了说课的度。

我去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