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7-31 19:42:43

第1篇:音乐说课稿

本课执教的内容是三年级新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春天的歌》。本单元的主题为“春天”,单元内容有:欣赏:《春之声圆舞曲》、《新春乐》;唱《春天的歌》、《顽皮的杜鹃》;知识点设定了:认识女高音、呼吸记号、顿音记号。那么,在本课中我选择性地安排了教学内容是:主要是学唱歌曲《春天的歌》、并初步认识呼吸记号、弱起节奏。整堂课的设计可以说是在区级音乐课题“技与趣关联的研究”的引领下,来设计安排的。

一、“主题式”导入激发兴趣

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音乐教学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我认为在音乐课堂中,“激趣”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激趣”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服从于教学目标。所以在本课激趣导入环节,我围绕“找春天”这一主题,从视觉、听觉多种感官渠道进行;又从欣赏、绘画、肢体等不同的动觉切入口来激发学生兴趣,紧抓住春天的“美”,让学生得到愉悦享受,并且提升他们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

二、融知识技能于审美活动之中,由显性变为隐性

现在二期课改强调提出淡化知识技能,但不是说有意去回避歌中的知识点,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花工夫进行“知识点”教授方法的研究,教师的方法一定要贴近学生、合适恰当,学生就会学的有兴趣,掌握的也会很快,最高境界就是做到教师寓音乐中有意识地进行“知识技能”的教学,而学生是在无意间得到理解和记忆。

说到这我就要谈谈本节课中重难点解决的问题了。我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设定两个歌曲的重难点,一个是弱起,还有一个是呼吸记号。今天这两个难点的解决我都试图把它融在音乐中,让学生在反复感受中去体会。比如弱起的解决:你用成人的乐理讲解去告诉他,那肯定是难懂的。在备课中我们反复推敲,认为只有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从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入手,找准强弱弱的感觉,再用直观的歌曲中典型节奏型出示,让他自己去探究弱起节奏中强弱位置的细微变化,才能帮助他建立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再说说“呼吸记号”的解决。这个难点我们也是反复试教修改。从最初我是直接出示“呼吸加号”,作为学唱过程中的一个小环节,稍带讲解后马上学唱,到今天呈现给大家的这样一个有坡度的教学过程:先从理性上认识“呼吸加号”,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唱去体会,再到教师引领——标示第一个呼吸记号让他去唱,去感受老师的用意,最后学生准确找到呼吸记号的位置,可以说是整个学习的氛围和学生的这种求知状态是大有改善的。最关键的就是它和音乐紧密结合,在感受中去领悟。

还有一个技能的训练就是对学生歌唱技能提高的解决。作为一堂新授课,最终检验的就是学生会唱了吗?学生唱好了吗?前面铺设了这么多环节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歌曲,而学会后怎样唱好,这又是一个难点的解决。说实话我本人最不擅长的就是学生歌唱的训练,在试教学唱歌曲环节中,我在每一遍唱之前都生硬地提出要求:速度快一些、位置高一些、要注意连起来等等,结果每一遍都在原地踏步,没有长进,后来听试教的老师们就给我建议,应该牢牢抓住“春天的美”,用学生感兴趣的、充满童趣、充满美感的话语,比如:春姑娘加快了脚步,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来告诉学生这一遍演唱速度要加快。等等,去激发他们的歌唱感觉,提升歌唱技能。

三、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备课、试教、展示这样子一个学习的过程,给我最深的思考就是: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环节的实效性。这个问题分几点来讲:1、教师基本素养。教师要能随时关注学生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就对教师本身的课堂驾御能力、音乐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教学内容安排密度上要合适。现在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或者说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设定了很多闪光点,不舍得取舍,就把教学过程安排的满满当当,这样一来,每个环节都只能走过场,做不透,就影响了教学的最终效果也就影响了实效性。3、又要回到“技与趣的关联”上来了,教师在教学中纯粹是为了兴趣而兴趣,还是在激趣时注意适时、适量和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提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效果和作用。

第2篇:音乐说课稿

本节的内容包括欣赏音乐剧《演艺船》选曲《老人河》,《音乐之声》选曲《雪绒花》,《猫》选曲《回忆》以及《芳草心》主题歌《小草》。

(教材分析)我对教材是这样认识的,通过欣赏《音乐之声》选曲《孤独的牧羊人》片段和《演艺船》选曲《老人河》来了解音乐剧的定义起源,而选用《音乐之声》选曲《雪绒花》和《猫》选曲《回忆》以及《芳草心》主题歌《小草》来展开对音乐剧发展的了解及艺术特征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第一是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了解音乐剧的定义起源和发展;第二能力目标:结合欣赏,多层次的了解音乐剧的艺术特征;第三情感目标:感受体验音乐剧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了解音乐剧的定义、起源和发展;而感受、体验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鉴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创设情景、互动探究、讨论,自主创编等方法进行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的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我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启发引导——知识新授——感受经典——拓展与巩固——课堂小结

(一)启发引导

课前播放超级女生张靓颖演唱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这首歌是音乐剧《艾维塔》的主题歌,尤其是超女张靓颖的演唱能很好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二)知识新授

首先了解什么是音乐剧?我并未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选用了综合歌唱、舞蹈、剧情和表演有机结合的音乐剧选曲《孤独的牧羊人》片段让学生欣赏,观察思考几种音乐元素在音乐剧中完美自然的结合,然后通过交流总结出音乐剧的定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掌握音乐剧的定义后,结合欣赏音乐剧《演艺船》选曲《老人河》,了解音乐剧的起源于发展。这样学生会在本环节的学习中感觉自然贴切。

(三)感受经典

欣赏美国音乐剧全盛时期代表作《音乐之声》选曲《雪绒花》和音乐剧《猫》的经典名曲《回忆》感受、体验音乐剧的艺术特征。

在《雪绒花》的教学中我首先在屏幕上显示文字,让学生阅读,接着播放《雪绒花》的影像资料并让学生随唱,欣赏后让学生总结影像资料中的演唱形式有哪几种?在出示答案之后,再一次播放资料让学生随唱,之后我和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唱排演。通过以上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音乐剧中的音乐是声乐和器乐的混合,声乐有独唱、重唱、合唱等几种形式,同时,他们也深刻体会到音乐剧的艺术魅力。这环节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拉近了师生距离,营造了愉悦和谐的音乐情境,达到了高中新课标的要求。

对音乐剧《猫》经典名曲《回忆》的欣赏是本节课鉴赏的升华,因为歌曲完美地表现了剧中人物内心世界复杂的变化。首先我让学生静静地完整地欣赏《回忆》,感受音乐形象并用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口述《猫》的故事梗概及《回忆》的创作背景,复听《回忆》让学生体验音乐剧中歌唱、舞蹈、剧情与表演的完美结合。

以上两个曲目都体现了音乐剧的艺术特征,让学生结合欣赏讨论概括出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共有三个,通过屏幕显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拓展与巩固

巩固本节内容时,我播放歌曲《小草》。因为这首歌学生都很熟悉,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我国早期音乐剧《芳草心》的主题歌,放在这里欣赏既可以让学生重新认识这首《小草》,而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加深对音乐剧艺术特征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我们中国的音乐剧作品并不是很多,通过本节对音乐剧的欣赏,希望同学们以后更多的关注音乐剧,关注中国音乐剧,期待大家乘着音乐的翅膀充分展现自我!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3篇:音乐说课稿

教学内容: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戏剧表演》第四单元《音乐剧》,本节的内容包括欣赏音乐剧《演艺船》选曲《老人河》,《音乐之声》选曲《雪绒花》,《猫》选曲《回忆》以及《芳草心》主题歌《小草》。

教材分析:

我对教材是这样认识的,通过欣赏《音乐之声》选曲《孤独的牧羊人》片段和《演艺船》选曲《老人河》来了解音乐剧的定义起源,而选用《音乐之声》选曲《雪绒花》和《猫》选曲《回忆》以及《芳草心》主题歌《小草》来展开对音乐剧发展的了解及艺术特征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第一是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了解音乐剧的定义起源和发展;第二能力目标:结合欣赏,多层次的了解音乐剧的艺术特征;第三情感目标:感受体验音乐剧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了解音乐剧的定义、起源和发展;而感受、体验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鉴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创设情景、互动探究、讨论,自主创编等方法进行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的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启发引导——知识新授——感受经典——拓展与巩固——课堂小结。

一、启发引导

课前播放超级女生张靓颖演唱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这首歌是音乐剧《艾维塔》的主题歌,尤其是超女张靓颖的演唱能很好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二、知识新授

首先了解什么是音乐剧?我并未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选用了综合歌唱、舞蹈、剧情和表演有机结合的音乐剧选曲《孤独的牧羊人》片段让学生欣赏,观察思考几种音乐元素在音乐剧中完美自然的结合,然后通过交流总结出音乐剧的定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掌握音乐剧的定义后,结合欣赏音乐剧《演艺船》选曲《老人河》,了解音乐剧的起源于发展。这样学生会在本环节的学习中感觉自然贴切。

三、感受经典

欣赏美国音乐剧全盛时期代表作《音乐之声》选曲《雪绒花》和音乐剧《猫》的经典名曲《回忆》感受、体验音乐剧的艺术特征。

在《雪绒花》的教学中我首先在屏幕上显示文字,让学生阅读,接着播放《雪绒花》的影像资料并让学生随唱,欣赏后让学生总结影像资料中的演唱形式有哪几种?在出示答案之后,再一次播放资料让学生随唱,之后我和学生进行简单的合唱排演。通过以上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音乐剧中的音乐是声乐和器乐的混合,声乐有独唱、重唱、合唱等几种形式,同时,他们也深刻体会到音乐剧的艺术魅力。这环节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拉近了师生距离,营造了愉悦和谐的音乐情境,达到了高中新课标的要求。

对音乐剧《猫》经典名曲《回忆》的欣赏是本节课鉴赏的升华,因为歌曲完美地表现了剧中人物内心世界复杂的变化。首先我让学生静静地完整地欣赏《回忆》,感受音乐形象并用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口述《猫》的故事梗概及《回忆》的创作背景,复听《回忆》让学生体验音乐剧中歌唱、舞蹈、剧情与表演的完美结合。

以上两个曲目都体现了音乐剧的艺术特征,让学生结合欣赏讨论概括出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共有三个,通过屏幕显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拓展与巩固

巩固本节内容时,我播放歌曲《小草》。因为这首歌学生都很熟悉,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我国早期音乐剧《芳草心》的主题歌,放在这里欣赏既可以让学生重新认识这首《小草》,而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加深对音乐剧艺术特征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我们中国的音乐剧作品并不是很多,通过本节对音乐剧的欣赏,希望同学们以后更多的关注音乐剧,关注中国音乐剧,期待大家乘着音乐的翅膀充分展现自我!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4篇:音乐说课稿

1.说音乐

(1)课题分析

音乐家故事《小毛头与卖报歌》以学生喜爱的连环画形式呈现于教材之中,这个故事拉近了聂耳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感受到可敬可亲的音乐家就生活在他们中间。编者将这个故事巧妙地安排在《卖报歌》的前面,让学生先通过故事了解聂耳的生平和《卖报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为学生理解《卖报歌》的歌词和表演歌曲做好了铺垫。

《卖报歌》曲调简单,节奏平稳,旋律流畅,通过生动形象的歌词将一个卖报童的悲惨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学习本首歌曲,让学生在体验报童生活的同时学会热爱生活。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精神,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注意教学过程中方法的选择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因此,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整合如下:

a.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与主要作品。

b.体会“小毛头”街头卖报的情景。用纯真的心情唱好歌曲《卖报歌》。并能积极参与《卖报歌》的情境表演活动。

(3)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演唱者的心情,唱好《卖报歌》。

(4)教学难点:创设“小毛头”街头卖报的情景。用歌声与形体动作体会她当时的心情。

(5)教学理念:本课在教材的呈现上注重了情境性、趣味性和活动性。它以情境教学活动为手段,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和探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2.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制作了课件,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媒体为手段,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学习中。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采用了视觉图象、创设情境、兴趣引入、音乐律动等方法进行教学。

3.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如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群体合作法。

4.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重温升国旗仪式(多媒体课件进行情境教学),介绍作曲家聂耳。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图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入本课——音乐家聂耳。介绍作曲家是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训练学生搜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讲述音乐故事《小毛头与卖报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卖报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为学生理解歌词和表演歌曲作好铺垫。

(4)讲述聂耳耳朵的故事、帮助学生练习耳朵,板书节奏练习,让学生听拍读、视拍读。

设计意图:为歌曲的节奏练习作好铺垫,解决歌曲中的重、难点节奏。

(5)学唱《卖报歌》

a.学习旋律。老师分句出示、弹奏旋律,学生随乐用“lu”哼唱。

b.分组接龙,熟悉旋律。

c. 填词演唱。

d. 听录音范唱,整体感知歌曲。

e. 歌曲处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词曲作者,完整演唱歌曲,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演唱,通过歌词分析,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演唱者的心情,

这样才会把歌曲唱得更有感情。

(6)情境表演。(全班分三组,每组推选两名学生,一名扮演小毛头,另一名扮演聂耳,其余学生扮演街上的行人,看哪一组演的最好,

并对其作出简单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即表演,使学生的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小毛头悲惨生活的体验。

(7)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使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激励,体现教学相长,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8)感恩新中国。(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加油、喝彩!)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学习机会。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师生的教育与互动,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它能使学生张扬个性,主体突现,思想解放。而教师与学生一起互动,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点拨者、引导者。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听、去想、去做,成为一个会听、会想、会说、会做,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第5篇:音乐说课稿

一、学情分析:

名人们为人类历史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往往为世人景仰。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仿。但是处于幼稚、懵懂的人生阶段,他们常常认识问题不够全面,又侧重于感性认识,所以教师要作好引导工作。使学生懂得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除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是在精神和品格上超凡脱俗,要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名人的良好习惯和治学方法,从中获得健康向上的审美享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重荷、深邃”等词的读音、词义,并会正确运用。

2、理清文章结构,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过程和方法:诵读法 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贝多芬不屈命运的安排,执著追求音乐事业的精神,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方法:

导学结合,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

课堂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 (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意图:导入新课,课文与《命运交响曲》都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提示本节课的学法:通过欣赏音乐来领会文章的内容。)

下面让我一起走近《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形象?读读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心灵。

(二)介绍贝多芬生平(幻灯片出示贝多芬简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重荷(hè)深邃(suì)门槛(kǎn)踌躇(chóu chú)磐石(pán)

2、解释词语

不见天日:看不到光明。

踌躇:犹豫。

深邃:深奥。

(四)速读课文 整体感悟

1、根据提示补全客人来访的全过程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2、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五、拓展延伸

1、像贝多芬这样“通过苦难,走向欢乐‘的人还有很多,你能说出某个

类似的人物吗?

(学生自由谈论)

2、多媒体播放舞蹈《千手观音》简单介绍演员情况。

3、通过对贝多芬及这些与命运抗争的人的故事的了解,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下面就请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

贝多芬把苦难看做是上帝的礼物,希望我们像贝多芬一样,去坦然面对苦难和失败的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强者。下面老师送你们一首诗:

《世界开始对你明亮了》

——献给风华正茂、斗志昂扬的同学们

当你进入生命的春天

世界开始对你明亮了

像一条铺着卵石的小溪

吹着叶笛,摇着野花的铃

去追逐奔腾的江河

童年的迷惑,天真

让位给勇敢的求知和探索

人生不再是一部童话

而是充满现实的酸甜苦辣

你会昂然地迎接这一切

正如你身上的全部光彩

来自青春的勇气和力

啊,没有人去怀疑春天的美丽

只会为春天的虚度而惋惜

七、作业设计:推荐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第6篇:音乐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将给大家带来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这是一篇歌曲教学(欣赏)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 、 学情分析: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三、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音乐教材X年级下册第X单元的《。。。。》。本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X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⑴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和即兴创造活动当中。(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

⑵ 过程与方法:运用体验聆听、模唱学习歌曲(游戏、歌表演、集体舞蹈),运用小组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歌曲创编。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持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爱大自然、热爱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本课的难点是:掌握歌曲节奏(切分节奏、小附点等)正确把握音乐的风格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

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一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还运用了学科整合的方法,在联系生活和拓展创编这两个环节中,我融入了美术、自然、语文、戏曲等姊妹学科与艺术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五、说教具准备

传统的教学是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习会感到枯燥乏味,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却能集音、形、色、动为一体,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是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因此,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律动表演 导入音乐课堂——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律动表演,导入音乐课堂(2-3分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我让学生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中做律动进入教室,通过律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

(二)学唱歌曲(占时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

1、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播放歌曲《。。。。》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在听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这首歌是什么情绪?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作答:

2、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指导学生听辨出歌曲中(切分节奏、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天真活泼)的情绪。

3、学生交流,初步熟悉歌曲

4、跟钢琴演唱2-3遍,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琴演唱。要求:(1)速度不宜过快,学生用中速跟琴演唱(2)声音自然统一气息通畅,避免让学生用喊叫的声音演唱,注意保护嗓音。

5、难点的解决:(1)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小切分节奏型的把握。

解决方案:通过用手击拍以及画强弱箭头图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和小切分节奏音型。

(三)歌曲处理

有感情的歌声,永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

a.请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试着将已经学过的切分节奏、连音线标注在合适的地方,尝一尝说说感觉如何。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

b. 采用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5分钟)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表演组,一个是合唱组一个是舞蹈组,每个组推荐一名组长。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够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 (3-5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拓展和积累课外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第7篇:音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众所周知,音乐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才能促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学生主体参与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为本,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今天我以《送别》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说教材:

该歌曲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曲家李叔同,作于1915年。歌曲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一段式的歌曲C大调,中速深情,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感情。

(一)教学目的: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育期,思想日趋成熟。根据其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能力目标:学会用恰当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和正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珍惜情感。

(二)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我将采用情景质疑的方法创造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

(三)教学难点:

中的附点节奏和音准

二、说教法与学法:

基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根据我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采用了欣赏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发现法和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方面,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思维特点,我将引导学生采取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等进行自主学习。

三、说教学手段:

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为本堂课准备了如下教具:多媒体、音响设备、钢琴。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堂课设计了导入;进入主题,展开学习;主题延伸、扩大视野;创造情景,升华情感;结束五个环节。其中“进入主题,展开学习”是本堂课的重点部分。下面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采用歌曲导入法:以校园民谣《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为切入点导入“五四“时期的学堂乐歌,由学堂乐歌自然过渡到本堂课主题——《送别》。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

(二)进入主题,展开学习

1.介绍词曲作者

在这一环节里我会采用欣赏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在介绍《送别》创作的历史背景,介绍词曲作者及作品风格的同时播放背景音乐《送别》,比较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走进作者,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思想。

2.歌曲学习

首先让学生哼唱并熟悉C大调音阶,对歌曲调式有初步感知与认识。

然后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作品,自主感受音乐,哼唱旋律,用模唱法锻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能力,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这首歌曲的难点句是:

。我会在钢琴上反复弹奏,让学生多次演唱,掌握音准。并与5 2 3| 4 7|1 ———|对比。正确掌握好附点四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节奏。最后,以个人和小组方式检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诵歌词,对歌曲的处理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演示,对处理得恰当的小组给予合适的表扬,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主题延伸、扩大视野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艺术“家族”的主要成员,是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无论在文化领域、艺术领域还是教育领域,音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这里,通过分析理解《送别》在电影《城南旧事》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我将播放电影片段,学生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和电影里小英子的眼神一起,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约、哀婉之美。

(四)创设情景,升华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的目的是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激

起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一环节里,我让学生思考并抢答关于友人、亲人离别时的诗歌,古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在此创造情景,升华情感,将常人之间的离别之情延伸开来,是为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尊重父母长辈,与同学、朋友和睦相处,养成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

(五)结束

在师生共鸣达到高潮处,我和学生声情并茂地吟咏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汉代《毛诗序》对音乐记载:“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语言穷尽的时候歌声情不自禁响起,全体师生在情景交融中再次有感情地演唱《送别》这首歌结束本课。

五、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

第8篇:音乐说课稿

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欣赏综合课《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本课我选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课。本单元共三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各种不同体裁歌曲的欣赏,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个人风格;《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蒙古族民歌《赞歌》和哈萨克民歌《玛依拉》。《赞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是一首长、短调相结合的歌曲,曲调豪放,优美深情,刚柔并进的演唱更增添了歌曲的感染力;哈萨克民歌《玛依拉》热情奔放,富于草原风味。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听赏两首各具特色的民歌,使学生了解蒙古族和xx族民歌的音乐特点,认识到在同一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和音乐风貌,从而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

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使学生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两个不同民族的民歌。由于少数民族的民歌分布广泛,知识面涉及较广,歌曲的风格又各不相同。所以我采用了视听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的优点来帮助学生感知音乐,从而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点,通过直观的图象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复习前课乐理知识,听赏歌曲,创作活动这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那你们对这个大家庭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讲讲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和看法。引起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点题),问题和学生的经验相结合,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引起他们倾听的愿望。接着我将采用多媒体影像播放一组少数民族风情的介绍片段,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风情。

接着进入第二环节:首先我让学生欣赏《赞歌》和《玛依拉》两首歌曲的旋律片段,提问:这两首歌曲各属哪个民族?两首不同的风格民歌片段,引发学生了解各民族音乐全貌的兴趣。然后我用课件展示出中国的版图,把学生“带入”蒙古,去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吃、穿、住、行等风俗习惯,这样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化。接着我将让学生欣赏具有典型蒙古风格特点的歌曲《赞歌》,欣赏完后由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这样能让学生在听赏和分析的过程中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最后与他们一起总结出蒙古族歌曲的音乐特点,旋律自然流畅,宽广。

在一段长时间内的视觉图象后,为了让学生能松弛一下,我将运用音乐律动法,让学生感受蒙古风格的舞蹈,教他们随音乐的节奏做一些简单的压手腕、骑马、跺肩的动作,来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活跃起来。接着欣赏一段新疆的舞蹈片段,欣赏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新疆在中国版图的位置?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别讲讲自己眼中的新疆,同时我会让他们欣赏哈萨克民歌《玛依拉》,在听时,我会提示他们注意听哪一句给你感觉最特别?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抓住新疆民族音乐的特点,我会让他们再复听一次跟旋律哼唱,最后我运用表格对比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新疆民歌的音乐特点,热情、奔放、自豪。然后把蒙古族民歌与新疆民歌的旋律和节奏等特点作比较,这样能引导学生更加直观的区分出不同民族音乐来源与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音乐文化。

最后是第三个环节创作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我将播放两首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说说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其音乐特点有哪些?有了前面两个民族音乐的分析过程,学生能更加熟练的抓住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然后我再让他们根据不同民族的特点进行表演创作,如:舞蹈、绘画、服装展示等等。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真正的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去,学生在一起创作,发挥集体精神,并进行互评。学生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了解到音乐离不开人民和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也有着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都具本民族的风格特色,从而成为该民族的重要标志。

这堂课,我重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将学生的体验和活动穿插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方式的改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课堂也变得格外生动、有活力。这一课在教学上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在课堂里巧妙的将欣赏民族音乐,探索民族音乐,表现民族音乐融合在学生的活动中,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发现不同民族的特点,整个过程连贯而自然。另一个特点是教学控制,通过熟悉的音乐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加上有效的控制,使课堂真正做到活而不乱。

第9篇:音乐说课稿

一、说教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节拍为2/4拍,一段体结构,属五声E宫调式,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如第一乐句:31 35| 5-|3612 | 2- |,第四乐句6 33| 12 2| 16 12| 2 -|。配以XX XX| X-|为主的节奏,自然,流畅,好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表达了傣族儿童对家乡的由衷热爱之情。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

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

二、说教学目标

1 .通过学跳孔雀舞蹈动作,感受乐曲的旋律美。

2,初步学习用自然的声音、优美的演唱《金孔雀轻轻跳》。

3,继续练习给歌曲编配节奏,逐步提升对歌曲的表现力。

三、说重、难点

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舒展的情绪则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采取律动、歌表演、给歌曲伴奏等音乐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多维度聆听感受。

1,给乐曲拍节奏。

2,听葫芦丝吹奏乐曲:它的速度是怎样的?

3,边听音乐边学跳傣族舞,感受乐曲那优美舒缓的旋律。。

(设计意图:在多种形式的聆听中,激发学生聆听兴趣,熟悉乐曲旋律,为自主学唱歌曲做铺垫。)

二,多形式自主学唱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师:傣族的舞蹈好看,歌也好听,听,傣族的小朋友给我们唱了一首歌,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

2,听第一段歌曲:能随着音乐小声哼唱吗?比比谁学得快。

3,试唱第一段:师唱,生小声伴唱;再换过来,生唱,师伴唱。

4,生齐唱第一段。

5,听录音小声唱第二段,讲解“小卜少,小卜冒”。

6,师生对唱,男女生对唱第二段。

7,生齐唱第二段。

(设计意图:在学唱歌曲环节中,我遵循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采用小声跟音乐哼唱:比比谁学得快;师生互相伴唱;师生对唱多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唱歌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唱歌曲。)

三、感悟理解,唱好歌曲

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才好听呢?两段连起来轻柔地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柔和的 声音演唱歌曲,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

四、编创节奏,创造表现

1,请生背唱第一段。

2,设计不同的节奏给歌曲伴奏。

3练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唱,拍,跳集体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最后,完整地呈现一个综合的表演,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变现个人的情智。)

第10篇:音乐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体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

(二)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本课的教学就是遵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教学设计和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激活学生先前的生活经验。无论是唱歌还是表演、创造等活动,都力图体现出让学生深感兴趣、易于接受、愿意参与、敢于创造和表现的教育理念,以达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歌曲《小雨沙沙》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下雨了》中的一首歌曲。

教材特点:《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歌曲,歌词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向孩子们渗透了种子离不开雨露的科学知识,富有寓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学本课还可以充分利用其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操的教育。这是一首2/4拍的活泼的歌曲,共有四个乐句。第一、二句以变化重复的手法用xx x| xx x节奏生动地描述了下小雨“沙沙”声。第三、四乐句采用紧缩的手法表现了种子要发芽、生长的迫切心情,整首歌如同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图画,使人精神奋发。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学生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本学期开学的前五个星期一直在做唱谱的训练、欣赏的训练和口风琴的训练。他们学东西快而且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为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机会。

(三)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以启发式教学法,主要过程是:教师启发学生在体验小雨和种子这两种不同角色的心理以及表现。通过表演、合作展示自己对角色的理解。

(四)技术准备

1.使用绘声绘影软件

2.PPT幻灯片

3.彩色的亮穗以及制作的头饰。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其对策

歌词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向孩子们渗透了种子离不开雨露的科学知识,富有寓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很可能对于种子的生长发育没有见过,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能够想象出,种子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下生长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种子的生长是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的滋润的,同时教育小朋友,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的辛勤培育。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演唱歌曲《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里小雨和种子的形象,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同时能联想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家人的培养。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通过扮演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内心想法。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举例:(以春天里最活跃的是小动物为话题,启发学生联想春天里植物也是活跃的谈话活动,使学生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并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

(一)组织教学(阶段目标: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

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多高兴呀,让我们向在坐的朋友们也了解一下歌曲《谁在叫》中描写的小动物吧。(身体坐端正,看谁的演唱最大方)--播放歌曲伴奏录音。

生:进行歌曲表演唱。

师:你们感觉周围的伙伴表现怎么样呀?

生:汇报。

师:我们跟着老师的伴奏来演唱,好吗?

生:跟着伴奏,六人一组进行演唱。

师:如果你认为自己唱的还不充分,哪我们下面要学的新歌中还有机会。

(二)学习新歌(阶段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经验准确学习歌词和歌谱)

1.初听作品,了解歌曲

师:春天来了,大自然中的动物那么快活,你知道植物有什么变化吗?

生:回答。

师:老师今天带来的这首歌曲《小雨沙沙》会告诉大家。(出示歌篇并播放歌曲录音)

生:聆听歌曲。

师:听了歌曲,你知道什么了?

生:回答问题。

师:自然界中的变化在春天最明显,动物、植物已经沉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到春天它们渐渐苏醒了,大自然的力量真是不可估量啊。

2.发散思维 鼓励发言

师:歌曲里有谁?它们谁先出场的?给你什么感觉?我们再听一遍。(第二次播放歌曲录音)

生:聆听后回答问题小雨和种子。

师:他们一个有声音,一个有动作,谁说说声音是什么?动作是什么样的?谁会学学它们?

生:发挥

3.学唱作品 先唱歌词

师:看来大家对歌曲了解的很深了,那么能跟着唱的有谁呢?(播放歌曲录音、强调眼睛看屏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生:跟着录音唱。

师:纠正问题,要求背唱歌曲(伴奏唱)

生:以组为单位背唱歌曲。

4.自主学习 大胆尝试

师:第二段歌词,能不能自己独立唱一唱呢?

生:独立学习并汇报

师:帮助解决问题。

生:理请歌词。

5.完整演唱 感情充沛

师:给各组时间进行练习。

生:完整演唱歌曲。

6.学习歌谱 手势辅助

师:带着学生用柯达依手势进行唱歌谱练习。

生:全员参与。

(三)歌曲表演(阶段目标:分角色合作表演歌曲)

1.提供设计 模仿创编

师:小雨用什么动作?种子的动作是什么?两个之间怎样配合呢?

生:模仿并设计。

师:如果大家有跟老师不同的设计也可以。

生:进行设计。

2.提供舞台 伴奏服务

师:我现在把舞台让给大家,我来为大家伴奏,好吗?

生:到台前,带头饰表演。

(四)教学检测(阶段目标:检查学生学习状况)

1.检查歌词

师:鼓励表演好的同学

2.检查歌谱

师:鼓励用手势进行演唱的同学。

(五)口风琴教学(阶段目标:用口风琴吹奏歌曲片段)

师:指导学生吹奏歌曲片段。

1=D

5 3 | 5 3 | 11 1 | 11 1 | 5 3 | 5 3 | 22 2 |22 2 |

(六)拓展内容(阶段目标:聆听作品《春雨蒙蒙地下》)

师:今天我们还要请大家欣赏一首描写春雨的歌曲《春雨蒙蒙地下》,你听听春雨发出了什么声音?(播放歌曲录音)

生:聆听作品

师生:简短讨论。小结下课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自评安排在完成分类依据的选择和分类结果的确定之后。

(二)评价量规

评分表1

评价等次 评 价 的 内 容评价方式

优 秀能独立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自 评

良 好与伙伴一起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小组内评

合 格能看着歌词演唱歌曲《小雨沙沙》。自 评

评分表2

评价等次 评 价 的 内 容评价方式

优 秀能独立演唱歌曲《小雨沙沙》的歌谱。 自 评

良 好与伙伴一起演唱歌曲《小雨沙沙》的歌谱。 师生互评

合 格能看着歌词演唱歌曲《小雨沙沙》的部分歌谱。自 评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这是与以往教学中的不同之处,以往教学中,教师过教案现象严重,学生到底学的开心不开心、清楚不清楚、明白不明白,不去照顾。现在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学习者,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是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首先要关注到学生的兴趣,关注到我的`设计是否适合我的学生,如果不适合,就是课堂上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引领的。例如,这课教学中,教师在学歌之前设计了师生合作学习的环节,模仿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有的学生表演时就干巴巴的从蹲着的姿势站起来,没有展示出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经过教师指导后,其他同学在表现时,就会去表现发芽的种子了。另一个环节是表现小雨和种子一起合作愉快的情景。当教师请了一些男生到台前展示时,可能是由于有20多位瑞典教师在看课,他们就没有把小雨和种子欢畅的感受展现出来,教师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情况,更不用着急了,只要教师停下来进行指导,就好了。俗话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只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始终站在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立场上进行教学,再加上积极的评价,就是给了学生的最大的发展的权利。把学生发展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是我们音乐教师应当充分做到的。

当然,做教学就有遗憾之处,这节课的遗憾之处,就是对于教学时间的掌握,由于有20多位瑞典教师看课,因此,吹奏口风琴只进行了一点点。说明,教师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进行改进教学环节的设计,使时间安排上更合理。

《小雨沙沙》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上海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学唱歌曲《小雨沙沙》。

2、教材分析:《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歌曲,歌词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向孩子们渗透了种子离不开雨露的科学知识,富有寓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学本课还可以充分利用其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操的教育。

这是一首2/4拍的活泼的歌曲,共有四个乐句。第一、二句以变化重复的手法用xx x xx x节奏生动地描述了下小雨“沙沙”声。第三、四乐句采用紧缩的手法表现了种子要发芽、生长的迫切心情,整首歌如同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图画,使人精神奋发。

3、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因此,根据音乐新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弹琴帮学生唱准d m s的音高,掌握二分、四分、八分音符时值。

(2)让学生在美妙、活泼的旋律中,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

(3)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的生长离不开科学的道理,启发学生学会细心观察事物。

(4)通过综合活动启发学生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即兴创造能力。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