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7-30 13:43:10

第1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的活动主题《做个聪明消费者》。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主题为《花钱的学问》,《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是本组教材的第4课。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从而让学生学做生活中的聪明消费者。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孩子正处于消费的萌芽期,消费观念还很模糊。需要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技巧与维权意识,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知道价格变化的原因;

2.能看懂包装袋上的信息;

3.懂得买到不合适的东西怎么办。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价格变化的原因,学会选择。

2、看懂包装袋上的信息,能够辨别真伪、优劣。

难点:知道购物时出现问题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五、教法

根据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情况,我将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以教材为凭借,以资料调查、交流讨论、分析探究、表演等方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增强他们的消费保护意识。

六、学法

根据课标理念,我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体验学习。

七、设计思路与活动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三大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一、课前感知;二、课中体验;三、课后践行。

第一个环节:课前感知:

1、布置学生开展一次购物体验活动。

2、布置学生搜集商品包装、标签或商品说明书,仔细观察上面有哪些信息,并问问大人有关标志表示的意思。(意图:调查体验,唤醒生活)

第二个环节:课中体验

我通过以下五步骤来完成:

一、第一步、明白什么是消费者

首先谈话导入:买过东西吗?怎么买的?谁能模拟买火腿肠的情景?作为买方的你又怎么称呼呢?

(意图:以生活入手,再现生活情景,让学生根据切身体验理解“消费者”的含义,顺理成章地切入研究的主题:如何做聪明的消费者)

第二步、把握时机,聪明消费

首先播放课前拍摄的《教室里发生的故事》,通过视屏中两个同学喝红茶引发的争议引出探究问题:一样的商品价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继而请学生反馈课前购物时调查的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共同探讨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学生通过课前体验,课上交流,知道了“把握时机聪明消费”的道理。

(意图:从生活中来、提出问题,再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道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通过生活实例把学生带进真真切切的现实生活中。同时也为下一环节看懂包装,聪明消费做好了铺垫。)

第三步、看懂包装,聪明消费

先是课件展示在超市里促销的两种价格相同的酸奶,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知道除了看价钱,还要能看懂包装袋上的信息,那么怎样才能看懂包装袋上的信息呢?于是小组合作探究。我在大屏幕上先出示探究的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问题,分工观察本组同学收集的食品的外包装袋、衣物的商标和药品说明书。先组内交流,把自己找到的相关信息告诉本组的小伙伴,然后选小组代表进行全班汇报。

(意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小组交流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交流话题,既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共享资源,了解更多的商品知识。)

第四步、合理购物,聪明消费

根据板书内容自然过渡,提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消费时还存在哪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呢?接着请几名同学当场演一演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现象,通过大家交流,明白了:消费时不能只图便宜,盲目购买,这样不但没有节约,反而浪费。但是也不能互相攀比,要体谅父母的辛苦,合理消费。

(意图: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自身经历出发设置情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有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第五步、聪明消费更要保护合法权益

设置情境:最近老师消费时遇到了麻烦:

1、到超市买的光碟,放不出影像,是劣质品,我该怎么办?

2、到饭店吃饭,被拒绝开发票,怎么办?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交流怎样做更合适。最后明确:当买东西的时候,应该问商家索要发票。当你买到不合适的商品时,可以要求商家给你调换、修理,如果修不好就可以退货。当你买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后要求商家给你退货而遭到拒绝时,可以通过打举报电话12315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还可以通过中国消费者协会网了解更多的消费知识。

(意图:一堂社会课的结束,仅仅是学生社会生活的开始。此环节,打破了课堂壁垒,将活动延伸到课外,激励学生在广阔的社会课堂中合作探究、自主尝试。)

第三个环节:课后践行

建议学生在课后从自己的零花钱中取出20元钱,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商店购物,注意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并注意比较价格、质量等,看谁是最聪明的消费者!然后与班主任联手,开展一次以《我是聪明的消费者》为题的班会,以检查一下学生消费的聪明程度。

(意图:课内与课外相联系,学以致用,同时让品德课堂教学成果得以巩固和延伸。真正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的实践性。)

总结:以上是我在探索教学《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的想法和做法,有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以,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第2篇: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体育与情绪的调控》。学好本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调适自己情绪的方法,以便以更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良好情绪对于学习的动力作用以及挖掘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说学情

学生状况:当代中学生在科学不断进步,文化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虽然能很快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但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地认识,也不善于调试自己的情绪。而且高一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已经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又处于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期,形成了他们内心需要与意志调控能力之间的失调,从而导致他们在处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冲动、极端化,难以很好的调试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内容

本次课的主题是《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是来自教材中的《最近比较烦》一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情绪以及它们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并使学生在了解自己情绪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试,以合理的方式、方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增进身心健康。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分为三个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清楚的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

2. 态度和情感目标: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

3. 能力和问题解决目标: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

五、说重点

重点:理解合理调适情绪的重要性

六、说难点

难点:结合自身情绪体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寻求控制、调适情绪的方法。

七、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进行教学。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强调师生互动。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主动、积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加以运用,能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前面所说的认知、态度和情感、能力和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具体的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为六个板块,分别为:

(一)故事导入

(二)情绪的故事

(三)情绪的图片

(四)情绪的假设

(五)锦囊妙计

(六)教师小结

故事导入:教师主要通过一个关于林肯和他的陆军部长斯坦顿的情绪的故事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下面的而活动做好准备。

过程:(一)情绪的故事。为了贴近学生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向学生说明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欢乐、满意、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同时,结合两个故事,告诉学生任何情绪的表现都应去适应,否则,就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二)情绪的图片。分为两个小环节:一是教师出示各种情绪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情绪与表述一一对应,学生体会各种情绪的外部表征。二是列出喜、怒、惧、哀、恐等情绪,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形容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在课堂中加以整理并理性分类,同时,又提高了学生正确表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最近一周或半个月以来的情绪体验进行勾划,勾划出最适合自己情绪体验过的词,如果以上又没列出来的词语,学生自己也可补充写上。

(三)情绪的假设。通过以上分类,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以下十种情境,请学生说出他们会产生何种情绪及产生该情绪的原因。比如有人弄坏了你的文具,你会产生什么情绪?有过这种体验吗?当时又是怎样处理的?如果一旦再出现类似的这种情况,产生这种情绪时又如何调适呢?等等。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如产生被激怒的情绪时:

1、分析一下问什么发怒

2、分析一下发怒的结果

3、怎样使自己不过分激动

4、如何控制、调节被激怒的情绪等。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以上三个活动让学生在弄清情绪的各种分类后,当面对这些不良情绪时,怎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来合理调适情绪。

(四)锦囊妙计。为学生提供一些不良情绪的自我调适方法。

1、怡悦调适法。利用古代的一个故事作为背景。让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并利用"怡悦调适法"来解决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内心的冲突和痛苦,告诉学生如果自己怒骂无常,愤怒难耐,也可以通过这种怡悦法来进行调适。

2、宣泄法。分为三种:

①在产生痛苦、悲伤、难过等情绪时,可通过哭来宣泄、释放积聚在内心的痛楚,达到心理平衡

②有郁闷、愤怒、困惑等消极情绪时,可通过音乐或书写宣泄法来调适

③如受了委屈或欺侮后,可借助一些外物来宣泄,比如说拳击、打沙包等方法。

3. 还可以用自我暗示法、意志控制法、理智调适法、活动转移法、注意力转移法、交往调节法、情绪升华法等调适方法。

这一教学环节,诱导和启发学生在不良情绪出现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调适方法,让学生达到不良情绪的有效化解,使自身的精神坚不可摧,让精神之库不断注入振奋、欢欣和愉悦,让心境之水永远清澈与蔚蓝。

(五)教师小结。

1.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布置作业:

①想一想良好调适自己的情绪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

②情绪与人的关系,以及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③我该怎样调控才能获得良好的情绪?

2.教师结束语:情绪时人心理能量的调节器,它可以发动人的行为,确定人的行为方向,对人具有无法估量的感染力。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情绪的正确作用。让我们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让自己的情绪永远都拥有舒适、温暖的环境,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多地呈现出一片晴空。

第3篇: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探索碱的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等来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4节“常见的碱”,本节分为2个课时,我讲的是第1课时,本课时的主要内容为:碱的共性研究。在本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会进行化学变化以及酸的性质,这为碱的性质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也为之后深入探究碱的其他性质奠定了基础。

2、学情分析:

九(5)的学生基础较好,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之引导可以自己进行探索研究。学生的这些特点为本节课的教法学法提供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了解碱的分类,及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的共性。

(2)、技能领域:继续练习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溶液)性质试验的操作。

(3)、情感领域: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碱(可溶性和难溶性)的共性。

5、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和探究式实验等方法,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6、教学过程:

关于什么是碱在第2节物质的酸碱性中已经讲解,所以本节课没有重点强调。那么本节课是通过书写化学式的开篇,通过该过程一是检验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书写化学式,二是让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判断物质溶解性,并让学生通过圈的方式找出碱,同时清楚碱可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然后让学生书写可溶性碱的.电离方程式,从而说出碱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原因。为本节课研究碱的共性拉开序幕,说明碱的个性下节课学习。

整堂课我共设计了6个活动,前4个活动是可溶性碱的共性,后两个活动是难溶性碱的共性。活动的设计有的是学生实验(活动1、4和5),有的是回顾(活动2和3),有的是教师讲解和拓展(活动6和拓展),每个活动后都有悟得,这些悟得为学生的归纳总结提供了蓝本,也为学生铺设了清晰的思路。

在活动4结束后,设计了一个观察、讨论和交流的步骤,主要是让学生观察找出不同溶液的试剂瓶塞是不同的,从而知道其原因,另外也拓展到二氧化硅也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所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塞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胶塞或木塞。在这里,可能会有同学问道:“那么瓶塞不能用玻璃,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的试剂瓶怎么可以用玻璃呢?”教师一笔带过解释就可——普通玻璃含有Na2SiO3 、CaSiO3、少量SiO2成分,氢氧化钠能与玻璃表面的SiO2反应生成很少量的Na2SiO3 ,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建筑粘胶,粘性很强,因此盛放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不能用玻璃塞,生成的少量Na2SiO3会把瓶子和盖子粘住打不开,应用橡胶塞.对于一般的实验,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可以用玻璃的,因为反应的量很少.对于高精度的分析实验,是不能用玻璃瓶盛放,用聚乙烯瓶盛放.

活动3我设计了二氧化碳的检验和吸收的方程式书写,同时通过介绍让学生自己试着书写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用给学生一个思考:一氧化碳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这里面我是想强调与碱反应的严格意义上是酸性氧化物,什么是酸性氧化物,进而让学生厘清非金属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联系等。

对于活动5,我是在活动4的基础上去完成,充分利用了活动4中生成的难溶性碱。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讲解和实验操作等留给学生。

这堂课前我没有进行磨课,可能会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和缺陷,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