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7-28 10:27:41

第1篇:说课稿

一、设计思路: 近来我发现我班幼儿对于面点比较喜欢,但对于面粉却一无所知。面粉是一种可塑性较大,探索性较大的物品,具有较大操作性和探索性。中班幼儿喜欢操作,喜欢自己动手,并且做一些能吃的东西就更为愉快,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身边取材,我这次活动的选材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我设计了关于面粉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们青豆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确立了包含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做做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内部的特性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巩固捏、团、搓、压等技能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3、激发幼儿喜欢吃面粉制品,及爱惜粮食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初步感知面粉外部及各种类型的面粉制品。

难点是:尝试用加水的方法把面粉变成面团感知面粉内部粘的特性。

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还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尝试、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等。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教师不光要与孩子平等地参与活动,更应该具备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观察、研究和指导的技能,同时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采取相应的适宜的教法与学法,我将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

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操作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为此我还做了如下活动准备: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面粉、水、盘子、抹布(人手一份)、各类点心若干布置在流动小商店

经验准备:活动前丰富大量好吃的面粉制品的食物,奠定此次活动的基础。

四、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提了以下一些问题:流动小商店来了,商店里放着什么?你认识这些糕点吗?它们都用什么原料做的?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法引出活动的主题面粉。

(二)初步感知面粉外特性,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予幼儿一定的探索机会,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初步感知面粉的外部特性,主要采用独立探究法: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独立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放手让幼儿独立去尝试、探索,事先不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如何,而是让孩子感到他们有新发现,自己得到结果和找到答案,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会粘在身上手上,再通过实验法与米粒比较感知面粉轻的特点。

(三)了解面粉粘的内部特性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难点,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孩子们自由探索和操作。充足的材料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探索操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幼儿动脑筋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使面粉变成面团。在设计中教师注重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从无目的地操作,到点出重点加水操作,加以指导,其中基本由幼儿主动发现,主动解答,极大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随机地进一步感知面粉粘的特性。此环节探索性较大,幼儿兴趣极高。在讨论有哪些好吃的食品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呢?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来感知各类面粉制品的同时也进行了爱惜粮食的教育,目标三在这一小环节中得到落实。

(四)学做小厨师这一环节中面团的可塑性给予幼儿极大空间的想象,发散性思维,再度让幼儿表现展示的机会,把自己的想象付诸于行动,把想象的内容展现出来。此环节让幼儿产生极大的成功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所在。目标二在这一环节中得以落实。

第2篇:说课稿

各位领导 、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身边的诱惑》,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第八课的课题是学会拒绝,本框题的任务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可见本框题在本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②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在与同学的合作中抵制不良诱惑。

能力目标:①运用战胜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抵抗诱惑的能力;②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①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诱惑和不良诱惑的危害;②知道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签名横幅、资料卡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不良诱惑的危害和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中学生来说,战胜不良诱惑的可行方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当老师难,当一名好老师难,当一名优秀的思品老师更难,我们的思品课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强,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我也深有体会。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设计“启思园”“听故事想办法”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传说故事的方式说明不良诱惑对人有危害,所以必须要战胜,依靠勇气和方法是能够战胜不良诱惑的;借助勇敢的老船长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战胜诱惑的必要性,体验到战胜诱惑后的成功感;以情景活动的方式,介绍了中学生常见的受到诱惑的现象;以提问题、出主意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战胜诱惑的方法;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基础上总结归纳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我用日常生活中收到购物奖劵和手机中奖信息引入。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按以下环节进行:什么是诱惑――身边的诱惑――

不良诱惑的危害――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签名活动:(5分钟)学了就要用到,说了就要做到。这一活动升华学生的情感,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5.课后实践:学生填写“我的抗拒诱惑的计划”表。一个月后,全班交流实施计划后的感受。

6.板书设计:

在一张幻灯片上显示。

七、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我的设计思想(教学理念)是:

1.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如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由学生自主总结。

2. 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如身边的诱惑,让学生敞开心扉谈。

3. 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组织学生自由组合演小品。

4. 突出探究式学习。设计“听故事想办法”环节。

5.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如布置学生完成“我的抗拒诱惑计划表”;心理在线,学生当堂演小品。

我为什么选讲这一课

如果说华师大陶宏开教授帮助学生戒除网瘾的事迹对我有所触动的话,那么,从电视报道里,看到那些花季少年无法摆脱网瘾自杀的血淋淋的场面,对我思想上产生了极大的触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我有责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学生分析

(一)针对的问题:

1.诱惑是什么?学生的第一反应可能会偏向于不良诱惑,他们在思想上会认为产生一种不全面的认识,甚至对诱惑会产生一种误解。学生在一开始的举例中更多的是讲不良诱惑,因此我们更多的要调适学生的认识与行为。

2.初中生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过渡期,自我的管理能力还不够强,易受不良事物的诱惑。比如网络的诱惑会使学生上网后失去时间控制,难以自拔,慢慢忽视现实生活的存在,从精神依赖渐渐发展到躯体依赖,最终导致身心的全面崩溃。所以一旦上网成瘾,则与沉湎饮酒、吸烟等恶习无本质区别。

(二)学生的需要:

1.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学生的自主意识的明显增强,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可能有些认识有一定的偏向,老师在这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表现(满足学生自尊感的需求),同时要有意识的进行正面引导与沟通。

2.从学生的思维状况分析,学生形象思维依然占主导,因此我们还是要通过一些形象感性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思维。

3.从学生的意志因素分析,他们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对于身边的诱惑确实需要教师、社会、家庭的关注与引导。

4.初中生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需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拒绝不良诱惑,以成长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身心健康的人。老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网络”入手,与学生一起讨论它的利弊,一起探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辨别能力,并能运用正确实用的方法抵制诱惑。

教法分析

(一)“诱惑能拒绝吗?”

课件展示教材中“聪明船长智胜女巫”的传说故事,增加“潘多拉魔盒”的传说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经受住诱惑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学生想象战胜诱惑的感受。对比两个传说故事的结果,分组讨论战胜不良诱惑的必要性和条件。

(二)“拒绝诱惑——我的成功”

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示自己成功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到不良诱惑对人有危害,所以必须要战胜;要依靠勇气和智慧才能战胜不良诱惑,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假如有人这样诱惑你,你怎样拒绝”,设计五种情景,让学生体验思考,并当堂进行小品表演。

(四)“抗拒诱惑计划书”——作为成长档案记入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成绩中。

(五)签名活动

签名横幅留班主任处,时常提醒学生,说了就要做到。

八、教学中存在的疑问:(备课中的疑问和教学中有待探讨的问题)

1.新课标理念的广度与教材在内容上一定的受限制,教师如何去平衡与拓展?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如何统一?

对教师而言,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去把握?

2.教学评价体制对教学的影响

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教学的首位,那么在教学评价中如何更好的得以体现?

3.多媒体的运用如何才能发挥他的最佳效益?

我们借助于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但教材毕竟是一种范本,多媒体可以为教材的拓展提供一个很大的空间。

九、课后反思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拟采用活动教学法、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是否得当?教学策略的选用是否恰当?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3篇: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九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在整式的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作为整式的运算的一部分,它是整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下一节课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基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重要部分。

2、就第一章而言,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整式的运算这一章,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是很重要的一块,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实际上就是要转化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进行的。整式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整式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除法又是学生接触到的较复杂的整式的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整式的运算中转化思考方式及推理的方法等,都在本节中。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

3、教学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2)并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二)能力培养点

1)通过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的总结,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运用法则进行计算,训练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让学生通过法则的归纳,渗透集合、转化、对应等数学思想,形成数学法则简洁性、规律性的美感,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深知识的联系,使学生体验到探究与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与应用.本章的重点是整式的乘除,作为整式除法内容中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同底数幂除法性质的延伸,又是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与应用。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运算法则的探究和运算准确性是本节的难点.在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计算过程中,既要对两个单项式的系数进行运算,又要对两个单项式中同字母进行指数运算,同时对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及其指数加以注意,这对于刚刚接触整式除法的初一学生来讲,难免会出现照看不全的情况,以至于出现计算错误或漏算等问题.

二、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在本章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以及单项式乘以乘以单项式的法则等知识,这些知识储备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在本章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发现、探索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同时在本章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探究整式加减以及乘法运算的过程,为探究除法运算打下了基础,并且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

三、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 ,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引例,让学生自主参与,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规律归纳总结,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 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五、教学过程 的设计。

1、回顾与思考,通过幂的运算性质的复习,完成同底数幂相除的练习题,为本节课探索规律,概括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做好铺垫。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尝试练习启发学生自主解答,使学生该过程中体会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规律。由于采用了较灵活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3、例题解析,通过课件生动形象的课件,引导学生尝试完成例题,加深对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的理解与应用。

4、巩固练习:再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易而难,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形式,使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5、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第4篇: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纪伯伦《组歌》中的《雨之歌》,它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八年级的第二单元所选择的都是散文诗,都是由寻常的事物激起心灵之声,语言优美且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经过本单元前面散文诗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散文诗的基本学法,而这篇文章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负有总结归纳升华的重要责任。因而这堂课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运用能力的重要一课。

2、我的教学设想是:纪伯伦的《组歌》共有2篇,分别是《浪之歌》和《雨之歌》。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浪之歌》主要通过朗读指导训练,品味文中的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赏析课文,掌握散文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与意象之间的关系,在赏析的基础上鉴赏名家的及同龄人的作品从而指导写作。本课只说第二课时《雨之歌》。

3、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第一,朗读课文,展开想象,领悟散文诗的思想内涵;

第二,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第三,通过赏析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定为两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读欣赏文章。

2、通过模仿写作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难点:品读文章,体味文章的思想内涵和作品的艺术特点 。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用指导朗读、合作探究、比较阅读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物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述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发共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

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完成赏析文章的教学目标。

除此之外,我还打算用进行比较阅读的方法,选取了七年级语文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的“春雨图”和一篇同龄人的作品《春雨》进行比较阅读。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加大课堂的容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三)说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程序设计:

首先,用回忆什么是“散文诗”进行导入。

第二步,进行朗读感知,回忆朗读应注意哪些内容

第三步,配乐朗读,激发兴趣。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全班朗读,在朗读中进行整体感知。我设计了三个题目:

1、《雨之歌》中“雨”的形象是什么特点?

2、这首诗从哪节开始出现了“人”的形象,人的出现有怎样的作用?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五步:赏析文章,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1、讨论赏析一篇文章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2、结合所学方式赏析文章。

3、教师进行小结。

第七步:欣赏名家和同龄人的作品

名家的作品主要选自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的“春雨图”选段,可以让学生把《春》和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比较。

第八步:随堂练笔

请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选取一物,以“xxx之歌”(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模仿写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第九步:当场写作,当场与学生评析作文

第十步:布置作业:1、摘抄文中你欣赏你喜欢的句子;

2、欣赏《组歌》中的其他几首。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