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7-26 20:56:16

第1篇: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75页—76页《分数基本性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教学过程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概念教学。《分数基本性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还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没变。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掌握新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综合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初步养成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在自主探究中正确认识与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3.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养成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与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本课我主要采用猜想验证与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五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故事设疑,揭示课题。以唐僧师徒分饼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揭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组织讨论,动手操作。主要是组织学生动手进行折、画、标等活动,初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主要的是学生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多层练习,巩固深化。主要是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提高。

第五部分:梳理知识,反思小结。主要是总结全课。

其中,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可以细化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动手操作,进行比较

这一环节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我给每组学生三张大小一样的长条纸,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比较大小。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环节二:呈现问题,引导观察

这一环节主要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第一环节中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样,为什么大小相等”,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两方面去观察,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环节三:交流汇报,得出规律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如果学生没有概括出“0除外”就设计两组练习,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0,完善结论;如果概括出来了,再追加一个问题“为什么强调0除外”,巩固结论。最终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应该强调的是,无论学生说的多么好,教师最后的总结与确认是不可缺少的。

以上是我对《分数基本性质》一节的教学设计意图,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导。

第2篇: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中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在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以及分数运算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内容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巧妙的扮演着引导着、组织者的角色。设计了情景设疑、观察发现、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过程重于结果。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因此我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游戏比赛等形式来组织教学。

四、教学过程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猴子们都爱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三张同样大的饼。猴王把第一张饼平均切成了两块,给了猴1一块。猴2看见了,眼馋的说:“猴王,猴王,我要两块。”猴王笑眯眯的说:“别急,别急,给你两块。”只见猴王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了四块,给了猴2两块。猴3更贪心:“我要六块,我要六块。”猴王想了想,把第三张饼拿出来,平均切成了十二块,果真给了猴3六块。

“同学们,你们听完故事后,觉得哪知猴子分得饼最多?”

一上课,先听一段故事,学生们自然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积极的思考故事中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故事设疑,马上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我让学生把准备好的三张圆片,拿出来代替猴王做的饼,分别按照折,画,涂的步骤,表示出每只猴子所得的饼,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那三个图形进行观察和比较,从中有所发现。(课件)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更加确定,三只猴子分的饼确实一样多,有了实物的直观对比,学生不难理解,三个分数大小相等。可是为何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同,大小却相等?在此处,又设下悬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开端。接着,我因势利导,安排下一环节:

(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我板书这组分数后,请学生观察:从左往右看,分子是怎么变的?分母是怎样变的?此时我将主动权全都交给了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最后汇报结果。有的小组认为分子加了1,分母加了2等。我都笑而不答。而是鼓励学生逐一去验证各种猜想是否具有规律性。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成长。直到有些学生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了2和3时,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和表扬。此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发现,并让多名学生说一说。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增强了信心。在此基础上,我再布置一个任务:你再从右往左看,又有什么规律?有了前面的经验,这时学生很快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不变。

(2)就在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分数的分子分母如果同时乘或除以0,会是什么结果?学生顿时领悟:要0除外。

(3)最后,我建议学生用一句话来归纳这两个发现,师生共同完善规律。此时我才板书课题,并告诉学生这一规律就叫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4)现在,学生明白了聪明的猴王原来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分饼的。即满足了猴子们的要求,又分的那么公平。如果猴4想要八块怎么办?如此设计,既首尾呼应,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的高潮之后,我启发学生还可以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多层联系、巩固深化

练习的设计是巩固新知最有效的方法。我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因此我精心设计的整套练习都是以游戏加比赛的方式来进行。首先,我安排男、女生以抢答的形式,来填空,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解题依据。接着,我又设计了师生互动的游戏:我的分子填4,你的分母填多少?我的分母填48,你的分子填多少?最后在两个小组抢摘苹果的游戏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它遵循了目的性原则、概括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能帮助学生把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融入大脑。

总结:我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努力体现“趣”“实”“活”三个字。以猴王分饼为主线,贯穿全文。由情景导入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最后归纳规律,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索的乐趣,领略成功的喜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得到了完美体现。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3篇: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的创新处理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原教材先通过直观使学生了解1/2、2/4、3/6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是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接着进一步研究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思考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最后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我打算通过"折、画、想、问、用"五个环节对教学内容作如下处理。

1.折--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分别折出二等分、四等、八等分。

2.画--让学生用色笔在长方形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并用分数来表示。

3.想--1/2、2/4、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你还能说出和"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吧?你还能说出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吧?

4.问--ww"1/2=2/4=/4/8"中,你发现什么?

5.用--用已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安排教学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让学生通过动手折、涂,再用分数表示,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准备。

(2)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学生找和"1/2"大小相等的分数,以及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思考问题,积极探问题,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模式

本节课起打算采用"创设情境,复习迁移--设疑激思,获取新知--深化概念,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复习迁移。

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旧知识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起发给每位学生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折一折。把第一张纸条对折(也就是把这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把第二张纸条对折再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4份),再把第三张3次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8份)。接着,让学生画一画,用彩笔在等分后的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告诉学生,如果把每张纸条都看作单位"1",问学生:你能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吗?(电脑显示三张涂色的纸条,学生分别用分数1/2、2/4、4/8表示。)

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激活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开端。

2.设疑激思,获取新知。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就是学习问题,学怎样问问题。为此,我在上面教学的基上,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问题:

(1)1/2、2/4、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会说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

(2)你能说出与"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吗?你还能说出与"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吗?

(如果学生写错或写不出,待得出分数基本性质后再写)

(3)从"1/2=2/4=4/8"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归纳,最后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并把这句话显示出来。)

(4)你对上面这句话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地"相同的数"中"0"必须除外。如果学生提出不出,就由教师提出问题: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行?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老师揭示课题)

这样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情感交融、和谐,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学习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3.深化概念,及时反馈。

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设计了如下练习:

1.下面各式对吗?为什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

(1)3/4=6/8(2)3/8=12/2(3)3/10=1/5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36=8/12=2/()=()/24

3.把2/3和10/24化成分线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把下面大小相等的两个分数用线连接起来。

4/51/64/94/612/16

3/42/320/256/368/18

三、说教学目标

以上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如下几点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性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全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应用意识。

3.创新性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第4篇: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75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2、教材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理论依据,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不仅在单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也有重要影响。

3、教材重点: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4、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类推及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中,以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完善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主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说教学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猜想、验证、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说教法

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自学,合作探索相结合等教法。

四、说学法

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发现、操作体验、合作交流,有顺序的观察题、对比分析、概括总结。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创设情境,动手体验、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运用“操作――发现法”、“观察、归纳”法进行探究。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我觉得如果根据教材的安排来导入,显得有些平淡,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妈妈给三个儿子分苹果的故事。妈妈分别给三个儿子分得苹果的1/2、2/4、4/8,分得的结果看似不公,实则相同。并让学生作为裁判来评一评,看谁分的多,妈妈是不是偏心。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同时,我又把这一悬念暂时先放一放,等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学生就会恍然大捂。原来,三个儿子分得的苹果实际上是一样多的,只不过是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的,其中表示的份数也不一样,但大小却是相等的,谁也没有吃亏。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教学结构更加完整,前后呼应,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动手体验,形象感知。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的大小相等这一概念为基础的。因此我让学生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代替苹果分别折出1/2、2/4、4/8,并用彩色笔涂上颜色。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准备。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再请学生交流,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使1/2=2/4=4/8这个结论让学生自己“做出来”,而不是老师讲出来。这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的教学理念。

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改变学生原有的一个整数对应一个大小的习惯性思维,初步体会到分数“形变值不变”的独特之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三个环节是深入探究,得出规律。这一节环节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既然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那这三个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之间藏着什么秘密呢?你们能找出它们分子分母各自按照什么规律变化吗?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观察:从左往右得出什么规律,反过来从右往左又得出什么规律。然后请学生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有了这些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再总结出规律。最后学生们会概括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老师板书)预计学生不会把相同的数中的0除外,因此我会问同时乘和除以0也可以吗?让学生思考并得出0不能作为分母不能作为除数,所以0要除外,最后让学生重新完整的叙述一遍,老师揭示课题。最后提出问题,我们刚才是借助图联系分数的意义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性质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呢?启发学生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迁移能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新知,拓展延伸。学以致用是探究学习的又一个基本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教学反思。因此我精心设计了练习题。首先是题型变化丰富

练习中,我除了安排一些基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填空外,我还安排了一些判断题、口答题、填图题、并要求学生不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分数改成分母是30的分数的题目。题型的丰富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是练习难度的层次性。数学题目经常出现有些学生吃不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为此,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分数的分子加上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几?难度的加深,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都有了明显提高,真正把培优补差工作落到了实处。

第5篇: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本节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知识领域。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与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更分数的约分、通分的依据。为学生今后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比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尤为重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尤为重要。

本节教材围绕着分数基本性质的得出与应用,安排了两道例题。通过例1,概括出分数基本性质。通过例2,运用、巩固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了解可以依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的实际问题。如练习十四的第2题、第5题、第9题和第10题。有利于通过应用,促进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本节教材中,还穿插安排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栏目,介绍了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涉及洗手液的使用方法、足球比赛的进程、照相机的曝光速度。这些例子,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关注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应用。

以上我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我对学情和教法进行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具有逻辑推理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做到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等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并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在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

下面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教育学家布朗曾提出:“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兴趣最好的老师”。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带来一个和尚分饼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三个小和尚。小和尚最喜欢吃老和尚烙的饼了。有一天,老和尚做了三块一样大小的饼,想给小和尚吃,还没给,小和尚就叫开了。矮和尚说:“我要一块!”高和尚说:“我要两块!”胖和尚说:“我不要多,只要四块!”老和尚听了二话没说,立刻把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取其中的一块给了矮和尚;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两块给了高和尚;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六块,取其中的四块给了胖和尚,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同学们,你知道哪个和尚吃的多吗?

这样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小组合作,让学生用一张纸代替饼,试着分分看。经历验证猜想——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四个过程。

2、引导提问:既然三个和尚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得出:这三个分数相等关系,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将板书的三个分数用“=”连接,给出等式。)

3、引导学生从左到右观察等式,想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才保证了分数的大小不变的? (教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气氛活跃。)

师: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变化规律叙述出来呢?

生:从左往右看,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了,也就分子分母都乘了一个相同的数,但三个分数的大小没有变。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请大家给点掌声好吗?(出示课件)老师这样叙述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同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

4、让学生从右到左观察等式分子和分母又如何变化的呢?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变化规律叙述出来?小组讨论后,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小结规律,并请同学给予评价,让学生抒发自己的见解,体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然后教师在课件中补充“或者除以”四个字,小结分数的基本性质。

5、接着让学生四人小组一起做游戏,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由一位同学说一个分数,然后其他同学依次说出相等的分数,不能重复,看看谁又快又准。

结束游戏,教师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刚刚大家做游戏,有没有人使用了0呢?大家想一想0可以不可以呢?让学生回答: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我在课件中填上“零除外”三个红色的字,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

6. 教师引导:“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到底有什么用呢?老师告诉你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就能变魔术一样,把一个分数变成多个跟它大小一样,分子分母却不同的新分数。下面就让我们来变个魔术。”接着让学生练习课本例题2,两名学生上台演板,其他学生点评。 学生自己小结方法。

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学生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不同的想法得到交流,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

三、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只有通过相应的练习,才能更好地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在练习的安排上我注重层次性,渗透多样性,让学生理解用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1、涂一涂练习14,第1、7题。

因为要给空格上色,所以答案并不唯一,通过这两题不仅能让学生回忆探究发现规律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2、说一说完成练习14,第8题

我想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想一想:第5、9、10题(选择一题做为作业)

在这我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四、畅谈收获,小结全课

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畅谈收获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整节课中,我力求做到始终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充分体验、动手实践、积极创新,努力做到既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注重合作交流,既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共进,又关注情感和体验的提高,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6篇: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通过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学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教具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纸条、圆形纸片

三、说教学策略

为了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自学、组织讨论、组织练习等教学策略。

2、实际操作: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引导概括: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4、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首先我为学生带来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

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了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又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块,分给猴3两。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吗?

“同学们,你们认为猴王分得公平吗?”引发学生的猜想。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寻找规律

(下面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下面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小组合作 验证猜想

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2、既然三只小猴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得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3、猴王把三张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3/4=6/8=9/12

4、我们班有64名同学,分成了四组,每组16人。那么,第一、二组学生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表示,然后得出1/2=2/4=32/64

(三)比较归纳 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

1/4=2/8=3/12

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归纳性质。

3、师生共同总结规律,找出性质中的关键词,然后齐读,注意关键的字词要重读。

4、现在,大家知道猴王是运用什么性质分饼了吗?

5、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应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这样的设计就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自学例2

1、自学例2。

2/3 = 2×()/3×4 =()/12

10/24 = 10 ( )/24 ( ) = ( )/12

2、展示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分母、分子是如何变化的?根据什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的老师不包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多层练习 巩固深化

1、填上合适的数,说说你填写的根据

1/3 =()/6 10/15 =()/3 1/4 = 5/()

我想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说一说下面各式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否正确

5/24=5×2/24÷2=10/12 ( )

4/9=4÷2/9÷3=2/3 ( )

13/18=13+2/18+2=15/20 ( )

在这我设计了同学们在平时做题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提醒同学们今后要注意。

3、想一想:(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来做)

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像一下把手中的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平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9/24和20/32哪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在这我让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六)本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交流收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

五、说教学评价

1、教学过程中采用自我、小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起学生交流的兴趣。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3、学生在发现、体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中,自主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