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7-24 22:16:15

第1篇: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成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孩子接受。

《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一个温馨浪漫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邮包,鼹鼠先生不知道里面一粒粒的籽是什么?就去问松鼠太太,到了松鼠太太的家,发现邮包里面是空的,松鼠太太发现了邮包上有个小洞,春天的时候通往松鼠太太的家有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的故事。该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人物对话简单洁明了,但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浪漫温馨的氛围,小路上,花朵簇簇,花香飘动,多美呀!这花是谁种的呢?富有悬念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孩子的注意,生动浅显的语言,又便于孩子理解、记忆、学习。

二、说目标

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同时孩子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和指导要点提示以及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启发孩子有序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记住故事情节。学习词和词组:邮递员、懊丧、花朵簇簇、五颜六色。

2、能力目标:培养的观察能力,提高孩子想象力、感受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孩子热爱生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说准备

为了使孩子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物质准备:

1、根据《孩子用书》中的图片制作的大图书。

2、多媒体课件。

3、黄狗邮递员、鼹鼠先生、松鼠太太、狐狸太太、刺猬太太等得头饰各一,有洞的包裹一个。

4、《哇哈哈》音乐。

(二)、知识准备:知道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能生根发芽,有的还会开花结果。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当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音乐激趣法、直观教学法、讲述法、提问法。

1、音乐激趣法:

《纲要》中指出:发展孩子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孩子的经验。我通过《娃哈哈》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让孩子感受歌曲中描绘的像花园一样的美丽景象,激发孩子的情感共鸣,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2、直观教学法:

观察是孩子获得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于是,我选择了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以及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对故事所蕴涵的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图片有助于孩子仔细观察画面,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能给孩子创设一个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多媒体课件则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可以分段播放,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儿童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3、讲述法:

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述,能激发孩子的情感共识,引导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角色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当鼹鼠先生发现包裹空空很沮丧时,我就放慢语速,降低音量讲述;当狐狸太太、刺猬太太、发现通往松鼠太太的家有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就用欢快高昂的语气讲述。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内容,理解角色形象,并能较好地集中孩子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4、提问法:

提问是教师引导孩子观察事物,要求孩子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孩子积极思维的手段,在教学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孩子对故事有了初步的完整的感受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新词。如老师提问:从邮局到鼹鼠先生的家一路上住着哪些朋友?鼹鼠先生收到的邮包为什么是空空的?春天来了,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发现路上有什么?用什么词来描述?等等。在提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设计问题的难易也不同,如:比较容易的问题让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来回答;需要孩子描述的问题就让能力较强的孩子来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就让能力最强的孩子来回答。这样,在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说学法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欣赏法、讲述法。

1、观察发现法:

教师提供适于孩子进行观察发现活动的材料(如:图片),使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发现知识,感知故事内容。在活动中,让孩子通过观察、想象讨论故事中的情节、角色对话等。通过观察、提问和孩子讨论,引导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欣赏法:

引导孩子学会理解作品内涵,鉴别作品的美,使孩子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富有浪漫气息的情节,加上教师充满感情的讲述,让孩子体验作品中各个角色的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3。讲述法:

主要让孩子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活动中,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材料和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和方法为孩子讲述提供了空间,启发孩子用宏亮的声音大胆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为每个孩子创设了讲述机会。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音乐激趣导入活动:

让孩子欣赏欢快活泼的音乐《娃哈哈》,让孩子感受祖国像花园一样美丽的景色的意境,为学习故事做铺垫。

(二)展开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1、老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内容,不用任何教具,依据孩子无意注意站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的特点,为了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和抑扬顿挫的语气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几个简单的问题:故事的名称?有哪些角色?通往松鼠太太的家有一条什么样的小路?

2、出示根据孩子用书上的图片制作的大图书,引导孩子按数字顺序观察画面,老师根据画面再次讲述故事,接着老师提出问题: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什么?学词:邮包。鼹鼠先生把邮包给谁看?邮包里面有什么?鼹鼠先生是什么表情?学词:奇怪、懊丧。刺猬太太、松鼠太太都看到路上的鲜花是怎么说的?鼹鼠先生怎么回答的?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样的?学习词组:花朵簇簇、花香飘动。请你猜一猜,这花是谁种的?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讨论,并充分想象讲述。此环节鼓励孩子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并抓住教学的重点。

3、完整播放课件,让孩子边完整观看课件边完整欣赏故事,老师根据孩子对故事的理解进行启发式提问: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的是什么?为什么邮包是空的?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到底是谁种的?你们觉得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美吗?让孩子体验生活中不经意间创造的美带给的我们温馨浪漫的感受。次环节重在揭示故事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它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4、请孩子单独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讲述故事,提醒其他孩子认真倾听。此环节主要让能力较强的孩子讲述,不要拘泥于老师教的词汇,鼓励孩子大胆发挥运用自己掌握的其他词汇来生动讲述,给了孩子一个拓展的空间。

5、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分组进行故事表演。这个环节旨在给孩子提供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三)结束部分:迁移故事主题,渗透德育。

根据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实际情况让孩子谈谈生活中有哪些自己感到美的事物,怎样做我们会生活得更美。如:你喜欢我们周围生活得环境吗?你喜欢我们的孩子园吗?怎样让我们生活得环境变得更美?怎样做我们的孩子园会变得更美?等等。围绕这样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或到集体面前谈,孩子交流时提醒其他孩子认真倾听,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六、说教学效果

由于在教学中充分注意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分角色地扮演文中的人物,大家学习兴趣浓厚,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习效果比较理想。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标。

第2篇: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说内容:

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教学部分的第5课《蔬菜营养丰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识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发展合作精神。

2、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 《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指出教学内容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镇和,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材的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

说教材: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部分的第五课,在既之前一单元的识字部分之后的第一课,意在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丰富词语的积累,为后面学习课文部分打好字词学习方面的基础。

在之前的识字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可以借助拼音识字,按照结构记字,能结合课文内容、生活实际和图文等了解字义,在自己观察和教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中比较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但由于本课生字较多,识字方法、书写特点不一,所以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了解介绍蔬菜的基本方法。 2、 通过自己观察、同桌交流等方法分析记忆生字,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书写。 3、 知道各种蔬菜营养丰富,使学生感悟到多吃蔬菜好处多。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词语的音、形、义,并学习运用积累语言,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针对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词训练:借助拼音读课文;借助拼音读生字,组词;结合图片读词;独立识字,并且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分析字形,认真观察、学习的基础上规范书写生字,在教学过程中学以致用,引导学生用学会的介绍蔬菜的方法自己介绍一两中蔬菜的特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会积累语言,并学会运用语言。

教材处理: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等策略,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课文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形,从多个角度介绍蔬菜的特点等。

在这节课上,学生通过大量了的读、想、说的训练,不仅认识了字、词和句子,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词汇,知道如何去介绍蔬菜了。这节课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1、 以“蔬菜”的实物和词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又分为以下5个层次。

第一层次: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读准字音。

第二层次:识字。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从结合课文识字到脱离课文中的'语境识字,正确读出字音,并组词,初步了解字义。并且在这一环节中落实认读字的教学。

第三层次:再读课文,巩固字音,了解词语意思。

通过学生自读、看图片观察后再读、总结介绍蔬菜的方法等环节中进一步巩固字音,在读一读、说一说、摸一摸等环节中进一步了解了字义。并且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继而在用( )的( )说词的环节中运用语言。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环环相扣。

第四层次:分析字形。

引导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交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第五层次:练习书写。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观察字形、占格、书写特点,再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正确、规范地书写。并且学习评价和改正。

3、 回归整体,巩固生字。

4、 总结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辅以生字、词语卡片和图片等帮助学生认识蔬菜,识别字音,了解字义。较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板书设计:

5蔬菜营养丰富

菜 营 颜色

形状

味道

教学反思:

这节识字课的教学环节就是紧密围绕语言文字的训练来设计的。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通过认读词语来巩固读字,可谓字不离词。而在读准词的基础上,又通过让学生看图,及联系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蔬菜的形状、味道、颜色,来进行“什么的什么”这种形式的词组练习,如:红艳艳的朝天椒,又酸又甜的西红柿,细长的扁豆……在学生充分感知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学生们说出了许多这样的词组,并在大量想、说的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知道了在介绍一种蔬菜时,可以从形状、味道、颜色这三个方面来进行,也为学生更好地写话也打下基础。通过说句子、读句子练习,学生能将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读出来了。而指导记忆字形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识字方法,不强求所有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记住一个字,而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字。教学中要有放,也应有“扶”。在指导学生识记字形时,我把三个草字头的字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比较,渗透草字头的字和植物有关。然后问学生:“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说芹菜这两个字时向学生再渗透形声字。学生利用已有的认字规律说出了换偏旁,换部件等方法,这样就运用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并掌握字形。

在对生字的处理方法上,应强调音形义的有机结合,不能截然分开,在处理具体一个字或词时,应向字词音形义的深度挖掘。拓展延伸的内容没有时间进行深度挖掘,缺乏识字量的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更好的锻炼与提高。反思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果把生字的音、形、意和运用这四方面的要求进行合理整合,在学习词组是理解生字字义,巩固读音,反复记忆字形,会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完成四会字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生字。

第3篇: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课《我是什么》。这是一篇拟人的科学短文,它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利与害,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许多坏事,要完全降服他,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知道云、雨、雹子、雪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结合课件,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我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二、创设情境自主识字。三、整体感知 合作交流。四、语句引领 读中感悟。五、巩固运用 拓展延伸。具体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快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我通过一个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的谜语引入,接着告诉学生一个小魔术师也来到我们的课堂,揭示课题《我是什么》,板书课题齐读,“我“就藏在我们要学的课文里,你们能猜出我是谁吗?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板书)

(二)、创设情境 自主识字。

课件出示词语,先指名读,再让学生齐读,男女生赛读,带拼音读,去拼音单个字读,并交流识字方法,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整体感知 合作交流。

1、找形态。要求:

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句子读通顺。

②划出不懂的词、句,不明白的问题。

③找一找我会变什么?

让学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学生通过边读边找边勾画,就能说出“我”会变成“汽、云、雨、雪、雹”。

2、读形态。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练读,再自己在小组里读给小伙伴听。让每个学生都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达到生生互动。

(四)、语句引领 读中感悟。

在学生汇报读的过程中,我将引导鼓励,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并解决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

第一段:当学生读到描写汽的句子时,我让学生想象湿衣服被太阳晒后变干的情况,再让学生朗读,评议后再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水遇热会变成汽。水还会变成云,指导朗读,让学生质疑。

第二段:我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段后,出示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空,并让学生说说:“雨、雪、雹都是天空中落下来的,为什么不都用落呢?”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对“落、打、飘”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接龙读、比赛读、挑战读这段话。

小结一、二段:我让学生在黑板上排出水的变化过程,并让学生说说这样排的理由。通过这一环节突破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段:边出示课件边范读第三段,再指导朗读、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利用课件充分创设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用他们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分析。

3、说利弊

“孩子们,我们小水珠的脾气实在有点怪,在课文里找找我们的脾气怪在哪?”学生通过朗读第四段就能找出水有时“温和”有时“暴躁”,“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们有时温和有时暴躁?”引出水做的好事和坏事。

4、拓展练习,说说“我”。

出示问题:

1.你还知道我干过哪些好事和坏事呢?用“水能……水还能……”的句式说出来。

2.你有什么妙计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讨论后,我相机引导学生要爱护水、珍惜水,管住水,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此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既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环保教育,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五)、巩固运用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把它画下来,并在每幅画下面写一个词语或一句话。

《语文课标》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它既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突出教学重难点,更是学生思维的升华和感悟的途径。因此我设计的板书:

《我是什么》

变化

水 地方 利用 保护

脾气

第4篇: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诗歌中一个小节。

四、说教法

1、重视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法。

2、重视学生自读自悟,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五、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给足学生充分自主的时间,自读自悟。

六、说教学流程

一、紧扣生活,导入新课。

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我问学生: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知道神笔的作用吗?让学生明白马良这枝神奇的笔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这样就调动学生对神笔的兴趣,学习的欲望也被激发了。

二、听配乐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精点,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碎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

三、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交流个性化的识字方法。

低年级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以识字为主,二年级的识字量大,学生认的快,忘得也快。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采用多种形式多次复现生字,先让学生四人小组按小组合作识字三步法合作识字,并要求学生在小组自学中相互提醒易错的生字,再向小组成员讲一讲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法。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先由学生提出难记的生字,全班交流共同识记,而后齐读几遍。最后我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领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出现生字,及时正音,并把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进一步巩固生字的音、形、义,以此突破本课的重点,同时把评价融入其中。

四、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在学生学会生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并提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让学生自读课文中再一次感知课文内容。

五、细读课文其中一节,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落实的:由小组自由选择喜欢的一节学习,小组内读后交流:这一节诗讲什么?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就此一节适时点拨引导,而后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小组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第5篇: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说教材

《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说学情

2年级的学生好动,许多行为习惯还正在培养,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开学时。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本班学生不善于举手发言,一小部分学生会也不举手。

说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三个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的。三项目标中,我把正确认读生字作为学习重点,因为2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难点为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体验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说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合作交流、朗读体验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首先采用提问式,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直接导入课题《村居》,随机认识“村”这个字。

(二)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首先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音,为下面学生自由读古诗做了铺垫,同桌互相认读生字、朗读古诗。其次是指导学生看图,引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字词,认读生字利用各种方法,在学习字词的时候,巧妙的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引出诗句,进行朗读。这样由字到词到句就简单多了。

(三)在入情入境中诵读首先想象着春天美丽的景色进行朗读,其次划分节奏指导朗读,在读通顺、读出节奏感之后再进行联系生活,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就是引导背诵。

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把你搜集到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然后进行小结,《村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还有很多诗人曾经赞美过美丽的春姑娘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积累朗读,使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学会积累。】

(四)指导书写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有3个。先读拼音,数数有几画,观察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指导竖心旁的写法,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扩词,课堂展评。

第6篇: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二》,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教材分析

本课的十二个词语,描绘出一幅幅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生活画面。学生通过读词语、想画面、识生字,一定会感到熟悉、亲切、有趣。

2、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感知词句的意思,感悟动词的准确运用。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二、说教法:

这节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线,还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词卡片等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三、说学法:

老师在教学先让学生自学,接着安排小组讨论,最后安排巩固练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感悟词句的意思。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这样开展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说课的核心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像,请大家认真看、仔细听,看片中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做什么,一会儿说给大家听。

放录像:校园生活片断。

2、谁来说说刚才你从录像中都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老师出示新词卡:练书法、画图画、下象棋、弹钢琴、拉二胡、唱京戏、栽花草、喂鸽子、养金鱼、做航模、学电脑、观天气等。)

3、指导学生说话:谁在哪干什么?

如:小明和小芳在校园里栽花草。

亮亮和月月在教室里下象棋。

……

4、小结:校园生活多有意思啊,让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吧!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在检测时先让学生说出每幅图的意思(谁在干什么),教师随后在图片下出示相应的词语。接着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3、分析字形。

在分析字形时,教师先跟学生复习识字方法,再让学生按所学的识字方法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后小组派代表汇报。(这样既可以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4、学习词语。

在学习词语时,教师也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认读词语后,教师分别把表示动作的词和多音字显示出来。(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知识方面得到延伸。)

这个教学过程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构思,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五、巩固练习

在练习中教师出示课件、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通过认读来巩固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使整节课的重点更突出。)

这节课,为了让学生读写相结合,教师又指导学生书写比较难记易错的字——“琴”。

六、游戏

在学习完后,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又来一个轻松环节“玩游戏、编儿歌”。(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七、总结

先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教师再来归纳这节课的知识。

八、课外作业

为了让学生课后复习功课,教师布置口头作业“认读生字和词语”。(这样让学生回家后有目的复习功课。)

九、说板书

板书:

1、部件分析法。棋、弹、钢、琴、胡、戏、

识字方法:

2、熟字换偏旁。喂、鸽、养、航、模

3、熟字加、减偏旁。

练书法画图画下象棋

弹钢琴拉二胡唱京戏

栽花草喂鸽子养金鱼

做航模学电脑观天气

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读生字词、熟读课文,所以板书方面,教师把这节课要认的字、词语和识字方法全贴地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力求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7篇: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狐狸和乌鸦》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十板块中的第二课。《狐狸和乌鸦》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乌鸦叼到了一块肉,站在大树上,狐狸见了直流口水,他对乌鸦讲了三次奉承的活动——假惺惺的问候、假装关心小乌鸦、假意夸乌鸦的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最后骗到了乌鸦口中的肉。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为了学生树立独立人格,充分发展个性创造条件。基于此,我设计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抓住狐狸说的三次话,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3、通过“读读”、“说说”、“演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说教法

教学中,我紧紧把握新课标主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富有情趣的朗读,表演等教学环节,力求达到理解的升华。与学生真诚的交谈对话,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自主的参与到合作开放式的学习当中。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读一读”、“说一说”、“编一编”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动情。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语的作用至关重要,精彩的课堂导语,往往能使课堂教学优良好的开端,因此,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

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边指图边讲在大森林里,住着这样一对邻居:一只长的'很丑、叫声难听,但喜欢听奉承的乌鸦,一只好吃懒惰,而又狡猾的狐狸,这一天,他们凑在一块,发生了什么事呢?

2、谁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用自己的话讲讲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乌鸦和狐狸》。

(二)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1、生自由读1、2、3自然段

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①、弄清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②、理解“叼、馋的直流口水。”的意思,并对狐狸的心理进行想象。

2、朗读4~~8自然段

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通过指读、分角色读、演读狐狸说的话,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同时,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把教学的过程变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移,又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移。

(三)总结明理,拓展延伸

1、师引导总结,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编故事。

第8篇: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各位评委、同行们:

大家好!

我是兴旺乡中心小学教师王春霞,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说课内容是教科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鸭子得救了——看图编故事》,我说课分以下几部分。

(1)教学内容简单介绍

《小鸭子得救了》是单幅图的看图训练,图上表现的是有一只小鸭子掉进坑里,小猴子拿着竹竿,小熊拎着一桶水,大象站在坑边想办法救小鸭子的场面。这幅图以小鸭子掉进坑里为起因,以三个小动物想办法救小动物为主要经过,小鸭子救上来为结果,说明了别人遇到困难,我们要积极想办法帮助。

(2)教学目标设立及重点难点制定的依据

在讲课之前我首先学习了大纲,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本次看图作文训练在教材中的位置来看,本组教材是在原教材基础上重新排列组合的,文章体裁一致,都是童话,借小动物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从不同侧重渗透实践、认识的哲学观点,以及做事积极动脑,不要盲从的思想方法,从而达到学习语文、认识事物、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发展认识的目的。从思想内容来看,前单元是向学生进行全面看问题,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教育,后一单元又是向学生进行怎样做人的教育,几个单元内容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分析,有了一定的认识,即做事要动脑想办法。同时,二年级学生又具备了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小鸭子救上来了》一课,实际上在学生学习了五、六单元后,对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阅。

从作文训练的目的来看,作文训练无论是口头或笔头的训练,要解决的无非是两大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词成段的能力,即表达能力,也就是解决怎样写的问题。第二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能力,也就是写什么的问题,明确了写什么,再把所观察的材料经过头脑的思维加工整理,实现于笔头,落实成文章。即通过思维将写什么与怎样写联系起来,概括说:先观察——思维——表达。

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及作文训练目的以上三方面分析,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弄清小鸭子掉进坑里,小动物想办法救它及最后得救的经过,并能用一段完整的话叙述出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表达等综合能力。

德育目标:渗透事物间联系,教育学生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动脑、想办法去帮助解决。

教学重点;按事物发展经过用准确恰当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教学难点:仔细观察画面,合理想象三个小动物救小鸭子的经过。

(3)教学本课的总体思路及构想

总体思路:

1)导入新课,弄清画面人物,从整体感知画面内容;

2)合理想象小鸭子掉进坑后的情景(起因),小动物们分别想了什么办法救小鸭子(经过),小鸭子救上来后的`情景(结果);

3)指导学生按照事物的发展经过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首先使学生感知画面,弄清静止画面的内容,即小鸭子掉进坑里,小动物们想办法救它,这样就给我们这节说话课定了主要基调,后面我们展开的情节,都要围绕这一事件来说。

接着在第二部分主要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小鸭子怎样掉进坑里(即弄清事件的起因),小动物分别想了什么办法救小鸭子(即事件的经过),小鸭子救上来后的情景(即事件的结果)。这个过程实际是使训练学生学习记事文章的写作方法,即叙述一件事情一定要有起因、经过、结局。

然后指导学生按照上述方法将这幅图用一段通顺的话叙述下来,实际上也就是成文的过程。

因本幅图是单幅画面,在观察和叙述时要考虑到画面多个人物各自的活动,又要协调查阅画面人物与人物的关系,此外还有叙述画面人物活动的先后次序的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它较多幅图要难得多,所以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把画面分解成几个小部分,引导学生逐一观察、思考的办法,即先小鸭——小猴子——小熊——大象,然后把分解的意义合起来就是整幅图的内容。这种分解、观察、突出了观察目标,提供了观察次序,为有层次观察和有次序叙述图意打下了基础。

(4)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办法

突破难点:本课难点是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三个动物各想什么办法救小鸭子的经过,这个合理想象的过程,实际是引导学生观察到的画面内容:1)小猴子拿着竹杆在树上玩;2)小熊拎着水桶;3)大象甩着长鼻子站在坑边,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二年级的学生,往往对事物的认识,只局限于表面,想象往往缺乏合理性,所以,我采取如下办法突破难点。

1分散难点:如下面所说,分部观察、想象;

2问题针对性强:如小猴子手里有竹杆,同学们自然可能想到用竹杆救小鸭子,然而小鸭子能否救上来呢?我设计了:竹杆有什么特点?小鸭子能爬上来吗(脚扁、平抓不住竹杆)两个问题。

3看看——说说——议议:如果分析小猴子救小鸭子的经过有一定难度的话,那么小熊和大象想办法的经过就更难合理想象,因此,我在这部分教学时,首先请同学观察画面(看看),然后提问,小熊和大象各想了什么办法(说说),最后请同学们自己分析讨论(议议),同学们可能提出以下几种看法:A小熊去河边打水,水多了,小鸭子浮上来了;B小熊和大象一起去河边打水;C小熊把桶挂在大象鼻子上,小鸭子坐在桶里;D大象用鼻子把小鸭子卷起来,等等。

学生可就这几种办法展开热烈的讨论,第一种办法,坑深水少,浪费时间;第二种办法即大象鼻子有长而玲巧的功能,我们采用直接卷起的办法,这样不更具合理性吗?通过分析、比较,最后得出一种基几种最佳的办法,这种分析比较,就比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给出小动物们救小鸭子的办法,限定一种合理想象,更具说服性。同时,在争论的过程中,调查动了思维的积极性。

确定了小动物办法的合理性,怎样引导学生表达出来,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高年级教师常常责备、埋怨学生作文精制滥造,条理混乱,造成这局面的原因就是在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七八岁时,没有捕捉教育时机,教师往往只给学生提出简单的提示问题,就而面对这样有难度且复杂的画面,学生只好瞎编一气。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低年作文训练时,就要采用恰当的办法,使学生口头作文能力在低年阶段获得最大的发展。为了突出表达的重点,我采用如下办法:

1) 说话训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每一部分内容都请同学用恰当的语言描述。

2) 在指导学生叙述时重在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学习一词一句的运用,布 局计划谋篇的方法、表达的次序,而不是让同学抄一篇范文就解决问题。例如,在指导学生表述小鸭子掉进坑里的经过时,我提示按小鸭子是怎样掉进坑里,小鸭子怎样做的说说第一部分;指导小猴子救小鸭子的经过时,按照看、听、想、做的过程叙述;在叙述全文时,使学生结合板书,依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这样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3) 及时修改。这个过程实际是对学生口头作文的批改过程,二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识字量、阅读量及语言感受运用能力的水平较低,还正处于作文训练的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要求他们一次表达完整到位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允许学生表达欠妥,却不允许我们面对学生错误的表达置之不理,所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或教师指正,或学生指正,这样即完善和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学生间相互的批改,又可提高学生的修改、评价、正确运用和锤炼语言能力。

(5)教学环节间的转换

这节作文训练课是要求我们根据画面编故事,从作文训练的角度来说,属记叙文中的记事范畴,就应该有事情发展的经过(起因、经过、结果),既然是故事,所以又能具备了情节丝丝入扣、扣人心弦的特点,因此,在课堂环节转换上,我采用:A开篇以情入境导入,设立悬念;B中间情节过度,展开丰富的想象;C结尾、欣赏全文,达到高潮。

1) 开篇我采用了交待和描述事情环境和背景的办法,把学生们带入小动物们所生活的大森林里,学生进入情境后,仿佛自己也置身于美丽的大森林里,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篇头故事情景的交待又降低了坡度。

2)情节过度。我设计了如下问题:①小鸭子掉进坑里,它多么着急呀,这时谁听见叫声赶来了?②谁可能最先想出办法?③小熊和小象想出了什么办法?④小鸭子得救了吗?几处过渡,不仅将画面内容巧妙地联系起来,同时又不露痕迹地将观察点提到学生面前。

3) 结尾处由学生自己作文到欣赏全文的转换。通过运用现代 化的声、光、电的电化教学手段,色彩鲜艳的画面,声情并茂的叙述,优美动人的旋律,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效应再次将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愿望,以便更好地将本课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以达到巩固复习的作用。

(6)德育目标的实现

小学语文课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得天独厚,《小鸭子得救了》故事虽短,但意义深刻,他通过小动物们积极动脑、想办法帮助小鸭子摆脱困境这一故事,教育学生别人遇到困难要积极想办法去解决,这对于入学不久,而多是独生子女一贯依赖别人,缺乏独立解决困难的小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积极调动小学生想象小动物们想办法救小鸭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同学们自己动脑想办法的过程。同实,本课教学的结尾我顺应进行了几句总结,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

(7) 教学效果预测

1)通过集体练说,全班同学应该达到合理叙述故事梗概。

2)大部分学生表达具体完整。

3)尖子同学叙述生动具体。

第9篇: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生动有趣的。这首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一下几点:

1、 认识4个生字,会写“盏、慌”两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诗歌内容,知道一些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由于这是一首诗歌,我把教学教学重难点定为: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一些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说教法:

1、引导先学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课前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学指南的要求,先学课文,完成一些相对应教简单的练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式解决问题。

2、“以读代讲”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指名读、自由读、范读、小组赛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积累语言。

3、“举一反三”法。针对本课特点,二、三、四、五节的结构都是一样的。我首先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节,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4、“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三、说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结合我校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先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自主学习,读中感悟,这体现了先学后教的要求。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堂课的开始,为了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创设中,应该做到新颖,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新的情境,从而产生好奇心,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教学开始,我首先创设情境,提出了两个问题:如果你在大街上迷路了,你会怎么做?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又会怎么做?这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区分在不同的地点迷了路要用不同的方法。然后我顺势导入课文: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有什么办法分辨方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老师范读一遍,让学生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如字音、节奏等。接着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按着老师的方法读诗歌,然后把本课的生字读一遍。这样,学生对于课文的生字和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3)自主学习,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种情况下寻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由于第三、四、五节的结构都与第二节相似,所以我首先让学生读读第二节,通过朗读、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紧接着学习生字“忠”,然后进行词语积累,引导说话,除了“忠实的向导”还可以“忠实的……”。接下来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同时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稠”和“稀”的意思。

(4)多种形式朗读,突出重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的诗歌,语言清新秀丽,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5)游戏巩固,指导书写

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对课文有个总体的认识,我设计了游戏“喜羊羊回家”,

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检测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顺其自然地过度到指导书写。

五、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寓学于乐。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兴趣十足。

2、朗读感悟,积累语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3、自主实践,发展能力。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激励赞赏,体验快乐

第10篇: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的这节课,小学语文s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笋芽儿》。本文是“春天”单元的第二课,基于学生学情和《课标》要求设定本课教学重点,仍然放在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和理解内容上。难点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逐步体会笋芽儿冲破一切阻碍奋发向上的内在力量。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教学流程:

流程一:巧设情境提问题(具体有以下两个环节)

上课伊始,在学生上节课已有对春天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开门见山。首先,请学生用“春”扩词、造句,边说边想象春天的美景,将课前布置给学生对春天景物的观察融入其中。问题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有了课前预习的学生,围绕笋芽儿的“成长”提出学生自己认为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笋芽儿是怎样钻出地面的?教师抓住“问题”,围绕重点生发开去。

流程二:初读课文学生字(具体有以下三个环节)

首先在“自己读书,个性记字”中,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讲一讲等方式,让学生畅谈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意识。

接着,设计读词游戏环节,和笋芽儿比赛,巩固刚刚学过的生词。“弹奏”“呼唤”“沉睡”采用随文识字法,降低了识字难度,克服了集中识字的弊端,减轻了学生负担。

最后,在“总结交流,规范写字”环节中重点指导两个字。在课题中出示“芽”字,虽然,学生很容易就能通过“形生结合”记住生字,却不容易写好字。“芽”字书写时注意要上宽下窄,教师要通过范写,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写一写和师生、生生之间的指导性、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逐步把字写好。而“悄”字则从老师对学生的课堂常规中自然引出,“表现最棒的你,请悄悄地坐好”,顺势进行笔顺和笔画指导,接着用“悄悄地”说个句子,既规范了书写常规,又记牢了字形,做到词句学习从生活中来,再用到生活中去。其它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表,根据结构分类,顺势总结出左右结构生字的特点,再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和写字的能力。

众所周知,识字教学作为低年教学重点,如果“重点不重,必有后患”。我们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归类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并在写字中,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把识字、写字摆在了突出的位置,相信有了时间的保证、指导的保证、练习的保证,识字教学的实效性便凸现出来。

流程三:以读促思解问题

在备课中,我们发现学生通过预习和初读课文后,容易理解到笋芽儿成长与环境和他人的关心有关。可是,其成长的内因却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一问题为切入点,笋芽是怎样钻出地面的,展开有层次的读文。

第一层面:默读

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默默品味的“场”,营造一个“静静学习的场”。学生独立默读课文后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通过自读感悟,把自己与文本接触后的最本原的,没有受到过任何影响的初知层面的感受谈出来。

第二层面:演读:

运用联系想象的比较读,设身处地的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真正作到以读激情。边读边交流,哪些词、句比较喜欢,比较欣赏,说出自己对角色理解层面的解读。老师春天般温暖评价语言走进孩子的心灵,找到好孩子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敢于交流、平等真诚的对话,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从而体会到笋芽儿成长的外部原因,春雨姑娘的`呼唤、春雷公公的鼓励和笋芽妈妈的关心。

第三层面:品读

把学生带入课文,使我在课文中,课文也在我心中。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逐步体会笋芽儿在成长中奋发向上的内在力量。

运用注重观察的模仿读,抓住小笋芽“一钻,一挺,探出头”等体现生长的动词,让学生带着感觉听一听、读一读、演一演、评一评。适时的电教手段再现笋芽儿成长的真实画面,及时突破了难点和北方孩子认识上的盲点。学生从朗读中,从画面中,从鼓励中,心灵被震撼,被感动!是因为大家的关心,是因为笋芽儿经受了风雨、不怕困难,是因为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逐渐将课文内涵延伸到自己身上,产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通过有层次的朗读,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把学生的感悟推入到更深入的层面。

第四层面:引读

引读课文最后一段,想象笋芽儿的心理,进入升华情感的展开层面。教师深情地扮演竹妈妈与孩子对话。他们兴高采烈地开始了表演读、引伸读。给学生带上笋芽儿的头饰,他们跃跃欲试,完全沉浸其中,自然妙语如珠。

通过与文本亲密接触,学生在情感和文字里走几个来回,使文本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之间有机的融通。

流程四:拓展延伸展问题

此时,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以读者的身份审视文本,与文本进行多向对话,我们设计了课上练说。可以是敬佩笋芽儿的,可以感谢竹妈妈、春雨姑娘、雷公公的,感悟更深的也可以感谢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亲人、老师、朋友的,还可能告诫自己要像笋芽学习的,孩子们的情感就是在这样的练说、练表达中各抒己见,内心被激荡,被推动,被不断升华。

为了把学习引向课外,也为下节课埋下伏笔,我们设计了课下练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三种不同的课外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就在这样的作业中。将口语表达、书面练笔相结合,将课内研读、课外延展想相结合。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总之,一节好课不能人云亦云,需要老师独具慧眼的学会添减,需要老师们集体智慧的碰撞交流,需要和学生课堂生成的亮点结合。教师无论怎么教,都应该带着学生身临其境,自主学习,和文本倾心交流。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课堂也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变“唯一有解”为“多元解读”,变“单一目标”为“多维目标”,变“学习层面”为“发展层面”,变“波澜不惊”为“春色满园”。正是在这样的转变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第11篇: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苹果为什么落地》是北师大版《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好奇》中的一课。本课主要是探究由地球引力而产生的一些现象,使学生在实验、探究和交流中,逐渐认识到“重力”形成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验的能力。

第一课时主要探究第一个活动过程“苹果为什么会落在地上,让我们来研究吧”,这是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由地球引力产生的一些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实验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目标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和研究重力问题。

会描述和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器。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法

本课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落地的现象为基础,按照“谈话导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汇报小结——拓展下课”的科学认知程序,来探究“苹果为什么落地”。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解决方法——自行验证解决的教学步骤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从教学方法上看,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暗箱类事物”的科学探究历程,让学生意识到从事物内部探究事物的本质是最可靠、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四、说教学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伊始,先出示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时,苹果落地的图片,讲牛顿的故事,让学生围绕苹果落地提出问题,从而引出课题——苹果为什么落地.

(二)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引导学生猜想“苹果为什么落地”?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该怎样设计实验?实验中要用到什么仪器?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从而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让学生在小组内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苹果落地的模拟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中的发现,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实验中的现象与发现展开讨论,学生的发现

(五)板书设计

苹果落地

牛顿————————科学家

(发现好奇)

苹果落地

观察研究

16、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五、教后反思:

我很高兴,也很赞叹孩子们,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态度让人钦佩,也让人折服。

1、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从上面的片段中我思考了很多,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借课文中的“例子”,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篇课文显而易见,是让学生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然后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同时也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因此,我在课前布置了学生去搜集一些有关牛顿和地球吸引力方面的资料,课后再作一些拓展,这样做一者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吸收能力,二者也是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的具体地运用。

2、和学生一起学习。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地方,一起探讨的地方,一起寻找答案的地方,而不是为了书本在教学。撇下教参,拿着书本,走进学生,融入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我感觉那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3、研究性学习进入语文课堂。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忽视对学生“情商”的开发,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逐步丧失,而研究性学习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如本堂课上,学生对讨论的话题极有兴趣,很想急切地知道答案,对于地球对哪些东西有吸引力兴趣极大,同时也想找出反驳别人的理由。因此在完成这次的课外寻找资料过程中,学生便表现得非常主动。在课外寻找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索性和实践能力都得以发挥,并且蕴含其中的探索精神,更显珍贵。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在课外寻找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语文,丰富自己。也使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第12篇: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核心提示: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青青的山”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一篇自读课文和一首古诗。本单元从诗歌、散文、古诗不同的形式来描绘山中美丽的景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山寨》是本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充满情趣的小诗,通过描绘山寨路上的景色,真实地再现炊烟袅袅,绿树掩映,小路蜿蜒绵长的山寨风光。这首诗的语言颇具特色。每一段都是一正一反、一扬一抑地表达上山人急切和欣喜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山寨风光,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来说,没有这样的经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看有关“山寨”的图片及电脑课件等,细细品读,产生美丽的遐想,在通过讨论理解诗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及本课特点,制定目标如下: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独立识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四、重点与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有感情朗读。

五、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收到情感讯号,获得思想启迪。这首诗比较短小,语言生动有趣,所以,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思考,放手让学生的感官在文字中停留,让优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触及孩子的心灵,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

六、教学准备:

收集山寨的有关资料,关于山寨风光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七、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切入课文同学们,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一些少数民族喜欢十几家、几十家、几百家聚集在一起住。他们这种住的地方就是山寨。你们收集到了和山寨有关的资料吗?学生交流收集道德与山寨有关的图片、资料。是啊,山间村舍零零落落,掩映在树林里,与高楼林立的城市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充满了别样的情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山寨,游览一番。轻声读课题,看看自己想从诗歌中了解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2、同桌合用一本书,相互检查正音。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擂台赛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这首小诗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三)品读感悟,体会意境。积累词汇 1、这首小诗主要描绘了上山寨的路上的美丽景色和作者急切与欣喜的心情,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地方反复朗读,体会一下该怎样读。再按自己的理解配上图画。2、引导学生理解山路远、弯,七拐八拐,左转右转,林遮树掩,青藤垂挂等词,体会作者由高兴到失望再到惊喜的变化历程。学生汇报一小节,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到黑板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并适机指导朗读。山寨之行给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体会作者的心情和上山的情趣。)请画出你认为最美的词,小组内读词,互相品评,欣赏。

(四)配乐朗读,升华感情。是啊,山寨太美了,真是鸟语花香,空气清新,那就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会背的同学背一背,再一次感受它的美。(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请你当小导游,结合收集到地资料,用自己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一下风景如画的山寨吧。

第13篇: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沈括是宋朝著名的科学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少年沈括由两句诗的内容引发思考:为什么自家院子里的桃花枯萎了,山里的桃花才刚盛开?通过上山观察终于明白了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山上的地势高,温度低。本课集常识性与人文性为一体,“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课外知识,沈括善于观察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是值得学生学习的,也是平时学生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二、 说目标

1、 认知目标:

(1) 学习本课“沈、芳、寺、凋、院、枯、萎、约、袄、原”这十个生字,积累词语“芳菲、枯萎、盛开、七嘴八舌”。

(2) 通过课文内容学习,知道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地势高,温度低。

2、 技能目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积累这些句子,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相关内容。

3、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中的“三维概念”。一维是知识技能,二维是过程方法,三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学习目标。所以我这节课我就是想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引导学生懂得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这里要强调的是本节课三维目标的定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到了原有的学习基础,考虑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目标的落实强调整体性,是强调在整体的课文学习过程中去落实三维目标,而非割裂地机械完成。整个内容都是围绕学生在比较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三里的桃花开得迟?”展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 说教学环节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这节课对目标的落实和重点难点的突破。

(一) 导入激趣 破题生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又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也就能成功一半了。所以我非常注重“导入”这一重要的开端。开始我先出示图片,并板书:桃花开 。然后问学生:“桃花几月开?”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不难回答出桃花是三月开的。我请学生寻找课文中和他们讲述的不一样的地方。学生找到诗句,我出示内容,让学生读诗句,读译文。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同时感受到了不同,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了矛盾 ,教师揭示课题,学生很自然地在矛盾中产生并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这里问题的产生非老师代替他们提出,而是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到的。这样的设计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语言环境,进行了重点生字的识字教学。如,在读到古诗的时候,讲到沈括这个人物,我出示沈括的图片介绍,让学生在了解沈括的同时记住“沈”并知道这个字的读音是前鼻音。又如“凋谢”的“凋”字,我让学生用熟字加部首的方法来记住,并找找“凋谢”在文中的反义词,在学生字的同时理解了词语的意思,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字词教学。

(二)、带疑深入 研究学习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点的环节,我主要通过填空的形式(出示媒体)把整个环节的内容贯穿在一起。在这里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找找沈括当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在有感情的朗读之后,再让学生找到山里桃花开的情景。沈括怎么知道山里的桃花会开得正茂盛呢?完成填空。完成的是填空,训练的是朗读,感悟的是观察、思考、探索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找找山上山下的不同,沈括正是从这些不同现象的比较中明白了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

二年级的学生还不能连贯地表达完整的意思,这个填空形式是老师给学生一个扶手,让学生能找到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并且积累这些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里我非常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是对文本的体验,是语言积累的重点,是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的扶手和依据。例如,最后一句:沈括一下子明白了的内容,是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是认知目标中的重点,这样的内容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背,还要化为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填空内容的层层深入,我随即板书。

(三)、积累运用 感悟生情

学生在层层深入的语言训练之后,我又让他们进行角色的迁移,让他们做沈括,看着投影来说说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过。并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是前面一个环节基础上的升华,是调动学生自身积累的知识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前面反复朗读甚至背诵为铺垫,复述主要内容对学生而言就不是困难的事情了。

下面是对学生进行第二次的角色迁移:如果你是妈妈,你听了沈括说的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妈妈对沈括说的话,就是情感目标中的内容,也是本节课教师希望学生知道的人生的真谛。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自己感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效果远远超过教师来告诉他。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牢牢抓住四个字:趣 疑 练 悟。学生在学习的初始,因为兴趣而读古诗,因为兴趣而产生疑问,产生了疑问就要解决,通过解疑促进了语言训练,在语言训练中悟出了感情。这四步不是孤立的,是紧密相连,步步推进,环环相口的。

最后的课外拓展,教师布置了这样的内容:说说对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充满好奇想知道答案的,课堂内不能解决的,自己想办法去找到答案。这样就让学生将疑问延伸到了课外,同时也将课堂上学生自己感悟的象沈括那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延伸到了课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因为这才是让他们授用一生的。所以我立足于课堂,将眼光延伸到了课堂以外更远的地方。在“授之渔”的教学道路上,不断探索!

第14篇: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效果五个方面作简要说明。

一、教材及教学目标:

《小鹿的玫瑰花》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以春天为专题,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其主要内容是:在美好的春天里,小鹿种上了一丛玫瑰,它为了种好玫瑰不怕吃苦,精心管理。可当玫瑰开花的时候,小鹿却因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有看到玫瑰花。但当它听到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又感到这些玫瑰花没有白栽。本课在人物角色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的情绪变化中,文本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得以彰显。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教学难点: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快乐,自己也能得到快乐。

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会认“玫瑰”等8个生字,会写“谢”等12个字,学习1-4段,了解为什么鹿弟弟说这玫瑰白栽了。第2课时学习课文4-8段,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基于以上解读与安排,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玫瑰”等8个生字,会写“谢”等12个字,理解“惋惜”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鹿弟弟说这玫瑰白栽了。

二、教法学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情境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3、朗读感悟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学法上我采用合作学习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学习方式,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用于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我将用四个板块的设计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探究方法、自主识字。(三)立足朗读,披情入文。(四)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课件出示多张玫瑰花的图片,这样创设了情境,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课题:同学们,关于这些玫瑰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就让我们和玫瑰主人小鹿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而且识字是第一学段的重点。

第一步,鼓励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去认识它,注意把字音读准。

第二步,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第三步,让学生将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在互评。

第四步,指名读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

难读的一个自然段,同学交流评价基础上教师评价。

(初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方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对容易出错的地方则多读几遍,体会读好课文的窍门。在初读的过程中,通过生生评,师生评,使师生的评价成为学生朗读提高的推动力,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三)立足朗读,披情入文

1、学生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带有“白栽”一词的两句话。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2、学生带着问题“为什么鹿弟弟说玫瑰花白栽了?”再读课文,读后小组合作讨论出原因:(小鹿)常常去松土、浇水。辛辛苦苦地种花,说明他很喜欢玫瑰花、但是后来因为脚跌伤了,一朵也没看到。然后在交流中穿插朗读指导。

3、引导想像:如果你就是小鹿,躺在床上的那段日子,想的最多的会是什么?在想像中体会小鹿想看花,却没看到花的可惜的心情。然后引出鹿弟弟说的话: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抓住“惋惜”一词,引导学生朗读。

4、出示句子“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然后留下悬念:鹿弟弟为什么又说玫瑰没有白栽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激发学生下一次的学习期待。

这一环节我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要是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训练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读,从读中去感悟。置身于课文中亲身体验与感受。

(四)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写字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对书写的训练。由于写字是耗时费力的事,我准备把这一课的生字稍加整合,这一课时先选择左中右结构“谢、渐、微“的字,进行书写指导。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正确,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第二层次:写美观。在学生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的基础上,我范写,然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进入静心写字的氛围,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丽,体验写字的乐趣。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文本多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篇,是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生成,,抓住文中的主要线索和关键词,帮助学生突破了重点,有助于理解课文。

4胖乎乎的小手

白栽惋惜地没看着

没有白栽?

五、说效果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认为我的这课时设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习能力,突出了四个亮点: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提高了认字能力。2、注重书写指导,培养了良好书写习惯3、以读为本,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4、注重语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

第15篇: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略读课文,文中所反映出孩童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令人感动。课文以小猫的得得失失展开,阅读文章给人带来无比的乐趣。文本纯挚的感情,不仅感动了我,更深深吸引了这群喜爱小动物的孩子,课堂闪现出无限的灵动和精彩生成,这我感慨
一、有趣的名字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课题即反映了文章的内容。卡罗尔,这是个好听的名字。小猫叫伯洛,这些看似平凡的名字却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我告诉孩子们,这是外国小朋友的名字,他们的名字跟我们中国小朋友的名字不太一样,卡罗尔的英文书写可能是"kaluo",伯洛的英文名可能是"boluo",翻译成中文就是卡罗尔和伯洛。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小朋友萨沙和托利亚也是从英文名翻译过来的,我们不一定要一板一眼的读,可以读得更连贯轻快些,于是孩子们在我的带领下亲热地呼喊这几个新朋友,课堂热烈的气氛便在此时在我们师生中盘旋!
二、生动的词语
进入二年级,我喜欢在分析课文时插入部分词语的理解,然后在课文结束时,集中学习没有分析到的字词,对课文生字词语的关注从原来"开小火车"等游戏形式转向了成人化的辨析。
因为是略读课文,不用写字词,突然觉得教学非常轻松。索性让学生再回忆快乐的"小火车"识字。于是,我要求学生第一遍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特别留意新出现的字词。
我用开小火车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要求最好能组词。如果站起来的孩子说对了,其他孩子便齐读三遍,并组词。如,甲:卡,卡,卡车的卡;其余学生"卡卡卡,卡车的卡"。第一组孩子以响亮流利的声音开完一组小火车,课堂中激情四射。久违的游戏让激起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争着抢着要参加。索性就全员参与吧,也是难得的机会。我鼓励道:如果整组顺利通过,每个人加两颗星,这下孩子们更来劲了,一个个一丝不苟地开着自己这节车厢。范毛烨兴奋得喊着读词语,刘欢马上举手提醒他:是响亮,不是喊!多可爱的孩子,记得我说的话!
三、心灵的寻觅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没有特别精华的段落,只是处处充满了生趣。于是我要求学生第二遍快速读,然后告诉我课文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很有趣。
不一会儿,课堂中树起了娇嫩的旗帜:
孙程:是10自然段,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还钻进抽屉里,橱柜里,还从门后跳出来,有趣!
这是个如小猫般调皮的孩子,上课总是不停地动呀动,能这样专心地听讲,并且流利地回答问题,这是不易!
何文涛:第11自然段,爸爸从自己的每只拖鞋里都捉出一只小猫来。小猫实在太多了,真有趣!
叶咸好:第4自然段,卡罗尔准备了牛奶和点心,他把小动物当成了朋友,这么客气!
师:对呀,你们去朋友家,你们的朋友也是这样招待的!
学生兴高采烈地寻找他们认为有趣的段落,并发表自己的高见,这样热络的场面,真是罕见!
四、精彩的仿写
一提及写日记,学生怕,我也烦!这修改的工程实在太大!近来,突然发现自己要求太好了,大部分的学生根本无法写出完满的文章,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拔好了对他们的要求。这学期,我思索再三,应该老老实实从写精彩的句子,写通顺的段落为抓手。特别是对课文典型段落的仿写,更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力途径。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中有一则感人的广告:我们非常需要一只小猫。我们会给它安排一个舒适的家,会很好地照顾它。请问您有多余的小猫吗?
我们滋滋有味地朗读了这个广告。于是,我这样问学生:你希望有一只什么小动物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那么如果让你登广告,先应该说清楚什么?然后再说什么?
唐朝晖:要把需要什么动物说清楚,再写我们会怎么样待小猫!
真是聪明的孩子,说得如此透彻!我补充道:如果能写清楚你需要的动物是怎么样的,加上你们平时积累的好词,那就更好了!
趁热打铁!学生心有感触,飞笔疾书!几分钟后,动人的小广告赫然入目!
杨丹婷:我非常需要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我会给它准备温暖的被窝,准备一瓶牛奶,新鲜的松果,我会给它一个幸福的家!山里的小朋友,你们能送我一只吗?
姑且不论,松鼠是否能养,孩子的童心让人感动!
杨聆:我一直想要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我会为它准备干净的笼子,每天定时喂她吃萝卜和新鲜的蔬菜,做完作业我还会和它一起玩!谁能送我一只呀!
可爱的孩子,已经想得如此周到!
这是一次成功的仿写,不是因为文字的华美,而是来自真情感人!
五、感情的`升华
课文的最后,小猫一只只被送走,卡罗尔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读着这个段落,教师了也一下子安静下来,孩子们的眼泪也快落下来了!他们为失去小猫而伤心,课文里的卡罗尔仿佛是他们自己!他们含着对小猫的不舍,对卡罗尔的同情,认真读着课文15自然段。
此时,我欣喜地语气朗读接下来的段落:忽然听见了喵喵的叫声,一只黑白相间的花猫从厨房里跑出来!这样的意外虽早已读到,但无比的快乐让我们师生豁然开朗!
特别是伯洛亲热地用身子蹭着卡罗尔的手,"亲热"和"蹭"所带给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们相信小猫所说的的话:我藏起来,是不愿意给送掉,我想和你在一起。
天真的童心在此处泛滥,孩子们的心灵中充斥着感动!
叶文文:我们喜欢小动物,小动物也有感情,舍不得离开小朋友!
巨琴:卡罗尔疼爱小动物,所以伯洛愿意留下来,做卡罗尔的好朋友!
我这样总结:是呀,孩子们,只要我们真心地爱护动物,小动物们是能够感受到。如果你也的家里也有这样的动物伙伴,请一定爱护他们,这样你的生活会增添更多了乐趣!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