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7-19 07:50:11

第1篇: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难忘的八个字》一文讲述了“我”由于模样丑陋遭人嘲笑产生自卑心理,后来在一次耳语测验中伦纳德老师对我说了八个字“我愿你是我的女儿 ”,从此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鼓起“我”生活勇气的故事。透过这个小女孩的心理感悟,赞美了一个懂得怎样去爱护、抚慰受伤的童心的优秀教师,启迪人们应该付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第一课时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阶段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我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巩固认读词语。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写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

2、抓住重点语句,反复品读,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感悟伦纳德老师善良、慈爱的美好心灵

2、体会师爱的伟大和无私,受到爱的启迪。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语句,反复品读,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感悟伦纳德老师善良、慈爱的美好心灵,体会师爱的伟大和无私,受到爱的启迪。

教学难点:

读懂伦纳德老师为什么要说这八个字?这八个字为什么令“我”终生难忘?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的设计理念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验,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感悟思想情怀,在读中启迪学生心智,在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的设计思路是牢牢扣住“难忘的八个字”这个关键,利用创设情境,想象说话,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唤起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学生逐步形成与自己以往经验相适应的“理解”内容;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词句去体会小女孩、伦纳德老师外貌描写所透示出来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渗透抓人物特点写人的写作方法;通过抓关键词、有效对话、感情朗读等形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最后拓展延伸,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爱的神奇,同时让学生在理解“爱的行动”中受到感染,学会感受身边的爱,知道如何去让生活充满爱。

语文新课标对中年级段阅读方面有这样的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据此要求,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问促读,以读为本,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换位思考、想象说话”来理解课文内容;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实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语言为学生创设读的情境,激发读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掌握边读边批注圈点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巩固词语认读。

学生在复习认读词语的同时,回忆上节内容。

(二)品读课文。

1、听录音,感知全文。

2、学习伦纳德老师的外貌描写。

以提问:“伦纳德老师长的又是什么样子呢?”吸引学生去书上找内容,阅读感知伦纳德老师的美丽、慈爱,指导朗读,读出对她的喜爱。

3、学习小女孩的外貌描写,理解小女孩的内心感受。

学生找到关于小女孩的外貌描写,说出自己对她的印象,假设学生自己是这个小女孩,感受她的心情。

创设语境想象小女孩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理解她的内心,走进她的生活。

4、感知我与伦纳德老师之间不一般的故事。

默读3---7自然段,概括故事内容。

联系小女孩以上表现体会小女孩听到“我愿你是我的女儿”后的感动,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想象小女孩以后的生活、学习。

5、你想对伦纳德老师说些什么?你最难忘老师做的哪件事?让学生体会老师的爱。

(三)升华爱,知道如何表达爱。

配图配乐,教会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爱。

第2篇:小学语文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课文是《陶罐和铁罐》。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习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正确理解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小组合作学习,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与动作把握人物的内心活动,来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板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检查字词,巩固新知

(三)提取主线,整体感知。

(四)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五) 理解结果,感悟道理

(六)学以致用,故事新编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检查字词,巩固新知

这个版块主要检查孩子们字词预习的情况,能认识并正确读出“骄傲、 傲慢、谦虚、争辩、恼怒、奚落、荒凉、轻蔑、朴素、价值、懦弱、陶罐、闭嘴、羞耻、相提并论、流逝、御厨、和睦相处”等词语,并说出哪一组是描写铁罐,哪一组是描写陶罐的,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三)提取主线,整体感知。

让学生根据提示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故事讲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 ,铁罐仗着自己 常常 。若干年后,陶罐 ,铁罐 。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奚落”一词,“奚”是一个生词,让学生说说如何去记住这个字。询问“奚落”的意思,并说说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是怎样奚落的,由此引导进入第四板块。

(四)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这个板块主要抓住课文2---9自然段来展开教学。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先自由读,找一找、划一划,找出铁罐奚落的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个重点句子,重点进行品读。通过给句子补提示语的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的神态、语气中理解铁罐的话,从而明白 “奚落”一词的意思。接着又问“面对铁罐的一次又一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课件出示陶罐的话请学生读一读,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印象。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五) 理解结果,感悟道理

教师直接引入结尾,并引导学生:

1.把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想说出来:

陶罐,我想对你说……

铁罐,我想对你说……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3.送给学生几句话,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等道理。

(六)学以致用,故事新编

假如铁罐还没有完全消失,经过这件事情后,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写一篇童话故事吧!

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用语言体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适当加上神态、动作的描写,续写这个故事。

四、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表演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五、学法

1.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第3篇:小学语文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X》。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XXX》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XX单元第XX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XXX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XX是一门培养人的XXX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X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 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XXX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4.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5. 布置作业。

针对XX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XXX

七、说小结

1.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 教学策略的选用

(1) 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XXX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 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XX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第4篇:小学语文说课稿

阅读教学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交流活动。因此可以说提高阅读教学效益,就是提高“三者”对话的效益;也可以说阅读教学设计就是“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相互对话的设计。所以阅读教学设计就是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自我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因人设法,因已定教。下面就以《学弈》教学设计为例,说说我对“阅读课”的构建和思考。

一、吃透文本,最好的办法是多读文本,感悟文本。“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叶圣陶)尽量达到“再现”的境界。(例如:读“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时,脑海中就应当浮现两个学生一起学习时不同表现,一个专心听课,一个开小差。)

二、吃透学生

支玉恒老师的课例,就是榜样,我认为主要有两点:1、亲近学生(于永正);2、了解学生的学生情况,爱好及性格等。

三、构建教案:

1、目标设置:(体现工具性,人文性,三维多元原则)。

A、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读通课文以至正确流利有感情。B、了解古体文特点,初步感知。(熟读成诵)。C、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表达的两个讯息:1、专心致志=成功,开小差=失败。2、学习好坏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专不专心的问题,从而激发落后学生的上进心。

2、重难点设计:

A、指导古文朗读。B、适度拓展。

3、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

导入课题一直受到教师的重视,贾志敏老师说,要一锤子敲在学生心弦上,意思很清楚,导课就是要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目标。导课的方法很多,我比较喜欢开门见山的方法导课。

(二)扫除阅读障碍,主要是识字教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也要重视,并且要寓于教学的全过程。(板书要认真,作示范;不必用过多的时间,开展识字教学活动)

(三)读书与讨论活动,也就是文本、学生、教师的交流对话活动。

读书以入境为要,入境的表现形成就是以语言为信号在头脑中建构画面,再现语言情景。我有感情朗读课文目标落实为十二字:“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绘声绘色”。(解读是为“为解而读”,不若“感受”好。)

例读: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古人读书,身心俱染)

在这个环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示范”引导,同时要倡导“多元解读”,感受分享,使“三者”对话相互交融。

(四)适度拓展

(五)课后延伸(推荐或让学生自己搜索一些浅显的古体文读)

(六)教后反思

主要写自己教学的感受。

最后我要特别说说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设计给课堂“增添情趣”环节的教学。我们都知道情趣性是优质课的共性要素之一。

环节(一):我的教学实录片断,详见参考。

案例

师:弈秋的两个学生,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学习时三心二意。我想让同学们与他俩对话,为了对话时不会弄错,请大家给他俩取名字,好吗?

生:好!

师:会取吗?

生:会!

师:一定要取好,要抓住他俩的不同点取,以便我们对话时不会混淆,先想一想再说。

生:我给学习专心的那个学生取名“致志”。

师:“致志”,大家说怎么样?

生:不怎么好,我给学习不用心的哪个学生取名“心不在焉”。

师:这个名字取得好!谁还有更好的名字吗?

生:我给学习用心的那个学生取名为“专心致志”。

……

师:好,大家都肯动脑筋,会取名字,这么多名字又好听又符合人物特点,今后要是有人再找我取名字,一定请你们帮忙。

生:(笑声)

师:我也给他俩取了个名字,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师:我给学习用心的同学取名为“一心”,给学习不用心的同学取——(逗留)

生:(会意)三心。

师:你们真聪明,老师想了半天才取好的名字,一下子就被你猜到了。下面,请大家与“一心”或“三心”说话。

环节(二):仿写,以《学渔》为题,帮助理解和背诵,感受古文的美妙。(有水之鱼)(学织……)

学渔(下水文)

晖良(学生名),通国之善渔者也,使晖良诲二人渔,其一人勤学苦练,唯晖良之为听,一人虽学之,一心以为有飞机将至,思援导弹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生情趣倍增,提高了教学效益)

课文《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专,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第5篇: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操场上》这篇课文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部分的第四课,本课是以体育活动为主题,有一幅图、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其中第一行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着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是足字旁。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词语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认识“足字旁”“提手旁”。

2、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这14个字。

2、教学难点:能够熟练运用。

四、教学理念

1、通过出示用比较形象的图画引出词语,学习词语。

2、通过各种活动进行词语的复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新的词语

1、 从球入手,先教学球。用一个“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引出球,从球的图象到球字的出现。拼读球,个别拼再集体拼。从图象入手,可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加深印象。让同学说说你认识这些球吗!(出示各种各样的球)

2、从球再引入到一些关于球的运动。先从打乒乓球、打篮球、打排球的图象导入,让小朋友看着这些图片说话,这里关键是说完整的话,告诉小朋友乒乓球、篮球、排球我们都是用打的,我们都称它们为“打球”,拼读“打球”。

3、我们再看看别的球类运动。用图象分别引出“拍皮球”、“踢足球”,让同学说完整的话,一起教学“拍皮球”、“踢足球”,拼读个别读,再集体读。

4、用图象引出“跳高”、“跑步”、“拔河”,说话他们在干什么?再集体拼读。

(二)、复习

1、把词语放在一起,让小朋友带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再打乱顺序读。

2、“你做我猜”,让他们再次熟悉这些词。先老师示范,然后分组表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集体表演,在表演中感受这些词语,熟记这些词语。

3、换角色,老师在上面表演,让小朋友把事先准备好的词语小条举起来,把词语跟动作结合起来。

4、把事先准备好分好类的小条进行分类,引出按提手旁分类和按足字旁分类,教学提手旁足字旁,重点是教学足字旁。

5、把词语放进句子中,让小朋友读,训练小朋友把词语放进不同的语境。

第6篇: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同时,"词"这种体裁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二、说设计思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灿烂奇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包括我自己都曾切身体会到:教师激情有余,学生悟性不足;教师情有独钟,学生却无动于衷。原因何在?往往由于教师在教学上的情感灌输,造成学生的情感距离,未体现经典诗词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本堂课的教学重在体现语文新课标中"以读为本"的理念,使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字;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渗透古诗词教学"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力求营造一种"简约而不简单,随意却不随便"的和谐语文课堂。

本首词的教学过程我设定为四个环节:

(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

(二)"胖"读全词,古词新谈。

(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四)牵引"忆"线,拓展延情。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

1、(师生问好后,教师板书"忆"字)

①师:请同学们读这个字。能给"忆"字组几个词吗?

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创造这个字的呢?

(课件一:演示"忆"的演变过程)

②师:由此,你想到了"忆"的本意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回想、思念)。

③师:古往今来,有人思念家乡,有人思念亲人,也有人思念故友,今天,我们将和诗人白居易一同去"思念江南".(板书:江南,学生齐读课题)

2、师: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二:江南风光视频:小桥、流水、垂柳、凉亭……及词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录音伴奏)。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配上乐曲可以唱。词不同于诗,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为长短句。《忆江南》这首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诗人白居易50多岁时曾在江南的苏州、杭州任职做官,江南的秀丽风光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以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萦,67岁那年,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

(教师配着古乐范读)

[设计理念:教师巧妙地把词、作者和写作背景与江南美景融为一体,在这种无意注意之下,教师细腻、传神、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心中荡漾起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种渴望要了解,朗读这首诗的心情,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二)"胖"读全词,古诗新谈。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教师刚才的范读已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求知欲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胖"读全词,不在于质好,只在于量大,让学生在反复自由地读字、读词、读句的训练过程中,先领悟诗的大意,初步感悟诗的意境。]

这一环节分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学生自由朗读并提出循序渐进的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读通顺,争取熟读成诵。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出示课件三:重要词的注解。

要求:

①根据注释读懂词的大意,不懂的地方能质疑提问并作上记号。

②书写"谙"字两个,在自己与同伴都认为美观的字下画"☆".

(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设计理念: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包罗了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只因"好"字之甚,方能"忆"之不休,"好"和"忆"二字在词中相互验证,相得益彰,实为绝妙之笔]

第7篇: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作者以浓浓的情感讲述了英国大科学家霍金向恶运挑战,最终成为科学巨人的故事。这就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记叙文,同时也就是一篇按新课标理念安排的美文,突出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远影响,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好教材。面对这样的好教材,就是远程教育资源让我们边远山区的孩子实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梦想。在资源中心上课教师的引领下,我班学生实现了美文美读。在引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资源中心上课的教师和我都将注重学生个体对文本中主人公精神品质的深切感悟,使学生在心灵的撞击与震撼中,领悟到人生的一些真谛。

(一)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被编排在11册的第七组课文中,为了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我认真观看了光碟,领悟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意图,课文的特点,我班学生已有阅读水平和学生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我们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在利用“模式一”上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专注倾听和集中注意力观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练习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受到学习策略的启迪。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让学生感悟到霍金敢于轮椅上的霍金的精神,并受到精神的洗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建议,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在看光盘,倾听,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习霍金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轮椅上的霍金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为:走进文本,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悟霍金敢于轮椅上的霍金的精神,并受到精神的洗礼。

二、针对实际,说策略

为了在有限的40分钟里,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资源中心上课教师和我采取“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我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如下:

(一)说教法

我利用“模式一”上课,以“重点句切入、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辅之信息技术手段和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观看、倾听、参与阅读、品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思想感情的熏陶、洗礼和升华,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说学法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要受到学习策略的启迪,本课时我仍然立足于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师生互动,说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激情谈话导入

爱因斯坦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的就是激情谈话导入:用我班学生熟知的教师身患尿毒症,被病魔缠身,眼看就要离开心爱的讲台,要告别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在他焦虑、痛苦、无助、绝望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了霍金来北京作报告的感人场面。就是霍金的精神让这位教师没有倒下,至今仍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孩子们想认识这位科学巨人吗?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用学生了解的教师的亲身经历,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习兴趣,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就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2、本班学生与电视里的学生互动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前面语言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想了解霍金、探究霍金的兴趣,这时我播放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为学生搭建的一个交流课前自主收集霍金资料的平台,通过学习伙伴(包括电视里的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振动,接着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资源中心上课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霍金就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又就是怎样轮椅上的霍金的?”)这一环节的设计由情入境,在信息沟通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想深入了解霍金的强烈感情。

(二)重点句切入,自主感悟

1、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通过前面的环节和一次通读课文,学生已经感受到了霍金的事迹,但怎样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怎样才能把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情感互动,答疑解惑的场所呢?于就是我这样引导了学生:(资源中心上课教师:“读了一遍课文,我想大家都对霍金有了更多的了解,每一次读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大家再默读一遍课文,看看课文就是从哪几个方面讲了霍金轮椅上的霍金的?你可以划出关键的语句多读几遍,你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你也可以在书的空白处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读书,交流找出了重点句“霍金轮椅上的霍金,不仅仅就是指他能活着,更就是指他的创造”。

2、我们就抓住这一个关键句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步品析课文,让学生自主感悟。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作为教师,设计的问题力求紧扣教材的重难点,要有启发性,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资源中心上课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从霍金能够活下去,还有霍金的创造两个方面来谈谈霍金就是怎样轮椅上的霍金的?”)我班学生和电视里的学生以及我和资源中心上课的教师,我们组成了学习伙伴,就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去理清文思。在阅读过程中我通过合理播放电视里的学生的阅读感悟,与我班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行对比交流,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地研读了语言文字,还让霍金感人的事迹慢慢深入心理,逐渐激发起了孩子们对主人翁的钦佩之情,真有“春风细雨润无声”的感觉。

3、孩子们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找出来的关键词句,我要引领学生反复品读、感悟。通过播放电视里学生的朗读,让我班学生体会、感悟,达到用朗读为霍金轮椅上的霍金的精神而喝彩的目的,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文本对话,理解语言文字并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导”的作用不容忽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和我想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引导,顺其自然的朗读指导,准确到位的互动评价,来为学生理解课文、情感激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品味精神

孩子们抓住生活和创造两方面进行了自读自悟,对霍金的事迹有了更深地了解,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我又播放了资源中心授课教师设计的这一环节:(资源中心上课教师:“那从霍金创造的奇迹中你们都体会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孩子们通过合作探究去内化文本内容,品味霍金的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就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该环节的设计就希望达到这一目的,通过与文本、与教师、与本堂课的合作伙伴的对话交流,在探究启示的过程中使学生掀起情感波澜,接受一次向困难、轮椅上的霍金的精神洗礼,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创设情景,升华情感

1、通过上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霍金,品味了霍金的精神,为了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我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开始播放的录像资料,拿到这时播放,并说:“大家读了这篇文章,被霍金敢于轮椅上的霍金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此时此刻大家一定非常想见见自己钦佩的人吧,瞧,这位科学巨人来了……”这样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要。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孩子们通过阅读文本,每个人都开启了想象的闸门,每个人的内心都在为这位科学巨人画像,想看看霍金就是怎样在工作?如果一开始就展现了这段录像资料,没有为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不利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当身体严重残疾,坐在轮椅上的霍金伴随着音乐、充满自信地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孩子们一定更加钦佩霍金,一定把霍金当作了学习的榜样。

2、看完录像资料,我又播放了资源中心上课教师创设的聊天场景:(资源中心上课教师:“霍金的事迹给了我们这么多的启发,我想你们一定想了解更多关于霍金的事迹,假如现在我们可以和霍金爷爷在网上聊天,你准备向科学巨人问些什么问题?如果只能问三个问题,你将问些什么?请你们想一想,在纸上列一列,问哪三个问题?”)这一环节既反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观点的感悟,又顺应学生的需要,通过学生最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上网聊天,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使之成为语言和精神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师生创造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走进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跨时空地与霍金进行心灵对话,入情入境地想象,发展了语言,升华了情感。

(五)拓展延伸,发展个性

这节课上到这里虽然结束了,但并不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语文,由其学科特点所决定,必定就是“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因此,我设计了课外阅读作业:

1、继续查阅有关霍金的课外书籍,认真读读,进一步了解霍金。

2、课外选读一些身残志坚的人物故事,如《钢铁就是怎样炼成的》、《张海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选最感动你的一篇文章写读后感,也可以就就是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

这样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的心灵、情感和想象自由飞翔,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个性的目的。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