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7-18 13:20:07

第1篇:说课稿

礼仪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X号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科目是小学语文,题目是《迟到》。(板书课题 迟到)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说课。首先,我先进行教材分析:

《迟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面对错误”中的一篇饱含深情的叙事散文。文章以倒叙方式,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第一节课,我先让学生在自学生字词的基础上理解本课内容,理清脉络。这节课我将重点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

二、学情分析

上好一节课,除了要理清教材外,还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从心里特征上看,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较弱。

从情感水平上看,小学生每天上学总会因某些原因而迟到,对此行为,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勇于面对错误及时改正,并深切体会父爱。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自学新字、词的基础上,理解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紧扣重点词语进行“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设定为: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关键性词语进行理解,对细节描写进行品味,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难点:紧扣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以及细节描写,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五、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教学方法,突出“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的设计特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人物的内心,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六、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我以教学目标为教导,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本文的写作特色,我将制定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 谈话导入,创情境

自己上学迟到过吗?当犯了这样的错误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你的?现在你改正过来了吗?(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自由交流)

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迟到),大家齐读课题 ——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走进林海音的童年时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二环节 初步朗读,理脉络

在情境中让学生快速浏览本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扣住中心句: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

以“父亲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线索整体感知课文,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严父这一形象。(板书:很疼 很严 )

第三环节 深入研读,悟深情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多次回顾中心句,品味中心句含义。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整堂课教学。

首先,体会父亲的严:我让学生默读2——19自然段,勾画“父亲对我的管教到底有多严?”通过对父亲的三句话进行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抓住文中父亲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交流体会,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父亲管教我很严,打我非常狠,读出父亲的严厉。

其次,体会父亲深切的爱:为了解决教学难点,我让学生通过分析“左看右看”这个词语体会父亲的爱。当时父亲虽然气极了,但并没有随便拿起一个工具来打“我”,说明父亲在严格的同时内心也饱含着浓浓的爱。

除此外,让学生继续品味课文的细节描写,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而又深沉的爱。反复诵读,读出心灵的震撼,读出父亲深沉的爱。展开想象:此时无声胜有声,父亲嘴里虽然没说什么,可他那动作,那眼神分明饱含着对我深沉的爱。而我虽然也没说什么,可我也真正明白了父亲,理解了父亲,那无言的爱呀!

难怪有人说:父亲的爱如火山爆发后冷凝的岩浆,那粗糙坚硬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一颗火热的心。

第四环节 总结全文,话亲情

父亲的爱是那还带着体温的铜板,父亲的爱是那漂亮的夹袄,此环节我通过出示表达“父爱”的图片,并配有相

应地“父亲的爱是??”的文字,渲染气氛。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对父爱的理解,并说说父亲的爱还是什么?(板书:体会到深沉的父爱)

七、板书设计:

迟到

很疼很严

体会到深 沉的父爱

板书是教师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渠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我设计的板书简洁、清晰、明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课文的脉络,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第2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学习消费知识,从消费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从中积累一定的金融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框内容包括两目,第一目消费面面观从现代商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选择带来了多样化,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积累理财知识。第二目是从影响人们的消费因素出发,讲述影响人们在消费时选择误区及应对的策略,消费的出发点。

二、说学情

学生知识点能记住,也会分析,但他们的思想很难认识到理财知识对于中学生消费的影响,如何去理财,金融知识与他们的关系,平时行为上很难去践行,达不到学以致用,真正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三、说教法

通过典型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理财就在身边,与我们息息相关,是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科目;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采用情境分析、讨论或辩论等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理财对于我们在生活中少花钱多办事的作用,这样让他们明白在消费时要作出最合理、最科学的选择。

四、说学法

课前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消费知识及经销活动的一些手段对我们的影响,消费时选择商品的一些主观因素,会对我们的判断能力产生的误导的事例。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展示、讨论和分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课后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勇于利用所学的消费知识来锻炼自己的理财能力,提高自己的选择的能力,合理地将教学内容延伸,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学以致用,培养勤俭的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从同学的平时消费想法出发,设置情境。

(二)课堂情境、活动开展

1、消费面面观

活动一:小明的消费经

大家阅读材料,谈自己在平时消费中,消费的取向和需求,有什么变化?

教师总结归纳知识点(多媒体显示)

1、商品日益丰富,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水平不断提高;

2、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①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比重上升

②生活品质提升

(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和积累理财知识)

活动二:小明的策略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材料,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觉得小明在消费时选择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的影响?他是如何做出选择的?哪种选择更合理呢?为什么?(老师点拨,学生回答)

过渡:小明在做出选择是受到了自己主观意识的影响:认为那件衣服不是名牌,价格低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还受到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他看到很多人争相抢购,所以就也去买了,没有考虑其适用性和性价比。受到了虚荣心的影响:盲目的攀比让他没考虑自己的实力和适用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一定的引导,成为每位同学今后的实际行动,这样有利于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和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

2、学会理财,合理消费

活动三、如何做出合理选择

教师归纳:理财知识不是一个空洞的说教,而是一个紧贴我们生活的技能。能否做出最合理的选择关系到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否享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和愉悦。

活动四、怎样做出科学的策略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探究教材下的三个问题:

教师总结:中学生提升自己的消费水平:

① 理性思考,刻服盲目跟从

(选择能力弱,易从众,受到外界影响)

② 精打细算,不盲目攀比

(作出预算,不攀比,要物有所值)

③ 注意节约,注重环保

(要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④提升精神境界

(实践中要做到:砍价;打时间差;有计划;理智)

六、 说板书设计(明了简单,概括性强)

合理消费:①理性思考,刻服盲目跟从

②精打细算,不盲目攀比

③注意节约,注重环保

④提升精神境界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课标要求,既有个人自主探究,也体现小组合作探究,在教学方式上,创设了富有激情的课堂情境,把学习得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是学生在体验中感悟道理,得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局限于教材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对生活现象分析对比过程中来提高学习效率,这些对学生的正面教育有利于达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突破本课的难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事的同时,也关注国家建设,突出了思想品德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立意的特点。

第3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部分教材是在孩子认识100以内的数,并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多些”“多得多”“少些”“少得多”等词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教材所没有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把握100以内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语言描绘。

能力目标:借助直观和经验,学会用“比较”进行猜数,并对猜数策略有所感悟。

情感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能乐于表达交流,善于合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具体含义,能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或根据对方的提示进行一对一的猜数。

四、说教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先以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组织孩子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性学习,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广泛交流,体现数学课堂的开放性。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

根据教学思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谈话,引入课题

课前谈话的时候我让学生自由地数了数听课老师的.人数,问老师的人数和小朋友的人数比怎么样?接着就自然地开门见山引出了课题。

2、在猜中学习新知

课的开始,我从孩子们喜欢的弹珠引入,和他们一起玩猜弹珠的游戏。先出示10颗让孩子观察,然后出示红珠子,让学生通过和10颗蓝珠子进行比较以后猜一猜红珠子有多少个,接着让孩子观察14颗红珠子,猜绿珠子,在孩子猜的过程中,适时提问为什么猜这个数,自然就能引导孩子说出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四个词语,孩子可以从图上直观地对这些词有一个初步的感知,通过这样的“猜珠子”的游戏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

当出现这四个词语后,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让三种颜色的珠子一起出现,让学生用新学的这四个词语来比一比,既让学生巩固了新知,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最后,把珠子去掉,就剩下三个数让学生再来说一说,这时从直观慢慢地过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学生能够通过跳一跳轻松摘到果子。

3、在玩中巩固新知

在孩子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和孩子们再玩猜一猜的游戏,首先是猜实物小棒,通过让学生观察10根黄色小棒,相比较后再猜红色小棒,让孩子在猜数并说理由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多得多”;接着是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猜抽象的数,在猜数的过程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最后我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孩子去体会这四个词语的具体含义。

4、在活动中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些活动,比比身高(孩子和孩子比、老师和孩子比)、比比教室里和身边的一些数量大小,让孩子尝试用语言描述的同时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最后由一个同桌猜数游戏,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增强合作能力。

第4篇:说课稿

我今天所说课的题目是选自《庄子》的《秋水》,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第四篇课文。

一: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人教社的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本),打破了传统的阅读与写作、说话、听话混合编排的模式,改为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分编;各个单元的教学重点相当明确。高中语文新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改革旧的耗散性讲析模式,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突出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与训练,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提高。突出学生的文化背景积淀,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秋水》选自《庄子》一书,这篇文章的写法很特别,是一篇寓言式的文言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了一个河伯见海神的故事,从而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深刻的哲理。该文被安排在第一册第六单元第四课应出于以下考虑:

1、 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重视诵读和背诵。这是第四篇课文,则要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文言字词、分析评价,借鉴吸收的能力。

2、 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对哲理的分析和借鉴,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是继第一个文言单元的“掌握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所教班级的高中学生由于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缺少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立思考,因而对课文的理解会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高中学生处于自身人格趋于形成的时期,又会过于盲目自大,目空一切,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文蕴含的哲理是该课应该注意的。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⑴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⑵学习文章中对比的方法。⑶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强化阅读,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深入体会,正确评价”是我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结合朗读使学生在总体上感觉、感知作者深邃的思想,通过多媒体补充,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羽翼,领会文章中隐含的道理,达到内化的目的。运用提问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河伯前后感情的变化。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朗读、指引、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独立思考,并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六、教学过程():

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通过自主学习,互相讨论,掌握文章中的特殊文言字词、句式;通过质疑、解疑,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中所蕴涵的哲理。

我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现实生活入手,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采用请全体同学一起填诗句作为导入,比如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接下来就是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向同学展示有关作者的一些基本资料,包括庄子和他的著作《庄子》一书。

下面我先谈一下如何解决文言文中的字、词、句这一重点难点的。在此我所把握的总的方法是:通过学生的预习,以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思维上路,经过独立思考和共同讨论,得出练习的答案,最后由教师作总结。在这里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所以我决定从以下两步着手:

1、学生结合注释,再一次的自读课文思考屏幕上的练习。

从文章中选出含有特殊文言字词、句式的句式,顺序打乱,让学生给这些句子进行分类。这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让学生有了一个思维的方向。

2、通过学生自己回答,发现其中问题,由教师归纳答案。

通过屏幕,给出归纳后的分类,比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这样,学生自己回答,自己找错,教师总结,应该能让学生更牢固的掌握这些文言知识。

接下来要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就是理解课文,掌握文章中蕴涵的哲理。在这里,我总的思路是:通过教师质疑,学生解疑来完成对于课文内容的分析;通过学生互相讨论来完成对于文中寓意的掌握。我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

1、河伯一开始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2、河伯后来的感情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3、河伯在见到大海前是怎样一个人?在见到大海后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里前面两个问题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最后一个问题在前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稍作分析概括,也能得出答案。这些问题由浅入深,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最后,在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基础上,我提出了课堂讨论的问题:

“你从《秋水》这篇文章中能读懂哪些道理?”

由学生讨论发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一次的发挥同学们的协作能力,共同找到丰富的答案。教师作简单归纳。在本节课结束前,布置学生的课后练习。

我想,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对一些特殊的文言字词句能有一定的掌握,也应该能从课文中领悟到一些生活中的深刻的哲理。

第5篇:说课稿

各位评委晚上好:

我是XX班的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常见物质的检验》。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一第二单元,为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教材以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物质的检验为切入点,以一系列探究实验回顾了Cl-、SO42-、CO32- 、NH4+ 等常见离子的检验原理与方法。此外,引入了焰色反应的基本操作及其在金属化合物检验中的应用。并对现代化学分析测试做了简单介绍,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

本节内容被安排在《化学1》的第一个专题,是对学生初中科学中已经学习的有关常见物质检验方法的一个延续和拓展。同时,也为以后其他离子检验方法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定为,掌握Cl-、SO42-、CO32-、NH4+ 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

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物质检验的相关知识,为本课时的教学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但是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物质检验知识尚不够系统和完善,需进一步总结、归纳。此外,本课时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敏捷、活跃,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是操作尚不够严谨。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焰色反应以及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方法的应用。

针对以上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Cl-、SO42-、CO32-、NH4+ 等离子的检验。

2.能用焰色反应、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3.说出一些现代化学的分析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设计,增强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质的检验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兴趣。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要求,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归纳分析等方法,并结合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以此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以一名新闻播报员的身份,向学生播报三则新闻:

(1) 20xx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与损失。并指明酒后驾车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市工商局查获一批假的全毛毛衣,其主要成分为腈纶。

(3) 市面上出现一些假冒伪劣的纯净水。其中,有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出售。

以生活中的事件激发学生兴趣,并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我会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扮演交警、工商局检验员、水质检测员三种角色,切身感受生活中物质的检验。

2.实验探究,启迪新知

在每个小组汇报表演后,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完善检验方法。

第一组成员结合生活经验,不难想到向酒精检测器吹气,根据硅胶变色情况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驶。表演结束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从他们的表演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经过交流讨论,能够得出溶液、试剂颜色的变化可以作为物质检验的依据。据此,我将引导学生回顾运用指示剂、pH试纸等检验物质的相关知识及操作。

第二组成员结合初中科学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点燃毛衣纤维闻气味的方法。进而归纳总结出第二种物质检验的依据:闻气味或观察气体的逸出。由此我将展开对NH4+检验方法的讨论。学生根据上述结论,不难得出利用氨气特有的刺激性气味来检验NH4+的存在。我将以演示实验的方式向学生展示NH4+ 的检验:NH4Cl与NaOH溶液加热。并对方法进行完善:闻气味后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对于第三组用硝酸银溶液检验纯净水的表演,则可得出物质检验的又一依据:沉淀的生成或溶解。由此我将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对Cl-、SO42-、CO32-进行检验,并对Cl-检验中,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SO42- 检验中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盐酸等注意事项做重点强调。

3.追溯历史,攻克难点

在完成以上的角色扮演和实验探究后,我将向学生提出疑问:“在检验Cl-、SO42-、CO32-、NH4+时,都是利用了这些离子与一定的试剂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气体或者沉淀来达到检验的目的,但是对于钾离子和钠离子用复分解反应却难以鉴别,那我们要怎么来检验它们呢?”

由此,引入本节课的难点:焰色反应。通过课堂演示钾离子与钠离子的焰色反应实验让学生对焰色反应的操作步骤和原理等有进一步的了解。

4.拓展新知,巩固小结

最后,我将向学生提出疑问:“随着科学发展,未来的化学实验中检验离子的方法可能是什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我将对一些好的想法予以肯定,并对现代化学分析测试中的常用仪器做简单介绍。我将对课堂进行小结,并布置形成性练习。

板书设计:

常见物质的检验

一、常见离子的检验

1.NH4+ 的检验

2.Cl-的检验

3.SO42-的检验

4.CO32-的检验

二、焰色反应

操作步骤

原理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