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7-08 21:37:37

第1篇:说课稿

设计意图:

近段时间来,我班的孩子们对拼图很感兴趣,这源自于主题活动“爱我中华”中的拼中国地图而来。我想何不把数学活动体现在拼图中呢?让孩子们在玩中得到知识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于是,我就设计了《巧拼机器人》这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纲要》中指出:游戏时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园各种活动的基本。我们都做到“玩是孩子的天性”,因为玩是一种没有负担的,愉快的活动,在玩中既能满足幼儿对周围现实世界探索与认识的特殊需要,又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我把原本枯燥的说教数学活动充分运用各种游戏手段,设置游戏场景,提供游戏材料,采用游戏情景,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以了解,掌握知识。在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促进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对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是幼儿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寻找合作伙伴”就是与人交往的第一步;在第二,三个游戏活动中就强调如何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引导孩子们怎样做才可以做得根豪根块。总之,整个活动都让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

2、说活动目标

目标有3个:

第一:复习10的分解

第二:进一步理解5以内各数加减的含义。

第三:发展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体验成功的愉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要)

3、说教材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发展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体验成功的愉悦,整个活动自始自终围绕着这个目标一点一点突破重点。从活动的一开始,老师的谈话引出,就让幼儿了解游戏任务,使幼儿有了最初的合作意识(需要与人共同合作),然后通过“10”的分解来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这时就培养了幼儿与人交往的意识。接着游戏二,“智拼泡沫板”,游戏三“智力大冲浪”都需要与同伴合作,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其中“智力大冲浪”学习5以内的减法为本次活动的难点,虽然本班幼儿在珠心算方面已经学过10以内的减法,但对减法的含义是不理解的。因此,我在设计时考虑孩子对拼图较感兴趣,借助拼七巧板的方法,让孩子去理解减法题意,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一个环节“巧拼机器人”孩子的思维从图片到符号,也就是说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给你一个答案可以列出不同的式题,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孩子思维的积极性。怎样拼搭机器人?是平面的好还是立体的好?这都考验了幼儿的合作,协商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活动准备

这个活动我为幼儿准备的都是一些操作材料,数字胸饰,泡沫板,式题拼图,纸箱。

三.说教法

讲解示范法

四.说活动流程

1、活动以谈话的形式,游戏的口吻引出,使幼儿了解这次游戏活动的目的。“巧拼机器人”方式,与同伴合作完成。

2、寻找合作伙伴

通过游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来复习10的分解,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合作伙伴是谁,而且幼儿间相互检查,我们两人合起来是不是10。

3、智拼泡沫板

这第三个环节是在第二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幼儿知道有了合作伙伴该如何合作来完成游戏,两名合作伙伴先要看懂泡沫板上的意图,再根据题意来选择另一块泡沫板上的式题,反过来也根据式题来选择图意。这一游戏考虑孩子已有认读加法式题的经验和能看懂简单图画的认知水平,采用图片式题找朋友的活动,建立具体事物与抽象的式题之间的联系,促进幼儿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如:树上有两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幼儿在寻找的过程中就是把用数字符号组合成的抽象题—————直观的具体化的内容。多次寻找图片式样配对的过程就是对加法意义的逐步理解过程,摈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病,就像会算3+2=5,但不理解是什么意义。

第四个环节也就是5以内的各数的减法。

孩子学习减法比加法难些,也体现在意义上的理解。所以,同样采用图片式题找朋友,配对活动来寓教于乐中,而且在设计图片上,我更加注意内容的简洁明了,让孩子们易于接受。这样,幼儿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最后一个环节,是以数为单位,把答数是该式题找出来。如:把答数是6的题目让孩子们找出来。这样孩子们必须在众式题中搜索,最后整个机器人就完整地拼搭起来了。

第2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美文。课文以生动、有趣、准确、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美丽的海底世界。文章虽没有华丽的词藻,也不见雕琢的痕迹,但却以自然流畅的语言为基调,给人以亲切、热情的感受。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对生命、对整个大自然的热爱。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地貌、植物和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深刻的印象。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通过多样化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因此,教学重点为: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繁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三、说教学对象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校生活,已初步形成了主动识字的意识和习惯,逐步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积极地搜集、整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同时,三年级学生接触计算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们也不再仅仅满足于这些静止的资料,而是渴望自己去探寻。因此,我将尊重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海底世界展览会”、“海底世界”新闻发布会等环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实践创新意识。

四、说教法

1、情境创设法

教师就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的、积极的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海底景色是怎样的奇异,物产是怎样的丰富”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显得很苍白,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将运用一套制作精美生动的动画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直观、和谐的学习情境。湛蓝的海水、美丽的珊瑚、五彩缤纷的植物……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是多么令人神往!当这些美妙神奇的东西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一定会引起他们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强烈地感受着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一定会加深对具体情境的体验和领悟,使认知和情感更加协调地发展。因此,情景创设法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2、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语文教学中,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主动地融入到阅读情境中去,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四肢五官,要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彩虹。要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文本内容,愉悦地进入自我学习中,丰富自身感受,从而自觉地运用语言,积累语言。因此,我设计了自由分组、小组讨论、组间竞赛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驰骋想象,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有迎合了学生之间精神交往的需要;既使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得到了结合,又实现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断超越。因此,自主探究学习法是这节课的另一个主要教学方法。

3、突破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之一就是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但这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难以理解海底动中有静、黑中有亮、静中有声的奇异景色,学起来也比较枯燥乏味。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我创设了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即通过动画课件让学生亲自去领略一番。

(1)进行海面和海底的对比。利用动画课件先后演示海面的波涛澎湃和海底的悄然无声,并分别提问: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澎湃”和“宁静”的词意,还体会到了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

(2)感受黑暗深海中的点点星光。利用动画课件假想一名小潜水员,随着潜水深度的增加光线越来越暗,最后是一片黑暗。鼠标点击光点会变成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这样,学生对海底黑中有亮的体会一目了然。抽象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富有童趣,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3)倾听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利用动画课件演示一个插入海底的水中听音器,并配有各种声音,同时提问: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呢?谁能模仿课文的说法运用排比的方法把同学们说的这些声音连起来。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仅亲耳倾听了海底奇妙的声音,还在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了想象力、创造力,并通过模仿课文的说法理解了比喻、排比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真可谓一石三鸟。这种实践性练习,使学生觉得亲切自然,很好地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4、突破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繁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我主要采用情境创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我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具体设计了读、看、说、演四步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旨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一读:这段文字浅显易懂,不需过多讲解、分析,因此,我重在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熟读成诵,在读背中领悟语言,积累语言。二看:通过动画演示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直观感受活动方式多、有趣,为下一步的说做铺垫。三说: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充分交流,谈出自己对海底动物种类繁多、活动方法有趣的体会,从而领悟到课文采用的是列数据、做比较、打比方等写法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四演:让学生自己上台表演是激发学生读、看、说兴趣的引子,又是对学生练读、练观察、练说效果的检验。这四步学生动了口、动了眼、动了脑、又动了手,循序渐进,步步落实,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了实处。

五、学法

“读一读,找一找”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感情朗读”能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出海底景色的奇异,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形象表演或者声音模仿既是对抽象文字的具体反应,又是培养学生其他能力(比如表演能力)的一个契机。

六、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谈话导入,激趣探奇。

通过欣赏海底世界,再提出疑问,看完影片之后,你们想说些什么?从而揭题,并齐读课题。

(二)、理清思路,检查预习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理顺文章结构,理清课文思路。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二、三自然段:以让学生动手划一划,交流,感悟,模仿、指导感情朗读等方式,抓住重点句段“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依然宁静”,“阳光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线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的理解,体会海底黑暗之中有亮光,宁静之中有声音,的奇特、美丽。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依然”“窃窃私语”的意思。

2、学习四、五、六自然段:用“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海底动物多,植物多,矿产多,从而体会海底世界物产丰富。指导学生以动物的身份介绍自己的活动方式,并辅以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形象感知,让学生了解到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多种多样,体会景色的奇异。

(四)、欣赏品味,深入理解

媒体演示:“海底世界”视频,使学生对海底有更深的了解。

学了课文,看了那么多的资料,这时你想说什么?

(五)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畅游了神奇的海底世界,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呢?课后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资料,从媒体上收集更多的海底的知识,让我们一起办个“海底世界”的展览。

七、说板书

板书是执教者教学过程的体现,它分为板书什么和怎样板书两部分。我们设计的板书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结构、写作顺序来板书的。

这样的板书设计,条目排列有序,内容层次分明,形式简洁大方,它既概括了本文的知识要点,又体现了文章结构、写作顺序和本堂课的教学轨迹,将海底世界的特点一目了然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清晰的体现了作者由景到物,由总到分再到总的写作思路。在教学中,这样的板书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理清教材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形成。

第3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四课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二年级学了表内除法和三年级上册学了表内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也是后续学习除数是四位数的笔算除法,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打基础,其实学生在前面学习俩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先从最高位除起,除的过程中要看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与俩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基本相同,所以学生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经历笔算除法的全过程,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一般方法。

3.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通过估一估,来确定商的最高位是几。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

4、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计算过程中的连续除法。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前几天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除法口算和笔算,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1.口算开火车:

490÷7﹦360÷6= 630÷7﹦500÷5﹦ 240÷8﹦ 160÷4﹦

150÷3﹦ 700÷7﹦ 240÷4﹦ 480÷6﹦ 900÷9﹦ 640÷8﹦

叫一位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377×()<593×()<236×()<588×()<665×()<39

为本节课试商打基础

3.笔算下列各题

68÷4=85÷5=

让学生说说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过程。

3、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俩位数的除法。出示课本情境图:

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都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那?你能不能把这道道题完整的表述一下?那么根据这位同学的表述,如何来列算式那?学生列出算式,板书:

238÷6=

请同学们来估一估,这些照片大约要插多少页?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使用估算的方法,估算出大致的结果,要想准确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应该怎么办?下面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

学生进行试算,做完后小组内交流。

请一个学生介绍计算过程,教师完成板书内容。引导学生把准确结果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一边计算一边总结计算方法:

238除以6,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2个百除以6,商够一个百吗?不够,不够我们要把2个百看成20个十,在与十位上的3合成23个十,23个十除以6,商3个十,在商的十位上写十,用6乘三个十,得18个十,23个十减18个十,得5个十,余数是5,5个十与8成58,58除以6,商是9,用6去乘9,积是54,58减54,余数是4,余数比除数小,到此为止。

引导学生共同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

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俩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4.想一想,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能插下这些照片吗?

2本哪?

方法一:24<40,所以一本不够,24×2=48,40<48,所以俩本装这些照片够。

方法二:

24<39,39-24=15(页),15<24.所以不够。

学生思考后解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做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5.小练习:

156÷3=

434÷8=

605÷5=

863÷7=

(1)比较:这四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前两道题的商是两位数,后两道题的商是三位数,为什么?

思考: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什么情况下商是两位数?什么情况下商是三位数?学生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小结。

2、练习五第1题,先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1)口答:商是几位数?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订。

四.拓展练习:

1428÷6=

3689÷8=

15964÷9=

归纳总结,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三位数,你有什么收获?

《一位数除三位数》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是用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的延伸,是以一位数除两位数为基础的,主要是解决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要用除数除被除数的前两位的问题。今天教学了一位数除三位数上完这节课总体感觉学生掌握的并不是很理想,尤其学生对于除法竖式的掌握不是很好。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先复习一位数除商两位数,为学习新知识起到孕伏作用。让学生能够把已经学习过得方法迁移到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中,让学生知道当被除数的最高为不够除,我们就看前两位。

二、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

围绕教材“238÷6”提出“2个百除以6,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讨论,发现笔算的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这节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估算的结果要与准确结果进行对比,并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2.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应该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错题,让学生教学生。

3.整堂课的时间把握上不够好,后面的巩固练习还没完成

第4篇:说课稿

一、说幼儿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了解幼儿的真实发展状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因此,我首先分析一下我班幼儿的发展情况。

本班的舞蹈艺术教育较为突出,在开展《各行各业》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没有放过每个利于幼儿表现的好机会,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式,特别是音乐舞蹈,他们非常的投入,自由的创造、大胆的想象,如:他们会创编出一段有趣的歌词或舞蹈:《小司机》、《快乐的小厨师》、《卖报歌》、等,让人捧腹大笑。虽然有一定的表现力,但是我发现我班的幼儿缺乏合作意识,在表演当中以自己为中心,而且情感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谈话当中就能看出部分幼儿还不懂得怎样去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从其他的生活活动当中看出幼儿在面对问题克服困难方面比较欠缺。针对我班幼儿的这些情况,我该如何充分挖掘有效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下面让我来分析一下我的教学内容。

二、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

许多时候我们热切去关注的事,孩子们恰恰无所谓,而他们所关注的事情往往又出乎我们的意料。在围绕5月15号的助残日进行谈话时,我们一起讨论“聋哑人会做什么?请你帮他们找一种合适的工作”就在这时有位幼儿很激动的告诉我“千手观音”,于是它便成了我们共同的话题,孩子们进行了对“千手观音”资料的大搜索。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舞蹈,它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门怎样去帮助别人,怎样与同伴合作,怎样克服困难,勇敢的面对困难,不怕可苦不怕累的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是一个非常美的舞蹈,它独特的造型、金光闪闪的服饰,五彩缤纷的灯光等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纲要中提出:尽可能运用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节日、环境)进行教学,本着《纲要》的精神,我遵循孩子们的兴趣,依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初步将此内容分为四个步骤进行。首先是资料的大搜索,接着是“我发现了什么”多么有挑战性的问题呀,孩子们从图片、vcd中仔细的观察找出服饰、头饰、手镯等还在区角中自发制作手镯和项链。其次,我们欣赏了乐曲,他们的想象另我出乎意料,最后是舞蹈欣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舞蹈中最为突出的亮点——造型美作为欣赏的主要方面,主要在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及想象创造力。

三、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的想象为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使幼儿在认知,情感,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具体目标为:

1愿意用自己的动作形象、语言来表达对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提高欣赏舞蹈的兴趣。2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创造力,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3教育幼儿尊重并热心帮助残疾人群。目标(1)的制定,将幼儿对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为生成下一个艺术活动积累经验。目标(2)、(3)的制定是基于我班幼儿近阶段的能力、情感的发展区,我来因势利导,将获得的知识经验迁移于生活中。

四、说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1、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我们利用家长的资源为幼儿上网查询有关的图片、书籍,了解有关知识,欣赏乐曲,目的是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的准备:首先我对幼儿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细致的分析,目的在于客观了解幼儿的实际现状,其次对教材进行分析,找出舞蹈中最吸引幼儿的部分,并就如何突破重难点提出有效的指导方法,目的在于优化内容。最后,我还精心准备了vcd,网上下载的图片、牙签或火柴、丝巾方便教师与幼儿操作、欣赏、表演,大胆的表现。

3、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及时的在美工区中提供包装绳、塑料花、叶子、皱纹纸等让幼儿制作项链、手镯,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在活动室周围张贴幼儿欣赏乐曲后绘制的情节画及幼儿收集的有关舞蹈图片,目的在于延伸活动的快乐,增强幼儿表现的欲望。

五、教学的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积极的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舞蹈造型的美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难点是感受舞蹈表演中的造型的动感美,并用语言、动作表达。

六、说教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教法:情景感染法、提问法、整体教学法

1、情景感染法:感情是舞蹈的灵魂,同时也是幼儿想象力和表现能力的体现.老师以语言、体态语、情绪引导幼儿观察大屏幕图片,感受故事的氛围,体验情绪,由境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增强幼儿欣赏舞蹈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2、欣赏法是舞蹈欣赏中必不可少的方法,我在活动中结合多媒体运用法,先引导幼儿整首欣赏,其目的是保持作品的完整性,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结合定格观看法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舞蹈作品的造型美,更直观的启发幼儿对造型美的想象,有效的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对舞蹈中演员的敬仰之情及表现的欲望,有效的突破重难点。

3、采用启发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的想象。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用语言或动作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七、说学法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欣赏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中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观察发现法是

幼儿积极主动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充分去挖掘蕴涵在图片vcd中的知识点,发现新的线索,这些线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让幼儿现有的经验与新的经验实现完美的结合,帮助幼儿突破活动难点。

2、讨论谈话法:我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谈话,孩子们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看法,体现了《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积极互动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目的在于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激发幼儿与同伴、老师之间的互动,利于幼儿大胆的想象,利于教师更深一步的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适时的调整计划及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

3、操作法:在幼儿原有的欣赏基础上,引导幼儿自己创编队形并用牙签、火柴排出来,充分体现了《纲要》“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促使幼儿的动手、创造、思维、审美能力得到了升华,经过了与材料的相互地接触,他们又再一次学到了知识,获得了编排造型的经验,体验成功及交流的。

4、表演体验法: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表演的方法,通过表演

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体验,获得愉快感,轻松感与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兴趣盎然,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获得多样性的认识,也充分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重视幼儿合作、表达与交流能力,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大胆表现自己,具有自信心;”的精神。

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八、活动过程的组织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个环节,并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的组织形式,主要表现:

(一)、由境生情,讲述《千手观音》的传说,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纲要》的精神,将幼儿的情感放在首位,以幼儿的感受为活动的切入点。借助多媒体手段再现幼儿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千手观音的图象,结合优美的故事情节,幼儿鸦雀无声,认真的倾听传说,一下子孩子们被我带入千手观音的遐想中,就如看见了千手观音善良的行为。就这样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及积极的兴趣,让幼儿获得了最感性的知识,为下一步的欣赏想象和表现做好铺垫。

(二)、以小组的形式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千手观音变成什么”

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

这个环节里,我将下载的造型图片张贴在活动室的周围,接着启发幼儿展开想象,以小组的形式让幼儿互相交流探讨造型的形状像什么,引导幼儿发现造型的特点,掌握知识点:造型整齐、对称的规律,为下一步欣赏vcd画面中舞蹈的造型奠定基础。

(三)、欣赏舞蹈,引导幼儿发现画面的造型美。

1、完整欣赏

舞蹈的肢体动态是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极大的感染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这个问题:“看看舞蹈中什么地方美”来完整的欣赏舞蹈,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看完舞蹈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舞蹈中什么地方美”,教师发散性的问题引领幼儿从音乐、服饰、灯光、造型中发现美,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片段欣赏

“你喜欢舞蹈中的哪个造型,它有什么特点,像什么”这个问题,是幼儿审美能力的升华,。因此,我组织幼儿进行片段欣赏,启发幼儿将表演中的造型与图片的造型进行比较,启发孩子们用动和静来表达造型美,激励幼儿大胆的用语言来描述,用动作来表现,并掌握知识点:兰花指,目的在于引导幼儿从手形的不断变化来感受造型的动感美。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最后我引出问题:“请你用好听的词来夸他们”,并借此问题出示排练时的图片,首先引导幼儿回忆舞蹈的演员的背景,说说这群聋哑人是怎样感受音乐,完成这么美的舞蹈。目的在于激起孩子们的心中强烈的敬仰之情,感受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明白团结合作的力量大的道理。整个环节体现了《纲要》中:“根据幼儿的需要因材施教,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一精神。

(四)、操作创编造型。在舞蹈欣赏的活动中我采用操作法,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可操作性的材料(牙签、火柴),支持、引发

幼儿与材料互动,创编出自己喜欢的造型,不仅让幼儿体验发现创造的乐趣,而且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目的在于让幼儿自主学习,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获得平面思维的经验,体现引导幼儿从平面向空间发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并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适时的个别指导,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作好准备。

(五)、尝试表演,体验合作的乐趣。

1、《纲要》中指出: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意内容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我设计让幼儿打扮自己,并按丝巾的颜色分组扮演千手观音。孩子们你帮我打蝴蝶结,我帮你系丝巾,互相帮助不亦乐乎,在排练造型中并不断完善自己与同伴间的合作。

2、激发兴趣需要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在结束阶段要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伸到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在最后的结束部分,我让幼儿听音乐完整的表演,并面向大镜子,欣赏自己与同伴合作的造型美,获得成功感。

(六)、活动延伸。

幼儿的兴趣未尽,为了引领幼儿的学习、艺术表现向更广阔的天空发展,我利用区角活动,引导幼儿继续探讨其他的造型,并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为新的艺术活动生成奠定基础。

整个活动过程,老师在不断转换角色,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和表现,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体验。

第5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美版高中美术绘画模块第7课《明快洒脱 俊朗多姿—水粉画》。学生在之前的美术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和绘画的方法,本节课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复习巩固之前有关色彩三要素、色彩的搭配方法和色彩的心理感受等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学习水粉正确的绘画方法,感受水粉静物画的魅力,提高美术素养。《明快洒脱 俊朗多姿—水粉画》一课内容较多,分为3个课时完成,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写生水粉画这一内容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合理把握学情是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我面对的学生群体特点如下: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能够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细节,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在说课稿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并进行创作。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色彩的基础知识,了解水粉画的相关知识,掌握水粉静物的写生方法,能够运用写实的技法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了解水粉画的相关知识,感受水粉画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画面效果,通过尝试与练习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与步骤绘制一幅水粉静物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水粉画的艺术美,提高对水粉画的欣赏能力与绘画能力,培养对美术与创作的持久兴趣,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巩固色彩的相关知识,掌握水粉画的基础知识和作画方法,进行水粉静物的写生。

难点则是:能够观察静物写生中色彩的变化,运用色彩的搭配方法和正确的绘画方法表现出水粉静物。

五、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不断学习与更新着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必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将基于以上的考虑,并结合美术学科的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采用欣赏教学法、讲授法、示范讲解法等。

六、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实物范画、水粉笔、水粉颜料和纸、一组静物等。

七、教学过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设置以下具体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将出示3幅用油画、水彩和水粉进行创作的静物瓜果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三幅作品在创作手法上有何不同?表现出的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从表现技法和画面的效果上进行观察,然后思考回答。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引导学生自主感受不同的绘画工具所呈现出的不同的艺术美,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水粉画的兴趣,顺势导入今天的课题《明快洒脱 俊朗多姿-水粉画》。

(二)感知探索,交流体会

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创作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新课讲授的环节:

环节一:初步感知——走进作品,体会特点

这一环节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体会,寻找答案。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两幅水粉画作品,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水粉独特的绘画方式和表现的效果。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和思考,大胆发言,表达自己对水粉画的感受和理解。我将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水粉的相关知识,如:水粉的概念(水粉是介于油画和水彩之间一个画种,水粉是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水粉画和水彩画的不同在于颜料的不同);水粉特点(水粉画的颜料是粉质的,具有不透明性,这一点造成了其独特的表现效果)。同时展示一些颜料、水粉笔等工具,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

环节二:具体分析——复习巩固,感受色彩

在这一环节我会针对以前学过的色彩知识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从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搭配方法和色彩的冷暖变化等相关知识上进行回顾,小组互相启发,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回忆,再次强化色彩知识,同时又能很好的和本节课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学以致用的理念。

接下来我将出示《冬日》和《秋韵》两幅作品,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作品不同的色调,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色调带给了画面哪些不同的效果?又会使欣赏者产生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观察体会,交流感受。然后我将进行总结:统一和谐的色调令人感到舒适惬意,对比明快的调子使人感觉活泼、跳跃和节奏。接着放大作品的局部,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笔触,尝试说一说大小笔触不同的应用特点和表现对象,再带领学生一起体会一下明显厚重的笔触和温柔细腻的笔触所带来的不同画面效果。这时我将会请4位学生到讲台前,分别用和谐色搭配、对比色搭配、平涂法和块面法进行尝试,下面的同学可以在练习纸上进行小练习,一起体会一下水粉不同的变化和魅力。

这一个环节我设置了学生分组讨论,践行了新课标的理念,一方面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一方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同时设置了学生练习体会的小环节,既增加了师生互动,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我会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可以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观察思考,也体现了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这一角色的定位。

环节三:示范点拨

美术课程同样具有实践性,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示范写实风格的水粉静物的绘画方法和绘画步骤,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水粉静物写生的步骤及方法,为学生独立创作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1.观察摆放静物的整体色彩,找出主要大色块;观察环境调子,确定色调;

2.铅笔或水粉色起稿构图,铺画面中最重的颜色;

3.大面积铺颜色,留出画面最亮的部分,注意水分的控制;

4.铺满颜色,调整画面的色彩和明度;

5.深入刻画细节,塑造形体;

6.整体调整画面。

(三)实践练习,展示评价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此时已经跃跃欲试,此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开始动手绘制一幅水粉画作品,开始创作之前,明确练习要求:

1.可以临摹课本上的水粉静物范画。

2.可以根据讲台前摆放的静物进行写生。

3.以写实的手法独立完成。分层练习要求可以很好的让学生根据实际能力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在学生的制作过程当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优秀的水粉画作品,创设文化情境,同时进行巡回指导,对能力较强的学生给予更好的建议,帮助他们更好的发挥;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与建议,辅助他们完成。

在大部分学生创作完成之后,以画展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展示作品,并从画面的构图、造型、色彩等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肯定同学们今天的在制作作品过程中的表现及最终的成品,并指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他们今后的进步提供参考的意见。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色彩、色调、绘画方法以及步骤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感受美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体验和积累,生活中普通的静物通过画家的画笔进行了艺术的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绘画的能力,也体会了创作的乐趣,感受到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鼓励学生们尝试用夸张、变形等装饰性的手法去表现写实的静物,感受一下装饰水粉的乐趣。

八、板书设计

第6篇:说课稿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例1、例2及“做一做”。

练习七的第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 使学生能用方程的方法解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 引导学生能根据解题过程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能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渗透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头解下列方程(卡片出示)

x-35=40 x-5×7=40

15x-35=40 20-4x=10

2.出示复习题

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

(3)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4)集体订正: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5)针对解法二说明: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知道: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题中涉及到“原有饺子粉、卖出饺子粉和剩下饺子粉;原有饺子粉重量去掉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等于剩下的饺子粉重量。根据理解题意的过程教师板书:

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教师启发: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号左边表示剩下的重量,等号右边也表示剩下的重量,所以相等。)

(5)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回答:卖出的饺子粉重量没有直接给,应该用每袋的重量乘以卖出的袋数)把上面的等式改为:

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6)启发学生把已知条件在关系式下面注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要求的问题用x表示即设未知数,教师说明怎样设未知数。

(7)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8)让学生分组解答,集体订正时板书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5×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9)引导学生自己看118页例2上面一段话,提出问题:你能

用书上讲的检验方法检验例题1吗?引导学生自己检验。之后请

几位学生汇报结果。都认为正确了再板书答语。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出应用题中相

等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付出6元,找回0.4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1) 读题,理解题意。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付出”、

“找回”等词的含义。

(2)提问:要解答这道题关键是什么?(找出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汇报解答过程。汇报中引导学生讲解题思路,注意照顾中差生。

(6)教师总结订正。如果发现有列:2x=6-0.4和2x+0.4=6两种

方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那种方法简单,并强调用较简单的

方法解答。

3.学生自己学26页上面一段话,回顾上边的解题过程,总结列

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总结后投影出示: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4.完成26页的“做一做”

小黑板出示: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

40千克,每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强化解题思路。

三、巩固发展

1.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完成练习七第1题,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

3.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学生独立做练习七4题,集体订正结果。

四、全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2题、3题。

六、课后记事:

七、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

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解:设原有x千克饺子粉。

x-5×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例2 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付出6元,找回0.4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解:设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X元。

8.5-4X =0.1

4X =8.5-0.1

4X =8.4

X =2.1

答:第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2.1元。

说课稿:

本节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列方程解应用题。

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 使学生能用方程的方法解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 引导学生能根据解题过程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能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渗透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要本节课中,我安排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复习准备呈现解应用题的两种基本方法——用算术法解和用方程解,并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解法的根本区别点,是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还是从等量关系出发思考问题,第二个环节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两种方法分析同一道题,让学生理解用等量关系分析这类应用题要简单、容易得多,从中切实理解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第三个环节就紧紧抓住等量关系这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从中掌握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第四个环节是通过例2的教学让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解题步骤用方程解答应用题,放手给学生一个实践机会,形成在层次、有坡度、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符合知识发展逻辑顺序的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