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7-07 19:37:46

第1篇: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水平三的教材(单挂膝摆动),下面我将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

1、发展学生潜能

2、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1、单挂膝摆动是水平三低单杠的教学内容,是小学生在学习单杠悬挂技术后进一步学习的一项挂膝悬垂与摆动相结合的技术。

2、单挂膝摆动是增强学生力量、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及前庭器官机能。

3、单挂膝摆动第二课时,为接下去的几课时作好铺垫,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水平三的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单杠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发展空间很大,模仿力强、表现欲强。根据学情我拟定了本节课是通过迁移教学法、讲解示范法、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在学生练习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标准,以表扬鼓励为主。

根据上面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四、教材目标及重难点:

1、认知目标:了解单挂膝摆动动作的结构和自我保护帮助的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学练,90%的学生正确掌握正握杠技术动作,90%的学生掌握直臂悬垂穿杠挂膝,并能在保护与帮助下80%的学生挂膝摆动3——4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手臂力量、柔韧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单挂膝摆动练习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提高自信心。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拟定这节课重难点:

重点:握杠、直臂提膝贴腹

难点:动作连贯性

五、教学策略为了掌握本堂课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教师采用了循序渐进法,讲解示范法,分层教学法和小组练习法,学生通过尝试—对比—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习形式,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教学流程

开始部分:

1、教学常规:

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安排见习生。

目的:规范课堂,明确任务,集中注意力。

2、准备活动:

a、游戏“穿越火线”——老师带着学生穿越单杠场地慢跑、做活动操。目的:通过游戏“穿越火线”,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热身、活动关节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b、玩杠——教师讲解玩杠的要求及注意点,将学生分成4组在双杠场地,组织学生进行玩杠。目的——玩杠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杠性同时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作出穿杠挂膝的动作,从而引出主教材的内容。教师讲解要求及注意点是为了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做危险动作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本部分:

1、直臂提膝

在玩杠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能够做出穿杠动作,但是握杠、穿杠动作不准确。为了让穿杠动作做到更好,我用2分钟时间集体练习了直臂提膝动作。为什么要进行直臂提膝练习呢?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掌握直臂正握杠,让学生体验提膝贴腹动作。通过练习,95%以上的学生能够正确的完成直臂提膝动作。为接下来到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斜站提膝踩杠

为了巩固直臂正握杠及提膝贴腹动作。本环节在直臂、提膝贴腹动作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练习难度,安排学生斜站提膝踩杠练习。为什么要斜站提膝踩杠练习呢?一方面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手臂力量及髋关节的柔韧性,另一方面掌握正确的踩杠动作,为接下来的斜站穿杠挂膝做准备,为上下两个练习起一个过渡。在练习过程中,观察到部分学生不是脚掌正面踩杠,这时我要求双杠两边的同学相互监督,以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准确性。

3、斜站穿杠挂膝

在本环节安排了学生斜站穿杠挂膝练习。为什么要安排斜站穿杠挂膝练习呢?一方面让学生提高直臂正握杠动作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穿杠挂膝动作,为最终的单挂膝摆动打好基础。在练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按照骑跨的错误动作进行挂杠,这时我要求两边学生进行监督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练习来有效的完成穿杠挂膝练习。

4、挂膝微摆动

为了把本课推向高潮同时也是为了检测本节课的成效。本环节将前面学过的内容再次拓展提高,在正确穿杠挂膝之后在摆动。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正确完成穿杠之后还没有摆动就已经落地。这时,我要求一位学生在练习时,在他后面的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一手托练习者背,一手在练习者摆腿时顺势下压其摆动腿,帮助其摆动。

5、素质练习:俯卧高抬腿

在本节课的素质练习中安排了学生练习俯卧高抬腿练习,为什么要练习呢?一方面本环节之前的练习中,主要是发展了学生的上肢力量及柔韧性,本环节安排的俯卧高抬腿是为了上下肢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是通过不同体位做高抬腿有力于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学生坐在垫子上,扮演正被充气的气球,教师则是充气的,随着教师打起的动作增多学生要慢慢起立,最后听到“彭”的一声学生要模仿泄气的气球掉在垫上。

七、本课特色

1、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2.本课教学内容新颖,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互助学习在本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八、教学效果

练习密度

练习强度

平均心率

30%---35%

120—135次/分

九、场地器材

双杠4付单杠4付跳箱4个大垫子4张小垫子16张

第2篇: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美丽的山城》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十三册的第15课。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本课讲了重庆这座山城的美丽景色。通过对“山”“雾”“灯”这些景物的描写,表现其美丽的特点。课文一共分为五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重庆的位置。第二段,写山景。第三段写晨雾笼罩下的美景。第五段,姜作者的感叹。

要求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用“美丽”“五颜六色”造句。初步认识迭次及其用法。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指导重庆美在何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1、让学生初步认识叠词的用法。2、本课的比喻句较多,学生在重点剧的理解上会有困难。3、有余学生的特殊性在朗读上有缺陷,所以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一难点。

在教学时采用情景创设法,观察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了课件,包括图片,还有字卡,小黑板。

本课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安排字词教学,初步感知课文,分析地一、二自然段。第二课时安排分析地三、四、五自然段。

二、 说过程

(一) 导入

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在导入时,创设情境,设疑。师“我们生活在一座美丽的城市,你知道吗?”答:“南京。”师:“同学们还去过那些城市?”学生自由说。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城市,齐读课题16.美丽的山城。”“你们知道美丽的山城指的是什么地方吗?认真听老师朗读课文。”

(二) 初步感知课文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更加直观的感知课文,先让学生听老师读课文,再欣赏重庆景色的图片和短片,最后再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感知大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美丽的山城指的是什么地方?”在自由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划出自然段。

(三) 生字教学

本课的生字只有3个“森”“浓”“户”,字形并不复杂,重点在字音上,“森”前鼻音,“浓”鼻音,“户”在词语里要读轻声。二类词只要求读准字音,讲解重点视情况而定进行纠正。

(四) 分析课文

由“美丽的山城指的是什么地方?”导入到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学生主要掌握句型“在( )地方是( )。”“( )地方是( )。”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重庆的景色。

由问题“为什么说重庆是山城?”导入第二自然段。通过欣赏图片,理解比喻句,知道把“公路条条,高楼层层”比作“积木”“森林”。学习观察顺序“远看”“近看”。知道结实山城的特点的句子是“开门就见山,出门要爬坡。”概括这是写了重庆的山景。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设疑“重庆是一座美丽的城市,除了美丽的山景,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欣赏图片,自由说说,按学生所说的,分析课文中低三、四自然段的语句。重点理解比喻句和叠词。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较差,在理解比喻句时,联系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理解,感受重庆的美,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在教学时,采用小组讨论法,在指导朗读时,采用教师范读,学生分组互相读,学生范读评价的方法,学生对量词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因此在教学时,我只要求学生能够用“一**”的形式说出来,但是对于A类生要求他们能说出3个或3个以上的叠词。学生了解“一*”指的就是数量1,“一**”指的就是数量很多。

指导朗读,通过欣赏图片,短片,感悟体会重庆的美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直到最后一自然段“山城的景色可真美啊!”“真”重读,“可”拖长音。

巩固练习时,主要正针对词和句的训练。

三、 板书设计

15美丽的山城

山景

晨景 (雾) 美丽

夜景 (灯)

以上是我对于这篇课文设计的板书。

这是我对《美丽的山城》的说课内容,存在着不足之处,望老师能够抽空为我指点。

第3篇: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选修教《短篇小说欣赏》中第三单元即欧美短篇小说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一个文官的死:苦涩的笑》(又名《小公务之死》)。它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于1883年创作的一篇具有很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短篇小说,它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乃至认识历史,完善人格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说教材。

A.教材所处的地位、特点及作用

特点

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说政府里面的一个小小的庶务官切尔维亚科夫有一次去看戏的时候,不小心把喷嚏打在了一个文职将军的秃头上面,这下子他慌了,他赶快赔礼道歉,将军也表示没关系。但他的内心老是不安稳,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道歉,重申他不是故意的,最后终于把将军惹火了,叫他“滚出去”,在这句骂声的威力之下,他感觉到了自己的末日,回到家里就死掉了。情节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因此《一个文官的死:苦涩的笑》重在分析主人公的死因和性格特征以及它批判意义。

作用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联系社会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领悟作品的内涵,把握作品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比较中外文学作品的异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一个文官的死》在学生这些能力的建构上和人生观、情感观的树立上有着很好的启示指导作用。

B.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人物的悲惨命运的根由和沙皇政府的专制和黑暗

2.技能目标:学会归纳小说主题和分析小说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目标:新课标强调在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中培养正确学生的人生观、情感观,而《一个文官的死》也是一篇反映人性弱点的佳作。因此,我把本课的情感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接触吸收国外优秀文化,开阔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世态度”。

C.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导学目标和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俄国十九世纪社会现实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我确定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会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因和性格特征,

本文教学的难点则是分析切尔维亚科夫这一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D、析学生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社会体验和文学功底,具备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更为强烈,这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的因素。

二、教法(教法依据)

当今时代是人类知识和信息量迅猛递增的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也正如美国教育家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古人也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少积多、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学习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让课堂呈现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使教学互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再根据对以上学生的水平特点的分析,我觉得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疏通理解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布置他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中,结合课件,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设疑激趣法;

2、情境教学法;

3、以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为主体与教师启发点拨为主导相结合的方法。二、教法(教法依据)

三、说学法(学法运用)

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用现代教学论基本观点来指导教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一定也必须使学生从低效、沉重、苦闷的学习重负下解放出来,不但使其学会,而且要使他乐学、会学、善学。

学法(学法运用)

我将让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学生合作进入教学情境来学习教材,激发兴趣,使之乐学。

2、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因为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课文不理解的内容也不一致,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共同突破本课教学重点。

3、学生自主学习和归纳表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语:一位19世纪俄国文坛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曾给世人留下了一件让人奇怪的案件,他在他的一篇短篇小说中记叙了一个俄国庶务官离奇死亡的事件,让后人去推理。那么这个俄国作家是谁?他记叙的案件又是怎么一回事?今天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契诃夫的《一个文官的死》,一起来推理这个案件。

——导入语的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教法中的设疑激趣法;

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二、介绍作者契诃夫和他善于取材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创作特点。

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三、设计教学情境:成立一个“切尔维亚科夫之死”专案组。

全班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各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分别调查教师事先布置的四个方面的任务:

第一小组:进行现场勘查和尸检 第二小组:调查死者身份

第三小组:调查死因,搜查物证和人证。 第四小组:推理案情,作结案报告。

5分钟后,确定组内一人宣读调查结论。

——体现情境教学法和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四、设疑,自主探究:

切尔维亚科夫为什么会忧惧?他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由学生自主思考和归纳,各抒己见;最后教师点拔归纳。

五、小结:切尔维亚科夫的形象特点。

——自主探究法和教师启发点拨法

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六、结合课后知识链接童道明的话,分析切尔维亚科夫这一形象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文官之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仍由学生自主思考,各抒己见;最后教师由人性弱点方面加以点拔启发。

七、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总之,本课教学程序的设立,设置了两个让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行自主学习,有利养成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形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拓充知识,更好学习锻炼归纳表达能力。

谢谢大家!

第4篇:说课稿

教材分析:一颗圆圆的沙粒,立志要成为一颗璀灿的珍珠,于是,它钻进了蚌壳中,在时光的磨砺下,它终于羽化成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颗溢光流彩的珍珠。《圆圆的沙粒》是一篇短小的童话,在主人公圆圆的沙粒身上,寄托了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不理会外界的诱惑与他人的嘲笑,向着目标一步步踏实迈进的可贵精神。圆圆的沙粒不甘于平凡,面对伙伴们的嘲笑和挖苦,面对几十所漫长而黑暗的日子,它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目标不曾动摇,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正是这篇故事所要传达给读者的真谛。

故事虽然短小,但却精悍,以圆圆的沙粒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以他的伙伴们对他的态度为次要线索,两条线索交织出现,相互推动,使文章短小而不失精悍,读来情韵绵长,发人深省。

根据教材特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异想天开”、“风和日丽”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道理。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

本课的教学拟定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理解“异想天开”“风和日丽”等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在这里讲的主要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初读体会

出示两组词语:

A组:真诚 坦然 遗忘 珠光闪闪

B组:嘲笑 牢狱 议论 高声赞美

开火车朗读这两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上其中的两三个词语。(这一教学环节旨在通过朗读词串,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也是考查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会用积累的词语说话)

二、精读感悟,深化情感

1.在茫茫的大海中,有一颗圆圆的沙粒,但他不愿意一辈子只是颗沙粒,他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才。我们的课文写的就是一颗不甘平凡的沙粒的故事。(出示沙粒图片)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是一颗怎么样的沙粒?(再出示珍珠的图片),看一看,这又是一颗怎么样的珍珠?(这一环节,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平凡的沙粒、不起眼的沙粒……;光彩夺目的珍珠、珠光闪闪的珍珠等。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在积累学生语言的同时,通过对比,了解到一颗沙粒要成为一颗珍珠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对于理解“异想天开”这一词也就水到渠成了)

2.出示句子:

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好“异想天开”这个词儿,表现出同伴们对圆圆的沙粒嘲笑的语气。

面对同伴们的嘲笑,圆圆的沙粒放弃了吗?出示句子: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才!

想一想,要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好这段话?(结合下文同伴们的嘲笑,指导学生读出圆圆的沙粒坚定不移的决心)

3.圆圆的沙粒想要变成一颗珍珠,可是,一颗平凡的沙粒要怎么样才能变成光彩夺目的珍珠呢?沙粒的梦想不被同伴们理解,甚至被他们嘲笑,但圆圆的沙粒已经下定了决心——“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才。”再请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这句话中包含的沙粒坚定的信念和决不动摇的决心,只有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这句话,理解了沙粒坚定不移的想法,那么理解下文沙粒蚌中面对外界的诱惑而不曾放弃梦想的行为才会水道渠成。

三、替换角色,深入体会

1.同伴对沙粒的行为言论纷纷,他们可能说些什么?现在,你就是那颗圆圆的沙粒,你下定了决心,坦然地钻进蚌壳里,蚌壳开着一条缝,你随时可以出来。这时,你听到了外面传来的同伴们清清楚楚的议论(让学生投入文本中,以圆圆的沙粒的身份和教师进行对方,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方面使学生与文中的主人共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融为一体,深入地体会圆圆的沙粒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真正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啊呀,从今以后,你再也看不见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听不到滚滚的涛声了!……

你简直是把自己关进了牢狱,太可怕了!……

漫长的一年过去了,你始终还是一颗沙粒,放弃吧!……

又是一年过去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呀?……

老弟,三年过去了,大家都快把你忘了,看呐,蚌壳开着一条缝,你出来吧!……

已经是第十年了,沙粒就是沙粒,怎么可能变成珍珠呢?……

通过与教师的对话,让学生更进一步深入沙粒的内心,感受圆圆的沙粒心中的真实想法,让学生化身为圆圆的沙粒,关注它的命运和思想转变。

2.面对同伴们嘲笑、善意的劝阻和关心,圆圆的沙粒始终没有动摇,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再次出示那句话)——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才。

再次请学生朗读这句话,通过上一环节的练习,学生已经能够深入体会到圆圆的沙粒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嘲讽以及善意的劝阻,始终坚定着信念,虽然蚌壳开着一条缝,他随时可以出现,但他始终没有动摇,再次朗读这句话,再次体会沙粒的信念,学生们已经能够更进一步体会到,这短短的一句话支撑着圆圆的沙粒在蚌壳中呆了一年两年甚至是十年二十年!再次朗读这句话,学生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3.时光伴着海波逝去,各式各样的言论被海潮冲走了,圆圆的沙粒也被他的同伴们遗忘了。几十年过去了,直到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采珍珠的姑娘在大海的波涛中打开一只蚌壳,顿时,珠光闪闪。(同时课件出示珠光闪闪的珍珠图片)姑娘惊喜地叫道(教师引读)——多么美丽的珍珠啊!

同伴们望着这美丽的珍珠,——“是他?”(出示这句话)想一想,同伴们可能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句话的?(预设学生可能回答:不敢相信、十他羡慕、很惭愧、为他高兴等等)再次出示第三自然段的话: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

读一读这两句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同伴们前后态度的对比,体会到圆圆的沙粒终于成为一颗珠光闪闪的珍珠,同伴们对他态度的转变正是由于他坚持了自己的梦想,并且始终不移地固守自己的理想,最终才得以实现)

4.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此时,珍珠的心里感慨万千,他想,我曾经也是一颗圆圆的沙粒,他的同伴们七嘴八舌地问道:你是怎么样变成一颗珍珠的?珠珍想了想,答道 (此处的练习,旨在使学生在学完全文的甚至上,更进一步思考归纳,体会作者通过文章所要传达给读者的主旨思想,反馈学生本课学习的收获)

第5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朋友新伙伴》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是本套教材的起始单元,本课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对新老师和新同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与大家交往。

2. 学生预设

一年级学生只有六七岁,刚入学不久,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能完全适应,缺乏主动与同学老师交往的能力。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内往往受到百般呵护,家人都样样依着他,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如今生活在集体中,不知如何与大家友好相处。因此,我通过课堂的现场活动和引导使学生明白:只有大家合作,守秩序,讲规则,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

因为我教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所以要考虑到学生在进行课堂活动时会比较活跃、在游戏环节中会比较投入,班级课堂纪律可能无法保证。应对策略是在游戏之前一定要讲明游戏规则。

3.教学目标

⑴熟悉老师和同学,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练习,知道与同学交往的简单内容和方法。

⑵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表现对老师、同学的喜爱。

⑶增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情感能力。

4.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⑴教学重点:让同学和老师、同学之间加深彼此了解,并表现出对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⑵教学难点:让同学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做一个受大家喜欢的同学。

⑶教学重难点突破:为了让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加深彼此了解,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上课之初我安排学生通过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进行自我介绍,在此基础上进行“我的朋友”的活动,让学生说出开学以来你认识的新朋友的名字,看谁说的名字多;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名片,并在乐曲声中送给想要结交的新朋友。教会学生结交新朋友新伙伴,体验友情的快乐。

5.教学准备

⑴教师准备:

《找朋友》《永远是朋友》歌曲录音;奖励卡片若干张。

⑵学生准备:

《你的名字叫什么》歌曲自己的名片。。

二、说教法

整节课的教学活动是以《找朋友》的游戏为主线,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使学生在“玩儿”中就进行了知识的学习,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体现了新理念。恰当运用儿童歌曲,使本课的重点更加清晰易懂。

1.情境设置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正因如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了解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师生关系,再让学生知道同学之间也是朋友和伙伴的关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体会到我们都是新朋友新伙伴。

2.游戏竞赛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并且在与学生之间不断地发生互动、对话、交流、沟通中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大量采用游戏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3.直观教学法: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名片”和贴“树叶”,以此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以上观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说过程

1.教学环节

⑴直接导入,梳理关系。

让学生了解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师生关系,再让学生知道同学之间也是朋友和伙伴的关系。切入主题,确定学习方向。

【开门见山导入新课,能够很快吸引学生注意,调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⑵制作名片,掌握方法

请班级中说出朋友名字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他认识新朋友的方法。

【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总结怎样进行人际交往,提高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

“原来他是这么认识新朋友的,其实你还可以通过下面这种方法认识新朋友: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让你们准备的纸卡,然后动手完成属于你自己的名片,等一会儿你可以把你做的名片给你想要认识的新朋友。好,大家开始做名片吧。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片的活动不仅可以学生掌握交朋友的基本方法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五、做《找朋友》的游戏。(这是贯穿本节课始终的一条线)

“老师现在放音乐,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把你刚刚做好的名片给你想要认识的新朋友。在给他(她)名牌前,你要和他(她)按照音乐中唱到的那样‘敬个礼,握握手’,说‘我叫**,我想和你做朋友’,然后给出名片。而接到名片的同学则要说‘我叫**,很高兴和你做朋友’。当音乐声响起你就可以离开座位,但是音乐声一停止,同学们就要马上和新朋友新伙伴坐在一起”

【新颖的活动形式——交换名片,会让学生乐于参与,促进学生彼此交流、加强沟通,培养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交换名片前的敬礼、握手,会消除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陌生感和羞怯感,让学生对同学产生喜爱之情】

竞猜游戏,深化主题

教师通过“我说你猜”的游戏,学生说一说和新朋友新伙伴一起做游戏的感受。体会到新朋友新伙伴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懂得交朋友的乐趣。

六、贴“树叶”

同学们,你们玩过奥比岛游戏吗?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棵没有树叶的奥比岛友情树,指导学生在树叶上写上新朋友新伙伴的名字贴在友情树上。

【学生动手贴“树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学生感受到友情的美好。】

⑷课堂结语,课外扩展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新伙伴。谁能说说和朋友在一起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让学生明白和朋友、同学要和平、友好地相处。】

我们今天在班上结识这么多的新朋友、新伙伴,我们还可以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交更多的朋友?【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由课堂上认识本班同学的活动扩展到结识别的班级的同学,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会不断提高】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