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五彩缤纷的世界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自然中美无处不在,大自然又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翠绿的树叶、欢闹的湖面、累累的果实、纷飞的雪花......都会使孩子们产生无限的遐想,获得美的享。诗歌<<绿树叶>>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句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朗朗上口,能唤起孩子对小小树叶无限的遐想。当我们感叹小小树叶“魔力”的同时,让我们尊重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在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中感受其美无比,其乐无穷。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小班下学期幼儿现有水平,我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活动目标:
1.喜欢诗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童趣。
2.乐于对树叶展开想象,理解诗歌内容。
3.熟悉诗歌的格式,尝试简单仿编诗歌。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童趣。难点是:乐于对树叶展开想象,尝试简单仿编诗歌。
四.说教学法:
本活动中我本着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把孩子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活动中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提问法、操作演示法;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幼儿面前。并用讨论法启发幼儿创编儿歌突破难点部分。孩子们则通过自主探索法、观察法、情景表演法来达到理解、创编诗歌的目的。
五.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认识树叶,对树叶有粗浅的认识。
2.物质准备:挂图、音带、树叶每人一片,诗歌读本人手一册。
3.环境准备:把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树叶摆放在活动室。
六.活动过程:
1.感知活动1)扩散想象:小树叶变变变出示形状各异的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是什么?树叶象什么?
4岁左右的幼儿对树叶很熟悉,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同时幼儿极富想象力,这一活动为下面对诗歌的理解打下基础,教师记录下幼儿的想法为下一创编活动作下铺垫。
2)出示挂图,播放诗歌录音,幼儿欣赏思考:诗歌里绿树叶象什么?(让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优美和童趣)2.理解活动1)自主阅读指导幼儿自主阅读诗歌读本<<绿树叶>>
教师指导幼儿观察画面,熟悉绿树叶被比做什么.同时,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孩子提供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机会,也为教师了解孩子个体差异提供了机会。
2)集体阅读,感受诗歌丰富的想象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重点,在该环节中运用启发引导法和讨论法,让孩子更直观更深刻理解诗歌内容.如:
(1)诗歌里绿树叶象什么?(小伞,小船,小扇,蝴蝶)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自制“树叶”。
(2)谁在树叶伞下藏?谁在树叶船上坐?
(3)树叶扇起来感觉怎么样?(凉)(4)树叶象蝴蝶怎样飞?(悄悄)为什么说树叶象蝴蝶是悄悄地飞?(幼儿表演树叶象蝴蝶般悄悄地飞)3)教师播放音带,幼儿看图完整欣赏诗歌。
4)幼儿跟教师看图朗读诗歌一遍。
5)幼儿跟教师打节奏有感情地朗诵一遍。
6)幼儿分角色分句朗诵诗歌。
7)幼儿每人手执一片树叶边朗诵边表演诗歌,更进一步体验诗歌所表达的童趣.
通过以上观察、提问、不同形式的朗诵和孩子们的亲身体验、表演诗歌等几个环节,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3.创编诗歌这是本次活动难点,也是本次活动的升华。这一环节,我运用了讨论法和记录法,再次激起幼儿的创编兴趣。
1)出示上次活动中幼儿对树叶想象的记录,教师引导幼儿简单仿编。
2)幼儿自由仿编诗歌.如:树叶还可以当什么?象什么?
3)教师从幼儿仿编的诗句中选出一组合成一首新诗。
4.活动延伸:
1)园内延伸:整合美术活动,树叶贴画,树叶添画。
2)家庭延伸:家长带孩子到户外收集树叶,指导孩子自制诗歌图画<<绿树叶>>。
第2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课题类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健康活动《香甜的水果》。选择这一主题,主要是让幼儿认识并喜欢不同种类的水果,能说出水果的名称,初步了解常见水果的营养价值。在这一课题中,我又以我爱吃的水果----香蕉为例,创设了这节健康活动并展示给大家。
2、教材分析:正如《纲要》所要求的:选取事物要贴近幼儿生活。香蕉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外形、与众不同的吃法及口味,这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由此,我设想通过《香蕉变魔术》这一活动,来增强幼儿爱吃水果的健康意识,并且在创设活动中注意给幼儿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初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教学重、难点:本次活动的活重点是增强幼儿爱吃水果的健康意识;本次活动难点是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
4、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幼儿的这些能力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我创设了《香蕉变魔术》这节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的健康活动课,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如下三个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
(2)增强幼儿爱吃水果的健康意识。
(3)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及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直观演示法:活动中,我以生动形象的直观演示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操作体验法:让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问法:通过提问让幼儿回答问题来锻炼幼儿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幼儿为主体,创设条件让幼儿参与活动,更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采用了以下学法:
多种感官参与法:让幼儿用多种感官来参与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
尝试法: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更好的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做了以下准备:香蕉若干;方纸盒一个;纸篓一个。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活动目标,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导入主题、想想活动、分享活动、延伸活动。
(一)通过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这个盒子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它的样子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以后才能吃。我在表述时语速较慢,咬字清晰,这样幼儿仔细倾听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有意识的猜出老师问题的答案。然后,我再从盒子里把香蕉拿出来,展示给他们看,肯定他们,给予他们自信和鼓励,既吸引了他们的视线,又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利用魔术游戏,发挥幼儿想象这一环节中,我通过“香蕉变魔术”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运用语言活动或动作来表达想象结果。
一开始,我就抓住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问:“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香蕉,它会变魔术,你们信不信!”这样一说,孩子们肯定会觉得新奇,接着我就开始变魔术了,很自然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第一种变化:香蕉横放,“变变变,你们看它这样像什么?”孩子们结合已有经验发挥想象并大胆表达,我运用启发联想法,引导幼儿去想象,有的幼儿会说(像小桥、像月亮、像彩虹等),此时,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允许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
第二种变化:香蕉竖放,“变变变,你们看它这样又像什么?”我会模仿打电话状,喂,小朋友好!幼儿模仿:老师好!这很容易猜出是电话。最后,还给了幼儿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香蕉除了可以当作电话外,还可以当做什么、请你们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好吗?”这样,幼儿边说边做动作,整个活动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模仿力以及动手能力等。
(三)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分享乐趣我首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并注意因材施教,对动手能力较差的,不会剥香蕉的幼儿,我会适当的给予帮助。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剥开的香蕉观察想象香蕉像什么。我会运用启发联想法引导幼儿去想象。有的幼儿会说(像小鹿、花等)最后和幼儿一起分享吃香蕉,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的味道,同时引导幼儿说出吃香蕉的好处。初步培养爱吃香蕉的情感。品尝香蕉后,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废纸篓,养成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欣赏《水果歌》,延伸本节活动我组织幼儿自由发言:你除了爱吃香蕉外,还喜欢吃哪些水果?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答出:苹果、橘子、葡萄、草莓、菠萝等。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尝一尝、吃一吃这些水果,说说他们什么味道,什么颜色?也可以把水果带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下。最后,欣赏水果歌结束本次活动。
六、新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的体现: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我通过“香蕉变魔术”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运用语言活动或动作来表达想象结果。幼儿的已有经验得到提升,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第3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小袋袋形象是著名的绘本大师查尔斯·福格为孩子们塑造的,生动可人,深入人心。书中的小袋袋形象滑稽可人,孩子总是乐此不疲的模仿。除了塑造了小袋袋形象外,还出现了很多动植物。有高大的树木,有枯萎的树叶,有盛开的花朵,有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美丽的花蝴蝶、有小鸟、鼹鼠、卡拉熊、乌龟、蜈蚣等。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孩子去观察,让孩子想一想,说一说。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观察力。
二、学生分析
幼儿期是人类的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作为老师就要把握住这一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语言信息,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四个方面。
根据这四个方面,我对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行了评估,发现了小班的孩子他们倾听的特点是:由无意识倾听到学习有意识倾听表述的特点是,以自身活动或经历为内容,其中夹杂着一些想象的成分,表述的方式比较简单,欣赏文学作品较少,早期阅读的兴趣还不明显。
所以我选择了这个绘本。书中的小袋袋形象滑稽可人,孩子总是乐此不疲的模仿。在阅读过程中,孩子总是会模仿小袋袋,做那些天真可爱的动作,能让孩子觉得快乐就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幸福。
三、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观察、阅读画面,理解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泼。
2、愿意用动作语言表现画面内容,尝试运用“我喜欢……”的句式进行讲述。
3、喜欢和同伴一起阅读图书,体验集体阅读的快乐。
四、说教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遵循“三个原则”,做到“两个注意”,体现“一个整合”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
“三个原则”:一是“教师主导、幼儿主体,以问题的引导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二是“教师在前、幼儿在后”的教学原则,既当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时,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并在尊重幼儿认识过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施加影响。三是“同时进行原则”,即在教学活动中,要同时顾及兴趣,态度和行为的培养,既有明确的重点,又相互渗透。
“两个注意”:一是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既要把各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设置成问题情境展示给幼儿,这样容易使幼儿被问题情境吸引而主动投入学习。二是注意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细小的层次,分散到各个具体的活动中,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教学重点得以巩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个整合”:《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过程体现整合性,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保证。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ppt,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如:请小朋友而共同讨论:小袋袋现在在做什么?他的朋友们跟它一样吗?
五、说学法
整个活动主要运用了讨论谈话法、发现法、讲述法等学习方法。
1、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观察、讨论故事中人物,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六、教学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四大部分,活动流程图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地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设计意图:
这是一本非常简单的图画书,单看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就能猜出故事大概。前半部分,主要描绘的小袋袋的动,一个非常顽皮的形象。后半部分,主要描绘的是静,一幅很美丽很温馨的画面。故事本身浅显易懂,讲述了可爱的小袋袋和他的动物朋友之间的故事。这样可爱的形象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也吊足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较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且能很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绘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书中的主要人物小袋袋,猜想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
1、出示“小袋袋”图片,并提问。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新朋友,我们来看看他是谁?
师:这是袋熊,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袋袋。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师:小袋袋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它的心情怎么样?那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它的手和脚是怎么放的?大家一起来做做小袋袋的样子吧!(幼儿学做)
师:小袋袋很可爱,每天,小袋袋都要做好多有趣的事情。他喜欢大声叫;他喜欢转圆圈,跳到自己摔跤;他喜欢做鬼脸,还喜欢泡在烂泥塘里。不过,你知道小袋袋最喜欢做什么吗?你们猜猜看它喜欢做什么事情?喜欢玩什么游戏?(幼儿猜想)
二、初次阅读,感受、理解并表达小袋袋扮鬼脸、玩泥巴、扮大树等画面内容
小朋友觉得小袋袋喜欢做那么多事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喜欢做什么吧!
1、阅读画面一:扮鬼脸
师:你们为什么笑呀?小袋袋在干什么呀?
幼:吐舌头、鼻子这样(幼儿做顶鼻子)、像魔鬼一样(扮鬼脸)……
师:对,小袋袋特别调皮,它在吐舌头、顶鼻子、拉耳朵。
我们来学一学,给旁边的小朋友看一看吧!
小结:小袋袋喜欢扮鬼脸,吐吐舌头、顶顶鼻子、拉拉耳朵,真好玩……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袋袋喜欢扮鬼脸
2、阅读画面二:玩泥巴
师:我们再来看看,你们看到小袋袋在玩什么了吗?
幼:玩泥巴。
师:小袋袋哪里有泥巴呀?
幼:头上有泥巴、手上有泥巴、肚子上有泥巴、腿上有泥巴。(教师动作提示)
师:小青蛙在干什么?小兔子身上有什么?
师:小袋袋在玩泥巴时心情怎么样呀?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袋袋的样子吧。
小结:小袋袋喜欢玩泥巴头上、手上、肚子上、腿上都是泥,玩得真开心。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袋袋喜欢玩泥巴……
3、阅读画面三:扮大树
师:你们看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呀?
幼:小兔在跳、小乌龟在爬……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呀?它举着树叶一动不动像什么呀?
师:我们来学一学小袋袋的样子吧!
小结:小袋袋喜欢变成一棵大树,一动不动地站着。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袋袋喜欢扮大树……
4、阅读画面四:捉迷藏
师:小袋袋在干什么呀?(教师用动作表现小袋袋缩成一团的样子。)
师:谁躲起来了?谁在找它?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小袋袋缩成一团的样子。
小结:小袋袋喜欢捉迷藏,把自己缩成一团,让大家找不到它。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袋袋喜欢玩捉迷藏……
5、阅读画面五:回家
师:玩了一天了,小动物们都回家了。谁在门口等小袋袋呀?
师:妈妈见了小袋袋心里怎么样?小袋袋见了妈妈心里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小袋袋喜欢扑到妈妈的怀里,那里又安全又温暖。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小袋袋喜欢躺在妈妈的怀里……
三、完整阅读
1、完整观看ppt,再次感知绘本内容,感受其中的语言美。
师:我们再来看一遍故事吧!看看你们能不能发现更多好玩的事。
2、师幼共同阅读ppt并表述画面内容。
师:小袋袋喜欢玩这么多好玩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吧!
四、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师:小袋袋喜欢玩,也喜欢做好多的事情。小朋友你们喜欢做什么呢?
幼:……
师:你们喜欢小袋袋吗?那今天回家以后请爸爸妈妈把这个故事找出来,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讲好吗?
一、说教材
小袋袋形象是著名的绘本大师查尔斯·福格为孩子们塑造的,生动可人,深入人心。书中的小袋袋形象滑稽可人,孩子总是乐此不疲的模仿。除了塑造了小袋袋形象外,还出现了很多动植物。有高大的树木,有枯萎的树叶,有盛开的花朵,有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美丽的花蝴蝶、有小鸟、鼹鼠、卡拉熊、乌龟、蜈蚣等。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孩子去观察,让孩子想一想,说一说。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观察力。在阅读过程中,孩子总是会模仿小袋袋,做那些天真可爱的动作,能让孩子觉得快乐就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幸福。
二、说目标
1、观察、阅读画面,理解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泼。
2、愿意用动作、语言表现画面内容。
3、尝试运用“我喜欢……的句式进行讲述。
三、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PPT,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如:请小朋友而共同讨论:小袋袋现在在做什么?他的朋友们跟它一样吗?
四、说学法
整个活动主要运用了讨论谈话法、发现法、讲述法等学习方法。
1、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观察、讨论故事中人物,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五、教学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四大部分,活动流程图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地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设计意图:
这是一本非常简单的图画书,单看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就能猜出故事大概。前半部分,主要描绘的小袋袋的动,一个非常顽皮的形象。后半部分,主要描绘的是静,一幅很美丽很温馨的画面。故事本身浅显易懂,讲述了可爱的小袋袋和他的动物朋友之间的故事。这样可爱的形象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也吊足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较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且能很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绘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书中主要人去小袋袋,猜想小袋袋喜欢做的事情。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
2、师:这是袋熊,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小袋袋,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3、师:小袋袋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它现在是开心的还是伤心的呀?(开心的,快乐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它的手和脚是怎么样放的?(缩在一起的)大家一起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
4、师:哇,小袋袋真可爱呀,它喜欢做很多事情呢!你们猜一猜,它喜欢做什么事情?(幼儿猜想,玩游戏、看电视、吃东西……)
5、那我们一起接下来看一看小袋袋到底喜欢做什么事情吧!
二、初次阅读,感受,理解并表达小袋袋跑步,玩泥巴,躺在妈妈怀里等画面内容。
1、阅读画面一:跑步
师:我们看到小袋袋喜欢干什么呀?(跑步)
师:我们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它是喜欢跑步的呀?它跑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怎么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头、胸、脚、手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师:对,小袋袋跑在最前面,很神气的样子,我们一起来学学它跑步的样子吧!
师:宝宝们看一下还有谁也在跑步?
幼:考拉熊、乌龟、青蛙、小虫。(引导幼儿用有……有……还有句式讲述)
师:所以小袋袋是喜欢一个人跑步还是和好朋友一起跑步呀?
小结:哦,原来小袋袋喜欢和好朋友一起跑步,和它一起跑步的好朋友有小虫、考拉熊、乌龟,还有青蛙。
2、阅读画面二:捉迷藏
师:哇,这回小袋袋喜欢干什么啦?
师: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小袋袋又在干什么呀?(小动物们在找小袋袋你,小袋袋躲在草丛里)它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呀?(从身体各部位说)那我们也一起来学学小袋袋的样子,躲起来,不让别人找到我们!
师:所以小袋袋喜欢干什么呀?
小结:小袋袋喜欢捉迷藏,把整个人缩在一起,躲在草丛里,不让小动物们找到它。
3、阅读画面三:玩泥巴
师:这回小袋袋在玩什么?
幼:玩泥巴。
师:小袋袋身上那里有泥巴呀?(有……有……还有)
幼:头上有泥巴,手上有泥巴,肚子上有泥巴,腿上还有泥巴。(可以适当用动作提示)
师:小袋袋玩泥巴时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呀?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袋袋又喜欢干什么了呀?
小结:小袋袋喜欢玩泥巴,头上、手上、肚子上、脚上都是泥,玩得真开心。
4、阅读画面四:睡觉
师: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小袋袋要睡觉了,谁抱着小袋袋?
师:小袋袋躺在妈妈的怀里感觉怎么样?(温暖的、舒服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呀?
师:现在啊,我们的小袋袋喜欢干什么啦?
小结:小袋袋喜欢躺在妈妈的怀里睡觉,又温暖又舒服。
三、完整阅读
在音乐声中师幼共同阅读PPT并表述画面内容
师:小袋袋喜欢做那么多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吧。
四、运用”我喜欢……“的句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师:小袋袋喜欢玩,也喜欢做好多好多事情,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什么呢?
(和边上的小朋友相互说一说)
师:我们一起回到班里和其他小朋友也讲一讲吧!
第4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活动设计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喜欢动物的基础上,探索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了解它们的尾巴的作用,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
2、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的指导和活动的内容,我制定了适合幼儿发展三个目标:
1)、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故事,能简单的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3、说活动的重点、难点:
依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状况,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通过理解故事,知道故事中的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难点是:了解身边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二、说教具、学具
1、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记住一些动物的尾巴特征。
2、物质准备:
课件:《动物的尾巴》和《小壁虎借尾巴》
可粘贴的不同动物的身体和尾巴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文学作品熏陶法等,使幼儿发现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和作用。
2、学法:幼儿在掌握老师的教学内容后,可运用游戏操作法进一步探索动物尾巴的不同。
四、说教学程序
1、听儿歌《尾巴歌》,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做动物的尾巴的形状,边做边进教室做好。
2、看课件《动物的尾巴》,请小朋友说说课件上动物尾巴的象什么,引出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3、播放课件《小壁虎借尾巴》,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启发幼儿边听边思考。
4、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2)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
3)启发幼儿思考:小鱼的尾巴象什么,没有尾巴会怎么样?
老牛的尾巴象什么,尾巴的作用是什么?
燕子的尾巴象什么,尾巴是用来干什么的?
4)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后来尾巴怎么样了?
5、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长尾巴的动物:老虎、猴子、小猫等。
短尾巴的动物:兔子等伞状尾巴的动物:松鼠、孔雀等。
会飞的动物尾巴的形状:小燕子、麻雀、老鹰等。
6、小动物的尾巴作用真大,我们是小动物的好朋友,应该爱护小动物帮助小动物,有些小动物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请小朋友帮助它们把尾巴贴好。
第5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活动来源:该活动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可运用于主题活动之中。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脚,在我们主题活动中称之为“六个宝”。这六个宝,正是孩子们每天来感知周围世界的重要感官。这次活动并不是单纯地给予幼儿关于感官知识的现成知识。而是让孩子在各种感官的运用中获得真切而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果实,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是随处可见的,且取材方便。对于他们孩子们都有一定的感知和体验。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都是独具特色的,深受着孩子们的喜爱。每天午餐后的水果品尝,显然是孩子们所期盼的快乐时段。
2、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中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主题《快乐六个宝》目标的实现。确立了情感、能力、感知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一面,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体验动手的快乐。
(2)在操作中,用口、鼻、眼、手各种感官,感知实物,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能了解几种常见的剥的水果和干果。
在这三个目标中,我从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出发的,将情感方面列为首位,依次是能力和知识获得方面,这是考虑了小班幼儿的特点学习规律出发的。
根据目标:我把重点定位于,在实际操作中,用口、鼻、眼、手各种感官,感知实物,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过实物观察、多媒体、实践操作、食物品尝、及音乐配合、游戏情节的贯穿来实现活动目标。
活动难点:在剥橘子和剥干核时,由于孩子们的小肌肉的动作协调能力、动作力度尚未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很有可能提出“老师我不会剥”、“老师剥不开”的问题。(因为,在平时剥橘子、香蕉皮的时候,我班每次都会有这种现象)。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老师如何正确地孩子们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渠道去求得剥开壳或皮的方法,体验到自己动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是个关键。它对于孩子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难点。
活动的准备:分为活动的经验准备: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有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
活动的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找找剥皮或壳的果实》、橘子若干、毛巾、盘子、有壳的干果若干、轻松愉快的音乐。
二、说教法
在新课程理念中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都进行积极的思考。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孩子的学习方式也要发生转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学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本次活动我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发兴趣后,品尝橘子前的一次剥橘子操作活动。第二次操作是在剥干果的活动中。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实物投放及多媒体动画“各种各样的果实”孩子们对各种有壳和无壳的果实进行分类。让孩子结合生活经验,在辨证中得出结论,对含糊的结论也可留于课后进行调查。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本次活动,在引入和结束活动中都渗入游戏的形式。在橘子和干果出现的时候,都让孩子们去摸一摸猜一猜,这样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又让孩子们体验了不用眼睛光用手的本领。
此外活动中还采用交流讨论(小组、个别、集体)、赏识激励法,使幼儿对小手等其他感官的运用都有一定的经验。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在《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中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在剥与品尝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
在第二、第三环节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征操作分类和语言表达的目标,同时目标一和目标三,也同时得到了体现,主要是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常见干果和水果的了解。
2、品尝交流(尝试法)在体验小手剥一剥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控制能力弱,为了孩子们的需求,我及时让他们进行品尝,大家吃吃将讲讲、在愉悦的状态中,幼儿也逐步意识到了小手、小嘴巴的能干。同时也了解了不同水果和干果有着不同的剥法和口味。幼儿在游戏的情节中,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了该活动。
四、说教学流程
在这次活动课中,各个环节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动静交替的,它多次给了孩子们手口并用的机会。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自由探索、交流感想——动画观赏、果实分类——提升探索、果实品尝——游戏结束、延伸活动本次的结束活动中也渗入游戏的形式,与开始到小猪家做客,情景相扣,比较自然,并且延伸活动对孩子们的手指运用也是一个提升,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学习运用感官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是小班幼儿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对小班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更为喜欢的是在游戏的情景中,在吃吃玩玩的过程中,在快乐的体验中进行学习。对于六个宝的认识,在本次的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得到一定的感受和体验。孩子们对自己喜欢的水果和干果,用眼睛去看看、用鼻子去闻闻,用小手去剥剥,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再用小嘴巴去尝尝。从始至终,应该说孩子们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自主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体验着六个包宝的能干,在不知不觉中,拓展着自己的知识面与经验。因此,我认为此活动能够结合季节性,能够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出发,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运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引领孩子们积极的`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世界。
第6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从三方面来说一下教材:
1、社会现状:
当今社会,拐卖少儿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幼儿园孩子,有的幼儿因为贪图好玩的玩具或美食的诱惑而被骗到遥远的山村;有的幼儿因为分辨不清真假太听信陌生人的话而遭绑架;还有的幼儿分不清真假,而使家庭财产受损,更严重者直接失去了幼小的生命,以上种种情况时刻提醒教师要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
2、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小,无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无防范意识,很容易上当,经不起诱惑。如果生硬地和他们说道理,让他们注意保护自己,幼儿不易接受。但如果通过故事,让他们把故事中得到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去,这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
3、教材本身的特点:
《小兔乖乖》这则故事非常短小,且内容生动易懂,故事中兔宝宝和大灰狼的对话充满了童趣,易于模仿,最重要的是小朋友非常喜爱“小兔”这一角色,所以选择这一故事正体现出了纲要中所提出的“教学内容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
二、活动目标
基于教材的综上特点,我从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来制定这次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唱唱的过程中了解故事《小兔乖乖》,练习大灰狼和兔妈妈不同的唱歌声调。
2、能迁移故事中的经验,明白不能让陌生人随便进门这一道理。
3、在唱唱、演演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勇敢地表现自己。
三、活动准备
我从两方面来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只有了解了幼儿原有的经验,才能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所以以下两经验是这次活动成功开展的有力保障。
①幼儿有模仿故事对话的经历,并已形成一定的秩序;
②从平时与家长、教师的谈话中,已知父母要出门前会对自己交代些什么话;
2、物质准备:
小班幼儿对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为此,我准备了森林背景图(图上有一座能开门的蘑菇房子),三只兔宝宝和兔妈妈、大灰狼形象各一个,配乐音乐、录音机。
四、活动程序
这次活动我分为以下五个环节:激发兴趣→了解故事→加深理解→情境表演→延伸活动
下面我具体来说一下每一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
我通过以下三个小环节来实施:
1、出示背景图,引起幼儿注意
问:“你知道蘑菇房里住着谁吗?”幼儿展开充分的想象
2、师打开蘑菇房,揭示故事主角:“哦,原来是小兔子一家。”
3、引出故事:“今天,小兔子一家发生了一件事,想听吗?”
(我采用直接提问法,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在设疑的基础上,激发幼儿深入了解故事的欲望。)
(二)、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这一环节我分为以下两个环节来实施:
1、初听故事,了解故事第一段,解决难点。
师声情并茂讲述故事开始部分(背景音乐略起)
(因为小班幼儿的反应慢,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较慢,所以第一遍故事必须由教师亲身讲述,以便幼儿听清故事内容,因为只有在听清的基础上才能去了解故事。)
我从以下几个问题着手:
①“兔妈妈要去干什么?”
②“出门前她对三只小兔说了什么话?”
③“你妈妈出门前会对你说些什么?”
④“那兔妈妈为什么会对小兔这么说?”
(“兔妈妈为什么会对小兔子说那些话”这是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迁移了幼儿生活中的经验“妈妈出门前为什么会交代自己一些话。”从而把生活中的一些经验迁移到作品中,让幼儿理解兔妈妈说那些话的用心。这体现了纲要中所指出的教学活动要运用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
2、继续听教师将故事,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听完后,我提以下几个问题来帮助孩子梳理内容。
①“妈妈走后,谁来了?”
②“大灰狼有没有骗过小兔子?”
③“小兔子想了什么办法打败大灰狼?”
④“大灰狼最后怎样了?”
(这一环节中我从上一环节的局部拉出了整体,通过四个有征对性的问题,初步帮助幼儿理清了故事的脉络,了解故事的情节。)
(三)、深入理解故事,练习大灰狼和妈妈不同的唱歌声音。
1、第二遍整体听故事。
师讲完故事问:
①“兔妈妈出门前对小兔子说了什么?”
②“你会唱《小兔乖乖》的歌吗?我们一起来学学兔妈妈的声音。”
③“那大灰狼又是怎么唱《小兔乖乖》的歌的?我们也来学学。”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我自身的感染力、表现力完整地讲述故事,幼儿在我动情的讲述下感受着故事的本身特点几魅力。同时我突出了这一活动的重点,感受大灰狼和兔妈妈不同的唱歌声调。我运用启发引导法,引导幼儿学习兔妈妈温柔好听的声音及捏着鼻子学习大灰狼沙哑粗旷的声音。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两者声音的本质区别。)
2、分组练习,进一部分辨大灰狼和兔妈妈不同的音质。
3、个别幼儿上台试表演。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请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分组练习,让他们在唱一唱、比一比中体验活动的快乐,同时我运用赏识激励法,鼓励幼儿个别上台表演,使情感目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4、集体跟录音试讲故事。
(在幼儿大多已经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下,我组织幼儿集体跟讲故事,把活动推向高潮。)
5、小结:“小兔子有没有被大灰狼骗到?”
(通过这一提问,我揭示了这次活动的主题;不能随便让陌生人进门,也为下一环节打下了基础。)
(四)、生活情境表演。
师扮演妈妈,请一陌生的教师扮演陌生人进行生活情境表演。
(我通过“如果妈妈不在家,你们也能象聪明的小兔一样看好家吗?”这一过渡语将幼儿在故事中所得到的经验又迁移到生活中,幼儿在情境游戏中,生活经验又得到扩展。)
(五)、延伸活动,故事续编。
由师讲述故事前提;“大灰狼这回没吃到小兔子,很不甘心,他回家把声音学得和大灰狼一模一样,而且把尾巴也装成兔尾巴了,那它会不会骗过聪明的小兔呢?”
(故事教学目标中指出:要让幼儿尝试在作品原有的基础上扩展和续编故事,而我这一环节正体现了这一目标,同时我留给了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
在这次故事教学活动中,我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各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以互动的方式进行。
3、教学程序是启发导学、自主探究、迁移运用、扩展想象。
4、幼儿在“玩”、“唱”、“动”中快乐学习。
第7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一、说活动设计
1、《纲要》中要求小班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源于生活。健康活动《橡皮膏小熊》正好符合这个要求。小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对身体各器官逐步产生探索兴趣。然而,幼儿对身体器官的认识还很肤浅,爱护身体,保护自己的经验又比较缺乏,此活动的进行,可以使孩子认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加强身体锻炼,热爱运动,学会自我保护。
2、幼儿情况分析,此活动是小班上学期的第二个主题的活动,孩子都是九月刚入园的小班新生,他们从原来的生活,一下子融入到集体生活中,需要一个适应教育的过程。特别是自理能力方面,需要很好地引导加强。《橡皮膏小熊》这个故事既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又很让幼儿感兴趣的健康活动,可以教会幼儿在参与集体活动中如何用小手保护自己,并鼓励幼儿多参与运动。
二,说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我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能通过故事了解小熊受伤的真正原因,知道在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重点)
(2)初步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会辨别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危险的。(难点)
(3)能够愉快安全的参与游戏活动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完成教学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幼儿平时在游戏中危险动作和安全动作的照片、橡皮膏小熊、挂图第4号、故事磁带
2幼儿已玩过抛接球,跑步,攀爬的游戏,事先让孩子们了解“接”“扶”“爬”的动作
四,说教法
讲述法:如何教幼儿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我,我就采用幼儿最喜爱的小动物以及爱听故事为切入口,通过幼儿认识的动物和教师讲述故事,
谈话法:运用与幼儿的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围绕小熊都做了些什么运动,为什么会贴满橡皮膏,引发到如何保护自己等问题。
模仿游戏法:由于小班的幼儿年龄小经验缺乏且好模仿,为了巩固幼儿在活动中所了解的自我保护方法,因此在活动中我采用模仿游戏,如:小熊怎样做,它的鼻子上才不会贴上橡皮膏?幼答:用手接皮球,鼻子就不会被撞的又红又肿了。幼儿在回答小熊时,自己也获得经验的巩固。
对错辨别法:观察照片内容,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能够辨别照片中幼儿行为的对错,丰富自己的安全知识。
五、说学法
情境法:根据幼儿经验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弱等特点,我就通过简短的动物名称介绍,让幼儿认识故事中的角色,而故事中的剧情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当小熊受伤流血孩子们会难过;见到小熊摔倒孩子们会紧张。
游戏法也贯穿于活动始终,请你告诉小熊应该怎么做;
谈话法引领幼儿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经验感知法的运用使幼儿通过现实与故事相结合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六、说教学过程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将整个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1、情景导入,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故事的主角橡皮膏小熊的出现,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为什么它的身上会有那么多橡皮膏?激发孩子们解答疑问的想法,师趁机引出课题。
2、理解故事,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里为解决本活动的重难点,我采用了讲述法,通过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接着我通过仔细看,小熊哪些地方受伤了,他为什么会受伤呢?看图讲述故事,了解贴橡皮膏的真正原因;通过帮一帮的能力所及,让幼儿帮助他人,从而自己获得经验感知。
(1)小熊哪些地方贴上了橡皮膏?
(2)鼻子上怎么会贴上橡皮膏的?
(3)脸上怎么会贴上橡皮膏的?
(4)屁股上怎么会贴上橡皮膏的?
3、引导幼儿模仿“接、扶、抓”的动作,了解它的危险性,知道怎样做才不会受伤。
教师:小熊爱运动却不会保护自己,受伤的小熊朋朋心里很难过。请你们告诉小熊:
(1)小熊怎样做,它的鼻子上才不会贴上橡皮膏?
(2)小熊怎样做,它的脸上才不会贴上橡皮膏?
(3)小熊怎样做,它的屁股上才不会贴上橡皮膏?
教师打开录音:“小朋友谢谢你们帮助了我,我以后再也不做橡皮膏朋朋了。”
4、看照片,找错误,巩固经验,让幼儿的自我保护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教师出示平时捕捉到孩子们在游戏中有危险动作的照片,让幼儿找出自己不对的地方,在讨论中巩固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
七、拓展延伸
师再次出示橡皮膏小熊,(以小熊的口吻):小朋友们,今天我学会了怎样玩是安全的,你们记住了吗?那我们去玩吧!
(师扮演小熊,带领幼儿去户外活动场进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自我保护的经验)
附故事:橡皮膏小熊
小熊有许多好朋友,它最喜欢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了。
第一天,小熊和小狐狸一起玩皮球。小狐狸把皮球抛给了小熊,小熊没有用于去接,“咚”的一声,皮球碰在了鼻子上。鼻子碰得又红又肿,小熊“呜”地哭了起来。小狐狸连忙说:“别哭别哭,贴上膏药就不痛了。”说着,小狐狸就在小熊的鼻子上贴上了橡皮膏。
第二天,小熊和小花猫一起滑滑梯。小熊没有扶好扶手,一下子从上面滑下来,“咚”的一声,屁股撞在了地上,被撞得又红又肿。小熊“呜”地哭了起来。小花猫连忙说:“别哭别哭,贴上膏药就不痛了。”说着,小花猫就在小熊的屁股上贴上了橡皮膏。
第三天,小熊和小猴子一起爬攀登架。小熊没有抓紧攀登架,摔了下来,“咚”的一声,膝盖撞在了地上,撞得义红又肿。小熊又“呜”地哭了起来。小猴子连忙说:“别哭别哭,贴上膏药就不痛了。”说着,小猴子就在小熊的膝盖上贴上了橡皮膏。
小熊的鼻子上、屁股上、膝盖上都贴上了膏药,小伙伴们都说:“哎呀,小熊变成‘橡皮膏小熊了。”
第8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本主题是围绕大马路展开的,让幼儿在熟悉的活动中进行各项活动,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的事物,培养幼儿爱护公共财物,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我选择这节课的目的在于更好的丰富幼儿的社会科学中的基础知识,锻炼孩子的听力及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让孩子认识警车、消防车、救护车、洒水车等特种车,并知道它们的用途,记住110、119、120三个特殊的号码。
在活动前,首先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在接送孩子的途中,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观察各种各样的车,并着重观察一下特种车,激起孩子探索的欲望,师生共同准备各种玩具车、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的图片或模型,让幼儿更形象更直观的接触所学内容。教师准备节奏欢快的背景音乐、马路上各种车辆的声音,特种车的警笛声的录音,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的头饰若干。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特点,结合小班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能力,为了更大的扩展幼儿的知识范围,我对本课做了如下设计:
首先,教师带领幼儿做“开火车”的小游戏,很多幼儿在游戏中会发出火车鸣笛等一些类似的声音,借此,教师趁机播放马路上各种各样特种车的警笛声的录音,并做出紧张的表情和表示这些车用途的肢体语言,音乐停游戏结束后,将幼儿带至散落放满各种各样玩具车、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图片及模型的教学区,让幼儿指认刚才在音乐中都听到了哪些车在唱歌?着重引导孩子观察特种车,教师在孩子身边模仿其动作,使孩子对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从声音到外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出示挂图或模型,将幼儿注意力集中到所学内容上来,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他们?它们怎样唱歌?唱歌时会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它们要在马路上唱歌?在这里要告诉幼儿,只有警车、消防车、救护车才能在马路上唱歌,因为警车是警察叔叔抓坏人用的,如果车开慢了,追不上坏人,坏人跑了就会做坏事的;消防车是用来救火的,如果消防车开慢了,火越烧越大,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而救护车是用来抢救病人的,更不能开慢了,所以警车、消防车、救护车都有非常重大的任务,它们唱歌是为了告诉大家:我有任务,很紧急,快让开,请大家注意交通安全。
在孩子较清晰的理解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可深入引导幼儿:什么情况下这些车辆会在马路上出现呢?又是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给他们这么重大的任务呢?出示110、119、120电话号码,让幼儿知道110是警车电话,119是火警电话,120是救护车电话,同时要告诉幼儿这些电话不能随便打。
活动延伸:通过游戏《会唱歌的车》,让幼儿每人戴一个头饰扮各种特种车,教师结合课件或图片讲述某种车去完成一件事,扮演特种车的幼儿就模仿叫声去执行任务。如:教师说:“兔子家失火了,请速救火。”由扮演小兔子的幼儿拿起火警电话119的图片,扮119的幼儿就模仿发出消防车的警笛声救火,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各种特种车与执行的任务一定要一致。
生活活动:在日常散步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马路上的设施、车辆及人们的活动,引导幼儿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身安全。
环境创设:在美工区张贴汽车图片展览及汽车模型展览区。110、119、120等特种车挂图及拨打的电话号码标志。
家长参与:请家长随机的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使幼儿具有初步的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第9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分析教材的内容地位:
1)、在日常活动中,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捉迷藏”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之一,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们活泼好动,对此更是感兴趣。纲要中指出:孩子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孩子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导孩子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2)、3—4岁的孩子活泼好动,且是语言迅猛发展时期,但对方位词的理解、掌握、运用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用到,如“请你把玩具放到桌子上面”、“把盘子放到小桶里面”等等,为了顺应孩子的发展需要,我想通过孩子最喜爱的游戏形式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地学会运用方位词,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依据《纲要》目标中指出: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表达中指出:积极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对教材进行创编(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获得发展。
2、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和教学内容,结合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适合孩子最近发展区发展的4个目标:
1)、通过游戏让孩子理解、掌握方位词,并初步学会正确、灵活运用。
2)、引导孩子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和表达。
3)、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共享游戏的快乐。
4)、通过游戏让孩子懂得要听妈妈的话,做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3、活动的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纲要》和孩子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此活动的重点是孩子能正确地运用方位词表述出小动物所在的位置。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是:在孩子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找朋友”的游戏,初步感受方位词;再通过“找小猫”的游戏,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寻找小猫所在位置,掌握、理解方位词,从中建构了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从而让重点得以解决。
2)、难点:是能在创造性的游戏中灵活的使用方位词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述。 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是:为孩子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采用鼓励、表扬、引导以及个别指导的方法,让孩子大胆想象、表现,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在游戏中让难点得以解决。
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体验性等。
二、说教具、学具:
1、 知识经验的准备: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环节,初步让孩子感受方位词,并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
1)、多媒体电脑课件、录音机、磁带(音乐磁带和录有教师讲话的磁带)
2)、课前与孩子一起玩毛绒玩具,并让孩子记住它们的名字。
3)、创设游戏的环境:将毛绒玩具藏到活动室各角落。
4)、为孩子提供各种藏身的道具。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1)、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课件演示法、观察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孩子为主体,教师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再加上形象、生动、直观的课件,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在教学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语言活动中渗透“识字”教学;在找小猫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数的概念;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感受体育游戏的快乐,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等。
3)、另外,此活动是老课新上,活动的结构是递进的关系:兴趣—游戏—创造,即创设情境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游戏的形式学习方位词,解决重点;最后在创造性的游戏中让孩子的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与提高。
2、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孩子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归纳法来获得知识。因为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孩子能够用眼看、用嘴说、动脑思考、用动作表现,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创造性游戏中,引导孩子用不同的动作、表情以及与同伴合作表现出自己所藏的位置,充分给孩子自由展现的空间。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3分钟)
游戏“找朋友”:
教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4位)咦?他们到哪去了?让我们一起找一找好吗?看看他们藏在什么地方?”
此环节中,孩子在课前已经认识了毛绒玩具,利用“找朋友”的形式鼓励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在交流中初步学习使用方位词,如在……上面、在……下面、在……里面、在……后面等,此游戏可进行两遍。另外在这其中将数学知识渗透在活动中,通过找一找、数一数,让孩子感知数的概念。
2、欣赏课件,以故事的形式帮助孩子学会正确使用方位词。(5分钟)
教师:“听,谁来了?(猫妈妈)引导孩子听录音,教师提问:“猫妈妈为什么那么着急呀?它的小宝宝到哪里去了呢?”
教师引导孩子观看课件,帮助孩子理解的内容,并用启发式的语言进行提问,以引导孩子掌握、理解方位词。
在这一环节中,课件的展示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找小猫,让孩子理解、掌握了方位词,而且在这其中,让孩子的情感得到发展,懂得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知道不应该到处乱跑,在家中要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另外,在找小猫的过程中,猫宝宝的名字藏在其中,渗透了识字教育。
3、 游戏活动:(7分钟)
1)、游戏:捉迷藏
教师:“现在我是猫妈妈,你们是猫宝宝,让我们一起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听音乐进行游戏)
教师将角色转变,以妈妈的角色贯穿游戏始终,与孩子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并提出游戏的规则(听音乐开展游戏,利用道具让宝宝藏起来,当妈妈找到后宝宝要迅速的告诉妈妈自己藏在什么地方),游戏中教师注意听孩子使用的方位词是否正确,及时引导、纠正。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孩子通过游戏的形式练习正确、灵活的运用方位词,通过与老师游戏,孩子的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2)、创造性游戏:
教师启发引导孩子用动作来表示出自己藏在什么地方,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还可启发孩子与同伴合作进行表现,要求孩子不光用动作、表情来表示,而且还要用准确、恰当的方位词进行表述。
在此环节活动中,孩子有模仿、有创新,不仅巩固了孩子对方位词理解、灵活运用,而且让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同时也让孩子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充分体现了自主、创造、合作的现代儿童的学习方式。
4、结束部分:
孩子们,玩了这么长的时间天都快黑了!咱们该回家了,快到妈妈身边来,可千万不要走丢了,否则妈妈会很担心、很着急的!(听音乐离开)
5、活动延伸:
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物体所在的方位,让孩子对方位词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五、活动评价:
此活动的设计完全是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孩子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第10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教材分析:
《小鸡吃虫》这个活动应该是幼儿较为感兴趣的活动。活动的两个主角取决于幼儿的生活,在平时的区角活动中,我们投放的"小动物喂食"中就有小鸡和毛毛虫,幼儿对这两个小动物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而且小鸡圆鼓鼓的身体,尖尖嘴巴的形象,深得小朋友的喜爱。小班幼儿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按数去出物品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我们年段选择了这一活动作为一课三研的教案,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并考虑的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爱好。
说活动目标:
结合我对教材的分析,小班幼儿的特点及计算发展的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小班的幼儿寄教于玩,通过玩乐学习到知识经验,培养幼儿对于数学活动的兴趣才是根本,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助力。
2.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3以内的数量。
3.能根据自己身上的数字找到相应数字的篮子和相应数字的小虫。
说重难点:
我将目标3能根据自己身上的数字找到相应数字的篮子和相应数字的小虫。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小班的幼儿虽然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但按物取数对小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小班幼儿按物点数时,多数幼儿不能把嘴里数的和手指点的物一致起来,原因在于大多数父母在教孩子数数时,没有和实物配合起来,所以此次我们准备了箩筐小鸡和毛毛虫,通过与实物的配合突破难点。
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为本次教学活动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我准备了实物毛毛虫若干,用以突破重难点。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角色的扮演也使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所以我能准备了小鸡头饰15个;母鸡头饰1个;老师扮演鸡妈妈,教师扮演鸡宝宝。除此之外为了让幼儿有更好的活动环境,和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我们布置了篱笆和草地,让幼儿能够在情境游戏的过程中积极的学习,使每个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
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分为三大块内容:1.教师扮演母鸡妈妈,小朋友扮演小鸡宝宝导入游戏情境。2.小鸡练本领,通过教师出示的数字,来按照教师的指令做相应数量的动作。3.游戏《小鸡找虫》,按数取物。4.小鸡与鸡妈妈一起跳律动结束活动。"理解--感受--体验", 由浅入深,从理解到感受,使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让孩子真正理解、并学会按数取物,我将四大块内容设计以下环节:
第一大环节教师扮演母鸡妈妈,小朋友扮演小鸡宝宝,一起唱《小小蛋儿把门开》。次环节角色扮演意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第二大环节小鸡练本领。老师出示数字"1",请宝宝们看这是数字几?象什么?请我的小鸡点一下头。在出示数字"2",请宝宝们看是数字几?像什么?请我的小鸡蹲两下。最后出示数字"3",请宝宝们看是数字几?象什么?请我 的小鸡拍三下手。让孩子们边做动作边数数,此环节目的是让幼儿熟悉数字,理解数字相对应的意思。通过鸡宝宝练本领初步感受"按数取物"。
第三环节游戏《小鸡找虫》。为了更好的游戏我把他分成了三个小环节:一鸡妈妈交代游戏内容及要求:请宝宝们看妈妈身上有一个数字宝宝,它是几呀?一会妈妈找虫时要先找到自己的3号篮子,再去找3只小虫子,找的时候请宝宝和妈妈一样要边数边找。这一环节很重要,只有交代清楚游戏的内容,幼儿才能正确的游戏。二幼儿操作,小鸡找虫。教师先请宝宝们看清楚自己身上的是数字几?然后按妈妈的要求去找虫子吃吧!这里让幼儿有一个体验的过程,只有自己操作了和经历的事情幼儿的印象才会深刻。在这里教师特别要注意鼓励能力弱的幼儿。之后一个自查、互查和教师查的过程,帮助个别错误的幼儿纠正错误。
第11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选择: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表现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注意游戏化、情景化。《纲要》中对教材的选择有这样的一段话:教材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现实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而应彩云老师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教育要回归生活。”鉴于以上种种原由及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好听的声音》这一题材作为本次活动内容。
2、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幼儿快乐情绪的激发、倾听感受、操作体验为主要目的,在活动中渗透多种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本次活动目标定为: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重点: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
难点: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根据以上三条目标定向作如下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ppt。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物品进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动在引起兴趣后,采取了操作,让幼儿在动一动,装一装,听一听中获得感知,探索用各种办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在品尝游戏的环节中,让幼儿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来猜测软硬糖果分别能发出大鼓还是小鼓的声音。
3、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幼儿听声音,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把生活中的声音放给幼儿听,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认识,多媒体的运用,引导幼儿去听去猜去模仿,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统一。
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方位的参与: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敲敲,打打,拍拍,听听,猜猜等多种方式的参与,对探索用不同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产生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我采用自编的小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让手中的瓶子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3、游戏法:让幼儿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在吃吃玩玩中感受到硬糖果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软糖果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采取的以上种种教学方法,极大的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教学活动,活动步骤为:
激发兴趣——动手探索——听音伴奏——品尝区分——延伸活动(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声音,让幼儿用耳朵听一听、猜一猜,激发着孩子辨听来自幼儿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2)、动手探索根据小班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我为幼儿安排了动手探索,提供了塑料小瓶,小盆,黄豆若干供幼儿动手操作。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引导幼儿敲敲,打打,拍拍,听听,摇摇,用各种办法让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3)、听音伴奏在自由探索过后,我就采取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4)、品尝区分小班幼儿注意时间短,兴趣稳定性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我就请幼儿尝一尝,咬一咬,再次吸引幼儿注意,激发活动的兴趣。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5)、延伸活动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附:小班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历年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第12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现在的小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比较多,小孩子独立动手的机会相对不多。同时小班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社会经验缺乏。因此当幼儿遇到各种各样困难时,他们不知如何去解决,有的甚至用哭来表示。
在我们班我经常会发现,有的小朋友在吃点心时会遇到剥不开食品包装的情况,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解决。针对此现象,我设计了《狗宝宝的生日》这一活动。
通过情景表演,创设问题;讨论分析,解决问题;自己动手,初步体验;游戏比赛,体验升华四个环节,让幼儿在宽松的游戏氛围中,激发孩子们独立动手解决困难的欲望,在不断地尝试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最棒的。
二、活动目标
社会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环境影响,去感染幼儿,激发幼儿,从中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指定一下2个目标:
1、知道遇到困难不能哭,要学着自己想办法解决。(认知目标)
2、学习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情感目标)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遇到困难不能哭,要学着自己想办法解决。
难点:学习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重点解决:通过情景表演和图示的方法,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遇到困难不能哭,要学着自己想办法解决。
难点突破:教师有意识的提供由易到难的操作,以及鼓励的语言,激发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让幼儿通过自身不断地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成以上目标我做出了以下准备。
1、幼儿准备:每人一个橘子、每人一份含有各种包装的糖果、碟子人手一份。
2、教师准备:“生日歌”音乐、图示卡、狗宝宝头饰一个、情景表演的小朋友。
五、活动流程
1、情景表演,创设问题
2、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3、自己动手,初步体验
4、游戏比赛,体验升华
(一)情景表演,创设问题
以小狗过生日为情境,创设小狗遇到剥不开帮帮糖这一情节冲突。让幼儿进行思考铺下伏笔。
(二)讨论分析,解决问题
通过提问、交流、图示等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到,遇到困难不能哭,要学着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让幼儿尝试着去帮助小狗,在解决问题中,不仅使小狗认识到而且使孩子们也认识到,遇到困难要学着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三)自己动手,初步体验
纲要中指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曾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我提供幼儿熟悉的桔子作为操作对象,通过幼儿独立剥桔子,让幼儿体验自己很棒。教师并给予独立完成剥橘子的孩子以鼓励。为下面有难度的操作活动,提供一定的帮助。
(四)游戏比赛,体验升华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更具挑战性,更加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巧克力,看谁先吃到。让幼儿在既可以玩又可以吃的宽松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学习剥巧克力,从而进一步体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后的成功与快乐。接着以组为单位,提供难度更大的不同包装的糖,让幼儿进行剥糖比赛,使活动推向高潮。
更多相关的幼儿园说课稿推荐: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下雪了》
幼儿园说课稿 《吃“伞”》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盖楼房》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区域活动课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老鼠和钟》
第13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苹果的邻居》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下学期,《相亲相爱》这一主题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的密集程度远远超出以前人们的想像,但匆忙的生活状态,闭塞的居住空间,却疏离了人际关系,邻居之间也不如四合院里来得融洽。可邻居,是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成员。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之间友好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故事就表现了一个名叫“小苹果”的小朋友与周围邻居为准备跳蚤市场的热闹场面,非常愉快和温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虽然他们家附近也有邻居,也常常和邻居打招呼或者偶而游戏,但对“邻居”一词接触少,什么样的才算是邻居呢?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说学情
《纲要》中指出小班幼儿这一阶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词汇量迅速增多,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因此此活动通过幼儿观察图画、讨论、归纳整合了语言和社会领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通过图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理解“邻居”的含义。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内容的讨论,尝试讲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3、情感上:喜欢安静的倾听故事,感受邻居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四、说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通过图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体验邻里间愉快相处的温馨和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
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或者能看图却不知如何表达。特别是对“邻居”一词接触较少,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在理解“邻居”的含义的基础上,尝试讲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五、说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使幼儿更自然的融入到这个故事的角色中,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物质上的准备
(1)孩子生理和心理机能发展虽然还很稚嫩,生活经验少,但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喜爱有动感、有声音的情景画面,常常依赖于实物和情境在游戏中模仿学习和探索,从中获得经验。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还常常给认识的事物付于生命。以引发孩子的注意力,让幼儿在视觉、听觉双重作用下推进互动的频率和效率,使幼儿在听故事时能更加直观更喜欢听故事也更容易理解故事内容。
(2)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教育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前阅读技能。所以给孩子们准备了幼儿用书。
(3)音乐是为了进一步丰富故事场景。
2、经验准备
家长帮助幼儿认识自家附近的邻居。
六、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谈话法、提问法、课件演示法等。
i.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ii.引导发现法:小班幼儿喜欢看书,但未形成良好的阅读规则意识,为了正确地认读图书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发现。
iii、谈话法:《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iiii.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七、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归纳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i.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ii.归纳联系法:幼儿边观察生动图画边听故事中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八、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情景导入,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展示课件)孤单的小兔要搬家,请小朋友帮忙,引出课题《小苹果的邻居》,激发幼儿讨论并认真听故事的兴趣。
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幼儿讨论:
1)小兔为什么想要搬家呢?(引发幼儿讨论)
2)小朋友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呢?(展示课件)
3)你有邻居吗?(这样的谈话促使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说说自己的邻居,从中体会邻居间相处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2、完整倾听故事。(展示课件)
我们反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学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听”“说”其中学会听是最重要的,因为幼儿首先要会认真地“听”别人怎样说,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知道别人是怎样表达的,然后才会自己运用。小班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所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鲜明、具体生动的特点能够更好的满足幼儿个体需要或者能激起强烈情绪体验,更直观的让幼儿了解什么是“跳蚤市场”开拓孩子的眼界,也容易自然而然地让幼儿记住所听的内容,为下一个环节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3、理解并尝试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边看图的方式讲述故事主要情节,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例如:小苹果楼上住了谁,在干什么?(展示课件)她的家对面住着谁?在干什么?(展示课件)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展示课件)你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吗?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通过谈话让幼儿懂得邻里间友好相处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4、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再次阅读图画故事。
通过教师的导语:“小苹果”请小朋友向小兔介绍她,看小兔愿不愿意去她那做她的邻居。这个环节是与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相呼应的。这样能激发幼儿再次认真阅读图画故事,并通过再次阅读激发幼儿的讲述活动。更加深感受邻居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九、延伸活动:
本次活动可以延伸到语言角说说我和邻居的有趣的事、社会小实践《小小跳蚤市场》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首次学习自己制作ppt展示活动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今后的教学实践得以进步成长!谢谢!
第14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贪吃的小老鼠》讲述的是一只小老鼠吃西瓜皮沉入河底的经过,本课配合故事内容安排了四幅图片,让幼儿按情节发展顺序排图并用连贯地语言,讲述一个完整地故事,教育幼儿遇事要先动脑筋想一想,想清结果后再做,不要向小老鼠学习。
根据学前班幼儿语言发展的水平,我认为这一活动应达到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图片,并用连贯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鼓励幼儿根据情节发展设想故事的结尾。
2、丰富词汇:羡慕、神气。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重点:让幼儿按情节发展顺序排图并用连贯地语言讲述一个完整地故事。
难点:设想故事结尾并讲述。
准备:投影仪、图片、每人一块拼图板
二、说教法
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充分利用故事图片,启发式的教育思想,寓教于乐。采用了观察法、图片讲述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幼儿活泼好动,想象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充分利用故事图片,让幼儿展开想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判断思维能力几口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1、悬念导入
放投影仪出示西瓜皮,请幼儿讲述西瓜皮的用途。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费时3分。
2、经验讲述
出示投影片小老鼠,启发幼儿讲讲小老鼠看到瓜皮它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用一句完整地话讲述图片内容,让幼儿充分发表见解,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接着出示小老鼠坐在瓜皮船里的情景,请幼儿讲述老鼠的神情,让幼儿学会理解“神气”这个词。让幼儿自己动手排序,每人一块拼图板,四幅图片,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四幅图的顺序,再把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幼儿先按老师排得图片讲故事,老师再用生动的语言讲故事,这样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习理解“羡慕”一词。费时20分。
3、让幼儿创编故事
提问:水慢慢地流进来,西瓜皮船沉下去,最后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幼儿大胆发言,想象出不同的故事结尾,这样做,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推理能力。费时4分。
4、活动延伸:联系实际,教育幼儿。费时3分。
教学反思: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第15篇: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圣诞老爷爷又来了,小朋友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们可以收到圣诞老爷爷送的礼物了。我的这个半日活动设计便是以圣诞老爷爷的礼物这一条线索贯穿始终。新纲要中“根据幼儿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指导精神为依据。我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是通过自己想各种方法来通过障碍、达到目的地的体育活动,而第二个主题活动是由“制作圣诞礼物”这个想法的延伸添画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圣诞为主线,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我设计的是大班的活动5—6岁的孩子肌肉以及骨骼发展较为完善,能够基本完成爬、钻、跳及平衡等动作,但是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独立面对挫折、困难往望无以应对,针对这些情况,我将第一直主题活动《找找圣诞老爷爷》的活动目标指定如下:
1、通过到圣诞老爷爷住的城堡所经过的一系列障碍来训练幼儿园爬、钻、条及平衡的能力。这也是活动的重点
2、培养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3、教幼儿坚强、勇敢、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意志品质。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讨论发法,、游戏法、启发提问发等教学方法
运用直观法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年龄小,利用多媒体动画能更好的引起幼儿的注意及兴趣。
采用提问发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的观察,启发幼儿的积极思维。
我运用启发性的提问来引导幼儿观察环境,找出解决问题方法。
用讨论法是幼儿最喜欢的方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法也是孩子最能接受的方法。
三、说活动准备:
高尔基说:“学习是最大的动力,就是对所准备材料星期,因此我做了丰富的准备工作
1、录因机、磁带
2、场景设置
3、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
4、布置一间有圣诞气氛的活动室
四、说学法:
通过以上老师使用的教法为依据,整个活动中以幼儿为主题,重点不是老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并使用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观察——实践——的出结论。
五、说活动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已经发育情况、新《纲要》精神,本次活动设立四个环节完成目标:
(一)导入:在歌声中入情
(二)深入:在探究中激情
(三)活动:在情景中抒情
(四)延续:在扩展中生情
为什么要安排这四个环节呢?
导入:开始部分十分重要,如果能在这部分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投入到活动中来,能为后面的活动重点做好铺垫。因此,我利用圣诞代表曲《铃儿响叮当》配合有圣诞气氛的活动室安排,告诉小朋友,明天是圣诞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