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6-06 14:56:07

第1篇: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说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艺术水平;最后又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

这篇说明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但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列数字。根据需要,有时用确切的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有时用约数,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石拱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二、说学生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经历了小学六年和中学一年的莽撞之后,思想开始发展成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成长。有些事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的满足,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就造成他们在性格上既有活跃的一面,也有内敛的一面。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用一套较宽松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以饱满的热情全面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及本课基本的文学常识。

②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③难点:分析作者在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好处。

2、德育目标: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方法

1、授之以“渔”,排除学习障碍

本篇文章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工作。因此在正式学习之前,应带领学生再熟悉有关说明文的一些知识。包括:①说明文的三要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②说明文的分类、(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科学小品文)③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周密)。④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等。重点强调了阅读和写作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我认为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好像公式和定理一样,有了它们学生在预习课文整体感知的过程中就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在分析课文时重点以赵州桥为例,从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入手为学生做出范例;有关卢沟桥的部分让学生推选代表上台讲解。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公式”去分析问题。

2、针对难点,分组竞赛,激发学习热情

将全班同学分成2组,一组同学寻找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另一组同学寻找作者在说明卢沟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运用的妙处,看哪组同学能够找得全,说的好。

这样做可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够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

3、归类分析,误读比较,启发思考,突破重点

针对本科的教学重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设计采用归类分析法和误读比较法进行分析:归类分析法就是将本课出现的一些带有表示估计、限制、程度词语的句子归纳起来,让学生通过归类分析明确只有用最准确的语言对说明对象作精确的说明,才能使读者对事物有明晰准确的印象(此环节的训练题可以用多媒体投影展示,以增强直观性)。

五、说教学步骤

导入。同学们,生活中你见过桥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同学能到黑板上给我画下来你印象当中的桥?(生到黑板画桥,由此引入本课)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多媒体图片演示赵州桥。

预习检查:根据教学目标检测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作家作品的认识。这一环节以学生自己讲授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适时点评,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一环节可用多媒体检测)

课文导读:(多媒体投影导读目标,学生依照目标朗读课文,讨论作答)

1、了解对象:说明了什么事物?

2、抓住特征:说明的对象具有哪些特点?

3、品味语言: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过朗读训练,结合导读目标,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初步领会说明文文体的特点。

合作探究:

1、中国石拱桥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石拱桥有很多,文章为什么只选取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重点说明的例子?作者分别从那些方面为我们这两座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举例子、列数字)

打比方

就是通过比喻进行说明。文中对石拱桥的比喻很多,集中起来,是比作两种事物:一是虹,二是弓。这两种事物既能表现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给人以美的感受,又便于对石拱桥在建筑上的特点给予形象的说明。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举事例

就是举出典型事例来进行说明。如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就举了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这四个典型的例子。概括介绍旅人桥和长虹大桥,这是纵向说明,既说明我国石拱桥悠久的历史,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又说明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赞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文章着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这是横向说明,赵州桥是单拱石桥,卢沟桥是联拱石桥。文章列举的四座桥很有代表性,有略写、有详写,详略得当,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全貌。运用举例说明,一定要注意例子的典型性、代表性,切不可用个别事实、偶然现象来代表一般,代表必然。

列数字

就是用准确的数字来进行说明。比如对赵州桥存在的时间、长度、宽度、拱圈的道数等都用了具体数字。有概数、有确数,能收到很好的说明效果,如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用了“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作比较

就是用与同类的或相关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来进行说明。文中在说明卢沟桥的坚固时,讲到“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这就是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

引用

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来进行说明。文中有“泛引”,如文章开头引用我国诗人比喻石拱桥的种种用语。“卧虹”“飞虹”等,这样反复比喻,既给人有关知识,又使人仿佛置身于神话之中,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加深人们对石拱桥形式优美的印象。又有“特引”,如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赞语“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为了说明赵州桥构造的奇特;引用唐朝张(卓)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是为了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还引用意大利人马可渡罗的赞语“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的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上述的说明方法学生都能找的差不多,但是“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找不到,在这里需要教师强调。

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第2篇: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学校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本人选择了孔子的《大道之行也》一文。现就本课的有关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一、说文本

这篇文言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文章紧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作者追求的是安定、和平、幸福、平等的生活。因为作者是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所以对人类美好的社会生活充满了向往,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这就是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

初中生学习本文不宜要求过高,能粗知内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练地背诵全文,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学习本文要理清:“大道”和“大同”两个概念。“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为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注重温故知新,从学过的《桃花源记》一文理解新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东晋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让人无限憧憬,那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界人人渴望,其实它只不过是《礼记》中“大同”社会的艺术再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及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可以推知“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社会的关爱。

理清文章的思路对理解“大同”含义很关键,文章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本文文字不多,全文只有107个字。文短意丰,把人们追求和奋斗千百年来“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交待得明白、清晰。句式整齐,适合朗读。

二、说思路

⒈说目标。

一是知识目标: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是能力目标: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是德育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⒉说重难点: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为教学的重点

通过知识的迁移来突破学生对“大同”社会的理解。联系《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⒊说教法:

一是朗读法。教师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二是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是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教学过程

⒋说学法

一是指导朗读。①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②“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③“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④“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⑤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计划文本朗读10次。

二是指导运用教材和工具书处理字词。即①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③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④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⑤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⑥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⑦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三是指导对文本的理解。文本的层次,即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四是指导理解什么是大同思想、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等问题。

三、说过程

⒈导入新课。(2分钟)

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15分钟)

一读课文,听一听,朗读节奏。⑴视频朗读,体会朗读停顿。⑵教师范读课,学生勾画生字词。⑶学生自读,注意文中停顿。⑷学生朗读,试着背诵。

二读课文,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完成练习。

三读课文,理一理文章层次。(第一层:总领全文。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第三层:总结全文)

四读课文,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3分钟)

⒊合作探究,大同思想。(8分钟)

五读课文,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5分钟)

六读课文,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3分钟)

⒋七读课文,体验反思,互动释疑。(7分钟)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⒌总结存储,课外延伸。在这个环节我选择了《怪哉》一文与课文比较阅读,期望借此拓展学生的视野。不过这个环节我打算留给学生课外去落实。

⒍课堂小结。以此来激励学生从小关注社会,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从军事的角度我认为:战场是瞬息万变的,课堂也是瞬息万变,因为是战争和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的学情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前提的,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调节学生学习的情绪,及时加以引导,再好的教学案需要是实战检验才可以判定它的优劣

第3篇:八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悼念玛丽居里》是鲁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文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于 1935 年 11 月 23 日怀着悲痛的心情在居里夫人的悼念会上的演讲,作者并没有按照一般的悼念文,从叙述死者的生平和业绩着手写,而是独辟蹊径,在悼文的开头提出“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强调居里夫人的道德品质方面的成就大于才智方面,紧接着从人格、品德、力量、热忱等方面作具体阐述,最后发出呼吁,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现在学生的生活时代与居里夫人的年代相距较远,背景完全不同,因此学生如果对居里夫人生活的时代、文化背景、艰苦的科研环境、不平凡的人生历程没有充分的了解,难以理解居里夫人高尚的品质和人格力量,是难以理解作者对居里夫人的高度评价,结合我们以前学习的《我的信念》,简单补充玛丽居里的有关事例,使学生了解有关背景。

二、学习目标:

1、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品味文章语言,学会用精辟深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感受并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

三、学习重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和人格力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在现代物理学地发展史上,有两位物理学家是必定会被提到的。他们就是玛丽居里和爱因斯坦。

2、对这两位伟人,你知道多少?

3、过渡:1934 年 7 月,居里夫人因病去世。1935 年 11 月,在美国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了一场居里夫人悼念会。安因斯坦怀着极度悲痛的心情,在悼念会上发表了一片著名演讲。那么,作为科学界的巨人和居里夫人的挚友,安因斯坦会在悼念会上说些什么呢?

4、让我们共同阅读安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板书:悼念玛丽居里)

(二)走进课文。

1、了解作者。

2、请大家阅读课文,出示自学指导。

(1)课文着重从哪一方面悼念居里夫人的?并具体论述了哪些内容?

(2)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相关信息,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性地回答问题。

(3)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交流内容只要能围绕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和人格力量即可,不必纠缠于语言文字的表达。)

3、再读课文,品位语言、体会感情。

成功的演讲,能以机智的语言、诚恳的态度、自信的气势,让思想的清泉流进每个听众的心田,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那么,本文哪些字词语句让你深刻地感受到了安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崇敬赞扬和因居里夫人的去世而极度的悲伤呢?

(再读课文,进一步圈点勾画写批注。)全班交流。

4、问题研讨:爱因斯坦曾说:“在人生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 ”在演讲对玛丽居里这么一位人格高尚的朋友的悼念词时,他一度哽咽,呼吸急促。那时,他不仅在对居里夫人表示着最真诚地歌颂,更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自白。

如果让你来读这篇演讲稿,你会怎么读呢?(评价时,不仅要注重语音的准确性和朗读的流畅性,更要注重通过语调语速表现感情的程度。)

6、问题情境:本文着重介绍了居里夫人的人格、品格、力量等,她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结合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一文,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这么一位崇高人物”的“品德力量”。并以“我从居里夫人身上学到”的句式小结。

板书:

居里夫人 人格 品德 力量 热忱

爱因斯坦 诚挚的感情

(四)拓展阅读。

玛丽居里(1867—1934):

居里夫人 1867 年 11 月 7 日出生于波兰华沙市,当时波兰正在俄国统治之下。

玛丽的父母都是教师,在她出生(她是他们的第五个孩子)后不久他们就失去了教师职位。为了糊口,他们包下了一些学生的伙食。为此,年轻的玛丽也要协助做饭,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然而她仍获得了中学生的优秀奖章。中学毕业后,她当了家庭教师。1891 年她到巴黎进了巴黎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毕业时成绩名列全班第一。1894 年她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相识,第二年他们结了婚。

1898 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 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 1898 年 7 月和 12 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Henry Becquerel)分享了 190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 1911 年诺贝尔化学奖。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CuI7e,1867 棗 1934)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 1O0 mg 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1903 年 6 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 11 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 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 190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 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 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

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 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 1934 年 7 月 4 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居里夫人对孩子的“智力体操”,居里夫人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注意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并善于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居里夫人在女儿们不足 1 岁时,就让她们开始所谓的“幼儿智力体操”训练:让她们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们与猫玩带她们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们到水中拍水,使她们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有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活。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画画做泥塑,让她们自己在庭园栽花、种菜等。居里夫人还抽出时间与孩子们一起散步,在散步时给她们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哪里能找到兔子窝等等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而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兴趣。她还教孩子骑车、烹调等。这种全方位的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不仅使孩子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性格。

从 1896 年开始,居里夫妇共同研究起了放射性。在此之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发现了 X—射线(他因此获得 190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发射出类似的射线。居里夫人发现钍(Th)亦具有放射性,并且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铀和钍的放射性都要强。居里夫妇于是努力寻找,终于在 1898 年宣布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他们最终从 8 吨废沥青铀矿中制得 1克纯净的氯化镭,还提出了—射线(现在已知它是由电子组成的)是带负电荷的微粒的观点。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 X—射线设备装备了救护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国际红十字会任命她为放射学救护部门的领导。在她女儿依伦(Irene Curie)和克莱因(Martha Klein)的协助下,居里夫人在镭研究所为部队医院的医生和护理员开了一门课,教他们如何使用 X—射线这项新技术。20 世纪 20 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 年 7 月 4 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性(他们俩因此而荣获 1935 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他们研究工作的杰出应用之一就是应用放射性治疗癌症。

母亲卓越 女儿超群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 8 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冠军——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她的长女——核物理学家伊伦娜,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是音乐家和传记作家,她的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 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作为普通的母亲,居里夫人又是怎样培养和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呢?

德育教育与品格培养:

居里夫人从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因此,她把一生追求事业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响和延伸到自己的子女和学生身上,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居里夫人的品德教育包括四个方面:

(1)培养她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在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力量,谋求生活。”

(2)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

(3)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和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女儿们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4)教育她们必须热爱祖国。除了教她们波兰语,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关心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伊伦娜和艾芙。尤其使女儿们念念不忘的是:母亲以祖国波兰来命名首次发现的新元素“钋”所表现出的赤子之情。所以,居里夫人的女儿们都成为杰出的人才,尤其是伊伦娜夫妇,不仅继承了居里夫人的科学事业,也继承了母亲的崇高品德。1940 年他们夫妇把建造原子反应堆的专利权捐赠给了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还具有高尚的品格。她还告诫她的子女们俭以养志,不要虚度一生,我们要以居里夫人为榜样,努力学习,争取取得比居里夫人更卓越的成绩。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