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6-17 11:53:14

第1篇:八年级政治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维护人格尊严》是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策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在初二开设法律常识课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提高法律素质。而提高法律素质的重点,是使其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权利和义务,知道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知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么的,知道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寻求救助,知道如何保护和实现权利。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和“权利与义务”的相关部分,正确保护法律公民的人格尊严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在这个法制治的国度里,人格尊严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学好本框题内容是有重要意义和指导意义,为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起到铺垫作用,在全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有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课的“三准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别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哪些权利;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当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权,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教材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行为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确认依据:新课程理念、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权利意识浅薄。

2、教学难点:如何应对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确认依据:新课程理念、内容,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的情况。

二、说学情

1、认知结构方面:“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对这些权利的认知水平低。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青少年学生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当做一回事。

2、情感方面:在法治社会里,人格尊严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学生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与被他人侵犯人格尊严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要教育学生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

3、生活背景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本校学生大部分文化素养不高,也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缺少家庭教育,与父母的素质修养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把别人的人格尊严当做自己的快乐,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

三、设计理念

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努力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与方法为全线,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性。

(2)问题导学法:其基本模式是“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

(3)归纳法:本框题内容理论不强:教学上主要防止出现简罗列的现象,要注意把握人格尊严所包括的几种权利的内在联系。

2、学法

(1)阅读法:通过阅读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分为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导入;第二环节:各抒己见:第三环节:案例研讨;第四环节:真情表白;第五环节:学以致用;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板书设计。

1、情境导入

(1)你经历过类似这样的事件吗?

(2)如果有,请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设计目的:以贴近学生的生活事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设计两个简单的问题导入本课内容--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2、各抒己见

你认为这样的事件侵犯了你的人格尊严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侵权人格尊严的行为吗?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侵犯了人格尊严的例子,到底什么是人格尊严?

老师归纳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内容(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其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设计目的:将感性的素材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案例研讨

引用教材个案研讨“报社侵犯了小陆的肖像权吗?”作为学生讨论的问题

归纳肖像的含义和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使用他的肖像,报社没有侵犯小陆的肖像权。

设计目的: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肖像权的含义,对是否构成侵权行为能有正确的认识,突出重点。

4、真情表白

当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你将如何应对?

同学们,你们的应对方法好多,但是,你们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时候却又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所以你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同时自觉尊严他人的人格尊严。

设计目的:使学生学会依法维权,依法律己,依法办事,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不做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突破难点。

5、学以致用

根据我们上面的学习,回到生活当中,回到自己身上,我们今后的言行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设计目的:巩固提高,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6、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维护人格尊严这一课题,了解到什么是人格尊严及其内容,如何判断在生活中那些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如何应对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第2篇:八年级政治说课稿

一、评教学目标:

任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

二、评教学重、难点:

任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提供的平台,根据初中生好奇善动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有条理、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

三、评教学方法:

任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图例、情景分析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四、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中,任老师创设情境,通过复习上一节《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直接的导课简单明了。

2.任师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她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

生带着问题再次认真阅读教材,学生的阅读要图文结合,边读边思,读不懂的地方可以作出标记。

3,任老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内基础知识与课外热点相融相通,坚持理论联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让学生走向社会,把时事请进课堂。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很轻松的理解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以上是我认为任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所呈现给我们的闪光点,更是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的地方。

初中八年级政治评课稿篇二:《撑起自我的保护伞》评课稿

听了康超老师的《撑起自我的保护伞》一课,我收获了很多,这节课从整体上来说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学习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评价康超老师的这节课。

一、评导入部分

康老师通过播放视频以及背景音乐的烘托,创设了一种触目惊心,哀伤的情境,让学生在悲伤的氛围中感受缺乏自我保护知识的惨痛后果,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加强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他让学生列举其他的意外伤害,使学生意识到伤害无处不在,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情境导入,更加让学生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二、评教学过程

1、在自护知识知多少的环节中,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其进行取舍,联系学生实际,准备了一些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讨,意在使学生了解掌握一些防灾自护的知识和方法,学会用知识守护生命。这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他精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中,达到集思广益,了解相关自护知识的目的,教师及时归纳和相关知识的展示便于学生更全面的掌握自护知识。最后在欣赏保护歌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并实现了知识的扩展和迁移。

2、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把知识与学生的情感、社会现实、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课堂氛围的创设,重点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几种方法和技巧:正确处理意外事故的方法和技能;正确对待网络的不良诱惑;正确面对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总之,要有自我防范意识,为自己的生命撑起保护伞。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冷静判断,理性分析,切忌麻痹大意和盲动,用智慧保护自己的生命不受侵害。

3、康老师的这节课主要目的,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活动过程、引导思考、理解知识、形成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过程,切身体验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其情感,特别是通过生活中遇到的几种事例,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献一片爱心,向舍己为人的先进人物学习,保护他人的身心健康不受侵害,共同促进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为自己和他人撑起一个保护伞

当然,人无完人,上课也是一样的,除了以上一些值得我学习的闪光点,同时也有一些不足:

1、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精简,给学生重复的话语多。

2、小组讨论给予的时间不够充分,所以学生没有更好的讨论出完整的答案。

第3篇:八年级政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是《思想品德》(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二课时的内容。通过第一课时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人格尊严权的内涵,集中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本课时将进一步具体说明其中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使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

本课对应的课标要求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姓名权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2、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与同学交往中侵犯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不良表现,体验给受害者所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责任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姓名与肖像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肖像和姓名是一个具体的人的两大外在标志;懂得姓名的作用,姓名权的含义和内容,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懂得肖像的含义及作用,肖像的内容,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

确定依据: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认知较差,在生活中侵犯他人此类权利的事情以及自身权利被他人侵犯的事情时有发生;部分学生更是出于好奇好玩、不懂尊重他人,加之电脑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的虚拟性,在网络上恶意损毁、丑化和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因此有必要教育学生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说教法:

1、问题教学法:、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调查分析法:通过学生对周围侵权现象的发现与调查,了解现实生活中种种侵权行为,引发学生的思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3、体验教学法: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权利的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尊重他人权益的意识。

4、案例教学法:再现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5、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利用生动的漫画与动画,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1、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及探索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合作意识,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体验学习法:通过玩游戏和小品演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法律的兴趣,更有助于情感的理解与升华。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具体步骤

教学目的

课前准备

①收集名人图片,准备游戏道具,排演小品“喂”

②搜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有关侵犯姓名权和肖像权的案例和素材。③查阅有关肖像权、姓名权等法律知识

培养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形成期待心理;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讲授新课

①游戏环节:蒙着眼睛猜猜他(她)是谁?可以怎么猜?(看容貌,叫名字)

点评:肖像和姓名是我们将不同的人区分开来的两大外在标志

②名人图片欣赏

③案例:刘翔与阿尔法故事,思考:他们行使了什么权利?具体内容包括?

④案例“变变变”思考:以上行为侵犯公民什么权利?应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⑤小资料展示不构成侵犯肖像权的几种情况。

⑥小品演绎“喂”(正反演绎),认识姓名的重要意义。

⑦案例“我的名字我做主”“起个好名字”思考:寿生可以更改自己的名字吗?父亲有权阻止吗?

⑧案例分析“求婚后传”思考:

王先生是否侵权?李小姐应该如何维权?

⑨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尊重他人的肖像权和姓名权,同时依法维护自己的肖像权和姓名权,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公民。

①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学,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②引导学生认识肖像的含义、作用。

③引导学生认识肖像权的具体权益。

④引导学生认识身边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表现和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要承担的责任,把握本课教学重点。

⑤引导学生了解肖像权行使的限制条件,突破难点。

⑥通过小品演绎同学身边的“小事”,使学生懂得姓名和个人人格的关系。

⑦引导学生了解公民姓名权的具体权益;明确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同时学会用辨证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取姓名的现象,从而掌握本课的又一重点。

⑧引导学生认识侵犯姓名权的具体情景,学会维护自身权益,突破难点。

巩固新课

板书展示

课堂练习:判断正误、分析案例

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课本的知识点,适当地帮助学生总结与巩固本课知识。

五、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式教学,通过游戏、小品、生活案例分析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

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培养了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学过程中尽量少评价他们的描述正确与否,让他们自主发现,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4篇:八年级政治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们逐渐产生了较明显的逆反心理,易与父母发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若不及时加以妥善的引导和解决,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讲授如何与家长沟通商量以及沟通的要领,进而讲与父母交往的艺术。这对化解父母孩子之间的冲突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探索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家庭矛盾发生后会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解决矛盾,从而与父母和谐相处。

2、【能力目标】:

学会与父母沟通,从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反省,体会父母的'深沉、无私的爱,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增强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使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的品质,引发学生人生价值的思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袒露内心世界,进而达到相互理解,掌握沟通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双赢的沟通策略,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材处理、资源分析

依据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大部分引用的是教材中的文本资源,但为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教学的直观性,我给学生播放了动画《父女经典对话》,展示了两张幸福的家庭生活照片,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向往;为了更好地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能,除了教材中介绍的与父母交往的艺术和学生互动时交流与父母交往的经验窍门外,我还向学生介绍了八招与父母交往之神功,使这一重难点内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设计

由于本课内容浅显,不涉及更多理论,主要是情感和实践问题。为提高教育实效,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法,辅之以教师必要的点拨。

(二)学法设计

学法与教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尤其要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法指导。由于本课内容浅显,主要是情感与实践问题,即把课上所学内容,运用到与父母交往的实践中,故本课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实践探究法,既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很好地贯彻了“学以导行”的教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

1、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家长教育(交往)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希望平等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而父母喜欢包办学生的一切事。

(2)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子女与父母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3)当代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与父母固有观念所造成的冲突。

2、中学生在家庭中存在的问题:

(1)相当数量的中学生不了解自己的父母,65%的中学生不知父母生日。

(2)相当数量的中学生缺乏反哺意识。

调查发现:中国学生最尊敬的十位人中,竟然没有自己的爸爸、妈妈。

(3)责任意识淡薄,责任能力弱。

(4)出现矛盾只会吵闹,不善沟通。

故初中思品课针对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要求安排这一教育内容。

(四)手段选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说教学程序

基于上述说明,本课教学设计如下:

(一)导入 (1分钟)

教师语言导入,自然进入主题

(二)架起沟通的桥梁 (25分钟)

1、播放动画《父女经典对话》,学生谈启示

2、出示两张幸福、温馨的家庭照片,学生谈感受

3、辨析两种家庭观,正视家庭冲突

4、帮小冰处理家庭矛盾,探求解决冲突的方法

5、践行方法,总结要领:

(1)认识与自己父母发生过的一次矛盾,当时是怎样处理的?

(2)分析小陈的故事,设想小陈会怎样做?

(三)交往讲艺术 (11分钟)

1、谈平时与自己父母交往的经验和窍门儿,得出认识:交往是要讲究艺术的

2、介绍与父母交往之神功(八条)

(四)小结 (1分钟)

(五)设计亲情计划 (5分钟)

让学生制定一个计划,今后应该怎样和父母相处,升华本课所学,并为布置实践作业做铺垫

(六)课后实践,阳光行动 (2分钟)

给父母写一封信

第5篇:八年级政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的知识目标是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了解、掌握与教师交往的几种正确方法(技巧)。能力目标是能够通过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主动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认同教师职业所蕴涵的价值倾向,例如奉献、敬业、爱;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是学会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创建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

二.说学情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能够正确处理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引导学生树立起师生交往的新观念。

三.说教法

导入采用随堂调查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学生采访教师

活动来引出传统师生观念使师生间交往存在困难。通过两张图片进行对比,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四.说学法

通过学生小品表演展示案例,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来分析案例,并使学生掌握一些教师交往的技巧,再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自己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如果以后碰到会怎么处理?把所学的只是运用到生活实际,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后,通过“教师,我想对你说”这个活动,让学生把心里话写出来交给老师,使知识得到升华。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目:师生交往新观念

导入新课:说说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有关传统老师的形象

(1)传统师生关系的特点及负面影响

特点:老师是权威,学生是遵从者

负面影响: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影响师生间的交往

活动一:老师补充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我国古代孔子谈话教学法,并就“学生新角色和师生交往的新行为”发表看法?

(2)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基础: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表现: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通过活动一,引导学生发现师生新角色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确新型师生观的精神,引导学生发现观念转变对师生交往行为产生的积极效应,鼓励学生主动改变师生关系。

第二目: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活动二:看图说话P50

你有过这样的烦恼吗?遇到这样的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处在困惑中时,你主动与老师沟通了吗?

(1)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

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活动三:情景再现,请几组同学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 (情境教学法)

数学课上,坐在副班长小强旁边的几含“捣蛋鬼”嘀嘀咕咕说个不停,弄得大家都很烦。老师再一次警告后,要求小强坐到教室最后面的一个空位上,老师不停地催促小强,小强气呼呼地坐在那里就是不动,大家预感到一场冲突就要爆发…….

老师是怎么想的?

这种冲突会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呢?

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相同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2)主动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①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

原因:老师与学生角色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的不同是产生师生矛盾、冲突和对立的主要原因。(补充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加以说明)

怎样:学生如果能够从教师的角度、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就能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顺利化解师生之间的冲突

②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老师的批评是爱护,是鞭策,是期待

当我们被误解的时候,一定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向老师作出解释

表扬要再接再厉,批评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③原谅老师的错误。

活动四:补充故事,柏拉图关于人的定义(人——鸡)

原因:作为普通人,老师也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错。)

怎样: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不伤害老师。(你认为有哪些恰当的方式呢)

(3)师生交往礼仪

礼貌待师

注意场合

勿失分寸

六.教学反思:

以随堂调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品表演展示案例,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强化学生的感知能力,并引起学生共鸣。联系自己平时和老师交往的现状,说说自己在师生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知识得到升华。

在上课过程中出现了跟预设不一样的答案,有些地方处理的不是很好。在设置问题时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回答出现偏差,整节课出现头重脚轻的状况。

第6篇:八年级政治说课稿

1、说教材:课堂内容是依据第三册思想政治第六课《依法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当今世界提倡的主流行动,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应该树立起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更积极的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去。因此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教育。这是本次活动课的目的。

2、说教法:人说:教无定法,只要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符合教学规律,一切形式都可以借鉴。本课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方式,运用新课程理念上老教材,所以比较多的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安排活动内容,尽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在旁边起协助作用。

3、说教学过程:本次活动课,事先设想了5种活动,活动内容从逻辑上讲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考虑到学生活动时间的不确定性,所以设计好的活动内容并非一定要在一个活动时间内完成。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品表演《与外星人的对话》,学生分角色扮演,引出话题并思考讨论。

反思:观察我们的生活,你发现地球上已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学生讨论,简单列举当前地球上存在的环境问题。

播放《地球之歌》fLAsH--------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直观印象。

朗诵:绿的呼唤----------激发学生的语言表演能力。

过渡到水污染这个话题。

活动二:小品——《特别的官司》,学生分角色扮演。

目的:通过表演,让学生明白地球的环境恶化已经相当严重,给人类敲响警钟,

应该为建造一个空气清新、景色优美的生存空间而努力了。但这需要我们地球上

的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让每个公民都具有绿色行为。

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表演才能的舞台。

活动三:当代公民的绿色行为,你具备了吗?教师列出一张绿色行为的清单,让学生为自

己打分。

目的:对照《当代公民的绿色行为》的要求,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做到的或没做到

的,实话实说,并希望对其今后的行为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为了唤醒人类更自觉的环保意识,做出更多的绿色行为,我们需要一些温馨的环

境保护的提醒语。

活动四:《环保广告公司》——让学生制作环境保护的广告语手抄报,分4个小组,看哪

一组搞的最好。课后评出第一、二名,有奖。

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加强团队协作精神。

朗诵:地球——人类的唯一家园。

课后活动:《奇思妙想创绿色学校》。

我们的学校是个环境相当优美的家园,但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你们作为我们

学校的一分子,能否为我们学校的环境建设出些金点子,使我们的校园更加优美。

第7篇:八年级政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分析

《我们都是公民》是粤教版教材初二第五单位第一课的内容,第五单元式初二下册的单元,学好本课既有助于了解以后各课的内容,更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课内容是本册书的理论基础部分,学好本课知识对掌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宪法的作用相当重要和关键。

2.结构分析

本课题的主题是讲述公民身份的内涵,围绕这个主题,全文分为两个部分、三个小节:

第一部分(第一、二小节):简要地说明公民身份的确认和公民

身份的内涵。

第二部分(第三小节):从四个方面指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

3.逻辑关系

我是中国公民——公民与国家具有的法律关系——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公民素质。

4.目标分析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掌握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身份的含义,了解自己所具有的中国公民身份,并懂得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去分析一些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情境问题和简单材料。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园”中的“情境研讨”文例分析等活动,观察、分析、思考公民的内涵,对怎样树立公民意识进行剖析。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引导性教学,唤起和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增强法律观念,养成学法、守法、护法的好习惯。

5.教学重、难点

本着初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一些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本课的课题是我们的公民,要讲好这个问题就要从公民的含义、国籍的含义以及公民资格的确认这几个角度入手,明确公民的含义以后展开公民的内涵的讲解,在讲公民身份的内涵时,不仅讲公民身份表示着个人与国家的法律的关系,更要重点讲公民具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这一重点讲解为以后学习第2、3课奠定基础。

②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这一难点不是理论知识上的难点,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难点,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因素,难就难在学生如何培养公民意识,并把它落到实处,在突破时,我准备从公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上来展开说明国家的安危、社会的稳定对公民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这种意识。

二、学情分析

我认为对学生的分析很重要,不了解学情就无法对症下药,我任课的初二两个班级层次明显,一班学习氛围较好,学生整体素质较高,接受较快,但学生普遍发言不积极,我在教学中主要引导他们把知识拓宽、学精,引导他们积极发言;二班的尖子生较少,中等偏下的较多,我认为对他们的教学主要抓牢基础,适当扩展,尤其要培养一部分差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式

1、教法分析

我们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问题引入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并与下面的教学模式紧密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模式:疑—解—导—悟

疑:疑问。疑从何而来?一是教材之疑;二是教师设疑;三是学生质疑。“疑”是教和学的先导和起点。

解:解答。谁解?谁答?解什么?答什么?一是教师解疑,解教材之疑,解教师设疑,解学生质疑。二是学生答疑。答教材之疑,答教师设疑,答自己之疑。这一环节注重学生常规知识的掌握,重视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

导:引导。导什么?导学,导思,导解,导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导课堂气氛,导思路开放,导思维灵活,导知识深化,导认识升华。这一环节注重培养思维的创新,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悟:悟知,悟理。悟是解和导的结果,是课堂创新教学的归宿,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知识深化,认识升华,会学会用的重要表现。

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本课对初二学生而言,理论性较强,知识难度较大,我在教学中会采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采用大量的事例,增强教学直观性,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学法分析

现代学习方式适应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开放体系。针对我所任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他们进行这集中学习方法的培养:一是以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学习法,重在突出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以问题为载体的探究学习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自觉发现问题的能力。三是以活动为载体的合作学习法,重在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竞争、合作的现代学习意识。

五、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故事:“探究园”中的“情景研讨”

〔问〕以上说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这里出现的问题补要求学生回答,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进入新课,在教学中来解来悟。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我们都是公民

(一)公民身份的确认

〔问〕什么是公民?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找出公民的含义

结论: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深化理解:这个概念有两个要点:一是个人具有某国国籍就是该国公民;二是公民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

〔问〕公民与国籍

关于“公民”与“国籍”两个概念都比较抽象,只需要学生识记即可。

〔问〕我们一出生就具有公民资格吗?

参照第五页“小链接”学生讨论后明白: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在中国的领土上出生,那么一出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多媒体展示〕巩俐已加入新加坡国籍

〔问〕她还是中国公民吗?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参见相关的法律规定: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因此,她已不是中国公民。

回顾“探究园”中的“情景研讨”中的问题,此刻,学生基本能准确的判断。

活动:新闻回放—当中国游客被困国外机场

分组讨论:中国游客为什么能顺利摆脱困境?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小组代表发言:

结论: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这些权利的享受没有地域的限制,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国家都要义不容辞地提供保护和帮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公民身份的内涵—

(二)公民身份的内涵

⑴公民身份表示着个人与国家的法律关系。

⑵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公民的义务。

⑶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

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多媒体展示〕钱学森事迹

从钱老的身上你感悟倒了说明?

引导学生感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公民,应树立国家观念,培养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问〕做一个好公民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

(三)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公民

⑴要树立国家观念(要有爱国意识)

⑵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多媒体展示〕材料

〔问〕人们为什么回赞扬那个孕妇?那个偷孕妇提包的人为什么会受人唾骂?

〔问〕什么是道德?为什么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通过事例分析使学生明白: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基本行为准则,它对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个公民应自觉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⑶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多媒体展示〕材料

〔问〕是什么帮助青年讨回了公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事例?

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法律是国家和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公民的生活也离不开法律,每个公民都要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第三环节:本课小结

和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的知识

第四环节:自我检测

六:板书设计

我们都是公民

(一)公民身份的确认

(二)公民身份的内涵

⑴公民身份表示着个人与国家的法律关系。

⑵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公民的义务。

⑶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

(三)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公民

⑴要树立国家观念(要有爱国意识)

⑵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⑶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