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6-06 17:02:09

第1篇:《可能性》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一、说教材

教材的结构与地位:

本节内容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中的一节,是小学阶段学习可能性的最后一个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等可能性;游戏规则公平”等内容。因此,将可能性大小的描述性语言转化为“数”来表示,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很大帮助。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

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在游戏公平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初步的体念,能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的可能性事件,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力图使学生理解到为什么要用数表示,用哪个数表示,为什么要用这个数表示。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将“不可能”、“可能”、“一定能”的描述性语言转化为数据表示。

二、说教学方法:

由于概率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这部分知识时有较大的难度。为让学生能较轻松地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安排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并会将这一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在教学方法上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借助扑克牌,利用扑克牌的点数和花色,以实例为背景,使学生体会到用数来表示“不可能”、“可能”和“一定能”等客观事件的简洁和准确。帮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励学生,在整个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

三、说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最终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想不想玩?

[激发学生兴趣。]

课件出示:

游戏规则

1、男女生各选一个代表。从1(a当成1),2,3,……8 这八张扑克中抽牌,抽出第一张扑克,将数字写在十位或个位上,(选定不能更改)再抽第二个数字。

2、组成一个两位数,组成的数大的一方获胜。

[1、通过男女生对抗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会到等可能性的应用,唤醒学生旧知;

3、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

师:玩了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想法?

生:有诀窍。第一次摸到较大的数(像5、6、7、8),应该在十位;摸到较小的数就放在个位,这样获胜的的可能性要大些。

[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师:看来这个游戏还有诀窍,我也想来试一试。老师来一次,好吗?

摸到“7”(“7”已做提前做了暗记),我放在哪一位呢?

生:个位。

生:十位。因为“7”已经是比较大的数了。在这八张扑克中摸到比7大的可能性比较小;而摸到比7小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最好把7放在十位。

师:非常好!许多同学都能用数学语言“可能性”来说明这件事,有谁听懂了,再来说一次。

(板书:可能性的大小)

[通过部分优等生的引领,在激烈的争论中,使所有学生都明白可能性有大小。]

二、用数表示“不可能”、“一定能”:

课件出示:a到8八张红心

师:在这八张扑克中,有可能摸到“9”吗?

[抛出问题,启发建构]

不可能摸到“9”,那么,怎么表示这里摸到“9”的可能性呢?

生:0。

(板书:数)

师:能干,学数学,用“数”来表示的想法非常好。用数字“0”简洁、准确地表示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师:我们说,从这八张扑克中不可能摸到“9”,我们就说,摸到“9”的可能性是0。

师:有可能摸到红心吗?

生:一定能摸到红心。

(板书:一定能)

师: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争论中完善建构]

生:齐说。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明白了用数0来表示不可能,用1来表示一定能]

师:举例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0,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1?

三、用分数表示“有可能”:

课件出示:1张红心1张梅花

师:在这两张扑克中,任意摸出一张,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课件出示:1张红心2张梅花

师:此时,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师:如果将1张梅花换成1张红心

课件出示:2张红心1张梅花

师:任意抽出一张,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师:现在我再加入2张梅花。

课件出示:2张红心3张梅花

师:任意抽出一张,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红心和梅花各加入1张

课件出示:3张红心4张梅花

师:任意抽出一张,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通过扑克牌花色和张数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目标元素和总元素个数的变化导致可能性大小的变化;同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目标元素出现的可能次数占所有可能出现次数的几分之几就是摸到目标球的可能性的大小。]

师:观察黑板呈现的信息,你有什么发现,相互说说。

生1:可能性的大小界于0到1之间

生2:可能和不可能的大小之和等于1

生3:摸到目标球的所有可能和摸到所有球的可能的几分之几就是摸到目标球的可能性的大小。

师:现在想想,老师在摸牌游戏中,第二次摸到7的可能性是多少?

摸到大于7的可能性是多少?小于7的呢?

你现在能否解释“不可能”和“一定能”为什么用0和1来表示?

[进一步验证学生刚才制胜策略是正确的;从理论层面验证了“不可能”和“一定能”用0和1来表示的科学依据,升华了学生对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0,你会带雨具吗?为什么?

2、一副扑克牌共有54张(大王、小王各一张,红心,梅花,方块,黑桃四种花色各13张)去掉大小王后,背面朝上,任意取出一张。

(1) 是大王的可能性是( );

(2) 是梅花的可能性是( );

(3) 是点数6的可能性是( );

(4) 是红心6的可能性是( );

3、课件出示:

(出示:红心2,3,4,5; 梅花5,6,7,8;方块9)

你能提出哪些与可能性相关的问题?

4、讨论:

在一个盒子中,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各若干个,(总共不超过50个)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7,那么,总球数可能是( )个,红球可能是( )个。

[对可能性的大小的应用,在逆向思维中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将取得不同的收获。]

[这一环节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深化、巩固,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实际问题,增强用数学意识]

第2篇:《可能性》说课稿

一、结合学情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的新增内容。这一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而概率已成为未来公民应该掌握的主要知识,它是培养学生随机性观点理解世界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

让学生从生活事例中丰富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对事件可能性的理解。

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而可能性知识学生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也常常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自己解决,但他们没有与我们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所以可以联系实际出发教学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事件发生可能性。

二、联系实际说策略

(一)说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我设计了“提出问题情境——学生实践验证——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

整节课,学生在猜想、验证、判断的探究活动中经历着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随机性,尝试着成功的喜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二)说学法: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所以,我这节课设计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猜一猜、画一画、说一说、实践、验证、游戏等。

三、体现课标说流程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猜一猜”的游戏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初次接触到“可能性”,直接地感受到“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 板块: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本板块开展有趣的摸三角形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验、猜想、验证以及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形成的条件,同时,通过对统计结果的观察和比较初步培养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例二的处理,采用了学生自学的方式,安排学生自己去学习汇报,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使学生有可以施展的平台。然后,再次调动积极性,采用了用喜欢的手势判断生活中的事例一项活动,目的是进一步丰富对生活中确定与不确定的理解。

第三板块:巩固升华,活用知识。

本版块我为学生精心设计了四个小练习。其中涂一涂和举手游戏是为了让学生细心地判断,而且在举手的同时他们也在进行理性的思考,怎样才能符合要求,这也为下节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做了良好的铺垫。我设计了说、涂、动手结合的练习模式,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新知。

第四板块:总结评价,深化知识。

一方面是总结学生的收获,另一方面提出今后学习的要求,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知识,并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的关系。

四、说反思。

我的整节课重组教材,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体验“一定”、“可能”、“不可能”。组织学生活动中验证事件发生出现的三种可能性。学生学的兴致勃勃,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在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上与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三种可能性的时间安排上还不太科学。

第3篇:《可能性》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在本课中渗透了概率的思想,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换看法。

3、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和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事件发生存在可能性,并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根据已知条件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比较。

说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的主线是: 摸球实验-------机智问答-------解释生活现象-------描述生活现象。 从摸球实验入手使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通过摸球游戏引入可能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并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游戏,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态度。

机智问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重点,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对应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 帮小明解释生活现象,将知识从纸上延伸到生活中,学生明确学习了可能性之后有什么用呢? 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

用所学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来联系实际,阐述生活现象,进行简单的推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来解决问题。

在如何突破重难点时,注重学生的体验,提出问题后,先猜测结果是什么?再实践验证,看看实际和猜测是否一致。使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从而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开始,又摸球游戏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来树立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从而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在练习时又创设了小明这个小朋友的一些活动,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如天气,上街等情境,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非常浓厚。最后,你能用今天所学的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吗?因为学生学习了知识就可以用,所以学生参与的特别积极,也就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

二、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

本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摸球游戏,从一开始的个别人摸球,得出一定性和可能性,再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从学生摸到黄球和白球次数的不同,来猜测盒中的黄球和白球的多少,再到验证猜测是否准确,从而得出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个结论。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的过程,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获得了直观的感受后,结合自己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有特定的词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三、重视组织学生对于学习结果的交流。

在重视学生进行充分的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某些事件的可能性或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进行独立思考,并用特殊的语言来描述,再引导学生针对事件的可能性和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与同伴交流,促进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交流,一次是将摸球结果,猜测的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第二次是用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发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机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即充分体现了“学习有用的数学”这个教育教学新理念。 四、重视小组合作,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本课中的小组合作有两次,一次是摸球游戏是以6---8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二次是最后用所学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是以 4人小组为单位。我的学生已经三年级了,小组活动已经可以很有序地进行了,明确了问题后,孩子们自行选出组长,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活动或是讨论、交流,或是游戏。虽说不是非常有效,但是普通的活动都可以进行了,像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活动还是无所适从,没有什么有效的结果。如何使小组活动真正做到有效,如何使小组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几个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第4篇:《可能性》说课稿

教材说明: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三年级时学生接触事件发生有确定和不确定的区分。不确定的事件中分可能和不可能。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要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从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到等可能,这是对随机思想的理解的一个大的飞跃,是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定性到定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对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理解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关系到对事件发生的随机性的理解。因此,教学时要通过大量丰富的例子和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某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这些游戏的公平性时,他们当然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玩中学,在学中悟,一改传统数学课堂死板而呆滞的现象。

教学目标:

1、在讨论比赛规则、抛硬币、摸球游戏等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能对游戏规则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教学重点: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

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判断。

教学策略:

1、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直观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逐步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

3、成语连接、评语、街头骗子利用可能性行骗三个小片段,联系生活,进一步体会学习可能性的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小组调查表、色子等。出示一些实物图。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通过抛硬币感受等可能性

1、说反话游戏。

利用游戏引出公平的游戏规则。(出示一些反话)

2、观看足球比赛开始片段。(视屏足球赛开始片段)

引: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公平的游戏规则,哪一个最适合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国际比赛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抛硬币。

学生讨论:这种抛硬币的方式公平吗?为什么?

3、抛掷硬币实验。(出示硬币、实验记录表、科学家实验表)

(1)猜测。

师:既然认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如果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2,就进一步说明了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是公平的。

(2)试验。

1、每人抛10次,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2、试验完成后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有什么关系。

(3)交流验证:大家来观察一下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有这么多的发现,我们会发现有些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不一定是总次数的一半,有些小组少一点,有些小组多一点,但是全班加起来正面朝上的次数就比较接近总次数的1/2。

师:其实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也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实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出示统计数据)

通过做实验,你们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学生小结)

二、实践探索,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三个同学准备下跳棋,他们想用三人比赛转盘决定谁先走。(红色占1/2,蓝色和黄色分别占1/4)。师生共同做玩游戏并交流,汇报游戏公平与否。

如果将这个转盘转到了100次,大家猜一猜转到蓝色的次数大约是多少次?

这是一个有失公平的转盘,先让学生来判断这样设计公平吗?其实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可能性大小与占的份数的多少有关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

2、公平游戏转盘的设计。

学生回答后,进行公平游戏转盘的设计。接着进行设计展示由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全体师生做评委,评选出优秀的设计作品。(活动的转盘)

3、6名同学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强在一块长方体橡皮的各面分别写上1,2,3,4,5,6。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朝上的数是几,选取这个数的人就来当老鹰。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

虽然橡皮各部分的材料是均匀的,但它的6个面大小不等,一个面的面积越大,投掷后朝上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小强设计的这个方案不公平。(老鹰抓小鸡游戏图片及长方形数字橡皮)

三、联系生活,进一步体会学习可能性的价值

1、词语连接。(连续滚动播放这些个成语)

说说平分秋色、万里挑一、十拿九稳、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多少?

2、评语。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老师把三个词语送给大家太优秀了棒极了真出色,你得到每个词语的可能性是多少?

如果我用4个词语来评价大家太优秀了、棒极了、真出色、真了不起,你得到每个词语评价的可能性是多少?

在这四个词语中棒极了是老师最喜欢的,我想送给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每个人得到它的可能性是多少?

我想把这个词语送给班里穿红色上衣的同学,(请穿红色上衣的同学站起来),你得到它的可能性是多少?

3、看图说一说。(出示街头骗子的摸奖游戏图片)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这种游戏的不公平性,不去玩这种游戏。强调指出:凡摸奖活动,你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计算一下,就会发现:都是组织者得利,参与者受骗,所以严禁学生参与。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在游戏中知道了一件不确定的事件,它的可能性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例如:抛掷硬币,掷出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掷出一个正方体的骰子,每个面掷出的可能性都是1/6,等等。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在数学上属于概率问题。概率问题起源于博弈,在现代的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天气预报、降水概率的预报,航天飞机的发射等等,都运用到了概率的知识。如果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自己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与此相关的资料,你会发现,概率的知识是非常有趣而奇妙。

第5篇:《可能性》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会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游戏公平规则。

3、通过活动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会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

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游戏公平规则。

教学准备:

班班通。准备好白和黄的乒乓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小组活动

(1)师生关于游戏简单交流;

(2)出示书本P64的研究例题;

(3)首先让学生猜测谁赢的可能性比较大?

(4)让学生读题中的游戏规则,然后小组里准备好活动器具来模拟游戏。在学生游戏的同时让学生把结果统计在记录表里

【先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然后再汇总有多少次】

(5)让学生根据刚才实际的游戏操作以及结果记录说说游戏工公平性。并讨论为什么?

(6)学生交流说明原因后,引导学生怎样才能让游戏公平地进行?启发学生改变口袋中红球与黄球的个数,使它们同样多,从而使游戏公平。

(7)让学生重新按照这样的情况再开展游戏,统计出结果,体会游戏是公平的。

二、初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P65试一试

(1)先让学生读题,弄清游戏的规则和方法,并根据问题分别作出猜测。

(2)组织分组的实际活动,以验证猜想。

2、完成P67练习十第1、2题。

(1)先让学生看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仔细观察每个口袋里不同颜色小球的个数,再根据观察结果作出判断。

(2)学生作出判断时,要帮助学生理解:只要看口袋里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说明游戏的公平性,指出第一和第三个口袋模球是公平。

三、总结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以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确定事件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游戏这一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现实生活中具体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学生在活动的基础上对本课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首先,出示游戏规则,让学生猜测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之后,要求学生实际体验,记录摸10次后的结果。在活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交流对游戏的体验,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接着让学生重新设计公平的游戏,并根据新的规则,再次体验。由此加深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理解,进一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但还让学生明确,虽然游戏规则是公平的,但还是又有胜负的,又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性。真正地体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第6篇:《可能性》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性的规律的数学分支。标准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的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这部分内容可用四个课时来教学。我讲的主要是第1课时,例1和例2的内容,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下面我就本节课说一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2、 过程与方法:

(1) 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小正方体实验、涂色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2) 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 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描述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说教学策略:

1、 说学情 :学生在平时的说话中也会用到可能这个词,说明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 教具准备:小正方体、盒子、课件。

五、教学过程 :

课前活动: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星期几呀?那明天一定是星期几呢?可能是星期六吗?为什么呢?同学们都盼望周未,因为周未呀!有你们自己自由的空间,那么周未你可能去干什么呢?

(一)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教师先点明我们要做一个摸小正方体的游戏,让学生推荐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到讲台上来,但其中只能有一名学生留下来,让下面的学生都猜,他们谁可能会赢,然后让学生以剪子、包袱、锤的形式来决定胜负。然后师小结:同学们从刚才活动中,我们可以想到有可能男生赢,也有可能女生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当中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引出课题:可能性

(二) 通过摸小正方体游戏,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感知阶段)

老师和同学进行摸小正体游戏,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让学生猜为什么另一个同学会总是摸到红色的小正方体,由于有了疑问,下面的学习就更有了实效性。学生会主动的对所出现的摸小正方体现象进行推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三)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体验阶段)

通过教学教材105页的例二,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判断哪个事件是一定发生的,哪个事件是可能发生的,哪个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接着让学生进行一个即兴表演活动,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事情。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身边的数学。

(四)应用知识,拓展练习。(升华阶段)

通过对教材108页练习二十四1、2题和课件上面的练习题的练习,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亲历过程,学生学习了身边有价值的数学。

第7篇:《可能性》说课稿

教材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学习时间在12月中旬。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主题图及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设计思路:

1.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义,能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3.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元旦节快到了,东方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准备举行一次摸奖活动。摸奖的规则是: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些球,凡是一次购物满50元的顾客,都有一次摸奖机会。摸到红球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如果请你设计,你能想出几种放球的方案?

板书学生的方案:全放红球全放白球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设计意图] 把教材中呈现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改变为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熟悉、更现实的摸奖的情境,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第一次摸球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㈠学生小组合作摸球,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提问:根据你们的方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小组合作,用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摸球用的盒子、5个红球、5个白球、试验结果记录单)依次进行摸球试验,并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组织,确定记录人和汇报人;2.摸前搅和一下,摸时不能看,按一定顺序来摸,次数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结果记录下来;4.摸完后,观察记录单,能发现什么。

试验结果记录单:

⑴全放红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⑵全放白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⑶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㈡组织学生交流,认识“一定”、“不可能”、“可能”。

学生汇报试验结论,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验的。如,汇报全放红球试验时,说一说放了几个红球,摸了几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板书:

可能性

一定

结果确定[url=]{[/url]

不可能

结果不一定─可能

㈢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没有老师的限制,只有根据学习目标的自主学习活动,盒子里放多少个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学生做主。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汇报过程中的引导学生反思上,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活动,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个球,也不管摸几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红球,就一定只能摸到红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既放红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红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三、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仅可以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还可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出示P105图,想一想,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不可能”,还是“可能”?

组织汇报,说说判断的理由。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些现象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设计意图] 借助现实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和列举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描述、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

四、第二次摸球,进一步认识可能性,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㈠认识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出示摸球的盒子,放入2个红球和2个白球,说一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能确定吗?为什么?

学生猜一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请猜的同学摸一摸

再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前一次摸到红球后,下一次可能猜会摸到白球,这时让学生亲自摸一摸,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如人所愿,感悟到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㈡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继续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并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又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再摸一摸……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设计意图]可能性作为一种随机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控制的。但许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就该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我设计了第二次摸球活动,让学生先猜再摸,暴露学生的认识,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对于某一次摸球来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摸球产生影响。通过逐步拿出球,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五、学习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组织练习,深化对确定和可能性的认识

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

㈡根据结果设计放球方案,,说一说怎么想的,并摸一摸。

1.一定能摸到红球;

2.可能会摸到红球;

3.不可能摸到红球。

㈢猜一猜:东方超市的老板会怎样放球?为什么?每种颜色的球放多少?

[设计意图]设计第三次摸球和猜一猜的练习,让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又有新的认识,学生的思维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并且为下一节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第8篇:《可能性》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本节课的教学正是以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通过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达事件发生的情况;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大环节: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石头、剪子、布”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来导入新课,这项游戏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在他们猜测了老师和自己谁会赢之后,师生共同进行游戏,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游戏结束后,从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和开始猜测的结果的对比中得出结论,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游戏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棋子的游戏,共将此环节分成三个板块来进行,一是让学生感知“一定”与“不可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的同学各准备一袋大小个数相等的棋子。要求各组的同学分别进行摸棋子的游戏。要求摸到黄色棋子最多一组同学获胜。实际上,分发到各组的棋子袋中,有四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白色,而有一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黄色,在同学们高兴的游戏,到失败的叹气,再到对比赛规则的猜疑中,教师适时点拔,让学生打开口袋看一看,在同学们对“如此比赛不平”的抗议声中,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总结出在全是黄棋子的袋里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一定是黄棋子,那其他小组没有获胜的原因是在全是白棋子的袋里不可能摸到黄棋子。在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评析结果的过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随着教师的适时提问:“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才能使比赛公平呢?”将教学推入本环节的第二和第三板块,体验“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也就是说出“在一个袋既要有黄棋子,又要有白棋子。这样才公平”之后,教师适时引导,“这时我们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会怎样?”点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了对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验证感知,此时教师将一袋白棋子和一袋黄棋子中的一颗棋子进行对换,强调如果游戏规则不变,还是摸到黄棋子多的为胜的话,你愿意到哪组的袋里来摸棋子呢?为什么?并让学生再次进行摸棋子的游戏,并做好记录,实际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连,使所学过渡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此环节的设计来源于联欢会情境图的启发,依据学生的分组情况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各种水果和托盘,来进行“水果拼盘”的竞赛,共设立了五项内容

A.一定是桔子

B.一定不是桔子

C.可能是桔子

D.很可能是桔子

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让学生在托盘中摆出相应的答案。实物的再现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动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体的意识,对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贯通,进入教学的第四环节。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一定、可能、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进而完成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动手操作、实践感知”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纸制做摇奖转盘,并用顾客或商场经理的不同的身份来设计,再次感知所学。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

第9篇:《可能性》说课稿

教学内容: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培养学生的猜测、实验和观察能力。

3、在活动交流中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棋子(两种颜色)、小球(三种颜色)、大盒子、反馈练习、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实物投影展示转盘,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转盘得奖活动,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看来像转盘的奖、抽奖等等许多事情发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师:通过刚才的转盘得奖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生:获得一等奖的可能性小,获得纪念奖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一等奖占的面积大,纪念奖占的面积小。

师:是这样吗?下面通过大家的试验,验证一下是不是有这种规律存在。

2、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

师:我们共同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袋子里只放入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共10枚,其中黑棋子表示一等奖,白棋子表示纪念奖,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打算怎样设计这次摸奖活动?

师:自己想一想,同桌两个人相互说一说。

3、汇报自己组的想法

生:黑棋子放1个,白棋子放9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少一些。

生:黑棋子放3个,白棋子放7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多一些。

师:按两人一组的想法,把棋子又轻又快的放入袋中。

4、小组合作实验

明确要求:

1、每人各摸10次,一人摸另一人记录,不能看,摸完一次后放回去,要一要再摸。

2、把每次摸得的结果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并把结果填入表中,同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5、展示、汇报、交流

(1) 把记录单按照黑棋子的多少依次贴在黑板上。

(2) 师:黑棋子少,摸到黑棋子的可能性就小,白棋子多,摸到白棋子的可能性就大。

(3) 解决反例问题

师:为什么黑棋子少,摸出黑棋子的次数却多呢?说一说这是这么回事?

生再次实验(黑棋子1个白棋子9个或黑棋子2个白棋子8个)

师:通过我们的再次实验,看来黑棋子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白棋子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板书:小 大)

6、 师:可能性大小于什么有关呢?

生:可能性大小与数量有关。、

师:与在总数量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小,莫大的可能性就越小。(板书:数量 多 少)

7、师:横着观察一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随着黑棋子数量的逐渐增加,摸出黑棋子的可能性逐渐增大了。

8、师:放5个黑棋子和5个白棋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观察摸到的结果)

生:有的摸出的黑棋子的多,也有的摸出的白棋子的多。

师:如果继续摸下去会怎样呢?猜一猜。

生:摸到的黑白棋子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

师:正如你们的猜想,在很久以前科学家们就做了此项实验(介绍贝努力实验)

9、小结

通过刚才我们摸棋子的实验发现,袋中放几种颜色的棋子,就可能摸出几种颜色的棋子,但可能性的大小是有变化的。

三、拓展联系,深化新知

1、(出示一个盒子,上面标有共14个球,白球8个,黄球4个红球2个)

师:如果老师只摸出1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生:因为盒子中只装有3种颜色的球,所以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或者是红球。

师:摸出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小?

2、数学书第85页1题:连一连

3、通过游戏,再次体验可能性大小

8个分别标有1、2、3、4、5、6、7、8的球

要求:1、甲乙二人,轮流从口袋中摸球,每次摸出一球。

2、摸出球的号码大于4,甲得到1分。

摸出球的号码小于3,乙得到1分。

3、甲乙各摸10次后,得分高的获胜。

问:如果你来参加这个游戏,你将怎样选择?

(1)当甲 (2)当乙 (3)甲或乙都可以

4、师小结:这节课过得愉快吗?

第10篇:《可能性》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是在学生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图和已经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安排的。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体会到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对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简单判断。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正确判断,并能适当解释和分析统计的结果。

说教法学法

一、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二、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游戏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把数学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动机。学生通过摸球活动,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顺昌购物中心打出了“消费大抽奖”的活动牌子:一等奖2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00名,纪念奖20xx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一猜抽到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的可能性会怎样?

那么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

二、小组活动,猜测验证

1我先出示口袋里有5个黄球、5个红球,让学生任意摸一个,学生会想到摸到黄球和红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但我又袋子里拿走3个红球,让学生猜测,结果会怎样。

通过新旧游戏的对比,有助于学生正解把握条件,从而顺利作出关于结论也随之变化的预测;另一方面,相似的游戏情境,更能调动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经验,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主动地进入探索活动。

副标题#e#

2.实验验证

出示实验要求

每次摸1个球,摸完放回口袋,一共摸10次,

提供两种记录方法,选一种记一记

方块图:每次涂一个方块表示

条形图:每次涂一个方格表示

然后让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最后全班交流实验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提升:你觉得用“方块图”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时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各有什么优点?

通过比较条形图使用起来更方便些,以后我们还会经常见到“条形图”这位朋友。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亲身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活动、交流中初步感受“条形图”表示数据既直观又清楚的优点。

三、想想做做,丰富体验

1想来玩“抛骰子“游戏吗”

2.做一个小正方体,四面写1,一面写2,一面写3,还是抛30次,预测一下,结果会怎样?

3小组活动,用条形图记录结果。

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

4又到了“装笔”比赛的时候了,请各组做好准备

第一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每组派代表展示,说说怎样想到这样做的。

第二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

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培养统计活动中分析数据,判断推理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不确定事件。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受吗?请和大家共同分享。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请你留心身边的事物,谁能找到这样的例子也请带到学校里与大家分享,好吗?

叶澜教授的生命课堂的理念告诉我们:人不仅有认知,人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如果只把人看作是一个认识体,就简化了对人的认识;如果教学只注重培养认知能力,那就弱化了教学的意义。我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激趣激疑——自主探究——体验验证、深化认识”的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11篇:《可能性》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一课时的内容。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单元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因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即是他们获胜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此外,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试验操作,进一步认识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用分数表示。

能力目标:

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健康正值的性格特征。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分数来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验证过程。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在教学中借助抛硬币、转转盘等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为让学生能较轻松地学习掌握本节知识,采取引导发现法。

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硬币、骰子、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硬币、统计表、圆纸片、直尺、彩笔

六、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我通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4人小组组长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被抽到的可能性,从而感受可能性的大小以及游戏规则公平性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在此,巧设陷阱——让一个小组中有2人抽到了组长,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们会想到用剪刀石头布或猜硬币等方法来决定。

这样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目的:

1、通过猜测使学生回顾复习第一学段中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2、让学生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激发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达到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目标。

(二)、主探究,感悟新知

1、提出猜想,激发探究。

我们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了这个小组的组长,大家觉得公平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同学们讨论过后都认为是公平,因为正面和反面一样大,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这时我引入课题我们在抛硬币时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因此抛硬币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正面反面可能性)紧接着提问:如果我们抛10次硬币,你认为正面朝上的次数是几次呢?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通过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

2、合作验证,统计数据。

在开始试验之前课件出示试验要求:

试验要求:

1、确定“字”为正面,“花”为反面,注意抛的力度与高度要适中。

2、做快速抛硬币试验,每人抛10次,记录每一次出现正、反面的情况;

3、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有明确的试验要求,学生的小组活动才能有序、有效的开展,从而避免盲目、低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验证”过程中,初步感受抛硬币这一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这时同学们会发现自己的试验结果有的偏差很大,但是放到小组之后,这样的偏差变小了。紧接着提问:如果我们把每个小组的试验数据加起来,会怎样呢?计算出各组试验数据的总和,学生们会感到正面朝上的次数更接近于总次数的一半了。但是,也可能出现正面朝上次数正好等于总次数的一半,这时我会追问学生:我们再做一次还会是这样的结果吗?通过讨论,学生会说如过再来一次的话,就不一定是这样的结果,但是正面朝上的次数还是会比较接近所抛硬币总次数的1/2。

4、阅读资料,科学验证。

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又会怎样呢?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试验结果(如下表):

数学家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正面朝上次数÷总次数

蒲丰40402048≈0.506

德摩根40922048≈0.500

费勒100004979≈0.497

皮尔逊2400012019≈0.500

罗曼诺夫斯基8064039699≈0.492

我问学生通过大家的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学生会想到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就会越来越接近,总是无限趋向于总数的一半(0.5或1/2)。所以我们说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也说明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这个组的组长是公平的。(教师板书:公平)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在抛硬币的活动中体验、理解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同时,也让向学生渗透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就会无限接近于总次数的1/2这样一种极限思想。

(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更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给学生讨论、合作的机会,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体验新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

(一)、转转盘,走跳棋游戏

出示的课件之后,我把全班分成红、黄、蓝三队,问谁先走呢?每支队都争着自己先走。我们用什么方式决定哪支队先走才合理呢?同学们会想到抛硬币、转转盘、剪刀石头布等方法。在全体同学一致同意用转转盘的方法来决定的情况下,出示一个可能性不公平的转盘(如图),这时学生立刻看出红队的可能性非常大,是不公平的。我接着问你能使它变得公平吗?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有的说把圆盘平均分成4等份,转到空余的地方就再转一次。也有的学生说把这个圆盘平均分成3等份,这样三支队来游戏就公平了。当然也可能还有其他的奇特想法都是可以的。确定好游戏开始的顺序后,我送给每个队一个骰子(教具)。我假装游戏开始,这时肯定会有同学提出质疑,说这样不公平,引发同学们的讨论。之后,经过大家的一致同意确定一个骰子为三支队共同使用,开始游戏;游戏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对活动结果进行分析,再玩一次结果会怎样呢?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集体认同感,发挥团队的力量,增强团队意识,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分角色,设计抽奖大转盘

为了用等可能性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分角色设计转盘的活动——某商场国庆举行促销活动,活动设一等奖(笔记本电脑1台)、二等奖(mp4一台)、三等奖(可乐1瓶)和四等奖(扑克牌2副)。规定:凡当天购满200元的顾客可参加转盘抽奖活动。我把全班分成三大组:1、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打算怎样设计这个转盘?2、如果你是顾客,你会怎样设计转盘?3、如果按公平性原则来设计又该如何设计呢?学生完成后,由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作品,只要是根据自己的角色,做出合理的解释都给予充分肯定,并不一定要说出每一份可能性到底是多少,这将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一个铺垫,因此,商场经理和顾客两项只要设计的能区别出来都是正确,而按公平性原则来设计的小组则要把转盘平均分成1/4,以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小结,体验收获

通过学生自己谈本节课的感受,使学生学会总结,深化认识,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五)、板书设计

可能性

正面反面公平

(六)、预期效果

整节课,我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活动贯穿始终,有“抛硬币”“转转盘、掷骰子”“设计转盘”等活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特点,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联系,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学生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正直的性格特征。

第12篇:《可能性》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可能性》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书第八单元的3个例题及课堂活动的练习题。

二、说教材

本单元是学生接触不确定现象。结合抛硬币游戏过程,体会落地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是不能事先确定的。进而通过摸球试验,体会有的试验结果是一定发生的,有的是不可能发生的,有的是可能发生的。

教学目标:

1、 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不是确定的。

2、 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三、说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法和动手实验法。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初步体会动手实验法探索新知识的有效途径。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师)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结果无法确定,所以人们常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

(二)探究新知

例1、例2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则是确定的。因此,可以让学生亲自做一做

教学例1时可以让学生先猜抛一枚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朝上?亲自抛一抛,验证猜想,最后用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来描述这一现象。

教学例2时,可让学生依次摸球得出结论再进行分类。

例3应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列举出这场足球赛的3种可能结果。

教学中注意有序地列出随机现象的所有可能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猜想、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及练习题1、2、3.。

(四)布置作业、

第13篇:《可能性》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节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本节课主要通过几个简单的引例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数来表示,这些数是 1,0和大于0小于1的数,由此给出概率的定义,导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本节设置的几个例题目的主要是巩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用例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统计在简单问题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种类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可能性事件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有关概率的概念,本教科书将在八年级下册学习“频数和频率”的基础上,主要安排在九年级上册学习,因此学习本节课主要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说目标

1.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大纲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概率的意义。

(2)了解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

【能力目标】

(1)会辨别等可能事件。

(2)会用例举法(包括类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3)进一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情感目标】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进一步探索的乐趣,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思。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概率的意义及其表示。

难点: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计算概率。

说教法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采取发现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精心编排、设计题目,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

2.学法指导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是学习数学的主旨。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导出概率公式,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等可能性,怎样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例 小花、小君和小芳三个朋友准备一起出去玩,她们要玩跳大绳,两人摇绳一人跳。小花愿意先摇绳,但小君和小芳都想先跳,于是她们决定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做 4个纸团,其中只有一个纸团里写有“跳”字,由小君从中任取一个纸团,抽出有“跳”字的纸团,就决定由小君先跳,这个办法公平吗?如果不公平,怎样改正才会使之公平?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这一问题不仅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还激励学生多角度思考,用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创造积极合作、讨论的氛围。】

2.师生互动,探讨新知

从引例中得到,在客观条件下使小君、小芳两人抽到“跳”的可能性大小相等(也称机会均等),那样才是公平的。而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指明可能性大小的情况,我在教学中举了一些描述实际生活中有关可能性大小的几个例子:

(1)小明百分之百可以在一分时间内打字50个以上。 即小明在一分时间内打字50个以上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

(2)小华不可能在7秒内跑完100米。 即小华在7秒内跑完100米的可能性是0.

(3)通过随机摇奖,要把一份奖品奖给10个人中的一个。 每人得奖的可能性是十分之一。

接着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独立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设计意图:新课标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多说,我这样安排就是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面向全体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合理、正确的给予高度肯定,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生难免犯错,这样的学生我不做批判,教师随意批判会打击那些大胆发言同学的自信,要充分相信同学之间也能纠错,放手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互相评价中得以提高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最后教师归纳出概率的定义。在教学中给出概率的定义后,我还要求学生回答引例中3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设计意图: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及时对所学新知识加以巩固。】

接着教师给出一个求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P(A)=事件A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总数/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着重强调学生容易疏忽的适用条件: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还可请一些学生再举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些辨别各种可能性是否相等。

【设计意图:这样的安排又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一个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而此问题抛给学生自己去探讨,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些知识点。】

3.讲解例题,综合运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在弄清等可能性的含义后,我设计了以下一个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概率公式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的数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是正数的概率是多少?是负数的概率是多少?

教学中,教师着重讲清解法的思路和方法步骤:(1)先分析判断是否使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2)统计所有可能的结果数和所求概率事件所包含的结果数。(3)把它们代入公式求出概率。

【设计意图:主要巩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选取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编题,学生较易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范例中自然引导学生概括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率。】

1. 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练习(1)从你所在小组任意挑选一名同学参加诗朗诵活动,正好挑中你的可能性是多少?

(2) 转盘上涂有红、蓝、绿、黄四种颜色,每种颜色的面积相同。自由转动一次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指针落在红色或绿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练习2(抢答题)

(1)一个布袋内有8个红球和2个黑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求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

①从中摸出一个球,是白球

②从中摸出一个球,不是白球;

③从中摸出一个球,是红球;

④从中摸出一个球,是黑球

(2)20瓶饮料中有2瓶已个过了保质期。从20瓶饮料中任取1瓶,取到已过期的饮料的概率是多少?

(3)一次问题抢答的游戏中,每个问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抢答者随意说出一个选项,这个选项恰好是正确答案的概率是多少?

【实际意图:练习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几个题目的反馈练习,可使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得到及时的巩固,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2. 变式练习,拓展应用

多媒体显示:一个红、黄两色各占一半的转盘,让转盘自由转动2次,指针2次都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一次落在红色区域,另一次落在黄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问题较为复杂,可以引导学生画树状图加以分析,从而使得问题简单化,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体验变式中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倡提后反思。】

6.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反思有什么样的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参与反思的学生更多,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布置作业,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14篇:《可能性》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

一、教材创新处理

本单元的“可能性”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且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公平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分数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证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其中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学习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充分经历、体验“可能性相等”的过程。因此教学关键就是创设各种试验活动情境,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理解可能性与游戏公平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教法合理选用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活泼好动,思维依赖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力求形成“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教学过程。灵活采用情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愉快式教学等辅助教法做突破点,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抽奖情境,让学生从中感悟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猜测也许跟数量的多少有关,使之获得主动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学法灵活指导

在教学中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应用“动手操作、参与实验、观察分析、迁移类推、互动交流”等主要学习方式,探究新知、掌握新知。真正做到让学生在乐中学、动中悟,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密切结合。

四、程序优化组合(有关教法与学法的运用也渗透其中)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促“参与”)

为了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针对学校门口的小买部买5角钱一包的卡片,常常用以抽奖游戏吸引学生去买的例子创设计了一个摸奖游戏,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抽奖箱里面装满奖票。(媒体出示:共100张奖票,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余94张全是鼓励奖。)

“同学们,老师也参加了这个活动,猜猜看,老师会抽到了几等奖呢?”(“鼓励奖,鼓励奖”),真是的,为什么呢?(鼓励奖的奖票多呀!)教师伸手一摸,叹气道:运气怎么差,怎么就不摸到一等奖呢?此时学生的情绪高涨,纷纷为老师解围说:“(因为一等奖才一名呢,要抽到不容易呀!)。我又抓住时机质疑:数量少可能性就小,真的是这样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可能性”的大小跟数量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样,学生在抽奖活动中,初步感悟到可能性大小跟数量有关?明确了探究问题的方向,激起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探究问题的欲望,轻松愉快地进入了下一阶段的探索活动)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互动碰撞成“高效”)

1、联想猜测,探寻策略

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收集信息,猜测游戏是否公平。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出:硬币只有两个面,抛一次硬币,会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正面朝上,另一种是反面朝上,用分数表示每一个面的可能性是1/2,所以都会说游戏公平。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公平”的数学含义,教师追问:真的很公平吗?请大家拿出硬币,抛两次。一定有一部分同学,会出现两次正面或两次反面,可能性不是1/2了,怎么办?学生思维上产生了质疑,激起再抛再探究的欲望,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抛更多的次数来验证硬币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此时,也正是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的最佳时机。

2、动手操作,收集数据

4人一小组合作,开展抛硬币活动:每人每次抛出1块,记录员在记录表中记录抛得的结果,每人抛5次,抛完后换下一位继续抛。每组一共抛20次。(教师参与学生活动,行间巡视,收集信息,适时调控小组活动。)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全班交流,让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实验所得,互相补充,互相质疑释疑,取得共识。结论如下:

1次、2次、20次、40次、60次……120次,通过汇总全班小组数据,出现正面或反面的概率就越来越接近1/2。从而说明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的,是全世界通用的公平办法。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情境题:抽到一、二、三等奖及鼓励奖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用相对应的分数表示。(1/100/2/100/3/100/94/100)

(这样的设计上努力体现的是学生认知上的一种递进,学生经历了联想猜测、动手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前呼后应,学以致用。)

(三)模拟练习,扩展应用。

1、解释应用(调控课堂保“及馈”)

(创新改编课本习题)为:

1)转转盘决定谁先开始游戏,是否公平?请说明理由。怎样设计才公平?根据可能性的知识动手改装,使之公平。(不公平,因为红色区域是四份中的二份,指向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2/4,而指向其它区域的可能性只有1/4。把其中一份红色的染成绿色等不同颜色。

2)当设计公平后,再提出:如果转100次,估计大约有多少次指针是停在红色区域里的?(100/4=25次)检测可能性与平均分及分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可能性的认识由定性感受到定量刻画的自然过渡。

2、快乐游戏,扩展延伸。(成功喜悦激“乐学”)

1)游戏一:老鹰捉小鸡游戏

掷橡皮决定谁当老鹰公开吗?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动手实验,发现可能性不但跟数量有关,还扩展延伸到跟面积的大小也有关的结论。

游戏时以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乐中学,从中感悟公平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游戏二:开门见虎

有四个洞,其中一个洞里有一只放生虎,老虎可凶猛呀,谁敢打开它,(不敢),补充说明:不用怕,这可是四个放生洞,老虎也许已经会从洞的后门跑到大森林去的,老虎还在吗?请打开看看。从学生中选出三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每个人得打开一扇门,谁要先打开,(生一定争着要打开,因见到老虎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大的,从1/4到1/3再到1/2,可是现实是:三个人都没有见到老虎,这时让学生再打开最后一扇门,是没有人敢开的,只好老师自己来了,哦,还好老虎回归大自然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发现可能性会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1、学生汇报学习所得。(使学生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

2、教师评价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我能行)

五、板书科学设计

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以上创新处理,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联想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探索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

第15篇:《可能性》说课稿

尊敬的亲爱的各位领导、评委:

下午好!

我此次说课的课题是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摸球游戏——可能性》,

一、说教材

1、本课地位本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惟一一次对概率知识的学习,它的前置基础是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生活经验基础,它的后继地位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知识的基础。为后续学习作好坚实的铺垫。

2、教学目标

(1)借助摸球游戏,充分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确定性描述。

(2)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借助游戏活动和直观图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面向全体引领学生借助有趣的摸球游戏活动和直观操作演示及图示法进行教学。兼用小故事、猜谜语、小游戏等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同时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通过摸球游戏,调动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学生经历“激疑、猜想、验证”的过程,理解起来更直观。

三、说学法

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索中,让每位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充分调动眼口心等各种感官,亲自动手摸,猜想,统计(画正字法),表达,归纳总结,经历统计和猜测的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游戏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今天老师带来3个袋子,编号为甲、乙、丙,里面分别有黄色、红色小球。咱们如果做个摸球游戏,捂着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课件大屏幕显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参与学习的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以游戏切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数学素养。)

2、游戏前奏,运用素材,猜测感知

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大家是不是急欲知道答案,老师现在不告诉你们,请根据你的经验大胆猜测一下,从三个袋子中任意摸一个球,分别会是什么颜色?(课件大屏幕显示)

答案不一,也不好确定,到底是什么结果呢?我们来动手试试好吗?(好奇引发猜测,猜测促人探究,让学生根据情况大胆猜测,在培养他们猜测意识的同时吊足他们想动手试试、看看结果的胃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3、游戏进行,合作交流,验证猜测,建构概念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从甲袋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怎样?先明确游戏规则(大屏幕显示);

分小组合作,小组长带领组员开始摸球;交流结果,怀疑全是红色;倒出验证,果然如此;老师及时表扬鼓励,敢于质疑,一个个真像科学家!(板书:确定的)

(2)解决第二个问题从乙袋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分小组合作活动,并根据记录表用画正字法统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体会画正字法进行统计的优越性)猜猜看,乙袋中球的颜色有什么样的?既有红色又有黄色;倒出口袋验证结论。(板书:不确定的)

(3)解决第三个问题,从丙袋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这次游戏有变化,先直接打开袋子看看里面红球、黄球各有多少个(4红1黄)。猜一猜,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怎样?小组活动验证猜想(个别会出现黄球多,摸的次数越多,还是摸到的红球多)因为红球多,所以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黄球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看来可能性真的有大有小!(板书:大小)

(4)举生活中例子老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大家大胆猜想自己动手验证的就是我们学习的新内容:可能性。(板书:可能性)(这个游戏环节给我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探索空间。恰当地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观察、质疑、验证、反思、交流、感悟这样的过程,在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拓展,应用知识

(1)自主练习第1题(课件出示)

(2)改变可能性大小(课件出示)

(3)小故事阿凡提与金币

(本环节通过基本练习,巩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通过“改变可能性大小”、“听故事”环节,既调动了学生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5、课堂总结,交流收获你有哪些收获?(引导从知识、方法、感受等方面)

(教师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学习信心和乐趣,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6、游戏“再见”(大屏幕显示游戏要求)

(在结尾处以“再见”游戏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达到巩固知识、激发兴趣、灵活反应、发展思维的目的)

7、板书

摸球游戏——可能性

一定发生

确定的

不可能发生大

不确定的可能性小

(板书画龙点睛,提炼出一堂课的精华,配合教学突出重点,加深印象,增强效果。一幅独具匠心的板书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件艺术品,是学生认知的“脚手架”,是教师教学的“导游图”。课件也不能替代。把本课的重点表现得一目了然)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