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导游词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5-10 11:22:48

第1篇:北京导游词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小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盛。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天坛,它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之一。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欣赏它美丽的景色和建筑,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预祝大家玩得愉快!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20年(1420年),以后经过不断的扩建,至清乾隆年间建成。它从建成开始,一直是皇帝祭天的专用祭坛,一直延续了490年,直到1920年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结束,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1920年被辟为公园,从此后“任人游览”。1957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公园现有面积为205万平方米,保存有祈谷坛、圜丘坛、斋宫、神乐四组古建筑群,有古建筑92座600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有3500余株古松柏、古槐,树龄逾数百年。

天坛不仅是古代皇帝的祭坛,也是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结晶,其宏伟的建筑、苍翠的古树、丰富的文物收藏既记载了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记载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对我今天的导游有什么不满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2篇:北京导游词

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县西南山区山峦起伏的一块小盆地里,距北京约75公里,背后以朱山为依托,对面以石经山为屏障,坐落在逐鹿山中。云居寺以佛舍利和石经而闻名于世,是京郊具有金石、书法、美术、民族史、佛教史等重大文化意义的古迹,在北京以至全国诸多古寺名刹和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1992年该寺被评为“北京十大人文旅游累点”之一。房山县西北部山岳地带,自隋唐以来就是佛教胜地,如上方山兜率寺、六聘山天关寺、云蒙山龙泉寺以及九洞十二峰和以兜率寺为中心的七十二庵等很多佛教遗迹文物,而石径山云居寺则是其中最有名的,向有“北京敦煌”之誉。

云居寺创建於隋唐时代,历代屡有重修扩建,成为华北地区著名寺院之一。寺院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毁於日军炮火,现仅存遗址。寺东北1.5公里处石径山上有藏径洞九座,洞内保存了自隋至明代刻制的石经板,连同寺院南端藏经穴中辽、金经板共143l2块,镌字数千万。除去重复刻造者外,计刻经112O馀部,刻工精湛,为中国佛教文化珍品之一。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全、保存最好的石刻大藏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值得大书特书。刻制云居石径的规模,远超过北齐的音堂山摩崖石经和泰山经石峪刻经。

云居寺名称最早见於唐总章二年(669年)年石刻上,隋唐时代已具相当规模。在唐代分上寺及下寺上寺在石经山上,寺址已无考,下寺即今遗址。辽、金时代云居寺因刻造石经知名,故有“石经寺”之称。明代因在石经山东麓建东峪寺,而云居寺居山之西,故亦称“西峪寺”清初又改称“西域云居禅林”,仍然保留着云居之名。云居寺历代屡有修葺,最後的修缮年代是清康熙三十七年(l698年)。被毁前的寺院规模宏大,寺院中路有院落五层,殿宇六进。寺依山而建,每层院落逐步升高,各层正殿之旁又有配殿,中路北侧有僧寮客舍,南北二塔分居左右,山门前引泉水流过,清泉垂柳,山雾缭绕,自然环境颇为幽美,确实是一处修行佳处。“七七事变”后寺院被日军炮火毁为一片废墟,南塔也於此时被毁。在云居寺遗址范圉内,北部及四隅的十座小石塔是劫後仅存遗物。所幸摄有云居寺被毁前照片,中日邦交恢复後,日方将当时照片送归。佛教自公元2年伊存授经东传中国后,译着经卷便是众多僧人信徒“经久不息"的一项事业。但是纸张、绢绸、木板经卷,不仅易受风、火、水、虫的破坏,也易受人为的损毁,历史上两次“法难"期间,大量的手写佛经化为灰烬,战争兵火也给佛教寺院、佛像经籍带来毁灭性灾难。造样就促使僧徒想方设法让佛法传承久远。鉴於山东泰山、河北鼓山等处的摩崖刻经得以保存,幽州僧人静琬认为经刻石上,可以地久天长,於是继承其师慧思遗志,选择了盛产汉白玉、艾叶青石,又远离幽州城的房山,开始了刻经於石、秘藏於室的艰巨工捏。静琬先是创建了石经山藏经洞和云居寺,他发愿造十二部石经。这一行动得到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支待。从隋大叶中到唐初,静琬30年刻经不辍,每刻完一批石经就凿洞封存起来。贞观十三年(639年)静琬入寂他的第子玄导、僧仪、惠暹、玄法四代相续主持刻经,并得到金信公主奏赐经本四千多部作为底本,先後刻经百馀部,分藏於各藏经洞中。自隋至明,共开凿藏经洞九个藏石经版4559块;辽金时又在寺南侧挖穴,埋藏经版1O611块。辽天庆七年(1117年)在穴旁筑塔,即“云居寺南塔”也称“压经塔”。

静琬最初所刻石经146块,一部分镶嵌于第五洞的四壁上。第五洞名“雷音洞”是九洞之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唯一一座开放式藏经洞,洞前有门可以进出,长宽各约十米,中有四根八角形石柱支撑洞顶,石柱各面均雕有小佛像共1O54尊,故称“千佛柱"。其馀各洞都是封闭式,里面叠藏石经板,洞门封锢,人不能出人。

房山石经是我国的石经宝库,也是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对於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历史、艺术以及佛教历史和典籍都有重大价值和意义。辽金年代所刻石经,原以《契丹藏》为底本,但《契丹藏》早已失传。近年来从山西应县木塔中发现了《契用藏》残卷,与房山石经对照,完全相同。房山石经完好地保存了《契丹藏》佛经,这在世界佛经史上是件大事。房山石经是原刻石板,没有写经传抄所易产生的那种讹误、版本校勘价值极高。同时,它保存了50种以上的各版大藏经所没有的经籍。镂刻技术精淇,书法秀丽,不仅是有价值的佛教文物,也是中国书法雕刻艺术的精品。所以问世后,即名闻遐迩。在书法艺术方面,隋代刻经已是高手所书,唐代刻经更具有隋唐书法的优美风格。从石经中也可以看到我国书法风格的变迁和文字演变(如:俗写字,异体字,简化字,武周时期新造字等)情况。石经中有许多经文后面附刻有题记,这些题记是研究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从1956年开始中国佛教协会和有关部门一起,对房山石经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掘和整理工作,目前已将部分石经进行编号,上架展览。

1981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学家罗焰在洞内研修之际,於原地面拜石下五厘米处,发现一方石,下有一洞穴,内存石函、银函、玉函等,均以函函相套的方式加以密封。一号白玉石函,函盖上刻有172个字,函内还刻有83字铭文。这些文字记述了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间,在石经山首次发现隋代所藏佛舍利情况。二号青石函,较上函略小;函盖上刻有“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丙子四月十已朔八日甲子於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原住持永劫”36字铭文。说明佛舍利在这里已珍藏l300年之久。三号汉白玉石函,有楔状抽斗盖,上有“佛舍利”以及上下款共26字。四号镀金银函,四周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刻线图案,盖上有花卉图案,内有木质彩绘香珠一颗、珍珠11颗。五号白玉函十分精巧,长宽各12厘米,高17厘米,里面放有两粒赤色小米粒大小的佛舍利,旁边还伴有两颗珍珠。

关於这些佛舍利的来历,据记载:隋文帝曾从一印度僧人处得到佛舍利,并於仁寿元年(601年)、仁寿二年(602年)、仁寿四年(604年)三次向全国各州颁发佛舍利,地处幽州的弘业寺和智泉寺皆有幸得到。而这两寺都距云居寺不很远。同时,云居寺创始人静碗法师原本是智泉寺僧人,是佛教天台宗慧思弟子,所似很可能当时皇帝也赐给了云居寺佛舍利。《憨山大师梦游集》和《帝京景物略》中曾记载明万历二十年在云居寺石经山雷音洞发现了三粒佛舍利。当时万历皇帝的母亲笃信佛教,於是迎入宫中供养三曰後又安放在雷音洞内,但是记载中的三粒佛舍利,现存只有两粒,据专家推断,其中一粒可能在明代万历皇帝母亲迎人宫内供养时不慎遗失或是被私自留下。目前这两粒佛舍利及相关文物被中国佛教协会保管,一俟云居寺修复後,将送回云居寺内安置,供各界人士瞻礼。

云居寺周围现存唐辽石塔及辽代砖塔共六座,互相拱卫,从而形成云居寺特殊的佛教人文景观。其中唐代(618-907年)所建方形石塔,以著名的房山石窟汉白玉为原料,精雕而成。塔分单层和密檐式两种,平面呈方形,正面辟尖拱形门,内两侧刻披甲胄金刚武士,生动逼真。其中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建的石塔内两壁所刻浑目高鼻供养人形象,反映出盛唐时期民族团结的繁荣景象。这批石塔是北京地区现存最早古塔,成为研究唐代幽州地区文化史和佛教史的珍贵实物资料。1949年後,人民政府对云居寺所藏石经进行了发掘和整理。到现在还完好保存的石经就有14278块,分别藏在对面石经山上的9个洞内和云居寺文物保管所里。1961年3月,国务院将云居寺遗址、两座辽塔、八座唐塔、藏经洞和石经,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并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先後对辽代北塔进行了加固维修,安装了避雷设施,为保护石经板盖了石经库,以使这些上千年的古代珍贵文物代代相传。北京市人民政府於1935年4月1曰决定修复云居寺。第一期工程,天王殿、毗卢殿已竣工开放。原云居寺千年遗物——汉白玉镌刻的圆形山门雄姿也已复原。为更好地保护石经,避免风化剥蚀,现已决定於1999年9月9曰9目9时9分9秒,将全部石经全部重新秘封於地下。石经藏而天下安,这项举措必成这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

云居寺因珍藏着15000余块石刻佛教大藏经被誉为"北京的敦煌"。在云居寺周围两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内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一大宝库。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历经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千余年,刻经1122部,3572卷,刻石14278块,分藏于石经山九个藏经洞和云居寺地穴之中。现又将木雕《龙藏经》7.7万多块,明代经2万多卷运藏于寺。石经、纸经、木板经过这三种经本已称为世界"三绝"。陈列展览有"石经展览"。

云居寺有五大院落六进殿宇,东接上方山,西俯拒马河,占地7万多平方米,两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僧房,并有南北两塔对峙,历史悠久,饱经沧桑。解放后,云居寺经过两次大规模修复重现庄严。云居寺古时亦有"碑海塔林"之称,现存碑20余块、塔10余座,是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石经山在云居寺东二里处,俗称小西天。海拔450米。这里不仅是房山石经刊刻起源之处,也是佛祖舍利出土之处,4196块隋唐石经为国之重宝,以雷音洞、金仙公主塔为代表的众多历史遗迹,具有极高的价值。

据考,石经始刻于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05年),僧人静琬为维护正法,镌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分藏于石经山9个藏经洞和云居寺地穴之中,规模之大,历时之长,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堪与闻名寰宇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第3篇:北京导游词

四合院就是由北房、南房、东房、西房四面围合,各房之间用墙来连接起来形成的封闭式院落,使建筑形成一个“口”字形。四合院作为老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的四合院历史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开始,四合院就与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由元朝开始。明清以来,四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更适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四合院形式。的四合院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子中间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四合院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风水理论,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古代的营造活动。此外,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祥辞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都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进入庭院,尤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第4篇:北京导游词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我简单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为长方形,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44万平方米。如果在广场上并排站着人,整个广场可以容纳100万人,也就是说,北京总人口的1/13可以同时站在这里,够大了!

明清的时候,广场没那么大。当时是T型。T的横线是今天的长安街,竖线是从现在的旗杆到毛主席纪念堂的长条区域。在这个区域的两侧,当时的政府机构是按照东写西写的格局分布的。解放后,原广场两侧的建筑被拆除,从而形成了今天广场的基本格局。

天安门广场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建筑。现在顺时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先说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的西侧。是全国人民代表参政议政、召开重要会议、行使主权当家作主的地方。它建于1959年,最高点46.5米,是现在广场上最高的建筑。整个大厅由三部分组成:南边是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中间是万人大厅,北端是国宴厅。整栋建筑从设计到竣工只用了10个月,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广场的北端是天安门门塔,它是新中国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广场的东侧矗立着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它们建于1959年。它是收藏和展示中国古今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的主要场所。

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这里曾经有一个门,明朝叫大明门,清朝叫大庆门,民国叫中华门,解放后拆毁。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在基地建起了庄严的毛主席纪念堂。纪念馆建于1977年,以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现在毛主席的遗体安详地躺在水晶棺材里,供人们悼念、致敬和表达深深的敬意。

广场中央矗立着中国第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是为了纪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献出了头颅和鲜血的人民英雄而建造的。整个纪念碑高37.94米,位于双层基座上。纪念碑周围镶嵌着八幅汉白玉浮雕,反映了中国近百年的革命历史。纪念碑的背面是毛主席起草、周总理亲笔题写的题词,正面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镀金大字。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现代革命的见证,五四运动、三八大屠杀、十二月九日都发生在这里。天安门广场也是新中国诞生和今天人民幸福生活的见证。现在,它被全国人民评为“中国第一景”,海内外朋友每天都来这里参观。

很好!不多说!你一定想在这里拍些照片。现在请自由拍照。十分钟后我们将在北方的旗杆见面。

谢谢大家!

第5篇:北京导游词

大巴车摇摇晃晃地沿着山路驶向遗址,远处墨绿的山脉绵延起伏,没有入云的高耸,却有如刀削般的陡峭山势,尘土飞扬间映入眼帘的尽是灰黄的色彩。好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我无法想象曾经居住在这里的猿人是如何定居,如何生活的。

跟着导游爬了好一段台阶,绕着山腰转了好几个圈,沿路零散竖着几个标牌,标牌上写着这里发掘出的遗迹古物。小道旁时不时有已经灭绝的远古动物的模型,龇着牙,咧着嘴,目光直直射向前方,仿佛虚空中有它的猎物;还有猿人的生活写照,或半蹲,或直立,或侧身仰头,举起手中石器,有的背着刚刚捕获的猎物……哪怕经过万年时光,也能看到他们脸上满足的笑意。心中的好奇愈发强烈,我加快了步伐想要一探究竟。

终于到了第一处洞穴――新洞。洞口很大,洞口前的沙石似是被用心打磨过,一层层如利刃剑锋,历经万年仍有森森寒意。在洞口,便可一览这新洞的全貌。新洞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洞穴,最高处约有5米,洞里空间不大,但住一家人亦是足够。愈往洞的深处走,温度愈发低,但又不至于寒冷。真真应了讲解员的那句话,这洞的选址是极为巧妙的,夏日凉爽,冬日也不冷。脚下踩着深黄色的土石,混凝得细密、结实,也不会太滑。有一层岩石比地面高出一米左右,沙石更加细腻平坦,我估计是那时猿人睡觉的地方。

手电筒苍白的光柱照进洞的深处,隐约可以看见有棱有角的几块岩石散落在洞的一角,猜想可能是他们生活用的器具、工具等。那些岩石虽是零散地放置在了洞穴中最不明显的一隅,但是它们中每一件,都是这片土地上最早居住的先祖们的智慧结晶。它们是猿人生活过的痕迹,穿梭了万年岁月,今日与我们相遇。仿佛是为了赴一场万年的约会,不用多么高调地显露它们的价值,那些石头只需静默地守候在那里,用万年不变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这些渴望求知的拜访者。与它们对视,眸中含了沧桑,写满了古朴。但我清清楚楚地知道,它们代表了什么。

达尔文进化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猿人的存在证明了历史必然的发展趋势。那个时代的他们,懂得生存,更懂得更好地生存。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也会选一处避风的港湾与家人同住,甚至也会用贝壳兽骨雕刻出小小的饰品。

崇敬之情萦绕心间,看着每一处洞穴,我都会想想那时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智慧。惊叹于他们已然学会与自然抗争,感慨于他们已然懂得谋求更好的生活方式。

猿人,自有他们的智慧。

第6篇:北京导游词

在卢沟桥上,我们访问了先烈的后人,佟麟阁长子佟兵说:“在27号上午,日本军队就有几十架飞机,还有炮兵啊,就整个的冲进南苑。当时我父亲和赵登禹将军就是带领那些大学生,就是在那儿苦战吧。当时因为装备当然是比不了他们(指日军)了,所以29军的装备那就是?主要是大刀片儿跟步枪,所以这样的话,他们呢一直拼到下午三、四点钟,后来军部命令,要他们撤回北京。后来我父亲就带领着学生就是到?走到大红门那儿,打到大红门那儿,结果就是?壮烈牺牲了。今天是清明节啊,我带着我的小孙女到卢沟桥这一带,看一看她曾祖父战斗过的地方”

赵登禹将军的长女赵学芬:“我父亲曾经在喜峰口的时候,用两口大刀片在砍敌人砍得都卷了,都卷刃了。日本为了防这个?防止呢,后来戴上了铁围脖,都做了铁围脖,怕砍。有时候一砍,怎么回事?冒出火星,最后呢,29军这个士兵呢勇猛极了,他从头上往下劈,照样给他劈死。在六十年之前,就是29军和日本浴血奋战,在这个桥上我父亲哪,也同样是牺牲了,六十周年。我父亲如果说现在在的话,今年正是99岁,牺牲的时候仅仅39岁这么一个年华,那么?我两岁,我的哥哥四岁,我妹妹是遗腹子。现在呢,我家里的情况呢就是人员兴旺,我的小外孙女呢?在那儿,她正是我当年的年龄——已经是将军的第四代了。”

虽然早在她出生之前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但她,她的上一代,再上一代都来自那里。其实,这孩子是历史的缩影,这座桥也是历史的缩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的不同面貌,创造的和毁灭的,但无论创造和毁灭,都是人为的结果。

人类已经迈进二十一世纪了,我们当有能力汲取前人错误的经验,而不让同样的错误发生在子子孙孙身上。

严格说来,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事件是单独产生与存在的,每一事件必然是许许多多错综复杂的前因所造成的结果。假如我们仅以独立事件来观察,甚至论断某一时候的历史现象,便会失之偏颇,因为断章取义的结果将会模糊了整个事实的真相。

抗日战争是中华这个古老的民族攸关自身的存亡绝续所投入的一场惊天泣鬼的苦战。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一役对全人类而言都是天大的一桩历史事件。所以,我们想了解中国抗日的这场战争,不能只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说起,也不能只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说起,甚至不能只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说起,因为中日之战的源头事实上可以远溯到公元1868年。

第7篇:北京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位于广安门外丰台区,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的卢沟桥,建于1892年(金代),桥长266.5米,桥栏杆上有501只石狮子(也有人说502只),桥下11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卢沟桥因跨越卢沟河(今永定河)而得名。卢沟桥位列中国三大古代名桥之首,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两座是河北的赵州桥和泉州的洛阳桥。

我们现在看到的卢沟桥是由11拱的大石桥,全长266.5米,桥面宽度为9.3米,桥身用巨大的白石砌成。桥墩砌筑为船型,在这之前也是"斩龙剑"的分水尖,当时是用于抵御急流。卢沟桥的建筑装饰亦别具特色。桥栏为高达近一米半的的281根望柱与栏板连接而成,每根望柱顶端都刻有一个大狮,它的身上攀附有形象各异、或藏或露的小狮子,于是民间便有"卢沟桥的石狮数不清"的歇后语。根据考古工作队的勘察,已知共有大小石狮485只。

卢沟晓月--也是燕京八景之一,始于金代的燕京八景之说,卢沟晓月便是其中一景。你们所看的那边是桥的东端有碑亭,石碑为清代乾隆皇帝所书,正面为"卢沟晓月",背面为卢沟桥诗。

咱现在走的这段桥身卢沟桥的望柱以及宛平城城墙上,当年日军的弹痕仿佛还能斑斑可见。现在属于国家保护文物所以卢沟古桥只准许行人步行通过。现在,我们所参观的卢沟桥、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都早已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纪念抗日战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谢谢大家的支持!希望我的讲解能带给你们更多的帮助和了解!

第8篇:北京导游词

尊敬的游客们:

今天,将有我带领大家去故宫博物院游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张子晗,大家也可以叫我小张。

我先给大家简略介绍一下。故宫又名“紫禁城”曾经居住过24位皇帝,是明、清两代建造的。故宫坐南朝北,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占地15万平方米。故宫四面有10米的城墙,长961米,宽753米,还有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参观吧!这故宫以太和殿为主体,以左右对称的方法来装饰宫殿。中和殿还有一个灿烂夺目的宝顶呢!

哈哈!大家大概已经看到那些精美的图案。有动物的纹样如龙、凤、虎、狮、鸟、鱼、虫;有植物的纹样如荷、兰、竹、菊;还有生物的纹样呢!如电、雷、雨、雪等多种多样的图案和纹样壁画等。

你们知道什么东西最能表现古代帝王的权力呢?当然是玉玺啦!大家往这看明、清两代的四十九国宝,怎么样?精致吧!

今天,小张给大家的解说到此结束,大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参观,三小时后在故宫博物院后门集合,祝大家玩的愉快!

第9篇:北京导游词

”大家好,我叫,你们叫我小张就可以了,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让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现在,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大门,你们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图案。接着,让我们绕过大殿,现在,我们的所在位置是有名的长廊,柱子是绿色的,栏杆则是红色的,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了273间,大家想一想,要建出这么长的长廊,多不容易啊!”

“现在,请大家抬头望,这些横槛上面都画有五彩的画,画这人物、花草、风景,这几千幅画中,没有哪两幅是一样的,既然讲到这儿了,那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这其中的故事吧!”

“从前,乾隆皇帝的母亲喜欢听故事,经常一边在长廊中游览,一边让宫女给她讲各式各样的故事听。有些她特别喜欢的故事,就让宫女们反复地讲。时间一长,宫女们肚子里的故事讲完了,以前讲过的故事也记不清了,这可难坏了宫女们。后来,她们请来了一些人,那些人在横槛上画上了许多的画,从此,宫女们再也不愁没有故事给太后讲了。因为,宫女们看着横槛上的画,就可以想到一些有趣的故事讲给乾隆皇帝的母亲听。”

“我们游完了长廊,就到了万寿山的脚下,现在呢,我请你们抬头看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它那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大家知道那是哪儿吗?告诉你们吧!那呀,就是佛香阁。下面的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接下来,就让我们登上万寿山吧!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万寿山的顶部,让我们往万寿山下望,大家看,那是什么?对了,你们真聪明,那就是昆明湖,大家看,昆明湖很静,静的像一面镜子,昆明湖很绿,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经常会在湖面上慢慢的滑过,几乎不留一丁点儿痕迹。”

“现在,我们下山吧!我要带大家去我们的最后一个景点——十七孔桥,他为什么要叫做十七孔桥呢?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吧?细心的小朋友们一定会发现,这座桥的下面有十七个孔,所以,就成为十七孔桥。大家再看,十七孔桥上还有很多个柱子,每根柱子上面都画着有小狮子,都做着不同的姿势,没有哪两只狮子的姿势是一样的,大家想想看,这也是多么不容易的啊!

“亲爱的游客,本次的游览到此结束,希望大家以后还能看颐和园看看美景,也希望我能再次带大家游览整个颐和园。拜拜!”

第10篇:北京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们到北京颐和园来游玩,我是颐和园的最小导游,大家可以称我为“小白”,也可以称我为白导,非常荣幸能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让您度过愉快的一天,也能让您真正感受到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的魅力。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花园。原来的名字叫好山园。清乾隆时改为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所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军费重建,改名颐和园。颐和园总面积290万平方米,拥有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湖水面积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景象万千。万寿山丛林葱郁,昆明湖碧水荡漾,构成一幅美丽的皇家园林画卷,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我先带大家去长廊游玩。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长廊长728米,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动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其中人物故事画最引人注目。那就请游客们细细观赏吧!穿过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万寿山地处颐和园的中心部位。南临昆明湖。山上建有佛香阁、排云殿等,山上树木葱浓,宫殿金碧辉煌,是宫庭功能、宗教功能、园林功能的集中体现。

这里建筑宏伟,风景秀丽,充分展示了皇宫御苑的皇家气派。各位游客不妨亲自登山,既锻炼了身体,又能沿途欣赏好风景。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昆明湖。昆明湖面积约200多万平方米。湖边围着长长的堤岸,湖沿有石舫,湖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其中十七孔桥最引人注目,桥上有上百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着各种各样、天然成趣的数百只狮子,它们率真大胆,美不胜收,有的正在绣球上灵巧地做着各种优美的动作,有的几只狮宝宝嬉戏在狮妈妈周围,欢蹦乱跳,尽情玩耍,狮妈妈慈爱地抚摸着小宝宝,眼里流露出欢欣的喜悦,金色的阳光洒在这些狮子们身上,像给予它们一种生命力,传续着人间动人的故事。

走在桥上,可以看到湖岸柳树成行,湖光山色,风景迷人,是颐和园最有名的景点。走过十七孔桥,就可以观赏湖中小岛上的绚丽风景,那里别有一番情趣的美景真是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用“举世无双,独一无二”来形容她一点也不过分,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大气,她的精致,她浓郁的人文底蕴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大家今天玩得开心吗?

通过我的讲解,你们是不是对颐和园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希望下次你们还来找我当你们的导游。再见。

第11篇:北京导游词

各位亲爱的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刘堃阳,大家可以叫我刘导。今天我带大家游览的这个地方,

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巨龙般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的重点文物,在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远看长城,它就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西头的山海关到东头的嘉峪关一共有21196.18千米长。

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长城的传说吧:这个传说的名字叫孟姜女哭长城。从前,秦国有一位姑娘叫孟姜女,她的丈夫叫范喜良,就在他们成亲之日,闯进了几个衙役,一拥之下,把丈夫范喜良抓走了。原来,秦始皇正在全国各地抽调大批农夫修筑长城。转眼间一年过去了,范喜良毫无音讯。姜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急之下做好棉衣,千里迢迢,修长城的地方。可是孟姜女到了那里才知道自己丈夫早已死去。于是她放声大哭起来,一哭就是三天三夜。她的哭声惊天动地,长城被她的哭声震得的足足塌了800里长。随后,孟姜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从身一跃,跳海自尽了。游客朋友们,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故事啊!万里长城真是凝结了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血汗!

各位游客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现在踩在脚下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你们知道这些条石是怎么搬上来的吗?那就是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的。游客朋友们,长城很美很美,说也说不尽,接下来请大家细细游赏。好,现在解散!一小时候后这里集合!

第12篇:北京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xxx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x,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我将陪伴大家共同游览北京的名胜风景,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是您对北京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好,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游览行程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6.3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修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乐四年开始备料,而第二阶段就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4年,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在建造过程中,征集了全国10万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万人,而建筑材料都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来北京房山,金砖来自苏州,石灰来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殿基所用的精砖石来自山东临清,松木多来自东北,而楠木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大。故宫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宫的蓝图而修建的,布局规划遵循了《周礼考工计》的都城设计礼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位前朝,北半部则为后寝。前朝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和武英殿为东西两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而后寝则是以乾清、交泰、坤宁这后三殿以及东西六宫、御花园为中心,外东路、外西路的建筑为主,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宫皇妃居住、祭祀的地方。左祖右社是这样布局的:在午门外东侧是皇帝祭祖的场所太庙,西侧则是祭社稷的场所社稷坛。按照这种布局建筑而成的故宫就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其中明朝14位,清朝10位,统治时间总共长达五个世纪。由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精美的建筑群体,所以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在北京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伟大的中轴线,全长8.5公里,南起永定门,北到钟楼,其中包括故宫在内的皇城就占了三分之一。这条中轴线也叫做龙脉,线上的景山是内城的中心点,也是故宫的镇山。

我们有时候还把故宫叫做紫禁城,而它的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呢?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三垣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其中紫薇垣居中,是天上皇帝所居住的地方,称为紫宫。封建帝王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所以他们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宫象征为天上的紫宫。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不许庶民百姓接近,是绝对的禁地,又称为禁宫,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紫禁城。这里共有四道门,分别是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而紫禁城的正门就是午门,因为在罗盘上,上午的代表正南,所以午门也是南大门的意思。它的平面呈“凹”字型,从汉代的门阙形制演变过来。下端有高12米的墩台,正中的墩台上面有门楼,两侧还设有钟鼓亭,东西两侧突出的部分叫观,上部各有廊庑13间,两端还建有重檐攒尖方亭。中央的广场叫阙。在明清两代,这里是朝廷举行颁朔大典和献俘典礼的地方。正中开了三道门,两侧都有掖门,这种做法称为“明三暗五”。五个门洞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或者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可以从这里入宫,科考三甲也可以从这里入宫;平时,文武百官走左门,宗室王公走右门;掖门只有在大型活动的时候才开,三品以下的官员按照文东武西分别通过东西掖门,外国使节要从西掖门才可以入宫;在殿试的时候,考生分单双号,从东西掖门中通过。

进入午门,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内金水河,它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还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就是内金水桥了。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筑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浑中不失秀美。

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就是德昭门和贞度门。每逢皇帝出宫,都要在太和门换车,而且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也要从太和门进入皇宫。在光绪四年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光绪皇帝大婚前夕,太和门突然被火烧毁了,可是大婚当天皇后要从这里经过,所以朝廷就在北京寻找了能工巧匠,连夜用彩绸还有木料搭建了一座假的太和门,才使得婚礼如期进行,而在第二年,太和门才重建完成。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进入了太和殿广场,它面积有3万多平方米,在每年的元旦、冬至、还有皇帝生日以及一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朝礼。

现在我们面前这座宏伟的建筑就是太和殿了,它和中和殿还有保和殿是建立在一个土字型的三层台基上,台基南北长230米,高8.13米,在四周围还建有一些楼阁,其实就是清朝内务府所管辖的库房。太和殿是故宫中最高最大的建筑,面积有2377平方米,通高35.05米,面阔11间,进深5间。其实在明朝奉天殿的时候,这里市面阔9间,进深5间的大殿,到了清朝年间,将它改为了现在的大小,其实在两侧的夹室是封闭的,不能作为正殿使用,所以实际上还市面阔9间,进深5间,同时,也将它改名为太和殿。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而太和的观念是上古天人和一观念的延伸,强调了君臣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还有个民族之间的和谐。在太和殿的屋顶正脊上还有一个高3.36米的大吻,往下还有11个垂脊兽,在我国古代,异兽的数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级越高。在殿内有72根大住支撑,当中的六根是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金柱,上面支撑了藻井,再藻井当中雕刻有蟠龙,龙口中衔有轩辕镜。轩辕二字出自于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轩辕星,意思就是轩辕黄帝之星,也是掌管雷雨之星,在殿顶上建有藻井,一是为了代表当朝的皇帝才是中华民族的正统继承人,第二则是起到了镇火的作用。殿内的陈设也非常的多。金銮宝座是明代的遗物,清朝的皇帝继续使用。在袁复辟的时候,曾经将它换成了一个中西合璧,不伦不类类似沙发的座椅,解放以后,专家们在家具库中发现了原来的宝座,经过一年多的整修,终于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

殿内的地平床高6尺多,上面设有屏风,宝座等,在台面上还有香亭、仙鹤等等。在皇帝上朝的时候,就要点燃檀香,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气氛。殿中有一只象,身上驼着宝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庆有余。而象身四脚立地,稳如泰山,象征社会和政权的稳固。称为太平有象。角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仙鹤被古人认为是一种长寿鸟,象征着江山长存。香亭是从香炉演变而来的,放在殿中,象征着国家安定。

第13篇:北京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北京旅游!我是您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李导。今天,我们来到了什刹海,这里除了可以观赏美景外,主要是让大家见识一下这里的胡同。

胡同,其实就是我们南方说的巷子,也就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小巷。据说,北京原有胡同六千多条,现在叫胡同的还有一千多条,其中什刹海的胡同有15条,虽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来北京看胡同不来这里就可惜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胡同,曾经住过很多皇家的亲威、达官贵人,就连新中国的一些领导人都住在这里,如邓小平,宋庆龄......

大家逛胡同时,要注意观察胡同里那些大宅院的结构,单单是大宅院的门就非常有意思,我可以介绍一些:

很多大宅院门口两旁有门墩,门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方形的,一种是圆形的,方形代表主人是读书人出身,是文官;圆形像鼓,代表主人是武将出身,是武官。

那些大宅院的门槛也是有差异的,有的半尺高,有的一尺高。在古代,门槛体现主人的尊严和身份,门槛越高地位就越高。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就是有些王府上,门边有一条又窄又长的板凳,据说如果主人不愿意见客人,就叫仆人让他们在那边坐一会,板凳太窄不好坐,不管等多久,主人都不会接见。我们俗语说的“坐冷板凳”就是这样来的。

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说了,你们呆会儿慢慢体会。我们有一个下午的时间,你们可以租辆三轮车逛逛胡同,有时间还可以去宋庆龄故居看看,或者到恭王府细细游赏一番,记住:下午五点半要在这里集合。好了,祝您们玩得愉快!

第14篇:北京导游词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遗产——颐和园。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小王。

今天我们来到颐和园,想必大家对颐和园里的景色都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的。那么现在,就请跟着我的脚步,一起走进颐和园一探究竟吧!

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鼎鼎有名的长廊,这条风光秀丽的长廊长700多米,分为273间,并且于1990年作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由此你们就可以想象出,通过这条长廊需要花多长的时间了。

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你们抬头看看,那耸立在半山腰上的气势磅礴的三层建筑就是佛香阁。如果想去看看的话,我们不妨一起登上万寿山,去到它的顶端瞧瞧佛香阁的庐山真面目吧!

现在,我们站在佛香阁上,望着山下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房子,那便是排云殿。如果向山下看久了,可能免不了会有晕眩的感觉,那这时候你们就得适当地放松休息一下啦。

颐和园的美景说也说不尽,我的介绍就先到这里吧。请大家继续欣赏这里的景色,两个小时后我们在十七孔桥前集合。游玩的过程中请大家不要乱丢垃圾,也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谢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玩得愉快!

第15篇:北京导游词

外出旅行自然少不了拍照,对于大部分游客来说,无论走到哪都喜欢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的旅途,然后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当中,渐渐的这也成为了一种旅游的习惯。但并不是所有的景点都很适合拍照,例如5A级景区颐和园,进去浏览的时候,导游都会提醒到,有些地方不能合影,这是为什么呢?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我国清朝时期的一座皇家园林,具有着独特的价值意义,早在上个世纪就被列为了全国第1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故宫一样,这里的人文景观非常浓厚,同时又不缺乏自然美景。在每个节假日,颐和园往往都会人满为患,到处都是拍照的游客。

细心的游客可能发现了,在颐和园中有一个地方是不能合影的,这个地方就是位于颐和园乐寿堂院子里的“北太湖石”旁。这块石头体积庞大,重量达到了30多吨,造型奇特,并且上面还刻着乾隆皇帝的手书“青芝岫”。

颐和园这所园林当中并不缺乏石头,但是这一块石头十分的特殊,在游客们的眼中,这块石头还有着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败家石”。顾名思义,名字就告诉了我们答案,如果游客们想与这块石头合影的话,导游往往都会站出来进行阻止,说这是一种不祥的征兆,建议大家不要拍照。

关于这块石头,背后也有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与“败家石”的名字有关。

故事要追溯到明朝年间,有一个叫米万种的富豪,爱好收集天下的奇石,石头的形状越是不一样,就越受他的青睐。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米万种和管家一起在北京远郊的深山当中发现了这块石头,这块石头实在是太特别了,深受富豪的喜爱。

可是这块石头的体积如此庞大,如何运输却成为了一个难题,毕竟深山与自己的园林路程比较远。富豪一开始想着找几个强壮的劳动力一起将石头搬回去,可是当真正实施起来,却发现取得的效果非常显微,怪石只挪动了一点点距离。

这可让富豪感到发愁不已,这个时候管家献上了一计,管家建议修建一条专门的道路,等到冬天的时候,将道路上面泼满水,待道路结冰,这样这块石头运输起来便很容易了。

听闻此计后,富豪大喜,隔日便开始了修建道路,修建道路修到了一半,富豪却发现自己的家产已经挥霍完了,甚至这个月连修路工人的工资都难以发放。原本富甲一方的富豪,如今已经开始变得身无分文,这块石头也被扔到了路边,无人问津,大家给他起了一个“败家石”的名字。

石头本无错,但是寓意不好,久而久之便流传成了如今的习俗,对此大家都是怎么看的呢。

第16篇:北京导游词

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是胡菲,大家可以叫我小胡。今天,有幸与来自锦绣江南、鱼米之乡的朋友们一起游览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感到特别高兴,希望我的讲解能够有助于您更好地游园,能够给您带来愉悦。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其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她将全国各地的美景集于一身,是一个美轮美奂的大公园。颐和园于2003年7月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们眼前的颐和园承载着光鲜与美丽,也记叙着苦难与屈辱。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浩劫,珍宝被洗劫一空。朋友们,我们置身于颐和园,一定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下面请跟我来。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长廊。这条长廊有700多米,一眼望不到头。同时,长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梁上都有五彩的图画,绘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面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在葱郁的树丛中,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和朱红的宫墙是仁寿殿古建筑群。以仁寿殿(清漪园时名勤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走完长廊,看过仁寿殿古建筑群,我们再到万寿山看看。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建,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山上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在居中部位建置了一组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皇帝和皇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

站在佛香阁前,请大家向下看。正前方,昆明湖绿得像一块青翠欲滴的翡翠。上面一座洁白无瑕的大桥,就是闻名遐迩的十七孔桥。再往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现在,请大家下山到昆明湖上游玩,一小时后我们在万寿山脚集合。

……

今天的游程就此结束,祝愿大家在北京玩的开心,旅途愉快!再见!

第17篇:北京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导。今晚,我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欣赏北京美丽的景色,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预祝大家玩得愉快!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长安街。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街道上,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

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上,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繁华的大街装扮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有兴趣的游客可以用你的相机留下这美丽的景色。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对我今天的导游有什么不满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18篇:北京导游词

亲爱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大家好!

欢迎来到故宫。我是河南油田王的导游。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带你详细欣赏美丽的故宫。

故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好、最大的古代木质宫殿建筑群。看,这是故宫朝南的正门,叫武门门。午门下有五个拱门。只有皇帝才能进出中门。即使是地位很高的大臣,也只能用两端的小门。地方长官只能用两头最小的门。普通人连故宫都接近不了,但此刻谁都可以进入!

快看!这座建筑叫太和门。它是故宫最大的木门。这里有一对狮子。他们强壮、威武、高大,代表着皇帝的威严。

正前方的大厅叫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建筑,也是过去北京最高的建筑。你觉得高吗?是的,目前不高,因为北京发展迅速,高楼林立。

好了,我的解释结束了,每个人都可以在30分钟内自由参观和见面

第19篇:北京导游词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当一次导游,向你们介绍北京故宫。希望大家做一个文明的参观者,也祝大家参观愉快!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从明朝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朱棣集全国匠师,征用二、三十万民工、军工,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东方最大的宫殿群。故宫规模巨大,总面积72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9999间,先后有27位皇帝住在这里。

游客们,故宫南边的第一道门就是闻名遐迩的天安门。朱红的墙面,同样鲜红的琉璃瓦双层屋顶,还有墙下的五扇拱形门以及墙上毛主席那英姿勃发的头像,构成了天安门的大概外貌。这里不仅是故宫的南大门,还是新中国成立过了天安门,我们便可以远远望见一条大河。幽清的河,弯弯曲,一眼望不到头,好似一条极长的青丝带。这条河叫金水河,是人工开凿的,据说是为了防御进攻的敌人,类似于一座城的护城河。金水河上有五座用大理石砌成的桥,叫五龙桥。踏着桥面的条砖,扶着桥边的栏杆,似乎能感觉到那时的时代气息。

过了金水河、五龙桥,再通过太和门,然后走上一小会路,我们就来到了皇帝讨论国家大事,召见群臣的太和殿。太和殿有两层顶,都用黄色的琉璃瓦铺好,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屋檐下,有十几根红柱支撑,再往下就上一个高大洁白的汉白玉台基。太和殿进深37.2米,宽63.9米,高26.9米,汉白玉台基高8.1米。在殿前开阔的台基上,依次整齐地陈列着日晷、嘉量、铜龟、铜鹤等。大殿正上方,有一块金边蓝匾,上书“太和殿”三个金光闪闪、苍劲有力的大字。殿内排有18根金柱,每一根金柱上都雕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金龙,那架势,似乎要一跃而起,飞向苍穹。还有那闪着光彩夺目的龙椅,真是富丽堂皇。太和殿后面,还有皇帝上朝前休息的中和殿与举行最高级别科举考试的保和殿。再往后过了乾清门,我们就来到了内廷,就是宫人们的生活区。主要有皇帝住的乾清宫,皇后住的坤宁宫,太上皇住的宁寿宫、皇太后住的慈宁宫以及妃嫔们住的东六宫与西六宫等等。

我们再往后走,就到了故宫最北的地方,叫御花园,园中有钦安殿。这里有苍松翠柏,名花异卉,怪石伏立、泉水喷珠,是故宫内最亲切自然之处。

出了最北的地安门,也就结束了这故宫的参观。我祝大家参观愉快!谢谢大家!

第20篇:北京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叫我虫虫就好。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颐和园,请各位在听讲解的过程中不要掉队。

现在我们走的这条游廊就是1990年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长廊。这条长廊全长728米,分成273间。大家看这长廊的横槛,每根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每一幅都不相同,共一万四千余幅,所以这条长廊也称为画廊。大家看这幅画,上边画的就是《桃园结义》的故事。请大家边走边观赏。据说,这些画是乾隆修建长廊时,命人到杭州临摹回来画上的,所以这些彩绘属“苏式彩画”。画的内容很丰富,有人物、花卉,也有古典名著,所设计的内容时间跨度非常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缩影。

现在,大家先把目光从横槛上的画移向左边,看看左边这水平如镜的湖。这是北京西北郊众多的泉水汇聚而成的天然湖泊,以前叫瓮山泊。乾隆修建行宫时改名为昆明湖。这湖中心有一座小岛,去小岛玩要经过一座十七孔桥,这桥两边的汉白玉石栏杆有128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每一只都惟妙惟肖,共有544只。

好了,我们继续沿着长廊往前走,来到万寿山脚下。请大家抬头看,半山腰是不是有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那就是佛香阁。佛香阁高41米,八面三层四重檐,是一座宗教塔形建筑。据说,原来万寿山叫瓮山,这里埋葬着元世祖忽必烈的正宫瓮皇后,乾隆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就命工匠在山腰修建了这座佛香阁。

要去佛香阁得先经过排云殿。现在我们就从排云殿进去。这排云殿前后有21间房屋,殿角重重叠叠,琉璃五彩缤纷。这里是慈禧太后举行万寿庆典的地方。“排云”一词出自晋朝郭璞的诗句“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现在这里展示的是慈禧接受文武百官祝寿的贺礼,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现在,大家可以沿着石级上去,上面就是佛香阁了。大家可以在佛香阁前面的平台眺望一下,远处的北京城,近处的整个昆明湖都呈现在你眼前,风光无限。

好了,我的讲解先到这儿。接下来是自由活动的时间,请各位在游览的过程中不要乱丢垃圾,不要刻画文物。45分钟后在长廊的尽头集合,再前往颐和园的其他景点:石舫、画中游、苏州街、四大部洲,大家可以尽情观赏。

第21篇:北京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李子涵,大家能够叫我李导,很荣幸当你们的导游。

这天,我带大家去观赏我国鼎鼎有名的长城。这长城在世界可是独一无二的,你们期盼吗我们游玩时请保护那里面的城墙,不要用笔在上头写“某某人到此一游”,也不要乱丢垃圾,乱吐痰呦。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它东、西、南、北纵横交错,连绵起伏,建于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其中横贯我国北方的长城规模更为宏大,东西相距长达一万余里。所以,我们要保护那里的各种东西,不要损坏他。

此刻我们的车子已经停在了八达岭上了,游客们,请看正前方有一块碑,上头刻有“八达岭”几个红字。大家能够把它拍下来,做为一个到达八达岭的留念。长城按地理位置分有八达岭长城、司马台长城、金山岭长城等等。八达岭长城是长城中保留最完整的一段长城。游客们,你们明白吗关于长城还有一段传说呢!相传孟姜女和丈夫成亲的当晚,朝廷把她丈夫抓去修长城,孟姜女在家苦苦地等着他回来,始终没有等到自我的丈夫。来到长城,她询问一位农夫,有没有看到她的丈夫,农夫说看到过,可是搬石头死了。

一听到那里,孟姜女哭了三天三夜,哭倒了长城,把她的丈夫哭了出来。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游客们,此刻我们已经下了长城,结束这天的长城之旅。感激大家的支持,我们下次再见。

第22篇:北京导游词

大角楼位于慕田峪关东侧的制高点,现编名慕字一台,是慕田峪长城著名景观之一。在历史上它是蓟镇长城和昌镇长城的分界线。往东为蓟镇所辖,往西为昌镇所辖。大角楼在慕田峪长城中,是一个较大的敌楼,这里为东部的制高点,视野开阔,长城内外尽收眼底,向西警戒慕田峪关,向东警戒亓连关,是进退的必经之路。

大角楼之所以称为大角楼,是因为此楼三面有长城,一条向西与八达岭相连。一条向东,与古北口相连。一条向南,为内支城,因从长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似一个城角,故名大角楼。

此楼建在山势险要之处,四处削壁如刀削斧劈,直上直下。据说,这座大角楼原来打脚楼,只是后来叫俗了,才叫大角楼。传说在秦始皇修长成时,看中了此山峰的险要地势,决定在此修建一座敌楼。圣旨传来,修边兵将不敢不从,只得冒险上山。可是,派上去一批,摔死一批,就这样死的兵丁民夫不计其数。

后来,消息传到秦始皇耳边。秦始皇想,若大国家,人才众多,连个敌楼都修不起来?好,贴榜招贤,如又能在此处修起敌楼的人,封官赏银。可是几个月过去,仍无人揭榜应聘。这一天,秦始皇正在为此事生气,突然有一扦弱女子揭榜,扬言有修建此楼的妙法。原来此女子是一条蜥蜴(农家百姓之蜥蜴虎子)精所变。每当夜三更无人之际,这女子便出现原形,先是用脚吸在悬崖峭壁之上,开山作基。然后,再用脚吸在已垒好的墙上,继续往上砌砖。只用了十几天功夫,此敌楼便完成了多半儿工程。

话说慕田峪村有一牛郎,正值二十几岁,终年为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牛郎放牛牧坡回家,主人发现少了一只牛,便斥牛郎去找。此时,天色已晚,牛郎只得摸黑上山,四处查找。约摸到了半夜时分,牛郎来到一高峻山峰之下,忽听似有碰石之声。牛郎循声望去,只见山峰顶处有一丝光亮。牛郎甚觉奇怪,便披荆斩棘,向山峰顶处爬去。待牛郎爬到山峰附近一看,模糊中只看见一女子在敌楼里的灯火处,正向他频频微笑。牛郎三步并作两步闯进敌楼。他刚才所见的女子飘然而去,牛郎只是清清楚楚地看见一只大脚从敌楼地窗口消失。牛郎想,农家女子大凡都是缠足小脚,而这个女子却是大脚,这一定是位仙女无疑了。牛郎回村后,与众乡亲说起看见女人大脚之事,人们都说那是蜥蜴精变的仙女,下凡修敌楼,让牛郎给羞跑了。从此,大家就把那座敌楼叫大脚“角”楼了。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