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庐山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带领你们游览庐山的导游晏梦真,大家就称我为晏导或小晏,请大家多多关照。
今日我们的行程包括庐山的三叠泉和白鹿洞书院,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游览美丽的庐山。庐山位于九江以南,耸立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自东向南延伸25公里,宽约15公里,它并不像泰山、黄山那样高大雄伟,它的闻名在于它美丽的景色。
好了,我们已经来到了大名鼎鼎的白鹿洞书院。那里被称作“庐山国学”名扬天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曾在那里讲学,大家请看,这栋房子就是朱熹讲学的场所,朱熹以“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学理念教诲学生,教风严谨,当时在白鹿洞书院培育出大批国家栋梁之材,白鹿洞书院所以名扬天下,来求学的学子络驿不绝。为何取名白鹿洞书院呢?唐朝的大诗人李勃曾在此隐居,饲养一白鹿,这只白鹿很聪明,能帮忙人干活,可是由于人类的很多捕杀,白鹿已濒临灭绝了。
游完了白鹿洞书院,我们下一站要到举世无双的三叠泉了。走上林间小道,欣赏着周围的森林雾所环绕,如神来之笔。可真正的精华还在后头呢!大家跟好队伍向三叠泉出发。三叠泉到了,大家抬头往上看,三叠泉有三股瀑布,上头一股垂直,往下分流作两股,瀑布如银色的水流倾泻而下,水珠飞花碎玉般乱溅开来。响声好似万马奔腾,雄狮怒吼,壮观极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描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指这儿。要是在暮春初夏或多雨季节来就更好看了,那时候,瀑布如同发怒的玉龙,冲破青天,凌空飞下,更为壮观。
今日的游览到此结束,庐山的美景远远不止这些,下次欢迎你们再次到庐山游玩,细品庐山的美丽景色。
第2篇:庐山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
在没有开始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哪位朋友能记得苏东坡的那首诗《题西林壁》呢?有谁记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也许说名字大家不熟悉,但资料,我相信大家都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许很多人都是从这两首诗中才明白庐山的,并且,“庐山真面目”已经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了。那么,庐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貌呢?从我下头的介绍中也许能让大家略知一二。
庐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屹立于长江的南岸、鄱阳湖的西北,南接星子县,北邻九江市。庐山虽非五岳之列,却有“庐岳”之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封)。自古就有“磅礴五百里,奇秀甲东南”的赞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庐山草堂记》中赞之为“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的山体呈长椭圆形,从高空鸟瞰,仿佛一个肾脏,山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长约20公里,宽约16公里,总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庐山由99座山峰组成,最高峰为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是怎样构成的呢?(秦始皇赶山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地区是汪洋一片,大约在六千万年以前,经历了一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逐渐构成了此刻的大致模样,又在200万年前,经历了第四纪冰川。简单的说,就是地壳运动,褶皱隆起,断裂上升而成,地质史上称之为“地垒式断块山”。
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宜人,也许大家都明白这样一个尝试:地势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度左右,而庐山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于是构成了庐山春迟,夏短,秋早,冬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1.5度,夏季平均气温22.6度,历史上最高温度为32度,最低温度为-16度,在炎热的夏季,庐山相对于山脚下的九江,南昌,南京武汉等几个火炉城市来说,是一片热海中的清凉岛屿。所以,庐山是有名的避暑胜地。常常有客人问:“庐山的房间里有没有空调呀?”其实庐山顶上是不用空调的,用空调反倒是一种浪费和污染。因为庐山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大空调和大氧吧。仅有冬天才有暖气,为了防止近几年,随着宾馆档次的提高,一些四星级的宾馆也安装了空调。
庐山是平地突起,山中的地形相对来说比较封闭,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庐山常年处于云雾缭绕之中,庐山的烟云雾雨是庐山最美的景色之一。他有的时候丝丝缕缕,有的时候象薄纱朦朦胧胧,更多的时候是铺天盖地而来,让人措手不及,分不清东西南北,所以苏东坡才会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叹,此外,庐山还有一种特殊的气候现象,有时山顶艳阳高照,云雾在山腰翻滚,而山脚下却雷声阵阵,风雨交加。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王守仁)就因为这种现象写了一首诗“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在山麓,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庐山年平均有雾日为192天,最多年份为221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58天。所以在山中,如果碰巧遇到一场大雾而看不清四周风景的时候,千万不要遗憾,这正是庐山的一大特色嘛。
庐山瀑布有许多以“龙”字为名,如“卧龙潭”、“神龙潭”、“乌龙潭”、“黄龙潭”等。在距庐山牯岭约10多里处的重岩幽林中有一巨大的池潭,这就是“碧龙潭瀑布”,也即王家坡瀑布。这个瀑布是在二十年代初由一个砍柴的樵夫发现的,此后四方游客争相观赏,被视作山北绝胜。其水来自梭子岗北麓,由于那里层岩叠石,水流一路逶迤环绕。在注入碧龙潭的上段,分成三屋挂瀑,而每层分为两条似白练般的悬瀑,连成数十米长,犹如双龙倚天,俯坠潭中。潭旁建有“观瀑亭”。在潭中还有一巨石横列,站在石上可东望鄱阳湖。“千峰环一寺”的黄龙寺,由明代僧人彻空修建,殿内地面有大石突起,扣之有声的“龙眼石”。明万历年间,肃太后赐给黄龙寺水墨、罗汉幅,佛头、山水画等多件珍贵文物,让黄龙寺名声大震。清代康有为三上庐山,为该寺题写“黄龙寺”匾额,至今保存完好。
黄龙幽谷,探胜也好,寻幽也罢,仅有大家开心就好!
在芦林人工湖下的黄龙幽谷间,屹立着三棵参天大树,荫笼数亩,根盘十丈;其中两棵为柳树,高约40余米,树干需四人合抱,另一棵为银杏,古老挺拔,相传是东晋和尚自西域带回的树苗,亲手栽种于此,距今约1500余年。因这三棵树在黄龙寺山门前,有“庙堂之宝”的称誉,故名“三宝树”。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国九江是龙文化的故乡,庐山的山水更是龙文化的精华。黄龙潭的特点是幽静,一道溪涧、绕根盘石乌龙潭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潭渊组合;乌龙瀑布接领芦林、长冲之水;静坐而听,竖琴一把。芦林湖西眺玉屏峰与天玉峰夹谷,有二条龙:一条黄龙、一条乌龙;黄龙潭之龙,常引山洪、为山上一害,彻空大师,用降龙术降服这条黄龙。而黄龙潭西下里许的乌龙潭,是条好龙,每逢旱天,催降甘霖,每到农历六月六,当地百姓,采摘鲜蔬野果,投入潭中,祭祀神龙。乌龙潭,一代伟人毛泽东留下巨人的身影!
上海的朋友,一路辛苦了,你们不妨在古道落叶、鸟鸣涧流之间坐留片刻。黄龙潭,男士不要洗手,洗手细心老婆跟人走(笑话)。乌龙潭洗手,好运跟你走,打牌、玩牌的朋友手气差,多洗两下(再笑)。
庐山植物园,我国唯一的亚热高山植物园,创立于1934年。园内设有杉柏区、树木区、岩石园、翠花园、温室区、沼泽植物区、苗圃、云雾茶园,猕猴桃引种区、药圃等。著名的庐山特产云雾茶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均产于此。庐山植物园现已汇集国内外植物3400多种,储藏各种植物标本10万多号,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近300个单位,建立了种子交换等方面的关系。
第3篇:庐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本趟庐山之旅的导游刘嘉昕,大家能够亲切的叫我嘉嘉。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今日能和大家相聚在这有山又有水的庐山,真可谓是仁智双全的选择。期望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导游我能带领大家吃好、玩好、心境好。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座千古文化名山——庐山。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京九线和长江交汇点,北临长江,东傍鄱阳湖,自古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是我国的一座千古文化名山。庐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02平方千米,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是一座独特的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素有“地质公园”之称。风景区内有16处自然奇观,474处景点,构成了名山、大江、大湖交汇的磅礴气势和“春山如梦、夏山如滴、秋山如醉、冬山如玉”的美景。
以往有人说过:云雾是山的灵魂,流水是山的血脉,一峰千态匡庐云,一雨百瀑匡庐水。那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这云雾,去细细品味这庐山的峰,这庐山的瀑。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中写道: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庐山最雄伟奇险之胜景——五老峰。
各为游客朋友们,请随着我手指的方向看,五老峰五峰相连,高高低低,绵延数里,如同五位老人,并坐在鄱阳湖畔。五老峰峰峰有景,气象万千。其中三峰最为陡峭,削壁千丈。深不见底的山谷中,耸立着一座座石笋般挺立的山峰,峰尖上长着翠枝尽展的青松,苍鹰在石笋般的丛山间盘旋,云雾在石笋般的丛山间缭绕,颇有神秘感。三峰的峭壁上,长着一棵刚劲舒展的古松,根插石壁,枝指长空,如仙鹤展翅,造型极美,与身后的绝壁、前面的万里江天构成一幅极壮阔的图景,成为声山的标志之一。而五峰最为辽阔,石壁上刻有“目无障碍”四个大字。若站在五峰上,头顶是万里蓝天,脚下是浩渺的鄱阳湖水,四周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茫茫宇宙,任你的目光上下驰骋,心胸为之无比开阔,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品味完这庐山的峰,接下来就让我们去感受庐山的瀑——三叠泉瀑布。古时候,人们总是将女人比作水,那么这由水而构成的瀑布可能就是此刻大家口中的女汉子了吧。不明白我们的游客朋友们中有没有瀑布般的女汉子呢?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去看看这女汉子的真面目吧!
朋友们,看到这瀑布,大家是不是想起了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三叠泉瀑布是庐山众多瀑布中最大、最壮观的瀑布,其落差长达155米,分三叠从高空坠入深谷。第一叠直垂而下,落差20多米,像一面水晶帘子,挂在苍崖前。第二级落差50余米,瀑布像千军万马争先恐后奔赴战场,在两旁岩壁和断崖凸出的岩石上不断撞出巨大的水浪,烟雾腾腾,溅起的浪花像千万只银白色的蝴蝶在山谷中拍翅乱飞,令人眼花缭乱。第三叠最长,80余米,洪流倾泻,如一条桀骜不驯的银龙,在峡谷中左冲右撞,轰然冲人巨大的潭中,溅起半空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化作缤纷的彩虹。
讲到这,我们的庐山之旅就要接近尾声了,今日,我们游览最雄伟奇险的五老峰,也感受了绚丽壮观的三叠泉瀑布。很高兴能与各位共度这完美的一天,期望今日的庐山之旅能在大家的回忆中留下完美的记忆,如果导游我有什么不足之处,也欢迎大家进取指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们有缘再会!
第4篇:庐山导游词
各位团友:
大家好!此刻咱们来到了大天池。它是咱们庐山西谷风景线上一处十分著名的风景点,晋代高僧慧远的弟弟慧持在那里建了一座庙宇,宋嘉定年间重建并改名“天池院”。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却将天池院更名为“护国寺”,并赐以铜钟铁瓦,乌金太子像等,并且大肆宣传,使那里成为庐山的重要丛林之一。那为啥朱元璋对天池院如此厚待呢这就要讲到他与陈友谅争夺天下的故事了。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十八年之久。
一日,朱元璋逃到天池山,此时陈兵正在一步步地搜查,正在危急关头,只见一位僧人来到他面前,双手合十说了声:“朱施主请随老僧进寺。”听他这么一说朱元璋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跟着进了寺。僧人便叫他藏在文殊菩萨神龛后面,朱元璋刚藏好,只见阵阵烟云从台上升起,一只五彩蜘蛛在烟云中忙个不停,不一会儿神龛两边牵满了蜘蛛丝。此时,陈友谅和他的追兵赶到此处,在寺内四处寻找却未见朱元璋的影子,就只剩这神龛没搜,陈友谅十分信佛,不敢惊动了菩萨,便来到神龛前仔细很多了起来,看见布满了蜘蛛网,心想:人钻过去岂有不破之理看这架势恐怕连苍蝇蚊子都进不去。
于是,便叫士兵赶快离开了那里。一见敌军远去,朱元璋拨开蜘蛛网,走下神龛,跪在佛像面前说:“若我朱元璋日后事业有成,定报救命之恩。并谴太子来此长伴清灯。”说后,便千恩万谢地走出天池寺。
之后,朱元璋当真做了皇上,回想起之所以有今日,多亏了天池寺菩萨搭救,当年的许诺也都兑现了,但天底下哪有不疼儿女的父亲要太子出家他当然舍不得,可又不能悖了当年的承诺,正当此时,一位大臣提议打造七寸乌金太子像送进寺里,这样就两全齐美了!在庙前,有两个池子,神奇之处就是无论下雨干旱,池水总坚持这样的位置,终年不涸.相传两千多年前,文殊菩萨骑着青狮从五台山路经此处,见那里寺僧吃水困难,不禁升起慈悲之心,于是施展法力,双手插石,顿时土开石裂,成为两个旱坑,又施法引来灵水,而这就是之后的大天池了,我们也称它为神泉。
当山泽通气时池水常会冒出珍珠般的气泡,有时天空还会出现云层.这是因为空气中某些气体遇到气压降低就构成层云,水中容纳不了较多气体,云海构成时也就构成了气泡.但这种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有兴趣的朋友也能够在那里观察观察,没准,这可遇不可求的事儿就给您碰到了。
我给大家一刻钟的自由参观时间,大家能够在这儿照照相留留影,十五分钟后,我们集合去往下个景点—龙首岩游览,届时我再给大家作介绍。
第5篇:庐山导游词
庐山石门涧位于庐山西麓、素称庐山西大门,庐山石门涧因天池山、铁船锋对峙如门,内有瀑布垂落而得名。庐山石门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种类繁多,石门涧又有“庐山植物一绝”美誉。[1]景区面积六千余亩、景观百余处。集“雄、险、奇、秀”于一体,是一座地质变化、生物进化、自然造化、历史文化的综合大观园,有“匡庐绝胜”、“山水绝胜”之美誉。古誉庐山第一景。庐山石门涧瀑布是庐山众多瀑布中最早录入史册的。两千多年前的《后汉书地理》中就有记载:“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存焉”。
1648年,旅行家徐霞客“知石门之奇,路险不能上”,遂攀藤附葛,考察了庐山石门涧,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游庐山日记》,称赞庐山石门涧瀑布“喷雪奔雷,腾空震荡,耳目为之狂喜”。山因人重,景借名传。早在1600年前,那里就游踪不绝。东晋隆安4年,名僧慧远在此筑“龙泉精舍”,率儒、释、道18高贤常游于此,传经布道,使之成为净士宗的发源地。
其写下的《游石门诗并序》,开了我国山水游记的先河。此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徐霞客等历代数以百计的文人墨客都为之相涉,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与摩崖石刻,文化底蕴深邃丰厚。[2]石门涧应对峰崖,隔涧箕立,结成危楼险阙。过大磐石,峡谷更加险仄,如剑插天尺,争雄竞秀。
在这大断层中,桅杆峰与童子崖从涧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峰簇拥,迭峰屏立。削壁千仞的峰峦,几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汉,下临绝涧。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惊耳惊目心魄,纵有鬼斧神功,也难劈此胜景。最窄处的“小石门”,石门涧两崖之间仅存一缝,游人入“门”须侧身才能经过。峪谷间,高崖悬流成瀑,深谷积水成湖。
潜隐湖底的杂乱怪石与兀立溪涧的巨岩,沿涧巧布,成为“石台”,最大的一块光滑的磐石上可坐数十人,石上携有“石门涧”三个大字。过大磐石,庐山石门涧峡谷更加险仄,如剑插天尺,争雄竞秀。在这大断层中,桅杆峰与童子崖从涧底矗箕直上,漓立咫尺,奇峰簇拥,迭峰屏立。削壁千仞的峰峦,几乎都呈九十度垂直,上接霄汉,下临绝涧。
庐山石门涧真是奇峰奇石奇境界,惊耳惊目心魄,纵有鬼斧神功,也难劈此胜景。庐山石门涧绚丽而神奇的自然风光,吸了历史上无数名人雅士。他们或择胜登临;或结庐隐居;或泼墨挥毫;或寻幽探险。石门涧峰峰岭岭,遍布履痕;沟沟壑壑,回荡歌吟。现有古文化遗址20多处,古诗词200多首。南北朝杰出诗人,谢灵运在涧旁筑“石门精舍”。东晋高僧慧远大法师在此佛法五年筑"龙泉精舍".写出了我国最早的山水游记——《游石门诗并序》。
第6篇:庐山导游词
位于庐山西北的天池山顶,池呈长方形,池水碧悠,光灵如玉。池原为天池寺内放生池。天池寺为庐山山顶最古老的寺院。东晋僧人慧持创立,旧名峰顶寺。宋朝更名天池院。明太祖赐名“天池护国寺”。明成祖敕“天池万寿寺”,明光宗又敕“天池妙吉禅寺”遂为匡庐首刹,后寺废。池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名文殊台,台为石木结构,两层。
下层为石室五楹,有门窗,可充住室。上为手顶,即称为台。登台眺望,山峦突起,群峰相连,远波明灭,极富野趣。是观察佛光的最佳处。台东一亭,名“斗姆亭”,又称“老母亭”。始建于明代。石混凝土结构,圆形攒尖顶。横额有“相望祖庭”篡刻。立柱上有隶书对联“琳宇剩劾灰法蒙庄严留佛座,瓣香临危涧新亭结构护仙盒”。
登上庐山西部海拔900余米的天池山顶,南望九奇峰,下俯石门涧,东瞻佛手岩,西眺白云峰。二水萦回,四山豁朗。此处原建有天池寺,现已废。但原寺前呈长方形的水池,仍碧水悠悠,光灵如玉。昔天池寺,寺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文殊台。现存之台为石木水泥混合结构,石室五楹,上有平台。登台眺望,山峦突起,群峰相连,远波明来,极富野趣。尤其是月色朦胧之夜,闲坐台上,眼前深谷中经常会出现点点如同灯光般的亮点,由少渐多,时大时小,时聚时多,时隐时现,闪闪烁烁,人称“佛灯”。
明代著名心学家王阳明就曾于一个月暗星稀的夜晚,卧此台上,看到了这样的奇异景象,并以诗记之:“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天池山脊上耸立着一座宝塔,塔四周布满了漫山遍野的青松。微风起时,松涛起伏,它颇似一杆乘风破浪的船桅,荡漾在翠波碧浪之上。以上段文告诉我们庐山正适合发电。
第7篇:庐山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天地游旅行社的优秀导游李一凡,你们能够叫我李导,我的联系电话是12345678910。这两天将由我陪大家度过。下头简要介绍一下庐山的优美风光。
庐山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
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被称为中国的"地质公园"。众多的奇峰、怪石、瀑布、岩洞构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它的风光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春山如滴,夏山如翠,秋山如醉,冬山如玉"是庐山风景的最好写照。
庐山的生物资源丰富,有植物3000余种,鸟类170多种,在鄱阳湖鸟类保护区越冬的鸟达100万余只,真能够称为鸟的天堂呢!
庐山自古就是旅游圣地,众多历史名人留下了描述庐山美景的诗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听完我的介绍,你们被庐山秀丽的风景吸引住了吗?让我们一齐到庐山中去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吧!
第8篇:庐山导游词
朋友们,能和大家一齐游庐山秀峰,共同分享秀峰的山水秀趣。是好开心的事唷!古往今来那里就享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的说法。秀峰的山,秀峰的水,姿态万千,你不想被她感染,都不成喽!那里的山有形似展翅欲飞的(鹤鸣峰),像乌龟在爬行的(龟行峰),有形如香炉状的(香炉峰),以及似屠天宝剑的(双剑峰)、姐妹相嬉的(妹妹峰)、在憩息的睡女山……等;在这山峰之间流动的山溪,竟然奔腾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那里的山峰青秀,瀑布悠美、林木葱绿、潭水生媚,自然天成了一幅幅群峰竞秀的美丽景色。
秀峰是个让历代中国人生情眷念的地方。天才诗人江淹一首《从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的诗,点醒了趋仙若骛的天下人。广成爱神鼎,淮南好丹经。此峰具鸾鹤,往来尽仙灵。一时间,天下人都爱到那里感受天地间的仙灵之趣。到南唐的时候,南唐中主皇帝李景,在做没有皇帝以前曾到那里来买了地盖起房子依山读书。中主当皇帝以后,就将他少时在秀峰读书的地方,送给和尚们做寺院了。并赐了寺名“开先寺”,这大概是李景认为那里是他开国立业预先祥兆的缘故吧。开先寺于公元951年建成后,当年,中主李景亲自挑选当时的高僧绍宗大师,到开先寺当住持。
在南唐中主皇帝的直接支持下,开先寺的僧从此就成了中国佛教禅宗青原系云门宗的重要道场。以后的宋元明清时期,开先寺在庐山的影响越来越大。清朝康熙年间,开先寺中好事相继而来,寺院发展到达了空前的大规模时期。超渊大和尚自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来开先寺当家以后,与外界的联系、交往日益增多,也将那里仙灵神韵带洪给了天下人。
当时的康熙皇帝十分向往秀峰的山水,却无缘亲临。只好将他亲笔御书的《般若心经》、江淹的诗《从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等赐给开先寺,以慰籍自巳想念的心绪。康熙皇帝在第六次南巡时,异常要开先寺住持超渊大和高奉圣旨在准安迎驾。这次康熙皇帝给开先寺赐了新寺名“秀峰寺”,就连随行太子也受到感染,为秀峰挥毫留下了“洒松雪”的活力。
我们还未走进秀峰景区,那庐山瀑布的秀姿已早撞入了我们的眼帘,在我们前面山崖上出现的两道较宽长白色布状的下坠物,那就是庐山瀑布。因为距离较远,此刻我们感觉她还是静止状态的,此刻此景就是大诗人李白笔下“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诗境。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东瀑马尾水和西瀑黄崖组成,随着我们与瀑布间的距离的逐步拉近,我们将会一步步的领悟“飞流直下”的动感,“下九天”的快畅……我们就能够全面感受到李白诗中的山之魂、水之灵的真神趣。朋友们,跟着我!我们一同走进秀峰吧!走进秀峰中,看那林中的小溪正向我们问好,从林荫道向右转,就转出了一座门,门楣上挂着宋代大书家米芾的书迹“第一山”的大匾。
这是到了历史上庐山五大丛林之一的秀峰寺旧址了。观音大家都熟悉,常言说家家观世音。请问各位:你见过长胡子的观音像吗见过的请举手……好了,秀峰的观音像就是长着胡子的,大家请看那长着胡子的观音像正在那儿等我们呢!那里的观音为什么会长着胡子呢请大家想一想,等游完秀峰时,请大家告诉我答案。双桂堂是当年秀峰寺的方丈室、堂前这两棵饱经沧桑的桂花树,就目睹了那里许多岁月风情。双桂堂的后面有一口老水井,这井里的水依然甘甜,他也叫“聪明泉”,聪明泉这三个字还是黄庭坚的墨宝。我们沿着聪明泉的小路西行右上后山,就来到了南唐中主李景当年的读书的旧地---李景读书台,台边上的围栏依然是当年中主李景依栏读书的旧物,真可谓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了。
那清代康熙皇帝御赐给秀峰寺的御笔书就《从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所刻的碑,仍还立在读书台的中央。这块御碑有三个绝妙的地方,第一,江淹这首描述香庐峰的诗好,第二,宋代大书家米芾书写的字妙,第三,康熙皇帝亲自临摹的。真是好诗、好书法,好心境啦。在读书台下的摩崖间还散布着许多的历代摩崖碑刻。最出名的有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大唐中兴颂序》,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七佛偈》,明代王守仁的《记功碑》……我们欣赏完这些名家大作后,右下右行就走入了青玉峡龙潭。青玉峡龙潭是庐山瀑布两处瀑布水汇聚的地方。这两股瀑布水分流下垂,合流而入,原本急奔的水流,在龙潭中静下后,方缓缓的从圆润的石头间的空隙处流走,这就叫“漱玉”。在漱玉亭上,品漱玉是一种妙高境界。
那里被苏东坡认为是庐山的两处绝美景色之一。龙潭的四壁乏上刻满了自宋以来的历代摩崖石刻壹佰多处,宋代米芾书写的“第一山”、“青玉峡”,宋南康太守李亦的“龙”、宋南康守朱端章的“庐山”……在此间,龙潭让我们在这近的距离来感受山水,与古人交流,来共同分享天地的真趣!你的心会是什么样的……在瀑布下头昂头看瀑布,只见瀑水飞泻而下,仿佛与天相接,凝视银河落人间。寄情于山,您会情满于山;付情于水,你将会情溢于水!山水能够给人启悟,也让人心升华……所以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我们享受了秀峰的山美,也亲近的秀峰的水秀!接下来就到了回答问题的时候了,秀峰的观音像为什么会长着胡子呢还先来说一下秀峰的观音像吧,秀峰的观音像是唐宣宗时期一位高僧所画的一幅半身观音像,之后在元代时被画匠姜月境补画成全身立象,从画法上看颇似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画风。
整幅画像采用流畅的线条来勾画出体态丰满庄重的观音形象,充满盛唐时期的风韵,欲称“铁线观音”。铁线观音像用星子出产的青石刻制的,碑高四米,宽二米。观音是随佛教一同传入中国,开始进入中国还是男人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变化,适应中国的文化的要求,逐步从男人的形象,向女人的形象转化。又根据各时代的审美时尚要求,逐步由盛唐的丰满型,进化到明清至到今日的苗条型。秀峰的观音像的头部唐宣宗时期的作品,依然有这时代的特点,人们在改变观音男性大的特征时,还没未得及去了胡子,这才给了我们看到长着胡子观音的机会。朋友们,在秀峰只需多坐那么一会儿,你的心会跟着飞流直下的瀑布水一齐奔腾流淌,在低头抬眼之间,四时的美景都跑到了你的眼前,太阳真的西下了,不知去那儿了,可那龙潭里的鱼、山林中的鸟都会让你不忍心离去的。那里的一切真能让天地人得到一种清新的感受!
第9篇:庐山导游词
朋友们: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您明白在中国的历史上有那座书院对中国的传统教育产生了七百多年的影响,曾被称作"天下书院之首这就是我们将要去游览的庐山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地处庐山五老峰的山麓,他在五老峰呵护之下,又有卓尔山、后屏山、古翼山环合着,从高处俯瞰他,就象一个山洞样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教育体系完备的书院。在遥远的历史时期,那里是鹿的欢乐家园。到了唐代贞元年间,有一位叫李渤的洛阳少年带着他的弟弟来到了那里。他们在此隐居读书,优美的山林,使他们学业长进的很快。年少的李渤在读书之余与生活在那里的白鹿群中的白鹿做上了朋友。
这只经常与李渤交往的白鹿受到李渤的耳薰目染,尽然也善解人意呀!经常帮李渤到山外的集镇上购买些学习用品和投送书信的事情。天长日久山外的老百姓以为李渤的这只白鹿是神鹿,于是就称李渤"白鹿先生",李渤读书的地方就叫"白鹿洞"了。
李渤兄弟开创了白鹿洞以书为中心的时代先河。在南唐的时候,南唐王朝在白鹿洞建立了国家级的学府"庐山国学",这是国家办学的开始。到977年的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御赐白鹿洞书院《九经》等书籍,从这时开始白鹿洞书院在当时的中国就渐渐生出了名气。南宋时大教育家朱熹来到庐山山南任南康军知军时,让白鹿洞书院散发出夺目耀眼的光辉。这个时期中的朱夫子亲自担当白鹿洞书院的洞主,为学生讲学,.....。
并且根据当时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制定出一整套完备的教学规范、学规(白鹿洞教条),并将四书五经等确定为学生主修课目。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中将他的教学主张变成教学实践。系统地改革了旧时官办书院教育仅仅就是读书为做官的弊端,大胆的推行、创办出新型的书院教育制度。异常注重对学生的德育的教育,以及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为国家培养出急需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朱熹在白鹿洞书院的教育改革实践,直接影响了封建中国后七百多年的科举教育制定,并成为后世中国办学所遵行的样榜。也就是从此时,白鹿洞书院开始享有"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
此刻的白鹿洞书院的山林面积有三千亩,其中建筑面积占3800平方米。整个书院沿贯道溪而建,座北朝南,尚有五组建筑。在白鹿洞书院里至今有遗存着150多块历代碑刻和许多摩崖石刻。这都是能感受当年书院浓厚的文化气息的地方。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书香依旧的圣地,去感受一下书院的瀚墨香味。
第10篇:庐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江西庐山景区参观游览。我是此次江西庐山景区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齐参观游览,下头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江西庐山景区。
庐山是闻名今古的风景名胜地,也是世界上较罕见的“世界文化景观”和“世界地质公园”。她位于东经115度52分至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到29度41分之间,她的山体是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至西南绵延约29公里,西北至东南宽达16公里,山体总面积有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达500平方公里。现分为庐山(山上)牯岭景区、庐山(南麓)山南景区,庐山(西麓)山西景区,三个景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96年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曾评价到:“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构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庐山是一座古老而年青的山,庐山早在十八亿年以前的“前震旦纪”时期,就开始在江南古陆上隆起。在距今六亿至四亿年间的古生代寒武纪和志留纪的整个时期,庐山随着江南古陆的下沉,变成了海洋中的孤岛和暗礁。至志留纪末期,庐山逐渐得以抬升。在距今3.5亿至2.8亿年间的古生代石炭纪时期,庐山又随着江南古陆的下沉,再度变成了海洋中的孤岛和暗礁。至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中期,庐山又得以缓慢抬升......。
在距今1.4亿年至六千多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和新生代第三纪的时候,庐山先后受“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多次强烈影响,突兀而出,呈现出地垒式断块隆起,生成了一山飞峙的壮观秀姿。
庐山是一座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庐山的山体最高点,是海拔1474米的大汉阳峰。庐山在海拔700米左右的高度是一个分界线,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地域,群峰各自分顶而立;在海拔700米以下基本上是悬崖峭壁的地貌,尤其以东南及西北地区较为典型。山中具有峰峦、谷地、坡地、河流、湖泊、悬崖、绝谷等多种地貌。自古庐山有名字的山峰就有170多座,山中群峰间散布着山岭26座,峡谷20条,岩洞16个之多。庐山的山中河流流水多在海拔700米左右的河谷地质断裂点处,构成急流和瀑布。庐山之中有22处著名瀑布,18条溪涧。
襟江面湖,山高谷深的独有地貌,造就了非凡的气候环境。在长江、鄱阳湖环绕中的庐山,由于随时能得到长江、鄱阳湖送来的很多强冷暧湿气流,庐山便成了多雾多雨的地方。那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它年平均降水达1900多毫米,年平均有雾的日子也达191天,山中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每逢盛夏的时节,在庐山山下各地气温高达摄氏38至40度之时,山中的气温通常在摄氏20至28度之间徘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清凉世界”。在近百年间,庐山最高气温记录是1966年8月18日出现的摄氏32度,而冬季最低气温纪录是1970年1月5日出现的零下摄氏16.8度……舒适的气候和优美美的自然环境,可能是庐山古往今来倍受人类关爱缘故一吧!
匡庐奇秀甲天下,然而庐山之奇却莫若云。庐山的云和雾,姿态万千、变幻莫测,是庐山神奇神秘之源,人们方才低头谈笑间还是云开天现,此刻回头之时却又云绻雾迷,山仿佛活了,庐山就是这样一座充满动感秀美的山。
庐山云奇,庐山的雾迷,庐山的雨也富有诗情画意。在朦胧的雾中,庐山的雨亦朦胧,正是如此多变多幻的云、雾、雨之间相互衬映变化,让庐山演化出许多圣贤追寻多时的真趣灵境。
从庐山中的奇峰、怪石、瀑泉、壑谷,等自然风物中,无意间流动的自然界灵感,不仅仅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亦使庐山增添了许多神奇、神秘和神圣。
相传,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时候,有一位姓匡名俗的人,带着他的六位弟兄。来到了这座山中,用山上的毛草盖起了一间毛草屋,他们在那里参悟修仙。匡俗七兄弟,经过修炼,最终得道全部成仙而去了。这个消息传出后,天下慕仙的人们纷纷来到这座山找匡俗兄弟们的仙踪,就连时下的周文王、周威烈王也先后派了人来找。可是,很遗憾!他们都没有找到匡俗兄弟们,只找到了匡俗兄弟们修炼时住过的毛草屋。从此后,人们就称这座山“匡庐”,意思就是:那里是匡俗七兄弟结庐成仙的地方。
在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庐山称为“敷浅原”。在《山海经》中,庐山名叫“天之都”、“天子障”。“庐山”这个名字,最早是出自我国汉朝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这部书中。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第七》中这样描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从此,庐山就成了这座山的大名了。
自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历代来庐山修仙、求道、隐居的人就络绎不绝。异常是自东汉明帝以来,佛教、道教、儒学、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文化体系相继汇集庐山,他们纷纷依托庐山来竞相发展,使庐山成了各宗教、各类文化的梦想乐土。这样也造就了庐山,让它得以相继成为中国南北文化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心。各类文化、各种思想,在那里各抱庐山地势、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先后使庐山成为古代中国山水诗田园诗的策源地、诞生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之一。庐山的巨大山峰就像佛教一样,道家好似庐山的飞泉流瀑,儒学有如庐山的奇岩。天赋庐山的丰富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与深厚底蕴的各大文化,宗教共处一山,历经各文化领域中先辈们的辛勤开拓和发展,让庐山沉淀了人类历史上许多深厚的自然及文化情感。庐山变成了一部浩浩天成的天书。
那里层峦迭嶂、峡深谷幽,飞瀑悬泉,和大江、大湖、浑然一体,集“奇、秀、雄、险”于一身。早在唐宋之际,就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庐山是中国历代鸿儒云集、群贤毕至的文化圣山。自汉以来的二千多年间,司马迁、陶渊明、谢灵运、王羲之、慧远、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王安石、朱熹、陆游、岳飞、王阳明、唐伯虎、康有为、陈三立、胡适、徐志摩等一千多位历代名人相继登临庐山,他们给庐山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赋文章、书画作品、著作。使庐山成为“南坠庐山当书案”的“天下论文”之地。
庐山的神奇、神秘和神圣,是由瀑布流泉、山石、地质、气象、植物、江湖、别墅、人文等许多因素的离变聚合,而共同营造的。那里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是人清心养性的好地方,整个庐山(山上)牯岭景区、分作两条旅游线路,一线、二线。
一线主要景点有小天池、牯岭、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乌龙潭---黄龙潭---三宝树---黄龙寺---赐经亭---芦林湖、庐山博物馆、庐山会址、美庐(近代别墅群)等。
二线主要景点有含鄱口、庐山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等。
各条线路的景象、风光神韵不一样,真能让您感受到“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神趣。
关于江西庐山景区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那里,此刻大家能够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那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第11篇:庐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到著名的庐山风景区来旅游观光。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许很多人都是从这两首诗中才明白庐山的,并且“庐山真面目”已经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了。那么,庐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貌呢?此刻我们就去一看究竟吧!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屹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西北,北邻九江市。庐山虽非五岳之列,却有“庐岳”之称。自古就有“磅礴五百里,奇秀甲东南”的赞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庐山草堂记》中赞它“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的山体呈长椭圆形,从高空鸟瞰,仿佛一个肾脏,山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长约20千米,宽约16千米,总面积约为300平方千米。庐山由99座山峰组成,最高峰为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是怎样构成的呢?在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在六千万年以前,经历了一场名叫“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逐渐构成了此刻的大致模样。大约在200万年前又经历了第四纪冰川。简单说,庐山就是由地壳运动、褶皱隆起、断裂上升而成,地质史上称为“地垒式断块山”。由于庐山的历史悠久,人文活动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第12篇:庐山导游词
桃花源景区位于庐山西南麓105国道东侧康王谷中。康王谷亦称楚王谷,俗名庐山垅。战国末期(公元前223年)秦灭楚时,秦将王翦攻破楚都寿春(安徽寿县),俘虏了楚国最终一个君王负刍,当时有一楚王子携家室南逃,后隐入庐山垅深谷中幸免劫难,改熊氏为康姓,沿袭楚风,其后裔谥为康王,谷名所以而得。
康王谷为庐山最大之峡谷,长12公里,向东北伸入庐山内腹,至汉阳峰、晒谷石下。谷内一水中流,古称庐江。两岸青山合抱、雾绕云遮,桃林沿溪、小桥流水,田园阡陌、村舍俨然。此处距陶渊明栗里故居极近,为陶渊明去东林寺见慧远禅师常过往之地,实为《桃花源记》之艺术原型。桃源之水来自汉阳峰下之筲箕洼,峰南麓有一瀑飞泻,悬空百米,状如巨帘,这便是著名的"天下第一泉"。此水古称谷帘泉,因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中品为"天下第一"而名扬古今,曾为王维、白玉蟾、欧阳修等历代名家所吟咏。
桃花源是近期修复开发的新景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景观设置突出《桃花源记》之意境,返朴归真。沿溪上有山月轩、回马石、问津亭、桃源洞、同心潭、恩桃庵、野趣谷、楚王城、康王观、观瀑路、仰止亭等百余个景观,还开放皮伐飘流参与性旅游娱乐。2000年4-5月,天下第一泉新世纪国际茶会在那里召开。自谷帘泉东行可攀登汉阳峰。
汉阳峰为庐山主峰,海拔1474米,顶天立地,势如华盖,传说汉武旁、秦始皇、司马迁都曾登上此峰。立于汉阳峰顶,犹如身临霄汉,庐山诸峰及长江鄱阳湖之远景都能尽收眼底。桃花源现为星子县隘口镇庐山垄村,居住着陶、康等九姓千余村民,他们为陶公后代感到自豪,与昔日的陶公一样,享受着这悠闲自得、自耕自给的田园生活.【庐山碧龙潭导游词】
奇幽绝胜的碧龙潭(王家坡双瀑)风景区,位于江西九江市庐山小天池东北面,景区以25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和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相融成,是庐山自然风光中的精华。号称庐山“第一潭”,俗有“到了碧龙潭,不愿把家还”之说。
该景区全长2000余米的山谷,有自然景点30多处,风景奇特,原始、幽静、群峰峥嵘,峭壁悬崖,云雾飘渺,水清甜爽,山绿诱人,石怪有形,双瀑似蛟龙出岫,潭中二龙戏珠。晚清著名学者陈三立在他七十有八高龄时慕名到此浏览后,曾发出了“疑是骊龙抱珠睡,获此奇胜冠山北”的赞叹。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碧龙潭鲜为人知,1930年近代著名大诗人陈三立在遭到晚清政府革职后,诗人广游庐山,借自然山水遁世遣闷,就在诗人垂暮之年发现了这个尚未被人开发的佳景,陈三立遍游庐山诸胜之后,在此立碑刻《听瀑亭记》赞叹:“疑山南三叠泉,青玉峡诸胜,莫能轩轾也。”的确,在碧龙潭现已开发30余处景点中,尤以雪瀑碧之美,之多并佐以峻峰怪石倾倒来往游客。从石崖缝隙中喷涌而出,几经跌宕的一张泉象仙子的腰带款款飘然,傍崖依岭的隐瀑如丝如绸白练般倾泻而下,在正午的日光照耀下,折射出五彩虹带倒映池中,惟妙惟肖的折扇峰,峻峭挺立的石门峰,自然天成的聚仙亭……,举目即景,秀色可餐。
碧龙潭景区不仅仅风景秀丽,并且峰险奇特,使您浮想联翩。岿巍嵯峨的聚仙峰峥嵘云霄,登上聚仙峰观看日出粼粼波光的鄱湖慰为壮观,在多雾的季节,云雾连天,满山谷雾气腾腾,犹如从天而泻的巨瀑,在这没有车马之喧嚣,没有污染的圣洁的雾气中,人在雾里,雾沁人脏,肉体如脱魂之躯随着这雾轻飘虚无,一种登仙羽化的仿佛油然而生。
拾级而上,逖听訇涛声,但见一“巨龙”穿山谷驾浪腾来,其势强不可挡,其声如惊雷鸣不绝于耳;其壮似万马奔腾踏起一路雾霭,尔后注入碧龙潭,疾流入潭处赫然可见陈老先生亲笔题写的“碧龙潭”三个大字。潭水汇成一股疾流从一巨石两侧滚落而去,构成了著名的碧龙潭双瀑。瀑水遇凸石即作团团水雾跌至潭中。霎时,犹如万粒珠玑起舞于涧谷潭面,山风吹来,又化为丝丝湿润,挟着山谷清新的野香,溢人肺腑,人的心胸顿觉豁然开朗,世间的荣辱恩怨云消烟散,真让人如痴如醉啊!
碧龙潭景区人文景观也很丰富,有陈三立所写《听瀑亭记》和《王家坡观瀑》等诸诗石刻,一些名人学者也都来观光赏景抒发胸臆。冰谷,造物主的恩赐,1935年,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亲临此处考证,认定冰谷系庐山第四纪冰川最具代表的“U”形谷,具有典型的冰川地形地貌,乳白的冰川石千姿百态。电影《李四光》中许多景点就摄于冰谷,坐在谷口,眺望远处湖光山色,让人遐想无极,陶然忘忧。
碧龙潭景区现已初建成集吃、住、乐、游于一体的旅游公司。三、四十年代美达官贵人不远万里来此浏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也常陪同马歇尔夫人来碧龙潭游泳消夏,往往所以而戒备森严,寻常百姓望而止步。而今物是人非,景区引庐山凉爽清水已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泳池,供游客避暑娱乐,碧龙潭餐厅可同时供200人进餐,景区不断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碧龙潭虽“姗姗来迟”,但正以发展壮大的战略眼光,以其俊美的绮丽的风光热忱欢迎中外游客。
碧龙潭景区不但风光自然天成,并且交通便利,距九江市仅24公里,市10路公交车可抵达风景区,从庐山小天池往东北行走3000余米亦可抵达碧龙潭风景区。
第13篇:庐山导游词
观音桥景区坐落在庐山南麓国家地质公园内,在那里你们将欣赏到宋代单孔石桥--观音桥,唐代茶圣陆羽品定的“天下第六泉”南朝古刹栖贤寺,蒋介石行宫及冯玉祥将军手书的巨幅石刻等十余处景观。(各位游客,为了让您在观音桥的旅游中看得开心,玩的愉快,在游览之前,我要向大家作三点说明:第一,那里靠近水边的景点都比较惊险,大家在游览时必须要注意安全;第二,那里是生态旅游区,请大家爱护环境;第三,我们景区内用餐、购物、住宿都随时为您供给优质服务)。
此刻请大家抬头向右看,那就是庐山第二高峰“五老峰”,海拔1358米,因其形似五位垂钓的老人而得名,它具有三峰险四峰高的特点。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在“五老峰”下隐居,并赋诗“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来赞美五老峰的美景,五老峰也所以成为庐山最美的山峰,五老峰又被称为领袖峰,据说是一位记者在含鄱口拍照时无意间发现的,它形似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仰面朝天的睡姿,额头、鼻子、嘴巴、下额及衣领无不栩栩如生。左边是汉阳山脉,其中,它有着庐山最高的山峰(海拔1474米)据说,在月朗星稀之夜,站在汉阳峰上,能够看见武汉重镇汉阳的灯火,所以这座最高的山峰被称为汉阳峰。
这是一座新建的综合楼,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徽派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以民居、祠堂、牌彷最为著明,它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为特色,大家看见屋角翘起的那个小鱼图案没有,他象征着“五谷丰登,年年有余”而那高高耸起的马头墙,又叫风火马头墙,我们大家都明白,中国古代建筑是以木制结构为主,一旦着火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之后有一位县令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房与房之间用砖来进行隔断,并且屋顶又为什么做的那么高呢,这是为了阻断火借风势蔓延到别处,这样一旦起火,也只会烧毁其中的一间,而其它的房屋能够得以保存,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由此可见。(江西与安徽自古地界相连,商客往来频繁,徽派建筑既美观又实用,在我们县民间还存有这种建筑,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村落,这种建筑更是随处可见。
前面就是水碓房,相信大家有些人在电影电视上已经见过,水碓最早出此刻东汉,是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水利来做工的一种简单机械,农家用他把谷子舂成米,在农业现代化的今日,它就成为难得一见的稀有之物了,庐山及其周边也仅有我们景区还保留着这个古色古香的景物,早期在这儿,我想大家提个十分趣味的问题,我们那里的水碓并不是用于农业生产,那它究竟有何用途呢在后面的游览中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出答案。(古松木,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只半年)
好我们继续朝前走,去看看构成于二、三百万年前的冰川石,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对庐山的地质进行了考查,他首先发现和肯定了庐山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发表了著名的《冰川之庐山》,庐山也所以而能成功的申报成为国家地质公园,这十二块冰川石是我们的工艺师根据它自然构成的纹路,稍加修饰刻成了十二生肖,三分长相,七分想象,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出自我的属相。
星子县在古时候被称为南康府,从五老峰到汉阳峰的大部分地区都隶属于南康府,而我们此刻所走得这条路是当时上庐山的唯一古道,蒋介石当年上庐山时,是乘水上飞机降落在鄱阳湖,然后在行宫住上一晚,第二天再由他从奉化老家带来的轿夫从这台上庐山的。我们这植物丰富,其中以香樟最多,樟木有个特点就是防虫防蛀,所以当的人有个风俗,在女儿出嫁时要做两个樟木大箱子陪嫁,要看一户人家的女儿多少,只要看他家种的樟树就能够了。
这座古朴的亭子,叫做六泉亭,也叫陆羽亭,陆羽姓陆名羽是湖北人一生酷爱品茶,对茶叶、茶具颇有研究,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在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781年来到庐山,他认为庐山南麓有两处泉水最好,在他之后所著的《茶经》里,把我们星子县康王谷的水列为天下第一,观音桥的水为天下第六(江苏无锡惠山石泉为天下第二泉,著名的《二胡映月》就在那里创作,第三、四泉都在湖北,第五泉在苏州虎丘寺,天下第一各地在争,可是第六却仅此一个,那里的水冬暖夏凉,水质清甜甘润,雨季它不会因雨量充沛而溢出,在旱季不会因雨量稀少而干涸,一向坚持这样的水位,那里的泉水富含二十多种微量元素,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经化验没有污染,可直接饮用,并且有点甜。我们办公室和过往的村民都是喝这儿的水,大家也不防品尝一下(其它山涧的水大家不要喝)。
那里就是观音桥了,北有赵州桥,南有观音桥,也被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为“古桥珍品”,在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所以桥而得名,也所以桥而闻名。观音桥全长19。4米,宽4。8米,从桥面上看您也许能够看出它的疑虑了,它与一般的桥也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啊我向大家解释一下,其实原因有二;一是这座桥建的比较早,到此刻已有994年历史了,第二是这座桥的建造地点十分的特殊,大家看下头,此刻我们看到的这条峡谷是庐山“三大峡谷”之一的栖贤大峡谷(康王谷、栖贤谷、锦秀谷)也是庐山最美最长的一条峡谷,而桥就是这样横跨其上,建桥初期是没有这些桥栏的后在道光年间,观音桥住持僧觉源于桥两盘增造石栏,民国十六年,也就是1927年台山李煜堂等再次募资建石栏,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见水中那块方正,突兀而起的大石头没有,这是棺材石,它其实还有一个很文雅的名字叫廻澜石,廻澜第二意思就是说这块大石头把挡在上游水的激流,在这块石头的背面构成了反方向的波澜。
据说有人考查,说这块重几万斤得大石头是当初建桥时,工匠设法弄到这儿来的,作用是减少上游水的冲击力,可是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无法考证了,观音桥以其古、奇、雄、秀、险吸引了众多的名人雅士蜂拥而至,古代比较有名的有旅行家徐霞客,画家唐伯虎,近代有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冯玉祥,戴季陶,陈诚等,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董必武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都曾来过这儿。
大家在桥下就能比较清楚的看清楚巧的结构,桥拱由7排107块凿有公母榫的花岗石锁扣而成,每块石头重约一吨,在当时没有起重机械设备的情景下,建桥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被人们赞为“缔构伟壮,神施鬼没,非人力所能为”,大家必须看到桥拱中间一行大字了“维皇宋大众祥符七年,岁次甲寅,二月丁巳朔建此桥”这是说明了建桥的时间是宋朝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也就是北宋时期的1014年,农历二月初一建的,朔是完全看不到月亮的那一天,也就是阳历初一,“上愿皇帝万岁,法轮常转,雨顺风调,天下民安谨题”,这都是些祝福的话语,那“法轮常转”是什么意思呢
“法轮常转”是佛教语言,意思是佛法言传,永远昌盛,因为桥是两位和尚出外化缘八年修建的,所以桥上出现佛教语言,还有这佛教里的莲花图案也是不奇怪的,我们在看一下旁边的小字“福州僧德朗勾当造桥,建州僧文秀教化造桥”这是说这是由福建福州和建州来的两位和尚出化缘募资所造,德朗勾当造桥是德朗和尚负责主办,文秀教化造桥是指文秀和尚负责监造,江州匠陈智福、弟智海、智洪,这是制造桥的建筑师是来自九江的工匠陈氏三兄弟,把准确的建桥时间和建桥人刻在桥上,这是很少见的,同时也提高了观音桥的文物价值这座桥是由我们本地的工匠就地取材建造而成的,这一点是十分值得骄傲的。
桥下石刻很多,最大的要算这“金井”二字,这是明朝的南康府的一个副知府马朋写的,金井是指桥下的金井潭,也叫石桥潭。
慈航寺,供奉的是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观音菩萨,慈航是观音出家时的法号,此刻每到初一、十五和菩萨过生日的时候,那里都是信徒云集,香烟缭绕。水碓房留给大家的疑问在这儿就能够找到答案了,利用水碓把木片舂成木粉,供慈航寺和栖贤寺做香用的。
大家此刻看到的门楼上头有四个字“匡山草堂”,庐山也叫匡山,在清朝光绪年间,由湖南诗人易实浦建造的,有楼、堂、亭、轩等18景,在民国初年,人去楼空。蒋介石来到这儿说了句:“这儿背靠名山,面临鄱阳湖,风水很好”当时的江西省国民主席熊式辉立刻心领神会了,在1934年在匡山草堂的原址上修建了蒋介石行宫,称为蒋介石在庐山下头的一处小别墅。左边的峡谷里有‘三峡涧’三个大字是黄庭坚所写。
大家此刻所看到的这栋房子,是当时行宫内的警卫楼,大家能够看到他与南京总统府的建筑风格是相似的,每次蒋介石入住行宫后,从桥头到山后都是布满了警卫,晚上更是禁止老百姓过桥,戒备十分森严,这是栓警犬的铁桩一根,一向保留到此刻。
这两棵柳杉,是庐山的珍贵树种,佛教称为梵陀树,已经有74年的树龄了,它是1934年由宋美龄托人从庐山植物园带来,然后与蒋介石亲手栽种在这儿,所以又俗称夫妻树,这两棵树大家能否猜出哪一棵是蒋介石种的,哪一棵是宋美龄栽种的呢我提示一下,能够从两棵树的位置去猜啊。蒋介石是一个十分传统的人,在种这两棵树时就蕴含着男主外、女主内,男人保护女人的意思在内,靠里面的那棵枝繁叶茂,象征着女性开枝散叶,而这棵呢,象蒋介石的头顶光秃秃的,92年的时候,宋美龄还派她的部下来查看这两棵树。那里就是蒋介石行宫了,与我们前面所看到的警卫楼建筑风格是不一样的,在抗日战争期间,除了警卫楼与夫妻树,大部分东西都被毁了,这是80年代重新修建的。
行宫照片:1。这是观音桥最早的一张照片,拍摄于1926年,而我们此刻所能看到观音桥最早的一幅画是在明朝正德九年,由唐伯虎所画的《三峡涧桥图》,他曾是我们栖贤寺的镇寺之宝,现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大家有机会的话不妨将三者进行一下比较,看看几百年间的观音桥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这是1926年的慈航寺,它在抗日战争期间也曾被毁于炮火,刚才我们所看到的慈航寺是之后修复的。
3。这张照片是蒋介石与宋美龄在行宫外散步时所拍摄的,两人看起来神情十分的甜蜜。而他们背后的这颗树,便是夫妻树中的一颗,当时的树杆还十分的细小。(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大陆种了六对树,但仅有这两棵长得最好)。
4。1939年宋美龄在妇女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的一张照片,宋美龄长的很漂亮,异常是她的五官,她曾获世界“十大美女之一”号称,她的五官那个部位为能获此号称呢东方人的审美认为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宋美龄自小在美国长大,西方人的鼻子是异常挺,宋美龄的鼻子异常挺才获此称号。
5。1937年1月1日国民党的在松泸会战中失败,日军占领了上海,12月8日蒋介石乘水上飞机从南京出发,降落在鄱阳湖水面,然后乘小渔船登上码头,当晚就住进了行宫,随后在那里签发了国民政府撤离南京的命令,日军攻陷南京后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自此以后,蒋介石再也没有来过这座行宫。
6。这是宋美龄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也是台湾官方最常用的一张新闻照片。宋美龄是一位及学问与美貌为一体的女子,她通晓六国语言,尤其精通英语,蒋介石与英、美来访者的会见,都是由宋美龄担当翻译的,有人说,蒋介石与美国人的关系是靠宋美龄一手建立起来的,宋美龄有个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看电影,尤其是国外片,蒋介石不懂英语,但为了迁就宋美龄,也会陪她看一会,但却从未看完过一部,这也能够说是他俩一生中的遗憾。
7。这是工作人员偷拍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蒋介石当时神情相当的自然,身边只带了一名警卫,旁边的这座亭子,便是我们刚才经过的六泉亭了。
8。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迫于中共和社会的压力,蒋介石不得不在庐山发表了抗战宣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职责”这是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第一次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联俄联共,这张照片拍摄在西安事变之后不久,蒋介石因在西安事变中脚部受伤到行宫疗养,大家看一下,照片上的蒋介石,两颊深陷,神情黯然。
9。与蒋介石并排的这位呢就是当时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蒋介石到那里说了这样一句话;“那里背靠名山,面临名湖,风水很好,”熊式辉立刻心领神会了,就建了这座行宫,作为蒋介石在庐山下头的一处小别墅,熊式辉与蒋介石的关系是相当好的,熊式辉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够佩戴去面见蒋介石的人之一。
10。照片上的这个女孩子是蒋介石的第三任夫人,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呢我就把蒋介石的四位夫人都讲一下。蒋介石的原配夫人毛氏毛福梅,蒋介石与毛福梅的婚姻是由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一手操办的,蒋介石结婚时仅有15岁,毛福梅19岁时,依当时当地的风俗是“四年和局,大吉大利”,可是这段婚姻却是蒋介石最不满意的的一段婚姻,因为毛福梅不但比他大,并且人也长的不漂亮,所以婚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也不肯与毛福梅同房,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十分着急,她请人算卦说;“蒋氏贵子必得原配所出后”痛哭训子,以死相协,蒋介石虽然生性顽劣,却也十分孝顺,无奈之下只能应允了母亲,最终于毛福梅生了唯一的孩子蒋经国,所以说蒋介石为此也不得不感激他的母亲,毛福梅19岁嫁入蒋家,45岁被休,毛福梅是个十分传统的女人,被休后她坚持“离婚不离家”,在蒋介石的老家奉化居住着。
蒋介石的第二任妻子是做娘姨出生的姚冶诚,她出身贫寒,迫于生活,献身青楼。可是她只卖艺不卖身。,是蒋介石在上海落难的那段时间相识的,她与蒋介石维持了共九年的夫妻关系,蒋介石的另一个儿子蒋纬国就是由她一手带大的,所以她俩的感情异常好,其实蒋纬国并不是蒋介石所生,而是他的一位好友戴季陶与一位日本女子所生,可是因为戴季陶十分惧内,不敢把孩子抱回家,无奈只能托付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又将这个孩子交给姚冶诚抚养。这个孩子就是蒋纬国,蒋纬国也所以与姚冶诚的关系最好。
蒋介石的第三任妻子是陈洁如,陈洁如出生书香门第,受过中等教育,1920年蒋介石在军阀陈炯明的当参谋时,受到排挤,郁郁不得志,无奈之下只能回到上海在一家证劵公司当经纪人,作投资生意,并在这段时间认识了陈洁如,可是他们的交往却受到了陈家父母的反对,他们认为蒋介石不但比陈洁如大了整整二十岁,并且还是个有妻氏的人,之后随着陈洁如心脏病发突然去世后,陈家的生活一度陷入了困顿,蒋介石乘机给予了陈家很大的资助,陈洁如的母亲无奈之下只能默许了他们的婚事,陈洁如13岁的时候就发育的很好,15岁就嫁给了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宋庆龄,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人士分分发表了“讨蒋通电”,蒋经国在莫斯科也职责父亲的暴行,这让陈洁如好不胆战心惊,一天深夜,蒋介石回到家中,陈洁如上前好言相劝,却被蒋介石怒斥为“妇人心肠”,自此与陈洁如有了隔阂,当蒋介石认识了宋美龄之后,便把风雨同舟七年的陈洁如抛到了脑后,陈洁如15岁嫁给蒋介石22岁被休,与蒋介石一齐的七年一无所出,大家明白是什么原因吗蒋介石在上海落难的那段时间,天天花天酒地,上窑子,逛妓院,之后得了一种病,叫做杨梅疮,并且把这种病传给了陈洁如,陈洁如虽然把病治好了,却是永远丧失了生育本事,
之后他与蒋介石抱养了一个女儿,取名陈瑶光,陈洁如曾赴美留学,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学位,她在学问上虽然输给了宋美龄,但在学位上却是略胜一筹,解放后陈洁如曾在大陆居住,但因为当时的大陆政治气氛十分浓厚,于是陈洁如写信给周总理,要求出国定居,由于她的特殊身份,周总理特批了她的请求,晚年因思乡心切,陈洁如到香港定居,在1971年2月1日,陈洁如在香港家中悄然去世,当时身边没有任何亲人陪护,她的养女陈瑶光得到政府的批准后,到香港为她料理了后世,能够说她的一生是十分的悲惨。
宋美龄是第四任夫人,但她却已第一夫人自居。宋美龄嫁给蒋介石的先决条件是:蒋介石必须和他的前三仁夫人断绝关系。待到正式谈婚论嫁时,宋美龄又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蒋介石要信奉基督教。二是不生孩子,以坚持身材。三是不担任政府公职,不参加高层决策会议,只以蒋介石私人秘书的身份从事政治活动。
周恩来照片,不知大家记不记得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文章《一张珍贵的照片》,就是这张照片改变了两代人的命运。在1961年秋天,周总理开完庐山会议。来到观音桥,下车后看见赤着双脚的放牛女娃在路旁玩耍,当警卫人员想把女孩叫开时,周总理上前牵着女孩的手,请她带路到观音桥,一路上亲切的问女孩的情景,到了桥上,总理先尝了六泉水,然后在那里和女孩合影留念,之后送她回家,并在那破旧的房子里访问了她的母亲,这个真实的故事,在我们星子县一向流传至今,那个放牛女娃周桂花,当年13岁,现已经60岁就住在停车场前面的村子里,那张珍贵的照片还一向摆放在她家最醒目的地方,1976年1月总里去逝,北京的工作人员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这张照片,总理称照片中的女孩为女儿,总理姓周,女孩也姓周,所以说十分有缘分的。
之后北京的工作人员四处寻找这个女孩,来到了星子县,省里派车送了她去北京,工作人员要她填表格,她也不会写,因为她没有读过书,很多人说,如果她读过书会写字肯定不得了了,之后把她安排在星子县敬老院当院长,此刻已经退休在家,她还做国人大代表,当时北京的工作人员想把她留在北京,她拒绝说;“我还要回家喂猪呢!”她没有读过书能当敬老院的院长,也就因为总理的这层关系。前几年总理的侄女来九江视察,还特意来看望了周桂花,并带她去了天沐温泉泡澡吃饭,周桂花的待遇是离休干部的待遇。。
我们看到这个潭是三峡涧上游最惊险的一个潭---玉渊潭。玉渊潭的深度没有人做过科学测量。当地传说是四两丝线打不到底,曾有一个日本游客用丝线绑着石头进行了测量,可是由于水流很大,水底翻腾,测试没有成功,这是一大遗憾了,在玉渊潭旁边有巨幅石刻,是国民党爱国将军冯玉祥于1936年书刻的《墨子篇》,着篇文章共253个字,占地面积将70平方米,是庐山风景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地面摩崖石刻,这篇文章大意是:国家的执政者要奖罚分明,使人民的认识到达一致,才能把国家管理好,得到巩固和安定,这是治国平天下的要理。
冯将军的这幅石刻,是他在反对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受到蒋介石的压制后1936年,住在太乙村避暑的时候写的,为什么刻在那里呢游客们必须能够联想到,因为那里有蒋介石的行馆,也是蒋介石上庐山的必经之道,这是对蒋介石独裁专制的规劝,由此可见冯玉祥将军的一片赤诚爱国之心和用心良苦。
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的照片应改感激这张照片上的主人—张静江,浙江人士,和蒋介石是老乡,是蒋介石友人中最富裕的一个,是浙江四大首富之一,蒋介石落难的那段时间,在上海活动的经费以及他个人的生活开支均来自张静江,由蒋介石经手陆续支用的钱,竞达十余万,之后蒋介石暗使姚冶诚拜张静江为干爹,从而使张静江对这笔钱无法开口,不了了之。
1933年蒋介石来我们庐山开办了一个军官训练团,他为什么来我们那里开办军官训练团呢因为他的第四次围剿都以失败而告终,他总结了下自我失败的原因认为是中下军官的指挥不行,才导致他的失败,于是在那里创办了这个军官训练团,以除第五次围剿能东山再起,这个军官训练团就相当于此刻训练县长级的干部,总共批了25000人,第五次围剿的确是成功了,红军不得不进行25000里长征。
第14篇:庐山导游词
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麓。松柏茂密,溪水潺潺,环境优美。原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外表壮观,内饰华丽。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
毛泽东同志主持了这三次重要会议。此刻,那里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供游人观看。右侧不远处的“庐山大厦”为外观4层、内有6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原为国民党军官训练团的中下级军官住所,正面额上原有蒋介石题写的“庐山传习学舍”四个大字。位于会址和大厦中间的一座宫殿式建筑即为1935年落成的庐山图书馆。
2历史沿革修改
庐山会议旧址位于中国江西省庐山牯岭东谷长冲河畔、掷笔峰麓的火莲院。
这座建筑原名庐山大礼堂,为传习学舍会议礼堂,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兴建于1935年到1937年,楼高2层,耗资20万元,设计师为高观四
1949年以后,改为庐山人民剧院。毛泽东以往在此主持过3次重要会议: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即庐山会议),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1980年代以后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保留1970年时的会场布置。1996年,庐山会议旧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9年7月2日~8月16日,中共中央在中国江西庐山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1959年7月2日~8月1日,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与会者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中央和国家机关负责人。会议原议题是总结1958年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继续纠正“左”的错误,搞好今后经济工作。毛泽东在会议伊始提出读书、形势、工作任务等19个问题,要求与会者讨论。在分组讨论中出现意见分歧。7月14日,彭德怀在会上致函毛泽东,分析了1958年以来的“左”倾错误及其产生的原因,提议进行系统总结,以教育全党。毛泽东阅后加上“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的标题,印发与会者讨论。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人支持信中的意见。
7月23日,毛泽东在大会讲话,认为彭德怀信中的意见是右倾机会主义的反党纲领,是向党进攻。之后,与会者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进行了批评和斗争。之后,8月2~16日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召开,与会者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147人,列席15人。会议经过《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关于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断定彭德怀的意见是“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向党进攻妄图篡党夺权的纲领”,认定彭、黄、张、周结成了一个“军事俱乐部”,属反党集团。全会决定将其4人调离原工作岗位。会后,在全党范围开展“反右倾”斗争。这场党内斗争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后果。在政治上把党内不一样意见当成路线斗争,使阶级斗争扩大化,从社会伸展到党内;在组织上助长了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继续发展并延续了更长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取消了对彭、黄、张、周的错误结论。
松柏茂密,溪水潺潺,环境优美。原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外表壮观,内饰华丽。
气势磅礴的三峡涧上,横卧着一座古桥---观音桥。观音桥原名三峡桥,亦称栖贤桥,因清未有人在桥头建了一座观音阁,时人便改称古桥为观音桥,此名一向延用至今昔。古桥气势宏伟,如长虹飞跨断壁悬岩之上。桥两端古木森森,藤萝垂幔,桥下怪石嵯峨,激流涌过,睹水观桥,令人赞叹不已。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当阳(现九江)石匠高手陈智福、陈智汪、陈智洪三兄弟,经过千辛万苦,精心设计,最终在涧上架起了一座“石彩虹”,使这天堑变通途,出现了“百尺悬潭万道山,一虹横枕翠微间,半天云锦开青峡,几地轰雷撼王关”的神奇景象。
这座“石彩虹”就是名垂千古的三峡桥。三峡桥长24。4米,宽4。1米,高10。7米,单孔。桥用105块各重一吨、规格相同的大花岗岩相互扣锁而成。桥身巨大空灵,构思精巧,寓秀逸于雄伟之中,榫式结构,显得既雄伟奇拔,又坚韧古朴。至今已愈900余年,为古代桥梁建筑佳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下有一圆形深潭,潭水碧绿,深不可测,名金井。桥前有一如中流砥柱的硕大巨石,上镌“回溺”、“水哉”等字样。
苏东坡曾有诗赞曰: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石。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窦。跳波翻潜鱼,震响声落飞。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空蒙烟雨间,鸿洞金石奏。弯弯飞桥出,潋潋并月。玉渊神龙近,云雨乱晴昼。桥东侧的一株苍松下,有一涓涓长流的泉水,这就是被茶圣陆羽称之为“庐山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的“招隐泉”,寓“公之隐山之泉”意得名。龙首清泉味无穷,长流清竟此山中。古今招隐何人至,仅有茹溪桑宁翁。招隐泉之水出自形态颇似龙首的石隙中,邹士驹在这首《招隐泉》诗中说,招隐泉只招隐了晚年隐居在浙江茹溪自称桑宁翁的陆羽。招隐泉因而又叫“陆羽泉”。相传,陆羽为了品定天下名泉,曾于唐至德、乾元年间(公元757-760年),不辞劳苦,登庐山,下康王谷,反复品定谷帘泉水,认为廿冽碧莹的谷帘泉为“天下第一”。
此后,他准备到栖贤寺歇几日,好将考察的记录稿进行一番整理,当他转过几座崖,行进在通往栖贤寺的茂林修造的小道上,见道旁崖处,有一石筑小亭,陆羽走进亭中休息。这时,他听到有珠落玉盘的泉水之声,原先亭旁有一眼泉水。陆羽走过去,只见有一个山石自然构成的龙头,清澈的山泉从龙口不断地溢出,泉下是潭穴,山花笑在泉底,真假难辨,碧叶映在泉中,不减其翠,他从怀中掏出随身携带的小陶杯,酌满泉水,呷上一口,原只想润润嘴舌,却习惯性地嚅动着双唇品起味来:清冽中孕蓄着香甜,其中潜藏着清凉,于是他又连饮两杯,不一会儿便沉暑气,疲乏解。这意外的发现,使他喜出望外。此后,他常来那里仰观山色浮云,俯视招隐清泉,取水于亭中烹煮云雾茶。经此泉烹煮的云雾茶,汤色碧亮,鲜美怡神,香馨持久。
最终他将招隐泉评定为“天下第六”。从此,招隐泉又多了一个“第六泉”的佳名。之后,陆羽便在此石亭中,一边饮用着第六泉水烹煮的云雾茶,一边编撰他的《茶经》。真是“翁在野亭醉,皆为泉入心”。招隐泉水呈中性,每升招隐泉水中,约溶解有70毫克的硫酸钙,使用时使人感到香甜。招隐泉的水体矿物含量较低,每升水中矿化度仅有134毫克,硬度低,属软水,水体洁净,透明无色,水温四季不变,流量稳定,为山中优质饮用水源。
初建于宋代的用石块转砌的亭阁,虽然缀满了苍苔,但阁额上镌刻的“天下第六泉”五字犹存。如今,人们所看到位于招隐泉旁的石桥,已不是当年陆羽所见的木桥,而是建于北宋年间的石桥。人们在观赏和赞叹这座被誉为“南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的同时,常常兴趣盎然地从招隐泉中灌满一壶泉水,从桥上依栏倒下深渊中,使人叫绝的是,当壶中流完最终一滴水时,最先从壶口流出的水,恰好刚刚落入潭水面,这趣味的游戏,更给人人们带来欣喜。
第15篇:庐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在泉瀑轰隆声的引导下,我们最之后到了观瀑亭,闻名遐迩的三叠泉就呈此刻我们面前。
请抬头仰望,好像天开了个口子,水从口子里飞流而下,沿峭壁分三级,所以它被称为“三叠泉”,又称“三级泉”。三叠曩布,每叠形态不一样,泉水流量各异,但却浑然一体。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簸箕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高约50米,“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旗子上的翼带),挂者如帘”;三叠最长最阔,如洪流倾出,浩浩荡荡,巨响如雷,最终似玉龙直入潭中,激起波涛汹涌,浪花四溅。整个瀑布的落差为155米。水流疾驰飞泻,气势格外恢弘。如果是深秋隆冬时节至此,可见弱水如丝帘风烟的景象。其实那里的景象随着季节和雨水的多寡而变化,一年四季各有千秋。
三叠泉位于五老峰第五峰北部末端与铁壁峰之间的旋涡状的悬崖峭壁之中,汇聚了大月山、五老峰诸水,从五老峰的北崖口流出,经过三级大盘石,飞落而下作文吧。可能有游客会问,为什么那里能构成三级大盘石呢这又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冰川在移动过程中,巨大的转折功能使得地质断层被切割成阶梯,构成所谓“冰阶”,泉水就是被这些“冰阶”所折叠。
三叠泉高崖险峻,峡谷幽邃,集雄、奇、幽、险于一处,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一幅原始质朴的美景,一:所以有冀庐山第一奇观”之美誉。又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对它竭尽赞美之词,留下难以计数的著名诗篇。
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有诗描述三叠泉月夜:
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
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空碧。
三叠泉是如此美妙,但它却曾长期隐藏在荒山深壑之中不为人知。直到宋绍熙二年(1191年)始被樵夫发现,故有“一朝何事失扃(门闩)钥,樵者得之人共传”的诗句,意思是说,这个三叠泉一天偶然没有把门锁好,所以被打柴的人发现了,才在人间流传开来。在三叠泉的东北面是九叠屏,因为山峰呈九叠,又像一个大屏风,所以得名“九叠屏”。屏下是九叠谷。唐天宝十五年(756年),诗人李白曾在那里隐居,他的著名诗篇《庐山谣》也是在那里写成的。诗的头两句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其中还有“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句。但尽管如此,他也未曾发现三叠泉。
各位请随我往下走。我们此刻来到的地方叫“观音崖”,我们看到的那个洞称“观音洞”,洞下是一潭碧水。洞旁巨石上刻着隶书“竹影疑踪”四个字。相传观音洞通向一个寺,叫“竹林寺”,据说这个洞口是竹林寺的后门,洞内常有仙人出没,所以也称“仙人洞”。很久很久以前,有位樵夫无意间发现一片竹叶循溪而上,他出于好奇,便跟着这片竹叶走,走呀走,不知不觉来到了洞中,洞里面正有两位仙人在下棋,樵夫便凑上前去观看,他看得入迷,似乎过了一段时间,大概有一天吧,他想,该回家了。
于是他便出洞往回走,出洞以后,他眼前的世界全变样了,原先的村庄、自我的家都不见了。他去问人,全都茫然不知,他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得已,便向一位长者打听,长者也不明白他原先的村庄和家的情景。长者也觉得奇怪,就问他:“你是从哪里来呢”樵夫便把自我的经历诉说了一遍。长者忽然明白了,说:“你是从神仙那儿来的,你明白吗洞中方一日,世上几千年!”樵夫这才恍然大悟,几千年的世道沧桑,自我的家乡早已面目全非了,上哪儿去找呢各位此刻明白了吧,“洞中方一日,世上几千年”这句话就出自这个地方。
各位可能要问,那“竹林寺”究竟是有还是没有呢关于它也有一个传说故事。据说很久以前,观音洞横穿庐山,与现今仙人洞附近的一个寺想通,这个寺就是竹林寺。因为它处在险峻的峰峦下头,隐匿在竹林之甲,附近终年云雾缭绕,故此得名。寺内住着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小和尚不满10岁,清扫庙堂,伺候老僧,挑水劈柴,一切杂务都由小和尚承担,晨钟暮鼓,打坐参禅,日子极为清苦。
一天,小和尚从三叠泉挑着满满一担水,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往上挪。这时,一只躲在旮旯里的饿狼,正龇牙咧嘴,流着馋涎,眼睛露出贪婪的凶光,在小和尚身后窥视着。突然,一声狼嗥,饿狼将小和尚扑倒在地。小和尚一声惊叫,顿时失去知觉。待他苏醒时,已躺在毛茸茸的草窝窝里,身旁坐着一位与自我年龄相仿,灵气十足的小女孩。
原先这个小女孩是借三叠泉灵秀之气,已生长了千年的何首乌。她见小和尚危难,便挺身相救。从此,这两个小人儿就形影不离。小女孩帮小和尚砍柴挑水,饿了,在山林中寻野果子吃;乏了,在三叠泉溪间嬉水。
不久,这个秘密被老和尚发现了。一天,老和尚找出一根红线,交代小和尚,要如此这般。第二天,小和尚照例与女孩一齐玩耍,玩着玩着,小和尚悄悄将红线系在她辫子上,然后借故离去。小女孩也回到自我的土窝窝里。话说那老和尚,不安好心,悄悄地拎着锄头寻了过来,很快就发现了一截露在土层外的红线。他不禁大喜,心想,吃了千年何首乌,能够长生不老。他三下两下便将何首乌挖了出来,兴冲冲拿回庙内洗净,然后放在锅中炖。
小和尚见此情景,后悔莫及,哭闹着要拼死救下小女孩,但他哪里斗得过老和尚,被打得昏迷不省人事。小和尚恍惚中见小女孩泪汪汪诉说不幸,并告诉小和尚该怎样做。
老和尚将何首乌炖在锅里,便下山去买酒,准备回来美餐一顿。
小和尚苏醒过来后,遵照小女孩的吩咐,将锅内汤汁沿庙四周洒了一圈。刹那间,小女孩从锅内跳出,深情地拉着小和尚的手,整个庙宇便随之飘忽起来。这时老和尚打酒回来,忽然看见寺庙正欲腾空而去,情急中,忙一把抓住门槛,身体随即在半空中晃悠起来,老和尚拼命叫喊:“菩萨救我!”然而天不应,地不答。忽地一阵狂风大作,老和尚一声惨叫,跌入三叠泉峡谷。从此竹林寺消失得无影无踪。唯有洞旁“竹隐疑踪”四个字,似乎在提醒人们,那里有一段神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