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08:04:44

第1篇: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词语积累。

2.学会找近义词和反义词。

3.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l.找近义词和反义词。

2.听、说、读、写训练。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扩大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八》。

二、出示生字卡片。

1.自己读这些生字词,不认识的多读几遍。

2.能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这些字都有些相同的地方。)

三、教师归纳。

这些有相同部分的字叫形近字。

四、读准这些字,并自己识记住它们。

五、学习“看看说说”。

1.说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东西?

(一个又大又黑的圆柱子和四个小小的白色的柱子。)

2你能从中找出几组反义词。

黑——白大——小多——少

长——短高——矮

3.齐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二、学习“日积月累”。

三、出示词语卡片。

1.教师范读,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并试着记住它们。

四、学习“我会选”。

1.黑板板书。

第2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难字新词。

2、通过了解茶的有关知识,感受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自学能力,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

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预习。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茶的知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个中国人,很有必要了解有关茶的知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说茶》。

2、板书课题,理解“说”字。说:介绍,讲。

二、自学课文,整体把握

1、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工具书,认识文中难字,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说了茶的哪些方面。

(3)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2、反馈,谈谈自学收获。可以任选其中一项重点谈,也可以每项都谈到。

3、资料展示,深入地了解中国茶文化。

4、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后,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什么感想?

三、总结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第3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读懂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事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权威。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句子意思,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杯子,金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质疑激趣

1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有一天,一位科学家来到一所学校,许多小朋友都惊喜地围住了他,向他问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位科学家都做了回答,小朋友们听了可崇敬他啦。这时,科学家也向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许多小朋友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于是都抢着回答,但都不正确。这时,有个聪明的小朋友通过自身动手,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2设问: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认读字词,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的问题呀,都在课文里呢。带着你们的问号去读读课文吧,一边读一边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同学读后,老师用课件出示勾画的生字让同学对照。)

2请把你已经会认的字大声地读给同桌的小朋友听,或夸夸他,或帮帮他。

3我们一块儿来和生字娃娃打打招呼吧,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先带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容易读错的多读几遍。)

4小组合作学习。

由小组长带领组词,找形近字,用自身最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5教师:同学们都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了吗瞧,他们又回到了课文里。没关系,有它们帮助,我们读课文就更容易了。谁愿意来试一试

(抽读。)

6小朋友们自由地轻声地读课文,看看自身能读懂些什么。

7同学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三、重点探究,品读体会

1再读课文,考虑科学家提出的是什么问题。

抽读——评议——范读——齐读

2细读课文,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有些什么答案围绕“议论纷纷”指导朗读,他们的答案是怎么得来的让同学联系第1自然段和课文题目考虑。

3玛丽亚做了什么她为什么生气(同学找出文中相关内容,反复阅读后,老师再作提问。)“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的意思是什么(同学和老师可以亲自做一做。)

4科学家为什么提这个问题

反复读科学家说的话,讨论科学家在回答玛丽亚的问题时为什么哈哈大笑。

5玛丽亚明白了什么

6学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拓展

1在生活中你看到、听到或经历过这样的事吗讲一讲。

2读课文,誊写自身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设计

科学家的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为什么)〖(动手试)〖(只有……才干)

第4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有趣的实验。

技能:引导学生细细地批品读例文,感受字里行间描写的细腻。

能力: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写下来。

情意;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仔细贯观察,亲自实践,把实验最精彩或者是最关键的部分写生动。写具体。

对策:人人参与实验,并从中体验实验所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错别字。(投影片)

没有锻(断)严着(沿)

桥廓(墩)桥郭(墩)

桥丹(塌)拆一下(折)

带表(代)想向(象)

二、病句

1、首先徐涛先上去,他的做法很简单,就直接一张纸他放在桥墩上。

2、实验材料会简单,只要脸盆一个,半盆水,三个杯子,在有一张白纸。

3、下车的车胎还没滚到一周,桥就掉进了和里。

4、小桥还没有锻,所以他们做的小船是最好的。

5、有的说,直接用这张纸嘛好吗?

三、内容上的毛病。

1、在句子中前后意思相矛盾。

2、标点使用不当,人物说的话没有用双引号。

四、讲评方法。

小组交流,互相修改,取长补短。

1、四人一小组自评,找出对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2、选好的范读欣赏。

3、针对自己的不足自行修改。

五、讲评步骤。

1、分组自读自评。

四人一组,先自读自己的,交流有没有写己的实验过程,如何克服困难,合作配合,共同完成实验。

再读读同学的,指出对方不完善的地方。

2、范读赵正洋的,能有详有略地写出实验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体验,并写出成功的喜悦。

3、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修改意见,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5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把词语填在适当的句子中。

4、引导学生产生写话的欲望,鼓励学生写真心话。

5、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观察、调查或查阅资料的能力。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一)

1、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学生反复读生字,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小泡中的话,小组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交流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5、让学生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一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呀!”乌鸦说“小芽上长蚜虫呢!”

(二)看看说说

学生自己观察,指名说反义词。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1、自己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读准字音)

2、各自选择词语造句,全班交流。

(二)我会选

1、引导学生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

2、自己选词填空,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3、交流检查

(三)我会写

1激趣谈话:(1)你有什么高兴的事,想告诉大家吗?(2)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吃的食物吗?(3)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游戏吗?这个游戏是怎样玩的?(4)你最喜欢去的是什么地方,你看见了什么?(5)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长得什么样?……

2、指名说话,老师相机指导。

3、同座同学互相说自己想说的话。

4、把自己所说的话写下来。

5、学生写话,教师巡视,帮助写话有困难的同学完成写话。

(四)我会读

1、学生小声读故事。

2、同座互读,看谁读得准、读得流利。

3、全班交流。

4、你认为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课前准备

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分头搜集动物、植物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等)。

学生自由准备讲稿。

二、有趣的动物、植物

1、激趣谈话:课余时间大家通过观察、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了许多动植物方面的知识。今天就请大家介绍有趣的动物、植物。

2、示范引导:位于宜昌市夷陵区的中华鲟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一家保护中华鲟的专业科研机构,有许多同学到那里参观过。今天我们就请中华鲟做一个自我介绍。

我叫中华鲟,被人们称为水中大熊猫、活化石。我是江海洄游性鱼类,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一般可以活30余年。我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酷似披甲武士,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一张大嘴又尖又长,身上有五行银白色的菱形骨板,背部一行,身体两侧和腹部两行。

3、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练习讲解,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4、各组推选最佳解说员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展示台

(一)日记

将自己的日记本,或打印成册的日记在班级、年级进行展示。

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篇读给大家听一听。

(二)中华鲟等资料

收集到中华鲟研究所参观的照片及其他资料、图片进行展示。

(三)到市内鸟语林、爬行动物展览馆、动物园、植物园等地参观,并收集相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第6篇: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⒈学会7个字,认识6个字。

⒉默读课文。

⒊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在生活中感受、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培养在生活中观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在生活中感受、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教学难点:

培养在生活中观察、思考的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你们观察星空,观察蚂蚁搬家运食物等自然现象,收集生活中蕴含知识的例子,谁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结果给大家说一说?

⒉指名回答。

⒊同学们可真会发现哪,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中处处皆学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⒈自由读课文,把预习中自己认为难读得字多读几遍。

⒉在四人小组内分读课文,互相评议。

⒊快速读课文,看看课文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处处皆学问”?谈谈你对哪个例子印象最深?为什么?

三、小组互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例子读给同学听,说自己的体会。

四、全班交流。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自由阅读,互动交流。

⒈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⒉小组互动交流。

⒊全班交流:原来人们在生活中发现了星星运转的周期,发现了潮汐和月亮圆缺的关系。

⒋你还了解那些这样的事例?

(教师提示:比如牛顿通过苹果发现了地球的引力,阿基米德通过洗澡发现了水的浮力等。)

⒌指导朗读。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⒈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话里讲了那些现象?

⒉学生交流。

⒊创设情境:召开一个小小的研讨会,交流自己研究这些现象的结果。

我是植物学家,我知道……

我是昆虫学家,我知道……

我是音乐家,我知道……

我是裁判员,我知道……

⒋小结: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其内在的联系,只有仔细观察、研究才能了解其中的学问。

⒌朗读这段话。

三、拓展发散,揭示中心。

⒈仔细品读最后一段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⒉学生交流。

⒊教师引导学生:

⑴体会“认真倾听”、“仔细观察”“静静思考”的含义,从而懂得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了解知识。

⑵体会“聪明的人类已经将许许多多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懂得知识是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既要学会从生活中学会知识,也能将学的知识用于生活。

⒋朗读这一段话。

⒌课后发散: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从中发现了那些小知识?把它记下来。下周我们在开展一次《生活中的小知识》研讨交流会。

第7篇: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其中会写“着、往、医、生、仔细、都”7个字。认识偏旁“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小溪变化的原因,懂得环境保护要从自己做起。

教学难点:

1、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认识叠词。

2、理解小动物的行为与溪水变化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生活中环境变化的实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语,提示课题

1、演示课件。

春天里舞动的花朵,微波荡漾的池塘,欢腾的小溪??伴随着音乐,画面不断变化,老师的讲解如画外音娓娓道来。

同学们,我们常常被春天美丽的景色陶醉,那是因为在春天,有美丽的颜色、悦耳的声音和感人至深的微笑——花朵在笑,池塘在笑,小溪也在笑??它们怎么会笑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溪笑了》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小溪笑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

小朋友们真不错,边读课文边思考了这么多问题。在读的过程中,所有的生字宝宝都认识吗?瞧,它们出来了!

1、课件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1)自由读生字,新词。

(2)“小老师”认读、领读。

(3)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再打乱顺序点名认读。

2、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1)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字形?

“着、仔、细”可以通过与熟字“看、子、田”比较来识记。

(2)指名汇报。

(3)扩词理解字义。

四、课中休息

小朋友们说得真不错!现在我们来轻松轻松,一起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留心它们的笔画与笔顺。

2、全班交流: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书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更多相关内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