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7 07:57:47

第1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学会如何赏析人物;并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父亲,从他上身迸发出来的伟大的父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与这位父亲相比,梁晓声的母亲又给了他怎样深沉的爱呢?今天,我们就去体会一下大河一样深沉的母爱。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通过自己查资料,读通、读懂全文,能够简述课文大意。

再读课文、品味语句

要求:根据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学习经验,自己把文章当中的描写母亲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找出来,在自己重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探讨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整理在练习本上。

重点体会我家里的贫穷和母亲的大方这一鲜明的对比,(母亲干脆利落的对话)细细品味母亲瘦小的身体与繁重的工作和恶劣的工作环境的对比。

以读促情、朗诵比赛

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镜头反复品读、认真体会,每个组选派一名代表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断,读的形式自选。

随堂练笔、人物分析

要求:通过对文章重点语句的分析,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人物赏析。篇幅不用太长,能够表明观点,说明理由即可。

读课后连接,谈自己为母亲做过的小事儿

操作:认真读课后链接,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和爱,小组内交流自己曾经做过哪些令母亲感动的小事。

第2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小擂台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唐朝大诗人李白。(相同的内容不重复)

二、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夜宿山寺》

三、学习新课

1、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

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3、学生自己读古诗,对照生字表自学生字,记住它们的音、形、义。

4、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宿寺危摘辰敢恐惊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危:上面是?,第三笔是横。

辰:部首是厂字头,第五笔是竖提。

摘:左右结构的字,同字框里是古。

敢: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宿:住宿。

寺:庙。

危:高。

辰:天上的星星。

恐:害怕。

惊:惊动。

语:说话。

百尺:泛指很高很高。

天上人:天上的神仙。

(5)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危楼高百尺:这座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

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

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6)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5、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6、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摘:左窄右宽,同字框里是古。

敢:左右宽窄,高低一样,右边是四笔写成。

寺:第三笔横要长一些。

惊:左窄右宽。

恐:上下结构,上面的巩字要写得紧凑些。

宿、危、辰三个字让学生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高百尺,

手可()()()。

()()高声语,

()()天上人。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李白其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3夜宿山寺(李白)

难字:宿危摘辰敢

4梅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几枝盛开的腊梅,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回忆学习的步骤,进行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梅墙数寒独遥暗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墙:第五笔是竖

遥:熟字摇去掉提手旁,换上走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

数:几

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过来。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学生进行朗读,而后评议。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看拼音填空

línɡ()寒yáo()远

()巧()动

2、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字组词

每()()

()()

3、背诵古诗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4梅花(王安石)

难字:墙遥寒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从而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写一写生字:教师读生字,三个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写完后,大家评议三个同学书写情况,同桌之间对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

2、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

二、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

1、诗人通过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1)让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学生可以结合梅花不怕寒冷,在百花早已凋零的时候,勇敢地绽开笑脸,斗雪傲霜。从凌寒独自开这句看出来;诗人还赞扬了梅花的美丽,像雪一样洁白,从遥知不是雪这句看出来;另外,诗中还对梅花的品格进行了高度赞扬,写出了梅花的香味清雅不俗,从为有暗香来这句看出来。)

2、教师小结:梅花洁白美丽,芳香独特,而且不争春斗艳,在寒冷的冬季,不畏严寒,竞相开放,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作者运用恰当的笔墨描绘了百花凋零,唯梅独放的美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

三、欣赏古诗

1、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喜欢哪句?谈谈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

2、师生共同欣赏,参加交流活动。

3、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四、实践尝试

1、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学生在音乐声中做画)

2、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把梅花图贴在展示板上,大家共同欣赏。)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书中的第三题。

2、自己写一首描写梅花的诗,配好插图。(选做)

5江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绝、钓两个字让学生自己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千山()()(),

万径()()()。

()()蓑笠翁,

()()()()()。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5江雪(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钓:与钩字的区分。

资料提供者:吴

第3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拼音正确读出课文中生字,能查字典,确定带点字在词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为“我们村”日益繁荣昌盛而喜悦和自豪的感情。

3.感受我国农村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日新月异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交谈揭题。

你家所在的村子有什么特别的标记吗?当有人问你:你们的村子在哪里?你一定会指着那个村子的标记对他说:“你看,那儿就是我们村”。

二.揭题读题。

三.自学课文生字词语。找出疑难问题。

四.阅读交流:

1.你认为小作者写“我们村”不同年代的不同标记是想说明什么?

2.怎样朗读每段课文,才能表达我们同小作者一样的感情?

3.课文什么分5个自然段写,说出每段中表示时间的词和人们指点村子的标记。

五.朗读:

:是否准确表达了我们和小作者一样为“村子”而自豪的感情。

第4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体会菲迪皮茨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3.通过读文,了解马拉松运动的来历,并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体会菲迪皮茨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与奥运会有关的资料(如:比赛项目、来历等)。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你知道“奥林匹克运动会”吗?指名说一说。

2.板书课题,读题。

3.识记生字“圣”,练写“圣”字。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自己想办法解决。

2.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词的读音。

3.指名分段接龙读课文,要求做到四不。

4.评议并正音。

5.小老师上台教生字。

帅援浴略炬

艰讯胞沸

6.齐读课文。

三、巩固识字,练习写字。

1.游戏巩固识字。

2.练写左右结构的字。

帅利格项

(1)教师重点指导写“帅”字。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下列词语。

主帅援助沸腾喜讯

浴血奋战侵略火炬

神圣艰苦同胞

2.说一说:你从读文中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菲迪皮茨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读文理解。

1.默读全文,边读边画记,哪些句段最能体现菲迪皮茨的坚强和勇敢。

2.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句段如:

他日夜兼程,跑了两天两夜……斗志昂扬,浴血奋战,终于战胜了强大的波斯侵略军。(结合语境理解“日夜兼程、斗志昂扬、浴血奋战”的意思。想象菲迪皮茨两天两夜中经历的艰难险阻。)

在艰苦的战斗之后,菲迪皮茨已经很疲惫了,而且,他还负了伤,胳膊上的伤口还在淌血。

3.练读第4、5自然段。注意读好两个带省略号的句子。

4.谈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5.齐读文章的最后两段。

三、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了解的奥运精神或其他的奥运项目的来历。

2.组内交流资料。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

第三课时

一、检查读文情况。

1.齐读全文。

2.将自己喜欢的句段读给同桌听,请他评一评。

二、讲故事。

1.了解讲故事的要求。

2.组内讲这个故事。

3.指名上台讲,评议。

三、简述马拉松运动的来历并写下来。

四、完成课堂练习。

第5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蚂蚁和蝈蝈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的对比,使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乐观生活态度,歌颂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分角色演课文故事。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树林里有一棵老树,他见识可多了,林子里发生的事他全知道,你们想不想听树爷爷讲故事?

请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播放课件:(有一棵老树说话:“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就给大家讲个蚂蚁和蝈蝈的故事吧。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2、师范读: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好冷啊!你冷吗?(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谁试着读读这句话,指名朗读,学生评价相机,字理学习“刮”

刮字左右结构,立刀旁,立刀旁与刀有关。同学们想想,平时小刀刮到手会有什么感觉?那冬天的风吹到脸上像刀刮一样,也是很疼的,这样的冬天非常的(冷)哪个小朋友再来试试,把冬天的冷读出来。(指名朗读,学生互评)

3、在这寒冷的冬天,我们一块到小蚂蚁家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课件显示蚂蚁洞图)

4、我们再去看看小蝈蝈,哎呀,他们怎么啦?(课件显示蝈蝈过冬图)

5、看到这样的情景,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质疑。)

6、你们真会思考,树爷爷听了你们的回答,很高兴。(课件显示:老树爷爷笑着说:“是呀,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聪明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好!请同学们打开书113页,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1、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自评)

2、小蚂蚁在这炎热的夏天里——搬粮食。那他们是怎样搬粮食的?(课件显示蚂蚁搬粮食)

3、(课件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指名朗读,互评。

4、、小蚂蚁在辛勤地劳动,有的背,有的拉,你想一想,蚂蚁劳动的时候,还会有那些动作?能不能把你刚才想好的词放到这个句子里说一说呀?

5、蚂蚁累得(满头大汗),我们看“汗”字,哪位同学能结合字理知识说说怎样记汗字。

(出示“汗”字生:“汗”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一“干”活的“干”字,干活就会出汗。(点击“汗”字的字理演变)你们看,小蚂蚁的额头上大滴大滴的汗珠流下来,小蚂蚁个个满头大汗,这说明什么?谁来夸夸小蚂蚁。

6、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夏天这么热,可小蚂蚁不怕苦,不怕累,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把对小蚂蚁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如果加上动作更能干了。(指名读,互评,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那蝈蝈是怎样度过这炎热的夏天的?(课件显示蝈蝈乘凉图)

2、、(相机出示句子: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齐读。指导朗读(蝈蝈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自由自在)你能读出蝈蝈的自由自在。(个别读,生评)

3、比较句子练习朗读,引读(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

4、蝈蝈笑蚂蚁是傻瓜,想想蝈蝈当时会说些什么?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配上动作表演)

6、分小组演读,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学生点评。

(四)、回顾课文第三自然段,展开讨论。

(过渡)蚂蚁就这样辛勤的工作着,蝈蝈就这样自由自在的玩耍,转眼间,冬天到了……(学生接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讨论①你们现在明白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②蚂蚁傻不傻?

(五)、练习背诵

这个故事多有趣呀!你们试着把它背下来。

小朋友们,今天树爷爷不仅给我们讲了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他还邀请我们到“开心果果园”去做客,我们出发吧。

(六)、课外延伸。

小朋友们,我们来到开心果果园,这里有音乐厅、童话屋、知识窗,动物园,你们选择你喜欢的地方的地方点击进入。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你在开心果果园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第6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山羊、白菜、谢谢、菜子、拔草、长大、干活、日子、哪儿、只有”等词语。认识“灰、些、饿、担”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篇好的童话故事。可以令孩子们感受乐趣的同时受到人生的启迪。这篇课文共有9个自然段,四幅插图。主要讲述的是小白兔和小灰兔在帮助老山羊收白菜后,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小白兔只要了一包菜籽的故事。结果小灰兔要的白菜吃完了,又去要白菜,而小白兔要了菜籽后,自己种白菜,菜吃不完,还送给老山羊一担白菜。这则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丰衣足食的人生哲理。

2.识字教学:

本课8个生字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收、完、哪”的读音。在11个词语中,要注意在读“谢谢、日子”时第2个字“谢、子”要读成轻声,“哪儿”要读成儿话音。

在这些生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有“收、谢、拔、挑、哪”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其他3个“茶、您、完”是上下结构的字。在记忆字形时,可以采取了种方法,第一是编顺口溜记忆,如“您”字心上敬你。菜:采来草,不是草,吃到肚里营养高。谢:见面开言道,躬身而带笑,个稍矮一寸,人夸有礼貌。拔:一只手指向上,朋友肩上爬小猴。第二种是用熟字挨偏旁的方法记忆。“收”字用“放学”的“放”字把“放”字换成“”就是“收”字。“挑”字用“桃花”的“桃”字把“木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挑”字。“完”字用“公园”的“园”把大口框换成“宝盖头”就是“完”字第三种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如:“哪”字,是“那是”的“那”加上“口字旁”就是“哪”字。在学生记忆字形时可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忆。上边提供的几个顺口溜记字方法教师可以采取“猜字谜的方式进行。”

3.写字教学:

本课共8个生字,5个生字是左右结构的,注意在书写时要写成左窄右宽。“收”的第一笔要注意提醒学生是竖提。“谢”字笔画比较多,字的结构不好掌握,教师要重点指导。“谢”字左中右3部分要占田字格的三分之一,中间的“身”字写在靠近竖中线位置,注意最后一笔“撇”不出头。“拔”字右边别忘了“朋友”的“友”字上边加一点。“挑”字的右边“兆”的笔顺是。第一笔“撇”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点”写在横中线上边,“提”写在横中线下边,第五笔“撇”写在横中线上边,“点”写在横中线下边。“哪”字的“口字旁”写在横中线上边,中间的“”里边的第二个横写在横中线上。“茶、您、完”是上下结构的字。“菜”字中的“”写在上半格,下边的“木”字写在下半格。“您”字的上下宽窄大致相似,“你”字书写时稍过一点横中线。“完”字的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下边“无”字的二个横,第一个写短点在横吕线上边,第二个横稍长点,写在横中线上边,“竖钩弯”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4.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这课书要抓住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三处不同表现:

第一,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助的老山羊收白菜的不同表现。

小灰兔收下了老山羊送给他的一车白菜。

小白兔不要白菜,要了一包菜子。

从图上就可以看出,小灰兔推着一车白菜,小白兔高高兴兴地收了一包菜子。

第二,两只小白兔回到家里的不同表现。

小灰兔不干活,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小白菜把菜籽种到地里,而且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白菜很快地长大了。从图上我们就可看出小灰兔身子靠在白菜上,整天不干活,饿了就吃大白菜。小白兔在菜地里整天忙碌着,他正在给白菜浇水。

第三,第二次到老山羊家的不同表现。

小灰兔再一次到老山羊家云要白菜。

小白兔提着一担白菜云老山羊家云送白菜,从插图上可以看出,小灰兔很奇怪,还可以看出小白兔正抱着一大棵白菜送给老山羊,老山羊非常高兴。

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小白兔说的话是难点,“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小白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别人送的菜再多,也有吃完的时候,只有自己种,即可以收到白菜,又可以收到菜子,吃着菜,又种菜,总有吃不完的菜。

课文结构

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助老山丰收白菜。

第二、三段:讲老山羊送白菜给他们,小灰免收下了,小白兔却要了菜籽。

第四、五段:讲小白兔种白菜。

第六、七、八段:讲小灰兔专门在家吃白菜,吃完了又去要,碰上小白兔给老山羊送白菜。

第九段:讲小白兔告诉小灰兔的话。

中心思想

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小白兔和小灰兔对待老山羊送肉菜这件事的不同态度和表现,说明了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劳动,才能丰衣足食的道理。

句意推敲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这句话点明了小白兔种菜的原因。说明只有自己动手,去劳动,才会有收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词语解释

帮忙:帮助别人做事。

常常:经常,不止一次。

施肥:给白菜上肥料。

奇怪:没有想到,不理解。

近、反义词

近义词:帮忙——帮助常——经常谢谢——感谢

反义词:松——紧收——种饿——饱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录有小白兔种植白菜经过的音像带、朗读课文的录音带、生字卡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要学会的9个生字,可以采取“读字——汇报——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第一段里的“收”和“菜”,一个是翘舌音,一个是平舌音,要注意读准。“菜”上面“艹”表示菜是植物,下面“采”表示读音。

第二段里的“您”是对人的尊称,联系课文里小灰兔收了老山羊的白菜,从心里感谢、尊敬老山羊,所以“您”是“心”旁。

第五段里的“拔”,因为拔草要用手,所以是“扌”旁,右边是“友”加一点,点不能少。

第七段里的“完”,要结合句子与“玩”区别字义。

第八段里“挑”可与“跳”进行比较,注意两个字偏旁的区别。

2.写字教学

“菜”,“艹”写扁一些,约占田字格四分之一,下面“”也占田字格四分之一,“木”占二分之一。“谢”,左中右各占田字格的三分之一,中间“身”最后一撇不出头。“您”,上下宽窄大致相似,上面的“你”略比“心”长一点。“完”,“宀”占田字格三分之一,“元”占三分之二。“拔”,左窄右宽,右边“”上的一点最后写。

(三)词句教学

本课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多读读课文、看看插图即可理解。“施肥”可能城里孩子不懂,可以给孩子打比方:人吃了饭菜就能长大,植物加了肥料就能长得好,施肥就是给植物加肥料。

本课需帮助学生理解的句子是“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小白兔和小灰兔回到家后的不同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果,通过比较使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四)朗读指导

本课朗读指导可分以下几步:第一步,揭题之后听课文朗读录音,然后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儿连读,读通句子,可以让同桌互读,互查。第二步,采用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看图指导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将朗读指导与学习课文结合起来。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22、小白兔和小灰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和11个词语,能借助拼音读准“灰、些、翻、浇、施、肥、饿、担”8个认读字。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准生字,词语的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豁嘴巴,红眼睛,不见走,光见蹦。

猜一种动物

二、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放录好的音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一件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并读准这些生字的音。

第7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儿歌,初步了解各个季节的花。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花的图案、有花名的叶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认识12种花,知道它们盛开的时间。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花的图案、有花名的叶子。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播放花的课件,随音乐简单地介绍课件中的花。)(教师:大自然里有许许多多的花,他们有的淡雅,有的清香,有的朴实,有的娇艳,有的亭亭玉立,有的楚楚动人。向日葵:它追求光明,始终面向太阳展开笑脸。菊花:有着淡淡的芬芳,白的白得耀眼,黄的黄得灿烂。梅花:它傲立于凛冽的风雪中,散发着沁人肺腑的芳香。茉莉花:小巧玲珑、芬芳美丽。牡丹花:可谓花之娇子,它雍容华贵,气质高雅,被誉为我国的国花。)

2、看了刚才的礼物,你想说点什么?(学生反馈)今天我们将走进一个花的世界,一块儿去欣赏月月花。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3、同桌一起来读课文,可以一人一句地读,也可以一人读一遍,注意听小伙伴的字音是否读准确了,如果没有,你就帮帮他。

4、同桌合作读文,并帮助小伙伴读准字音。

5、女孩子来试着读课文,男孩子看着课文,仔细地听,看看他们字音是否读准了,句子是否读通顺了。

6、女生读文,男生评议。(字音读得是否正确,句子读得是否通顺。)

7、教师:愿意听我读吗?(愿意)好,我读句子,你们就读词,一定要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一个词读两遍。(出示课件,领读第二、第三句,接着让学生分两组读。)

8、再齐读这些词,一个词读两遍。(学生齐读)

9、男女交替比赛读词,看谁认得又快又准,每个词只读一遍。(学生交替读词)

10、读了这么多次生词,你们有没有找到汉字娃娃?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头带拼音帽子,身穿红色袍子)瞧,汉字娃娃们已经摘下了拼音帽子,脱去了红色袍子,还认得吗?一起认认吧,每个生字读一遍。

11、刚才“养”和“香”的字音读得非常好,再读一次。看看谁最聪明,还能用这两个字组成其他的词。(学生用“养”和“香”组词)

12、学生分组认读生字。

三、读文体会

1、读了这么多遍生字,又读了这么多遍词,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多读几遍课文,一边读一边看上下的图,认一认哪个是水仙花,哪个是杏花。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问问同学或是老师。认得认真的孩子,老师就奖励他一朵花。(教师巡视,发花)

2、做“找花”的游戏。(贴花在黑板上)教师:有孩子得到了老师送的花。得到花的孩子赶紧拿着花来讲台。我们来做个请花上黑板的游戏,全部的孩子学老师的样儿来问:水仙水仙,在哪里?拿水仙花的孩子就向前一步高高举起手中的花儿大声地回答:水仙水仙在这里。然后将花交给老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当老师把花贴在黑板后你们又继续向下问,明白了吗?(做“找花”游戏)

3、花儿,你们都认识了吗?我想再考考大家。齐读老师手里的花名两遍。(出示带花名的树叶)请得到花名的孩子赶紧到台上为你的花名找家吧。(学生贴花名)孩子们看着这些花,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学生齐读花名一遍)

4、生字读得很准,花儿也认识了,接下来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你最喜欢什么花,就多读什么花。(学生自由读文)

5、反馈读文,教师适时指导。孩子们都很能干,咱们来合作读儿歌怎么样?(男:一月水仙女:清水养。交换读,女:水仙一月男:清水养。)

6、老师现在有些地方不明白,你们能帮帮我吗?(教师:水仙水仙几月开?杏花几月伸出墙?四月什么遍山冈?什么五月笑盈盈?学生:水仙水仙一月开。杏花二月伸出墙……)

7、玩得开心吧,咱们再来拍手读一读。

8、练习背诵:想背课文吗?(想)可以同桌一起背,可以自己想着这些花儿,看着这些花儿美美地背,还可以编着动作背。(学生练习背诵课文)喜欢老师刚才带来的礼物吗?现在老师再送你们一些。(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随音乐背课文。)

9、孩子们站起来吧,和你的小伙伴面对面,我们一起来拍手背课文。

四、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想说什么?

2、课题是指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花的盛开时间?

3、出示儿歌:

花儿好看我不摘。

公园里,花儿开,

红的红,白的白。

花儿好看我不摘,

大家都夸我真乖。

(齐读,谈有什么收获。)

4、小结。(是啊,花儿的功劳可大了!它们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更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因此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孩子们,让我们赶紧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来保护他们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能仿编儿歌。

教学重点

会写8个生字。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本课16个生字,学生齐认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做“摘苹果组成词”的游戏。

4、问答12种花的盛开时间。

二、完成课后练习2

1、教师:刚才你们认得真不错,每个汉字娃娃都认得很正确。可是现在有些汉字娃娃找来了它的兄弟姐妹,你们还能准确地认出他们,并组出词语吗?(出示课后练习2)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

4、学生完成练习。

5、教师巡视,做个别辅导。

三、练习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2、学生认读,扩词。

3、你认为哪些字难记,怎样想办法记住?

4、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全班交流。

6、教师总结指导(引导用上下结构的方法记住“香”、“荷”、“杏”,用左右结构的方法记住“仙”、“桂”、“梅”,范写“荷”、“梅”。)学生随教师书写。

7、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8、教师巡视,做个别辅导。

9、进行作业展示。

四、指导学生仿编儿歌

1、齐读儿歌,你们还知道哪些花的特性和盛开的时间?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3、你们能用刚才说的哪些花编出一首像我们课文一样的儿歌吗?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代表反馈。

5、教师总结。

6、将你们编的儿歌写一写。

第8篇:小学语文教案

一、说教材

《zhchshr》一课是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包括拼音教学和一个小诗歌教学。本课是第8课时。根据大纲对本年级段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制定以下几点教学目的

1、借助故事情景,让学生学会zh、ch、sh、r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通过看图能准确拼读zh、ch、sh、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3、在对比中,学会zhi、chi、shi、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4、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习精神,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欲望。

由于z、c、s与zh、ch、sh的发音容易混淆,学生对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发音方法掌握不够,因此我将zh、ch、sh、r的发音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由于本课出现了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区分,这恰恰也是个别地区的一个发音误区,为了能够让学生正确、清楚地掌握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发音方法,以及准确、流利地发好这两个音。在教学中我采用提示、设疑、讨论、对比、电教媒体等方法来教学本课。

本课所运用的教具有生字卡片和多媒体电脑动画一套。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放手让学生运用讨论法、比较法、来学习本课,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把所学的知识逐步转变为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篇课文的要求,我准备用以下环节来教学本课:

1、音乐律动,导入新课:

因为上节课的z、c、s与本节课教学的zh、ch、sh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采用音乐律动和复习导入的方法,这样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也联系了本节课的教学。我先让学生在去拼音乐园中结交几位特殊的朋友,然后看看谁来迎接我们了,逐一跳出卡通人物zcs,问学生它们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强调平舌音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接着在来跟它们打招呼,逐一跳出卡通人物zicisi,生个别跟卡通人物zicisi打招呼,再让学生说出它的名字是整体认读音节,及发音的要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卡通人物又是学生最喜欢的,以跟卡通人物打招呼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学习斩课打好基础。

2、观察情境图,初步感知zhchshr: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情境.以故事引入。通过学生眼、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这几个声母。

首先告诉学生在一个美丽的绿色森林里,什么升起来了,出示情景图,学生说一轮红日升起来了,红日的日就是r的读音,板书r,紧接着问学生,在图中发现了那些动物?学生说发现了一头狮子和两只猴子,狮子的狮念的轻一些就是sh,引入sh的发音及板书,接下来问这只凶猛的狮子想要干什么?学生说出吃猴子,从而导入ch及板书ch。猴子被狮子吃了吗?为什么?学生用明亮的眼睛看到树上一只大猴子伸下一根树枝拉小猴,树枝的枝就出现了zh并板书。从而总结我们今天就结交这4个声母朋友。这样故事引入后,编一首儿歌,老师配乐范读课文,“一轮红日上山头,狮子想来吃小猴。树上同伴有办法,伸下树枝来救猴。”最后,老师带读儿歌。

3、联系表音表形图,探究发音:

⑴小组学习: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于教给学生怎样学习。”事实证明,凭借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尝试,就能让他们尝到成功的欢乐,同时也树立起学好拼音的信心。

在这里我出示表音表形图,让学生单独来学这4个声母。先让学生自由练读,体会体会怎样才能读好这几个声母,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练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母,并想办法去学会它。其次,在4人小组互说体会。然后在学生汇报中总结发音要领。最后给学生范读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这几个声母,以各种方式自读声母。

⑵游戏巩固:

拼音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简单的游戏,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使枯燥的字母富有生命,把书写看成是把声母送回家,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迷路的小朋友,内心涌起强烈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

游戏一:听音取卡:

把自己准备好的卡片摆好,老师念音学生举卡,进一步巩固发音。

游戏二:找一找,送回家:

逐一出现音节zhucheshuru找一找声母zhchshr分别藏在哪个字里?学生自读音节,遇到不会的向同学、老师请教。这里是练习拼读教学。

出现四线三格,把它们送回家,学生上黑板贴字母卡片。这里教学zhchshr的正确书写。

游戏三:看谁记得牢:

它们已经送回家了,看看怎样记住,学生交流、讨论然后说说,学生用各种方法认清形。

4、学习zhichishiri:

⑴教学zhichishiri的读音:

zhchshr也交了几个特殊朋友,出示zhīchīshírì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其他学生跟读,教师小结。请同学用喜欢的方式练读,可以自读、互读、“开轮船”读……

⑵与汉字对照读:

给它们戴上一顶帽子,让学生认,出示。学生自由练读,同桌检查读、汇报读。

5、巩固练习:

小朋友,交上了几个新朋友,以歌声来祝贺自己,老师边配乐边教唱语境歌,学生喝着节奏跟唱。这里恰当的利用音乐课的资源,注意了学科间的整合,既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又巩固了所学的拼音。

6、总结,课外延伸:

我们该回家,师放《火车开了》歌曲,学生边唱边做律动。

鼓励学生表现好,并且以“今天晚上如果谁梦见了拼音乐园的朋友,明天可不要忘了给老师、同学说说”新颖的课外作业的布置,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再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

第9篇:小学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分组交流

1: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出示要求:

a)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表达真情实感;

c)认真听,进行评议。

3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第10篇:小学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再就是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老师重点点拨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学情分析】: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读,以读为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深刻感悟西门豹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旱灾、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4、学习本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5课(板书课题:西门豹),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西门豹)。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叫“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西门豹在邺当地方官时为百姓做的一件好事。

二、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⑴?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⑵?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抽读17张生字卡和10个词语。

②?正音:烦:fán?fan(“烦”本音是二声,但在“麻烦”一词中读轻音)绸:chóu?“绸”和“饶”是翘舌音,读时应加以注意。

饶:ráo??

渠:qú??“渠”是撮口音,注意检查学生的口型。

③?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褂:注意中间部分:上面是一个土字,下面是一个提土,不要写成“谁“字的右边。

饶:字的右边不要多点儿,可以与形近字比较记住它,如:绕、晓等。

渠:是上下结构,木字旁。

灌:是左右结构,三点水旁。

④?理解词语:(可用查字典法、近义词理解法、反义词理解法)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指旧时候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人烟稀少:指住户人家很少。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

面如土色:脸色和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⑴?带着问题读课文

默读课文,然后标序号,再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⑵?小组交流。

⑶?班级交流,了解写作顺序:

起因(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给河伯娶媳妇和旱灾造成了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板书:摸清底细

经过(第10~15自然段):讲在河伯娶媳妇那天,西门豹以那位姑娘不漂亮为由,把巫婆和官绅头子先后投入漳河。惩治了官绅巫婆,教育了百姓。

板书:破除迷信

结果(第16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地每年都有好收成。

板书:兴修水利

3、总结:课文先讲起因(略),再讲经过(略),最后讲结果(略),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组段成篇的。

4、布置作业:

⑴抄写生字、新词。

⑵熟读课文。

更多相关内容: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