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说课稿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3-26 15:30:13

第1篇: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本节内容在苏教版教材1专题3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内容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范畴,它是高中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化学知识,也是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这部分内容,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对物质性质的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为后面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同时也起到深化练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作用。

地位作用

a、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b、尝试采用联想、类比等方法学习新知识,学习构建知识结构的常用方法。

a、通过学习认识到物质的多样性。

b、进一步感受化学学科的丰富多彩。

知道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知道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分别是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了解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

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难点

理解物质的两性和巩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重点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卤素、钠和镁等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了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方法,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元素理论,学生可能感觉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零散,因此,学习本节内容时需要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印象。

由于学生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过于零散,可能会把具有相似性质的几种物质混淆起来,因此需要教师采用联想、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及时梳理知识。

三、教法学法分析

情境引入法—利用绚丽多彩的宝石引入课题。

讲解讨论法—用于“两性”概念的学习。

实验设计法—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动手验证。

类比分析法—如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的.区别,酸性和碱性的体现。

自学引导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学习教材上的资料卡内容

教师

引导

实验设计

动手验证

情境激趣

引入课题

类比分析

讲解两性

知识扩充

习题巩固

教学程序

一、情境激趣、引入课题

以图片、文字等信息向学生展示铝条、实验室中的氧化铝、刚玉和红宝石、蓝宝石的不同,利用自然界中物质的丰富多彩引入课题。

设置目的:上述物质在巨大的差别背后却有着共同的元素或共同的主要成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类比分析、讲解两性

回顾前一节冶炼铝的工业流程中氧化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将氧化铝与其他酸性氧化物类比,得出与碱反应的规律。

课前准备好新制氧化铝,演示氧化铝与酸的实验,将氧化铝与其他碱性氧化物类比,得出与酸反应的规律。

得出“两性”的概念,讲解两性氧化物。

强化练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设置目的:利用已学知识学习新知识,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减少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混淆。

三、实验设计、动手验证

学生动手自行进行书上第66页的“活动与探究”,引出问题:氢氧化铝在遇到氨水和氢氧化钠这两种碱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实验现象?

学生提出假设,设计验证实验的方案。

设置目的: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激发其探索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发现的好习惯。

就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碱性强弱和用量多少的方面考虑,得出比较完善的方案,然后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最后由学生汇报结果,老师讲解并完善“铝三角”构图。

设置目的: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巩固简单的实验操作,以探究的形式学习新知识。

Al(OH)3

Al3+

AlO2-

四、知识扩充、习题巩固

由学生自己阅读材料,然后通过提问来掌握明矾净水原理,最后延伸到铝对健康的影响,将本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布置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氧化铝的两性

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2OH-=2AlO2-+H2O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6H+=2Al3++3H2O

两性氧化物:

2、氢氧化铝的两性

AlCl3++NH3H2O→

AlCl3++NaOH→

两性氢氧化物:

3.明矾的净水作用

KAl(SO4)2=K++Al3++2SO42-

Al3++3H2O=Al(OH)3(胶体)+3H+

板书设计

谢谢收看

第2篇: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位于苏教版必修一专题3第一单元第二节,是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范畴。它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化学知识。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使学生能初步积累一些对化合物的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可以为后面学习其他的元素打好基础。

2、目标分析

在本节课中,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所以,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和相关性质。

2、能分别写出它们与强酸强碱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得出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

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学习构建知识结构和原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索,掌握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体验实验与探究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难点是:对两性氧化物的理解和化学方程式。

重难点的确立依据:因为学生第一次遇到具有两性的化合物,较难理解和学懂,因此,我把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定为教学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卤素、钠和镁等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也学习了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方法。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元素理论,学生可能感觉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零散,较难学懂。而且,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会相对比较枯燥,学生有可能没兴趣学习。所以,在学习本节内容时,需要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做实验,能够较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并加深对于本节知识的印象。

三、教法和学法

情景引入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实验探究课堂小结引入新课来结课

四、教学过程

1、氧化铝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会通过投影两组图片,第一组是铝土矿、氧化铝粉末、氧化铝制成的坩埚,第二组是红宝石和蓝宝石。并让同学们归纳氧化铝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资料卡上出现的有关知识创设铝的氧化物的情境,通过展示有关氧化铝的图片,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并通过图片提供的信息,归纳出氧化铝的物理性质。

(2)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取两支试管各加入少量氧化铝粉末,后分别滴入适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氧化铝具有两性,是两性氧化物的结论并给出两性氧化物的定义。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氢氧化铝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知识

通过向偏铝酸钠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碳产生氢氧化铝引出氢氧化铝,进而通过观察氢氧化铝得出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引出氢氧化铝

(2)提出问题演示实验

【教师提问】氢氧化铝是否也像氧化铝那样具有两性呢?然后通过实验验证

【教师演示】向两只氢氧化铝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是两性氢氧化物的结论并给出两性氢氧化物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演示实验的方法得出氢氧化铝的两性

3、氢氧化铝的制备

(1)氢氧化铝制备

运用所给药品,分小组讨论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案

药品6mol/L氢氧化钠溶液6mol/L氨水溶液2mol/L氯化铝溶液

并猜想不断向氢氧化铝溶液中通入氢氧化钠的现象,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即活学活用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4、归纳小结

分别从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两性,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两性,及氢氧化铝的两种制备方法进行总结。

5、创设新情景,引出下节课内容

通过投影福州地铁的图片,提问同学们,地铁的主要材料,进而引出下节课要学习的铝及铝合金,叫同学们做好预习

【设计意图】引出下节课所学内容,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