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教学反思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2-27 11:55:07

第1篇:《交通工具》教学反思

《交通工具》一课选自冀人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交通运输》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选择与“运动”密切相关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运输为研究对象,鼓励学生对常见交通工具进行分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到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未来交通工具,以主人翁的精神分析生活中的交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本课围绕学生常见的交通工具展开,设计了四个活动,安排两课时教学。本课时选择活动1和活动2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交通工具,指导学生自定标准,对交通工具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从所需时间、价格、舒适和便利程度等方面来考虑对交通工具的选择,帮助学生比较几种交通工具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教学的的初始阶段,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教材提供了十六种交通工具的图片,种类不多,学生在确立分类标准时受到制约。在选择交通工具,制定旅行方案时,以海南为例,并且提示应考虑因素包括价格、距离、舒适、便利、天气等,但没有提供制定计划所需要的相关的资料,如交通工具的价格、相距距离、天气情况等,学生选择交通工具时缺乏充足理由。我习惯性的布置学生下去搜集有关交通方面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在课上交流,在完成了两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后,感觉效果不太好,仔细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家庭条件的局限性,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很少,因此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表现为一个观众,学生没有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的失败是我认识到,科学学科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个搜集信息的平台。同时,在课前与微机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和下载图片,而且学校已经配置了信息技术设施,建立了因特网和局区网,基于上述情况,我提出了利用信息资源,构建科学探究平台,对教学从新设计:

教学准备

1、课前,将学生分组,并提供相应网站域名,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寻找一些与交通工具有关的网站,利用微机课查阅记录交通工具的名称和下载图片,对图片整理制成课件,并且每位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交通工具图片配上解说文字。

2、各小组课前自定旅游目的地,制定旅游方案。微机教师利用微机课指导学生学

习查询列车、航班、轮船时刻表和价格表。

3、预设微机室成为新的教学环境,以网络作为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学反思

从教学反馈看本课是成功的,利用网络丰富了学生的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探究的空间,实现了对校本资源的开发,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科学学科的整合。

从学生的发展看: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将教学环境从实验室搬进微机室,空间发生了改变。学生必然会产生一个想法,在微机室怎么上科学课,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2、为每位学生创造了参与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科学探究更贴近生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一人一机,网络成为学生交流的平台,每个学生和小组的资料都可以利用网络被别的学生浏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图片和文字资料,促进个性发展。课件和计划完成都是小组合作结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查阅时刻表和价格,使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使科学更贴近生活。

3、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得当应用和实践。学生收集图片、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分类、教学交流,无一不是以网络作为平台,信息技术课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应用和实践。学生具备了筛选和获取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提高了利用信息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师的发展看:

1、促进了学科间的整合。整个课堂教学中,网络成为学生探究的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整合。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也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广泛合作和交流。

2、促进教师技能的提高。教师完成教学的前提是能熟练的操作微机,处理不可预见的电脑问题。这些都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技能。

3、转变了教师的传统观念。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了三百多张图片,制定了十多条路线,提出八个分类标准,学生能够有这么大创造空间,是因为教师课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了解,并选择了新的教学环境——微机室,利用学校因特网和局域网等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和交流的空间。教学的成功,提高了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

总之,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不可能成为“百科全书”,教师的高明之处就

在于如何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学生创造获取知识的途径,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

第2篇:《交通工具》教学反思

交通工具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处处都能看见在交通工具的身影,所以对学生来说,对于交通工具是不会陌生的,它贴近学生的生活,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可能有些学生天天都要和交通工具“打交道”,因此,《交通工具》源于学生的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

上课初我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交通工具,学生都能很快说出交通工具的名称,接着我就再问学生,那每次来学校大家都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我和妈妈是坐汽车来的”,“爸爸用货车载我来的”,“奶奶和我坐6路公共汽车来的”,“妈妈每天用电动汽车接我”,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这时我就说那同学们想不想认识更多的交通工具呢?大家说“想”,自然过渡到新课。出示飞机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交通工具,大家能很快说出这是“飞机”,紧接着就出示“飞机”这个词语,让学生图文结合,牢记词语。学生会读之后,问学生“你们知道飞机在哪里飞呢?”大家大声地回答“飞机在天上飞”。出示在空中飞行的飞机,我们可以看到蓝蓝的天空和雪白的云朵,帮助学生理解飞机是在天上飞的。这个时候就拓展学生的思维,想想还有什么是在天上飞的呢?杨文龙同学很快想到了小鸟,还有风筝可以在天上飞。这时我融入了生活常识教育关于乘坐飞机的注意事项,鼓励学生长大自己挣钱后去坐一坐。接下来通过图片认识了“轮船、火车”,知道了它们分别在哪里行。新授完成后,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连一连的形式分别对这节课所涉及到的字词、交通工具的类型等内容进行强化,这样通过动脑、动口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这节课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注重学生的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相结合。在课堂中体现语文课堂生活化,注重智障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由枯燥的书本学习转向生活实践学习,由单调的分科学习变为学科融合,让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