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1》教学反思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2-26 21:59:45

第1篇:《识字1》教学反思

课始,配上音乐,美丽的画面,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烟波、水乡、菱藕、芦苇、荷塘、归舟、枫叶等画面就这么直接的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什么解释都不必,孩子们就明白了!所以这课的重点我就放在了说话上。看看图,用完整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比如水乡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莲藕?看到了什么样的荷塘,荷叶长得怎么样,荷花呢?春天的芦苇什么样的,”陆铭锋说“水下有白白胖胖的藕娃娃!”陈梦卓说:“荷叶碧绿碧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可是这样的孩子只占我们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孩子都睁着大大的眼睛被动地听着,每次都眼巴巴地期待更多的孩子能举起小手,哪怕说上一句很短的话,我肯定毫不吝啬我的表扬,可是他们连这个机会也不给我,真是无力极了!

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诉说欲望呢?除了精美的图画外,我想一定要积累他们的词汇,归根结底,还是多看书吧!

第2篇:《识字1》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展示了美丽的秋天,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让学生在读词语中体会美丽的秋天,并学会本课要求会读和会写的生字。本课的生字较多而且相对来说有一定难度,因而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的识字。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秋天的体验,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秋天景色的兴趣,使他们想了解更多的关于秋天的知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中的三组词语,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生字时发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我来教”、“我会读”等形式不断的熟悉生字,达到会读、会写,并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词语。

本课的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读的积极性较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词语意思,效果较好,有的同学还说出了其中几个词语的意思。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较多,因此采用分散学习的方法,便于学生掌握。学生对生字的读音掌握的还可以,但在书写生字时出现了错误,如:“壮”的右部分写成了“土”,“谷”的中间多加了一横,今后还要加强书写练习,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第3篇:《识字1》教学反思

【课题】

识字1。

【课型】

识字课。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11个生字,会写生字6个。

难点: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金秋时节的图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宜实色华。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说金秋

1、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图画:你知道这里是什么季节?这什么?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

3、出示句子: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自由读课文

1、复习春天的词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2、那么,秋天里你有什么好的词语来说说秋天的景色。

3、自由学习秋天的词语。

4、指名读,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5、同桌对读,四人小组轮流读。

6、比赛读、齐读。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交流,说说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你是听了哪个词语才有这样的画面?(估计学生会先听懂大雁南飞、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等比较感性的词,这时可以让学生对照图片找一找)

2、自己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太理解,需要向别人请教。

3、交流有关词语,说说各自的理解,比如:秋高气爽春华秋实秋收冬藏

4、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四、认一认生字

1、出示生字,自主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五、写生字

第4篇:《识字1》教学反思

因为这是开篇第一课,孩子们在我还没结束新课前都能熟练朗读和背诵了,书写的任务也都能及时完成。这一课识字,我把目标主要定为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读音

我是在孩子们先学的基础上教学的。课堂上我重点让孩子们读读后鼻音的字,这部分,因为方言的影响,读得还不够到位。

在第二课时朗读的时候,我重点指导孩子们读出画面。韵文本身给人的感觉特别有诗意,词串的最后一个词语也非常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词串中的每一个词语就是一个风景,朗读的时候边读边想象画面,使词语的意境更深远。

二、写字

本课中有三个带有“火”字偏旁的字,它们的位置也有所不同,有左也有右。同时出示三个火字旁的字,通过观察发现,火字旁位置不同,火的最后一笔书写也不同,教师通过示范,感知这一笔的正确书写。另外通过观察“火”字旁与另一部件之间的位置,尤其是起笔的位置架构好整个字形。

三、理解词义

理解词义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读读词语在韵文中找找图片,对于那些不很明显的词语,如水乡、烟波等教师再通过介绍帮助理解。生字词,我继续采用扩词的方式帮助理解。

四、写话

识字1中的内容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第二课时的二十分钟,我让孩子们观察插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文中的词语写写水乡美景。在写话时,我的要求是,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能展开想象具体写一、两种植物的样子,能用上一句比喻句。由于有了课堂上老师的口头描述指导,孩子们基本上能达到要求。

第5篇:《识字1》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是关于春天的,《识字1》有八个四字成语。在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如果他们没有认真观察生活中春天,有些词语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将图画、文字、色彩、音乐以及各种特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相映成趣,更在于寓学于乐,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合作的学习氛围,使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落实。

《识字1》是一篇描写春天的韵文,四行每一行都有规律,第一行写春天的天气,第二行写春天的植物,第三行写春天的动物,第四行写春天的花。在教学时,我利用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进而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过,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让同学们提到春天开的花,居然说出有梅花,这是孩子们经常犯的常识性错误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生活实际,因此我们应多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

在教学中,读也是很重要的。韵文,要读出韵味,我给词语排排队,按着规律的词读,这一环节我又想利用小朋友手中的词语卡片,请小朋友上来排排队,并用这些词语宝宝说话练习。可是,上下来的自我感觉不佳。整个感觉时间上有点拖沓,学生说句子说不到位。失误在于有点高估一年级小朋友的能力,如果把选词语宝宝说话,换成给句子选词填空可能效果就不一样。

顺应孩子学习情感与心理发展的需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调动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们走进的是一种生活情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是那样高,思维是那样活跃,每一个孩子都是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第6篇:《识字1》教学反思

《识字1》是一篇向小学生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词串。全文字数不多,仅4行12个词语,24个字,读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读后觉得了解颇多,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觉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非常有学习的必要。

为什么这样说呢?回顾教学中的一些细节,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在教学中当我问到:“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孩子们争相发言: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儿童节、妇女节、国庆节、元旦节、春节。此外再也无人回答。看着他们安静的小脸,我知道孩子们再也不知道其他的节日了,可是再看看孩子们回答出来的节日名称,就觉得心有点隐隐作痛。

当我在学习这四个传统节日的时候,又问了他们,这四个节日分别是哪一天?仅有个别孩子知道中秋节是8月15日,大多数的孩子竟然是一脸的茫然。

我知道这怪不得孩子,因为我们国家只是最近几年才把那些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假日,忙碌的人们才有时间带着孩子及全家去庆祝、去欢度。“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孩子们是幸运的,今后他们一定会在度过这一个个传统节日之后熟悉并牢记这些节日的。

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还隐约感觉到家庭传统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家庭,有几位家长不知道这些节日的?为什么孩子不知道?原因应该就是家长只顾带着孩子庆贺,满足孩子的愿望,却不知道在庆祝的那一天告诉孩子这个节日的相关知识。试想,如果每一年的传统佳节都能够告诉孩子一遍,孩子现在大多8岁,也应该在这些年中耳熟能详了吧!今天回答不出这些节日的时间的尴尬应该不会出现。

这种现象还透露出孩子留心观察生活能力的不足。其实,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每年过这些节日的时候,家庭、学校、社会、媒体,都会有一些庆祝活动的,为什么他们只留心于这些庆祝活动,而不去关注活动是庆祝什么的?

看来,教学并不是全部,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教给孩子一些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的技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孩子情感的目的,才能有效的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第7篇:《识字1》教学反思

昨天上午督导领导来校听课,我很荣幸能走进我的课堂,高兴的同时心里也有些压力,怕自己做不好,这还是第一次上课给家门外的人听,心里难免有些紧张。虽然这节课有很多不足,但是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会珍惜,当然针对不足我也会更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教学的是一年级《识字1》第三课时,这是一首古诗,因为孩子是第一次开始识字写字,所以我上的慢点。本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板块:复习旧知、生字运用、诵读古诗、书写生字。重难点是指导生字“六七八九十”的书写。在具体的细节处理上我做的还不够,如范写生字时应弯腰让孩子看清楚笔画、投影效果要加强、课件播放应该提前演示好、多关注特殊孩子。三位校长指出的这些不足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些也正是我所欠缺的。听完三位校长对我的评课后,余校又和我说了很多,针对我这节课的教学延伸到平时的语文教学以及班级管理等等,回去后我想了很多,突然觉得自己一直以来的教学好像把自己装进了一个套子里,仅仅局限在了教材中被困住,思路没有打开。其实语文学习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应该从学生中来。如课前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备课,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如何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达到教学目标?如何把所有的知识点压缩到两课时上完?这些需要我下功夫思考和实践。

针对《识字1》中的不足,昨晚我又重新思考了一下,主要是第二个环节诵读古诗我处理的不好,之前孩子们大部分已经基本会背了,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背诵的时间应该一遍就可以了,不需要多次重复了。我应该重点放在教会他们放慢语速,有缓有快地读一读、背一背,虽然对于一年级孩子现在教他们朗读诗歌讲究平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很难,但是凡事从娃娃抓起,给他们留一个印象,早点埋下一颗种子,那么就会早点开花。这些不正是我们语文老师要做的吗?这就是润物细无声吧!

说干就干,改变从自己开始!今天要上《识字2》了,《识字2》是由12个词语组成的词串,这些词语都是描述孩子早晨起床后要做的事情,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我先以“你每天早晨起床后会做什么事”这个问题引入今天的课题,出示词语,各种形式读完词语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编成一段故事,我先示范引导开头“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起来,闹钟也叮铃铃地响了要把小朋友叫醒”,然后请学生接着说“小朋友起床后就下床穿衣服”,再请一人接着编“小朋友刷牙洗脸再吃饭”,最后一人“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虽然孩子说话不完整会断掉,但我会适时提醒他,最终说一句完整的话。词语联完后我说:“故事还没结束呢,你想接着编吗?”孩子又接着用拼音写下自己编的词语,如上课、做游戏、下课、放学等等,既复习了拼音又让孩子发挥想象力,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学会运用词语。

在教学生字“鸟”时,我借鉴了韦老师的方法,出示鸟的图片对比着学习,直观形象,孩子很容易记得,“点是鸟的眼睛,不能忘记了,竖折折钩是它的身体,要写的宽一些,这样才能把上面的头撑起来”形象化的语言配上形象化的图片使得孩子印象深刻,让识记生字变得不再那么枯燥。通过这样的做法我的教学效率提高了,课堂上每一分钟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不做无用功,想学生所想,这才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8篇:《识字1》教学反思

《识字1》是《国标本(苏)语文》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它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幅春光旖旎、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全文共12个词语,分为四组,每一横行又从“气象”、“草木”、“动物”、“花朵”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所以教学时我们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要通过朗读、想像去体会、感悟,要让学生由词语想到具体的事物,由词串想到特写的画面,由整篇课文想到春天特有的场景,要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一组关于“春天”词语的记忆板块,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做必要的储备。所以,识字和记忆词串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词串识字都有押韵合辙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由此,“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成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从单个词儿的认读,到每行词串的连读,最后词串成文的诵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语间的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诵读节奏,掌握诵读的技巧,为今后诵读诗歌奠定了基础。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把生活带进了课堂,使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与生活经验和抽象的词儿融合在一起,一边诵读,一边产生与词语相对应的图像,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词义,又训练了语言。学生们虽然对独立的词儿理解增多了,但像没组装的机器零件,只有把它们组合起来,才能发挥真正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词与词之间的间歇、空白,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想像进行补充和扩展。在学生们的相互讨论中,原本貌似独立,实际具有相似关系的词语整合成一个“春天”的模块,在进行反复诵读、积极记忆后,一幅鲜活的“春天”画面就以模块形式建构、存储于学生脑海中,为学生日后激活、选择、匹配、重组相似模块提供了资源。

第9篇:《识字1》教学反思

《识字1》安排了十二个词语,分四行,但每行都有规律的`。第一行写春天天气,第二行写春天的植物,第三行写春天的动物,第四行写春天的花朵。作者这样安排别有用心,也便于寻规律教学。

首先,我利用图片激发孩子寻找春天的的足迹,把孩子带进美丽的春色中。接着利用词语卡片指导孩子们读准音,读出味,并把卡片作为奖励送给孩子,同时也是激发孩子读的欲望。果然孩子们中了我的“陷阱”,个个伸着小手想试着读读,显然达到我预期的目的。

让孩子说说看到这个词语想起了什么时,关于春风,孩子们说:春风是很温柔的,是暖暖的。关于春雨:孩子们说:春雨细细地下着。春雨像细线,我补充春雨像绣花针,像牛毛,牛毛细雨,还用图片给他们看看,孩子们听了,用欣喜的眼神望着我,似乎他们真的就见到了这一幅美景。关于柳树,他们说柳树姑娘有长长的辫子,仿佛在河边照镜子呢。总之,各种美丽而充满童趣的语言在课堂上绽放着。这一刻,我感觉真幸福。

第10篇:《识字1》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识字1的第一课时时,在讲到拜年时也是让孩子说说过年时是怎样给别人拜年的。我还让孩子们给我拜年,说说恭贺的话语。孩子们说出了许多: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心想事成、一帆风顺、合家幸福、万事如意等等,当一个说到:祝周老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时,我问到:小朋友们想想这两个词用在我这样的年纪合适吗?你们还在什么时候听说过啊?有的孩子马上领悟过来了,是用在年纪长的人身上的。借此,我告诉孩子们对不同的人我们要用不同的贺词来祝福别人。如对小朋友怎么说?过年时大人们一边给你压岁钱一边跟你说什么?(好好学习,快长快大)对做生意的人怎么说?(生意红红火火、生意兴隆、一帆风顺)对爷爷奶奶怎么说?(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样,孩子们基本上懂得过年时面对不同的人应该用不同的贺词。

“踏青”一词是孩子们最难理解的,我也是从偏旁入手,从季节气候和大地万象更新的特点入手理解起意思。“扫墓”一词,孩子们想当然的理解成了就是清明节这一天,给死去的人打扫坟墓。听着你真是好笑。赶紧给他们更深刻的解释。

第11篇:《识字1》教学反思

1、识字教学:

教学时,教师借助生字卡片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识字比赛,如开火车比赛、男女生比赛等,教学效果较好,“叠、染、翠”三个字不常见,学生识记较慢,需在今后教学中重复出现,复习巩固。

2、朗读教学:

教师借助图画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读文与看图结合,学生置身其中,读出了自己的感觉。“层林尽染,叠翠流金”较难理解,教师边讲解边范读,加深了学生的感悟。

3、写字教学:

写字指导一课时完成,不细致,还应分在两课时学习。

第12篇:《识字1》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宜、层、尽”等12个生字,会写“宜、实、色”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正确地朗读词语。

【课前教具准备】

1、自制字词卡片和课文插图。

2、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3、自制的金色小星星。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更多的了解秋天吧!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谈感受。

二、自读

1、凭借插图和拼音引导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找学习伙伴互助读词语,互相正音。

3、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自主认读。

三、指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看图边听。

2、分组练读,引导学生正确读词。

3、多种形式汇报读。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忆生字的。

四、朗读

1、学生自由练读,要读得正确、读出美感。

2、小组练读,点评。

3、汇报读,看谁读得最美、最有感情。奖给金色小星星。

五、写字

1、出示“宜、实、色、华、谷”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点评。注意指导各部件的占格位置。

4、学生临写,同桌互相点评。

六、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把你们收集的关于秋天的词语,拿出来展示一下吧!

【教学反思】

本课中,我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感受不深,如果利用课件展示秋天的不同美景,让学生观察,效果一定更好。

在识字环节中,为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的做法,并进行小组点评,力求创设课堂学习的积极气氛。

在阅读中,我留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通过让学生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对词语读出感受和体会。并以奖给金色小星星这样的比赛形式促进学生朗读,学生兴趣较高。

在拓展环节中,我让学生展示他们收集的关于秋天的词语,学生完成较好。他们大部分是在与家长的合作下,共同查阅资料,或走进大自然去体会,去完成的。这样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13篇:《识字1》教学反思

课文

春天春风春雨

柳树小草嫩芽

布谷燕子蜜蜂

梨花杏花桃花

《识字1》是一篇围绕春天的韵文,将12个词语分为四组,排成四行,隔行押韵,容易诵读记忆。而且每组词表示同类,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课文还配有相应图画,形象再现了词串所表现的事物,使识字、识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

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们欣赏图片,并看图说词语,这些图画非常漂亮孩子们很喜欢,而且通过预习后学生对韵文中的词语并不陌生。在单个认读词语后再一行一行的认读,最后到整篇韵文的诵读,整个读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始终把握一个基调,那就是读出春天的美。如何读出美就是头脑中有画面,想象画面读。

在教学生字时,我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记住这个字形,让他们尝试编小儿歌或者打字迷的方式识记生字。因为是第一次尝试这样教学生字,所以我给学生一个示范,如“春”:三人一日。经过老师的引导,一些有趣的字迷从孩子们的口中源源不断流淌出来,“芽”:牙齿上长草了。“谷”:八人一口。“布”:毛巾被风吹歪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兴趣很深厚,这样识字比以往老师在前面一笔笔教书写效率提高了很多,这样识字孩子们应是经久不忘的。

本课的生字很多,共有10个生字,在第二课时花了大半的时间放在识记生字上面了,在后面让学生用文中的词语说话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了,没有进行比较扎实的训练,是一大遗憾。

第14篇:《识字1》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天,我的语文课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我们刚才进行了‘分组读字词,开火车读词语’活动。现在我们来欣赏几幅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大家边看边想这一幅图我们可以用上书上的哪一个词语?”

我用鼠标点开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学生一边惊叹于景色的秀美,一边思考着问题。片刻工夫,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放大其中一幅在备课时我认为是“层林尽染”的图片。杜宇笙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是景色宜人。”陈雅雯说:“我认为是金秋时节。”我当时想,糟了,学生的想法和我的初衷不相吻合,可转念一想,这不正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角度、感受和成人不同吗?于是我又问学生:“你为什么会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这一幅图片?”陈雅雯大声说:“因为秋天到了,树叶、草啊都黄了,这一幅图上的树叶都是黄色的,金也是指的黄色,所以我觉得是‘金秋时节’。”孙乾站起来说:“这一幅图还可以用‘层林尽染’来形容。大家看,这幅图上的树木、叶子、花的颜色都好像是给染过的。”看来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对大家的发言给予了肯定。

在另外几幅图的处理上,我重点点拨了“叠翠流金”这个词语,其他的几个词语;只要学生的感悟、体会是正确的就可以通过。最后我进行了拓展训练,把学生搜集的关于秋天的词语、诗歌、图片进行展示,培养学生收集词语的兴趣。

【反思】

“识字1”是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三组词语排列有序,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在备课时,我考虑到“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春华秋实”等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但又不能给学生进行枯燥的讲解,于是就决定从网上下载几幅和课本上词语意思相近的图片,用找一找、说一说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于是创设了这样一个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图片的情景,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理解、内化词语,进而理解词语的意思。但在实施中学生的反映是我始料未及的,也就是说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只是单纯地想到利用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有了这样一次深刻的体验,我才明白,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在时代的高速发展中时刻保持充足的“源头活水”;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纳他们的各种声音。

第15篇:《识字1》教学反思

教学识字1就如同和孩子们同游江南水乡,撑着小船在水面上走了一回,不仅获取了美感,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教材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水乡的美景图:金秋,来到水乡,只见湖面上烟波渺渺。荷塘边长着长长的芦苇,荷塘里菱藕成熟。傍晚,一只只小舟回来了,渔民们唱着动听的渔歌。夜幕降临,渔船上灯火点点,月光下,水乡更美了。我很庆幸班级有多媒体,借助画面音乐不光让学生能更顺利地将图与文字对应起来,能更形象地记住生字词,能更流利地记住韵文,理解了“烟波、归舟”,认识了“荷塘、菱藕、芦苇、枫叶”,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水乡生活的独特情趣……教学完韵文,孩子的眼中流露出对水乡的向往与热爱,朗读起来也深情并茂。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