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孔子名言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6、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0、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1、(“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2、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8、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5、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2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3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4、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3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7、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8、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3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0、放于利而行,多怨。
4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4、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4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4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8、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第2篇:孔子名言
1、三、孔子人生名言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有教无类。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0、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2、听其言而观其行。
1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5、不学诗,无以言。
16、过,则匆惮改。
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0、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巧言令色,鲜矣仁。
2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4、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2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6、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7、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8、刚、毅、木、讷近仁。
2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3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3、巧言乱德。
34、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35、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7、道不同,不相为谋。
3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40、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1、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4、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4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46、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4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48、礼之用,和为贵。
4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5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52、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5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4、不学礼,无以立。
55、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5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5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9、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6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6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62、不迁怒,不二过。
63、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64、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65、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6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67、放于利而行,多怨。
68、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6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7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7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7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4、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76、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7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8、一、孔子劝学名言
7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8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8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82、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83、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8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8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7、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89、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90、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91、二、孔子做人名言
92、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9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96、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97、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98、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99、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00、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01、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第3篇:孔子名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第4篇:孔子名言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翻译: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3、翻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4、翻译: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5、有教无类。
6、翻译: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7、翻译: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8、翻译: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9、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翻译: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2、翻译: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3、翻译: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6、见得思义。
17、名不正,则言不顺。
18、翻译: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0、翻译: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2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2、翻译: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23、翻译:我愿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们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关怀。
24、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6、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7、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8、翻译: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29、翻译:有过错不改正,才是真错。
30、翻译: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3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5、翻译: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3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7、翻译: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38、翻译: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39、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4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1、翻译: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4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4、翻译: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4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6、道不同,不相为谋。
47、翻译: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48、翻译: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4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50、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
51、听其言而观其行。
52、翻译: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53、翻译:意思是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5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55、翻译: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56、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57、翻译: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准备好他的工具。这是一种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具备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才能事半功倍。
58、翻译: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59、翻译: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6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6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2、翻译:懂就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才是聪明人。
63、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6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5、翻译: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66、翻译: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67、翻译: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68、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69、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7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71、翻译: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7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4、翻译: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75、割鸡焉用牛刀?
76、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77、翻译: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7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1、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82、朽木不可雕也。
8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4、翻译:对可以交往的人而不与之交往,是错失了人;对不可以交谈的人而与之交谈,是失言。”他认为只有聪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85、翻译: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谋划那方面的政事。
86、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87、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88、翻译: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89、翻译: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9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91、翻译: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92、翻译: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93、翻译:我对凡来求学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94、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5、翻译:君子应该说话谨慎,做事勤劳敏捷。
96、翻译: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97、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9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99、小不忍,则乱大谋。
100、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101、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10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0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4、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105、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0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07、翻译: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108、翻译: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109、翻译: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110、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11、翻译: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11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13、翻译: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1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1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16、翻译: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加给别人。
1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9、翻译: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
120、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1、翻译: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22、翻译: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23、翻译: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24、翻译: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12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26、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12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第5篇:孔子名言
1、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6、过,则匆惮改。
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8、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9、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1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3、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也。
14、匹夫不可夺志也。
1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7、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18、德不孤,必有邻。
19、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2、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2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26、巧言令色,鲜矣仁!
2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8、听其言而观其行。
2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4、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35、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8、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39、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4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41、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42、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43、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45、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6、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4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9、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5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第6篇:孔子名言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放于利而行,多怨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第7篇:孔子名言
1、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3、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5、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9、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11、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2、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3、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5、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8、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0、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第8篇:孔子名言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德不孤,必有邻。
6、礼之用,和为贵。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第9篇:孔子名言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7、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4、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7、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孔子有关道德的名言名句
2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4、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5、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6、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7、过,则匆惮改。
2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第10篇:孔子名言
1.里仁为美.
2.择不处仁,焉得知.
3.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5.好仁者,无以尚之.
6.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巧言令色,鲜矣仁 人而不仁,如礼何? 择不处仁,焉得知?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欲仁,斯仁至矣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刚、毅、木、讷近仁。
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第11篇:孔子名言
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2、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4、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5、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
6、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7、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8、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0、长幼有序。――孟子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13、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4、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15、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6、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8、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9、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20、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1、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2、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23、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2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5、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26、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27、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28、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29、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30、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31、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32、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33、父母唯其疾之忧
3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5、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6、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37、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38、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39、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4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
41、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42、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
43、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44、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5、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46、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4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8、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49、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50、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5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52、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5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54、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55、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56、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她。《箴言》
57、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58、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59、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60、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61、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6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63、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64、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65、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66、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67、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6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69、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7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71、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72、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73、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7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75、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76、子曰: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77、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78、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79、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80、长幼有序。——孟子
81、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第12篇:孔子名言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第13篇:孔子名言
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不学礼,无以立。
4、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不迁怒,不二过。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1、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2、过,则匆惮改。
1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4、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6、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9、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第14篇:孔子名言
孔子不仅仅是一个老师,而且是一个孝子,重孝道,是孔子力崇之,所以后来孝道都以儒家为准则。来看看孔子关于孝道的几句名言: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3、父母唯其疾之忧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孝道的感悟】:
一、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什么呢?有人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回答说,儿女生病了,父母亲是如何担忧,你们就知道什么是父母亲了。
二、今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现在很多人都说给父母亲钱就行了,这叫施舍,你家里养了一条狗也是能养,这不是把父母亲如同狗马一样?这叫不敬,给钱父母亲是好事,望多关心父母亲身体健康,父母亲年老了,也需要关心,问好,天冷了问候,有病了也陪着父母亲。这才是孝。
三、树欲静风不止:就是树长大成才了,但是风继续吹,不停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儿女想养父母亲,但是亲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子欲孝而亲不在,这里有一个典故,孔子路过看到一个人在哭泣,孔子问何哭?答说我在外面工作几年了,回到家父母亲不在人世了,所以树长大以静止了,人长大成人了,父母不在了,告诉世人:不要当父母亲如犬马来养,也不要等你父母不在了后悔,子欲孝而亲在。
四、游必有方,就是儿女出远门,首先要安排好父母亲在家里,包括寒冷,疾病照顾,生活饮食等,这就是“方”。
第15篇:孔子名言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本文标题:孔子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