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与生,我已置之于度外,但求临死的时候,心中没有悔憾之事,这就大幸了。
2、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3、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曾国藩家书》。
4、每日默检,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习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识得本来面目,初学最要如此。
5、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6、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
7、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
8、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9、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曾国藩
10、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曾国藩
11、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12、清高过分则伤仁,温顺过分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3、常常作家中无官之想,时时有谦恭省检之意,则福泽悠久,余心大慰矣。——《曾国藩家书》
14、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万不可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曾国藩
15、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曾国藩家书》
16、"鼓动着水使水向上涌冒",读这句话颇为领悟到养生家的学说。
17、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曾国藩
18、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曾国藩
19、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20、两点金焦,劫后山容申旧好;万家食货,舟中水调似承平。
21、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较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22、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曾国藩
23、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非明乎性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24、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25、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26、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曾国藩书信》。
27、一一一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曾国藩日记》。
28、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29、锐气有余,沉毅不足,气浮而不敛,兵家之所忌也,当析细察。——《曾国藩书信》。
30、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突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31、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曾国藩家书》
32、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苦衷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33、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34、服金石酷烈之药,必致损命。即坐功服气,往往损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曾国藩
35、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36、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37、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曾国藩
38、兄弟之间,一言欺诈,终不可久。尽行揭破,虽目前嫌其太直,而日久终能相谅。——《曾国藩家书》
39、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40、清、勤、慎,为居官三鉴。——《曾国藩书信》。
4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42、用人极难,听言亦殊不易,全赖见多识广,熟思审处,方寸中有一定之权衡。——《曾国藩书信》。
43、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44、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45、圣贤领要之语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见之难而晦之易也。 ——曾国藩
46、学习和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47、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曾国藩
48、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家书》。
49、轻财足以聚人,艏鹤阋苑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0、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日眠食有恒,二日惩忿,三日节欲,四日每夜临睡洗脚,五日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曾国藩家书》
本文标题:曾国藩名言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