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名言

句文网    发表于:2024-04-21 20:30:26

第1篇:养生的名言

1、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冬寒犹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热必纳凉,凉入里也。

3、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4、养生如病,不得他求。

5、水之生不杂则清。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此养神之道也,散步所以养神。

6、热食伤骨,冷食伤肺。

7、食不语,寝不言。

8、太饥伤脾,太饱伤气。

9、苦茶久食益意思。

10、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邱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11、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12、风者,百病之始也。古人避风如避矢石焉。

13、心神欲静,骨力欲动,胸怀欲开,筋骸欲硬,脊梁欲直,肠胃欲净,舌端欲卷,脚跟欲定,耳目欲清,精魂欲正。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激励)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14、智者养生也,必须四时而调寒暑。

15、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16、精神不运则愈,血脉不运则病。

17、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18、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

19、大凡快意外,即是受病处。老年人随事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醒。

20、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21、以虚养生,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事。

22、心逸则日休也。

第2篇:养生的名言

1、食不语,寝不言。

2、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3、美味多生疾患,药石可保长年。

4、在进餐、睡眼和运动等时间里能宽心无虑,满怀高兴,这是长寿的妙理之一。

5、眼睛害病从手起,肚子害病从嘴起。

6、节饮食而后得健康。

7、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8、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井而铸锥,不亦晚乎?

9、养心莫善于寡欲。

10、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

第3篇:养生的名言

物质是养老的基础,精神是养老的支柱,科学是养老的法宝。要有正确的养老观,开创人生第二春。——王兴华

人生匆匆如烟云,欣逢晚年好光景。经常活动健身体,昼养生更要紧。——许海清

人生百年不足奇,早起早睡健身心,少停多动添活力,乐观开朗有裨益。——高德江

吃饭不饱,走路不跑,遇事不恼。——董必武

世有老少年,也有少年老,不落时代后,年老才可宝。——徐特立

健康不是一切,但推动健康就没有一切。自我保健,是明天健康的方向。——吴阶平

心胸坦荡,意志坚强;经常运动,锻炼身体;起居有时,饮食节制;养花读书,修养心性。——张学良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知足常乐,无求常安。——陈立夫

呱呱地生,快快地长,慢慢地老,悄悄地走。——任仲夷、刘建章

一杆子,两杆子,三杆子,杆杆增寿;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岁岁平安。横批:上不封顶。——梁步庭

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养炼结合康乐寿。——庄炎林

60小弟弟,70不稀奇,80多来兮,90一大批,百岁开外是好样的。——荣高棠

运动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秘诀。——马约翰

运动——生命的马达;清洁——健康的卫士;欢乐——长寿的'妙药;忧愁——衰老的快车。——王俊第

以科学锻炼益寿延年中外有例,靠迷信健身长生不老古今无据。——王顺明

不倚老不言老不服老不怕老老当益壮,有朝气有正气有志气有骨气气贯长虹。——张文华

老当益壮宁知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盈缩之期不尽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王安石

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

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老子

东亚病夫耻辱深,当年政治腐烂庶民贫;亿万人民大解放,全民健身万家春;改革潮涌鱼得水,世界体坛屡夺金;宿老迎来夕阳红,中华伟业有强人。——陈载夫

少肉多菜,少糖多果,少酒多水,少烟多茶,少盐多醋,少怒多笑,少衣多浴,少说多做,少停多动,少药多炼。

人生要走万里路,迈好强身第一步。——唐奇开

竞技场上出明星,晨练场里出寿星。——周二合

第4篇:养生的名言

1、百年不足奇,早起早睡健身心,少停多动添活力,乐观开朗有裨益。——高德江

2、养生在动,养心在静;知足常乐,无求常安。——陈立夫

3、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王安石

4、呱呱地生,快快地长,慢慢地老,悄悄地走。——任仲夷、刘建章

5、不倚老不言老不服老不怕老老当益壮,有朝气有正气有志气有骨气气贯长虹。——张文华

6、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老子

7、心胸坦荡,意志坚强;经常运动,锻炼身体;起居有时,饮食节制;养花读书,修养心性。——张学良

8、老当益壮宁知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9、物质是养老的基础,精神是养老的支柱,科学是养老的法宝。要有正确的养老观,开创第二春。——王兴华

10、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

11、一杆子,两杆子,三杆子,杆杆增寿;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岁岁平安。横批:上不封顶。——梁步庭

12、要走万里路,迈好强身第一步。——唐奇开

13、健康不是一切,但推动健康就没有一切。自我保健,是明天健康的方向。——吴阶平

14、以科学锻炼益寿延年中外有例,靠迷信健身长生不老古今无据。——王顺明

15、60小弟弟,70不稀奇,80多来兮,90一大批,百岁开外是好样的。——荣高棠

16、少肉多菜,少糖多果,少酒多水,少烟多茶,少盐多醋,少怒多笑,少衣多浴,少说多做,少停多动,少药多炼。

17、盈缩之期不尽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

18、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养炼结合康乐寿。——庄炎林

19、运动——的`马达;清洁——健康的卫士;欢乐——长寿的妙药;忧愁——衰老的快车。——王俊第

20、吃饭不饱,走路不跑,遇事不恼。——董必武

21、世有老少年,也有少年老,不落时代后,年老才可宝。——徐特立

22、运动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马约翰

23、东亚病夫耻辱深,当年政庶民贫;亿万人民大解放,全民健身万家春;改革潮涌鱼得水,世界体坛屡夺金;宿老迎来夕阳红,中华伟业有强人。——陈载夫

24、竞技场上出明星,晨练场里出寿星。——周二合

25、匆匆如烟云,欣逢晚年好光景。经常活动健身体,昼养生更要紧。——许海清

第5篇:养生的名言

1、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2、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3、寒暖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4、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明·万全《养生四要》

5、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6、劳极则精罢,思极则精离,饮食少则精减,房欲频则精耗。——明·王文禄《医先》

7、人勤于体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人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摄精。——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8、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元·罗天益《卫生宝鉴》

9、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明·万全《养生四要》

10、夜卧早起三月春,缓形无努志逆生。——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11、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12、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13、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明·吕坤《呻吟语》

14、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明·高濂《尊生八笺》

15、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明·高濂《尊生八笺》

16、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明·高濂《尊生八笺》

17、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素问·五常政大论》

18、春夏宜早起,秋冬宜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呜前。——明·胡文焕《养生要诀》

19、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20、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明·陈继儒《食色绅言》

21、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晋·葛洪《抱朴子》

22、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六气兴衰,而无相反矣。——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病原式》

23、百岁之寿,益人年之正数也,犹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东汉·王充《论衡》

24、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宋·官修《圣济总录》

25、食莫若无饱,思莫若勿致。——春秋·托名管仲《管子》

26、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27、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28、饱暖安乐,纵情恣意,如是夭折者多。——宋·朱翌《猗觉寮杂记》

29、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30、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31、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32、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33、按摩为养生之一术。《雨航杂录》——明·冯时可

34、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病原式》

35、冬三月,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36、食不语,寝不言。——春秋战国·孔丘《论语》

37、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清·尤乘《寿世青编》

38、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唐·张湛《养生要集》

3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40、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唐·张湛《养生要集》

41、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明·胡文焕《续附·养生要诀》

42、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43、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

44、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元·朱震亨《丹溪心法》

45、安人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道,乃凭于药。——宋·官修《太平圣惠方》

46、养生贵养气,养气贵养心,养心贵寡欲。————明·王文禄《医先》

47、养生者,心欲求寐愈难。——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48、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清·朱锡绶《幽梦续影》

49、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50、君若欲寿,则顺察天地之道。

51、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52、不怕千日怕一旦,一旦者千日之积也。千日可为,一旦不可为也。故慎于千日,正以防其一旦也。——明·吕坤《呻吟语》

53、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4、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清·程杏轩《医述》

55、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56、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明·万全《养生四要》

57、夏为蕃(草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58、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元·王珪《泰定养生主论》

59、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明·郑宣《昨非庵日纂》

60、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东汉·华佗《中藏经》

61、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明·汪绮石《理虚元鉴》

62、善摄生者,先除欲念。————明·陈继儒《食色绅言》

63、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64、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晋·葛洪抱朴子》

65、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清·吴瑭《温病条辨》

66、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明·胡文焕《养心要语》

67、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宋·官修圣济总录》

68、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69、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70、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唐·张湛《养生要集》

71、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

72、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73、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明·胡文焕《类修要诀》

74、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明·万全《广嗣纪要》

75、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76、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三国·嵇康《养生论》

77、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明·袁坤仪《摄生三要》

78、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用抒滞怀,以畅生气。——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

79、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80、人能执天道生杀之理,法四时运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长年可保。——宋·陈直《养老奉亲书》

81、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南朝·梁·陶宏景《养性延命录》

82、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明·龚廷贤《寿世保元》

83、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84、若邪盛为害,则乘元气未动,与之背城而一决,勿使后世生悔,此神而——明之之术也。——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

85、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86、心要常操,身要常劳。——明·吕坤《呻吟语》

87、常以舌柱上腭,聚清津而咽之,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88、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明·胡文焕《养生要诀》

89、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唐·张湛《养生要集》

90、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91、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乱。——战国·韩非《韩非子》

92、慈、俭、和、静四字可以延年。——明·袁坤仪《摄生三要》

93、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94、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5、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唐·张湛《养生要集》

96、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明·王文禄《医先》

97、老年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应,每至急躁益甚,究无济于事也。当以一耐字处之,百凡自然就理。——清·曹慈生《养生随笔》

98、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宋·陈直《养老奉亲书》

99、卧欲侧而曲膝,益气力。——宋·蒲虔贯《宝生要录》

100、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101、夫人夜卧,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数遍,名曰干沐浴。——宋·蒲虔贯《宝生要录》

102、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明·高濂《尊生八笺》

103、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吕氏春秋》

104、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明·胡文焕《养心要语》

105、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清·曹廷栋《老老恒言》

106、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107、纵欲戕生,古今同慨。——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108、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109、冬不宜极温,夏不宜穷凉。——《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

110、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111、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12、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宋·蒲虔贯《养生要录》

1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春秋·李耳《老子》

114、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晋·葛洪《抱朴子》

115、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16、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清·梁章钜《退庵随笔》

117、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明·万全《养生四要》

118、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清·刘承干《嘉业堂丛书》

119、体欲常逸,食须常少。劳无至极,食无过饱。——明·王蔡《修真秘要》

120、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121、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122、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123、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明·陈继儒《养生肤语》

124、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12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道。——春秋·李耳《老子》

126、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宋·苏轼、沈括《苏沈良方》

127、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明·胡文焕《续附·养生要诀》

128、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29、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清·王世雄《随息居饮食谱》

130、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明·吕坤《呻吟语》

131、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

132、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3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第6篇:养生的名言

1、没有运动,生活就是昏睡。

2、一个经常旅游的人,必有广博的知识,坚强的性格,不挠的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3、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

4、寿命的`缩短和思想的虚耗成正比。

5、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6、所食欲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欲多,心愈塞,年愈损。

7、安乐有致死之道,忧患为养生之本。

8、休息是滋养疲乏的精神的保姆。

9、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10、智者养生也,必须四时而调寒暑。

第7篇:养生的名言

1、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2、心胸狭隘、鼠肚鸡肠、斤斤计较、命不久长。宽宏大度、心旷神怡、处事大方、长寿健康。

3、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4、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心灵的疾病,比肌体的`疾病更危险。

5、顺其自然,量力而行。善待自己,无愧于心。随遇而安,自成天趣。信马由缰,快乐安康。

6、生活像镜子,能照人影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常哭病来了,常笑病没了。

7、人无泰然之习性,必无健康之身体。

8、人生有缘才相聚,何必与人过不去。人逢花甲叹时短,我命在我不在天。

9、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

10、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

11、难能之理宜停,难处之人宜厚,难为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

12、临大事静气为先,遇险滩宁静致远。

13、房宽楼宽,不如心宽;千好万好,不如心好。

14、大笑养心,抑郁“伤”心。注重养生,先要养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

第8篇:养生的名言

1、 吃面多喝汤,省得开药方。

2、 宁叫嘴受穷,不叫病缠身。

3、 宁可锅里放坏,不可肚里硬塞。

4、 生瓜梨枣,多吃不好。

5、 早起动动腰,一天少疲劳。

6、 有病早治,省钱省事。

7、 先睡心,后睡眼。

8、 入厨先洗手,上灶莫多言。

9、 早饭吃得饱,午饭吃得好,晚饭吃得少,不用大夫瞧。

10、 吃不言,睡不语。

11、 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

12、 老怕冬冷,少怕秋凉。

13、 人黄有病,苗黄缺肥。

14、 先胖不会胖,后胖压塌床。

15、 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16、 吃了省钱瓜,害了绞肠痧。

17、 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

18、 吃穿当时,活到九十。

19、 饥梳头,饱洗澡。

20、 吃饭先喝汤,老了不受伤。

21、 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

22、 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伤了肠。

23、 吃了走百步,不用上药铺。

24、 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

25、 吃萝卜,喝热茶,大夫改行拿钉耙。

26、 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27、 冬不蒙首,春不露脊。

28、白露身子不露,免得着凉泻肚。

29、 吸不张口,呼不闭口。

30、 老怕伤风,少怕痢疾。

第9篇:养生的名言

1、 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

2、 年青人有的是健康,因而他也就浪费健康。一旦觉得健康值得宝贵的时候,那犹如已经把钱失掉的败家子,是已经失掉健康了。 ——郭沫若

3、 养成简单朴素的生活习惯,是增进健康的一大因素,使人对于生活必需品不加挑剔。 ——伊壁鸠鲁【古罗马】

4、 —夸美纽斯【捷】

5、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梁章矩

6、 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曹庭栋

7、 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存之本。 ——林逋

8、 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林逋

9、 乐之方至,乐而弗骄;患之将至,思而弗忧。 ——佚名

10、 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和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巴甫洛夫

11、 多欲亏义,多忧害智。 ——刘安

12、 使身体充满精力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快活的习惯。 ——葛德文

13、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马克思

14、 身体要过着一种有规则的、有节制的生活,方才能保持健康。

15、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佚名

16、 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蔡元培

17、 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贫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不可得也;以达而能达人者,欲穷不可得也。 ——佚名

18、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葛洪

19、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 ——约翰·格雷【英】

20、 世上最好的医生是饮食有度、保持平安与喜悦的心情。——史威福特【英】

21、 谤来不戚,誉至不喜。 ——葛洪

22、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佚名

23、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佚名

24、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曹庭栋

25、 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撅。 ——李光庭

26、 散步不需要伴侣,东望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说,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这种时候才特别容易领略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种“分段苦”的味道。 ——梁实秋

27、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佚名

28、 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 ——佚名

29、 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诸葛亮

30、 人该顺时,不可趋时。 ——申居郧

31、 居心要宽,持身要严。 ——申居郧

32、 有规律的生活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 ——巴尔扎克【法】

33、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梁章矩

34、 心平则气自和。 ——王通

35、 得而不喜,失而弗扰。 ——佚名

36、 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 ——吕坤

37、 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林逋

38、 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庄子

39、 世上最高级的三个医师:节食博士、安宁博士、快活博士。——史威夫特

40、 树怕剥皮,人怕伤心。 ——李悝

41、 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荀子

42、 饮食节制常常使人头脑清醒思想敏捷。 ——富兰克林

43、 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李光庭

44、 要保持健康的身体,除了节食、安静这两位医生外,还有一位,就是快乐。——丘吉尔

45、 食过则成积聚,饮过则成痰癖。 ——梁章矩

46、 有一个方法可以让自己好看,就是尽量保持快乐的心境。 ——席幕蓉

第10篇:养生的名言

1、 要是你懂得如何思索和安排你的生活,你就是完成了一项最伟大的工作。

2、 乐观是养生的惟一秘决,常常忧思和愤怒,足以使健康的身变得衰弱而有余。

3、 必须在生活中寻求支柱,要是没有这个支柱,即使没有疑问,生活也会过得腻烦的。

4、 体育和运动可以增进人体的健康和人的乐观情绪,而乐观情绪却是长寿的一项必要条件。

5、 娱乐存在于生活之中,并创造了生活的风貌。

6、 自我控制应当成为生活的基调。……美好生活是由理性来指导的,并且紧紧抓住崇高的理想。

7、 体操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才能够得到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

8、 我认为觉悟到生活的意义而活在世上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的生活方式。

9、 通过严格的养生法,才得以保持住自已的健康。像患了了不得的疾病那样。

10、 生活而不为生活俘虏。

11、 要快乐首先要健康。

12、 生活既与娱乐相区别,又与娱乐是同一的。娱乐必须成为生活,生活必须成为娱乐。

13、 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之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金。

14、 生活多美好啊 , 体育锻炼乐趣无穷 !

15、 美味多生疾患,药石可保长年。

16、 生活是无可选择的,对它,你们必须接受。惟一的选择就是如何生活。

17、 一个经常旅游的人,必有广博的知识,坚强的性格,不挠的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18、 沉思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

19、 运动和节欲能使人在暮年还保持青春的活力。

20、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21、 旷达的人长寿。

22、 正如身材矮小的人可以是完美的人一样,圈子小的生活也可以是美满的生活。

23、 旺盛的精力寓于健康的身体。

24、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生活是……理想与可能两者之间不断的妥协。

25、 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

26、 生活的最大缺陷在于它永远不是十全十美的。

27、 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井而铸锥,不亦晚乎?

28、 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29、 愉快的笑声 ----- 这是精神健康的可靠标记。

30、 任何有自尊心的人都不愿违背自己的方式生活,任何稍有点头脑的人都不愿无聊地生活。

31、 走路能使你童颜常在,运动又使你青春永驻。

32、 健康是智慧的条件,快乐的标志。

33、 健康的体魄恢复时,智力和创造力就会再生。

34、 智者养生也,必须四时而调寒暑。

35、 生活之术,像角斗术,而不像舞蹈艺术,因而,它应该心甘情愿,坚定地迎接突然出现、未预料到的袭击。

36、 养心莫善于寡欲。

37、 心中欢乐,面带笑容;心里烦愁,神伤体损。

38、44. 在进餐、睡眼和运动等时间里能宽心无虑,满怀高兴,这是长寿的妙理之一。

39、 没有运动,生活就是昏睡。

40、 食不语,寝不言。

41、 节饮食而后得健康。

42、 生活的美妙就在于它的丰富多采,要使生活变得有趣,就要不断地充实它。

43、 生活的诱人的变化:它的甜蜜,它的痛苦,它的丰富,我必须要尝一尝。

44、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

45、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6、 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得越多,生活就越美好。

47、 谁的思想最丰富,感情最纯正,行为最高尚,谁的生活就最充实。

48、 在玩乐中,我们能表现出我们是怎样的一种人。

49、 以一种邪恶的、不智的、失节的和不洁的方式活着,就不仅是很坏地活着而是在继续不断地死亡。

50、 我们的生活水平方式越趋同一,我们对更深层的价值观,即宗教、语言、艺术、和文学的追求也就越执着。

51、 人类伟大而光荣的杰作是知道如何恰如其分地生活。

52、 一个人正在过的生活并不一定是他真正应该过的生活。

53、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54、 每一动物都希望按自己特定的方式生活,狮子希望过狮子的生活,人希望过人的生活。

55、 所食欲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欲多,心愈塞,年愈损。

56、 脑子不用不聪明,身体不练不结实。

57、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58、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

59、 一个人的寿命并不取决于他已经活了多少年,而取决于他得过多少次感冒。

60、19. 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和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也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61、 有规律的生活是健康与长寿的秘诀。

62、 世上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条生活的道路。

63、 不登高山,不见平地;不经锻炼,不会坚强。

64、 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

65、 内心的欢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喜悦。

66、 要想生活得快乐,就必须热爱生活。

67、 莫把烦恼放在心上,免得了白了少年头;莫把烦恼放在心上,免得未老先丧生。

68、 适度的娱乐能放松人的情绪,陶治人的情操。

69、 一些人逃避生活,另一些人则全心全意献身于它。前一种人到了晚年精神贫乏而且缺少值得回忆的往事,而后一种人则在这两方面都是富有的。

70、 极其单调的生活,能够使人丧失生存下去的兴趣与勇气。

71、 安乐有致死之道,忧患为养生之本。

72、 娱乐应该成为艺术,生活应该成为艺术。生活的技术应该就是生活的艺术。

73、 水停百日生毒,人闲百日生病。

74、 心灵上的疾病比肌体上的疾病更危险。

75、 放松与娱乐,被认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76、 人无泰然之习惯,必无健康之身体。

77、 一般认为幸福存在在于闲暇。为管怎么说,我们为争取闲暇而工作,为生活在和平环境而战争。

78、 丝不织不成网,体不练不强壮。

79、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80、 寿命的缩短和思想的虚耗成正比。

81、 一个人没有过不惯的环境,特别是他看到周围的人都过着同样的`生活。

82、 休息是滋养疲乏的精神的保姆。

83、 眼睛害病从手起,肚子害病从嘴起。

84、 生活有度,人生添寿。

85、 为了健康而采用过于严格的摄生法,这也是一种可悲的病症。

第11篇:养生的名言

1、金钱不可少,健康价更高。看淡名和利,快乐任逍遥。

2、不要怕人笑,看谁笑到老。不要怕辛劳,勤是传家宝。

3、不要只想要,付出不能少。不要急着要,一定要戒躁。

4、幽默就是力量。

5、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与长短,而在与内容。——塞涅卡

6、多吃一点姜,益寿保安康,每天一只果,老汉变小伙。

7、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8、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

9、世事沧桑习事定,胸心海岳梦中飞。

10、聪明的人造就机会多与碰到机会。——培根

11、不要装知道,不懂就请教。不要放大炮,说话要可靠。

12、强健的体魄,是您最大的`财富。

13、节食少求,多笑少愁,排除杂念,逍遥自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4、人生的道路有成千上万条,每一条都要它各自的风貌。

15、生活象面镜,你悲他就哭,你喜他就笑。

第12篇:养生的名言

1、圣人赢得人心,大众赢得欲望,绅士是正义的,小行恶。

2、如果你治疗疾病,不要治疗疾病。

3、永远不要擅长于缺乏欲望。欲望不能纵,灾难不能纵;幸福不会变老。

4、涌泉两分,生之精神之所在,睡之时间擦之千遍。

5、孩子们不受寒冷和饥饿的折磨。

6、一团气体,随着四、五、六的涨落,而不是相反。

7、邪恶和正义的伤害,欲望和性的伤害,不是两个。

8、忽视是不开的精细,危险是浮躁的`不理智。

9、知足者常乐,笑口常开者长寿。

10、仁是长寿的理由,外无贪而内无静,心平而不失中,取天地之美而养其身。

11、安静的文字滋养着心灵,少思滋养着上帝,少思滋养着精神,生命的精神,上帝的精神,上帝的精神,来自于精神。

12、阴平阳秘,精神待治;阴阳分开,气的本质是绝对的。

13、不要因饥饿而吃,要吃饱。喝水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多喝。

14、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幸福之源。

15、常以宽泰离,淡定,是宁静,灾不做。

16、衣服又厚又薄,而且总是合身的。夏天不能太瘦,冬天不能太厚。

17、心脏可以撑船,健康长寿一百多年。

18、事情要顺应,事情在心里可以推延。

19、夏天为凡(草秀),天地气,万物华固,夜至早起,日不倦。

20、仁能长寿,德能延年益寿,尤以先养德。

第13篇:养生的名言

1、夜饱损一日之寿。

2、药补不如食补。

3、心情舒畅百病消。

4、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5、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6、食不语,寝不言。

7、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

8、人不得夜食。

9、练功容,而守功难。

10、戒晚食为养生善术。

11、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

1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3、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14、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

15、饱生众疾。

16、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

1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1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19、若要健,天天练。

第14篇:养生的名言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六腑以通为补。

●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上工(高明的.医生)治未病,不治已病。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六腑以通为用。

●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于此知无药之不偏矣……何必朋参芪而仇硝黄哉。——莫枚士《研经言"用药论二》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氣聚則塞,氣散則通。

●是痛之休作由氣聚散也。

●故治疝必先治氣。——金翼匱

●邪在脾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中寒腸鳴腹痛。——靈樞·五邪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大医精诚。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药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杀人。若知之不详,用之不的,小错则贻误治疗,大谬则关系性命。故医者于药不可不精。

●读仲景书,须于无字处求字,无方处索方,方可谓之能读。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用药难,识证难。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抄三遍吃死人。

●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撑痢疾,饿伤寒。

●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久病成良医。

●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痘要结,麻要泄。

●壮水之主以治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胜而泉源不竭。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朱丹溪〈格致余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素问"至真要大论》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张仲景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

●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清·章虚谷《医门棒喝》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素问"标本病传论》

●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

●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汗法》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景岳全书"寒热》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医学心悟"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内在之根源》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

●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癥者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癥瘕类》

●癥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四总穴歌

●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而呕血吐血者,当求动血之源,源在脏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

●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明"汪石山《石山医案"营卫气血论》引朱丹溪语

●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盛也;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吐血》

●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

●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祛瘀之故。——清·唐容川《知证论"吐血》

●朱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清·徐灵胎《杂病源"虚实》

●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清·唐容川《血证论》

●血不利则为水。——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

●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明"李宗梓《医案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引语

●后天资生,纳谷为宝。——张锡纯

●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肿胀》

●别阴阳于疑似之间,辨标本于隐微之际;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论》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

●(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吐,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清·林佩琴《类证治裁"痰饮论治》

●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清·程芝田《医法心传"医宜通变论》

●百病多因痰作崇。——清·汪昂《汤头歌诀"礞石滚痰丸》

●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清·沉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

●湿邪为病,缓而难知。——清·吴刊安《伤寒指掌"湿症合参》

●不明脏腑经络,伸手动手遍错。

●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擨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张子和《儒门事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欲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深浅。欲知病之深浅,先知病之部位。——宝辉《医医小草》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喻昌《寓意草》

●谚云十个医,十个法,此言不然,病者只有一个病,自当只有一个法。——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凡治病治遗使邪有出路。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也。——周学海《读医随笔》

●考古人用药,有攻病保躬两途,攻病则或凉或温,当取其偏,保躬则适其寒温,宜用其平。——程杏轩《杏轩医案》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先秦扁鹊见《医述》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唐孙思邈——

●不读本草,焉知药性?专泥药性,决不识病;假饶识病,未必得法,识病得法,工中之甲。——金张子和《儒门事亲卷十四治病》

●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延真医。——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清刘仕廉《医学集成》

●医是讲学不是市道,故商贾贸迁之术无一书之传,而医家言则汗牛充栋。——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医之事岂易言哉?非讨论而悉其源,无以施临证之功,非临证而着其效,无以验讨论之力,二者未至,不足言医也。——清张文燮《医效秘传张序》

●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内经》无论真不真,总是秦汉间书,得其词组,即是治法;《伤寒论》无问全不全,茍能用其法以治今人病,即此亦已足矣。后学能识病,全赖此数书。——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此有说不尽之妙,倘拘拘于格理,便呆钝不灵。——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大约功夫到时,眼光中无相同之病。看一百人病,便有一百人方,不得茍同,始为有味。若功夫未到,便觉大略相同。——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凡看病须要格分寸。谅病之分寸,而定药之分寸,格成一方,看去增减一味不得。——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凡少年人看病,心中必谓天下无死症,如有死者,总由我功夫不到,一遇难处,遂打起精神,与他格算,必须万全而后止。学医者,不可无此种兴会。——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凡临证,须审病人情状,酌配方药。但记每方治某病便非。——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大凡名家亦有偏处。当日雨田先生善用凉药,非无用温处,用至七分止矣;性天先生善用温药,非无用凉处,用至七分而止。两家对待,各具至理。雨田先生曰:一分热邪不除,便为不了之病,易戕

●正气。性天先生曰:一分阳气不亏,不受阴邪为病。当时两家论治最好看,然亦须有学问去领会,无学问者安能识此奥旨,而两家亦终不相通。——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用古人之法,审其用法之时,得其立法之心。学无常师,择善而从。——明孙一奎《赤水玄珠》

●临病人于饿顷便处汤剂何敏捷乃尔,要惟有定识于平时,乃克有定方于片刻。——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学医一道,既不能离开书本,也不能专靠书本,既要凭些经验阅历,也要懂得经籍要义。——近代冉雪峰

●凡阳虚多寒者,宜补以甘温,而清润之品非所定;阴虚多热者,宜补以甘凉,而辛燥之类不可用。——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新方八略"补略》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滋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灵枢"终始篇》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清·叶天士

●阴虚之甚者,先回其阳,继而渐加补阴之药,是无阴则阳无以化也;阴虚之甚者,先补其阴,继而渐加补阳之药,是无阳则阴无以生也。——清·王三尊《医权初编》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脱》华岫云按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新方八略"补略》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阴症似乎阳,清之必毙;阳症似乎阴,温之必亡。——清·顾松园《顾松园医镜·格言汇篡》

●五味入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辛与气俱行,故辛入心而与汗俱出;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怋。推此,则知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之所起所在也。—— 《中医针灸大成》

●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鲁迅

●李汉彪师傅传草药辨认秘诀

●草木中空善治风,对枝对叶能治红。

●叶边有刺皆消肿,叶中有酱拨毒功。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灵枢"营卫生会篇》

●辨舌质可验五臟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深浅。——近代·曹炳章《辨舌指南》

●病不应脉,当思其病;脉不应病,当思其脉;药不应病,当思其药。——清·杭世骏——

●证虽重而门类明白者,不须诊脉亦可议方,证虽轻而题目未定者,必须仔细察脉。——明·李榳《医学入门》

●湿病在表,一身尽痛;湿病在里,一身不痛。——明·汪昂《医方集解》

●热在上焦,咽乾口糜;热在中焦,心烦口渴;热在下焦,便秘溺赤。——明·李榳《医学入门》

●凡病气重,则小便必涩;病气苏,则便溺渐通。——清·程杏轩《医述》

●卫虚则外寒而栗,营虚则内热而咳;营虚则咳伤肺而唾腥;卫虚则寒入脾而吐涎沫。——《医述》

●逢节发病,必非议补之时。——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脉病人不病则病重,人病脉不病则病轻。——清·王孟英《王氏医案译注》

●治病必先辨症,辨症须辨兼症,徐洄溪谓有一症不具,即需审慎者,固难为见病治病、知常不知变者道也。——清·费绳甫《孟河费氏医案》

第15篇:养生的名言

1、练功容,而守功难。

2、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3、饱生众疾。

4、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

6、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7、心情舒畅百病消。

8、戒晚食为养生善术。

9、春夏养陽,秋冬养陰。

10、食不语,寝不言。

11、不是闲人闲不得,闲人不是等闲人。

12、色一欲知戒者,可以延年。若要健,天天练。

13、人不得夜食。

14、药补不如食补。

15、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

1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17、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

18、夜饱损一日之寿。

19、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