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1-28 18:13:31

第1篇:孔子名言

1、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2、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3、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5、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6、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7、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8、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9、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0、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11、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2、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14、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5、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6、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7、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18、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1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0、 巧言乱德。

21、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22、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23、 巧言令色,鲜矣仁。

2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25、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7、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8、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29、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0、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31、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32、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33、 有教无类。

34、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36、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7、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38、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39、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40、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1、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4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3、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45、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46、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7、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48、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5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2、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3、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54、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55、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6、 放于利而行,多怨。

57、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58、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59、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60、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61、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62、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3、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4、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6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6、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67、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8、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69、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70、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71、 礼之用,和为贵。

72、 过,则匆惮改。

73、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7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75、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76、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7、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78、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79、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80、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81、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82、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83、 不学礼,无以立。

8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85、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86、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87、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88、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9、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91、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94、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95、 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96、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97、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9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99、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100、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01、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02、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103、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04、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05、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106、 道不同,不相为谋。

107、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10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9、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10、 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1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13、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14、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115、 有杀身以成仁。《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116、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7、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第2篇:孔子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1、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15、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6、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1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9、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0、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5、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2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7、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2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0、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3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4、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第3篇:孔子名言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5、听其言而观其行。

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8、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9、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0、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1、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2、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1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4、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9、(“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0、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3、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2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6、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8、有教无类。

29、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0、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1、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3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6、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9、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1、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42、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3、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4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5、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46、不学诗,无以言。

47、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48、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49、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5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5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4、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5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6、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57、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58、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9、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6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62、礼之用,和为贵。

63、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64、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6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6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67、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68、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69、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70、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2、巧言令色,鲜矣仁。

7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7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77、过,则匆惮改。

7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79、巧言乱德。

80、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8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8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8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4、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85、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86、放于利而行,多怨。

8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8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9、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90、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91、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92、不迁怒,不二过。

93、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94、不学礼,无以立。

95、刚、毅、木、讷近仁。

9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9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9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0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0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0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0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6、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07、……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108、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109、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11、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112、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18、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19、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2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12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23、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2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25、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2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第4篇:孔子名言

1、巧言乱德。

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巧言令色,鲜矣仁。

4、过,则匆惮改。

5、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6、放于利而行,多怨。

7、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8、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6、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7、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有教无类。

20、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3、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5、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8、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2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2、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3、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3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7、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3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9、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4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2、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6、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48、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49、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0、不迁怒,不二过。

5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52、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55、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7、道不同,不相为谋。

58、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59、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6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6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63、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6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6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66、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67、不学诗,无以言。

68、刚、毅、木、讷近仁。

69、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7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7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72、不学礼,无以立。

7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7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7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78、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7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8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82、礼之用,和为贵。

83、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84、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8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8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9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9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9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9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4、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5、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9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97、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98、听其言而观其行。

第5篇:孔子名言

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5、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9、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0、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1、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3、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14、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5、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16、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7、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8、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9、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0、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第6篇:孔子名言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第7篇:孔子名言

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2、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4、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7、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8、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1、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1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5、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6、德不孤,必有邻。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19、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20、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21、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22、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3、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24、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25、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6、言必行,行必果,硁硁乎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27、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9、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30、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1、吾之大患为吾有身。

3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3、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3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35、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36、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37、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8、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9、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0、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4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2、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4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4、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4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6、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47、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48、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9、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50、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5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2、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53、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第8篇:孔子名言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礼之用,和为贵。

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7、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8、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9、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2、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1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7、巧言令色,鲜矣仁!

1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2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23、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2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0、吾日三省吾身。

31、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6、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9、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0、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2、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4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5、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6、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4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0、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1、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5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3、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5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5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8、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5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60、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6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6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6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4、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6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第9篇:孔子名言

1)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4)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5)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6)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8)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2)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3)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4)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5)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第10篇:孔子名言

1、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3、巧言令色,鲜矣仁!

4、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5、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6、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8、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1、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2、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1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4、过,则匆惮改。

1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6、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7、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18、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2、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7、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9、听其言而观其行。

30、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31、匹夫不可夺志也。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4、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35、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36、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7、德不孤,必有邻。

3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9、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0、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1、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4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7、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48、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4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50、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第11篇:孔子名言

1.里仁为美.

2.择不处仁,焉得知.

3.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5.好仁者,无以尚之.

6.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巧言令色,鲜矣仁 人而不仁,如礼何? 择不处仁,焉得知?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欲仁,斯仁至矣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刚、毅、木、讷近仁。

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第12篇:孔子名言

1、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2、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3、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4、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5、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7、长幼有序。――孟子

8、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9、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1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1、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12、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13、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4、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7、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8、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9、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0、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1、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2、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23、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4、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

25、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26、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27、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28、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29、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30、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31、子曰: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3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3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34、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3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36、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7、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38、长幼有序。——孟子

39、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0、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4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2、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

43、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44、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4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6、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她。《箴言》

4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48、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49、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5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51、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5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53、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54、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5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56、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57、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8、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5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60、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6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6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63、父母唯其疾之忧

64、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6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6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67、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68、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69、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0、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71、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7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73、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74、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

75、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7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77、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78、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79、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8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8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第13篇:孔子名言

1、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孔子 《中庸》

2、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3、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 《论语》

4、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丘 《论语》

5、 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孔丘

6、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

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丘

8、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丘

9、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丘

10、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 《论语》

11、 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12、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 《论语》

13、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 《论语》

14、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 《论语》

15、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丘

16、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丘 《论语》

1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论语》

18、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 《论语》

1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

20、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 《 论语 》

2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论语》

2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论语》

2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

24、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丘 《论 语》

2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26、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 得之 ,不去 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 《论语》

27、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 《论语》

28、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 友 便辟( 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 ——孔子 《论语》

29、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

30、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孔子 《论语》

31、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孔子 《论语》

32、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丘

33、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 《论语》

34、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 《论语 》

35、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 《论语》

3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论语》

37、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论语》

38、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 论语》

39、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 《论语》

40、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 《 论语 》

4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 《论语》

42、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论语》

43、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孔子

4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论语》

4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论语》

4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论语》

47、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 《论语》

48、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 《论语》

49、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 《论语》

50、 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孔子 《论语·雍也》

51、 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孔子

5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论语》

53、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丘 《论语》

54、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5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56、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 《论语》

57、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论语·里仁》

58、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 《论 语》

59、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孔子

60、 “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孔子 《论语》

61、 民无信不立。 ——孔丘

62、 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63、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 子

6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论语》

65、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 《论语》

66、 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论语》

67、 知耻近乎勇。 ——孔子

68、 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丘

69、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 《论语卫灵公》

70、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 《论语》

71、 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论语》

72、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论语》

73、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论语》

74、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 《论语》

75、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 《论语》

76、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 《论语》

7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论语·卫灵公》

78、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 子 《论语 》

79、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 《论语》

80、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孔子 《论语》

81、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 以行 成于内 ,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 《孝经》

82、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 禄在 其中矣 。 ——孔子 《论语》

83、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 《论语》

8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85、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 《论语》

86、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论语》

87、 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孔子

88、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亦不 可行也 。 ——孔子 《论语》

89、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 欲不逾 矩。 ——孔子 《论语》

90、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 《论语》

91、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 孔 子 《论 语》

92、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 《孝经》

9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论语》

94、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 在斗 ;及其 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 《论语.季氏》

95、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 《论 语》

96、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 《论语》

9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论语》

98、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 《论语·子路》

99、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100、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第14篇:孔子名言

1、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6、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7、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3、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4、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5、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6、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8、 放于利而行,多怨。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2、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3、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5、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6、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7、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9、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0、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2、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3、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34、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5、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3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7、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3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9、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40、道不同,不相为谋。

4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2、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名人名言大全《关于孔子的名言》。

43、 贤哉,回也。

44、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45、 其使民也义。

4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8、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第15篇:孔子名言

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8、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9、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0、(“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4、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5、放于利而行,多怨。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2、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3、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4、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5、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6、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7、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8、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29、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3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8、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4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4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本文标题:孔子名言

本文地址:https://jz238.com/sy/938119.html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