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5-13 14:49:14

第1篇:《合伙人》读后感

这本书是在去泰国旅游时在机场买的,正值公司薪酬制度改革时机,合伙人制度也是我一直想要去实践的一个方向,看这本书也是想要解答心中的很多疑率虑。不过看完后有点失望,拼凑的一本书,不过很多举例也让我看到背后的规则:通过恰当的合伙经营,可以谋求创造价值的最大化。合则两利,斗则两害,向利而生,合伙经营。合伙人在共同利益上是一致的,在经营公司的使命、价值观上是一致的,在能力和信念上是靠得住的,股东之间是彻底信任的,这样的合伙才会保持长期健康发展,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所有股东的利益。

书中举得第一个例证:雷士照明吴长江—始于信任、毁于信任。在吴多次股东合作、资方引入的经历中,从未与股东之间建立稳定可控的信任关系。一些凭借义气和利益关系来帮助他回归雷士照明的朋友和投资人,也在看透反复的斗争后,选择不再支持他,离他而去。最后吴长江结局悲催,毁在信任,毁在性格。与吴长江反面例证就是京东刘强东,一本细账取得投资人信任:投资人在做尽职调查时,发现京东没有专职会计,但给出的流水账,各项记录各项数据都一一对,丝毫不差。就这样,投资人长期跟投京东,还不如说是看好刘强东。

以上两个正反例证说明:信任无价、信任有限、不要无限消磨信赖。

书中有一个值得一读的一个例证:共享单车行业的资本操控摩拜与OFO小黄车下各类合伙人的不同选择。摩拜单车胡玮炜选择套利出局是因为创办初期并不是她个人的投入,创意、融资、研发、运营、推广等关键布局,跟她没有直接联系,她唯一需要操心的是组建班底推动事业。他的存在只是强势投资人的代言人,是团队的黏合剂,是摩拜的形象大使。为团队倾注的心血还不足以对抗资本的暴力和诱惑。最后市场与资本双重压力下选择卖身美团投降出局。

同是共享单车的OFO则要强势的多,创业初期全身投入的戴威恃强好斗,战斗力十足,面对滴滴等投资人不仅想要投资还有控制OFO的目的,不惜与股东闹翻,也要把滴滴插手核心事务、空降过来的三个高管赶走。最后只选择与纯投资的资本合作,牢牢控制公司决策权,最后将OFO发展为行业内融资金额第一、投放量和用户第一的第一大共享单车品牌。

创立原因不同、性格不同、追求不同、领导风格不同、使得守弱的胡玮炜选择了投降,恃强的戴威选择了战斗。

合伙人制度是公司发展的必走之路,理清公司架构和发展方向将是这项制度的基础。继续学习才能更好实施。

第2篇:《合伙人》读后感

最新电影《中国合伙人》正在热映中,《中国合伙人》电影的背景是在大时代即20世纪80年代的时间,《中国合伙人》电影讲述的人物是三个为梦想而奋斗的年轻人,《中国合伙人》电影讲述的故事是在大时代背景下三个年轻人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青春励志故事,观励志电影有感。

电影《中国合伙人》是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的作品,而出演三个年轻的人的分别为邓超、黄晓明、佟大为。一个香港导演与三个内地实力演员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通过电影《中国合伙人》,大家可以找到答案。

而三个实力演员又因一个女人而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个女人就是大家熟悉的后宫大戏《甄嬛传》中熹贵妃的扮演者孙俪。有人曾这样总结过,她虽然没有现身影片任何画面,却是《中国合伙人》背后的女人。黄晓明+孙俪=新上海滩,佟大为+孙俪=玉观音, 邓超+孙俪=幸福像花儿一样。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霸气的女人。而这个不仅霸气而又成功的女人后的男人们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将更上一层楼。

电影《中国合伙人》也在人物塑造上选择了典型的人物:土鳖、海龟、愤青。这样三个人物身上有着他们特有的人物性格与特质,而即使是不一样的人物,但大家都会拥有自己的梦想,都会有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也会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时候,而我们拥有为梦想而执着而奋斗而坚持的勇气和动力都一样,观后感《观励志电影有感》。

小编也特别为大家整理了最新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看一下大家在追寻梦想的电影《中国合伙人》是否也可以找到与自己共鸣的地方,是否也会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你还没有观后电影《中国合伙人》,那你可以通过大家对《中国合伙人》的观后感,先感受一个电影《中国合伙人》带给大家的触动与思考。

最近在课上观看了根据当今美国黑人投资专家ChrisGardner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起初听到这部电影名字的时候以为是爱情片,观看之后,发现原来是一部励志篇电影,在这部片子中感悟到了很多。

影片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克里斯积极向上、奋发拼搏,最终从一名普通的推销员变成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公司的员工的经过。面对命运的坎坷、面对生存的艰难以及面对生活的那份态度,那份淡定、从容、执着所深深震撼。

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投资专家。然而,面对生活的困苦,妻子决然的离开了他。他的忧伤与无助一次次刺疼了我,生活在煎熬着他,看着房东因为他交不起房租而愤然将他和他儿子的东西丢在房外,而他却只能带着疲惫的心,拖着心爱儿子,开始流浪,四处找寻住所。

当父子两人在公共卫生间的角落依偎着,有人想近来方便之时,而他用脚抵着,反锁着门,不敢出声,痛苦伤心的泪水顺腮而下时,我一阵心酸!生活,为何要如此折磨这样一个努力着的人。一方面他要努力通过没有薪水的6个月实习期;一方面他要卖医疗仪器借此糊口;一方面他要保护好儿子的幼小心灵。付出了艰辛,总会有收获的。克里斯最终得到了幸福,当老板告诉克里斯·加纳正式加入公司时,他眼中充满了泪水。克里斯·加纳冲到托儿所与儿子深情相拥。他觉得自己不再对儿子愧疚,不再对生活失望,不再只经历挫败。终于苦尽甘来了!

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幸福,会来敲门。很多人往往会关注对于梦想的树立,而往往忽略过程的艰辛。特别是,当面对一个看似无望的现实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坚持,而多少人会放弃呢?生活总是在不断地修正,并且提醒我们,顺应大潮的人总是较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可是,确实是有些人,愿意逆流而上。

这部影片对我的启示:学会人生中目标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努力是否会有成效。锁定目标,积极进取,有目标的奋斗,有目标的劳苦,正是生活的价值所在。坚定既定的目标就有可能成功。影片中克里斯·加纳是努力追求,积极进取的典范。

第3篇:《合伙人》读后感

刚刚看完《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嗯,看的有点晚了,不小心又戳中了我的泪点……有时候会觉得我的笑点和泪点是不是都太低了,一会哭一会笑的……我没有那么高的智商和情商,所以看不出蕴含的商业知识,经济头脑,我只是单纯的羡慕嫉妒那种友谊,写到这差点又哭了,真的很羡慕那种友谊,貌似今天才知道那就是我穷其一生想要寻找的友情。

然后就想起了董蕊、VIVI还有书睿,还有高中那个宿舍的一群,实习两个月加回来仨月,那三个人陪伴我时间最长,尤其VIVI整整两个月。前两天做了一个测试,写下你最喜欢的数字,那个数字就是你一生当中最好的朋友的数量……我写了个7看了看答案觉得很幸福。

人说《致青春》是在向女人的青春致敬,那么《中国合伙人》显然是在向男人的青春致敬。尤其是当片中响起让多少国人熟悉,并曾经痴迷的流行音乐时,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个时代的共同回忆。上世纪80年代,出国梦是那个时代学子的共同梦想,我身边有很多朋友放弃国内的公职,在那时选择出国打工。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在国外活得好不好,但是,出国成了那个年代共同的梦想,一个时代的梦。

黄晓明扮演的“土鼈”成东青显然是一个运气不太好的人,他的人生一波多折,考大学,出国,都几翻梦碎,心爱的人离开他,亲密的兄弟离开他,梦想也离开他,他几乎是一无所有。但是谁的青春里没有失败?性格决定命运,最终这个失败者还是衣锦还乡。

不过,成东青的成功其实是个例,他没办法安到普通大众以及观影群众的身上,共鸣并不在梦想变成现实,而是电影中透露青春里对成功的渴望。成东青两个朋友刻画的也相当成功,一个性格浪漫,叛逆激情,他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那个时代的文学青年会去做,敢去做的,你就觉得,他会是那种面朝大海,然后在心爱的姑娘面前大声吟颂:“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人。

从小到大没受过什么挫折,很顺利也很平淡,也因为身边一直有人支持,有时候就是在一些偶然的时间当中才会看出那个人值不值得你深交,而高中的一场事故也让我彻底相信,人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有人会对你的错选择原谅、选择遗忘、选择帮助,而有人就会放大、放大、再放大……然后不管之前是多么好的朋友,都将彻底崩裂……嗯,这就是高中换宿舍之前学到的。而这些人往往终其一生也不会再见不会再有交集,因为不值得。

像仙草说的一样,有时候不联系但是知道朋友就在那里,不管你做什么都会支持你,确实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有时候抬头看看天空觉得自己特土鳖,低头看看大地又觉得自己特幸运-------交了这样一群特有爱的孩子,并且这份感情永远不变。

而另一个朋友,却是一种现实的黑色幽默。终于去了美国,在许多人的眼里,你已经大富大贵了,可是谁也不知道,你在美国究竟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当你回国时,人人赞你是海龟,却没有人知道你曾在午夜里洗了多少个盘子。你成就了自己的美国梦,美国却未成就你的梦,这就是现实的残酷。看电影的时候,坐在我边上的大叔哭了,虽然我不知道他哭什么,但是一部让人哭或者让人笑的电影就是一部好电影。《中国合伙人》笑点颇多,是一部值得你花大价钱走进电影院,跟陌生人一起哈哈大笑的电影。败笔也是有的,旁白多的让人有点生厌。我以为,一部电影,有情节表达就够了,旁白应当只是点缀,喋喋不休地用旁白介绍一些有的没的东西,是在低估观影人的智商么?

第4篇:《合伙人》读后感

在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三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东青、王阳和孟晓骏想去美国发展——那个时代青年们毕生的梦想。孟晓骏成功的得到了签证,王阳因为女朋友而放弃了签证,成东青连续去了美国大使馆三次,都没有得到签证。于是孟晓骏只能自己独自一人来到了美国。

当孟晓骏刚刚发现美国人歧视有色人种,华人们并不容易找工作的时候,成东青因为在外私自教学而被学校辞退了他。王阳和成东青找不到工作,于是只能在当时北京开的第一家肯德基里教学,他们每天买一份鸡块,就在肯德基里面进行英语的培训,但因王阳认为在肯德基里没有什么大发展,于是选择了来到郊区的一个废旧厂房里办学。逐渐他们的教学越办越大。

转眼间到了1991年,孟晓骏由于受不了他的上司对他的歧视,于是回国与成东青和王阳一起办学校,孟晓骏还专门开设了模拟签证测试。

1999年,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军飞机轰炸,于是大量人涌上街头,打算毁掉新梦想学校,是成东青成功的调解了。

20xx年,因新梦想的试题与托福部分试题相同,所以被告上了法庭,成东青、王阳和孟晓骏一同来到了美国,最后在庭外就和解了。

20xx年新浪上市后孟晓骏也想让新梦想上市,但因为成东青这个有51%股权的最大股东极力反对,才未成功。

当他们第三次来到美国时,孟晓骏告诉了成东青、王阳两人,他之所以想让新梦想上市,是因为那样才能让美国人注意到他们,最终,成东青也同意了上市。

这个故事其实是有真正依据的,新梦想就是真实生活中的新东方,而成东青的原型是俞洪敏,孟晓骏的原型是徐小平,王阳的原型是王强。

他们三个遇到困难挫折不退后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5篇:《合伙人》读后感

最近出差多,利用在火车上的时间,读完了《生命合伙人》这本书。听到这本书,是在奴隶社会五周年的活动上,有一位妈妈说,这本书帮她找到了引导孩子接近艺术的路。

我不会画画,不会弹琴,唱歌也不行,但是,我觉得我有一颗向往艺术的心(自信脸)。和每一位家长一样,我觉得孩子是一定要学一门艺术的,但是如何做呢?本着“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原则,我能想到的就是给她报班,请老师。

给孩子做英语启蒙之后,我开始隐隐觉得,很多高大上的东西,其实都是可以跟生活联系起来的。正如那一口流利的英语不过是从生活中的吃喝拉撒开始一样,艺术应该也是可以在家庭中进行引导的。只是怎么做呢?依然一头雾水。然后,我读到了《生命合伙人》这本书,从中得到了一些答案。

艺术到底是什么,在哪里?

我去过巴黎的卢浮宫,那时候我还在念书,还没有觉得自己也可以是一名艺术青年。去那里的目的,感觉就像是网红经典打卡。

我还记得我跟同伴循着简介上说的镇馆三宝,从蒙娜丽莎到胜利女神,再到维纳斯。我看着那些曾经在课本上见过的艺术品,却不知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他们。能想到的那些听起来政治正确的解说,似乎都不能传神地表达我的心意,但我想说的,似乎又跟当时的气氛非常不合拍。所以只能看着,不敢发表什么评论。

那时候,我觉得只有博物馆、美术馆和各种艺术展才是和艺术沾边的地方,我觉得只有画画、音乐、雕塑等等这些是艺术,我觉得艺术就是那些阳春白雪、专业性极高的东西。

同时,我也把自己跟艺术划了一道非常清晰的界限。我觉得,我说不出艺术专业的词汇,没有童子功,一辈子都会和艺术绝缘了。可是,读完《生命合伙人》,我对艺术是什么,有了新的概念和自己的认识。我觉得艺术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不是美术、音乐这些科目,也不是那些高不可攀充满专业词汇的解说,更不是说必须把一件东西包装成大众看不懂的样子才能称之为艺术。艺术应该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对美的感悟能力。

毋庸置疑,美术是艺术,音乐是艺术,但烹饪和烘焙也可以是艺术。只要我们有对美的感悟和欣赏,无论做什么、在哪里,都在做与艺术相关的事。所以,艺术不只是在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也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妈妈的衣柜和化妆盒里,在路边的公园里,甚至在嘈杂的菜市场里,艺术在每一处我们能体会和感受到美的地方。

家庭美育/教育从哪里开始?

书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们对孩子都有一个奢望,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和我们不一样的人。然而,不出意外地,每一个孩子最终都会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我们如果希望孩子成为和我们现在不一样的人,应该努力去做一个和我们现在不一样的人。”所以,家庭美育,重点不在孩子,而在我们。

我认识一位同事,她的孩子现在上六年级,乐高、书法、美术、钢琴每一门都学的很好。尤其是乐高,常去参加比赛,都能进入到亚洲区赛场。我最初认识她的时候,她跟我讲了很多如何给孩子选课外班的经验。那时候我觉得,她的孩子之所以这么优秀,是因为选对了机构和老师。后来慢慢接触多了,我发现重点不在于老师,而在于她和她爱人。

我曾经在她的朋友圈里看到这样一条,照片是一摞厚厚的书法方面的书籍,配文说,“就算写不过你,理论也要高于你。”我还看到她也在画画。她也曾跟我说,她和她老公都对乐高特别感兴趣,也很爱玩。

可以说,孩子上的每一门课,都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即使他们没有坐在孩子身边听课,却也在一路陪孩子同行。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意义是非凡的。一方面是影响,通过家长的行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改变孩子,引领孩子;另一方面是支持,告诉孩子不是一个人在独自前行,当你遇到困难时,我们永远在你身边。

所以,美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应该从改变我们自己的想法开始,可能是让自己着装更精致一些,让家里的摆设更讲究一些,让去博物馆变得更平常一些,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变,可能会成为打开孩子艺术之门的钥匙。

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始?

不要让不懂成为拒绝参与孩子成长的借口。和英语启蒙一样,艺术启蒙方式方法有很多,但是,把孩子推给培训机构绝不是是最好的方式。我曾见过很多年轻,学历高的人,提及孩子学英语,都是说,到时候给他报个班。报班没错,但是不应该让教室的那面墙,把孩子圈在了里面,也把我们隔绝在了外面,让我们认为那是孩子的事儿,与你无关。

参与到孩子的.生命中,会很辛苦,可能三十多年来自己都没有这么卖力的活过。但是,我们心目中那个理想的孩子,不是动动嘴巴就能有的,而更高更好的东西,也都是付出辛苦才能得到的。

对自己发问,而不是孩子。把育儿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去寻求对的方式方法,而不是每天盯着孩子有什么变化。当自己觉得对孩子的一些问题表示担忧时,只要问问自己,如果未来孩子和我一个样子,我会觉得开心、难过还是怎样?如果回答是积极的,那就跟着自己的选择走,如果是否定的,那就考虑如何改变自己。相比所有的技巧而言,真心和真实的父母更重要和可贵。

最近工作常加班,而且我也开始准备CFA二级了,所以时间很少,写的也少了。今天跟同事吃饭,说起在考什么,想起了自己考一级时候的事儿,想起北京那个万人考场,以及自己撒在走廊里的眼泪。

不过我想,大概,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收获吧,只是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

第6篇:《合伙人》读后感

都说读书会使人成长,我觉得看书是一个倾听作者声音的过程,进而了解作者的人生历程。正如《合伙人》中的主人公严正所说——人不可能尝试1万种活法,却可以和1万个人聊天,听他们的人生故事。

也许正是因为作者吴严的人生经历——北京大学理工学士和美国加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他毕业十年间先后在国内外多家知名高科技企业工作以及担任过多项职务,从他的笔下诞生出的这些人物才更具代表性真实性。

书中讲述了三个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年轻人,凭借着他们的执着和智慧,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归国创业,把一个课堂作业变成了一个知名的跨国软件企业。在这过程中,呈现给了读者人生的不同面,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人生”这个简短却不简单的词汇。

人生需要激情。是的,严正,Tim,Steven这三个性格专长都相差迥然、却又互补到几乎完美的年轻人,因为他们的激情,成为了一个投资人欣赏的创业团队。为了成就了一个充满无限前景的梦想,他们用激情去演绎自己的项目,博得了人们的赞许。

人生需要坚持。事情并不像很多电视剧中演的那样,钱会像海水一样漂来,接踵而至的考验都是那样的残酷。三个人游走于投资人之间,他们前进的路很艰难。但怀揣梦想的他们,脚步却没有因为困难而停止。谁又能说中天使会不会在你决定放弃的那一刻眷顾到你呢?

人生需要机遇,但在机遇来临时你最好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严正很受人赏识,那不是纯凭运气,更是具有实力的一种体现。事前做好“家庭作业”,严正的做事方式说明了这个问题,没有人会担保在初次见面、还不了解的情况的前提下的交流会恰到好处。

人生需要朋友,属于你真正的朋友。其实那些表面上的朋友不是人急需的,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在你困苦时来敲击你让你更悲伤的。都说朋友是要同甘共苦的,共苦与同甘相比容易,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利益,而同甘就不同了。信任,不要背叛。

你会选一个怎样的“合伙人”,与你共同步向成功呢?

第7篇:《合伙人》读后感

《中国合伙人》可说是给青年人看的励志电影。主人公成东青永不言败(特别是他追苏梅的时候)的精神,让人觉得敬佩,让人想去效仿。他做的事其实很很简单,家里没有钱,课余时间做家教被学校开除,只能自己办起了私立学校,他的课比普通辅导班的课大不同,就是很幽默,

来听他的课的学生络绎不绝。当然他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于是他把自己的“新梦想学校”不断扩大不断扩大,成为中国第一的英语培训学校。在影片的最后,他已不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匠,而是一个留学教父。他帮助无数人签证留学,而在当年他自己最想得到签证的时候,却遭到拒签,于是苏梅去了美国,而他却留在了中国,这样的痛楚不能用I love my country.来掩盖,而是永远的伤痕。

然而这部影片给我的最大启示却是这样的,中国需要进步,进步需要人才,我们是年轻人,是祖国的希望,只要我们进步,国家就会进步。我相信,总有一天,人们向往的地方不再是美国和那些西方国家,而是中国。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