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句文网    发表于:2023-02-15 09:28:19

第1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自由恋爱如今最美,但又有谁能想到在离我们不远的那些年代,爱情仍然受着许多的羁绊。

楚雁潮,韩星月,这两个年轻的生命,在霍达笔下,勾勒出一段交织于宗教、社会、年代的乱位爱情,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梁祝》。

博雅老宅,依旧是那座老宅,百年不变,千年不倒。一切还是当初的那个样子,只是如今的老宅门前多了一副牌子——“文物”。没人知道,老宅曾经的记忆是怎样的。

事情应该从何说起?韩子奇还是韩星月?

星月沉思着,她呆呆的看着照片,想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会如此对待自己,丝毫看不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疼爱。

大学里,星月认识了楚老师,从此,正值青春的星月坠入了爱河。尽管,时间不长。

上天嫉妒星月,嫉妒她的美貌,嫉妒她的聪慧,嫉妒她的人生。于是,他趁星月不注意,在她的心脏上动了点儿手脚,星月也并不完美。

如果说,爱一个人没有错,那么意外可以当做不爱的理由吗?

星月病了,因为心脏。她不能去学校了,病魔随时可能会要走她那微小的生命。她每天呆在医院,看着阳光撒进屋内。她在努力着,希望早点回到学校,回归原本就平静的生活。

楚老师的陪伴,让星月的心情好了许多,他们彼此确定了心意。憧憬着属于他们的未来。

可回回这个身份,注定他们不能在一起。宗教,阻挡了他们爱情的第一步。

病魔折磨着星月,爱情折磨着雁潮,……

相爱之人,却无法在一起。

不幸终于降临,星月死了,楚雁潮亲自埋葬了她。被埋葬的,还有他那颗早已百孔疮痍的心。

爱情到了最后,竟是这样的结果,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老宅最后的回忆,停留在星月和雁潮那里。他们也是它曾经的主人,它的记忆在继玉魔老人后,从他们开始,又从他们结束。它度过的多少春秋,阅过凡世多少人心,但却总依稀听见有一个从远处飘来的声音,一直说着: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

多少年过去,已不知这是星月死后的多少个年头,只见已经开始老去的雁潮带着笛子,来到曾经的那里,许下自己的承诺。

林子依旧是那片林子,只是,星月的坟墓已经不见了。看岁月任然静好,听风声依旧那样,看眼前风景仍是如此。楚雁潮不为星星,不为月亮,只为星月。

他吹着笛子,依稀之间,仿佛听到星月回来了,她在喊他楚老师。

梁祝里,爱人最终化成彩蝶,飞向远方,最终能够长相厮守。可现实呢?

也许,在我们看来,这是一段悲伤的恋情。但对于星月而言呢?你是年少的欢喜,喜欢的少年是你。

老宅的记忆,便停于这里,止于此地。它的记忆中,有个女孩叫星月,她是英台;有个男孩叫雁潮,他是山伯。他们的爱情,已经过去,而老宅,替他们记下。

第2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我不喜欢这本书,她太压抑了,让我很难受。

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看来,新月并不是主角,反而是他的父亲和两位母亲。我并不喜欢玉儿,我觉得她自私,虽然她和韩子奇的爱情是在特殊的战争背景下结合的,但她后来确实太不顾自己姐姐的感受,明知道自己姐姐是个没学识,没事业追求,只知道以男人为中心的旧式女人,还抢姐姐的丈夫!这不是逼死她姐姐吗?我看了好多读后感,没有一个为君壁说话的,也许在别人眼里她是个愚昧的坏女人,新月间接死在她手上,但我觉得新月的死却和冰玉脱不了干系,如果不是冰玉给君壁那么大的打击,君壁未必会那么反对新月和天星的爱情。我总觉得君壁那次受的打击太大了,毕竟是自己爱的丈夫和自己心肝一样的亲妹妹。哪怕放到今天,又有谁可以接受呢?

冰玉太自私了,只想自己不想别人,她回国没错,但她口口声声爱姐姐是怎么爱的?姐姐问她置自己于何地,她说你是我姐姐,是韩子奇的妻子,但那是以前了,现在我是他的妻子!她需要亲情时,可以随时去姐姐那取,不需要时就狠狠在姐姐身上戳刀子!诚然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那个年代,被丈夫遗弃是怎样的下场啊!她是新女性!新女性就可以自私,不顾别人感受吗?现在说姐姐和姐夫没感情,那以前呢?娶人家的时候不说没感情了,既然娶了就付责任啊!当初结婚没人逼他,他也是有自己目的的啊!懦弱的男人毁了两个女人!

非常鄙视,玉儿是大胆,大胆的新女性你可以去寻找别的爱啊!我就不明白,多少好男人啊,非找自己姐夫!过分强调自由了,借口新青年新文化,借口爱情就什么也不顾了吗!为什么为爱的错误就都要被谅解!凭什么啊!为了爱就肆意的伤害别人?爱情没有错!但我讨厌一些人拿它当自私的挡箭牌!君壁我也不喜欢,但是迂腐落后不是她的错,当初她父亲不让她读书,她能怎么办?难倒我们借口她无知我们就抛弃她,她就活该被男人抛弃?迂腐无知并不阻挡她的爱情啊,她也是真心爱韩子奇的。

在这大量文字的背后,更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可贵,姐妹情深的碧玉两人,皆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于爱情,对人生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玉儿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一代妇女的代表,碧儿的迂腐和落后,以及对于爱情的盲目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为之悲哀……

最后,小号鲨鱼大大的名言,很有名!原句记不清了,多情不是错,错的是任情而为,明知道后果还一意孤行。我不知道冰玉回国到底怎么想的,二女侍一夫那不可能,难倒真的让韩子奇休掉君壁?以爱的名义?还不是一般的狠呢!

第3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我买了本小说《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著,我高中时曾读过此书的片段,如今,想重温一下“经典的爱情”,才买了这部书。全书的章节是这样安排的:月梦;玉魔;月冷;玉殇;月清;玉缘;月明;玉王;月晦;玉游;月情;玉劫;月恋;玉归;月落;玉别;月魂。“月”演绎的是韩新月与楚雁潮最最至纯的爱情;“玉”描绘的是新月的妈妈和爸爸遗憾却冷峻的爱情。这其中又穿插了一系列人物的感情纠葛,作者的用意也是在突出新月和楚老师纯洁、高尚、辛酸的爱情。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史诗,展现了广阔的穆斯林的生活画卷;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教诲人们何为爱情,以及爱情的真谛的“教科书”。

不要一听到“爱情”的字眼儿就想到“靡靡之音”,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稳定的细胞,那么,爱情就是家庭的核心内容了。就如同孟子说的“食、色,性也。”,意即,“食”、“色”,是人的本性。旅美作家刘墉也说过,“不食无以维持生命;不色无以延续生命。”爱情,每个人在豆蔻年华的时候都要经历过的,那么,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挚的爱情,什么是高尚的爱情,这些都是很多哲人探索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的生命是否会增添一些完整的幸福呢?答案是否定的。瞧瞧,“爱情”还是没有明确的对错、高低、是否的划分,所以,还会有作家在文学作品里描写它,还会有乐师用曲子歌颂它,“赞美”——值得肯定。

我读了《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主要想在此文里说些什么呢?不是读后感,只是絮絮的心语罢了。买这本书是想重温一段爱情故事,陶冶下情感,但我没做到,因为我读不下去,只是审视了一些片段。昨夜我伏在被子里还读了好一会儿,今夜,早早地靠在床头,读了几页,就再也看不下去了。这本书,从此该被我贮藏在书架里了,不会引我去注意它。你问为什么?我也只能笑笑说,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是有社会性的。人所经历的无奈和无法推卸的责任都源于人的“社会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还有中国人推崇的“中庸之道”都是有可取之处的,是经受了千年文化的检验的。还有一点,《穆》一书的爱情主题我是熟悉的。我曾写过一篇散文《生命是怎样诞生的和怎样延续的》,是我目前最优秀的作品,虽仍显稚嫩,却是结合了我自身十年的感情经历。我体验过的爱情,还没有在哪个作家的作品里看到,只要稍有点儿共鸣,就不再吸引我了。因为我看了几行字,就能猜到后面的部分,没有了“期待遇挫”的阅读享受,呵呵。

再说,我已经很心酸了,才更爱品味最终能团圆的结局。谁说只有“悲剧才能显示崇高之美”啊?象《简爱》的结局不是也给人“崇高”的震撼么?所以,过阵子我要重温《简爱》,回味一下我十六、七岁读它时的感动,并且期待在32岁时还能有点儿新的体验!所以,我会对别人说,我喜欢的书是《简爱》了。

夜深了,用几天时间舒缓一下情绪,下周三我休息时去买《简爱》,买个精装本的。

第4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看完了,总觉得有股气憋在心中,难以抒发。

这就是悲剧的力量吧?

一直不喜欢悲剧,这次破例看了这本以悲出名的小说。真的很震撼,我舍不得书中的人物,我茫然若失。

这本小说以父亲韩子奇和女儿新月的生活为主线,两条主线穿插其中。让人看得那么真实。

有时候,我真的很想直接进入到那个年代,和主角对话。

一开始,我是冲着穆斯林看的。从小到大,我对少数民族总有着深厚的感情,总有着那么一份好奇。可是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开始觉得穆斯林只是一个背景,一个大前提。真正的故事是韩子奇三代的沉浮。

前半段关于描写北京大学的生活的,让我心生向往。那时候的北大,真的很吸引人。如果,早几年我看到这本书,或者会对北大产生强烈的情感,或者会激发我的斗志考取北大。回来。这一部分,很清新,将一个大一新生,与一个刚为人师的老师的感情描写的很细腻。那种爱,但有不懂得爱,懵懂,好奇的感觉如跃纸上。我甚至可以感受到那种纯洁无暇的感情。

新月的母亲,准确的说是后母。从一开始她对新月的态度我就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不喜欢这个人物,这个悍妇似的女人。虽然是生活使得她变成一个这样的女人。但是,她不应该这样子对待自己的亲人。逼走儿子的爱人,害死自己的女儿。有时候,我真的很想给她几巴掌。

新月的死,让我很震撼。虽然一开始就知道她会死,担我仍然无法接受。这种感觉,无疑是像是自己的亲人过世。我真的无法想象一个这么美丽聪明的女孩就这样,才活了20年,才初尝了爱情,就无常了。她应该得到更多的,她母亲的错,不应该报应在她的身上。她是多么好的一个女孩啊!我真的很舍不得这样一个人。

书中还有另外一个人物,便是楚老师。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一个深爱新月的人。他的才气让我折服,或许,所有的女孩子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吧?新月的死,对他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还没来得及疼爱这个女孩,还没来得及为她做事情,她就走了,永远的离开了自己。

新月的父亲,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一个爱玉如命的人,一个屈服于老婆,不敢追求自己真爱的人。他的日子过得苦,苦到我这个旁观者都替他难受。

书中基本每一个人物都是悲剧的,真正意义上的悲剧。这些悲剧,或是因为自己造成,或是因为他人而造成。他们永远都无法摆脱一个结局,便是无常。

人是世间的匆匆过客,躯体是灵魂临时的依附之所,或者只是短暂的一瞬,死后才能永生。

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

我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只是觉得很乱,总有一股什么东西在我的心里。久久不能离去。这就是这本书的力量吧!

拥有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请珍惜生命吧!

第5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伏天里,我相信古人的话,心静自然凉,所以备了几本书,静心读。其中就有这一本:《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成书于1986年,50余万字。回族女作家霍达以独特的视角,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

中国历来把君子之德比之于玉,把月比喻成相思与美好。但玉易碎,月有缺,所以书中的人物,梁冰玉及其女儿韩新月,都蒙着悲剧的色彩。

我看书,容易动情,容易变成书中人物的朋友,所以,看到新月离世那一章不免泪流。一个20岁的女孩,不得不与恋人、与人生作别。在去世的前一刻,她已经失明,但她不停地问:天亮了吗?天亮了没有?冬日晨5时问起,用尽生命的最后一点力气。外面下着雪。天亮了,她的恋人楚雁潮从北京大学冒着雪狂奔,但终究,他没能见到她最后一面。

《穆斯林的葬礼》,纵横捭阖的小说风格让刘白羽大为赞赏,他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看完了这50余万字,容易激动的散文大家曾数次流泪。

人同此心,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善良的人能够健康长寿。天星与容姑娘,也许不少读者会忽略他们的爱情,善良木讷的天星还是让我同情到心痛。一个在复杂家庭长大的孩子,心思必定是细密的,他爱怜妹妹新月,所以面对疼爱自己却对妹妹冷嘲热讽的母亲,他常用沉默来对待。

书中经历最传奇、情感最隐忍的是韩子奇,他来自南方,是个流浪儿,本该跟着老回回到处朝拜,一生乞讨,但偏偏梁氏一家让他突然改变人生的方向。从此,韩子奇做了一个琢玉师傅,娶了师傅的大女儿梁君壁。战乱时韩子奇带着妻妹梁冰玉远走美国,然而美国也遭到了轰炸,妻妹冰玉在命悬一线的时候,说出了自己对子奇哥哥的爱恋,亲人生死未卜,远在美国的他们不免苟且。两年后,两人回到老家,等来的是姐姐梁君壁的痛骂,妹妹从此失踪,两岁多的新月做了大姨梁君壁的女儿,一直到死之前新月才知道她喊的妈不是自己的亲妈。

33年后,当50多岁的梁冰玉找到老家奇珍斋时,迎接她的是,女儿新月与韩子奇早已作古,她爱恨交加的姐姐梁君壁也已离世十多年,来开门的是天星的女儿绿儿,一个酷肖新月的女孩。

都在说轮回,都在说因果。人生多么短暂,所以割舍不下爱,万般留恋活着。但爱情像蛛网,受不得外界的一点风雨;人生又如蜡烛,分分秒秒总在燃烧。

《穆斯林的葬礼》是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冰心称之为奇书,这也是她晚年唯一“能一口气看下来不能舍手的”文学作品。她说:“我认识霍达,是从读她写的《国殇》和《民以食为天》开始的。我喜爱这位年轻的女作家,她是位多产的作家。愿朋友们都来读一读这本中国回族女作家写的奇书。

第6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二月,窗外飘的雪停了,留下一地雪白,天地寂静。

我趴在窗前,刚刚合上《穆斯林的葬礼》,想起了新月的结局,她就是在冬去春来的时候,带着许多遗憾,“无常”了。皑皑晴雪,天星堵上最后一块砖,新月从此与楚雁潮无重逢之日!

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痛苦的命运,让我不禁泪下。梁亦清,“玉王”韩子奇,姐妹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陈淑彦,楚雁潮等一系列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扣动着我的心弦。

我同情韩新月,她拥有象牙色的脸庞,双腿挺秀,她单纯,善良,有非凡的气质,她成绩突出,是北大西语系的高材生,她有一个纯洁翻译梦,但命运却开了一个玩笑:她患有严重心脏病。

我不欣赏梁君璧的自私与爱面子。她爱亲儿子韩天星,为了儿子能找到她满意的儿媳,不惜欺骗儿子,利用谎言赶走了“切糕容”家的荣桂芳。她为了儿子婚礼声势浩大,用新月的学习机会作威胁,迫使爱女的韩子奇交出了他珍爱的玉器。

梁君璧总是不关心新月,就连上北大学习都执意反对,我记得楚雁潮说的一句话“现在,她需要爱,需要力量,为了她,我一切都愿意献出来,只要她不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仅仅因为楚雁潮是一个“拉斐尔”,就不给女儿一点希望,她甚至说出了“就算你死,也休想嫁给楚雁潮”的狠话,使女儿绝望的昏迷,病情不再可控。她太无情了!我实在不敢想象她的残忍。

因为做母亲的自私,她葬送了一对儿女的爱情;因为她没有理性的思维,她诬陷了忠心耿耿的老侯(管家),她太注重个人了,太看重面子了,太想着钱财了!这个本应美好的家族,这个本应成为老字号的“奇珍斋”彻底毁在了她的手中。

但我认为,是梁君璧自身的局限性,封建的心理,导致了她一生所做的可恶的错事。抗日战争那会儿,她要是随丈夫远渡英国,玉器行也就不会毁,梁冰玉和韩子奇也就不会绝望的在一起又有了韩新月。

我敬佩楚雁潮楚老师对对翻译事业的执着,他那未名湖畔的备斋里只有一张椅子,一个床铺和书桌,其余地上堆满了书籍。他利用暑假在备斋里不分昼夜的译鲁迅的《故事新编》等作品,就是为了把外国文学介绍给中国,把中国文学推向世界。

我也欣赏郑晓京对政治工作的负责,赞赏罗秀竹为俄转英而付出的努力,尽管谢秋思的学习不亚于韩新月,但我不喜欢她过于讲究穿戴,我还羡慕陈淑彦和韩新月间既是姐妹又是嫂子的关系。

新月的一生短暂,她拥有的只是未实现的梦想,不美满的爱情,但她有深爱她的父亲,在远方牵挂她的母亲,永远想着她的楚老师!

命运不是一个人能控制的,它不可测。即使我们都像新月那样悲惨,也要珍惜现在,把握当下,为世界留下不朽的传奇!

第7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纠结缠绕了三代人的爱恨情仇,一个玉器世家的六十年兴衰起伏。文章结构很奇特,玉月双线交叉并进,玉代表了爱玉成痴的韩子奇,月则代表了静美无暇的韩新月。时光,断层。让我们重温那些很久以前的爱和恨,幸福和苦难,放任和坚守。

《穆斯林的葬礼》被誉为最有生命力的矛盾文学奖经典作品,因其中有着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这悲剧性的故事仍让人带着淡淡的感伤和压抑。故事里有关于梦想的执着,有关于爱情的真挚,也有世俗的烦恼,宗教的信仰,更有的是战争的苦难,时代的变迁。然而最终尘埃落定,清风明月依旧,璞玉珍宝辗转,离别散尽的只有人罢了。

书中的梁君璧最是让我印象深刻,尽管她对待新月冷淡尖刻,尽管她使手段拆散小容子和天星,然而我们仍然能够记得刚一出场时那个如玉雕琢的璧儿,玲珑的心,也许是在日常的琐碎,与背叛当中逐渐风化成了这个心里默默算计,想要将一切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女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是全书中最有血有肉,最真真切切的一个人物。

至于韩新月,她出生的时候,一弯新月初升。于是,新月便成了她的名字,她的人生就真的只是一弯新月,永远停留在最初的静美。她青春,朝气,美丽,善良,聪慧,有梦想,有着一切一切人们想要拥有的美好品质,是作者的梦想,然而书中她和楚雁潮留给我们的都只是淡淡的一席关于燕园爱情的背影,完美的有些虚幻,看不清楚,终至消散。

穆斯林不崇尚奢华的葬礼,他们的葬礼有严格的教义在里面。然尔,这本

书,这个名,霍达将最完整的葬礼给了这个女孩子。在最后寂静的山岭间,依旧回荡着楚雁潮为她而奏的《梁祝》。

作为男主人公的韩子奇,说不上他这一生真正爱着的是谁,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当十几岁的易卜拉欣第一眼看到流光清透的玉器时就再也踏不出玉的长河了,这一生都纠缠于玉的世界中,因玉器而得名,也因玉器而死亡。

梁冰玉,受过高等教育却生活在半封建社会的女性注定了她的悲剧。她追求爱的权利,平等,她有错么?显然没有,但是她忘记了生命里不是单单只有爱情,还有责任,以及人伦,舆论。

一个一个或悲或平的角色构成了《穆斯林葬礼》中的画面,在画面的后方,是深远浓重的背景,战争,在那个时代,人们是如此的无力,如此苍白;宗教,勇敢坚定勤恳的穆斯林们,一代又一代的在世界上繁衍下去;燕园美丽精致的景色,也淡淡的点缀着那些遥远而隐约的故事;玉器,流光辗转之中,物是人非。一个始于葬礼的故事,也止于葬礼。似乎是劫数,似乎是命运。然而那些新生命,又让人看到了希望。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安拉,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在信仰之中。

第8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看了文题也大概猜出了文章类型,但自始至终,情节没向着我所想方向走,总是出人意料。于是,我被它深深牵引着,进入人物的悲欢离合。

很多人会为新月的命运,和楚教师的感情所打动,或是对韩子奇一生所感怀。但我的心却被一个人物深深勾住——梁冰玉。

故事背景发生在战乱年代。在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中国人的思想开始从封建腐朽转向新生,而梁冰玉就是新社会女性的代表。敢于同命运搏斗,敢于为感情付出,同时也有迷茫,也有失败,但最终她认清了自我,认清了生活。

和璧儿一样,从小时候起,失去了父母的疼爱,玉儿和姐姐有了相同但截然相反的性格——坚强。姐姐被生活所迫,敢于当家作主,却没有主见,没有知识;而她学会了自强,她经过知识的汲取和自我的认知,重新定义了坚强。我想这才是新时代女性所应有的思想。

随着渐渐长大,我升入了大学。大学里,她有了自我的第一个恋人,也是深深伤害了她的恋人。应对恋人的打击,同学们的另眼相待,也曾另她对生命感到迷茫,也曾对感情失去了信心,甚至狠心拒绝对她忠爱热爱的奥立弗,说明她曾迷茫于感情,和现代的女性一样。但不一样的是,她能从奥立弗的死中重新正视感情,并能敢于追求真爱,这却是现代女性所缺乏的。

有人会说梁冰玉是个下流的女人,背叛姐姐而和姐夫在一齐。但正如她所说,那个时候谁都不能保证自我能活下去,仅有两个人相互依靠,才有了能活下去的勇气。而她与韩子奇的爱,也不再只是为了生活和后代,而更多的是因为内心所感,心灵相通。虽然因为韩子奇的懦弱,没能最终在一齐,但她的决绝足以让人震撼,。

她的一生不像新月,韩子奇般曲折,但却折射了自我的光彩。我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的勇敢,佩服她的敢作敢当。人的生命仅有一次,碌碌无为或是大放异彩。也许你平淡地活着能够活到100岁,但轰轰烈烈地活着只能到50岁,但这50岁却比100岁值得的多。

我总以为自我生活中很勇敢,但和玉儿比起来,却差了天地,我曾觉得自我足够坚强,却没有经历过亲人的抛弃,战争的恐怖,或许我们缺少的也正是这些。不光是生活中,学习中也亦如此。玉儿凭自我的坚持考上了大学。我们坚持的不应当只是考上大学那么简单了。我们将来会有更多选择,学业上的,人生上的,都离不开坚强。

也会有风雨阻挡,不可能一帆风顺。勇敢的小船才能乘风破浪,不管是学习上的,感情上的,总会充满挫折,想不为之所打败,仅有努力扬帆,像玉儿一样勇敢,不为别人,但为自我。

书中的开头,便埋下了疑问,结尾的呼应才明白了前因后果。用玉儿的回来结尾或许是有深意的,她是那个年代的代表,一家人几十年的代表。

一部杯具书,看完没有哭,而是有了许多感触,学会了很多,看清了很多。

第9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看了文题也大概猜出了文章类型,但自始至终,情节没向着我所想方向走,总是出人意料。于是,我被它深深牵引着,进入人物的悲欢离合。

很多人会为新月的命运,和楚老师的爱情所打动,或是对韩子奇一生所感怀。但我的心却被一个人物深深勾住——梁冰玉。

故事背景发生在战乱年代。在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中国人的思想开始从封建腐朽转向新生,而梁冰玉就是新社会女性的代表。敢于同命运搏斗,敢于为爱情付出,同时也有迷茫,也有失败,但最终她认清了自己,认清了生活。

和璧儿一样,从小时候起,失去了父母的疼爱,玉儿和姐姐有了相同但截然相反的性格——坚强。姐姐被生活所迫,敢于当家作主,却没有主见,没有知识;而她学会了自强,她通过知识的汲取和自我的认知,重新定义了坚强。我想这才是新时代女性所应有的思想。

随着渐渐长大,我升入了大学。大学里,她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恋人,也是深深伤害了她的恋人。面对恋人的打击,同学们的另眼相待,也曾另她对生命感到迷茫,也曾对爱情失去了信心,甚至狠心拒绝对她忠爱热爱的奥立弗,说明她曾迷茫于爱情,和现代的女性一样。但不同的是,她能从奥立弗的死中重新正视爱情,并能敢于追求真爱,这却是现代女性所缺乏的。

有人会说梁冰玉是个下流的女人,背叛姐姐而和姐夫在一起。但正如她所说,那个时候谁都不能保证自己能活下去,只有两个人相互依靠,才有了能活下去的勇气。而她与韩子奇的爱,也不再只是为了生活和后代,而更多的是因为内心所感,心灵相通。虽然因为韩子奇的懦弱,没能最终在一起,但她的决绝足以让人震撼,。

她的一生不像新月,韩子奇般曲折,但却折射了自己的光彩。我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的勇敢,佩服她的敢作敢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碌碌无为或是大放异彩。也许你平淡地活着可以活到100岁,但轰轰烈烈地活着只能到50岁,但这50岁却比100岁值得的多。

我总以为自己生活中很勇敢,但和玉儿比起来,却差了天地,我曾觉得自己足够坚强,却没有经历过亲人的抛弃,战争的恐怖,或许我们缺少的也正是这些。不光是生活中,学习中也亦如此。玉儿凭自己的坚持考上了大学。我们坚持的不应该只是考上大学那么简单了。我们将来会有更多选择,学业上的,人生上的,都离不开坚强。

也会有风雨阻挡,不可能一帆风顺。勇敢的小船才能乘风破浪,不管是学习上的,爱情上的,总会充满挫折,想不为之所打败,只有努力扬帆,像玉儿一样勇敢,不为别人,但为自己。

书中的开头,便埋下了疑问,结尾的呼应才知道了前因后果。用玉儿的回来结尾或许是有深意的,她是那个年代的代表,一家人几十年的代表。

一部悲剧书,看完没有哭,而是有了许多感触,学会了很多,看清了很多。

第10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刚刚看完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为作者真挚而丰厚的情感所打动,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50字。让我初步了解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文中塑造的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着我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我身边也有几个穆斯林的朋友,他(她)们有着棱角分明的面部形态,有着他(她)们民族中所具备的坚毅,有着他(她)们饮食中不可侵犯的独特,有着他(她)们血脉中不能混乱的洁净。我尊重他(她)们,因为他(她)们有信仰,有对自己的灵魂的约束。

第二天,我就参加了生活中的穆斯林的葬礼,也许是受小说的影响,第一次想亲眼近距离的了解一下他们葬礼的一些礼节。事先知道,他们不希望其他民族的人出现在逝人入殓的时候,尊重他们的习俗,我没有前往观看。但是,我见识了一段诵经的场面,此景庄严而肃穆。

逝者的棺木摆在西方,阿訇手拿经书站在棺木前,读后感《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50字》。亲属们身穿洁白的孝服,依次面向西方逝者所在的方向跪拜,由清真寺中的主持呼唤着逝者的孝子孝孙们的名字,依次前往接经。被叫到名字的人,先接一下阿訇手中的经书,然后双手敷脸一下,随后,双手置于眼前做看书状,虔诚的吟诵。诵经者不同的是,穆斯林中的女性接经后要跪诵。另外,没有到场的亲属,要由在现场的亲人代诵超度,可能是以示亲人对逝者的怀念吧。穆斯林的团结精神是有目共睹的,同民族者每次都跟随着阿訇一遍遍的做着同一动作,口中个个念念有词。看到此情此景,禁不住对这个民族的敬意油然而生。

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由于刚看过小说,想到他们诵的大概是《》中的片段:

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年,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做试验!

——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词

亲爱的穆斯林朋友们,不知道我猜的对不对。

穆斯林的葬礼上的情节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只是我亲眼目睹的其中的一小片段。记录下来。

目送灵车缓缓的驶向山上已经准备好的墓地,默默的用汉人的方式送上我对穆斯林朋友之母的哀悼吧:虔诚的低下头,弯下腰,行一个礼,祈祷老人家,请一路走好!早登极乐!

第11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上高中后看的第一本书,也是为数不多让我看哭的书,新月在医院的病床上,等着天亮,等着她的老师,她的爱人,但是她最后没有等来,安静的“睡”了过去。悲剧就是这样产生的,生活中所不在乎的时间在这里显得多么重要,总是差上几分钟,来到时,只见到一副睡容。

虽新月让我印象颇深可我却对她的生亲母亲——梁冰玉的一生,颇为感慨。当吐罗耶定带着易卜拉欣刚刚来到梁亦清家的时候,她还只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暇的小玉儿,到后来易卜拉欣改名韩子奇,他们还是儿时时,一起玩耍,一起学习,没有接触外面复杂的世界。那时的玉儿是一个令人想要呵护的小女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都长大了。老一辈都已逝去,韩子奇与璧儿结了婚,玉儿一直坚持着学业,成功考上了大学。有了自己的感情,在那里,她爱上了她的同学——杨琛。可在那全是抗日战争的时代,他却叛敌了。那时的她,只是一个初入世事的女子,可却被无情的爱给击倒了。她的心碎了。

谁都不知道她的事,直到与她的奇哥哥一同去了英国后,无意识的透露了。她的奇哥哥知道了,后来经历了欺骗的她已不相信爱情,只相信他的奇哥哥。可当她与奇哥哥回到家后,他意识到原本她太天真了,奇哥哥还有璧儿还有天星都不可能为了她放弃一切,可她又无法放弃奇哥哥。

于是,她把新月,也就是他与奇哥哥的女儿留了下来,自己飘然离去。可最后当她归来时,已物是人非,一切都已失去,恨的,爱的都走了。

梁冰玉,作者笔下的一个人物,可她却反映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从一开始对未来充满向往,到亲身体验,可当体验后却心碎了,世事天常生活给她带来了希望,可最后却是绝望,经历人生百态后想要回顾过去,也已物是人非,不可挽回。

这不仅是一个人的一生,也是如今社会的产物。如今的社会就是这样,总是不如人意,总是在压迫着人们前进,停止就代表失败,而前进,也并不代表者成功,但只有放弃舒适,放弃自我,去适应社会,才会有成功的可能。作者笔下的梁冰玉就诠释了这类人,她只是一个缩影,但她又代表着千千万万与其相同的一类人。重货,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换句话说,中国不称别的,就称人。而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经历的风吹雨打,千锤百炼才锻造出来的,他呈现的不单单是一段故事,更是一段人生,在其中更蕴含着用生命懂得的道理。

宗教是人们的信仰,同时也是认得精神食粮,不要一味去告诉那些老年人这些都是假的,因为他们要的不是真假,而要当你身在其中时的那种安全感。那种信仰感,他们却没有想哪天走了,去了另一个世界应当干嘛,而是想要在这身边没有亲人时,心里却有所托的信仰,不要排斥宗教信徒,再说了,这一切若都是真的呢?但不同盲目传教,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第12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读完了一直摆在案头的《穆斯林的葬礼》,这也是本不喜欢读书的我,第一次完整的读完一本书。良久,难以卸下心头的沉重,我长长地舒了口气,但仍然有种如噎在喉的感觉。厚厚的一本书,厚厚的一段情,有578页,捧在手里,我仿佛能听到她发出的呐喊声,那是对信仰的呼唤,那是对生命的呼唤!我仿佛看到了一条长河,一条玉的长河,一条人生的长河,一条命运的长河,一条悲剧的长河!

这是作者的真实经历吗?要不然,怎能刻画的如此精细,像是琢玉一般。这本书本身就是一块玉,一块沾满了鲜血的玉,她太压抑了,让人难受的喘不过气来,但是她又太精彩了,对每个人物的刻画都那么丰满,那么有生命力。

有人说这本书是描述了新月的一生,描述了一场交错扭曲的爱情悲剧,我觉得更赞成是在描述韩子奇的一生,他才是整个悲剧的导演。他并没有回回血统,只是吐罗耶定巴巴收养的孤儿,之后随着信了真主,成了穆斯林,但是他真的信奉安拉吗?在遇到梁亦清的之后,着魔似的对玉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放弃了到麦加圣地的朝觐。在楚雁潮向新月求爱之时,他因教规默许了君壁执意的反对,而他自己算是穆斯林吗?不算!他和玉儿结合,是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还是为了战胜战争带来的绝望与恐惧?如果不是和玉儿结合,回家之后他的良心便不会负债,苦苦等了他十年的君璧便不会那么不近人情。如果不是和玉儿结合,便不会有新月,新月便不会受那么多与生俱来的苦。君璧是一个有血性的女人,他容忍不了这一切,想让她向对待天星一样对待新月,那可能吗?新月一直渴望“妈妈”的爱,却一直被冷眼相待,她从小到大都不知道原因,或许就是因为长期的精神压力,才会后天患上了心脏病,才会衍生出跟楚雁潮那让人扼腕的爱情。于是新月的痛苦也是韩子奇的痛苦……

在韩子奇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直在重复“我害怕,我害怕···”,是的,他害怕面对真主的拷问,他甚至害怕面对自己,他无时不刻不在怀疑自己的行为,怀疑自己的信仰,没有信仰的人生是孤独的,是充满了恐惧和未知的。

这是一部沉重的书,沉重的让我没有勇气去重新翻开她,我会怀念坚强美丽、怀揣理想信念的韩新月,怀念才华横溢、富有责任感的楚雁潮,怀念面对生活的窘境勇于担当却因不伦之恋陷入无边苦海的韩子奇,怀念一言不发却很有男子汉气概的韩天星,怀念伶牙俐齿、极富统治欲的梁君壁,怀念敢爱敢恨、勇于追求新生活的梁冰玉,怀念朴实无华、任劳任怨的姑妈,怀念热情如火、痴情执着的奥利弗……

书读完了,一切终将褪去,皈依历史的尘埃,但是对信仰、对自由、对生命的呼唤,必将像寒山寺的钟声,穿越千年,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大胆的追求我们的信仰吧,大胆追求我们的梦想吧,大胆追求我们的爱情吧,趁着我们还年轻!

第13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这是一本大名鼎鼎的书,曾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因而它出现在太多书单的推荐里。宗教与历史总是有些沉重,甚至让人窒息,“1258年,旭烈兀攻占巴格达。。”,因而它曾经安静地躺在我的iPad和kindle里。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翻开了它,阅读了它,抛开宗教的外衣和沉重的寓意,仅仅注视书中人物充满吊诡的人生,才又一次领悟,有些人总是轻轻地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就像是天边一朵云进入了视野,离开的时候却总是撕心裂肺、重如泰山。

韩子奇,最早出现在故事中的名字叫“易卜拉欣”,这是一个经名。他刻苦钻研、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直到临死才吐露自己的身世,性格上存在很多反转。仅仅因为去讨一口水喝,他是那样偶然地出现在梁家的生活里,又仅仅因为打破一只玉碗,他又紧紧镶嵌融合在梁氏姐妹的生命里,直至死亡。

韩新月和楚雁潮,他们的相遇充满了戏剧性,就像是舞台剧一段轻松的独白,并没有预示出悲剧的结尾。可从此以后,所有的一切便开始急转直下。韩新月在临死之前最想见的人是楚雁潮,楚雁潮在韩新月葬礼十余年之后仍旧动情地拉着《梁祝》。

还有不能忽略的韩天星,他对所有的人都饱含热爱,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品尝生活的苦果。这里面有缺少父爱的童年、因故夭折的求学之路、失去爱人的痛苦、对妹妹的无能为力、还有对平淡生活的接受。他遇上的所有的人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死亡,不仅是人类无法躲避的最终归宿和沉重话题,更是作家对人物命运的惯用处理方式。比如余华的小说中多是死亡的盛宴、莫言的小说里又充满杀戮的狂欢。没有什么比死亡更能清理一个人的命运了。因而小说中人物的离去总是伴随着沉重、心碎的、令人唏嘘的死亡。

小说来自于现实的演绎。同小说中一样,一些人的到来总是风轻云淡,让人有不过是生命中普通一天的错觉;同小说中不同,他们的离开并非仅仅是死亡,还有仅仅是离开。但无论是死亡还是离开,最终的结局都是淡忘——这是人的本能:记住美好,忘记悲伤。在现实中,也许楚雁潮仍会去韩新月的墓地拉《梁祝》,但终究会锁住悲伤。这才是人之常情。从更大的道义上讲,对死者的最大不辜负正是好好地活。

因此,淡忘才是最沉重的离开,沉重到一些人仿佛从来没有出现。

有人说,这本书中感情过渡得不自然,无论是韩子奇和梁冰玉还是韩新月和楚雁潮,他们之间的感情进展的总是有些匪夷所思,尤其是韩子奇和梁冰玉之前没有任何兆头,却在半章之内成了夫妻。在这点上,我认为作家是了解自己作品的缺陷的,正如陈忠实一定知道《白鹿原》中田小娥闹鬼的情节破坏了小说的整体性,在反复修改之后依然决定这样写,那一定是蕴含深意的,就像是断臂的维纳斯。

第14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信仰,是人们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已经很久没能静下心来好好看完一本书了,也已经很久没有哪一本能让我有如痴如醉,魂牵梦萦的感觉了。疫情宅家期间,我邂逅了一本名为《穆斯林的葬礼》的书,这本书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了这种感觉。

与其它我所喜欢的书不同,这本书的结局其实带着几分悲情的色彩——新月因为心脏病离开她爱得深沉的那个人,离开了她还没到达的远方;韩子奇最终还是没能守护住自己用尽一生去保护的珍品。但正如书中所说“即使人的一生中全是悲剧也是幸运的。”他们的幸运在于这一路上他们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他们有梦想亦有信仰。

其实最初我听到《穆斯林的葬礼》这个书名时,并不感兴趣,因为感觉穆斯林离我很遥远,而且有事这么不吉利的字眼“葬礼”。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这种想法就在我脑海里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名为奇珍斋的地方,那里的景犹如仙境,那里的`玉都洁白无瑕,那是故事开始的地方,也是我旅程开始的第一站。

也许有很多人会为《穆斯林的葬礼》中凄美的爱情而沉沦;或许有很多人会被它巧妙的叙述方式所折服;可我却对它所展现出的坚不可摧的信仰而着迷。可能看完书的你们会觉得韩子奇太懦弱,碧儿太不近人情。但懦弱如韩子奇,会在奇珍斋遭遇危险时挺身而出;冷血如碧儿,却也曾温婉贤惠,苦苦撑着奇珍斋等了韩子奇十年。如果有一个东西可以让人改变自己,我想这必是信仰。韩子奇对玉的传承是他的信仰,这信仰会让他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碧儿作为一个穆斯林,她的信仰是对真主的信仰,面对丈夫的背叛,这信仰战胜了亲情,使碧儿成了一个控制欲强,甚至在我们看来有点心理扭曲的人。可也就是这信仰,在亲人离去时,陪着她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个真正的人,可以不相信任何宗教,但必须要有信仰。于新月而言,信仰是一盏灯,照亮她前行的路,点亮她的希望,这是她对生命的信仰。信仰于玉儿而言,是追求自由,追求平等,她用青春换来成长和坚强。在这本书中,作者塑造的都是小人物,可这些小人物都有自己最无法割舍的信仰。那是对宗教的崇尚,对技艺的传承,亦或是对生命的、对自我的追求。我们每个人不过是大城市中的小人物,但依就感受着信仰的力量。

总会有一天,家人会离去,朋友会走散,爱人会分别。走到最后,回头看,一路陪你的只有你心中的信仰。

命已天注定,福乃自己求。若你无法改变命运,你就请你怀揣你的信仰,一路向前。

一曲哀歌,道不尽两代人的苦难艰辛:一路向前,展望小人物的伟大信仰。

第15篇: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其实初次看到《穆斯林的葬礼》是那么厚一本书的时候,手停住了,那么厚一本书,我能看完吗?但在我看了几页后,这个疑问就消除了,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他的文笔,他的情感,他的故事,都让我爱不释手。

整本书穿插着讲述了两代人的故事,是一个庄严而伟大的世界。从第一代,梁亦清为玉献生,韩子奇成家,成为玉王,出国护玉,带新月和玉儿回国,壁儿促使家产尽毁,到第二代,韩子奇为让新月上大学付出代价,新月与楚雁潮志同道合,新月的心脏病被发现,与楚雁潮相爱,抱憾而死……

穆斯林,很多人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只知道它是一种信仰,有着许多习俗,不过要细说习俗,也就只知道忌口猪肉、烟酒罢了。作者作为回族,一名虔诚的穆斯林,在这本书中,让读者们深刻的了解到了穆斯林。

穆斯林四海为家,同族人互相尊重,不分你我,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人,只要是穆斯林,他们就会伸出援手。全世界的穆斯林一日五次的礼拜都朝着穆斯林尊贵的天房——克尔白,在每个穆斯林的一生当中,如果有条件就应该前往克尔白朝觐一次,以此获得安拉的宥赦,求得死后进入天园的门券。穆斯林每天要做五次礼拜:日出前的晨礼(榜答)、午后的晌礼(撇什尼)、太阳平西时的晡礼(底盖尔)、日落黑定前的昏礼(沙目)、夜间的宵礼(虎伏滩)。然而在礼拜前,还必须进行“大净”,也就是在“水房”洗浴。在穆斯林死后,由清真寺专管洗“埋体”的人为尸体洗浴,然后用三十六尺白布覆盖全身,安卧在“埋体匣子”中,由不少于八人抬着,一路念诵着古兰真经来到坟坑,坟坑是一个长方形的深坑,南北走向,挖到底部,再从一壁向西挖半圆形的洞,称为“拉赫”。穆斯林只允许用竹子和没有烧制的土砖或者一块小小的薄石板封闭“拉赫”。在亡人下葬前应由他的亲人下去“试坑”,以确保亡人能躺的安稳。他们对汉人有一定的偏见,就像汉人对他们有一定的偏见一样,他们并不欢迎汉人,并不赞同汉人与穆斯林结婚生子……

两代人的命运都十分悲剧,韩子奇的家破,新月的死亡,都让人的心一沉。然而造成两代人的悲剧就是壁儿,或者说,是璧儿和韩子奇的封建思想。要不是韩子奇对他的玉的沉迷导致他最后逃到国外,还和玉儿生了新月,玉儿就不会走,壁儿也不会因为家中无主而乱了脚步,冤枉了家里忠心耿耿的老候,家中风景也不会一步一步走向衰落……要不是因为壁儿和韩子奇的矛盾,新月就不会躺在病床上,要不是因为壁儿对汉人和穆斯林的结合的极力反对,新月的病情也不会加重,要不是因为新月是韩子奇和玉儿的孩子,新月也不会死,至少,不会抱憾而死……

可惜没有如果,不过,就如作者所说:“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应为他毕竟完成了对自己心灵的治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大写的‘人’。”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