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日记

句文网    发表于:2023-12-01 11:56:09

第1篇:读书的日记

高尔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题记

那时的我并不明白,难道看了书就能进步吗?考虑到每次考试吊车尾的状况,我在爸妈讶异的目光下近于无赖似的要求逛书店,父母只好妥协,那是我第一次亲自逛书店并且病态式的买了十几本书。那个寒假我与书为伍。

但是遗憾的是我发现高尔基是个大骗子,我的分数证明了这一点,我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我很气愤。于是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将买的所有书用废旧箱子打包到了地下室。爸妈下班知道后,并没有对我的行为加以评论,就这样过了一夜。

第二天周末,妈妈让我陪她出去逛街,这并没有什么特别,只是妈妈带我走的是一条我从未走过的老街,我很疑惑。最终我随妈妈走进了一个看不清名字的书屋,原来她要带我买书。说实话,想到我昨晚的行为我不认为还有买书的必要,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破旧不堪、标号危房的老屋,但是我没有表示出来只是安静的跟在妈妈身边,顺便打量着这个可以进博物馆的房子。恍惚间似乎听到妈妈说话,“或许你很疑惑这样的一家店怎么还会存在,不过你要知道想要从书中受益,首先要做的是选对书,只有你选对了,它才能为你所用,使你进步。而选书不一定要去大书店,该有的书这里也有。但是相反的,大书店却没有这里的环境安静。挑选书不是看别人拿什么你就买什么,而是你心里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书,想要从书中得到什么,而这就需要你在安静的环境中仔细的感受到底哪本书适合你。”

是的,妈妈的话让我想起了第一次买书的那种无方向的随便。我并不知道自己想从书中得到什么,只是人云亦云,想起同学说哪本好我就拿哪本,而事实上我根本不知道这本书是不是我需要的。我很赧然。那天,我回想着妈妈的话终于用我的感受买到我人生第一本真正想读的书。

吃晚饭的时候,我向爸爸公布了这一特大喜讯,他先是高兴,随后又很认真的问我:“那么你知道要怎么读这本书了吗?”说实话我有点啼笑皆非,不知道爸爸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我说:“就是好好看呗。”刚说完,爸爸看着我的眼睛对我摇摇头,“这样你还是不会进步的”。我有点不服气。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说:“虽然提到书时,我们总会说读或者看,但是你要明白这是一种言语的说法,对于书来说它们只是一种运用的手段,你要做的是通过这种手段来感受书中想要表达给你的重要的思想和内涵,它们可能属于书中的人物,也可能属于书中的故事背景,还可能是作者的意向。至于到底是什么,这就需要你在看的过程中设身处地的去感受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说实话,我并不完全明白爸爸的意思,但我知道他是在教我如何读一本书,如何感受一本书,所以那本书以及之后的每一本书,我都会把自己想象成作者或是主人公,设身处地的去感受每一本书想要告诉我的思想。

那么回答最初的问题,我到底进步与否呢?很高兴我承认了高尔基的那句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如果你还是仅限于“看”书或“读”书的话,让我来告诉你快化身书中主人去深切感受书的内容吧。

第2篇:读书的日记

在悲伤的日子里,书籍可以如清风般拂去心头的阴霾;在寂寞的日子里,书籍可以如密友般驱走心中的孤寂;在失落的日子里,书籍可以如阳光般温暖受伤的心灵……读书,可以把快乐一缕一缕地织进生活的锦衣,让快乐温暖人生的每一个晨昏。

如果你问一个作家他对生活的要求,他肯定会回答:有瓦遮头、粗茶淡饭即可,只有一件是必须的——有一方静土供他写作,能与他心爱的书籍为伴。这是因为这世上最大的'快乐,是精神的快乐,而读书,是精神之乐的源泉。

对于这一点,我是有深刻体会的。

自从踏进了高中的大门,我便像闯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陌生的宿舍生活、繁琐的人际关系、空前繁重的课业都让我无所适从。每天手忙脚乱地应付做不完的事情,我的生活一片混乱;考试后,看着卷子上令人沮丧的数字,我心急如焚、心神大乱……经过一个多月神经的高度紧绷、心神的极度焦躁,我终于尝到了彻夜失眠的滋味、食难下咽的痛苦。彷徨之下向老师求助,他告诉我:多多读书,放松心情。

于是,每天我的手上都多了一本书,或是散文,或是名著,或是哲理小记……而真正的快乐,亦由此向我走来,直至把我包围,让我全身心浸润在阳光般博大的愉悦里。

在每一刻空闲,小心翼翼地拿出心爱的书,轻轻地翻开书页,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书中的美妙世界,我如痴如醉。

读沈从文先生的散文,我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了水墨氤氲的江南水镇、古老恬美的山间小村,从他流畅而饱含深情的文字中,我认识了一位位真正的文学大家;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我迷醉于他充满灵性的笔触下生动的风景,被他生动描绘的一道道特色名菜引得垂涎三尺;读徐志摩的诗,我深深折服于他满腔柔美婉转的情思,彻底被他对美的不倦追求打动……被这些才华横溢的作家牵引着我的思绪,到遥远的他方领略不一样的美,在他们深情的笔触中感受心灵的颤动,使我的精神接受他们高洁的心灵的洗礼,使我的心灵得到全然的放松、轻柔的抚慰,成为了我最大的快乐。

走进凄美如歌的《红楼梦》,为黛玉的哀伤凄婉而落泪;翻开生动感人的《茶花女》,为纯洁悲哀的爱情而感叹;走进风起云涌的《战国策》,为古贤的高风亮节而赞叹……每一个泛着墨香的文字,每一次全心投入的阅读,每一个与书中人心灵相通的时刻,都带给我无比的快乐,让我的思想不断丰富,让我逐渐走出了困顿,用自信的微笑迎接每一次挑战。

翻开泛着浓浓墨香的书页,细品在时光中沉淀下来的经典,直抵作者的灵魂,与书中人进行心灵的沟通,是读书最大的快乐。让我们静静享受读书,倾出心中丰盈的快乐,洒满我们的世界,照亮每一个晨昏!

第3篇:读书的日记

午间读黄裳《笔祸史谈丛》。对于黄裳先生,一向喜欢他的文字而反感他的议论,但这部《笔祸史谈丛》是例外。卷末后记云:“因为笑骂皇帝而被迫害,这些都是属于诬陷罪,与政治思想并无关系,虽然在定罪时要拉扯一些大逆不道的字句来装点门面,但人们都明白,这些人死的是冤枉。感到孤独而空虚的统治者就要千方百计制造舆论,以传统的礼教为依据,把种种罪名都拉扯到‘离经叛道’上来,用以激起更多人的愤慨,扇起众怒,这样站在统治者身旁的人数就会大大增加”。譬如钱名世,连笑骂皇帝都够不上,不过是拍拍炙手可热的年大将军的马屁,间接开罪了翻脸无情的皇帝,被抓住作为典型,赐了一块“名教罪人”的牌匾,还要组织大批判,让天下的士子都来写诗骂这“行止不端,立身卑污”的知识分子,仿佛全天下拥护名教的正人君子都被钱先生得罪了。这种手腕,确实把传统专制君王的能量发挥到了极点,真是让人佩服。与钱一样成了君臣斗争牺牲品的是汪景祺,因为做年羹尧的亲信,被皇帝从所著的《西征随笔》中嗅到了大逆的味道。说是味道,是因为雍正的证据是“文稿中‘历代年号论’,指‘正’字有‘一止’之象”,这样的攀援构陷,实际上是毫无标准,一仍皇帝个人的喜好憎恶来决定。

最可怜的是被鲁迅先生称之为与皇帝有隔膜的读书人,盖后者有点儿像今天的愤青,脑袋一热,跑到皇帝面前说,主子,天下兴亡,俺也有份儿,我来给你出个主意提个建议罢,结果就招了皇帝的忌讳,稀里糊涂掉了脑袋,实在很可惜的。这种愤青,有时候简直是被诱引的,如著名的戴名世,就是因为错误估计形势,以为“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要实行双百方针了,于是主动探头被揪出来的。在时兴瓜蔓钞的年代,一人得罪,全家遭殃。汪景祺伏诛后,妻子要“发黑龙江披甲人为奴”。“景祺之妻,巨室女也。遣发时,家人设危跳,欲其清波自尽,乃盘躃匍匐而渡”。躃是个生僻字,查字典是腿瘸的意思,大约从高处被推到水中的时候摔伤了腿,可是还能盘躃匍匐而渡,也真够难为她的。晚间大风稍稍停歇,读《希腊精神》二节。接通知,明日上午大会,又可有半日读书时光。

第4篇:读书的日记

后来我顺利毕业,这两年学习的作用就一点点显现了出来。和别人一起去应征喜欢的工作时,hr只留下了我,因为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学历是什么”;申请工作签证的时候,很多朋友申请失败无奈回国,移民官却没有刁难我,因为我手里拿着货真价实的本地文凭;后来拥有自己的一份小生意,开始写发票申报税目,不必花钱去请会计,自己做起来也得心应手,那一刻就明白当年在大学毕业后再学点什么的坚持,并不是别人说的“无用功”。

我观察过身边三十岁左右的朋友们,生活大多过得忙碌充实,却很少有人坚持学习,一年也读不完一本书,上学时用的英文完全忘光,爱写字的习惯也不再坚持。这总是让我感慨,中国年轻人放弃自己太早了,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什么就不肯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更棒的人?

每当我听到有人说,哎,我都快三十了,结婚了也生孩子了,生活现在也挺好挺稳定的,还学什么习?”我都觉得特别惋惜,那么年轻那么有潜力的一个人,怎么可以这样轻率地限定自己人生的拥有?怎么能确定自己以后不需要跳槽不需要加薪?怎么能确定以后不被公司派去接待外宾不出国旅行?而又怎么确定你的孩子,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扬起脸天真地问你,“妈妈,你怎么什么都不会?”

这两年搬家多次,见过很多国外的家庭主妇,我发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她们除了做饭洗衣服照顾孩子,大多在生活里留下属于自己的一小段时间,用来提升自我。我认识的一个韩国主妇,孩子上小学后她报名读护士课程,每晚哄孩子入睡后,自己在客厅里啃课本写作业,今年毕业的时候,她顺利找到一份护士的工作,完成了从家庭主妇到高薪护士的人生转变;另外一个朋友,生了孩子后就在家做全职家庭主妇,不甘心生活里只有洗衣煮饭,于是跟着网上教程学习手作,虽然过程辛苦,常常要趁孩子睡觉的时候才能构思创作,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的网店,也开始有顾客的频频光顾。

更多相关内容: